第一篇:苏教版6年级毕业复习题(6上下册)
六年级科学重点复习题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2、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把它们叫做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8、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物身上吸收养料。
9、我们可以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11、物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等。
1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13、霉的功与过:人类利用霉菌制酱、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14、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5、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6、地球赤道周长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17、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1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岛屿、平原、湿地、峡谷、沙漠。
19、地球内部的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0、科学家是从火山、地热和地震等方面来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
21、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造成的; 地震的原因是: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
22、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23、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24、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
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25、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等。
26、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27、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28、化学家们证明: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另外,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并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锈是一种新物质。
29、防锈的办法:擦去水分、覆盖搪瓷、电镀、喷漆、加覆盖膜、涂沥青、加入其它物质,制成不锈钢等。
30、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3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或洗衣粉则可以洗净,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32、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3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34、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就处于冬季。
3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6、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目前,我们已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37、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38、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39、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点,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银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太阳是其中的一颗恒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中有2000多亿颗。在太空俯视银河像个漩涡。
40、难忘的太空人:我国明朝人万户,因用火箭试验飞行失败而牺牲。这是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中国“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41、天文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42、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对比实验。
4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迅速生长,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征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2、青春期的(六大)心里特点:①性意识骤然增长,对异性产生好感。②智力水平迅猛提高。③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④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⑤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⑥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3、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不穿高跟鞋、注意个人卫生、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不吸烟和酗酒、不拔胡须等。
4、我们在9—10岁(或10—11岁)长得特别快,是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5、人的一生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6、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等(科学用脑的五要素: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7、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8、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9、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10、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11、变异可分为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13、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
14、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15、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考的证据。
16、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17、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
18、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19、(哪些生物还保留着远古生物的特征)科学家们发现,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故称它们为“活化石”。有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等等。
20、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2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他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22什么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3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怎样的?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24、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5、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26、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网状的食物联系,称做食物网。
27、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28、分解者有:蘑菇、蚯蚓、屎壳郎和霉菌等;生产者有:绿色植物和某些微生物;消费者有:猫、狗、鸟、牛等。
29、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生态系统。
3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31、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32、过度放牧、喷洒农药和过度捕捞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33、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4、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能量有: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声能、动能、风能、机器能、核能等等。
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35、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36、家中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
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
37、为什么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是不可再生能源?因为这些化石燃料的再生周期很长,都至少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而且还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原料的来源。
38、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养出许多优良品种。(无籽西瓜、太空椒、瘦肉型猪等)
39、化石的形成:远古生物死亡以后,被迅速掩埋在地下,软体组织被分解,骨、角、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
40、根据化石的成因,划分为实体化石、铸模化石、遗迹化石等。
41、东汉时期张衡利用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18世纪英国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了用途广泛的蒸汽机。
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机上。42、1850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增长超过了了白色尺蠖蛾的数量,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3、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吗?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逐渐积累下来,就行成“那里生长的植物都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 的现象。
44、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羊群中发现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出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传下去。
45、谚语“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
46、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即食物链。
47、马进化有那几个时代?在进化中有哪些变化?
马进化有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和现代马四个时代。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4个变为1个,牙齿也改变了以适应啃食草原上的草的需求。
第二篇:苏教二上识字6教案
识字6 设计者:郑雅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网络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利用网络资源多层面的拓展,使孩子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感受到不同的风光美景。认识本课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背诵成语和古诗。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步骤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
师: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词串。步骤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1)、(播放视频:牧民在草原上骑马,有马叫声)从视频上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出示第一排词,指名读)
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听音乐,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1)、江南是美丽的水乡,这里水很多,到了春天的时候雨也很多,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春雨像牛毛、细如绣花针,就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曾经赞美过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们瞧,有了春雨的滋润,杏花开得更娇艳了(出示杏花图)(2)美丽的杏花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谁来读。(生随着音乐轻声诵读。)
(3)江南细雨蒙蒙,江南美景如诗如画,你读的真好,还有谁也想读。
我们的声音再轻柔一些,去品味如诗如画江南水乡的美。(齐读)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到过江南水乡,下面我们继续出发,看这是哪?
