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素质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一、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当今世界已经走进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多民族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形成了大的文化交流圈。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包含着许多含义,在新课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德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马雅可夫斯基也说过:“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可见,歌曲有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歌曲的主題思想和音乐形象。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立明确良好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再现这一音乐形象。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首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歌词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祖国秀丽风光图,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里是多么幸福。
从以上可以看出歌曲的音乐形象是词曲的综合艺术形象,只有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才能渗透德育,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才能使唱歌教学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弘扬民族音乐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者,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延续也要依靠他们,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要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唇齿相依,共同为建造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由此可让学生欣赏最常见的几个民族的歌舞:壮乡的刘三姐、吉林的朝鲜族舞、内蒙的蒙古族舞、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西藏的藏族歌舞等,这些民族歌舞特点鲜明:刘三姐的山歌甜美,寓意深刻、比喻形象;朝鲜族的舞蹈柔美;蒙古族的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新疆的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放;西藏的歌舞表演身体常前倾,似有重物扛在肩上。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上述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了印象。
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们民族的乐器比西洋乐器的种类还要多,分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可让学生了解最常见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的特点及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各乐器所演奏的曲子,如:唢呐独奏曲《打枣》,用唢呐模仿孩子的欢笑声、说话声。它那丰富的表现力,仿佛让学生们看到有趣、欢快的打枣画面;又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它那苍凉、哀怨的音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穷苦和对旧社会的控诉等等。通过欣赏,加深对乐器表现手法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乐器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地位,也唤起一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爱好,为继承发扬民族乐器起到推动作用。
最后是让学生学唱一些民歌。我们的民族歌曲非常优美,光听还不行,还要会唱,如壮族民歌《金樱花开阵阵香》,学生在会唱以后,懂得了一些壮族民歌的曲调特点,也知道了民歌来自民间生活。另外我还教学生唱一些别的民族的歌曲,如维吾尔族民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朝鲜族的《桔梗谣》等,这些歌曲都是优美动听的歌曲,使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各民族歌曲的不同特点,让民族歌曲能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在学生的心目中占一定的位置。这样。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能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融合西方音乐
好的音乐作品是不分国界的,让学生在学习本土音乐的同时,也要融西方优秀的音乐,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国家的一些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外国歌曲,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新课程中,突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音乐教学中,不只是单纯地教授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学到美术、语文、数学等相关知识。如教学《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祖国、家乡美丽的景色,把学生的美术知识运用其中;又如在学习《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时可让学生收集各个国家的有关知识,指出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个洲,还可以拿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位置,这里又把地理知识融会在了里面。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学生体会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上四方面的学习。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多元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常常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音乐是听觉艺术,而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听觉让人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欣赏教学是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种音乐语音及表演形式,以审美为核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体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欣赏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获得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内心体验,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另外欣赏教学还应从音乐作品的背景中,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如管弦乐合奏《森林与小鸟》和歌曲《绿阴》,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是:美丽的森林,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孩子们在树林里游戏„„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那美丽的情景,使学生领会歌曲描写的意境,得到一种美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听一些形象鲜明的音乐,尤其是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比较轻快活泼的音乐。如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通过形象、生动的音乐,描写出小骑兵的精神面貌;又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从小教育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得到爱劳动的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还可以适当听一些器乐曲。如管弦乐合奏曲《溜冰圆舞曲》、钢琴独奏曲《跳绳》 等。这一类器乐曲的音乐形象都比较鲜明,这时只要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画面理解,对学生进行诱发联想的提问,学生会感到音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一种有趣味的活动图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赏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如《老爷爷赶鹅》、《蜗牛与黄鹂鸟》,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歌词,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从以上可以看出,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情趣培养的大好阵地。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一改过去单一的“听”的学习形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创造能力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首先要明白在低年级中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人手的,在新课标里就提出要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如:学习《在动物园里》,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动物的特征,请学生模仿歌词,进行歌词创编,通过创编,学生既唱熟了歌曲,又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己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要从欣赏、赞扬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多点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如,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多来咪》,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并且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形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另外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顺带地学习音乐创作的方法。如,在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中,让学生通过边学习歌曲,边为歌曲编创故事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创编音乐剧的一些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较快的掌握了,这比教条式的传授更能使学生掌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一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一定要避免的。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比如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无数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
