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论坛(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4:5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层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层论坛》。

第一篇:高层论坛

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9日讯 今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会议将围绕“十二五”规划、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改革、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议题展开多视角、深层次讨论。

论坛承办单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年会将继续秉持“高层次、小规模、平等对话”的特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四大国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将出席论坛。出席论坛的还有130余名来自中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企业领导者,以及来自16个国家,涵盖能源、金融、通讯、制造、服务、制药等八大行业的,数十名全球500强跨国公司领导人。

2011-3-21 7:39:3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世界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致辞

上午9点,第四次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的李克强步入座无虚席的17号楼千人会议大厅时,场内响起热烈掌声。李克强在致辞中说,中国将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李克强还表示,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变。中国的经济转型,中国内需的扩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将使中国发展实现新跨越,也会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多商机,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新的拉动力量。

开幕式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主持。论坛外方主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傅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这次全球经济复苏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着重大的智力资源和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在整个全球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出台,中国的领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现在已经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会在未来的增长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平衡、更加协调、更加有持续性。虽然全球经济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但“很明确的一点是,单一的任何一个公司或者是政府,都不能够以一己之力应对所有的挑战。”傅赛说,这使他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和世界的合作会更加成功。

在开幕式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中国“十二五”规划相关话题发表演讲。张平说,为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十二五”发展主题和主线的要求,中国政府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200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据会议主办方介绍,设立发展论坛的目的是为中外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官员建立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对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努力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传递政策思路和高端信息

来源:中国之声 日期2011-03-21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天女散花、重复建设

苗圩认为,五年或者十年时间非常有限,有些地方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摊子铺得过大。各地应该根据本地特点,集中目标,用重点技术的突破来带动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他同时强调,企业才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主体,应该起到更大作用:因为我们既然是培育一个产业,那么企业无疑是主体,中央政府投入也罢,地方政府投入也罢,这只能是一个辅助性的、阶段性的,最主要的投入主体和产业化主体还应该落在企业这个头上。

大基础研究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赢在战略

创新应该也是LED显示产业永恒的话题。

LED显示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目前LED显示企业的总体创新水平受制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虽然企业自身对产品差异化创新要求强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创新对LED显示产业的发展与促进作用关系重大。没有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大消弱,市场的需求满足不了,就无法抗拒竞争。常此以往将逐渐会失去市场,失去生存的机会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目前,企业最缺乏的是对LED显示理论的基础研究和建立在基础研究上形成的LED显示理论体系,导致指导应用开发乏力。我们对LED显示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观点是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视短期与中长期研发、研究的组合,将资源有效分布,合理运用到应用领域。企业真正关注的问题应该是科学的投资研发机制、足够强的企业实力、可持续有远见的显示企业创新发展战略,一句话赢在战略。

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工作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战略

---记“有机化学学术与战略”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最近组织召开了“有机化学学术与战略研讨会”,共有近百位从事有机化学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包括朱道本、程津培、戴立信、陆熙炎、黄志镗、吴养洁、黄宪、张礼和、佟振合、林国强、吴云东、麻生明等12 位院士出席了会议,其中戴立信、程津培、张礼和、陆熙炎四位院士就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和特征、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战略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们围绕着上述几个问题以及国际上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结束后基金委化学部主任林国强院士作了“对基金工作的战略性思考”的报告。

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对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工作的现状,特别是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较清醒的认识。结合当前国际上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为促进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有原创性、有特色和系统性工作的开展,提出今后几年的发展战略措施。

一、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工作的现状 1.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与全国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几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开始注意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的交叉与融合,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譬如:

1).已形成了一支富有创造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中一些学者在国际有机化学界已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学者担任了国际著名杂志编委;主持召开有机化学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在重要有机化学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等。

2).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在近几年中有了很大的改善。

3).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国际同行认可.如麻生明院士的联烯化学研究等。

4).在化学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2000年我国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和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Chemie Int.Ed.)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是74篇,2005年已增加到219篇。

2.存在的问题

1)具有原创性的系统研究工作较少。跟踪热点的研究工作较多,研究面窄,存在跟风和趋同现象,部分研究领域的研究缺乏创新,存在模式化倾向。比如:许多天然有机化学研究,大部分做中草药成分分析,拿个中草药来,就做分离、提取、结果鉴定,然后工作就完了。工作形成套路,程式化,就失去了做研究工作的意义,变成了一个常规工作。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原因。

2)对一些关系到学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领域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的基础科学问题等关注较少,在凝炼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方面思考不够。比如:在香山会议上有机化学家组织的会议比较少,这就很难保持主流学科的影响。3)有机化学的研究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在培养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后续队伍的作用需要加强。年轻队伍的成长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严谨优良的学风、献身科学、献身国家科教事业等优良传统的传承亟待加强。

4)有机化学的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域如天然产物全合成、物理有机化学等的研究队伍规模较小,并有萎缩的趋势。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够。张礼和院士特别指出:“有机化学的发展应该是均衡的发展,假如我们相关的分支学科没有很好的发展,那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是会有影响的”。

5)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化学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比例相对还较低,人均更少。戴立信院士拿日本和我国进行了横向比较,2005年,JACS 共发表论文3400余篇,我国占4% 左右,而日本为11%,在Angew.Chemie Int.Ed.我们只有5%,日本有14%。

