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MA助推企业建设
2012年我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由于我国在实施内控方面的经验不多,每个企业在管理中都可能存在制度上或者执行中的不足。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2012上市公司内控建设评价与审计峰会上表示,今年上市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应以充分披露为主,上市公司对内控缺陷的披露并不意味着后续惩罚。但是,对于走过场、不重视、尤其是有财务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证监会将坚决予以查处。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于宝恒于宝恒曾指出,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待提升;二是内控专业人才缺乏;三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披露还存在一些问题。而经过最初阶段的尝试,企业自身也要思考如何整合原有制度与内控建设,加强内部监控力度,因此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越发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据悉,2010年3月1日,国资委向下属各大央企和国企下发了《关于举办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职业认证培训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选拔财务管理人员参与CMA培训,每期班限额100人。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认证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的黄金认证,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IMA作为COSO委员会的创始成员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主要成员,在管理会计、公司内部规划与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均参与到全球最前沿实践。
CMA课程涵盖领域广泛,内部控制更是作为其两门课程中的独立一章进行讲解。CMA《内部控制》一章主要探讨几种相关关联的控制方法: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流程与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及为确保系统及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的完全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的措施。随着企业的成长,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营运层面,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各种报告以评估企业的绩效。管理层必须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同时确保下属能切实履行管理层的指示。内部控制制度能确保证这些问题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第二篇:加强企业福利建设 助推企业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福利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实施情况报告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邵殿祥刘增田李荣训林敏董育珠
[报告摘要]
中钢集团在2008年初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成为中央企业中较早建立企业年金的“先行者”之一。中钢集团建立企业年金的案例,突出反映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中央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规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在企业年金建立进程中,中钢集团对企业年金的解读、思考、设计和探索,以及操作中所形成的经验,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关键词]企业年金中钢集团
[报告正文]
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实行的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并且成为所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被称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支柱”之一。在这样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中钢集团于2008年6月正式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成为中央企业中较早建立企业年金的“先行者”之一。在企业年金建立进程中,中钢集团对国有大型中央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规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市场要求与自身实际的企业年金制度。
一、中钢集团建立企业年金的过程回顾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3号),构建了我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的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进入规范性运作阶段。中钢集团顺应政策趋势,也开始探索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但是,当时虽然出台了基本的政策规定,却并没声针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实行企业年金的具体政策和指导意见,对央企建立企业年金缺乏有效支持和监督,客观环境尚不成熟。基于这种考虑,此时,卜钢的企业年金工作尚处在学习和调研阶段。
随着国内企业年金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中钢集团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企业年金的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12月,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向集团在京单位征求意见,之后形成方案初稿;2007年9月,中钢集团成立企业年金管理小组,统一进行企业年金工作的筹备,同时完成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草案,经由集团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在集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2008年2~4月,《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先后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正式批准。
在准备方案报备的过程中,中钢通过公开招标和遴选的方式,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年金法人受托管理模式。2008年6月26日,中钢集团在集团总部举行了隆重的企业年金签约仪式,与平安养老、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嘉实基金、中国人寿资产共同签订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开始走入正式实施和操作阶段。
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制度首批覆盖了在京地区总部和十几家企业,之后将逐步覆盖京外和境外几十家企业、3.6万在职人员,使集团全系统的员工享受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享受到企业年金带来的养老福利。
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制度正式建立以后,企业年金工作管理小组的职能从原先的计划、筹备自动转为具体的操作、管理。这支年金管理团队由协管人事的集团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员,全面负责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工作;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年金管理的对口部门,进行年金的具体管理和操作。在整支团队的辛勤工作之下,中
钢集团企业年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二、中钢集团对建立企业年金的认知
1.中钢建立企业年金具有必要性
