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10: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一篇: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育创新素质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

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1992年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从教师的本质特点看,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极富挑战意义、极富创新精神的职业门类。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具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志趣的活泼青少年;教师传播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发生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变化。这些特点的本身,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富有创见、不断创新的人。同时,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只有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1.2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的终身学习型、创造能力型、个性化发展型的智能人才群体。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侧重于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两大学习能力的教育。《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必须研究指导学法,并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学法、创新学法,充分优化学法,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形成“学之得法、导之有方、教之有效”的双边“共振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1.3更新教师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瞬息万变。一名地理教师如不能及时捕捉到最新信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必将为学生所唾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迅速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学习、领会、实践。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业务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才能谈得上居高临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地理知识是无限的,人类有限的生命只有在掌握有限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推进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以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2.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

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尤其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过程的飞跃性等等。同

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思维形式。

2.1.1比较思维

比较就是比相同,较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从已知中迁移出未知的开始和基础,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或者各个地理区域的比较,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过程中,首先依靠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地理观念,然后经过比较这一抽象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地理概念。比较这一思维形式,可以通过适宜各种比较类型如:类比、纵比、并列比较、凸聚比较、联系比较、综合比较等地理事象进行培养。坚持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从旧知识和旧经验中类推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铸成新的认知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强化和逐步提高,促使其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1.2发散思维

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发散与收敛。它是双向可逆的思维方式,既可进行正向思维,也可进行逆向思维。是学生探求地理事象外部和内部及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加以培养。通过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1.3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对别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有自我思维的独立性;一指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应持批判态度。“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和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都说明了批判思维的重要。它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形式,“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盲从,不迷信,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误和思维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迷惑性问题,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暴光”再引导学生在出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从而走出思维误区。提高学生思维的防御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思维有形式,但无固定不变的形式。其他诸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侧向思维,乃至超念思维等,都有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重视“最佳思维”设计,力争以教师的诱导性信息激活各层次学生创新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迸发出的火花,只有通过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思维的千军万马,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智能体系。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2.2.2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

地理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源泉—“进料站”,地理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储存库”,地理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设计室”,地理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主机房”。地理创新智能即为上述能力的综合。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分析性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尽量多的地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而一个人的地理知识占有量,又依赖于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忆的实质是在头脑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地理知识“菜单”和菜单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切创造思维,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能使人们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这是其具有创新功能的缘由。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学生智能的综合体现,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造兴趣。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其次,还应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激起智慧的火花,不断增强其创造力。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3、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素质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山教育委员会编印《‘9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1999.72、陆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7(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农一师十五团中学

袁卫华

一、什么是创新素质

我们认为,创新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事物进行认识、评价、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技能、创新人格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创新素质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创新素质是人所特有的。虽然“智能、机器”也能完成某些高智能的任务,具有一定创造性工作能力。但归根结底机器的“智能”只是人脑智能的延伸,它是人所创造并按人的设计来运行的。也就是说“智能机器”,的创造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和表现。至于人外的其它动物。虽说也具有某些低级智能,能创造性地完成一些简动作,但这种创造素质主要是由遗传、进比与环境所决定的,其“创造力”与人的创造能力相差甚远。它不具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思维,不具有对事物进行设计开发的独创性。

2、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四个方面。创新意识包括对创新的追求、向往、奉献精神、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精神情感和自觉、积极“超越”的潜意识。创新思维是指发现发明新的方式方法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它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推理的严密性、相象的新异性、知识结构的灵活性与灵感顿悟的流畅性等特性。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形成订智力技能与运动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作操作能力、创新技能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创新人格包括对新鲜事物具有挖根究底的好奇心,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创新勇气、不断树立创新目标勇攀高峰的进取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韧劲,善于挖掘潜能乐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而奉献自身创造成果的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人格特征。

3、多样化的创新对象决定着多元化的创新素质要求。我们知道。创新对象(客体)是人所要加工改造的各种事物。包括各种观念、知识、方法、方案、模式等等。要创新、首先必须对所加工改造的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深入的学习与实践,了要事物的要素、结构、功能、掌握其变化规律。其次,不同的创新对象对创新主体(人)的要也不同。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者的创新素质要求应有所区别。

4、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创新过程来实现。创新过程体现对事物的要素分析、结构设计、功能开发、效能评估、管理控制、应用推广等各个环节中。创新观念的形成、创新方法的掌握、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的激发等创新素质过程本身、都是一种创新过程。脱离新过程来培养创新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怎样培养创新素质

