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培养幼儿环保意识.d,论文
浅谈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废物”变“宝物”
在如今21世纪社会的今天,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技也随之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如今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流水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因此,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很重要,所以我觉得就从尝试 “变废为宝”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即要引导幼儿、家长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与“改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废品变成为幼儿的玩具,也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教具,成为幼儿园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我们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家长及教师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如何使些幼儿产生环保意识,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的基础教育,从小就培养幼儿的环保好习惯。因此幼儿园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的这个责任,教师因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这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很重要。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利用“变废为宝”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呢?以下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收集废旧材料,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外面生活中到处可以看见废旧物品,如各种废纸、塑料袋、饮料瓶等。通常,我们习惯将这些废旧物品当成垃圾丢掉。幼儿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也较差,因此幼儿环保意识培养大多是在成人的提醒或表率下就幼儿产生作用的,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那如何让幼儿切实地感觉到废品并不是废物,懂得“废品不废”的道理呢?
因此,我们专门设立了垃圾、废品回收站,并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同时也让幼儿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废品,就几天的时间,幼儿便从家里带来了那些不用的废旧物品,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可多了,我们像成了废品收购站。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幼儿对这些废品进行了分类。如:有果壳类、塑料类、纸张类、幼儿用品类、树叶类、布类等,使废旧物品派上了一目了然。教师在这些废品的基础上经过清洗、消毒、加工与改造几道工序,把废旧物做成各种有趣的玩具展现在眼前幼儿面前,并供幼儿欣赏作品,引起了幼儿对收集废旧物品的兴趣,同时,也萌发了幼儿“废旧物品也是宝的环保意识。
二、贯穿一日活动,渗透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丰富多样,有上课、游戏、区域活动等等,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征规律,我们把“变废为宝”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手段把环保教育渗透于我们的各科领域活动中,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开展一系列“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1、在常识活动中,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观察,了解各种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生长特征及其与空气、阳光、水的关系,知道空气、阳光、水是动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我们还让幼儿观察鱼在净水里和在污水里的不同情形;体会在卫生和不卫生环境中的不同感受;分别给幼儿听听乐音和噪声,并比较两者的感受;组织幼儿去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观察工厂里大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再让他们感受草地上、树丛中的清新的空气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体会到保持水的洁净、保持空气清新及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的重要意义。
2、语言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编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儿歌等多种手段向幼儿传递的环保知识。如通过讲故事《小鱼很难受》,使幼儿知道乱倒垃圾、脏东西到河里会污染河水,河里的小鱼小虾都也不愿意在脏水里生活了。
3、美术教育中,教师设计了关于环保方面的绘画活动,并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把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来,通过此类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如何去发现美、感受美的情趣。
4、在游戏活动中的也可以环保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活动幼儿一般都很喜欢,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也最容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幼儿在初步懂得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不仅我们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三、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环保材料,渗透环保教育
自然角是幼儿观察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通过种植、饲养动植物来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应当动脑筋、想办法,尽可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基于上述的活动,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同时,通过让他们在对废旧材料的自由创造中,通过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等,从而激发幼儿对废旧物再利用的兴趣。
活动区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种方式,它为幼儿在区域活动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是教师实行活动区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实施区域活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区域环境的布置。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如果投放合理,适时适量,及时更换。更能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促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根据我园具体情况,在建立活动区常规,活动区指导常规的基础上,将《纲要》精神落实到实处。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区域材料制作,提高幼儿手工制作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利用废旧物。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做法,即节约又环保是值得提倡的方法。如在科学区,投放塑料袋、木块、各种小石头、泡沫板、磁铁、钮扣、塑料花片等。
1、变废为宝区:在“变废为宝区”里,幼儿用带来的多种废品(各种纸、瓶盖、树叶、果壳、废光盘、纽扣、布、旧报纸)进行制作;有的幼儿用果壳粘贴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用纽扣做成了项链,还有的幼儿用树叶盒和废旧光盘做成衣服等。
2、娃娃家:如“娃娃家”里的各种食物,我们用旧纱布和海绵缝成包子、饺子,把泡膜切成正方形涂上颜色做成烧烤,用白色的绒线当粉丝等。
3、益智区:在“益智区”我们用大纸盒做成“大鳄鱼”让幼儿给大鳄鱼喂食。
4、手工区:在这个区域中,我们是采用收集一些废旧纸箱、鞋盒进行剪切成长条的形状,在利用旧毛线和丝带让幼儿在盒子上学编织。
总之,无论在哪个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都投放一些废旧物品,并随时撤换和调整材料,而这些废旧物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并且是幼儿亲自收集的,其更会爱护珍惜,品种多,操作性强,更易受到幼儿的喜爱,幼儿玩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幼儿在操作制作中,使幼儿懂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再生的道理,知道垃圾的再生利用,了解废旧物品的价值,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四、通过环保纪念日组织开展活动