五、音乐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六、音乐教育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会刺激神经系统,使感情发生变化,从而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在后续学习中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现今,许多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已由原先的单调铃声变为悦耳的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这对师生的身心也大有裨益。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七、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除了自身的美之外,其音律运动还可以引发人们种种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富于想象力的人都能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审美就是审美者反映审美对象、产生美感的活动。审美活动可以使人感到人的伟大,看到自己的才智,从而激发自信心、进取心和创新力。音乐审美活动还可以使人通过音乐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熏陶的人不是完美的人。美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一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一定要避免的。
第二篇: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摘要:在教育的各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而教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而,研究教师和学生以及科学教学法是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音乐欣赏
音乐审美
音乐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审美素质教育如果不能与新世纪、新形势相适应,不仅教育本身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阻碍社会在新世纪的前进步伐。
一、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条件 音乐审美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活动与一般审美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审美活动是由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客体两种因素构成,多是表现为白娱自乐的自发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产生的美感是人对音乐的一种主观反映。而音乐审美素质教育是由学生、教师和音乐三者组成的统一体,其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促进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和桥梁。所以,音乐教师的审美品格与素养至关重要,将直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产生影响。
(一)音乐教师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前提 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教学仪态与气质,唱、奏、演等教学基本功,以及一定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应具有美的教学仪态与气质。音乐教师是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实践主体,而且也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与信任之感,而且会使学生乐于接受音乐。作为“美的使者”音乐教师应十分看重自己的仪表及服饰,使教学仪态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实施音乐审美素质教育,音乐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仪态与气质才能够有益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也才能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第二,音乐教师应具有“唱、奏、演”等较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唱、奏、演”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音乐审美素质教育中把音乐之美展现给学生,也才能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第三,音乐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即:口齿伶俐、语言标准、情感丰富、音量适度,随着表达内容的需要做出强弱变化,节奏快慢有处理,语气有抑挫,富有感染力,简洁并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教师清晰、准确的讲授过程中,使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同时,在板书方面也应做到,文字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美观清晰,便于记忆,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二)音乐教师较高的思想素质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多在更深刻的意义 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学校的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音乐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是非曲直、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音乐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审美品格的重要因素。
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主动性。音乐审美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消极被动的教育是不可能使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更不可能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使学生为音乐艺术之美所感动,也才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效,从而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
审美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不在于传授关于“美”的知识,更不是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的进行审美创造。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 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实践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如:演唱歌曲就是发展审美创造的良好途径。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通过巧设问题、启发思维、反复实践、讲练结合、内化渗透、唱奏表演、升华提高等步骤,使学生在歌唱时自然的、主动的感受旋律之美,创造性的表现作者在音乐中蕴涵的情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欣赏被称为三度创作,它对于启迪学生的音乐审美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应通过语言文学艺术、美术等媒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在欣赏《阳光三叠》、《春江花月夜》等古曲时,教师可伴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轻声吟诵同名古诗,营造出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倾听中体味美好情感,产生无限美好憧憬,启迪审美创造,而教师优美动听的语境也会引导学生产生审美创造。
三、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手段 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实现,只有教师和学生是不够的,选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法是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一)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学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音乐审美素质教育也要注重吸取国际上优秀的教学经验。当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几种主要音乐教学法有: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它们从体态律动、民族音乐、声势训练、祖国语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对于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达尔克洛兹的教学哲学即“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它注重以身体运动来感受和再现所听到的音乐,把身体当成“乐器”,称身体为一个管弦乐队。并且以节奏为核心,通过节奏运动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以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造为手段,来进行音乐教育。柯达伊教学法则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精髓,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尤为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位的耳朵”。在教学中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节奏训练的起点,并且节奏训练往往结合旋律进行,以五声音阶(匈牙利的民间音调)为视唱教学的基础,并在识谱教学中,注重学生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在视唱教学中采用首调唱名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程,他采用了英国新教派牧师约翰·柯尔文创立的柯尔文手势等等。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是:元素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是结合语言、动作、舞蹈为一体的,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教学中的“声势”训练是用拍手、跺脚、拍腿、捻拍进行多声部节奏感训练,运用“回声”训练培养学生精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以及记忆力和形式感,运用精美的音条乐器和打击乐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铃 木教学法则被称为“祖国语言教学法”,它主张使乐器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强调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师的素质,要求强化训练,他认为“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多练习就多出效果。”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只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性,而并不强求一定的技术或学习方法,它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音高、节奏、音色)而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从总体、从综合性出发的教学法。学生既可以是表演者,也可以成为听赏者或作曲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性,并综合体验音乐的各个方面。