1、更新观念

在由“应试”素质向创新素质培养目标的转变中,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都存在一个观念的更新问题。具体来说,要实现下述三个方面的观念转变。

(1)、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生们有理想、有活力、有个性、有差异,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生的天性是创造。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能在探究中取得创造性成。学生成才的主要标准是掌据了未来工作所必须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了多少书本知识。

(2)、树立正确的教学法呗。学生是教的对象、学的主体。教学法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观念、态度、精神和创造力。教学法的方法、内容、时间、环境要多样化,要摒弃以继承传统文化成就为主要目标门“守旧式”’’教育价值观,张扬以追求未来成功与不断创新为主要目标的“超越式’’教育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凡是能传受知识去解惑、作出榜样的都是任课教师较好的教师,以及计算机都有可能成为老师。

2、改革课程与教材体系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家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努力实现“6化”

课程多元化。包括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多元化与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的实用化。要针对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注重职业教育课、生活教育课、乡土(社区)教育课的开发。

课程的人性化。要尊重人的天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特点编制多样、适量、有趣、有弹性的教材。其中特别要注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性与人工智能性在课程编制中的应用。

课程生活化。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与生活实际、工作实际相结合。要加强校园环境潜在课程和基于项目研制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处处能学、时时能学、事事能学。

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以往知识割裂、分科过细、专业过窄的弊端、将相近学科、相关学科整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的层次大体可分为“混合”、“统合”、“融合”三个层次。

课程的现代化。紧扣时代脉博,将信息科技课列为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及时更新课程内高、淘汰已老化的知识、增加现代新知识、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本身的技术含量。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按课程标准偏制的、体现课程内容与课程计划的材料,是课程的具体化。教材改革必须按课程改革的总方向去展开。教材改革的策略不外乎改革教材内高、改革教材形式、改革教材结构三方面。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对教材由“学会”变为“会学”。

我们认为,目前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努力形成由基础课、选修课、活动课、自修课、环境深组成门课程体系和由统偏教材、选编教材、活动教材、自订教材、环境教材组成的教材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创新索质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教与学。可偿试探讨如下一些新的教法与学法。

(1)、专题讲评法。将内容分为一个个专题,所有专题均由学生自已备课,轮流讲解。备课前可以问老师、同学及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讲石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补充。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加工、表达评价等多种信息培养与教学技能、较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高年级学生。

(2)项目开发法。这是一种研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它以一项目的开发研究为目标取向,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成测试、自我优化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科研作风、常握科研方法、取得科研成果。该法在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法中运用较多。

(3)自主构建法。通过提供可以自由探索、自主协作、会话、讨论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内在兴趣、特长与外在的社会需求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包括网上资源)、自主讨论,以掌握最新信息,重构自已门知识能力体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多媒体宽带网在校园的普及。自主构建法将成为面向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

4、加强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的本质是通过活动使实践主体的创造力、兴趣、知识水平、个性品质等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同时又丰富、发展实践主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与创新潜质。教改中,我们必须重点抓好如下两个方的创新实践:

一是教师的创新示范。每个教师都必候有者改方案与科研成果(论文、作品)能用自身的创新实践给学生以榜样和激励。

二是学生的创新体验。其主要来源有(1)在学习活动中尝创新。(2)在科研活动中致力创新。使学生能发现创新领培、寻找创新课题、树立创新目标、运用创新方法、开展创新研究、总结创新成果,从而全面培养创新素质。(3)在开发活动中瞄准创新。高年级学生可承接一些项目开发任务、从中培养运用新科技、设计优化方案、创意精品的能力。(4)在实习活动中勇于创新。实习中,要鼓励学生的 自我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创新方法迅速转化为创新能力。

5、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的营造方法与调控目标主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创新的物质环境一一适用美化的基 础设施。努力实现校园花园氏、室内环境电子化、实验环境标准化。

创新的人际环境一一友爱融给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规范与党团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形成团结向上、互肋友爱的良好教风、学风、班风、校风。

创新的文化环境一一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文明班级、优季学生之家、科技节、歌泳赛、演讲赛、网页制作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形成民主、活跃、开放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教育氛围。