节日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围绕环保纪念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我班开展了“、关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和砍伐树木的严重后果;在4月22日地球日,通过欣赏地图、看录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我们的地球,认识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然后开展如:“幼儿环保美术作品展览”等主题活动,让幼儿用绘画、布置墙面等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地球的情感。例如:我在布置墙饰“好朋友”时,请幼儿用自己的彩笔绘出蓝天、白云,用灵巧的小手剪出可爱的动物、植物共同装饰墙面,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是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的美。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这些使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瑞吉欧教育理论:让儿童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构建和发展。在开展环保教育中,我们会启发引导幼儿认识废旧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加强家园互动,搞好环保教育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家庭中的,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在家园共育中张贴环保知识内容,以及和家长交谈等让家长了解环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家长对环保教育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配合教师孩子一起来环保。如希望家长不要抽烟,努力保持家庭的环境卫生;要保护小动物,不吃小动物;平时外出游玩时不踩草地、不摘花朵或乱扔垃圾,以自身的环保行为为孩子作出表率。
幼儿园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让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从中了解环境污染,感受重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七、实践宣传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一是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通过让幼儿亲自去收集废物、家中找变废为宝的各种材料,懂得那些东西什么是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什么物品可以通过装饰改造后再用的。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废旧物品做成教具、玩具等,既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能力,又能从小培养幼儿保护资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组织幼儿来到园内,为小树浇水、捡拾垃圾。请幼儿去做小小宣传员,向邻居、亲戚、路人去宣传“变废为宝”的知识,并要求幼儿向家长宣传“变废为宝”,的好处,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棗环保教育,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在21世纪的今天,唤起幼小心灵中的环保意识,这是你、我、所有人的责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因此向幼儿宣传环保知识,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是重中之重的事。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工作扎实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但也存在不足,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将环保教育活动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力争环境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让我们一起为环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摘要]:“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中,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 兴趣 潜移默化 情感 契机
人类与环境紧紧相连,由于污染的蔓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已经亮出了黄牌,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终生教育,在幼儿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奠基工程。幼儿是人类的未来,是明天地球的主人,初步让幼儿知道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幼儿萌发环境保护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从培养浓厚的兴趣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教育环境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教育环境应该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主题及季节特征,及时的对原有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投放大量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到废物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多为幼儿提供各种环保知识信息,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让幼儿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关注周围的环境,意识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休戚相关,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幼儿乐于观察和探索自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二、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应把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把原有的教材与环境保护教育联系起来,有机地加以结合。例如,在认识水、空气、电、声音、动物、纸、树、花时,我们可结合进行减少污染、噪声,节约水、电、纸,保护珍稀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等方面的教育。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幼儿认识空气,应改变原本只停留在“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周围到处都有,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这一层次上,而应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空气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并带领幼儿到大街、建筑工地、工厂、公园走走,让幼儿体验呼吸后的不同的感受。又如每天的一餐一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所节俭下的食物,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环境保护教育也要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知识,在玩乐中受教育。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春秋游、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我们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乱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家长观念直接影响每个幼儿,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因此,情感教育融入的环保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的协力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废旧材料做成的“馒头、饺子、馄饨、帽子、骑马竿、动物沙包、飞盘等玩具,号召孩子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一起做成小玩具或装饰品。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可以循环再利用,让孩子直观地看到即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造成公害的道理,教师可将全体幼儿、家长、老师用废旧物制作的各类玩具进行义卖,让孩子们自己既当营业员又当顾客。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并学会了珍惜自然资源和废物利用。
五、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做个“环保小卫士”
我们不仅要把环境保护教育纳入现代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而且还要让幼儿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使幼儿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做个“环保小卫士”。幼儿年纪虽小,但他们有正义感,老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教育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用完水及时关好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要与平时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教育幼儿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好身边的环境,当好环保小卫士,长大当好保护社会大环境的好公民。
总之,今天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因此,加强幼儿的环境教育、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环境意识的“地球人”、“中国人”,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与崇高责任。
第三篇:《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
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9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市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975年10月,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公认目标:“促进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且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
根据环境和环境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提