这五种音乐教学法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且各具特色。但他们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注重通过节奏、听觉、歌唱、创造、育人等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这五种音乐教学法就好像五幅色彩鲜明的音乐教学画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和借鉴的意义。
(二)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应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教学动向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也要求教学法要不断地适应新的需要。当前音乐审美素质教育正向着功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因此,只有善于把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动向,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才能够适应 现代社会的培养需求,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1、音乐教学法应以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是教育的基础理论,它们的发展推进着教学动向的变化,音乐审美素质教育也是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如:在2 0世纪6 0年代,教育心理学就涌动起“概念学习”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思潮。现今,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在承认音乐的文化属性即非共性概念的同时,确定了音乐的共性概念。美国音乐教育全国会议主席R·盖兹提出:“改进音乐教学的最大变革之一,是普通音乐教师对概念方法的逐渐接受。”刘沛在他的《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中提出要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观点来改造和丰富音乐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树立内隐心理过程,和树立“元经验”和“元认知”具有最高价值的信念,以及建构以整合和关联为主要学习形态的学习过程,为音乐思想的创新和其他学术的、或实践的创新奠定和优化心理定势基础等观点将有力地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因此,可以说在音乐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原理,会使音乐教学法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必将指导着音乐教师能够用更新的视角去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2、音乐教学法要以音乐教育原则为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原则是音乐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音乐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我国近年出版的一些音乐专著,对音乐教学原则的制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曹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形象性、教育性、律动性、科学性、发展性、因材施教”八 项教学原则。郁文武、谢嘉幸在他们合编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教材中提出“审美素质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情感形象与技能技巧相结合的原则,大面积提高音乐素养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原则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对音乐教学法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善于认识音乐教学原则的发展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特点。只有灵活的、发展的依据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法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才会更好实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
3、音乐教学法要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
音乐艺术本身具有很多特征,而审美性、民族性和创造性是它最主要的特征。音乐教学法只有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这些特征,才能使其更加科学、更加有效。音乐艺术自身就具有美学特征,音乐教学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体现美学特征,给人以审美感受。因此,音乐教学法的操作过程应以展示美、感受美、体味美、发现美为前提。
音乐教学法就是学习音乐语言的过程。音乐语言表现在旋律的序进、调式的构成、节奏节拍的特点、风格韵味等方面,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音乐语言,这就是音乐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学习音乐从学习本民族的音乐语言起步就如同儿童学习语言从学习母语开始一样。因此,音乐教学法应充分体现民族性的特征。
音乐艺术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音乐作品创造上,而且也表现在音乐表演与欣赏之中,音乐教学法应运用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动向,灵活运用即兴教学法,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即兴创造的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法应把音乐艺术的审美性、民族性、创造性的特征加以综合的、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音乐审美素质教育的实现。参考文献:
1、曹理 《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1年5月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3年1月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3年5月
4、陈秉义 《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年5月
5、刘沛 《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 0 0 1年.第二期
6、[美]保罗·哈克 刘沛译 《走向功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2 0 0 2(1 1)
7、张前、王次召 《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5年
8、邹爱民、马东风译 《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年l 2月.北京.第一版
9、曹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音乐》.1 9 9 3年.第二期 0、郭声健 《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3年3月.第一版
1、姚思源 《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论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9 2年6月
2、霍华德·加德纳[美]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 0 0 4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3、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年7月.第7次印刷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南中学文程樟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非智力因素”六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能力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注重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非智力因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是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实,通过与实际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开发的过程。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计算机操作就是一个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最基础的开、关机,文字的输入、编辑到网络上的电子邮件收发,网页的浏览,信息的搜集,网页网站的制作等等,无一不需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学习鼠标的五种操作时教师讲起来简单,但学生实际操作时总容易出问题,有的双击时协调性不好,变成了两次单击;有的把双击记成左右键齐按;有的进行拖动操作时会忘记按住鼠标左键等等。因此教师教学应该策略性的进行一些有趣的训练方式,可以利用系统中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进行训练,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针对性的FLASH小游戏,训练鼠标拖动的,训练鼠标单双击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动手实践,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的掌握住鼠标操作的要点。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与教师、学习伙伴、学习资源、计算机等在课堂上的交互作用完成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利用和调控这些需求,才会有针对性的启动各类学生的内在动力,进而活跃学
生思维,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到“英特网”这章时,正好快到元旦,我让学生通过英特网或校园网自己申请了一个邮箱,然后给我发送一个电邮。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申请邮箱,只是让他们自己看书操作。若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咨询。两个星期后,我打开了自己的邮箱,发现邮箱中不仅有邮件,还有圣旦节和元旦贺卡,甚至还有语音邮件。许多学生在邮件中说道:“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好,任务明确但又灵活,给了我们自由发挥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要去“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
