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4:1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

第一篇: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解析 诗歌鉴赏

语文,是整个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科目中占分值最大的学科,全卷120分。阅读部分的诗词鉴赏虽然只占4分,但是却是历年考试最难得分的部分。而我们一线老师在复习中往往付出许多辛劳,却收效甚微,所以,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中考考点,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更进一步提高。

一.中考说明的要求

阅读以考查精读能力为主,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一样着重考查学生对相关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欣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具体分成九个考点: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诗文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从考点来看,其中①——⑦主要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而⑧、⑨主要涉及的就是诗歌赏析的考点。

根据中考说明的要求⑧、⑨两项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考诗歌鉴赏具体实际的考点有 1.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细节情境的简析;

2.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 4.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 5.欣赏常见的表达技巧——分析句子,探究写法; 二.历年中考真题分析

(一)2015年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2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2分)此题的关键字是“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即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细节情境的简析,要求学生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明确诗句描写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小儿在做些什么。然后,结合注释,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案: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内容上的“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二是结构上的“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

这道题针对抒情主人公进行提问,也问到了具体细节——“遥招手”的主语和“遥招 1 手”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认真再读原句,根据上下文分析描写对象绝不能断章取义。

答案:第一问:垂钓儿童 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总之,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中考诗歌鉴赏命题比以往真题更注重考查细节,要求学生认真细读文本,从中发现考点信息并加以概括。并不仅靠答题技巧就足以应对,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作答。不能滥用套话。

(二)2014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 分)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2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2 分)这道题的关键词是“品析‘窈窕’一词”,即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所以我们必须想引导学生了解“窈窕”一词,在课文中是怎样的意思;然后,通过析读诗句,明确“窈窕”的主语是春风,从而确定这里诗人运用的是拟人。

答案:“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的,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觉。(也可以联想为:散发着清香的靡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舞姿飞扬,情态美好。)

2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这道题的考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即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题目中有“结合全诗”字样,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描写的具体景物或画面,切不可只是套用意象的涵义。

答案: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总之,阅读这类描写山水美景的诗篇,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翻译诗句,明确诗中的具体意象,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是人的情感。

(三)2013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 题。(4 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2 分)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环境”“作用”,从诗句上看,首联诗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所以,我们要联系已学过的环境描写知识来具体作答。

答案: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 2 迈气概”得1分)、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

这道题考查“送别诗”的两种情怀,依依惜别之情和豪迈乐观的祝愿之情。

学生需要先译读整片诗歌,联系已学过的送别诗进行对比,这样,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都是可以的。

示例⑴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总之,送别诗的阅读和其他诗类相同,也需要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大意,在翻译的基础上,根据考点分别进行作答。

(四)2012年真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4分)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我们必须先引导学生翻译前两句诗,然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两句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加以丰富,从而构成画面。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2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 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鲜明的语言特征——炼字(赏析关键词语),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们先要是学生明确“嗔”“喜”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理解感情。

【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 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总之,这种田园类诗篇,往往写出农家淳朴乐观的风土人情,表达诗人对这样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所以,再读译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每个意象连接起来组成画面,进而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怀。

(五)2011年真题分析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21.诗歌的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了 作用。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常见的表达技巧——分析句子,探究写法,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翻译前两句诗,分析诗句的意象,进而从内容上看具体的作用。因为这两句内容意象相反,所以肯定是反衬。

答案:反衬或衬托。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束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这道题的考点是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描绘诗句、分析意象,我们必须先引导学 3 生翻译前两句诗,然后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两句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加以丰富,从而构成画面。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的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加浓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诗歌鉴赏和其他阅读相同,都是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分析能力,所以,无论是平常的课堂教学,还是考前的复习,我们必须让学生先充分地阅读诗文,然后根据具体考点明确解题思路。具体步骤如下:

一读,即通读全诗,整体了解诗歌大意,根据题目,确定诗歌的具体类别。二译,即根据题目要求,翻译诗句,明确诗歌意象特征。三悟,即根据意象或典故,把握这首诗的中心情感。

四析,即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中心(感情或哲理)。

参考解题格式:

1.赏析关键词语(炼字):词意+修辞+画面+感情 „„字是„„意思,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的感情(或烘托出„„的意境)。2.把握诗歌意境

(1)描绘画面:一是翻译(低层),二是想象和联想(高层)。找形象——析特点——明感情——绘画面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对感情的把握必须建立在整体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绝不能断章取义。)

(2)赏析诗句:格式和炼字类似

句意+修辞(表现手法、用典、哲理)+内容+感情 „„句话运用了„„手法(典故),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或烘托出„„的意境)。