出的环境教育目标之精神。将幼儿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如下。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寻找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内容.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了我园幼儿环保意识的现状;
2.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主要成因及其分析;
3.探索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方式;
4.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等途径、方式、方法的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重点是: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
难点是:幼儿环境教育方式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对象是:2.5—6岁幼儿
范围是: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小朋友群体。将在本园环境教育质量上综合一般的班级,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班级为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幼儿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幼儿实施环保培养程度及其影响,幼儿环保行为发展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人员分工:秦琴负责整个实验过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召集、把关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卢嘉负责申报表、研究报告撰写,课件的制作。张燕芬负责总目标和分解阶段目标制定等工作。冯燕负责课题评价量表的制定等工作。杨梅、王婷负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实施、实验班工作和教师活动方案设计和修改。
新希望幼儿园
2009年4月
第四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领域。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的共同呼声。绿色奥运,就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一、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
(1)、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环保界对环保意识划分为:关注环境卫生、绿化等身边的具体事,关注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恶化环境因素的解决和侧重于关注难以逆转的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目前大多数的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他们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低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部分小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的主动性不强,环境意识淡薄。他们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正确的环境认识和积极的环境态度,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这些行为多数体现在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上。
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群体环境中,周围人群的言行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校园里,看见地面上痰迹斑斑,明明知道不应该随地吐痰,但是为了图方便,趁人不注意,随地吐痰;在脏乱不堪的教室,你会把自己的垃圾自觉送到垃圾桶里吗?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知道这样做不对,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视为异类,他们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最后,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受到了污染。人们对经济利益急功近利的追求,对环境污染没有切实的感受,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关注较少,很少主动地保护环境,思考环境污染问题。
二、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学校所教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例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缺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结合起来。
(三)家庭原因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甚至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在学校接受环保意识教育,而回到家看到的是家长对水、电的浪费,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三、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
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2、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教材中,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1)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科学课毕竟不是环保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地单纯宣传环保。教师只能在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的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3)结合实践操作,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环保知识的学习。
科学教材安排了大量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可以说几乎每个单元都能挖掘出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多是以潜在的形式蕴含在科学知识之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内容选准知识点,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让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永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使祖国大地生机盎然、繁荣富强。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结合2007年9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学生既能思考又能理解,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9日中国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大海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科学课中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自我做起,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第五篇: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 合作意识 培养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其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在孩子们中间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唯我独尊”,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能分享等等作为老师应如何帮助改善这种现象呢?首先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合作意识现状分析
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心理,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投资,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他们的合作交往发展状况却另人忧虑: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家人对孩子关爱有加溺爱过渡但缺少行为要求。
他们只一味地给孩子爱,却很少教孩子与同伴合作、很少去主动的爱人、关心人,事无巨细为孩子包办代替生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担心孩子与别人合作交往时会受欺负或学坏,不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等等,多种因素使得孩子在家中“唯我独尊”,他们不需与他人合作玩玩具,分享食物,更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们常会因为争抢玩具而打人、哭闹等等。
(二)不同的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的个体差异。
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家庭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用商量的口吻请求别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而有些家长却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也打他一下,甚至会对孩子说:不要和×××一块玩等等,这样势必导致孩子不能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三)教师对幼儿的合作技能的培养不够。
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利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点点滴滴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那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来提高合作能力呢?