(1)、齐读“海岛”,贴词。
(2)这里的太阳可厉害了。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出示骄阳图)老师送给你一个词 骄阳似火。
(3)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椰树)
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椰树长得很高大,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味道好极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4)一段难忘的海岛旅行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过渡: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齐读“高原”。高原的地势很高,(简单画高低)。(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
(2)、在高原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好帮手,(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是宝,它的毛很长,可以做绳索、帐篷,它还可以帮人们耕地、运输,被称作“高原之舟”)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牦牛”。
(3)、让我们带着敬佩读好这个词串。男生读——齐读。
5、飞机降落了我们去了祖国的四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齐读。(1)、归纳课文特点。用几个词就把不同地方的风景写了出来,多美啊!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来再来读课文。(齐读)步骤
(四):识字写字。
1、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答)
2、相机识字,并指导书写。
“塞”:“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示鸟)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骄”:这个字读谁的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学生说偏旁,再把形旁和声旁组合。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横边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怎样?(左窄右宽)生自己描红。步骤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旅游”,收获了不少知识。请你们回家后用词串中的词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板书设计 识字6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第三篇:苏教6年级科学上单元三
六上科学单元练习
(三)一、判断题
(√)
1、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4、只有磁铁、铁一类的物质才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5、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6、相同条件下,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大。
()
7、热、光、电、声音都是能量,食物、石油等物质中没有能量。()
8、电磁铁的南北极方向与电池的数量有关。
(√)
9、断电以后,铁钉上面还有大头针吸在上面,说明该铁钉已被磁化了。()1 0、电池数量相同,电磁铁线圈越多磁力越小。()
11、自制的电磁铁的导线很短,所以不会太耗电。(√)
12、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都是可以改变的。
(√)
13、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时,不能长时间接通电磁铁,这样会使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准确性。
(√)
14、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5、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
16、小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
17、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能量的世界,做每件事都和能量有关。(√)1
8、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太阳,我们已经能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
19、根据不少的证据推测,煤是由古代的植物慢慢变成的;石油、天
然气也与煤相类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20、通过发电机,可以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22、电能只能由光能转化而来。
()
23、转动小电动机不能点亮小灯泡说明它没有发出电来。(√)
24、用小磁针和绕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可以检测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
25、检测时磁针要远离小电动机,因为小电动机里有磁铁。
二、选择题
1、一节普通的五号干电池的电压是()
A、1.0 V
B、1.5 V C、2.0 V
2、用线圈套住小磁针,使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的是()A、线圈与磁针垂直
B、线圈与磁针平行。
3、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4、()能产生磁性。A、玻璃
B、铜
C、电流
5、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A、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B、没有南北极
C、不能指示方向
6、下面跟电磁铁磁极方向无关的是()
A、电池的正负极
B、导线的缠绕方向 C、电池的节数
六上科学单元练习
(三)7、小明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后,再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此时的电磁铁()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8、下列条件下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A、铁芯形状
B、导线绕向
C、线圈圈数
9、只改变电磁铁电流的方向,电磁铁()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10、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C、减少电池的数量
11、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无关。
A、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转子磁铁的磁极C、增加线圈缠绕的圈数1
2、一块断的磁铁()
A、有南北极
B、只有南极
C、只有北极
13、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A、具有能量
B、很硬
C、锋利
14、手电筒中的电池使用时输出能量的形式是()A、化学能
B、电能
C、光能
15、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用手摇发电机是()A、热能转化成电能
B、电能转化成热能C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6、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A生物能
B、热能
C动能
17、两只手互相摩擦会感觉热,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A、化学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B、生物能转化成了热能
C、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18、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A、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
B、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19、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0、植物在阳光下成长,它们之间的能量()A、化学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B、太阳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1、小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
A、机械能
B、热能
C、电能
22、蓄电池放电时把()
A、化学能转化电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3、核电厂生产的电能是由()转化而来的 A、机械能
B、热能
C、原子能
24、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与()无关。A转动速度
B、电动机的大小
C、转动方向
25、下面能量转化的事例中,属于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是()A、正在运行的电风扇
B、用电水壶烧水
C、用煤烧锅炉
第四篇:识字6 苏教语文第四册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好吗?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识字6》 二、看图认词
1、看图,图上画了哪些动物?依次取出相应的词语卡片,认读。
2、这些动物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还不太了解呢?