(1)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福利制度保障。中钢集团自2004年起,几年来接连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每年保持着70%以上的增长速度,管理规模从2004年的一百多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719亿元,四年里经营规模增长数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钢的快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框架。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设置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配置合理的薪酬管理办法、建立配套完整的福利保障和人才培训及再教育体系,有效激励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吸引了大批各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入集团,有效保障和促进了集团公司的持续高速发展。
21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中钢集团清楚地认识到,要保持企业长期高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依靠广大的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才干,群策群力,汇溪成江。要做到广泛地吸纳人才、发挥人才的竞争力,就要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到企业制度建设上去,尤其是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上去。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企业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正是对这一点的最好诠释。
(2)建立企业年金是中央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国家相关部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活动。国有企业作为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主导着国家经济形势的社会团体,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钢集团认为,国有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首先就要在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方面承担责任,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企业应主动搭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通过完善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职工的各项权益得到落实。企业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中钢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为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次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同样是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进一步保障了职工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在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未来将发挥出积极的社会意义。
(3)日益改善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了成熟的时机。从2004~2007年,国内企业年金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在这样的环境下,中钢集团建立企业年金的时机也成熟了。
政策体系更加完整,监督管理更加到位。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已执行的20号令、23号令之外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进行政策规范;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05]135号)和(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市及地方的部委机构也相继出台了本省、市及本地区的企业年金相关管理的政策规定。
企业年金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已初现端倪。到2006年底,我国的企业年金资产总规模为910亿元,2007年达到了1520亿元,进入2008年,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并没有受到证券市场的调整影响,而是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截至2008年6月30日,国内实际开始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项目已有423个,以大型企业为主。法人受托管理模式也日渐完善,已经有21家专业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国家部委承认的企业年金管理资格。
2.中钢建立企业年金存在特殊性问题
(1)离退休人员数量大。中钢集团的前身是隶属于原冶金部的国有企业,总部和各下属
单位管理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钢集团全系统离退休人员共计14026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27.7%。如何在年金建立的过程中兼顾到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安排和公平对待,保障现有离退休人员的实际养老待遇,是中钢年金制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各地区差异显著。中钢集团各所属单位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自企业经济效益不同,员工的收入存在差异;虽然全国范围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各地的具体政策各不相同,对于补充性质的养老政策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各单位在补充性质的养老待遇的做法各行其政,有的完全推向了社会统筹,有的还在沿袭旧有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规定,有的固定负担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外福利,有的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现代企业年金制度。如何在整个集团的层面统一离退休的补充养老政策,切实保障集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福利待遇,同时顾及各个单位不同的经济效益情况,使之与年金的投入相匹配,也是建立年金需要仔细斟酌之处。
(3)在职人员类别复杂。年龄结构复杂。既有临近退休的老员工,30~50岁的业务骨干人员,也有大量新近参加工作或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员工。年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员工的需求,尤其是对临近退休的人员,退休时积累的年金达不到企业原有养老补差的标准,需要企业加大予以前期的投入。
岗位结构、技术能力要求复杂。中钢集团从事的主业是钢铁冶金的综合配套服务,涉及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咨询服务等领域,因此岗位职务跨度大,岗位结构复杂、技术能力要求复杂。年金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岗位不同技术要求的区别度,体现出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倾斜。
三、中钢集团对企业年金的设计与探索
1.建立企业年金的总体思路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钢集团认为,在建立企业年金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安排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满足建立年金的基本条件。保持盈利且连续三年以上盈利、完成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且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及年金支付能力的企业才有条件建立企业年金,不能因为建立年金而导致企业亏损。这是年金建立的基本条件。
(2)坚持保障和激励并重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中钢集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年金的分配在体现企业年金养老保障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以达到激励和挽留优秀人才的作用。
