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旅游开发与规划
论文题目: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姓
名:
韦安陵
学
号:
***007
培养层次:
硕士研究生
学
院:
旅游学院
年级专业:
旅游管理 研一
任课老师签名:
成绩:
2014年 月 日
摘 要
中国的经济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过度到真正的市场经济,旅游的运作主题已经从政府逐步转向市场,中国旅游产品已经逐步从观光旅游过渡到观光、度假、商务、会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态势。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规划与建设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规划学主要是研究某一旅游地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本文就是研究旅游规划学中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详细规划三者,它们是有着广泛联系和区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都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不同管理范畴的旅游区(点)、不同尺度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旅游产业。三者既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前言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规划有两种解释:一是做名词用,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二是做动词,指筹划、计划,做出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过程。这里侧重于作为动词的“规划”,可以把规划理解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进行思考、谋划和设计未来行动方案的过程。规划的类型很多,其中比较特色的就是——旅游规划(许韶立,2011)。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出行他地的活动,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联系:有的产业为旅游业提供原材料,如农业为旅游业提供蔬菜、水果;有的产业与旅游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某些服务,如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等;有的产业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支持,如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等。在依赖其他产业而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也由于使用了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而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对其他产业既有极大的依赖性,又有极强的带动性。旅游业自身的这种特点,使得旅游规划在规划对象、特点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规划。
马勇(2006)认为,旅游规划是“是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一、旅游规划的类型及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旅游规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旅游规划的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旅游规划的认识。可以从规划内容、规划的时期、规划的空间好热规划深度分类。在这里我们由于篇幅限制,主要是从旅游规划的深度、层次进行分类解读。
(一)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和《旅游规划通则》(2003),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张述林,2012)。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规划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1.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是一种突破行政区边界,按旅游文化、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规划范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集中反映区域内旅游文化变迁、旅游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和格局。
2.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随着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致力于编制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和旅游市场规划,以整合地方旅游优势,增强地方旅游竞争力。地方旅游发展规划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专项规划,主要侧重于解决本地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产业服务系统的完善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等关键性问题。
3.旅游区(点)规划
根据2003年国家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旅游区(点)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相对旅游目的地规划而言,旅游区(点)规划的内容更为具体,主要突出旅游吸引物的建设和相关服务设施的配置。旅游区(点)规划按不同的深度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不同规划层次的详略程度、建设要求、规划内容和成果要求均有所不同。
(二)旅游区(点)总体规划
旅游区(点)总体规划是在旅游区开发、建设之前对区(点)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整体布局进行构想和部署的过程,它是该旅游区(点)各部门规划、旅游开发和项目规划的依据。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点)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旅游区(点)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点)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建设措施。
旅游区(点)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点)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做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冯学钢、吴文智,2011)。
(三)旅游区(点)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区(点)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旅游区(点)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控制性规划设计,详细规定区内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何雨,2004)。其目的是控制区域中的土地使用,即在当前土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总体发展方向,对区域中的土地性质和用途进行具体规划,为土地的搞笑利用与资源的合理开发打下基础。
(四)旅游区(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旅游区(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体量、材质和外观,给排水、供电、环卫设施、绿地系统等(马勇,李玺,2006)。
二、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详细规划的区别
1.时间维度。这里的时间是指规划的年限。旅游发展规划属于中长期的规划,它根据规范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来区分不同的发展计划。旅游发展规划主要侧重于区域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确定,一般会对旅游业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安排;旅游总体规划是兼顾发展和建设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对旅游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发展旅游业的长远角度考虑的旅游空间规划设计,属于近中期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从规划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马洪元,2009);而旅游详细规划是对指定或待定的旅游地的建设开发进行深入的规划设计,一般是由旅游企业通过确定型规划方案来在近中期内对各种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控制和修建,一般的时间是1年之内的,但也有一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间较长,它可能包括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等。
2.属性维度。这里的属性是指内容属性。旅游发展规划要从全局和宏观上指导旅游的发展,由于旅游区域条件和资源复杂,所以要是识别出最有潜力的旅游发展区域,对旅游发展格局做出规划,并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安排开发的梯度和力度(洪剑明,冉东亚,2006);旅游总体规划是中观层面的规划,需要将发展和建设相结合,突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社区广泛参与思想,考虑到资源承载力,并对资源保护做出具体的安排。旅游详细规划一般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从更细节的方面入手,在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框架之下,对特定的旅游区内的建设和开发用地进行深入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规划设计。