“画图”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刚开始,我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
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拉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教师辅导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画。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五、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小组协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利用信息技术相互合作、交流,进行评价,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从作品与成果的价值、小组的协作态度与方法、分工协作交流的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和与人协作能力的发展情况。如让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网站时,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进行讨论分工,能够熟练搜索信息的同学负责搜索资料,美术功底较好的同学负责设计排版,再由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输入编辑,最终集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饰美化及细部的调整。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各负其责,为成功的完成作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与人协作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最后不但要对学习的成果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可以评选出“最佳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等奖项。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易激发。与人协作学习,一方面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磨炼意志,耐性、抗挫教育。无论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信息素养还是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家,非智力因素都占据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根据我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观察信息技术行业的人才的反馈,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的IT巨匠,我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非常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业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对学生具有最广泛的制约调节作用,对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有持久的影响。在高信息技术教学第一章中就渗透了大量的爱国主义内容。如,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我国对信息技术的政策,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与发展等。我们采取了专题讲座、市场调查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工。事后很多学生写了主题论文与市场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学业生在报告中写到:“到了太平洋电脑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真正感觉到什么是电脑时代。”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写到:“我国在农业社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蒸汽机革命,从而在工业社会落后,导致近代中国一百年多屈辱历史。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已经错过了蒸汽机革命,再也不能错过信息革命,落后就会挨打„„”
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失密等威胁;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导致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而且这些副作用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甚至导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犯罪,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除了课堂教育外,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长期训练与实践。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努力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使信息技术教学阵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一方沃土。
[参考文献]
[1]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王吉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著有《信息素养论》一书
[2] 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
[3] 《信息技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论》
注: 在2008年全省教研联席会论文评选中获地级一等奖。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的第二课堂所具有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第一课堂是主阵地, 但第二课堂也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是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的育人平台, 它所包含的学术文化活动、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在。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广泛的特点, 它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在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个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 在第二课堂中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着眼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 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与需求, 通过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来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渴望与动力。
一、针对我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业务素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融入社会的纽带,奉献社会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认同。
2.学术文化活动。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这类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以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从中领略到最前沿的科学、人文发展成果,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检验自我的大舞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活跃了学术气氛。3.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学生用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很好平台。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4.科研训练。科研训练和科研训练机会是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训练活动,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自己的科研小课题,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深入科研与创新的过程,去了解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与方法,大大激发了年轻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熔炉;它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
二、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一学生——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通过新生教育大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学院以及本系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大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意识,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2、通过军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训练学生的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一课。
3、通过合唱比赛、话剧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了解,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组织“新年畅想”、“永远跟党走”、“诚信”等主题团课。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建国、建党等纪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
(二)大二学生——注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以物流实训中心为实训场所,综合运用仓储、配送、社会调研、运输组织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仓储、配送岗位职业能力实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作业的融合,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我院的示范专业将举办全市、全省的乃至全国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充分的“走出去、请进来”不但对学院的文化学术氛围有很大提高,对于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待提高。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的硬环境还有待提高,例如活动经费,教师的参研奖励,活动场地,软环境,整个校园的文化学术氛围不够,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