创新的信环培一一多渠道信息来源、高效的信息和加工转化机制、开放的信息发布时空。要重点抓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优化课堂信息环境,使每堂课对每个学生都有启发和帮叻。(2)优化图书资料住处环境,有多种中外书刊供师生查阅。(3)优化专业前沿信息的发布环境,各种专业讲座经常化。(4)优化网络信息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远程学习与讨论。(5)优化社会舆论信息环境、通过校报、校刊、校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宣传窗等给师生的创新予以及时表扬奖励。

创新的内在环境一一具有强烈的内在兴趣与良好的心境。要重视心理调控。

第三篇: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看了内蒙古文体频道播放的的电视专题讲座后,我深有感触。通过讲座,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考试、学习的知识和技巧。“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是教育专家多年的经验总结,包括6个方面:1.考试心情;2.怎样记忆文理科知识;3.怎样迅速提高作文水平;4.怎样巧解应用题;5.怎样学好英语;

6.怎样灵活运用写作业的速算法。此次讲座主要介绍了考试心情和怎样记忆文理科知识两方面的有关内容。

考试,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想考出好成绩除了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从考前的心理准备、物品准备,到考试中的答题方法,再到考试后的心理调整,教授都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记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学到知识后,经常复习的巩固记忆法和熟能生巧的习惯记忆法,我觉得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

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学习公式: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时间。这个公式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问题,而是跟这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时间有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是智力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批评,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专家告诉家长们,应该找孩子考试失败的根源。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另外孩子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我觉得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既要管,又不要给与太大的压力,免得刚开始上学就产生厌学感,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厉害。另外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能说不关注,但是也不能太关注,我觉得那反映的不只是学习的好和坏,而重要的是它真实的告诉我们孩子哪方面掌握的不好,告诉我们和孩子要从哪方面重点关注、重点学习。总之,我会和孩子一起学习,争取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让孩子茁壮成长,同时我也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快乐的童年!

第四篇: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

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素质培养

【摘要】: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而中学地理教育则以其特殊的教育价值而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生素质培养形成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文章以新课程标准地理教育价值观为前提,就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认知与技能素质、方法与过程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透视,力图揭示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意义。

【关键词】:认知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学地理教育素质培养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发展要以人格、人性发展的要求为基准,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我国正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素质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深刻思考的问题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学制教学的共同努力,而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发挥其优势的舞台,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新时期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产物,它所体现的教育理念诠释了地理教育的特点。它在基本理念方面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5]它将地理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及功能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将地理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而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课程目标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认知与技能素质培养中的功能

1、中学地理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

首先,中学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对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地理过程及发展变化等知识具有基本的认知,要求理解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人们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其次,中学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对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有用的知识。地理课程传授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内容。自然科学知识有地理环境的组 1

成、结构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人文知识有人口、种族、民族、宗教、产业布局以及全球人口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文化知识。缺乏地理知识将无法与世界潮流相适应,无法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地理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2、中学地理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环境认知

中学地理教育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受到了切身的环境教育。在实践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主要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此外,还可采用讨论、做实验、看录像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②考试。在地理考试命题中,出一些与环境保护、人口发展、城市化等有关的题目;③课外活动。如开展环境知识竞赛,“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活动,以环境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讲演会、板报等活动。

3、中学地理教育使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认知

中学地理教育就是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地理环境,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科学的环境保护知识、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

[2]在新课程标准中,中学地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做了进一步的规定,细划到了内容上,如在世界地理方面,要求: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等。地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以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为主,普及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

4、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课程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不言而喻。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动脑、动手,许多地理知识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或在实践中去验证。地理教学的大量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操作地理仪器设备、环境调查能力,以及培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5、中学地理教育与学生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

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的功能与地理课程内容的空间性和区域性分不开。空间想象能力是地理课程能力培养的亘点。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位特征。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空间联系及结构,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力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课程中,学习山脉、气候、植被、河流分布特征,城市布局、产业布局等空间分布内容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地理课程对培养其他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综合思维能力等,也有独特的作用。运用地理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判断和推理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第二、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素质培养中的功能

1、中学地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中学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4]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还能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中学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地理科学具有高度综合性,学习研究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的诸多学科。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使得它帮助学生将在地理学习中得到的知识用语实践,并且相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6]中学地理教育在其教育教学方面、内容方面很好的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当地建设相结合、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中学地理教学所牢固树立的实践观念,把实践教育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率先投身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中,用现代思想、现代的教育方式去赢得学生的理念,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敢于质疑、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质培养中的功能