3.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业在那规定时间内的产业发展计划、目标体系和实现目标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土地等优化资源配置方案;旅游总体规划是对旅游区内所有规划要素进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定,并实现相对优化的要素配置方案;旅游详细规划则具体到规划各种性质不同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要求规划旅游区内的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性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他必要的控制指标等。
三、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详细规划的联系
1.旅游详细规划是以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旅游总体规划是一种粗线条框架的规划,需要旅游详细规划将其进一步深入,包括发展目标要进一步细分,发展战略和策略要具体到操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各项接待服务设施的占地、建筑面积和内部功能。
2.这三种层面的规划在解决核心问题、性质、项目进行时间、委托单位、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等方面各有不同,尤其在解决核心问题的方面是不同的,这三种层面的规划存在层级关系上个层面的规划对下个层面的规划有指导作用(简王华,2006)。旅游总体绘画在整体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具体部署和落实相关指导思想;同时,又对详细规划起到总体布局和指引控制的作用。3.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是相对宏观和围观的关系。在旅游总体规划进行时要对旅游区内的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做一个大致的设计,而旅游详细规划则是降旅游区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安排加以落实,并为投资者提供可行性分析。旅游发展规划就是要从面积较大,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的范围上,确定中远期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宏观策略和战术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许韶立,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2]张述林,旅游区总体规划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冯学钢,吴文智等.旅游规划[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何雨.旅游规划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5]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洪剑明,冉东亚.生态旅游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7]简王华.旅游规划与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第二篇:夏令营和旅游的区别
夏令营和旅游的区别
1、主题不同
夏令营的活动组织安排,均带有一定策划主题指向,目的是使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在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成长,寓学于玩;
旅游一般侧重身心放松和舒适,观赏自然或人文风景,除个别革命纪念性质目的地之外不形成教育意义;
2、行程设计不同
夏令营行程设计需要突出活动内容和主题,一般结合游玩和讲座等学习内容,具有互动性和教育意义;
旅游的行程设计更多围绕线路规划和价格,更多体现的是享受和休闲;
3、活动对象不同
夏令营有相对固定的参与人群,多为在校学生,限制较严格;
旅游参与者除了需要保证个人自主行动能力外,不受任何限制;
4、组织规范性
夏令营组织更加规范合理,但尚待成熟;
旅游组织成熟,但缺乏规范;
5、活动接待方式不同
夏令营多有专门的基地;
旅游一般为经典和组团分离的方式,没有基地;
6、带团人员性质不同
夏令营带团人员多为辅导和教育而设,一般为在校大学生和老师,有着很高的素质,能对参加者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旅游的带团人员为导游,素质良莠不齐,除对旅游进行引导外,并不能对旅游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7、服务模式不同
夏令营一般有活动结束之后的后续服务;
旅游则无;
8、时间季节性
夏令营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和学校的假期匹配,如寒假、暑假等;
旅游时间相对分散,集中时间多为周末和较长的假期;
9、从业人员
夏令营从业人员相对年轻化,是受面向的客户群体——学生,所决定的。从业人员素质一般较高,多为在校名牌大学学生;
旅游从业人员年龄限制相对较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0、产品更新
夏令营产品由于主题和地点不同,更新速度快,可塑性强;
旅游产品相对固定;
11、相关产业
夏令营相关产业丰富,横向发展快,比如组织教育培训机构;
旅游产业相对单一,产品开发主要有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公司难以突破;
12、营员内部关系
夏令营学员在活动过程中树立团队意识,认识更多朋友,相互之间是更为紧密更互为影响的关系;
旅游是个人活动,组团只是为了方便的一种形式,构成随机性大,旅游者团队沟通有限;
13、组织合作形式
夏令营一般面向家庭和学校,统一组织协调,全程服务;
旅游一般采用组团和地接的方式,服务的承诺方和兑现方往往不一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第三篇:旅游和旅行的区别专题
旅游和旅行的区别
我们常把旅游与旅行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可谓差之一字,谬之千里啊。旅游是一种消遣和消费的过程,花钱享受异地的风光、风情、美食和服务。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活腻味的地方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去。讲究走得顺利,住得舒适,玩得开心,食得美味,购得称心如意。讲究这些时,一遇到飞机误点,旅馆脏乱,景区拥挤或者是刮风下雨,购物挨宰等等,便会怒气冲冲,怨天尤人,觉得十分扫兴倒霉。
旅行则是一种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体验自然,感悟人生,不惧怕遭遇雨雪风霜和艰难险阻,把一切都视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随遇而安,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沉着应对,这就是旅行。
旅游就像快餐一样,将景区、景点作为集中目标,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快速到达,以了却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所以我们国家才出现了什么N日N国游。旅行如品美酒,要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位和观察,以获取新知。旅行没有终点,行者永远在路上,正因为如此有别于旅游者酷爱的高档、奢华、和世界知名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旅行者钟情于人迹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
旅游之所以是从你自己活腻味的跑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那是因为心被功利和物欲所束缚,只有当心是自由的,才能走到哪儿都有美的发现,都有行者的快乐。心被欲望禁锢就不会有快乐,心永远在探索新知,生活才会充满奇趣与快乐。旅行在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会有独特的眼光和思索。相伴而行时,可以彼此分享与交流,而令人身心愉悦的自然风光和异域环境,又使行者容易敞开被城市禁闭的心扉,彼此深入沟通了解。因此,旅伴往往能够成为长久的知音、知己。这和旅游中的所谓一夜情和艳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旅游者选择的旅伴常是昙花一现,游过之后各奔东西,彼此忘却。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认为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可谓理想和完美的人生,实际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长途旅行,有一位叫马赛•普罗斯特的学者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目光。我们也可以说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之旅不在于拥有权势或金钱,而在于拥有精神、智慧和道德的力量,让我们少去旅游,多去旅行。
第四篇:旅游规划注意事项和餐饮
餐饮部分:
黄山区:三餐团餐(25/人)共75元
杭州区:两餐团餐(30/人)共60元
江西区:两餐团餐(25/人)共50元
总计:185元
注:自费餐自行负责
注意事项:
(1)如果产生单男单女,须补单房差 ;
(2)自费景点不参加游客,必须在景区耐心等待;
(3)如有想自行旅游者,须至少两人陪同;
(4)凡可享受景点优惠的游客请自行带好相关证件(根据当地门票规定,若享受优惠的游客,导游现退差价);
(5)天气多变,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即使提醒游客采取相关措施;
(6)导游应时刻注意游客生理和身体健康,如有不适,即使处理;
(7)应提前做好行程准备,以备特殊情况的出现。
备注说明:
(1)黄山为山区,多雨,如有出现雨天以及概率为50%以下的情况(以景区气象台气象预报为准),不提前上山。
(2)关注景区及景区周边住宿的详细信息
第五篇: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山旅游区;旅游业;旅游开发;旅游规划 引言
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旅游区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性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黄山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分析
黄山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址公园。