(3)必须统筹考虑并做好“老人、中人、新人”的衔接。中央企业往往管理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关系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必须妥善处理。本着这样的精神,中钢集团在进行薪酬改革的同时,规范了离退休人员的福利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后,离退休人员即成为实施企业年金方案前退休的“老人”,“老人”仍按照原办法维持原有的福利待遇,企业对离退休总体福利费用进行测算,作为企业负债预提;在实施企业年金后退休,但退休前企业年金的积累低于原统筹外补贴标准的为“中人”,“中人”由企业加大给予前期的投入,使其退休后的年金待遇不低于原有的退休待遇水平;实施企业年金后退休,且退休前企业年金的积累高于原统筹外补贴标准的为“新人”,退休后按照年金的待遇标准领取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
2.关于企业年金的具体设计
(1)自行拟订方案。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一般是先由企业确定年金受托人,在受托人的协助下设计完成企业年金方案。与其他企业的年金方案的设计有所不同,中钢集团的企业年金方案完全由集团从事企业年金工作的人员自主设计打造。企业自主设计年金方案,能够充分地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在条款中予以规范,使方案更加完整、明确、具有前瞻性;其次,在企业自主设计年金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年金
管理人员对年金政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和前沿的年金知识理论的学习,对年金建立过程的逐步熟悉和掌握,能够迅速地锻炼起企业自己的年金管理队伍,对于企业今后年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选择法人受托管理模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分为法人受托模式和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中央企业的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众多,资金规模巨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选择法人受托管理具有很大优势:法人受托模式中受托人是23号令规定的必须符合注册资本及净资产的要求、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专职的从业人员、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的专业年金管理机构,有能力进行大规模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作;受托人进行专业年金管理,企业不需要再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年金而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发展专业化的年金理事会;对专业的受托人可以实现监督的便利化,不易产生腐败现象。而这些都是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做不到的。
中钢集团在对法人受托机构的选择上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会同下属的中钢招标公司举行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人招标遴选会”,共有包括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机构响应并参加了竞标,投递了标书并现场进行了述标。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工作管理小组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竞标单位进行了包括响应文件符合性审查、公司财务和业务管理情况、年金业务管理情况、受托职能运行、年金系统建设、风险控制及防范、客户服务、管理费报价等全方位的评选。经过评审委员会慎重仔细的评选,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排名第一中标,成为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人。
(3)采取全拆分的机构设置模式。中钢集团企业年金的法人受托模式的机构没置采取的是比较分散的2+1+1+1,即受托兼投管+账管+托管+投管。2008年初,中钢集团在北京中钢总部分别举行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遴选会”、“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遴选会”、“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遴选会”。共有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证券、嘉实基金等21家具备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参加了遴选,进行了现场演示。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工作管理小组与年金受托人平安养老保险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7家账户管理候选单位和6家托管候选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评审,确定了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作为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钢集团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
之所以选择这种几乎全拆分的机构设置模式,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要绝对保障年金基金的安全。企业年金基金作为职工退休后重要的养老保障来源,是职工的“养命钱”,不容有失。设立四种不同类别角色来共同管理年金,就是依靠四种角色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来充分保障年金基金的安全,规避各种人为的风险。考虑到企业年金是一项服务周期很长的福利计划,参加年金的职工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到年金待遇。因而年金一旦建立,就要运作几十年的时间。如此长的周期更加考验整个年金运作系统的长期风险能力,具有稳定制衡机制的全拆分模式在这一点上具有独特优势。
其次,成本并不构成问题。机构的分散确实存在管理成本和沟通协作成本问题,但这只是存在于初期。中钢集团所选择的管理机构,都在各自的管理领域最早拿到劳动部认可的资质,并已经在年金市场上历练了为期不短的时间,为全国社保基金和众多企业客户提供了专业的年金服务,它们彼此间的沟通和系统对接的渠道和方式已经相对成熟,大大降低了沟通和协作的成本;而作为专业的年金管理机构,本身的年金支持系统也相对成熟,一个机构担任两个资格和两个机构担任两个资格,在运营服务中的成本实际并没有增加。长期来看,这些成本都是可控的。至于所谓的打包服务带来的管理费用的优惠,不能构成对维护保障基金
安全性的替代。
(4)单一年金计划,统一管理。中钢集团的企业年金采取单一年金计划,即由集团总部设立总体年金方案,并报送国家有关部委批复备案;总部及在京单位统一执行集团方案,京外单位在集团总部方案的框架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经过集团总部审核批准后执行;年金管理机构的选择统一由集团总部通过招标和遴选方式确定,集团的年金基金管理由各资格机构的总部及驻京机构管理,京外子公司的年金基金由各资格机构所属的地区公司管理。集团统一选择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实行机构和委托人的“总部对总部,地方对地方”的分级管理;实行各自管理,统一缴费,统一投资的运作方式,发挥基金投资的规模效益,更好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中钢集团建立企业年金的经验和启示
1.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年金工作
以人为本,人才强企历来是中钢集团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理念贯彻下,在集团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中钢集团实施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制度的改革,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践当中,建立企业年金就是其中典型一例。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企业年金工作,在国内企业年金政策和市场环境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即高瞻远瞩地作出在中钢建立企业年金的战略决策,指导有关人员开始了年金的前期准备。在后续的年金工作中,协管人事的集团党委副书记带队,建立起了专门的年金管理团队——企业年金工作管理小组,并担任组长,亲自主抓年金工作。来自集团高层的重视直接保证了企业年金制度在中钢顺利建立。
