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

时间:2019-05-14 10: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

第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

【摘 要】:音乐欣赏是人与音乐接触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学会正确的音乐欣赏同时也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欣赏素质的培养,音乐基本欣赏能力的培养也应该要同音乐记忆的培养与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音乐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发展。【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欣赏、培养、创新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更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欣赏”则是人类与音乐艺术沟通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提升了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文化教育阶段的重视性:各地逐渐设立了专门管理、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政策文件;完善了小学音乐教室的一系列硬件设施;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化进修与培养;在教材的改革上也加入了较多的音乐专业基础性知识;在音乐教学方法上也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种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化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焕然一新。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1、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没有正确理解音乐课程价值的重要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注重学生外在的能力培养,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音乐课程价值——审美价值。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只有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音乐,如何领略音乐的美,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

2、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过早的体现在了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中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些许违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有着严重的专业化倾向。我国目前所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以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教材,受着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的影响,1

追求系统、全面、高难度。就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受能力而言,往往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就音乐的需求而言,过于专业化的倾向也不能满足小学生对音乐课的期望。

3、音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创新能力影响着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小学音乐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较多地被禁锢在了书本的知识范围之内,缺乏对音乐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也因此被束缚起来。

二、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歌唱及欣赏的审美情感。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它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是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认为,“任何人对音乐的入门都是从对音乐的聆听开始的。”他也曾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一个程序:欣赏——模仿——创造表现——欣赏。音乐特级教师孙宝清在谈到音乐欣赏教学时也指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在对音乐音响这个客体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

小学是孩子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许多技能的培养都从此阶段开始,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应跟上步伐,为以后的学习及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更重要的是为音乐培养会欣赏的听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育在小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

1、基本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基本欣赏能力包括了对节奏、力度、音色、曲式结构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对音乐情绪及情感内容的体验;对音乐作品创作时代及背景的基本认识。

舒特—戴森、加布里埃尔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曾作出了研究性的归纳: 0--1岁 能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 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演唱。2--3岁 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唱出。3--4岁 能够感知旋律轮廓。

4--5岁 能识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 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6--7岁 在歌唱的音高方面较为准确。7--8岁 有鉴赏协和与不协和音的能力。

8--9岁 节奏和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

10--11岁 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上述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10岁左右,就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音乐学习能力,他们的听觉也已具备较高水平。欣赏能力的培养应以此作为出发点,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现有能力与接受水平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于孩子所具备的这些能力,我们要合理的加以开发利用。小学阶段的孩子虽然能力已经具备了,但他们的接受、理解程度还是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们本能地会对学生提出几个普遍性的问题。譬如:在这首作品当中,你们所体会到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它与其他相类似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从欣赏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当孩子们面对这些接踵而来的难题时,总会有很多困惑,极少部分低年级的孩子能够领悟问题的真正涵义。我们何不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如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问题上,列出笑脸、哭脸等多种表情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欣赏完作品之后进行选择,这将大大缩减了问题给孩子们带来的疑惑,自然而然也会提起孩子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如,在旋律的讲解上,可以根据旋律的进行特点,利用高低起伏的“山坡”似的线条做一个变化式的讲解。还可以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纸上用简易的线条对旋律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在节奏的问题上,可以借助一些乐器来进行教学,在欣赏完某个片段或者某个节奏性比较明显的乐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乐器模范出作品中的特点性节奏。节奏是整个音乐的骨架,不仅能体现基本的音乐情绪,而且还能体现音乐的地域性风格特点等等。所以,在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应尤为注意。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外,我们还可以引进一些教材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缓解学生对于教材的厌倦程度。

2、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

音乐记忆是指个体对音乐形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能力。在人们的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意义重大。音乐记忆能力也是音乐欣赏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记住音乐主题是理解认识音乐作品的前提。感知一首音乐作品,只有在记住它的前提下才能去进一步的理解、分析。“音乐记忆”虽然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但是它在小学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前一学期所学的歌曲在后一学期大部分已经回忆不起来了,这是如今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在欣赏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有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的时候运用的方法手段没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将所要教育的内容简单的强加给学生,致使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度过了音乐课堂。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对“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

