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移动185亿元助推“数字贵州”建设大全
中国移动185亿元助推“数字贵州”建设
10月22日,中国移动贵州公司与六盘水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该公司与各市(州、地)政府签订的最后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政企双方在信息化领域确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提升贵州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政企双方协力加快TD-SCDMA及基础网络建设。根据协议约定,贵州移动将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投入185亿元资金用于TD-SCDMA建设及传输线路架设、通信设备采购、网络升级等,为贵州省尽快实现“数字贵州”打牢通信基础,并在全省9个市(州、地)实现TD-SCDMA网络的全面覆盖。各市(州、地)政府将全力支持TD建设和业务发展,将TD发展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将TD终端纳入政府采购,并积极引导社会加强TD应用推广。
同时,双方将携手提升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贵州移动将借助TD技术和精品网络以及丰富的通信运营经验,大力推进全省各地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贵州省政务、行业、城市、农村及农业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各市(州、地)政府积极支持贵州移动在当地的信息化建设,优先使用贵州移动的信息化产品,确保TD业务在各级党政机关、各行业、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印兴阳 中国移动周刊)
第二篇:国企与民争利的开始:中国移动5亿元投数字医疗行业
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
国企与民争利的开始:中国移动5亿元投数字医疗行业 背景:4月9日,中南大学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长沙举行,双方将就医疗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开展战略合作。根据协议,中国移动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累计投入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在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区域医疗、数字中南等具体领域开展合作。
消息一出,行业人士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连中国移动都进来分一杯羹了,数字医疗行业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可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房地产行业最火热的时候也是一样,连做服装的、卖粮食的、卖火腿肠的都搞起了房地产,房地产能没有泡沫吗?
从资本的逐利性看,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至今没成为气候。那么,看中国移动5此时,会有行业人士说:没有积累和沉淀,都将被碾到历史的车轮下。所以,练好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后续我们还将看到中国移动投资的医疗机构、养老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第三篇:农商行巫山支行:5亿元助推幸福新巫山建设
农商行巫山支行:5亿元助推幸福新巫山建设
2012年10月22日 15:27:48
来源: 巫山报
2012年以来,农商行巫山支行紧跟县委、县政府步伐,立足本地特色经营,支农、惠农措施得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斐然,自身实力也不断壮大。截至9月末,巫山县9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2561万元,较年初净增70598万元。农商行巫山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58432万元,较年初净增51560万元,同比增加31739万元,增幅48.24%。贷款市场份额占比43%,增量占比73%,贷款总量、增量均居巫山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60713万元,较年初增加31236万元,增幅105%;个人类贷款余额97719万元,较年初增加20324万元,增幅26.26%。至9月末缴纳地方税收1864万元,其中企业所得税1430万元,营业税434万元,作为巫山人民自己的银行,农商行为助推幸福巫山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紧盯重点项目
作为一家本土银行,农商行巫山支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守土有责”的经营理念,全力支持县上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将巫山的钱用在巫山社会经济发展上。1-9月份,该支行累放公司类贷款33261万元,公司贷款余额实现翻番,公司贷款增量再创新高。
积极推行“两个一”工作机制,即按月向政府汇报一次工作,与重点企业座谈一次,强化政银企三方沟通,进一步领会县上政策精神,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方面积极支持县上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确保企业招得进、住下来。至上月,该支行已累计为后溪河电站发放贷款17000万元,为千丈岩水电站累计放贷6210万元,为碧水云天房地产开发项目发放贷款11400万元。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如支持林业龙头企业,为重庆市青峰林业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为巫山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放贷380万元,为巫山县巴巫旅游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授信480万元;支持养殖龙头企业,为巫山县振兴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放贷300万元等。
抓住微企发展
结合小微企业点多面广的特点,支行除在城区成立小企业贷款中心外,在各乡镇均设立了小微企业咨询服务点,了解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帮助小微企业明确方向,理清思路。
实行“双登门、双分开”机制开展贷款调查和评估。对申办贷款的企业,要求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一起登门,统一采集信息资料,分开进行考评论证,既有助于对企业情况的了解,同时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贷款办理上,推行“211”限时服务。据统计,1-9月末,支行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1187.3万元,较年初增加2985.3万元,增幅35%。其中金融支持微型企业3220.76万元,完成总行全年目标任务的101.2%。
切实为“三农”服务
“我行采取下沉办理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乡一策’等措施,切实为‘三农’服务。”农村商业银行巫山支行一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采取“信贷机构下沉”的方式,在乡镇各分理处组建专门的信贷队伍,设立“三农”贷款专办机构,全力发放涉农贷款,有效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同时,大幅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累计投入30万余元先后在龙溪、福田、官渡等乡镇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放便民服务自助机具24台。
