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
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临海市灵江中学张国瑛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增进学生了解我国艺术瑰宝,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与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操与民族精神。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功能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除了大量的民歌外,还有历史悠久的戏曲音乐。据史料统计,目前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有三百余个,由于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因此,它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中学生学习一点戏曲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对戏曲艺术的欣赏,演唱能力,而且可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戏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谓戏曲,就是有“戏”可看,有“曲”可听,它把戏剧、音乐、表演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我们所说的“戏曲音乐”,是指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它包括了声乐,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是指唱腔和念白,其中唱腔是戏剧音乐中的核心部分,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唱腔表现出来的,念白有各种韵白和口白。器乐部分指的是唱腔的伴奏及开场,过场音乐。唱腔的伴奏过门能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和过场音乐则用以渲染、烘托舞台气氛。可以说戏剧中无论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音乐。近几年来,戏曲音乐又有了新的发展,各个剧种的音乐从唱腔、唱法到伴奏都有所发展,甚至发展到用电声轻音乐队为戏曲伴奏,如歌曲《唱脸谱》等。极大的丰富了戏曲音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欣赏和学习戏曲时,除了应该了解戏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以外,还应注意戏曲具有虚拟性和程式性的特点。如:京剧,它就突出戏曲的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念、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我们在欣赏和学习戏曲时,能注意到戏曲的特点,我认为就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段好的唱腔,还必须通过恰当的唱法加以润色,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悦耳感人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戏曲演唱非常讲究吐字的清晰和字音的感情变化。如行腔时要注意字的声调及语气,因而对吐字的出声(咬清字头)、引长(引长字腹)、归韵(收清字尾)要求颇为严格,字音还要唱得含蓄,符合人物的感情的需要,做到字正腔圆,腔随情转。目前,在我们中学生中确有一部分戏曲爱好者,只要我们在学校中加强戏曲艺术教育,利用课内外加强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学演能力,是能让学生爱好戏曲艺术,开展戏曲艺术教育,为使广大中学生学好戏曲音乐,学校还可以在广播台适量地播放一些戏剧的经典唱段,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课外戏曲兴趣小组,可以从学唱简单的唱段到逐步学唱、排演折子戏,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唱、排练的自娱自乐过程中,热爱自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充分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中的隐性功能。
第二篇:音乐教案戏曲
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第一课时)
燕楼中学
刘钦兰
课题:第六单元 梨园百花 教学内容:
义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梨园百花》第一课时欣赏部分,40---45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特色与悠久的历史,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通过欣赏体验几个代表性的剧种: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豫剧的风格特点,初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
3、通过听辨练习判断出戏曲的剧种。
教学重点:
欣赏《原来姹紫嫣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报花名》《闹花灯》《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唱段。
教学难点:
体会并辨别地方戏曲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国粹京剧,今天要学习第六单元《梨园百花》进一步体会我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幻灯片展示课题)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资料。
1、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和矮子功。
2、请学生模仿矮子功,学演员蹲着走路。以积极参与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
1、同学们模仿得很像,我看很有学习戏曲的天分哦。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凄美的故事中蕴含美丽,质朴的音调中显现悲壮,爱的情感冉冉升腾,美的乐波潺潺流淌。听,犹如山泉正静静地流进我们耳朵的是昆剧《牡丹亭 游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播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视频资料。简介《牡丹亭》故事概要并介绍昆曲的发展和特点。
2、如果说昆剧犹如静静的山泉,那么越剧就像是竹林间优美的小溪,极富江南地区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起体会一下它优美抒情的风格。
播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视频资料,重点介绍越剧的发展和特点。
3、山泉小溪汇进了河流,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应该是一条涛涛流淌的河流吧。这就是评剧给我的印象,请听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
播放《报花名》视频资料,介绍剧情,重点介绍评剧的发展和特点。
4、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去湖北黄梅县,听到这个地名,大家肯定猜到我们要欣赏的戏曲了吧?对,就是黄梅戏。黄梅县有将近30个湖泊,然而黄梅戏就像这些家门口的湖泊一样亲切朴实,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播放黄梅戏《夫妻观灯》选段《闹花灯》,介绍此选段的情景,重点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和特点。
5、这节课我们欣赏的最后一段戏曲是秦腔《祝福》选段《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秦腔的特点最明显,粗狂朴实,直起直落,高亢激越,就像豪迈的大瀑布从上宣泄而下。来,我们一起体会一下粗狂的秦腔。
