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在高中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设计上,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理论结合被动思维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们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素质等方面,重视对高中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

在高中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设计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缺乏在理想模型和实际应用之间架桥的意识,对物理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介绍较少,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和专业教师认为学了物理没什么用。我们感到,物理教学,尤其是工科物理的教学,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学好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结合案例学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

以力学部分为例: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鸟与飞机相撞,导致飞机严重受损甚至机毁人亡的事故。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我们在学习了动量原理后,通过建立碰撞模型,对碰撞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冲力作了定量估算,用数据说明问题,使学生对物体产生机械效果的条件有了清楚的了解,加深了对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理解。

2.结合实验学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学的一切原理和定律都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反之又经受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检验,并对其起进一步的指导作用。我们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通过基础实验来验证一些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物理学原理和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通过晶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得出了二极管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重要性能;又如通过外光电效应——光电管特性的研究实验,为学生在物理理论课上学习和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打下了实验基础。

(2)配合设计性实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理论设计。如在磁场一章中,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设计一种能称重物的电磁秤;在振动一章中,根据单摆作简谐振动的原理来测定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在波动一章中,应用波的叠加相消原理和条件,设计汽车、摩托车用的管道消声器等。

3结合专业学物理

物理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物理教学,适当介绍物理与专业的联系,或将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为学会如何去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创新的各种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

1.自学部分内容-----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学能看懂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思考题方式列出要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如磁介质、熵、振动合成等章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查找相关资料-----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撰写一篇物理学原理在某一领域中应用的论文,作为课程作业,计入平时成绩。许多同学结合专业和个人兴趣,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相关资料,另有约1/5的学生学会了运用PPT等制作相应的演示稿,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学相长,学生的课程作业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讲课素材,我们研制的应用物理系列专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许多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课程作业。

3.寻找错误-----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从教科书、学习指导书中找错、从多媒体课件中找错,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怀疑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意识。通过学生找错,也促使我们自编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书和多媒体课件得到不断的完善。

三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新素质

要创新,要求创新者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会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注重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物理学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介绍物理学史和有关物理学家,用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用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去引导学生,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综合提高。

两年来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中物理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极好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上述改革,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紧密结合高中物理的教学,开展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深层次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发挥物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目标而努力。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需要,快慢 当务之急。笔者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有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教育人士已经普遍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因此,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处处蕴含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

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在耒知领域探询到符合规律的东西,纳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畴之内。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世界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1 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意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在问题的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创新思维往往产生于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创新能力中,激发兴趣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兴趣当中,大脑才是最兴奋的,最积极的,灵感是最容易迸发的。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要蹲下而不是起立。通过分析可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和作用时间有关。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就越明显。别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都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四、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创新

2 学生每天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创新思维很难发挥。减轻课业负责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是学为主体,都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是知识、方法、能力同步。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作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特别是讨论题、证明题、设计题更使他们心有余悸。我们一改传统的讲学式,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味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定期兴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新型设计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总之,时刻把握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肯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伴随着的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那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成为了当下初中语文老师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就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初中作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语文作者教学的实践,就在初中语文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更好的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重视老师的指导,轻视学生自主批改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老师都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训练和指导,课堂中一般都会分析如何去审题立意,又如何去进行作文的选材,重点都会分析一些比较常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先抑后扬。随后老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对于作文中所普遍的一些

问题进行讲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在作文课程中的参与,没有发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以及批阅学习他人作文的作用,这会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去发现自身所存在问题的不足和缺点。

1.2重视作文教学的目标,轻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追求学生在考试中的高分数作为目标。很少有老师能够将作文看作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和老师进行心灵沟通,心理有些话也不想去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十分空洞。

2.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2.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主动的进行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的创新,在不断变化的作文写作题材中收获进步的快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比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的练习,将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或者自己的感触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随笔和小日记等写作形式因为更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可说,因为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同时老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改作文,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修改对于作文的水平提升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而这部作品也是当时曹雪芹经过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完成,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多种形式的批改,比如自批,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集体修改和面批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生作文的批改,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利用创设情景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为了有效的克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作文写作的目的来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来。