1、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列宁语)要培养起这样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即指热爱祖国就必须先了解祖国。“理”就是我国的国情。知国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爱国是知国的深化和发。如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原因及对策,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懂得了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动之以情”。情感具有传感性。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既有显性又有隐性,教师要用充满自豪的语言讲述我国国情优势,同时不要回避不足之处,以情激情,感染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动之以情”,在情感教育中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绪中产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配以相应的情景,制造有关的气氛,激发情感。可运用教学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图片等教学手段。如讲述我国新能源时,可展示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再配以文字说明,向学生介绍我国这些重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了解在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扬知难而上的求索精神,报效祖国。

2、中学地理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强学生的国际情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都可用来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通过讲解环境保护、防御灾害等部分,使学生确知:地球是人类之家,要靠全人类共同去爱护它,合理地利用它,人人都有责任为此而努力。某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使全球受到影响;某一个地区的酸雨污染,在大气环流的推动下,也会影响到其它地区,形成跨国界、跨地区的污染。可见,通过地理学科来进行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的教育,可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道德价值观形成中的功能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有很多。例如:讲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以及人类和环境,就是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懂得模范遵守计划生育、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并充当各种法规宣传者,培养学生爱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真正知道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资源可用,每个人都

必须有一个对自然资源加倍珍惜的道德观念,都必须从小养成保护环境并与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作斗争的高尚品德。

4、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世界观形成中的功能

中学地理教育在内容上有着科学世界观思想。中小学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才会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人地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中学地理教育使学生知道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及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的重要性;重视环境保护,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树立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反对迷信、不信鬼神的思想观念。中学地理教学中讲人类和环境,会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摸清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

结语:

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素质、方法与过程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地理教育利用其独特的教育特点,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新时期具有多方面素质的未来公民。

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价值的取向,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地理课程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本功能[J]

[2]葛学勤、陆林.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5.11

[3]蔡湘荣.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国情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

[4]姚小燕.地理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1卷第4期

[5]冯开禹.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0月第6卷第4期

[6]徐宝芳、史利杰.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0月第18卷第10期

第五篇:论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素英

在地理素质教育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地理课作为中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提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前提条件。

1.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图形系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课本中大量的插图、专题地图、自然景观图,风土人情,寓意深刻的漫画分析,设疑布奇,步步引申,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有一幅漫画——图2.38“雨中垂钓”,在教学中先问:雨中掉鱼老者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钓上的鱼为什么只剩下了鱼刺?学生回答:是因为大气污染严重,产生了酸雨,使河水酸化,导致鱼类死亡。引起大气污染的物质有那些?来源如何?学生回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氮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我国发展工业生产对矿物燃料的燃烧。再追问:假如你是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尽量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开始讨论师生教与学同步。在对一幅漫画的讨论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并且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其次,安排适当的“课堂辩论”,发展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通过课堂辩论帮助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艺术的提高也很有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用投影、幻灯、影视及音响等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创设地理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发挥创造像想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于欲。创新要开发学生方面的潜能,运用人的整体素质,将一个人的全部经验、智慧、能力、情感和意志以最佳方式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创造性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这就是地理研究性活动。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情景和途径。学生通过自己成组、自己研究主题、自主设计调查方案,自主分析撰写论文等。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获取资料,处理提取信息,从而获取研究成果。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走入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探索性与创造性。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探索知识,用科学造福于人类。

下载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 讲座观后感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 讲座观后感“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专家所讲的一堂精彩讲座,是他们总结出的精华。包含六个方面:1、考试心情(考前、......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在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在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临泽四中向雷 [论文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中学数学教师,......

    浅谈少先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位名人说过:你能给孩子的最好恩赐,莫过于让他完全靠自己的脚步走他自己的路。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在中年级少先队教育中,需注重对......

    创新教育中英语听力的培养论文

    关键字:英语听力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种基本能力。在现代化的语言交际中,听说显得尤其重要。根据里弗斯和坦珀利的统计,听占45%,占有极大的比重,说占30%,读占16%,写占9%。比较而......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是实践(大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是实践宁陵县孔集乡桑庄小学汪秋霞 内容摘要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能提高创新素质。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自主......

    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

    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55002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培......

    营造写作氛围 培养创新素质

    营造写作氛围 培养创新素质 刘香芝 文思贵新,作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抄袭、俗套和陈词滥调永远是作文的敌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创新素质应该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