播放《四十年血和泪哪里吐冤》视频资料。介绍秦腔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三、小结
1、众多的山泉、小溪、河流、湖泊、瀑布都会流进大海,这些各个地方的戏曲最终汇成了我们中国地方戏曲的海洋。现在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45页“音乐网上行-----中国地方戏曲”,找到戏曲的特点(戏曲源于民间;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南方戏唱腔细腻婉转,北方戏粗狂豪放;生活化;通俗易懂)。
2、幻灯片展示已归纳好的昆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秦腔的特点。
四、检查效果
1、听辨戏曲:通过地方语言、地方风格辨认地方戏,巩固已学内容,拓宽视野。
2、分别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评剧《刘巧儿》选段,越剧《祥林嫂》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和拓展戏曲粤剧《昭君出塞》,让学生听后完成47页连线练习并检查答案。
五、结束部分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们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一节课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欣赏,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从对中国地方戏曲的认识中,喜爱上我们的戏曲艺术,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下节课我们将学唱戏曲,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第三篇: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浅谈戏曲音乐教学
【摘要】传统戏曲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距离遥远,这种完美艺术是“曲高和寡”,让人敬而远之。为了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戏曲艺术,逐步感受和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我在戏曲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和时尚元素,巧妙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戏曲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识,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 兴趣 戏曲欣赏 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传统戏曲欣赏占了一定的比重。然而,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使许多小学生对传统戏曲欣赏并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录音机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的学生一动不动,非常遵守纪律,但两眼空洞迷茫,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有的同学聊天说话,做着小动作。戏曲欣赏对他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更难说要让学生爱上中国戏曲。音乐教师经常抱怨戏曲欣赏课难上,也有许多困惑:“戏曲该怎么教学生才会喜欢?”“戏曲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人生厌?”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此理念指导下,我从激发孩子学习戏曲的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欣赏,进而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一、对比赏析,激发兴趣
戏曲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历史悠久,现在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觉得戏曲冗长枯燥、毫无生气。戏曲欣赏前,可借助学生现代的审美经验,先让学生欣赏用流行音乐形式“包装”的现代版戏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戏曲内容,然后对比欣赏传统唱法的戏曲,感悟两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用正确的审美态度聆听中华民族音乐,感受和鉴赏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理解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改变“戏曲音乐很土”的观念。
一次,在六年级某班上曲艺欣赏这个单元中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按照音乐欣赏课的一般流程,即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体裁、演唱者、歌词大意、听赏音乐、简单学唱等,在作品介绍环节用了半节课后,学生开始听赏音乐,在听了一遍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男生这样说道:“老师,这首歌太土了,旋律一点也不好听,锣呀、鼓呀,敲得吵死了,反正音乐课欣赏的音乐都没什么好听的。”当他发言完毕,班上就骚动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连声附和,感同身受,我一时无语,发脾气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听,那就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了,我赞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更赞赏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更是如此,不可能以程式化、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出视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和“快乐男声”张杰、苏醒的表演激情碰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听赏后不禁发出感慨,“原来戏曲也这么好听。”听过几遍之后,大部分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将这首戏曲已经唱得比较准确了。其后,我播放精美的课件辅助音乐创作背景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聆听,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电视
连续剧《四世同堂》,从而理解歌词含义,在一系列的铺垫教学之后,学生在心理和听觉上已经接受了这种民族音乐,最后我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的精彩演唱,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在浓厚的京腔京韵中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自我产生演唱和表演的欲望,并最终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模仿体验,感受魅力
学生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我利用学生较强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戏曲中典型的表演元素,在戏曲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魅力。
模仿戏曲演唱,即“唱”。学生跟着录音机或音像媒体学唱一些戏曲片段,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评剧《花为媒》等戏曲经典唱段。在演唱中体会不同的戏曲唱腔特点,如速度缓慢、旋律婉转曲折,字少腔多,抒情性强;或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等。