坚持“阳光办贷”模式,构建支农绿色通道,实行贷款品种、申报条件、办理流程、客户经理信息、贷款服务承诺“五个公开”,明确要求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分理处调查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支行审批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结合乡镇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一乡一策”信贷支持方案,将信贷资金向“三农”业务倾斜。
有数据显示,迄今,该支行涉农贷款余额147032.32万元,较年初增加40160万元,占总贷款的92.80%。其中,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019万元,余额21713万元;累放就业再就业贷款13690.2万元(其中返乡农民工贷款8522.1万元),贷款余额28323万元;累放三权抵押贷款14211万元,贷款余额14151万元。
实施“三大工程” 打造“富民、亲民、惠民”银行
“实施阳光信贷、进村入社区和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既是银监部门推动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大举措,更是银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的内在要求。”日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巫山支行副行长郑春明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实施“阳光信贷”,打造“富民银行”
郑春明介绍,他们围绕打造“富民银行”目标,积极探索并深化“阳光信贷”办贷模式。
近年来,该行全面实行“阳光信贷八公开制度”,在网点醒目位置设置金融服务公示牌,将贷款品种、贷款条件、贷款流程、办贷时限以及廉洁办贷承诺和投诉电话向社会公开,让客户知道“能否贷、贷多少、怎么贷”。微企贷款推行“211”限时服务,即贷前调查2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贷款审批1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发放1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户贷款明确要求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分理处调查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支行审批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
他们还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要求贷款的首问责任人应热情耐心地解答客户的有关询问,不得推诿,做到有问必答。对于受理的客户贷款申请,明确要求分理处在1个工作日内上门调查,对符合条件的,认真收集整理贷款资料,及时审批或上报,对不符合条件的,向客户说明原因,让客户真正享受到“阳光信贷”的方便和快捷。对符合政策的贷款客户,实行不压贷款规模、不借机提高利率、不搭售理财产品、不加长办贷时限、不降低服务标准等“五不”政策,在企业中和社会上树立起诚信银行形象。
开展“进村入社区”,打造“亲民银行”
针对巫山县农村人口多、地域大、乡镇发展极不平衡、农民办理金融业务需要长途往返集镇等实际情况,他们积极开展“进村入社区”服务工作。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的原则,在银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年来,新设定时定点服务机构2个、原址装修网点14个、搬迁网点1个,有效满足了农户金融需求,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
实施以“做实农村、做优集镇、做精园区、做强城区”为主要内容的信贷服务策略,举行“情系三农、助力小微”乡镇行活动,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加大农商行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促进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至9月末,该行已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40余场,累计发放江渝乡情卡30000余张、手机银行8000余张,开立个人网银400余户。
探索“金融创新”,打造“惠民银行”
为切实加大金融服务地方力度,该行早在2010年5月就先后设立了个人贷款中心和小企业贷款中心,专人做专事,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办贷效率。同时,采取“信贷机构下沉”的方式,在乡镇各分理处组建专门的信贷队伍,设立“三农”贷款专办机构,全力发放涉农贷款,有效满足农户融资需求。
如发放支农资金300万元重点支持曲尺乡纽荷儿、李子等水果产业发展,发放烤烟贷款1000余万元助力笃坪、官阳、骡坪等乡镇烤烟种植户扩大再生产,实现增产增收。还结合“流程银行”再造,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程序,试点推行了以“信贷人员岗位分离、专营机构网点分设”为主要内容的“两分”信贷管理模式改革。在对员工进行分类排队的基础上,根据员工尤其是现有客户经理个人素质、能力、性格、社会关系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到前、中、后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力资源在信贷业务中的配置效率。
同时强化服务渠道创新,加快ATM机布放力度,扩大覆盖面。仅2012年,就新增离行式ATM机3台。在大昌、骡坪、官渡等6个乡镇分理处新增ATM机自助取款机具13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根据支行网点规划,他们将在未来两年内,确保每个乡镇网点至少安装一台自动取款机。并强化推进农村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建设,两年来,累计投入100余万元,新增便民自助服务终端25个,辐射25个乡镇村落,受益农户接近10万户。至9月末,业务笔数达11万余笔,交易金额2亿余元,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农村商业银行巫山支行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巧用“加减乘除” 助力网点转型
“来到贵行办理业务,自己该到哪个窗口一目了然。门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在这里办业务让人感觉很舒服。”VIP客户一位姓刘的先生这样评价。在推进农商行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巫山支行因势利导,巧用“加减乘除”法,助力网点转型“形神”俱转,受到当地客户的称赞。
完善服务措施 做好“加法”
自支行营业部网点转型工作启动以来,在服务内容上做了实实在在的文章。先后增加了便民服务措施。如新增饮水机一台、添置绿色盆景、放置报刊架等用具,在大客户室增放沙发及电视等服务内容,切实营造一个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服务高效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位客户到营业大厅都感到轻松、舒适和温馨。
在现有窗口基础上,合理功能分区,新增VIP服务窗口一个,进一步方便VIP客户办理业务。同时,增设1万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合理分流万元以下客户,缓解门柜压力。为了更好地学习营业部网点转型的先进做法,支行抽调城区分理处六名主任到营业部轮流担任大堂经理,六个分理处共十二位员工轮流在营业部任低柜柜员,全程参与营业部网点转型。
落实规章制度 做好“减法”
主要是加强员工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特别是办理柜面业务时,要求柜员按照统一流程,做到动作规范,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尽可能地减少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失误。营业大厅内自助设备、服务设施、电气设备等硬件定期进行“体检”,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缺陷和客户抱怨,努力实现服务“零差错”、客户“零投诉”目标。