3.体物情感志趣:判断诗词类型+结合诗句看情感 本诗通过描写(描绘)„„的景物(典故),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的向往(或对„„的不满、愤懑)。

4.赏析表达技巧:方法与上面相同。

三.古诗赏析类文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4分)

题乌江亭

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2分)

2.后两句议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4分)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宋代)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在王安石看来,项羽兵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结合诗句,试分析王安石的情怀和杜牧有什么不同?(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唐代)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2分)

(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2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原创)观雪咏怀

丛林覆白毯,雪影映天清。

唯惜北城隅,未见落飘零。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地处寒漠。这首诗是诗人在朔方军中任职时的作品。

1、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五原春色的姗姗来迟?试加以分析。

2、与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相比,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请你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原创)

杂 兴

祖父提壶叫连声,自言续水填杯中。抬头眼中白霜降,念及自身已长成。

1.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怎样的生活片段来表现祖父对自己的关爱?(2分)

3.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gǔ)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本词的上阕记叙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 一词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谢亭送别

许浑(唐)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做具体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7

第二篇:2015语文中考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

诗歌鉴赏解析版 1.(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睛圆缺。(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

(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2)3分 “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自己的积累,了解“堂前燕”的典故,说明作者以此自比,理解“海棠庭院”所指的官场生活,根据典故出处即刘禹锡的《乌衣巷》中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解作者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抓住“龙楼凤阁”“绿水青山”两个词语来理解。“龙楼凤阁”是宫廷建筑,代表官场生活,而“绿水青山”是自然风光,代表自由的民间生活。诗中“都曾见”一词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而“任自然”一词即表达了诗人身往自由生活的愿望。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7分)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

(1)龚自珍

(有错字不给分)(1分)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意思对即可)(3分)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表达主题思想2分)的烘托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名句,可以从写作手法和诗句的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写作手法上点名修辞手法,说明其在形象性方面表达诗句内容的作用,内容从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4.(2015届海南中考)古诗词阅读(5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1)(2分)

啄【评分标准:每空1分。写错字不给分】(2)(3分)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謇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评分标准:3分。景物1分,写出两个即可得1分:感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5.(2015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题目。(7分)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答案】(1)(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2)B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应留心字关键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关键字词所传达的情感。(1)示例:“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2)“破”字写出了,国破家亡。“深”字写出了草的多,衬托出人颠沛流离。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家书”一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根据这两个词从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这个角度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家乡亲人的情感。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4分)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D(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解析】

(1)试题分析:阅读全诗,结合注释内容,联系作者写作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D句分析错误,此句是写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高兴心情,作者是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并无“暗自神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抓住诗句的句子来体会理解,“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捷书”指胜利的喜讯;“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说诗人看到胜利的喜讯心中快慰;“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写诗人虽为“放臣”依然为国家的安宁而欣喜不已,似乎感觉到春天来临,从这些诗句中可分析诗人一片爱国之情。【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⑪~⑫题。(4分)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选自《苏叔阳文集》)

⑪ 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⑫ 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2分)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⑫拟人。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示例二:象征。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示例三:烘托。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从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外在形象理解,然后根据诗的意境来理解其事物内在的形象意义。第一题,可直接根据诗中“陪伴乌云”“经受风雨”“为他人创造”“湿透自己”这些字词,理解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即可体会诗中“雨伞”的精神意义。第二题首先了解“拟人、象征、烘托”这些表现手法的特点,从诗中具体说明即可。【考场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⑪~⑫题。(4分)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⑪ 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⑫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⑪(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⑫(2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扩写题。首先要了解全诗的意境,作者所写的是边塞生活,表达了自然环境的艰苦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在此基础上理解所示诗句的内容,抓住诗可中表达景物特征的字词加以联想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来描写诗句所表现的景象。【考场定位】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2015届湖北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古诗赏析(3分)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曾〕通“层”。

(1)全诗是围绕着“

”字来写的。(1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2分)【答案】(1)望(或:看、观、岳、山)(1分)(2)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2分。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围绕什么来写,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从文字的表面来看,是围绕“望”而写,写“望”的内容;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全诗是泰山的,也可以说是围绕“岱宗”来写。第二题,抓住诗句中字词来理解体会,“会”有表达欲望的意思,“凌”有“到达”的含义,“绝顶”即最高处,从诗句中可读出诗人勇于攀登敢于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气概,而“一览众山小”即有表达诗人眼界开阔心胸旷达之意。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6分)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B(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再抓住各项解析的要点,与诗中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B错,这些描写是冷色调的,表达是的离别之愁。【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抓住题干中“虚实相间,寓情于景”的提示,阅读诗歌,从诗人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冷色调的景物描写结合“送别”的事态环境不难体会诗人的情感即一个“愁”字点明,写出诗人“愁”的内容即可。【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2015届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 心情。(2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

