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4: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条码打印机 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www.xiexiebang.com 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南安市眉山中学

李慎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此,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轰轰烈烈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铺开,这是时代的需要,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课改三年来,我遵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构建全新课堂,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是最重要的教育阵地,课堂应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 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我们要努力营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被人误解为是理论的说教课,是老师讲政治理论、学生学政治理论、考试考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师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统领一切,是权威的象征。

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是师生要民主平等地处在课堂教学的情景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积极互动中实现沟通与相互理解,在师生的互教互学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互教互学的创造过程。在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师生间敞开心扉,真诚地展现一个完整的自我,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流淌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格、道德、情感、精神。一是在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中 实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在互动过程中 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与学生开展对话。师生的对话不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师生就某个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共同探讨和交换。在对话情景中师生双方都被教育活动所吸引,共同参与合作并投入创造活动。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能得以培养,真正的教学效果得以显现。

其次,要抛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开展自学、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全新课堂。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科学上,“设想”的主要职责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有趣而且有用。一旦人们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其所激发的学习和探索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使爱因斯坦忘记家门,可以使陈景润沉醉于数学符号之中,废寝忘食,身染重病也忘记治疗。同样,兴趣对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把从本科到博士的在读时间由十年缩短为六年,记者问他在学习时是否感到苦恼,他回答:“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一个面孔,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就课本而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德国教护颈枕 http://www.xiexiebang.com 护颈枕推荐

条码打印机 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www.xiexiebang.com 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了大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活动,我们通过活动这一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社会调查”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体现亲和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主题活动”、“故事会”、“小论坛“”创造格言”等活动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满足创作冲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插入了大量的视觉

美观、符合七年级学生审美品位的卡通式漫画和生活照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即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让他们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及时充分肯定。对大胆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奖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音、影、视等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

还有,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三、改变评价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的做法,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发展性评价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应融入每一堂课,贯穿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即时即地评价。课堂教学中的激励式的口头评价是最具魅力的语言,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能拨动学生心弦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跨进中学,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更需要给予激励式的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形式,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结果,更应保护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成长记录,记录成长。七年级思想政治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一主题,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设置了大量贴近生活、丰富多彩、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的评价,为每位学生设置了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材料、小论文、小制作、收集的图片和照片、获奖证书复印件、自评和他评材料等收集起来。这样既汇集了学习作品也展示了学习上的进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提升。

再次,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同学、家长、老师同时参与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某一学习、活动过程,半学期、一学期、一学年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互评,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通过家访,座谈会,问卷,信函 等形式对家长进行调查,形成评价。老师结合各方面材料进行科学、合理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不但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更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长,及时肯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评价应重在真实、鼓励。对此,我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进行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护颈枕 http://www.xiexiebang.com 护颈枕推荐

条码打印机 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www.xiexiebang.com 实际操作、说话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样既重视评价学生知识素质也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孩子的头脑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炬,只有被点燃,才有能量。让我们共同来点燃这些充满智慧的“圣火”,让它永放光芒吧!

http://www.xiexiebang.com 护颈枕推荐

第二篇:创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商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许苔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代未来主人的青少年,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勇于进取,大胆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担当这一历史重任的则是教育和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人普遍认为,政治课就是一门枯燥的说教学科,教师只会照本念经,所以政治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殊不知,这是一种对政治课守旧的看法。要改变人们这一偏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大胆创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胆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我在讲《亲近社会》这一课时,提前在课下收集许多社会生活中美与丑的现象,并把这些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通过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强烈对比,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面对不良诱惑时能做出正确选择,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惯。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效果远远强于单纯的说教教学。

二、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

传统教学中,政治教师只会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其实正是这种沉闷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新时代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美好。以《腾飞的中华》这一课为例,在讲课之前,我利用星期天时间,带领学生到我县工业园区、居民生活小区、超市、公园看了一遍。当学生看到工业园区现代化的设备、设施,热情工作的工人;生活小区崭新的居民楼房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真正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由衷地激起对党、对人民的热爱,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种教学模式远比单纯的说教强得多。

三、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学生最讨厌的恐怕就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谈话式、互动式、设问式等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教师则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教师责无旁贷。而作为启 迪学生思想觉悟与人生价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勇于突破、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以全新的教学方法投身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去。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整堂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本,课堂气氛活跃。以前我们都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讲解例子。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听来枯燥无味,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而李主任这堂课最大的创新就是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了过程反馈。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是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

例如:一个钢筋三角架在边长分别是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现要再设计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且有长为30厘米和50厘米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则不同的截法有几种?