2.建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管理团队
中钢集团企业年金由专门的年金管理团队——企业年金工作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统一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员,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年金管理的对口部门,进行年金的具体管理和操作。
从年金方案的设计拟定、确定、职代会讨论通过、方案的报备,到管理机构的招标遴选,到拟定年金管理合同和最后合同的签署,中钢的年金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抓住有利的政策和市场机遇,高效开展建立年金工作,年金方案报备材料完整、程序规范,顺利获得国资委和劳动部批复,得以顺利执行;年金管理机构的选择公开透明,严谨有效,最后各方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集团的信息收集充分、资金拨转到位,年金即将正式开始运行。这些都与中钢年金团队的努力分不开,这一点得到了包括国资委企业分配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内的相关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3.严格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企业年金涉及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且涉及的资金规模庞大,对企业对职工来说都是非常敏感的领域。因而不论是在前期建立的过程中还是后续的日常管理中,都必须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杜绝任何微小的差错。中钢集团在建立企业年金的过程中,本着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规范、科学、公开、透明”的原则,—步一步踏实企业年金的各项工作:草拟方案时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形成草案;严格执行有关民主决策程序,年金方案经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方案;对年金管理机构的选择严格采用公开招标和遴选的方式,经过正规的招标评标,确定各家管理机构;方案的报备、数据的测算、信息的采集整理等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令规定执行。正是严格规范了各项操作的流程,中钢集团企业年金的建立得以后来居上,先于很多比中钢更早启动年金计划的企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从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1]《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0号)。
[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都发[2004]23号)。
[3)《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资秀发分配[2005]135号)。
[4]《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5]《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企业年金方案》。
[6]孙建勇主编:《企业年金管理指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
[7]杨老金、邹照洪主编:《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与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J中国养老金网主编:《中国企业年金规范与发展》,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作者简介:邵殿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副书记
刘增田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李荣训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林敏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薪酬管理处经理
董育珠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薪酬管理处主管
(注:本文荣获第四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成果金奖)
第三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金华市威邦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三服务”活动
浙江金华威邦塑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致力于电子、塑胶、钢管制品、旅游休闲用品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完成税收1500余万元。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现有党员13名。企业党支部成立以来,着眼于推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三服务”(服务生产、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活动,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得到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认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服务生产,提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是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受市场规律制约,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服务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是党建工作的直接目标。为此,我们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以“一个党员一面旗”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对公司党员提出了“思想觉悟高于一般职工、业务技能高于一般职工、工作业绩高于一般职工”的“三高”要求,并组织开展了“立足岗位、兴企增效”活动,通过“党员先锋队”、“争创优秀党员”、“争创岗位能手”等形式,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促进企业生
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有限体现了党组织的力量与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以来,党员
二、服务员工,凝聚企业发展人心。企业发展,和谐为本。公司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把推进凝聚力工程作为党组织的基本工作,着力关心关爱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营造企业内部团结凝聚的和谐氛围。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下移、中心前移,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经常深入车间、深入班组、深入到员工中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员工成长,积极探索提高员工、激励员工、发展员工,努力形成“发展育人”的工作机制,为他们积极创造有利于成长的“快速通道”。组织开展生产班组长与外来新员工“结对带教”活动,为他们早日上岗“铺路子”,先后组织10名车间生产班长与30名新招聘合同工结对带教生产操作技能。同时,公司为员工成长“架梯子”,目前外来员工已有15名担任了班组长,挑起了生产上的重担。关心员工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另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职工篮球赛、文艺汇演等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
三、服务社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司党支部积极动员组织党员、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设立了“威邦助学基金”,每年出资10万元帮助2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继续学业,到目前,已有100多名学子得到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尚
