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行“导学案”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推行“导学案”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唐锋 张良玉
摘要: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满堂灌,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过程;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即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导学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堂解疑;提高拓展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窄,使用内地的教学资料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所以,从2009年9月起,我学校借新课改实验大力推行、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在高一年级实施“导学案”教学,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下面就我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八步“导学案”教学法”,简单总结如下:
一、课前预习——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关键 步骤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我在上 新课时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 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上的要求,认 真阅读课文、查找资料、仔细思索、积极展开讨论。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导学案”。如果时 间允许最好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在 课堂上进行预习,积极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来回巡视,积极进行引
高一(6)学生课前预习导。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
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上新课时,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课,思想集中,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学习效果也显现成效。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学案检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预习课后,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案上加以注明,以便于在课堂上加以解决。同时,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修改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课,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解疑——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对学生在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进行分析和讲解,也可以让对此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学生 起来发言,再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 教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效果会 更加理想。
例如:在学习“电子云”的概念 时,学生容易把“电子云”示意图中 的每一个小黑点看成一个电子来理解,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展开相互 讨论,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通过
小组代表上讲台讲课、评课 这种学习方式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四、课堂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快捷有效途径。通过师生互动,用题目作载体,一问一答的方式,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问,要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问题的立足点,要引导、参与、指导、探究;问的质要高;问的量要有所控制。从例解到类解,题目要精选,让题目作为知识的载体(2—3个例题),综合覆盖面要大,题目要属于中等难度,并且要有阶梯性,层次要分明,逐步加深难度。同时要注意教师在复述时,要讲到点子上,不能让学生的回答代替老师的分析和讲解。更要注意教学时的分类指导,要把教学点与考核点挂钩;知识点与训练点相结合。要注意给出解题的方法,总结解题的规律,如本考点还有哪些考法(如: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等形式)?容易在哪些地方出错?这种题型的题目最常用的解法有哪几种等等,均要在课堂上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五、课堂讨论——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相 互讨论,学习小组一般以5至6人为 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 又具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讨 论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积极发言,小 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走动。同时教师 在学生讨论时,要在课堂上来回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并加以适当的 点拨和指导。然后让每小组派一名学 生起来进行总结发言,让小组之间相 互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在学习“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臵的关系”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验室做钠、镁、铝分别与水和酸的反应,以及氯、溴、碘的相互转化实验,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规
律” 和“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规律”。然后让两个小组的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并要求解释得出结论的理由和依据。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六、提高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在掌握规律后,让学生应用方法或规律进行解题(要不断地练与讲)。例如:稀有气体元素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自己得出结论。
拓展:在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归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点评自己的解答(如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答案是什么?是怎么解的?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评讲思路的过程,从个性扩展到共性。通过约几分钟的巩固提高,达到不断在练中解决问题的目的(一课三练:课前练→课堂探究练→课后提高拓展练)。
例如:根据卤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推出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氧氟核电荷数增大
硫原子核对最外层上电子的引力减小 氯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
硒溴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氧化性减弱
锑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碘氢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钋砹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七、学案批改——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下课后要把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批改,最好能全批全改。要对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以便于下节课再次进行简单提示和解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记录在案,以便于以后复习时重点注意和训练,同时对个别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
八、课后复习——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灵活多变能力 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上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也可适当把知识点和考点编成选择题、填空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求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我校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通过半年多的“导学案”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问题探究)这两个环节,这也是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的第二课堂所具有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第一课堂是主阵地, 但第二课堂也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是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的育人平台, 它所包含的学术文化活动、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在。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广泛的特点, 它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在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个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 在第二课堂中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着眼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 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与需求, 通过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来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渴望与动力。
一、针对我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业务素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融入社会的纽带,奉献社会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认同。
2.学术文化活动。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这类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以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从中领略到最前沿的科学、人文发展成果,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检验自我的大舞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活跃了学术气氛。3.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学生用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很好平台。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4.科研训练。科研训练和科研训练机会是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训练活动,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自己的科研小课题,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深入科研与创新的过程,去了解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与方法,大大激发了年轻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熔炉;它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
二、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一学生——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通过新生教育大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学院以及本系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大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意识,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2、通过军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训练学生的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一课。
3、通过合唱比赛、话剧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了解,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组织“新年畅想”、“永远跟党走”、“诚信”等主题团课。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建国、建党等纪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
(二)大二学生——注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以物流实训中心为实训场所,综合运用仓储、配送、社会调研、运输组织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仓储、配送岗位职业能力实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作业的融合,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我院的示范专业将举办全市、全省的乃至全国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充分的“走出去、请进来”不但对学院的文化学术氛围有很大提高,对于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待提高。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的硬环境还有待提高,例如活动经费,教师的参研奖励,活动场地,软环境,整个校园的文化学术氛围不够,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
1、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大学生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
2、以专业为基础,依托专业老师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物流技能大赛”“海关报关单证员技能比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并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比赛。在与企业的零接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企业做社会调查,到农村去扶贫献爱心,到基层去义务工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奥运会志愿者”“秦皇岛暑期社会志愿服务小分队”“上海世博宣讲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正确定位,重塑自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大三学生——注重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和感恩教育