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初中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且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好奇感。如果能够将一些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的写作进行联系起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的生活。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例如探访大自然的活动,利用春游和秋游来让学生来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和大自然之间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结交“朋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朋友”为话题进行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缺乏生色,会更加有创意。

2.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进行创新的潜能

注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青少年的天性,想象力

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要想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片段来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拓展。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精品,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去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可以依据文章中的某一点或着是某个片段来开展想象的想

象,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这就能够做到变不具体而具体,变无声为有声。

另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进行纯想象作文的训练。初中生进行想象的主要来源是自身所了解的一些知识,然后进行大胆的想象出来的。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校长》这类题目,这类题目对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想象虽然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写作,但是却和学生自身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也是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实践中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尽力的从学生特有的思维和生活着手,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不断的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杰.浅谈初中作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2] 王月香.论高三学生创新精神培植地有效尝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9)

[3] 张家义.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4] 李华萍.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1(01)[5] 张海苹.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5)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是历史赋予学校的重任.创新型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关键是要充分挖掘教材,更新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为学生创设机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所言“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培养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和知识方面的内在联系,巧妙设计每节课的引入,力求新颖多样,富有诱导性和情感性,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特意制作了一封在信封上标明附有明星照片的信件,在收信人一栏,我是这样写的:广东五华县油田中学八O四班坐在第二张桌子的同学收,这下可热闹了,班上坐第二张桌子的8个同学都想拥有明星的彩照,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执,在他们争到难分难解的时候,我适时推出新课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要确定一张桌子的位置,除了要知道它在第几行,还要知道它在第几列,由于有了这么一个扣人心弦的引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心理动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如果学生只相信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敢质疑的话,就不会有新知识的产生.我国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思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探索,发表自己的独特(哪怕有错误)的见解.只要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后,都要勇敢地正视它,以鲜明的态度给予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通过师生的简单操作活动,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突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完全支持这个结论.”接着,他向全班同学展示他刚才剪下的那个不规则图形,整个课堂马上议论纷纷,但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对学生们提出两个问题:①那个同学手中的图形是怎样得到的?②试求出其面积.让学生尝试解答,给他们提供充分思考的机会.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去剪和拼图,很快正确解答了以上两个问题.这时,学生们都知道该怎样回答那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实践操作,激发创新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是一种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内化方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正是学生朦胧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让学生参与操作,使学生在动中发现,动中感悟,动中理解,动中解决,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要求学生先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沿三角形的中位线剪下,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拼成四边形,学生通过拼图可猜想和发现辅助线的作法及证明思路,这样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使学生充分体验、感知,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发展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以变异的观点灵活运用知识,不生搬硬套,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勇于标新立异,突破传统的习惯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促使他们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提倡解题后的反思,培养创新能力

反思是对学习思维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思索,以获取学习的经验或教训,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有的学生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忽视解题的质量,只为做题而做题,轻视解题后的反思.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每做完一道题后好好反思,从不同角度去反思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知识迁移等.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完“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后,可以反思:若原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时,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呢?待学生得出结论后又可进一步反思,原四边形若分别满足条件: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再反思:沿任意四边形对边中点剪开成4块,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通过这样的反思把结论从特殊到一般,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及其联系理解得更透彻,达到对知识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反思中发展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设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教育的重心.

第五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学生这几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观对待学生实际情况,因才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才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不求过细,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教学的要求不是封顶的,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及问题的兴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教学大纲或高考考纲的要求范围,便要求学生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问,其结果就会使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一切为了应试的“痛苦的学习”之中,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对培养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并充分发挥这些重点的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要通过对实例、演示或实验的分析,或者理论的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要注意通过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讲解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过急过高。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上。绝对不应该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

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课堂物理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样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自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所以学生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所谓“题海”战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尽量多熟悉一些题型和解法,以便日后在参加高考时能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是,就是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来说,“题海”战术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来看,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模式的不断改变,高考物理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角度来看,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其效果也应该比“题海”战术好。

3、注重实验,提升整体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提倡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载体,是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实验学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必要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目前有的物理教学中存在对实验不够重视的倾向。每个学生实验都必须要由每个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演示实验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总之实验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

4、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有些人总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很具体的几条内容,以为只要教了这几条很具体内容后,学生的能力就提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能力“知识化”了,把能力的培养简化了。

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