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时间:2019-05-14 13: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篇: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摘要]从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育 学生 环保意识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智能教育内容。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2.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3.行为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下册“新能源”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2.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3.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由于环保教育,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7.1%;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80%;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8.6%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1.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有94.3%的学生表现有进步。

总之,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地球与人文更和谐。

第二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题目: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学

政史地组

付晓睿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学

【摘要】:关于教育,不同人的教学观不同。我认为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加德育的培养,但二者不是并列,而是递进的关系,即教书是为了育人。在信息便捷的今天,知识欠缺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迅速的补充,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培养才能根深蒂固。地理课堂正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中学地理课堂上,教师如何渗透环保教育。依据人地和谐理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要与环境和谐相处。通过地理教师的言传身教,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以及重要性。使环保成为学生的习惯,进而扩散到全民,逐步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

【关键词】必要性 渗透 环境教育习惯 实践

1.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需扭转

一个十分普遍的思维模式存在于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副科。部分学校的教育是盲目的,只为培养学生得高分,没有关注到学生真正持久的身心方面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教为主,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对于地理课程的讲授,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与课本上所设置的实践活动要求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要扭转学校及学生这个错误观念,在地理课堂上尤其要强调环保思想,体现这门课程的“魂”。

2.地理教学应充分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如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希望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每一间教室里。”学校正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它是能最大限度地将人们集中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场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在地理教育中体现环境教育尤为重要。从字面意思上看,地理可以宽泛的理解为地球的道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要与她和谐共存,爱护地球上的环境。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中学还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地理学科是一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在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是否与环境保护相关,地理教师都应该把环境教育贯彻始终。能使我们的环境教育工作不断辐射和延续。

3.我国环境教育发展状况

近年我国对于环境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在教材的编写中越来越多的渗透了环境保护思想。新课改地理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各方面都有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每节课后面设置一个“活动”的环节,笔者在在教学中发现:这个环节的设置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诱饵”,围绕活动课题进行讨论是一节课收获最大的时刻,借助这个环节进行环境教育效果显著。

III 表1 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环境内容简表(以中国地图出版社为例)

必修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3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选修5

中国的主要自

然灾害

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内容

人教版的选修6,整册书就是围绕环境保护展开的,将环保作为一个专论来系统的介绍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如何来保护环境。由此可见,我国在地理教育上越来越重视环境教育这一部分内容。

4.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线的,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也应该立足于课堂。

4.1以地理教材为本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中学地理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选择好知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的三效合一,完成环境教育的任务。

4.2发挥教师的作用

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环境素养。能否成功地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素养,与地理教师自身环境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每一位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

其次,地理教师要设计好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送带,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如何设计课堂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言不顺则事不成”。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就要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自身特长来设计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以便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比如有些老师学富五车,那么滔滔不绝就是他的讲课风格,能让学生了解很多环保知识;有的教师天生一副大嗓门,讲话富有感召力,就有利于调动学生投身环保的热情;有的教师讲话富有感情,就能唤醒

IV 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精美的语言表达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进而信任的情感,愿意去听老师的课程,这样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4.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教师要着重优化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达到最好的求知状态,就要让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愿意自己去挖掘学习内容。由“要我学”的心态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善于尝试多样化的教法,把知识以趣味化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教育。4.3.1扩大信息量

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地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环境知识,不能再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课本”。地理教师要关注社会上出现的环境问题,利用环保热点来丰富地理课堂。欧洲大部分国家环保工作都做得相当好,向学生介绍欧洲国家注重环保的实例也是扩大信息量的一种方式。学生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很感兴趣,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课堂的关心度和注意力的集中度。课堂上最好能通过多媒体来传递信息,用动画演示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其生动性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也是让学生感知环境污染巨大破坏性的最直接方式。另外,向学生推荐有关环保的杂志和电视节目,如《环境保护》、《地理中国》等让学生丰富对地理以及环保的认识。

另外,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寻找环境信息的渠道。这也更加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的理念。4.3.2从情感上带动学生