1、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模拟招聘、岗位模拟小品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求职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2、通过毕业生师生互动晚会和毕业生爱心捐助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离开母校,走向社会,也不忘为母校填光增彩。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南中学文程樟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非智力因素”六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质能力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注重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非智力因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是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实,通过与实际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开发的过程。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计算机操作就是一个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最基础的开、关机,文字的输入、编辑到网络上的电子邮件收发,网页的浏览,信息的搜集,网页网站的制作等等,无一不需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学习鼠标的五种操作时教师讲起来简单,但学生实际操作时总容易出问题,有的双击时协调性不好,变成了两次单击;有的把双击记成左右键齐按;有的进行拖动操作时会忘记按住鼠标左键等等。因此教师教学应该策略性的进行一些有趣的训练方式,可以利用系统中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进行训练,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针对性的FLASH小游戏,训练鼠标拖动的,训练鼠标单双击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动手实践,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的掌握住鼠标操作的要点。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与教师、学习伙伴、学习资源、计算机等在课堂上的交互作用完成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利用和调控这些需求,才会有针对性的启动各类学生的内在动力,进而活跃学
生思维,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到“英特网”这章时,正好快到元旦,我让学生通过英特网或校园网自己申请了一个邮箱,然后给我发送一个电邮。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申请邮箱,只是让他们自己看书操作。若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咨询。两个星期后,我打开了自己的邮箱,发现邮箱中不仅有邮件,还有圣旦节和元旦贺卡,甚至还有语音邮件。许多学生在邮件中说道:“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好,任务明确但又灵活,给了我们自由发挥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要去“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
“画图”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极好工具,是施展学生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是模仿,不是创造,要创造就要自己动脑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教学生用“画图”工具画图时,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刚开始,我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
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拉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操作,教师辅导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学生互评作品,最后修改、定型,一步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操作时,我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电脑上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图画。画完后,让学生们互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幅画好在哪,不好在哪,应怎样改进等等。之后,每位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五、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小组协作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利用信息技术相互合作、交流,进行评价,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从作品与成果的价值、小组的协作态度与方法、分工协作交流的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和与人协作能力的发展情况。如让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网站时,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然后进行讨论分工,能够熟练搜索信息的同学负责搜索资料,美术功底较好的同学负责设计排版,再由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输入编辑,最终集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饰美化及细部的调整。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各负其责,为成功的完成作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与人协作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最后不但要对学习的成果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可以评选出“最佳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等奖项。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易激发。与人协作学习,一方面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磨炼意志,耐性、抗挫教育。无论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信息素养还是信息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家,非智力因素都占据一个非常大的比重。根据我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观察信息技术行业的人才的反馈,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的IT巨匠,我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非常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业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对学生具有最广泛的制约调节作用,对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有持久的影响。在高信息技术教学第一章中就渗透了大量的爱国主义内容。如,信息技术革命,当今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我国对信息技术的政策,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崛起与发展等。我们采取了专题讲座、市场调查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工。事后很多学生写了主题论文与市场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学业生在报告中写到:“到了太平洋电脑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真正感觉到什么是电脑时代。”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写到:“我国在农业社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蒸汽机革命,从而在工业社会落后,导致近代中国一百年多屈辱历史。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诞生与飞速发展,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已经错过了蒸汽机革命,再也不能错过信息革命,落后就会挨打„„”
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失密等威胁;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导致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而且这些副作用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甚至导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犯罪,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除了课堂教育外,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长期训练与实践。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努力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使信息技术教学阵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一方沃土。
[参考文献]
[1]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王吉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著有《信息素养论》一书
[2] 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
[3] 《信息技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论》
注: 在2008年全省教研联席会论文评选中获地级一等奖。
第四篇:引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引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毕秀娟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7期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与十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笔者在此就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
一、SMC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SMC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为员工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和谐的企业氛围。具体表现为:工作严谨、强调团队协作,诚实、正直、勤奋、向上是企业的一贯作风;一直倡导礼貌运动、5S管理、联络、报告等精神;人性化的用人机制,为每个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明确的考核体系,从工作业绩、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协调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员工。
SMC公司的企业文化已渗透到员工的血液里,每个员工都为自己是SMC公司的一员而深感自豪。公司拥有如此凝聚力的员工队伍,无疑能形成一股巨大的竞争力量,加速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学校教育引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企业人才
1.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激发其学习动机
让学生了解SMC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产品畅销世界各国,很有市场竞争力,以此激起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教学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岗位要求,培养职业习惯
公司对新员工都要进行1~2周的入职教育,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文明礼仪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将这一环节提前到学校教育,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按企业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职业行为习惯,就可以尽早适应岗位要求,干好本职工作。
三、实施项目教学,寓企业文化于学校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项目教学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企业文化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教学,并通过小组合作来组织教学,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环节。每一项目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准备→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实施→教师及时反馈,综合评价项目成果。
1.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专职专责,培养学生责任感
分小组时,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搭配,尽量发挥学生特长。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模仿企业组织管理,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检查,包括自检、互检,确认无误后签字。出现问题要找出问题责任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改正。
2.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使全体成员的努力功亏一篑。这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既要将自己负责的任务做好,又要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项目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完成各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求他们积极动脑,自己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实施改正。一个项目的完成,凝聚着学生们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按“5S”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职业习惯
公司倡导“5S”精神:整理、整顿、清理、清洁和教养,使学生理解“5S”的含义和做好“5S”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生活中按“5S”要求学生。离开教室自动将椅子推进书桌下面,自己的学习用品要有序摆放,项目实施中,按操作规范组装、调整回路,工具用后及时放回原位,并有序摆放,教室、宿舍卫生保持整洁,平时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等等……大家共同遵守,并互相督促、互相检查,教师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记录,作为平时考评成绩。
5.借鉴企业考核办法,从多方面综合考核评价学生
对学生评价考核内容包括:项目设计方案、组装调试运行情况、学习态度、个人付出劳动多少、与其他同学协调沟通配合情况、有无创新点等。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课程学期末总评成绩依据平时项目的成绩来评定,对于不断取得进步的小组或同学采用激励机制。公正、合理、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明确完成一项工作,不仅要看工作业绩、态度,工作过程也很重要,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
第五篇:主题教学导学案学生
主题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了解希腊神话。
学习过程: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