图1-1显示,自1988年以来,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内游客人次的变化。图1-2反映了1978-2003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黄山游客量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10年基本处于稳步上升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黄山旅 游区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徘徊波动;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旅游发展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黄山风景区开发管理逐步完善,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黄山市的游客接待量开始进入快速增加阶段,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使游客接待量在短期内跌入低谷,但紧接着的迅速反弹说明,人们的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1997年2001年,黄山市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安徽省的增长变化速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黄山市在安徽省国际旅游接待量上常年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比重,并且在安徽省国内旅游接待量的比重也比较稳定。此外,在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指标上,黄山市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可以认为,黄山市在旅游接待量上的发展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对安徽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年来,黄山市景区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旅游产品。1996年黄山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实践证明,黄山风景区在我国遗产保护开发管理的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并引起了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山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风景区首届梅丽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黄山享此荣誉。2004年2月,黄山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址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
黄山旅游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的高水平发展。2000年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黄山旅游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黄山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争辉的良好局面。黄山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1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
黄山旅游区资源整体品位高、知名度高、集聚效应强,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在空间上落实。从黄山市目前的资源结构和质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从世界遗产看,黄山市作为一个拥有两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在全国独一无二。从国家旅游资源来看,黄山市每平均不到600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已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潜在开发的富矿区。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本地资源具有的强大吸引力仍将是黄山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2旅游市场号召力强,增长潜力大
黄山市因为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出游欲望。在黄山旅游区本身更加积极融入华东旅游市场并继续推向全国旅游市场,且通过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口岸城市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之后,其以两项世界遗产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将发挥更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1.3区位优良,政策上得到有力支持
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空间意义。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区域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与赣北、苏南、浙北等旅游区在空间紧密衔接,同时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旅游节 2 点,也能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三峡、鄂北东、湘西北等旅游区之间产生互补客流。以上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为黄山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政策优势,并将成为黄山市旅游继续发展的外部支持力量。
2劣势分析
2.1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形象存在缺陷
黄山市目前仍处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一统天下的状况,皖南古村落的开发紧随其后,但很多景区、景点的发展并没有对黄山整体旅游产品体系作出贡献。黄山风景名胜区、皖南古村落目前只能提供观光旅游产品,尚无法提供更多的产品如度假旅游、会议商务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一拥而上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同质旅游产品集聚过密,低层次开发、简单模仿现象已经出现,无法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这都反映了黄山市旅游发展在产品体系工作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低,高速增长下掩盖的弊端开始显现
黄山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综合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除了景点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旅游服务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恶行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此外,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采取了降低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的办法,导致游客体验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口碑的传播,使目的地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乏力。
2.3主要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对于黄山风景区而言,由于其主要观光点集中在几个主峰的观景平台,登山道长度有限,在旅游旺季超载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既降低了旅游体验,又容易造成危险。这种超载运行已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单纯地通过索道和登山道等景区游览道路系统建设难以大幅度提高黄山的游客容量,也很难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并将其分流到其他景区。类似游客容量管理方面的不足,将是摆在黄山市旅游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实践难题。
2.4城市经济整体欠发达,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方资源的不断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期盼黄山市城市经济对旅游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还需要较长时间。总体而言,黄山市目前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导致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无法给旅游提供更大的支持,城市建设水平限制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
3机遇分析
3.1区域旅游合作大环境的形成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及其空间范围拓展将加大黄山市与各城市的合作发展力度,“15+1”合作宣言有利于黄山市融入长三角;黄山市与上海、南京、上饶、武夷山、鹰潭等城市的双边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安徽省的“两山一湖”战略实施对促进黄山和池州的合作,对带动安徽省和苏浙沪地区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局面