合理布局网点物理,减少业务办理障碍。在总行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支行重新对营业部物理布局进行了调整,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将功能分区张贴公示,使客户一目了然,节约客户办理业务时间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 做好“乘法”
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支行一方面将服务贯穿于大堂管理、安全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各项管理的全过程,形成操作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管理与服务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效率意识,保持负荷有效、节奏快速的工作状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发生“乘法”效应的飞跃。
据统计,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柜员每笔业务办理时间较转型初期减少30秒,日均业务量增加50余笔。
树立服务形象 做好“除法”
“支行营业部是展示巫山支行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营业部服务形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客户对我行的总体评价。”该支行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说,网点转型的关键在于员工的“神”转,在实施网点转型工作过程中,首先注重抓细节,消除一些管理服务中的盲区。如,要求清洁人员7×8小时值班,保持营业大厅干净明亮。其次,加快推进文明规范化服务进程,充分发挥监控中心作用,加大对员工文明规范化服务的检查处罚力度,按周通报检查情况,督促柜员和大堂经理时刻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语”,始终保持微笑服务,树立起支行良好的服务形象。
第四篇:贵州新开工建设13条高速公路 总投资1093亿元
贵州新开工建设13条高速公路 总投资1093亿元 新华网齐健2012-12-16 16:26
新华网贵阳12月16日电(记者齐健)贵州省16日启动全省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新开工建设的13条高速公路总投资1093亿元,总里程1073公里,到2015年所有在建和新建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贵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据了解,当日贵阳东北绕城高速公路尖坡至小碧段开工后,贵州省近期陆续开工的13条高速公路全部进入建设阶段。未来三年,贵州将完成近400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新建成高速公路2500公里以上,再新开工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
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秦如培说,贵州是成渝和西北南下出海、云南连接全国大部的咽喉要道,是连接中东部至云南桥头堡、打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陆路通道、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关键枢纽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如果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作为支撑,独特的区位优势就会迅速转化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优势。
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实施方案》,2013年至2015年,贵州将新建成8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形成15个出省通道,与相邻各省(区、市)形成2个以上省际通道,实现与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滇中经济区等快捷连接。实现全省88个县通高速,县城20分钟以内可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将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建成贵阳市到其他市(州)双通道。
据贵州省交通厅统计,截至2011年底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列全国第22位,西部第7位;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15公里,列全国第23位,西部第5位。到2015年,贵州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84公里。届时贵州将形成高速公路骨干网络,更好地构筑起西南陆路交通枢纽,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五篇:贵州数字图书馆
创建于1937年7月的贵州省图书馆是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1997年,在北京路原址上开始进行改扩建,新馆工程被列为当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2004年12月18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北京路和环城北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22744㎡。
贵州省图书馆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是贵州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贵州分中心、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贵州网络数字服务中心。
贵州省图书馆实行全年365天开放制度,每天连续开放11小时,每周开放时间72小时,设各类借阅区和阅览室21个,阅览座席1000余个,集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服务区域为一体。开设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室、古籍阅览室、保存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年儿童借阅室等特色服务窗口。
贵州省图书馆馆藏总量168万册(件)。年入藏图书2万余种、订购报纸200种,期刊3000种;外购全文数据库17个,数据总量达80TB;自建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连续出版物”、“民国文献”和“全省古籍联合目录”等10多个馆藏数据库。在馆藏25万册(件)古籍文献中,其中有善本72部1033册,珍善本图书以兵书为主,有27种明、清版兵书。
贵州省图书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环境,馆内信息点500个,接入200M电信光纤专线,实现wifi无线上网;建立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和贵州文化数字3个网站;全馆业务工作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实现网上续借、预约以及全省范围内数字资源无障碍免费访问。
贵州省图书馆提升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讲座、展览、英语角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读者服务工作,并通过建立馆外流通点、设立分馆、开通网上图书馆等方式延伸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