“在记忆内容上,低年级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识记,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抽象材料的识记却比对形象材料识记增长得快”。我们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渠道来进行知识的灌输。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捉迷藏》的欣赏教学时,可以编排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跟着音乐进行分段的欣赏,以不同的游戏方式应对不同的音乐段落,按照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不同的动作表现。这种方式将会使低年级的学生在“游戏”当中“无意识”地记住音乐,又可以体现从“游戏”中“学”这一新课程理念中积极倡导的教学模式。面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音乐作品的风格、作曲家的情况、音乐相关的故事以及与其他作品的对比等方式来辅助音乐记忆。

音乐欣赏的进行离不开音乐记忆,同样,音乐记忆也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的过程中,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而欣赏教学与音乐记忆能力相结合的进行,是使学生整体的音乐欣赏素质得以提高的一部分。

3、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创新能力并非是单纯的音乐创作能力,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创作是不现实的。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掘与激活其音乐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创造教学提出了两类主要学习内容。这两类学习内容是:“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与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添加各种律动或舞蹈动作。例如:在欣赏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时,让学生分别装扮成大鸭子和小鸭子,伴随着音乐的进行,自由发挥并做出即兴的表演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能够更好的体验音乐当中的情绪特点。

在欣赏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一些简单乐器,为所欣赏的作品做即兴的伴奏。如在进行一年级音乐上册的《龙咚锵》欣赏教学时,让学生使用乐器“锣鼓擦”或寻找出类似于“锣鼓擦”的物体组建一支小鼓队,并跟着音乐进行小鼓队的自由编排、“训练”与“演出”,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出想象与表现的空间。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对鸟》欣赏教学中,了解完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听听鸟叫的声音,在节假日到动物园或郊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学学鸟叫,举办一次“鸟鸣音乐会”。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音乐创新能力并不是单一性的,它是由多种自身的能力组合而成的。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教学当中应不断地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大胆的创新,鼓励学生的创新成果。

结语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育的创新正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一堂好的音乐课,一种好的教学法往往能在课堂上抓住孩子们的心。

新型的音乐课应有多个环节的结合,新式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也应与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课堂观念,不断丰富课堂生活。教师的观念也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给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转变。

参考文献:

[1]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Of prim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Quality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Fujian Academy of Music Music Education Student ID: 074128 Name: He Shizhen Instructor: Lu Ying Ying

【Abstract】: Music appreciation is music contact with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learn the right music appreci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aesthetic ability raise effective methods.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of music appreciation qualities, music ba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also will be with music memory of cultivating and music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skills combine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music classroom the attraction, increased to enjoy music,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usic interest, extend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ental and society.【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appreciation, training, innovation 6

第二篇: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李大钊、鲁迅、周恩来,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二)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三)创新课缺乏音乐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四)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音乐创新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三、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

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

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设置情境,引发创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1、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

2、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如在实验音乐——《阳春三月》的实践课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集镇的春节》的场景,一时间叫卖声、口哨声、喝彩声、掌声等交织在一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还不时地擦出创造的火花。3丰富的电教手段。以实物体会情景,以图象再现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四要主体参与,激励创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创作平台,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茉莉花》的歌词创编旋律。创作规则:歌词不变,风格不限,通俗、民族、儿歌均可,创作时间5分钟,每组可选代表演唱,也可合作演唱。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要打破盲从,促进创新。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看谁发现的错误多。” 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他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去开创音乐教育事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姓名:李丹梅

工作单位:偃师市大口乡浮阳中学

第三篇: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李岚清同志曾讲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素质民族文化