(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2)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诗是所学诗歌,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在此基本上根据“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中“卷”“喜”两字来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再根据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理解作者“喜”的原因,结合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特点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先要根据上句中“还乡”一词了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所写的内容即踏上归乡的路途,抓住其中“即”“穿”“下”“向”都字词,联系上面“喜欲狂”一词,即可理解作者归乡的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2015届吉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答案】

(1)听、听见、听到(1分)(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解析】

(1)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突出“渔唱”之多。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从中找到有关人物活动的内容,如“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醉弄扁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些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要从诗的内容和作者身份来综合分析。从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来看,诗人似乎很闲适,自得其乐,但陆游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外表的“醉”其实也隐含着他内心的“忧”。诗中“处处闻渔唱”与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相同的含义。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2015届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答案】

(1)旧时王谢堂前燕

(2)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根据默写诗句,根据作品提示“刘禹锡在《乌衣巷》”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燕”不要写成“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根据“寻常百姓家”一句,即可理解“旧帘”的意思。再根据“燕子”居人家而巢的习性,说明“旧帘”与燕子寻家而归的关系。最后从词句表达形式方面来判断“旧帘”与“新燕”相对应的作用。【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抓住“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关键字词如“湿”“沾”“雨”“香”“落”花,从景物及其特点上加以描绘,使用生动的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突出画面感。【考点定位】扩展语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⑪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⑫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⑪(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同,阅读全诗,大致理解诗的内容,抓住所示诗句中“十年”“一别”“征路”“相逢”几个词想像场景,即可体会到诗人的见到友人的心情。第二题,抓住“情景交融”的提示,分析诗句中写了什么景,再联系古诗中一贯用“夕阳”来寄托的情感,抓住“何处”“千万峰”两词即可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2015届辽宁锦州中考)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本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B.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为报倾城随太守”说明苏轼受到百姓的爱戴,“亲射虎,看孙郎”描绘出百姓与苏轼共同射虎的盛况。

C.下片以抒情为主。写出了作者酒酣之后的胸宽胆壮,虽然长出了白发也毫不在意,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结尾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亲射虎,看孙郎”,此处用典。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故B项错误。【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2015届辽宁沈阳中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解释为“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形容泰山之巅山川秀美,震撼心灵,令人难以忘怀”。没有要归隐山林之意。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2015届宁夏中考)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2分)

【答案】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语言,要点明内容,说明写作方法,评价写作的效果。本题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王湾《次北固山下》全诗内容,说明诗句写了什么内容,判断诗句的写法手法即对偶,评价其句式的工整。抓住“青”“绿”两字说明诗人突出了所见景物的特点,令人遐想,评价其语言的简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8.(2015届山东东营中考)(4分)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答案】

(1)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2)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解析】

(1)试题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注意要求,任选一个角度。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角度进行赏析,示例:从“不改清阴待我归”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竹子”的性格。【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2015届山东东营中考)(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分)【答案】

(1)答案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

“轻抚”:热爱与幸福

(2)答案: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3)答案示例:

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亚硝酸仔细阅读诗歌,读出诗歌中饱含的对祖国的深情,根据提示动词,写出其它动词的含义即可。【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残损”结合时代背景即可得出,实指自己残缺不全的身躯。象征祖国残缺不整的国家版图。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结合具体诗歌赏析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2015届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0题。(4分)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阙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答案】(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2分,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各得1分)【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氛围”是指事物存在的时间、空间、时令环境和气氛。阅读诗词,找到描写“梅”生存环境的字词如“风和雨”“黄昏”这一暗色调的景物即可了解梅所处的环境氛围,用词语概括即可。第二题,古文中“咏”很多都是“自喻”,抓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即可理解作者怕表现的如“梅”一样的品格。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22-25题。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绿扬阴里白沙堤⑧。【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答案】(1)D(2)A(3)C(4)B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颔联”是三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句是描写句,是形容新春来临生机乍露,并不是说明鸟的习性,故D错。【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首先要了解“尾联”是七八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诗人在充分地描写钱塘湖之景后吟出此句,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最爱”湖东“绿扬阴里白沙堤”之景,所以是直接抒情,答案为A。【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与上两题要求不同,是先错误的项。阅读全文,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诗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即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点,所以C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2015届上海中考)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 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 高潮时结束。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答案】