模仿戏曲念白,即“念”。引导学生模仿一些经典戏曲作品中的念白,品味戏曲的腔调韵味,如黄阅的《折子戏》、许嵩的《如果当时》、魏晨的《少年游》、华少翌《梨园英雄》、零点《粉墨人生》等,同时请学生创造性的将生活中的对话也用戏曲“念”的方式来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
了学生兴趣。
模仿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即“做”。模拟戏曲舞台上被舞蹈化和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如戏曲舞台上的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船、走马,《三岔口》一剧中,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摸黑开灯;《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姣接近生活动作的做针线等。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模仿演员的表演,理解演员动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在欣赏和感受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模仿戏曲武打动作,即“打”。通过观看戏曲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鼓励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武打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三、创生资源,追根溯源
吸收流行文化,永葆创新精神,是艺术得以延续的奥秘,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戏曲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遵循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内涵。
基于新课标的指导,针对学生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崇拜明星的特点,我收集了大量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霍元甲》;《盖世英雄》、《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新贵妃醉酒》……在这些歌曲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探究歌曲是
以何种表现形式融入戏曲元素,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他们总结出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运用了戏曲中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而改变了唱法;有的是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来表现,这样的音乐鉴赏收获是难能可贵的。这些歌曲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时代气息,学生专注而投入的听着、唱着,不禁感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新课程理念下的戏曲音乐欣赏教学,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戏曲音乐中需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戏曲文化关注和理解,更新学生对戏曲的观念,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使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重绽昔日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戏歌,架起流行歌曲与戏曲音乐的桥梁》,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07期。
第四篇:高中音乐戏曲篇说课稿
戏曲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预测对本堂课进行阐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二单元第一节音乐与民族中的《戏曲篇》。本节课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艺术形式都随着时代形成了断裂的局面。中国的戏曲却一直发展演变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本节课所接触的《戏曲篇》,是之前所学过的《民歌篇》与《民乐篇》知识的一个延伸,它将民间音乐中的“唱念做打”集于一身,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了解中国戏曲在本国乃至世界上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联系学情: 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水平,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身边的音乐入手,从其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入手,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并能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能通过学习戏曲有意愿聆听和观看戏曲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供的音响和影像资料、多媒体的展示,了解戏曲音乐的概况、地位、以及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戏曲音乐的风采,并能总结出其主要的特点。
3、知识与能力
能熟练说出戏曲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一些地方戏曲名称、特点等。初步认识“唱、念、做、打”以及唱腔、伴奏等知识,了解传统与现代京剧的异同,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戏曲的特点,掌握戏曲中的京剧唱段、人物扮相及相关常识。难点:如何让学生有意愿聆听戏曲作品,并能对不同地区的戏曲种类做简单的评价,找出异同处。并能学唱。
四、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戏曲真神奇》,引出本课的主题——戏曲。
教师:请学生思考,身边比较熟悉的都是有哪些戏曲剧种?(京剧、昆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山东吕剧、河北梆子„„),引出中国国粹的——京剧。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京剧的常识:
1、行当:生旦净(末)丑(展示各种角色图片,讲解其特点。)
2、表演手法:唱念做打(通过视频和图片)
3、唱腔:西皮、二黄(播放视频《苏三起解》、《红灯记》区分,并总结唱腔特点。)
4、脸谱:出示各种脸谱的图片并结合歌曲《说唱脸谱》,并提问各种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
二、播放两段视频《霸王别姬》、《沙家浜》
从服装,化妆,唱腔,扮相等各种特点讲解一下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之处。
1、《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
在欣赏之前提出问题 1)选自那部小说
2)杨子龙的动作表演在京剧中表演手法叫做什么?都是有哪些动作?(马舞,上下马,程式化和虚拟化特点。)
3)本首作品与有以往欣赏的传统京剧哪些异同处?(分组进行讨论)
服装:没有传统戏服 化妆:不用脸谱
道具:用实物道具,而传统则用抽象道具
唱腔:传统京剧拖沓,合辙押韵。现代:多用普通话 拓展:比较著名的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代表曲目。
2、《打虎上山》过场锣鼓
京剧的场面,及文场与武场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些京剧的舞台动作:上楼梯,划船等。
3、豫剧《花木兰》 问题:
⑴、该作品演唱者是谁?