由于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的空间距离实际上在缩小,大区域的旅游合作可以共享市场、丰富产品、提高吸引力、所以很多成熟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正在走大区域合作道路,同时加强区域内部的资源和产品整合。黄山市作为我国旅游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面临旅游业二次发展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区域间 的联合和区域内的整合,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具体而言:合铜黄高速的贯通将影响黄山市与省内城市的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线路联动开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景德镇至黄山的三条公路修建将加大两者的合作;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将有助于黄山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合,尤其是与上海、杭州等的联合;徽杭高速的通车有助于黄山与杭州的合作发展,同时要求黄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3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给黄山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
从游客空间尺度以及目的地选择行为上看,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有五类:一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国际游客;二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大尺度国内游客,这两类游客的增长对提升黄山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三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国际游客;四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大尺度国内游客;五是区域内中小尺度游客。从对黄山市的区域旅游竞争环境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第一类游客量的增长比较困难,第二类游客量可能会有小幅增长,而后三类游客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很有可能成为市场主体。
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分析,观光游客在黄山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缩短,游客总的平均停留时间视度假、会议等其它旅游产品效果而定。现代游客行为,多表现为出行次数增多而在某一地停留时间缩短的趋势,这是由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益原则决定的。具体到黄山来看,未来黄山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近中程客源地,同时发达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大幅下降,游客流动的速率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快,一日游游客的比重将会上升。
4威胁分析
4.1客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的趋势不可改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以及个城市旅游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黄山市旅游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对黄山市旅游下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区域旅游体系中,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性大都市,其目的地综合竞争力远非黄山市所能及,而杭州在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口岸建设、旅游业规模、效益等方面将给黄山市造成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化竞争为合作,借助上海、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地位和国际游客主要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是黄山提升国家旅游目的地地位,提升目的地国家竞争力的选择之一。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黄山市国际游客会不会因为这一线路而大幅增加;第二,黄山市目的地竞争优势会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名城、名湖、名山”旅游产品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能自动得到提升。如果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黄山市迟迟不能增加自身竞争力,机遇就有可能演变为威胁,最终使黄山成为“名城、名湖、名山”的附属品而被边缘化。
4.2缺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指导和法规约束
黄山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永远是黄山旅游的生命线。然而,目前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3个方面的威胁:第一,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对游客容量控制的不力、对游客行为监管和教育的不力、对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都可能直接损害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旅游价值;第二,法规缺位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一些旅游资源是承包式开发,但开发商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强力的法规约束,导致出现资源破坏问题之后无法及时纠正和补救;第三,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在市场前景不 明、竞争对手过强的情况下,一些旅游资源并不适合用于近期的开发,强行开发之后经营效益奇差,反过来影响了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5小结: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黄山旅游的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下:由于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巨大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现实和潜在游客,从而形成高额的资源垄断利润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冲动,使得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加强管理、效益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提升的内在激励也由于景点开发高利润而缺失。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目的地旅游业整体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目的地相对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旅游开发的效益也徘徊不前。黄山旅游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黄山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
1.1总体目标
﹡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
﹡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典范城市
1.2阶段目标
1.2.1近中期目标
从旅游产业角度,黄山市将统一认识,从以本地供给为主导的资源型目的地,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黄山—“两山一湖”—皖南—安徽省这样一个递进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其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从城市体系角度看,黄山市成为皖南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借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契机,完善自身的城市设施和功能,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区域发展看,黄山市将成为安徽对外开放和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形象,通过黄山这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和市场。
黄山市将实现“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目标,顺路融入“15+1”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基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的转化,培育起较强的客源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之一。
1.2.2远期目标
旅游业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积极带动黄山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黄山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保持和提高黄山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使黄山市成为国内、国际经典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增强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
通过旅游发展有效的保护和优化黄山市的遗产资源,确保黄山市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承。黄山市将彻底实现成为“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5 的典范城市”的目标。
2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志着我们对发展观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规划中。(如下图)
根据以上目标设定和SWOT分析,确定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建设中国旅游大市和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