一、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我们说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的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在音乐艺术领域里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鉴赏其美感;这些是欣赏教学的首要前提。同时,欣赏教学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听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转瞬即逝的音乐就不会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在欣赏过程中,人们要记住音乐的旋律主题及其发展变化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极其重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们忘却时间的流逝而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过程。另外,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除需要有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音乐的技能。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讲,演唱,演奏和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音乐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它具有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特点。所以人们的审美理想是与他的世界观,伦理观等紧密相连的。欣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格调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憎恶并唾弃假恶丑的东西,在艺术领域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时,真假难分,善恶难析,美丑难辨。然而,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却要求人们必须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做到径谓分明,崇扬真善美的,摒弃假恶丑的,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从而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教师可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有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和文化导向,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欣赏长调风味的歌曲《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中渗透的深刻的人文性,以拟人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仔细体会那种悠长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的呼唤和期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学与语言、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民族学、宗教学知识结合起来,由此产生的多元效应,不仅巩固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也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得到完善。

四、音乐欣赏教育在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雨果说: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有着与字母和数学同等的重要性。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需要记忆,观察,分析、判断,思维训练等。所以,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想象力、反应力、表现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1、音乐欣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发展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球负责形象思维。欣赏音乐通过音响和音乐形象,唤起人们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等有关事物的联想,由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活动来促进左右脑的兴奋,进而促进全脑的发展。所以音乐在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时候,也在不断开发着人们的联想、记忆、观察、反应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若一个人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创新和想象的习惯,势必能推动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2、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造性思维并不单单体现在歌曲的即兴创作和简易乐器的制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五、音乐欣赏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欣赏民族音乐可以培养民族文化意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地位。一个民族的艺术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保留下来的,它直接代表着那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艺术的民族性极强。将我国各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

2、音乐欣赏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许多爱国志士唱着这些革命歌曲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扛起红缨枪,唱着《共产儿童团歌》、《谁说我们年纪小》也加入了战斗行列,打鬼子,捉汉奸,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上足以证明,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之,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能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认为,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重视音乐欣赏已不单是学科发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第四篇: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齐晓光 2009级 音乐

【内容提要】 :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探求音乐创造力的内涵和发生机制为主线,有益于开发人的创作潜能。音乐的本质,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中,都需要音乐创造力的参与,没有音乐创造力就没有音乐才能的发展。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并具有独特思维特性的人,其思维涉及面比一般人更广,范围更大,思维更加新奇独特。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摆在音乐教学工作者面前必须研究的课题。文章介绍国内外有关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及在培养音乐创造力中音乐教师应建立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创新精神

【正文】

: 创新是人类真知的全部来源。事实上,“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人类自觉关注自身的创造行为,如果从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1870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算起,也只有10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大体沿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强调创造性才能中思维品质的重要性。(2)深入进行创造性才能培养的实验研究。(3)注重研究吉尔福特强调的与创造性才能密切相关的人格品质、教育、动机、环境等因素。

对于音乐创造力的研究,最先开始于国外的各种音乐教学法实践中,随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把培养音乐创造力列入到本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大纲中并进行了具体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人人都能进行音乐创造的教学思想。(2)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创造。(3)强调学生即兴演奏和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处于对国外教学法的学习和优秀课例的借鉴上,在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工作。

近30年来在世界上出现了“促进创造性教育”的热潮,9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标准》音乐课程中将即兴与作曲纳入计划,在强调其教育价值的同时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近些年来,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普通学校教育将音乐创作的学习纳入学校音乐课程,各国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战略的时候,都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作为首要的任务。《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增加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容,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艺、创造活动等课程。日本把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他们认为,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能力的核心是创造能力。我国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

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探求音乐创造力的内涵和发生机制为主线,有益于开发人的创作潜能。以音乐创造力的教学实验为手段;以音乐创造力评估和测量的数据为标准;以发散性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突破点,对音乐创造力的构成、发展、培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验,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及相关因素做量的分析,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但这些研究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中,且主要集中在音乐教学过程和音乐教学课例的创新研究上,对音乐创造力的内涵、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机制、音乐创造力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音乐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估标准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实验。音乐的本质,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艺术活动。无论是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中,都需要音乐创造力的参与,没有音乐创造力就没有音乐才能的发展。