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感情。针对现实生活中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 “联系的普遍性”意识,感受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学生缺少忧患意识,他们觉得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污染了也无所谓,或者认为地球上那么多人,“不用我来操心”,这种想法一定要根除。央视的很多广告都有助于树立环保意识,如“节能微排,着眼未来”,一个盲人小女孩期待着自己的眼睛能够看见,可当她期待的这一天到来,她看到的是被污染的灰蒙蒙的天空,污浊的汽车尾气,她说“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V 从情感出发,采用由美入丑的方式,将原来的美好与现在污染后的状况加以对比,强烈的反差会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用展示图片、分析漫画的形式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尤其是漫画,它往往能引人发笑,而同时又能发人深省。人教版高一年级的地理课本上有一幅漫画: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口罩在雨中钓鱼,上钩的鱼,只有骨架。寓意酸雨污染水体、污染大气。笔者在讲授旅游资源这节课时,在讲了基本知识后我将讲述的重点放在了景区环境问题上,展示了一组漫画之后,我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声情并茂地讲了景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和不良影响,使听众从前一秒还停留在美景之中的状态顿时转向严峻的形势,这种先扬后抑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4.3.3利用好开放课堂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每一堂课应当前紧后松。用五分之三的时间讲授主要内容以及重难点,用五分之一的时间和学生互动,使每位同学都充分参与课堂,让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剩下的五分之一让学生自由支配,用以回顾、巩固。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他们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段,接受效果会很好。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地理教学不是只给学生现成的理论,教师要多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这样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提高环境教育的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好动,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不破坏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并尽量减少限制,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自己亲自参加讨论所得的结论远比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的理论记得更牢靠。教师点评、总结结论时学生也更容易投入注意力倾听。笔者在讲“保护资源,从我做起”时,让学生自己说:关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刚开始,同学们都比较胆怯,我不断地鼓励他们“错了没关系”。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了他的想法后,我对他给予肯定,其他同学便开始踊跃发言。最后,居然也收集到了许多好点子。其中有学生说,用废塑料瓶盖制作象棋,然后用空瓶子做花瓶„„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我甚至有些激动,同时意识到,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将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因时因地而异。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时,教师也不应该强求学生对每一问题都得出完全一

VI 致的看法,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独特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根据科学的原理,得出一个或多个较为合理的结论。最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环保部门负责人,针对各种环境问题,你会如何处理?”以此来调动课堂积极性。你会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奇妙的思维、别具一格的想法会让课堂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他们相互竞争。这样也能轻松地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5.开辟第二课堂

地理学科实践性很强,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时,应该开辟第二课堂,改变课堂中学生总是“坐着听”的局面,让学生“走出去”。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境保护行动,提高学生环保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逐渐趋于丰富,对学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利用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5.1结合乡土地理

在对于环境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最快地投入学习,就应该以本土为依托,紧密联系当地乡土地理素材,因为学生已经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价值观体系。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能更为深入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并处处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使学生坚信:只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让环境教育从爱护自己的家乡做起,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以及所引起的后果,提高爱护家乡环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涉及到世界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各种地理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乡土地理教学无疑是地理教学中进行第二课堂的最好方式。

5.2 从实践中体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环境污染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中心,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城郊、在农村都存在许多令人发指的问题:在城郊白色污染严重,每当刮风塑料袋到处乱飞;在广大农村山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教师可以让学生利

VII 用节假日去参观附近的菜市场,看看环境状况;对当地环境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讲解使他们切实了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让学生自由进行社会调查,如“白色垃圾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亲身体验中既能深化教学内容,又以切实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升华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看到存在的问题,自然也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会很容易投身环保。

5.3进行有效宣传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同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息息相关。因此,环保教育要以教育为本,宣传先行,感染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这是一个传递的过程。为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宣传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校倡导学生自发开展一些环保宣传活动,如抑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尽量减少外带食品;开展“今日环保我做到”活动,要求学生提出一条自己做到的环保行为,由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监督,言出必行;开展主题如“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征文比赛;以每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评选环保卫士,环保先进个人;举办“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演讲赛、签名活动,以环境保护知识展、图片展,主题讲座、环保专题晚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在进行一个阶段的环保教育后,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写下来,再配以大家在活动中的照片,在学校以专栏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走出校门,到社区中进行环保宣传。

5.4身体力行的行动

生活在污染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能是环境破坏者,面对污染我们能做点什么?地理教师以身作则,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些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如保持教室清洁;不乱倒垃圾、生活污水;教育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环境保护,改变生活习惯。倡导绿色消费,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减少白色污染;对于废电池进行深埋处理;垃圾是另类的宝贝,在所在街区设置废品收集箱,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易拉罐、塑料瓶,“变废为宝”; 外出旅游时,做文明旅客,避免污染景区。学生思想活跃,意识超前,组建学生环保社团能使他

VIII 们有组织的参与环保,如“雷锋月”在校园捡白色垃圾;身边的“有车一族“在堵车的时候,把火熄掉,因为在长时间堵车,汽车不能完全燃烧时,尾气会直接危害到道路周边的人。我们可以不高谈阔论什么主义,但应该把环保落实到每一次行为当中。

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应该成为每个公民身体力行的遵旨。青年可以引领整个社会,这样的举动会推动社会中更多的人参与环保。

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参与环保的状态由“能环保”—“想环保”—“会环保”—“坚持环保”。由被督促到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有环保动机,再到找到环保的方法,将环保变为自己的习惯,最后形成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

6、结语

总之,环境是社会依托的载体。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极其重要的内容。中学地理是阐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强调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教育的必要手段,应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认真贯彻。地理教学要肩负起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一重任。地理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环境的现状,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环境保护的方法途径以及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渗透给学生,把这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领头兵,带动全社会投身环保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IX

第三篇: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为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必须普及环保教育,孩子是地球未来的主人。因此,对幼儿环保意识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做起、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成长为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卫士。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乡村,宣传环保,尝试参与保护环境