(1)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2)D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内容,结合作品写作的背景,抓住诗句中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这一句中的“会挽雕弓”即有武力征战的含义,而“天狼”喻指当时辽和西夏,是北宋的敌国,从中不难体会了作者苏轼表达的思想情感。杜甫的《望岳》中的这句,“会”为“期望”的意思,“凌”有“达到”的意思,“绝顶”为最高处,不难看出作者把“山”比作人生之巅,表达自己追求人生高峰的志愿。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没有列出全文内容,所以要根据括号中的作品提示仔细回顾全诗内容,了解所示句子的诗中的位置以及与全诗内容的关系,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逐句判断。第一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与诗题“道中壁”无关系,D错。【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2015届四川达州中考)诗歌鉴赏。(4分)【甲】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2分)

(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答案】

(1)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1分)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1分)(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2分)【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首先写相同点: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但《渔家傲 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中可以得出将士思乡,想回归家园的想法。这是不同的。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懂得律诗的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乙诗的颈联就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出即可。【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4.(2015届四川宜宾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

(1)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2分,意近即可)(2)(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解析】

(1)试题分析:本诗是所学诗篇,典故在课本注释中提到,本问题是学习是的重点学习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结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内容的诗作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以魏尚自喻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诗中作者对打猎时自己行为举止的描写,结合作者所表达的愿意,从作者的动作形态和思想情感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概括。【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2015届浙江宁波中考)(5分)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2分)(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答案】

(1)白云堆

深林(2)【示例1】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苦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

(1)试题分析:此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清、静、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处,早晨的山林,干净清爽,幽深宁静,白雾升腾弥漫,雪白明丽,与苍翠的山林辉映成趣。鸟鸣声声,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使原本清净的山林,显得更加清幽。“白云堆”写出了环境的清爽,“深林”写出了幽深宁静的气氛。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6.(2015届浙江义乌中考)(4分)中敌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1)

”是“中秋”,“(2)

”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1)(2分)(1)秋三五

(2)蟾盘(1空1分)(2)(2分)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写出对月亮的赞颂1分;写出对社会的愿望1分,从正反两面表达皆可)【解析】

(1)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要求找出与“秋”“月”有关的内容。古代中秋日称作“秋三五”,如元马臻《秋见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絶纤垢。”“蟾盘”是比喻月亮,比如又有清代黄景仁《中秋夜雨》诗“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私照”一词,理解“私”的含义,即有偏狭不公正之义。而作者说月亮“不曾私照一家人”,说月这“不私”,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私”的贬斥,对“光明磊落”之品格的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三篇:诗歌鉴赏考点

诗词鉴赏之常考知识点

常考知识点罗列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1.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掌握

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如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出现了关于词的术语“下阕”,我们要知道词的第二段叫“下阕”。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我们就要对词人的生平、志向、思想有大致的了解。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因此,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1.关于诗歌文体知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如李白的诗。

古诗也有各种流派:①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②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

词,又称为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不同的诗体各有特色,如古风、乐府多为民歌;律诗体制严格;词或豪放,或婉约;散曲有严肃,有诙谐。

2.关于著名诗人、词人。

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人生经历、志趣、思想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要把作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

第四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古典诗词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词体裁形式,相对应的是现代诗歌词。

古诗词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古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词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词鉴赏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知识考点: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词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第五篇:语文诗歌鉴赏

2014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集锦(三):诗歌鉴赏技巧之表

达技巧汇总

诗歌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含了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托物言志(又叫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借以表达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借以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高洁情操的决心。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一般是哲理诗。

(4)、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

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5)、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如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的《石头城》)。

描写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注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

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动静结合就是指对事物或景物作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一静一动,意境雄浑开阔。

4、正侧面结合就是对描写的事物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陌上桑》中的罗敷的形象,就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时的表现来把罗敷的美丽展示了出来,这比直接的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修辞手法: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黄

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反问 加强语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双关 意在言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9.对比 让事物、形象突出,情感表现更鲜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0.比兴 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方法归纳

表达技巧

(一)、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二)、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下载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枝江市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精[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中考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考点总复习(42项) 中考易读错词集录 1 中考易读错成语集录 23 中考易考多音字集录 27 中考易考错别字集录 35 中考常考易混词辨析集录45 中考易考成语、歇后语集......

    2009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之诗歌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解析——古诗鉴赏 2009年6月14日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全国卷1 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txt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哇咔咔~~充实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国真题解析

    2019届四川省自贡市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浪淘沙[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②晚凉天净月华开,......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

    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析 考查方向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合集)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积累古典诗歌基础上,感悟理解诗歌之美; 2、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技巧。 3、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教学难点: 1、学会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