事实上,从诸多的音乐家的创作过程来看,他们都是在大量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上,创作出经典之作。研究表明,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心智活动的倾向和特点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丰富经验。人的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青少年时代,在中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又如何起到一种健康的引导,更高层次地挖掘潜能呢?创造力思维高度发展的人一定是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表现出用词的流畅性、联系的流畅性、表达的流畅性、观念的流畅性等特点,总是能在既成常规的模式中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并具有独特思维特性的人,其思维涉及面比一般人更广,范围更大,思维更加新奇独特。“创造性这一特质是具有不寻常的思维方式,能够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关系,对于各种观点和事物能够想出新颖别致的用途。”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做到自身基础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随时关注时下新的音乐元素的思想,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始终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应当认识到音乐中的创造力多属于个体的心理品质问题,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构建开放的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思想,即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学生的本能得以生长。学校与老师应主张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我国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脱节,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本性,反而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变革现有封闭的音乐教学模式,构建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开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营造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要积极改革班级授课形式,针对音乐教学特点,尽可能限制班额,以小班教学为主,与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辅导、活动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活动空间,加强参与音乐教学的对话交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发挥。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与创造。让学生在弹性环境中自然发展和创造。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二、必须改革音乐课程教材的内容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课程教材设置(尤其是基础教育)上明显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课堂模式单一等弊端。因此,必须扭转课程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时代社会发展的局面,突出课程教材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既重知识积累、又重能力培养的复合型课程体系。音乐课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文学、生活、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音乐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营造宽松的校园氛围,给学生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

三、必须改革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今天,我们许多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可贵的创新意识早就被扼杀掉了,学生最多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情与向往。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流失,只能培养出思维僵化、思想守旧、亦步亦趋的“应声虫”,即使“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也培养不出多少英才,这实在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因此,大力改革音乐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坚持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原则实行改革。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争辩、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大胆思维、大胆实践、大胆发现、大胆创造,通过设立各类音乐比赛奖项,正确引导、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甚至是冒险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化品质,不拘一格育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放手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有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提高、创新精神才会发扬,才能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同时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打好艺术教育的基础,积极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科学的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它包括观念、品质、情感、习惯、态度、个性、创造力等的评价。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本身并没有统一的标尺来衡量,不能完全用一首歌、一张卷子的形式来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应在教学中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建立一套全新的以凸现创新素质为主的评价标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出正确的导向功能。往往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采取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个体评估、群体评估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品尝和体验学习音乐的喜悦和成功,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刘沛译.音乐教育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尹红.音乐创作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1993.4.[5]罗小平、黄虹.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1995.10.

第五篇:1浅谈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感”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感”的培养

摘要:音乐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轻松愉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艺术感”培养入手,来提升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关键词:音乐教育 艺术感培养 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音乐教育能够给人带来诸多的益处,特别是对孩子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于是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流行。高中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全民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关系着国民音乐教育的未来,决定着民族和社会的音乐面貌。因此,要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艺术感的培养应该作为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培养重点。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究高中音乐教育中艺术感的培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及相关探讨

(一)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升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的必修课程它同时是人精神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透过聆听各种体裁、形式、风格乐曲的经验性活动,藉由感情与理智两个层面,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形象。有人认为没有人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只要能够感受它,即懂得欣赏古典音乐,而当对音乐的各种知识逐渐增加时,则对该乐曲会渐渐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共鸣。也有人认为音乐欣赏的定义即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同,这样的领悟力必须藉由学习而培养。而每个人欣赏音乐的角度不一样,有些人重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亦有人纯粹从技巧的表现去欣赏音乐。因此,必须培养对音乐的主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以更积极的态度来聆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1.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透过音乐教学累积其音乐经验,藉此提升音乐想象力及音乐的理解力。

2.给予美的感受、美的教学,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与情操。

3.透过音乐教学全面提升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并在过程中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民族文化及传统的音乐艺术。