随着环保教育活动的步步深入,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室里说话的声音小了;上下楼的脚步轻了;看到水龙头开着,能自觉的关上;看到地上的垃圾能马上拾起来,扔进了拉圾筒。孩子们的意识提高了,我们又开始了新了讨论,怎样使我们乡村里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们可以跟他们说:“要保护环境”。大家讨论了很多,最终我们决定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将宣传画发放给村民,告诉他们要保护环境。于是,我们画了大量的《环保宣传画》,如:不随便扔拉圾;不吸烟;不踏草坪、不摘花;使用无毒塑料袋;不随地吐啖等。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许多环保标语:爱我家园,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是环保小卫士;让绿色永伴你我他等。带着这些画和标语,我们到了农贸市场,进行了宣传和发放,每发一张宣传画,孩子们都会再叮嘱一声“请保护环境”。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带动了周围的人。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墨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即在进行各项环境创设时要处处考虑安排环保教育的内容,而进行环保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发挥其特殊作用。如:我们创设了环保专栏“环保总动员”幼儿画了许多《保护环境我该做些什么》主题画。贴在专栏里;同进,我们和幼儿一起制作了“电池回收箱”和“塑料制品回收箱”许多幼儿都将家里的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扔到“电池回收箱里”;我们给我们种的小树设计了“爱护小树”“我和小树一起长”等标语,挂在小树上;我们用幼儿加点时喝完的酸奶袋制作了树杆,用幼儿的手印画制作大树的叶子,用废旧的纸盒、一次性杯子等制作了小鸟和小鸟的家等。浅显易懂的图案、色彩丰富的设计,幼儿在制作的同时,感受到美好的环境带给人们的享受,达到了环境教育目的,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一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所节俭下的食物,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首先我们给幼儿上一节有关“纸”的活动,通过活动让

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大家必须要节约用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许多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现在班内处处干净、整洁,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自来水漏水会跑去关紧,离开教室,教师会随手关灯,每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会为自然角的绿化浇水。所有这些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方面,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我们要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从点滴生活及习惯中逐步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四、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小班组织浇水除草活动、中班开展认领幼儿园一棵树的活动、大班组织幼儿每人带一份种子,亲手种植。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春秋游、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我们都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并且每次活动都是园内大型的或级组集体的形式,我们把环保教育活动与“十一五”基础性课程实践实施结合起来,每学期制定环保教育实施计划,做好具体落实和资料积累,期末统计学分,我们把爱的传递化为了实际环保行为。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五、家园合作,形成环保教育大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在家中进行节水再利用,少用塑料袋。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幼儿得到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同样提高了环保意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情感和环保行为将决定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因此,保护环境应从幼儿抓起,让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努力提高环境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建设的美丽。

第四篇: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可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

首先,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营造这样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和想法,要学会去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应该是讥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更正错误,而不应该撒手不管,更不要取笑别人。并且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地理课上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

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地理必须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创新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秉承不唯

一、有效性的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

第三,开展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

如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泒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进行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

第四,让学生走进自然,拓展见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动手,并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的时间,如让学生动手绘画地形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规划

和组织专题研究如社会调查、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五,以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目前很多人认为地理教育是无创新性的,这是以一些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一般的学生、老师和地理教育显然是与创新无缘,地理教育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过程,至于学校里的“创新教育”是在特殊的课堂中进行的。

总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明者的希望和愿望,而这种希望和愿望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伴随。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习惯,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第五篇: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姓名:管应鸿

单位:开远市第十三中学联系电话:***

邮编:661600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开远市第十三中学

管应鸿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创新学习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可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兴趣低。针对目前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增加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呢?

首先,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营造这样的氛围,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和想法,要学会去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应该是讥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更正错误,而不应该撒手不管,更不要取笑别人。并且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地理课上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

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地理必须改变师生关系,运用创新教法。创新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秉承不唯

一、有效性的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

第三,开展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

如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泒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进行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

第四,让学生走进自然,拓展见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动手,并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的时间,如让学生动手绘画地形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如社会调查、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五,以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目前很多人认为地理教育是无创新性的,这是以一些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一般的学生、老师和地理教育显然是与创新无缘,地理教育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过程,至于学校里的“创新教育”是在特殊的课堂中进行的。

总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明者的希望和愿望,而这种希望和愿望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伴随。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习惯,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参考文献:

[1]梅桃源主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2]卞鸿翔、李晴著:《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下载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育论文: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论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内容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

    摘 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通过动手习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学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

    《中学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教育是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

    探索环保教育新路子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探索环保教育新路子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 李应周 518116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是环境被加速破......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论文

    一、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三个注意点(1)强化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根据行为心理学原理,思维是人以事物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而进行的分析、综合、比较、联系等。而......

    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论文5篇范文

    摘 要: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在实施环保教育上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另外,环保教育也是语文课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和内容,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将环保问题重视起来,就有可能......

    论文--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五篇)

    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要解决世人瞩目的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初中学生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关键时期,中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