湖中小学学生的奖学金。每年出资3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树立起了威邦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开展“三服务”活动,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形成了“企业发展靠职工、职工生存靠企业”和“经营者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的“双靠双爱”的合力保增长促发展氛围;推动了企业平稳发展,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开展“三服务”活动的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是:服务就是方向,这方向就是党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力决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凝聚力,服务力的作用点就是要聚焦在服务企业有发展和员工得实惠之上。我们将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更好地服务生产,服务员工,服务社会,努力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第四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助推企业高效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助推企业高效发展
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党的重要经验、工作法宝和优良传统,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方法。在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形势下,更凸显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作为集团公司骨干企业,肩负着安全发展排头兵、领头雁的重任。不断创新发展,顺势而行,是思想政治工作更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务必完成的艰巨任务。
一、创新思路,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基石
要做到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就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随着发展,现在的形势和环境与过去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沿用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改进和创新上下功夫。近年来,面对公司快速发展,我们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实现了“一岗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同时找准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行之有效地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新思想、新观念,并转化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引入安全生产状态管理和闭环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全过程管控、全过程优化管理体系。把职工思想的难点、疑点,各类问题的多发点消灭在未发状态,实现了方法、内容、手段的创新,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保证了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
二、虚功实做,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强做好的保障
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做真、做细、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是助推企业的发展、保障职工的利益。为此,我们把“安全文化”“示范文化”“诚信文化”融入到争先创优活动
之中,积极开展“党员身边无三违”“党员示范岗”“党员职工结对子”等系列分段活动,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职工在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思想上解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此外,我们全面推行“民心工程”,先后开展了“帮扶工程”“阳光工程”等六大系列工程,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同时,注重发挥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能动性,实施了“金牌员工”激励工程,提出目标,落实责任,融入经济责任制,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能见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实在透明,受到职工的欢迎,营造了干群一心、和谐共进的大氛围,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
三、注重实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离开了这一点,就形同虚设。而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在针对性上下功夫。
一是认真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首先了解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哪些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干部“走动式”管理,扎根现场,跟班带班,深入基层车间、生产岗位与职工进行谈话,建立了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及档案。
二是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关键。我们本着“领导就服务,一切为了职工”的理念,在抓管理、抓安全、抓生产、抓培训工作中,把职工利益当作是一切工作的衡量标杆,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权为职工所用。
三是发挥好监督作用。我们以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效能监察、廉洁建设,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全厂干部廉洁奉公,节假日不休息,无私奉献。在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中,厂长、党委书记带头弘扬“示范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人本文化”,用自身行动做出表率,带动了全厂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营造了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
第五篇:6S管理助推企业标准化建设
6S管理助推企业标准化建设
“6S”管理是企业现场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促进职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达到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增强团队精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运焦车间在全车间大力推广“6S”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和工作措施,在全车间范围内深入推行该体系“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管理理念,组织编写了“6S”管理标准及检查考核措施下发至各班组,并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车间领导将全车间划分五个区域并设定专人负责制,通过提高职工的素养,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稳定,达到全车间工作效率最优化的目的。各岗位重新整理公用工器具新的摆放位置,制定了日常管理维护标准。同时,对班组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也同步跟进,对“6S”管理工作安排了整改负责人,要求按时优质完成整改任务。在此基础上,严格按运行、检修规程进行巡检操作,正确维护和保养设备。
自“6S”管理体系在全车间深入实施后,其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也深入影响到了职工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在贯彻实施“6S”体系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把自身形象融入到企业形象当中,其文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随着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得到强化,职工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