分析:此题是开放发散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题中截法似乎较多,实质上只有两种,即12厘米,30厘米,36厘米和1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

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

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55002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那么,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下面,我结合创新课题实验研究的一些体会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创新人格等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广大专家、教学同仁。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创新意识指导人的创新活动,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孕育创新动机,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锻铸创新素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下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比较历史知识,感受创新重要性。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如在讲唐朝“曲辕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它与西汉的直辕犁就犁具构造、人力省耗、耕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曲辕犁的优点,使学生在对比应用中感受创造在革新工具、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展示科技成就,激发创新欲望。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在历史教材中,我们能处处感受到科技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插图、录像、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我国乃至世界重大科技成果,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创造的威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以期达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的目的。

3、巧设问题情景,点燃创新之火。“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亚里士多德语)一道高质量、不束缚学生思维的问题可开启学生的心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动机,如在讲“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时,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景:“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另有别的看法并阐述理由。”(见1999年高考第42题)由

1于此题答案不唯一,这就给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大量释放和创新火花的不断闪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内核”,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培养学生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具体说来:

1、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指以某知识信息点为发散源向四周进行散装思考的能力,如在讲“明治维新”时,教师既引导学生将它与我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比较,分析一成一败之原因;也可将它与同是第二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德、意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重点分析俄国未走上而德、意却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以便与二战中“三国轴心”问题相呼应;还可将它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找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与原因,突出分析日本为何能率先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厄运而成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先驱者。又如,在讲“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这幅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看能否得出哪些结论?(笔者曾就此题训练过学生,学生答案虽五花八门,但有一些想法却较合理、新颖,如“山顶洞人穿骨针缝制衣服和用装饰品打扮自己,说明他们已懂得害羞心理和美的观念”、“缝制衣服用的线和串装饰品用的线可能是山顶洞人首先发明的”等)总之,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发散训练,学生的发散量就会增加,而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发散量也就累加成了创造,思维也就变成了创新。

2、培养学生思维逆向能力。思维逆向能力指思考问题时沿着“顺向”的反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和突破性效果的能力,如在讲“鸦片战争原因”时,教师可反过来问学生:“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尤其是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请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世界背景和中国因素,导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其他诸如“假设慈禧太后不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会不会流产?”、“假设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遭杀,亲日派会不会窃夺国民党最高领导权,抗日战争又将会怎样发展?”等问题都是一些逆向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一方面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敏捷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也

可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学史的兴趣。在教学中融进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很重要的一环,教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已学知识与生活体验,对提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的能力,如在讲“香港、澳门回归”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1)香港、澳门是怎样被西方列强侵占的?我国又是怎样收回的?(2)香港、澳门收回后,我国实行怎样的政策?你如何理解这种政策?敢不敢设计一下中国未来50年后的情形和理想的社会制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出自己对“未来”和“希望”的遐思。思维想象能力是一种“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能力,是一种“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的能力,是一种能不断使“知识进化”的能力(爱因斯坦语),是人世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语),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求圆周率数值等),创设想象情景,以加大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

4、培养学生思维批判能力。思维批判能力指思考问题时不人云也云,敢于突破权威(教材、专家等)桎梏,提出与权威不同的观点或对权威观点进行辨证的否定或对自己的思维缺陷进行不断的矫正的能力,如在讲“亚洲革命风暴”时,一学生说,既然“亚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那么其中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也应具有此双重性质,但教材却说它“是一次由印度封建王公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可见印度民族大起义并不具有反封建性质,更何况教材通篇都未留下反封建的痕迹。该学生的思维具有对亚洲革命风暴的辨证批判:一方面承认有一些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一性质不具有普遍性。这种敢于对教材定论质疑并大胆提出建立在思考、理由之上的独到见解(姑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应予以肯定和保护,因为正是这些“貌似离谱”的想法才有可能萌发创新的嫩芽,绽放出鲜艳娇美的创新之花。

5、培养学生思维独创能力。思维独创能力指思考问题时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深挖出与众不同的能力,如在讲“宋人《农耕图》”这幅图时,如果学生都说图中穿长衫,打伞遮阳,站立桥头,目扫农夫插秧的那个人是严密监视农夫劳动的狗腿子,那我们说学生思维不具有创造能力,但如果有一学生能说出穿

长衫的那个人是懂得农活的大管家,并能说出括号中的类似理由(南方雨水多,无论夏收还是夏种,时间都非常紧,任务都非常重,必须抓时间抢进度。这位管家的任务,除了具有狗腿子的功能外,更多的职责是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生产进度,检查农活质量。),那我们说该学生思维具有独创能力。学生思维具不具有 独创能力,这是相对而言的,但不管怎么说,具有思维独创能力的学生毕竟只占少数,教师应予以特别重视,因为思维独创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点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人格是创新素质中最活跃、、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健康与否,健全与否,将直接制约创新的性质、方向和创新潜能的开发及创新成果的取得,因此,创新人格的培养应成为创新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创新动机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念头,是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一种期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动力源泉。动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动机引导下的创新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成果往往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错误的动机往往会给社会、人类带来灾难与痛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正、反人物的创新活动目的的介绍与讲述,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并用这些引导他们的创新动机,使之成为人类的福音,进化的动力,文明的基因。

2、磨炼创新意志创新需要意志,一个缺乏坚强意志的人是很难取得创新成就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可见意志品质在成就事业中的重要性,历史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锤炼学生的意志(如在授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时,教师可讲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吴等史实;在讲司马迁时,可讲他忍辱负重,靠坚强的意志、顽强毅力写出《史记》等故事;),使意志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基石。