1、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大学生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
2、以专业为基础,依托专业老师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物流技能大赛”“海关报关单证员技能比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并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比赛。在与企业的零接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企业做社会调查,到农村去扶贫献爱心,到基层去义务工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奥运会志愿者”“秦皇岛暑期社会志愿服务小分队”“上海世博宣讲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正确定位,重塑自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大三学生——注重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和感恩教育
1、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模拟招聘、岗位模拟小品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求职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2、通过毕业生师生互动晚会和毕业生爱心捐助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离开母校,走向社会,也不忘为母校填光增彩。
第五篇:谈谈音乐教育对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的关键。为了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学校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音乐欣赏以及乐器演奏教学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人文底蕴,这样也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各方面具有综合性的提升。本文就音乐教育工作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通过优美音乐的欣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丽、生活的丰富多彩,更能在学生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美学方面的熏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音乐本身就是以审美做为基础,通过相应的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
1在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一直以来长久不断的发展已经有效地实行了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并且素质教育过程之中,在制定主要教学内容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通过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实际建设需要来制定相应的学生培养计划,这样在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也就能从实际出发,培养出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通过素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潜力的开发程度,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学生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多元性,在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和过去的培养模式相比,现阶段的培养模式更倾向于让学生均衡发展,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知识要覆盖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人文素质还有心理方面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需要教师能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在在美学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在学生审美、理解美、感受美方面的能力。音乐教育和其他传统类型的教育方式,比如数学教育或者语文、物理方面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区别性,同时,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音乐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着更加较为突出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往往需要教师通过乐器的演奏以及乐理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对于音乐解析、欣赏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充分的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韵律美、节奏美,这样的方式也就能使学生更加敏感的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虽然都属于具有美学的属性,但是他俩却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听觉上的感悟使学生领悟音律方面的美。在进行音乐方面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对于美得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升,其次在进行音乐方面教育的时候还要适当的要教授学生相信的乐器使用技巧,提升学生乐器的演奏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美学理解的深入,也能使学生的性情得到进一步的陶冶。
2通过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文化方面素质的提升
人体的大脑是由左右两个部分所构成的,并且经过科学家对于人体知识的不断深入分析研究,最终发现,组成人体大脑的两个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在实际的大脑运作过程中,一般人的左脑具有良好了逻辑思维能力,能高效地进行逻辑思考,具有理性以及逻辑性强的特点。右脑往往具有较强的感性方面的处理能力,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美术等等其他方面的感觉更为敏锐。我国在过去使用传统方式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更倾向于将学生向理工方向培养,通过这种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方面的知识基础,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得学生在知识接收上呈现出固化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音乐以及美术方面的教学工作有所欠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够具有扎实的理工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实际工作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过于严谨甚至是呆板的倾向,不利于国家科技创新以及科研事业的发展。并且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性格特点、习惯特点等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性,但是每个学生也必将会有其所喜欢的音乐类型,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兴趣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这样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所感兴趣的音乐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通过这个切入点,使学生能在兴趣的引导下对音乐的知识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习。一般情况下,教学工作会通过最基础的乐理知识作为起始点,使学生能从最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方便学生未来的提升,在完成了乐理知识方面的教学工作之后,就可以开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欣赏课程,通过真实优美音乐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丽,也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在完成了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之后就可以用学生,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乐器进行学习,并最终使用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
3音乐教育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
当前,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压力,升学、就业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焦虑、烦躁、迷茫,会使身心受到损伤,科学的音乐学习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音乐疗法,也成为心理音乐疗法。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另一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简单乐器操作训练,以及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综合性音乐活动,都是可以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有良好改善的。
4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们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有理想,有向往,有追求,正确引导会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用美好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心灵定会产生灿烂的火花。音乐可以使学生愉悦心情,情感得以升华。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有害的物质;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许多音乐家往往长寿,无不与愉快欢乐的情绪有关。总之,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5结论
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必不可少重要性,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提升,使学生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增加国家综合能力、促进国家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需要学校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充分的做好音乐教育方面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和平.新中国音乐表演心理学文献研究[J].音乐探索,2008(2).[2]牛少岩.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9).[3]段晋中.大学音乐美育教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