3、出示
狮子 大象 老虎 仙鹤 孔雀 鹦鹉
猴子 猩猩 麋鹿 斑马 棕熊 袋鼠(1)自由读,指名读。
(2)特别提醒:“狮”是翘舌音;“斑”是前鼻音;“猩”是后鼻音;“狮子、猴子、猩猩”中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
(3)齐读
4、组织“给动物挂牌”的游戏,让学生把有关词语卡片挂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书空。
2、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3、教师范写,指导写法。
4、学生仿影、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二、质疑解疑
1、这些动物中,你对哪些动物还不太了解,合作解疑。
2、讨论交流。
3、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苏教版二年级(下)识字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写好“狮”字。
2、观察图画,了解十二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朗读韵文。教具准备: 动物图片 小黑板 词语卡片 收录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然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吗?
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6就是由动物的名称组成的词语。你们想去天然动物园,和它们交朋友吗?
(出示老虎图)老虎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它是怎么说的呢?想不想听一听?
放录音:同学们,我是天然动物园里的老虎,我们天然动物园里可热闹了,你们想来参观可以,但必需要闯过三关,你们能行吗? 第一关,你们要读准12种动物的名称。
二、初读韵文
1、下位看图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每一种动物的名称都读到。
2、把你觉得难读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请他帮你正正音。
3、在刚才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
4、你们看这些词语没有了拼音你能读得准吗?(看板书指名读)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很棒,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一关。
三、看图读词读韵文。
录音:第二关,请说出这12种动物中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或者相关的知识,能行吗?
1、在小组里说一说。
2、指名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及相关的知识。狮子 大象 老虎
狮子和老虎谁的本领大呢? 实际上,狮子生活在非洲,老虎生活在亚洲,它们从来没有决斗过。即使把它们放到了一起,而狮子性情温顺,它们也不会决斗。我国成语中有“谈虎色变”、“与虎谋皮”、“虎视耽耽”、“虎口余生”、“虎穴龙潭”等说法,很形象地反映了对虎的恐惧和敬畏。
虎的确有凶猛的一面,因为它是一种大型食肉动物,自然不能如绵羊一般温驯,否则就会饿死,所以凶猛的性情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正常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使虎得到足够的食物,虎是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的。虎是自然界重要自然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远远超过狮子和老虎,狮子和老虎一般不敢袭击大象,否则回被大象活活踩死。若小小的老鼠钻到大象的鼻子里,大象的一个喷嚏能把老鼠摔得很远,现在,你会觉得谁是森林之王呢? 仙鹤 孔雀 鹦鹉
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富贵吉祥的象征。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主要分布在
中缅边境、热带雨林中。蓝孔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以人工繁殖,极具开发价值。仙鹤
鹦鹉的羽毛色彩鲜艳,非常漂亮,它会学人说话,有条成语叫——鹦鹉学舌。猴子 猩猩 麋鹿
猴子有一个细而长的尾巴,他的尾巴有很大的作用,能抱树睡觉,跳跃时起平衡作用。猩猩没有尾巴。
麋鹿也称“四不象”: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尾似鹿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斑马 棕熊 袋鼠
斑马身上有黑白条纹。棕熊:毛褐色,胸部有一条白纹。冬天有冬眠的现象。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强健有力,走起路来一蹦一跳,一步能跳3-5米,有时连7、8米的小河也能一越而过。雌性肚子上有一个育儿袋。放录音: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再闯过第三关就可以来到我们天然动物乐园了。第三关,你能读出对我们动物的感情吗?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放录音:同学们,恭喜你们闯过了第三关,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天然动物乐园。
4、看录象:天然动物乐园。
5、说话练习:
天然动物园里可真热闹,有()的(),有()的(),还有()的()。
6、小结:
天然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可爱,它们生活得多快乐!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指导生字。
1、齐读生字。
2、指导写字。教师范写“狮”,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朗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口头说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好部分生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字词卡片。
2、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二、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己描红。
2、你觉得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虎:第五笔是横,不是撇。雀:偏旁是“隹”。
鹿:第四笔是横折,第五笔是竖。斑: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得紧凑。
3、学生再一次进行描红联系。
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5、反馈。展示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师()星()代()机()狮()猩()袋()虎()
二、查字典。
生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页码 袋
虎
猩
斑
三、扩词。
斑()()袋()()
五、教学反思:))
((
第五篇:苏教六下6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资料利用:
1、课前和学生共同收集跟机会有关的名人名言、小故事等。