二、艺术感的本质及内涵

(一)艺术感的本质

艺术感的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印象。人的感官将客观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对这些信息做出翻译和解释,大脑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细化,就形成了艺术感。艺术感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它是人对艺术进行判断的基础,既具有独特性,又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会对艺术感的形成造成影响。

(二)艺术感的内涵

艺术感的内涵有两层含义:“结果”和“能力”。当艺术感作为“结果”时,其内涵主要是指人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觉和感知,通过心理活动和大脑意识的传递,最终得到艺术化的审美结果。当艺术感作为“能力”时,主要是指人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觉和感知的程度,因为人作为个体存在差异,人的艺术感也各不相同,会受到个人经验、所处环境与表现欲望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感的产生所经历的艺术活动及心理活动,都是情感迁移的过程。

三、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艺术感”的培养

(一)培养“艺术感”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把经验活动作为主要目标。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化、人本化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快乐服务的,并且音乐和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大多数人来讲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音乐知识基本上是感性的音乐经验,这些经验不同于理性经验,它们会伴随终身。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经验。

2.音乐过程要感性化。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的音乐体验,就需要把音乐过程变得感性化,让音乐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变成感性的。

3.重视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实践是最为互动音乐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够自由实现感性经验,让自己的音乐经验变得更加丰富。

4.关注内心音乐联觉。学校音乐教育要认清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把侧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经验和获得音乐体验上来,音乐联觉作为重要的音乐经验,是产生和增强内心音乐体验的重要源泉。

(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感的途径

1、教学方式艺术化

音乐艺术是具有情感审美性的。高中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与审美。注重艺术感培养的音乐教学并不排斥知识性的学习,它是在培养艺术感的过程中恰当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美、认知美、创造美、享受美,进而参与美、传播美、评价美。高中音乐教育方式的艺术化是指关注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让教育方式实现形象性与可感性。

2、教学过程感性化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学要想触及音乐的本质,需从感性入手。感性化的认知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具有感性化音乐认知经验,比使其获得理论技能和知识更加重要。感性化的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其在音乐活动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对音乐全方位的感知。因此,高中音乐教育要注重教学情景的铺垫,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其能用感性化的经验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与想象,形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欣赏音乐作品的经验。

1).通过感官培养,提升感受注意力。听觉注意力是人接受音乐所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所以需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艺术感培养过程的第一步。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或者音乐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力变得更集中。

2).利用联觉建立认知辨别力。它是在音乐学习过程实现音乐感觉到音乐知觉所必须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借助联觉机制进行教育。

3).借助表象提升想象力。想象是表象的高级阶段,是表象经过不断重组、联想和想象之后所达到的过程,所以可以借助多觉联动形成多觉表象,然后再借助重组、联想形成想象力。

4).借助体验来激发情感。在获得音乐的表现之后就会进入音乐体验阶段,学生可以借助音乐体验和音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情感的共鸣会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欲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学校音乐教育中“艺术感”培养的分析,了解到培养学生“艺术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艺术感”恰好是人们用来正确获得情感和感受生活的基础,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必需能力。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感”的培养正好顺应了我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够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艺术感”的人才。因此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参考文献:

[1]刘奕菲.论学校音乐教育中“艺术感”的培养[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 年.[2]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年.[3]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年.[4]毛浣西.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研究.音乐时空.2015年.[5]彭程.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6]彭程.莫斯科和声学派的传承关系[J].中国音乐学,2014(2).

下载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及创新(修正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

    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 农一师十五团中学袁卫华 一、什么是创新素质 我们认为,创新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事物进行认识、评价、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技......

    论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素质培养

    论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素质培养 面对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似乎被人们忽略。可是在学生的道德、智能、身心等素质形成中,音乐教育在其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素质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

    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 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展创造性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引导者能够使......

    试论职业高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培养

    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教学理念 创新意识 创新方法 培养目标 论文摘要:职业高中音乐教育必须在有别于中小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倡教育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音乐......

    培养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素质

    培养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的培养(本站推荐)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本文作者(唐 柳),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