3、培育创新情感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态度。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凯洛夫也曾说,情感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它可以把强烈的志向迅速体现在事业上。历史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人物言行,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孙中山“振兴中华”、冯如、华罗庚、毛泽东等人报效祖国、救国救民等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明辨忠奸美恶,树立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等高级情感,使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推动力,从而积极、有效、健康地投身于创新活动。

5、培养创新美感美感是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积极、健康的美感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净化,也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历史教师既可以通过书法、绘画、雕刻等优秀艺术作品的讲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通过优美建筑、文学作品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对美的追求;还可以比较历史人物,让学生进行认识与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总之,历史教材美育资源很丰富,历史教师应大量挖掘,培养学生美感,使美感成为学生追求自我完善的驱动器,成为创新的催化剂。

6、塑造创新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在这个态度下所表现出来的并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属于心理学范畴,具有可塑性、社会性等特征。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做事认真负责、踏实勤奋,有的人做事马马虎虎、懒惰成性„„性格的不同,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也会有所差别:有的人性格伟大,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就相对伟大;有的人性格脆弱,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就相对较小。可见 “一个人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爱因斯坦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差异进行针对性训练(如针对极个别学生纪律不好状况,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邱少云的故事等),使学生树立正直、开朗、自强、坚韧、勇于质疑、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等良好性格,以便为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激发创新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申斯基语);好奇心是创新的种子,没有好奇心的驱使,创新也无法真正长出嫩芽,更无法开花结果。兴趣和好奇心会产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历史上哥白尼“日心学说”的 提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瓦特式蒸汽机的发明等都无不与兴趣和好奇心有关。可以说,兴趣和好奇心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有了“两轮”,车就具备跑的条件;有了“两翼”,鸟就可以翱翔万里;有了兴趣和好奇心,人就可以积极探究

事物和从事创新活动。基于此,历史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如语言、图片、幻灯、录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使兴趣和好奇心真正成为学生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

创新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强烈呼唤,我们只有加大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力度,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也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550025)邹远航(

第五篇: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育创新素质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

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1992年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从教师的本质特点看,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极富挑战意义、极富创新精神的职业门类。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具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志趣的活泼青少年;教师传播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发生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变化。这些特点的本身,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富有创见、不断创新的人。同时,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只有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1.2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的终身学习型、创造能力型、个性化发展型的智能人才群体。学生要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侧重于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两大学习能力的教育。《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同时还必须研究指导学法,并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学法、创新学法,充分优化学法,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形成“学之得法、导之有方、教之有效”的双边“共振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1.3更新教师的知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瞬息万变。一名地理教师如不能及时捕捉到最新信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必将为学生所唾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迅速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也需要教师学习、领会、实践。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岗位培训、业务进修,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才能谈得上居高临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地理知识是无限的,人类有限的生命只有在掌握有限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推进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以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2.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

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尤其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过程的飞跃性等等。同

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思维形式。

2.1.1比较思维

比较就是比相同,较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从已知中迁移出未知的开始和基础,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或者各个地理区域的比较,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过程中,首先依靠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地理观念,然后经过比较这一抽象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地理概念。比较这一思维形式,可以通过适宜各种比较类型如:类比、纵比、并列比较、凸聚比较、联系比较、综合比较等地理事象进行培养。坚持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从旧知识和旧经验中类推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铸成新的认知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强化和逐步提高,促使其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1.2发散思维

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发散与收敛。它是双向可逆的思维方式,既可进行正向思维,也可进行逆向思维。是学生探求地理事象外部和内部及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加以培养。通过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1.3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对别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有自我思维的独立性;一指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应持批判态度。“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和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都说明了批判思维的重要。它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形式,“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盲从,不迷信,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误和思维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迷惑性问题,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暴光”再引导学生在出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从而走出思维误区。提高学生思维的防御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思维有形式,但无固定不变的形式。其他诸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侧向思维,乃至超念思维等,都有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重视“最佳思维”设计,力争以教师的诱导性信息激活各层次学生创新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迸发出的火花,只有通过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思维的千军万马,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智能体系。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2.2.2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

地理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源泉—“进料站”,地理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储存库”,地理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设计室”,地理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主机房”。地理创新智能即为上述能力的综合。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分析性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尽量多的地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而一个人的地理知识占有量,又依赖于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忆的实质是在头脑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地理知识“菜单”和菜单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切创造思维,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能使人们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这是其具有创新功能的缘由。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学生智能的综合体现,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造兴趣。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其次,还应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激起智慧的火花,不断增强其创造力。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3、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跨世纪的地理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素质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山教育委员会编印《‘9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1999.72、陆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7(好范文整理)

下载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培养 201203225484(学号)姜玉翠(姓名) 指导教师 刘海燕 摘要: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后,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教育在培养民......

    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

    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很大程度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脱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文/罗修永 陶行知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需要的就是......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医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的体会解读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医学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的体会 南方医科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肖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的探索》

    《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的探索》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在高中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设计上,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

    教学中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这样就对教师职业素质要求较高。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基本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摘要 :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