⑵、该剧具有哪个地区的风格特点,及是方言的作用。学生活动: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进行分组PK赛。
教师播放戏曲视频伴奏,《红灯记》、《谁说女子不如男》、《甘洒热血写春秋》等作品,学生分组抢唱比赛。
5、课后:要求学生搜集各地的戏曲种类,并做简要总结戏曲的特点。
五、效果预测
本节通过与学生互动,学唱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戏曲的乐趣,了解戏曲的基本常识知识,体验其内涵。但是由于学生程度不同,且对戏曲了解的较少,一些相关的知识把握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在讲解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乐于聆听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戏曲的魅力。
第五篇: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
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这里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其中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缙云婺剧历史悠久,民间戏曲文化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和发展。在社会变革迅猛的时期,如何做到在相对保存完好的同时挖掘、利用、传承民间戏曲文化,寻找一条能以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为目的的道路,是丽水民间艺术家们以及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难题。丽水的民间戏曲在民间,在发展中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让娃娃们认识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营造认知、热爱民间戏曲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为达到目的,不但需要保护传承的文化氛围,更需要让中小学音乐教师们认识民间艺术,感受并领悟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滋养,使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环境得到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所以在丽水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民间戏曲文化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
一、浙西南中小学开展戏曲课程状况
1.引入民间戏曲教材,培养戏曲师资
把民间戏曲唱段编辑成音乐课堂辅助教材,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长处与特点选择民间戏曲唱段作为课堂欣赏、演唱或演奏。使这里的孩子成为民间戏曲传承的生力军,他们背起书包上学堂,扛上道具能上台,能弹、能唱、能演,浙江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到这方面的训练,练就了这样的基本功。这里的农民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台或者一家同台演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位演员。这样庞大的演员群体,跟这里的民间艺术氛围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村里的民间音乐家杨缙芮的家,就是一个学习乐器的学校,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他家跟他学习打鼓板、弹柳琴、拉二胡、吹唢呐&&官店村有个少儿民乐队,有队员40多人,乐队里吹拉弹唱各种乐器有数十种。周末的业余器乐学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执教,还请一些戏曲专家作指导或举办讲座等,缙云县婺剧促进会会长陈子升就是这里的客座教授,孩子们很喜欢他,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学习各种乐器,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周末。
缙云县婺剧促进会通过向各中小学赠送婺剧曲本、光盘等辅导资料,并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婺剧知识培训,在培训中要求人人掌握一首婺剧唱段或一种以上婺剧乐器,着力提高婺剧师资力量。
丽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在2012年5号文件中,倡议各县(市、区)民协、市民协各专委会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走访各院校和中小学校,了解各类学校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和市民协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各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共同开设各类民间艺术课程、学习班、培训班、讲座、展览、展演、比赛、创建传承基地等形式,大力培养民间艺术人才。
2.戏曲艺术的传承中人人是教师
以缙云官店村为例,这里的农民(演员)个个都是老师,以前是口口相传的教学,现在年轻的艺术人才把老一辈艺人的演唱记录下来作为教材,在每周的聚会排练中,孩子们与村民演员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人人当教师的氛围中,民间戏曲在每周二次的排练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在长期的排练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编辑的当地戏曲教材,课堂外通过各类排演与比赛,使民间戏曲更加丰满。并在各类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获奖中提高兴趣,获得苦练的动力。有报道:2010年一群来自浙西南山区的山里娃,学习之余,一边帮助父母在田里劳作,一边学习吹拉弹唱,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以一曲婺剧摊簧《古村戏韵》从5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更加激励民众对民间戏曲的热爱。
2009年,缙云县婺剧促进会和东坑镇长坑小学成为缙云婺剧传承基地,标志着戏曲进入课堂从民间自发到了政府行为的转型。目前缙云县60所中小学校已先后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婺剧进校园活动。长坑小学以人人掌握一件民间乐器为音乐课教学目标;自编笛子达标考核教程,组建婺剧社团,把排练常规化;缙云二中把婺剧经典唱段列入音乐课教程,还将婺剧元素融入到德育、美术、历史、语文等教学中;不定期举办婺剧名伶座谈会、专场演唱会,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校园中寻找几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婺剧小明星,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婺剧文化氛围。
他们用自己的土办法引进戏曲人才,请高师承教,现年74岁的原村支书杨炉福回忆说,解放前请过一位永康籍婺剧大师赵景春,他在这里长住多年,培养了一批婺剧演艺人才,如应汉波、杨保兴,他们在演艺事业上卓有成就,在这古戏台上留下令人难忘的形象,也为后来缙云婺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浙西南民间自发传承民间艺术方式方法
民间传承艺术的方式方法很多,用春晚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岁末,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忙完回家过年,在这么空闲的日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每个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人们渴望的。二是满足怀旧情怀,回味当年盛景,民间的春晚应运而生。
月山春晚是浙西南庆元县月山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月山春晚的骨干是一群被称作月山芽儿在外工作或求学的月山村的青年们,早期的月山春晚只是几个热爱文艺的村民从家庭联欢开始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真正的组织者,可以说是一方面是年轻人听听年长者演唱、演奏一些民间的老艺术,有山歌、戏曲、故事等,另一方面是长者听听年轻人从外面的世界带回来的新潮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每年月山春晚准时上演。月山春晚的演员都是村民,小到五六岁,大到九十五岁,演员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月山春晚有一个保留节目叫《农活秀》,95岁的吴达荣老大爷是这个节目的常客。晚会的形式是越来越丰富,舞美效果越来越成熟,节目的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月山春晚光荣入选2011年浙江情怀榜十大创新节目。月山春晚是月山村千年耕读传家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也是浙西南民间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