二、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一)发挥各种榜样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工作中两位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两位教师共同贴花等,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的印象。又如,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副班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如我班晨间劳动时,我用抹布擦柜子、桌子,而张老师就整理活动区的物品的摆放,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行为,因此教师在这里成为幼儿榜样的重要角色。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在玩开锁的科学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开锁前观察锁的特征,找一找大、中、小号锁各有几把,再把大、中、小号钥匙分开,可以根据幼儿的人数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大、中、小号锁由不同的幼儿负责开,也可以告诉幼儿试过的钥匙要单独放置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合作的方法后,他们会感到合作的愉快。
我还教给幼儿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统一当前的意见等。教会幼儿解决好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只要没有危险,就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
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使大家玩得更愉快。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1.利用游戏活动,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儿童对于游戏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强烈。”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无疑,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合作交往的最重要途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因此,我们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2.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学习合作的兴趣,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让幼儿直接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如开展“小手拉小手”的系列活动,要幼儿“发现一件同伴互相合作的好人好事”,“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事情”,“做一次与同伴互相合作的游戏活动”等。在美术活动“动物世界”中,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同,绘画水平不一,有喜爱折纸、剪纸的,有擅长捏橡皮泥的,有的喜画人物,有的好画动物、植物,让孩子合作组画,就能取长补短,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贴、折、画、商量分工,共同创设一幅美丽的“动物世界”,幼儿不仅学会了美术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又如:角色表演“猫医生过河”,我请幼儿自由商量组合,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即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教育幼儿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在体育游戏“摘运秋天的水果”活动中,我班幼儿互相穿围裙,戴套袖,商量着推小车过树林,当取得了胜利后拥抱在一起欢庆的情景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更重要的是我还设立了“合作区”,为幼儿提高丰富多彩的材料,创造多种合作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两人合作走大鞋,拼图板,做数字接龙,他们一起说、一起想、一起学,学习合作,分享合作的成果。
3.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不一样,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让幼儿模仿合作行为,而且让他们在合作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我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经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而在玩沙活动中,幼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要用别人的铲子时说“请”,而不是去抢,别人借了工具时要说“谢谢”,从而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让每个孩子从自己家里带一个动物玩具来,孩子们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玩具的名称、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互换玩具玩,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在自由活动中,二人结伴玩“翻绳”“划龙舟”,三人玩“套圈”的游戏等,这种幼儿自由结合的“合作组”活动比教师安排的“合作组”玩的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合作质量,活动过程中幼儿也能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共享合作的成果。
4.尝试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幼儿的合作交往范围,教师要创造条件,开辟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父母和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如:请父母来园参加我们的区角活动、亲子活动,请爷爷奶奶来园和幼儿一起合作制作环保布袋子,带幼儿到邻近的菜场、公园、工厂参观,去社区与爷爷奶奶一起表演文艺节目,去超市购物等,每次外出都能学到许多在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其次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园要鼓励幼儿间适当地互相交往、适当串门、共同游戏,努力促使幼儿在不断的交往中产生合作行为,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这样他们的社会合作交往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5.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亲子活动、博客、电话、面谈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请家长们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家长们提供家教经验交流平台。如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交流借鉴成功的经验,在“家园联系栏”中粘贴家长们所写的“家教经验”等,家长们互相学习,相互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请家长多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交往语言,懂得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宽松的精神环境。家长买来孩子喜欢的东西时,不能让孩子独享,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买来新玩具,可带到幼儿园与伙伴分享,孩子们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时,家长之间不应该发生冲突,更不能去教训别的孩子,家长应本着协调、商量的原则进行劝诫,在不会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最好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来解决矛盾,不能因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不准他和别的孩子交往等。
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幼儿思维方式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性,观察在先,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达成教师、家园间的一致性。我班的王准小朋友,平时在家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任性,自私,在幼儿园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哭,在班上没有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先从家庭教育入手,与他爷爷奶奶联系,介绍他的不良个性行为,与他们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法,他爷爷也表示赞同愿意配合幼儿园做好他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我鼓励他带好玩的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让小朋友看到王准的进步,改变了小朋友对他的不良印象,接着我进一步鼓励王准与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玩活动区游戏,并耐心地鼓励他主动交往,然后尝试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讨论学习合作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培养下,王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四)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如果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他就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就会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从而持有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在看到幼儿与同伴一起友好的玩耍和协调时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另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上前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跟他们说:“两人都想玩同一盒玩具,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向他们翘起了大拇指,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合作得很愉快。学期结束时我开展了学习叠被子的活动,当有的小朋友不会叠时,有幼儿主动找小朋友协助,当我问那位帮助别人的小朋友,“教XX小朋友叠被子,心里感到怎么样?”“我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因为我和好朋友一起学会了叠被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性行为,使幼儿产生了强烈愉快体验。
三、结语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时和立足社会补课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做为老师,在各种活动中都应该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04)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2010(。09)。
[3]沈佳萍。应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J]。给幼儿教师的建议。2010(。03)。
[4]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5]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