2、经验链接:结合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想想或者问问亲戚朋友有没有抓住机会或错失良机的经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苏格拉底说的话。
3、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4、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是精辟的。我们今天就从苏格拉底说的这三次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研读文本 整体感悟
过渡: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麦地里摘麦穗。我们先来听听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一)学习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请一位同学当苏格拉底,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作弟子,听明白苏格拉底的要求。
2、指名读
3、弟子们听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了?(苏格拉底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最大的麦穗,一个是只许进不许退。)
4、师:真好,大家从只许进不许退体会到什么?
5、弟子们对于麦穗有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没有,就是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6、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郑重、平静)
7、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你们听懂了,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也听懂了,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苏格拉底又说了第二句话。
(二)学习第二句: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时间已经没有了,机遇已经没有了„„)
过渡:难道他们没有认真摘麦穗吗?学习3、4两小节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默读这两段话,看看弟子们是怎样摘麦穗的。圈出摘麦穗时的动词。
2、边读边想象弟子们在麦地里摘麦穗的情景,帮他们找没有摘到最大麦穗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你认为该怎么读?可以配上他们的动作)
(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拿不定主义,不能当机立断。
(2)“„„弟子们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看出弟子们摘麦穗时非常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目光狭窄。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
3、小结:所以这时,引读----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假如你就是摘麦穗的弟子,此刻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1)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2)没有当机立断,错失良机;我很后悔,当时为何不„„(3)我心里很失落„„(4)心里很难受„„(4)心中感到懊悔,明明已经摘到手了,干吗又扔掉„„
4、小结:引读弟子们总认为——总以为——
5、弟子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6、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样开导的?
(三)学习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出示齐读。
2、讨论交流: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2)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苏格拉底真的只是在讲摘麦穗吗?
(苏格拉底是用麦地在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他在借摘麦穗告诉弟子人生的道理。他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4、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你认为“说”字前可加上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苏格拉底借麦穗说明的道理,弟子们明白了了吗?
三、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1、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齐读
3、请大家再认真读读每一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这句话也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看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另一种是东张西望——就像文中苏格拉底的弟子摘麦穗时的态度。(提醒分号的用法,两个分句,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引说追求就是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就是眼前的机遇,抓住眼前的机遇才是实实在在的。)
板书:
(1)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2)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理解。
7、有了这样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让我们把这句话牢牢地印在心里。齐读。
8、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苏格拉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教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9、老师总结:
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走进麦地,收获了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这就是:抓住眼前的一穗,把握实在的机遇。希望你们能铭记在心,落实于行。
四、巩固作业,升华理解。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摘抄关于机会的名言。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
24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 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
实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