6)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政策导向,一个是我们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有些研究工作没有人去做,也不愿意去做,而在某些领域却有很多的申请项目。

二、国际上有机化学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当前有机化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国际有机化学的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概念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高度重视以原子经济性为基础的选择性调控,也注重经典有机化学范畴的突破;另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以下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1.包括小分子的活化在内的惰性化学键的活化;

2.原子经济性的高效率、高选择性合成方法学,特别是不对称催化反应。强调绿色有机化学反应及过程的研究,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3.化学生物学:强调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研究生命活动中化学过程及问题和有机分子与生命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4.包括有机超分子在内的有机功能分子的设计和合成;

5.理论有机化学;强调计算化学的辅助作用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6.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生理活性或作用机制分子的发现、全合成及其组合化学;7.与能源相关的有机化学研究:基于非化石资源的有机化学;

8.化学信息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作用。

三、今后几年有机化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

1.要进一步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导向和引领作用,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就共同兴趣的科学问题坚持“以我为主、主动出击、交叉合作”的方针进行互补性的科学研究。

张礼和院士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化学要主动出击,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以前我们主要集中在材料和生命学科,与能源和环境的结合比较少。在“十五”期间重大项目就是纳米科学牵头的,使得材料与化学的交叉结合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发展生命与化学结合的重大研究计划,这种做法能够形成一支真正的在学科交叉里面能起作用的科研队伍。程津培院士更进一步指出化学不是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它要存在科学这个大体系中,随着这个大体系的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非常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和化工的结合。

2.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协调均衡发展

有机化学的传统分支学科,如物理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全合成、有机分析、糖、核酸、蛋白质化学等生物有机等学科有萎缩的趋势;基金委要保持对这些领域及一些非热门的领域如有机光化学、自由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等方向的资助规模。对于热门学科,开展的相关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减少程式化、模式化的研究。对热门课题申请量多的问题,在实行预审制的基础上,邀请同一批专家进行评审,本着“突出原始创新”的精神,择优支持。同时在评价体系和资助方式上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尽可能有所区分。

3.进一步促进有特色有原始创新的系统研究工作的开展

1).从事有机化学基础研究要有有敏锐的思维和捕捉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也要有意识地造就自己,针对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开展持续的研究。

2).选题强调开展有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针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对此戴立信院士提出“我们要发展一些新试剂,发现新的反应来替代现在的一些化学工艺流程,从根本上来解决我国化学工业的污染问题,使其真正成为环境友好的工业。”

3).科学研究中充满着偶然性,应重视实验中偶然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原创性研究。

4).重视学科交叉,关注其他科学中存在的基本有机化学问题,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原创性研究工作;正如程津培院士讲话指出的“化学已经渗透到了好多其他相关领域,同时其他领域对化学的需求也促进了化学自身的发展”。

4.整合力量,搭建平台,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要加强对创新群体的支持,形成优势,从事一些新的方向、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5.着力促进健康创新科研文化的建设,要逐步建立符合学科规律、有科学内涵、客观的评估体系;要营造宽松环境,鼓励有原创性和特色的系统性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宣传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严肃学风,克服不注意引用国内同行论文的问题;努力创造既有严肃的科学批评又有宽松的学术交流的机制。

中科大基础研究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在国际上原理性地证明了利用量子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克服量子计算过程中的一类严重错误——量子比特的丢失,为光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发展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该成果发表在8月12日出版的《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一实验工作很快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潘建伟等围绕国家“十一五”量子调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的最新成就,也是中科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取得的丰厚硕果之一。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中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更要强调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目标,通过基础研究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

中科大诞生于“两弹一星”的国家战略需求,建校元勋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从一开始就为学校奠定了围绕国家目标不断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50年来,一代代科大人深受优良传统的熏陶,以科教报国为己任,在开展基础研究中一直注意将研究领域和国家未来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贡献力量。

量子通信在未来的国家信息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这个手段,谁就掌握了先机。早在1983年,郭光灿从加拿大回国工作,就在国内率先开展量子光学研究。“当时学术界并不看好,科研经费也很紧缺,我只能依靠国家基金委15年拨给的55万元,也就是平均每年2至3万元来培养研究生,硬是把量子光学这个研究方向坚持了下来。”郭光灿说,针对国家未来战略需求开展的基础科研要有前瞻眼光,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高科技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专注于前沿与前瞻研究,瞄准国家需求二十年磨一剑,郭光灿领导的创新群体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量子概率克隆方法,被国际学术界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段-郭界限”,并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量子密钥分配过程的稳定性问题,完成经由实际通信光路实现了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分配,研制出迄今为止国际公开报道的最长距离的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该保密通信系统为我国量子保密通信向国家信息安全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2007年,他又成功测试运行第一个量子密码网络系统。目前,他领导的实验室已成为国内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为了从体制上保证重要基础研究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近年来,中科大加强宏观调控的力量,超前进行科研布局,集成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力量,加强了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园区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培育了一支能够抢占制高点的“集团军”,以一支人数少、质量高的基础研究队伍,在纳米科技、量子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形成了高水平的突破,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战略未来需求提供了充分的科技支撑。

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的思想指导下,中科大以筹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对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5个一级学科进行系统集成,围绕国家安全、信息技术、能源和人类健康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重点针对量子调控、量子通信、蛋白质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的前沿基础问题以及光电材料和燃料电池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和攻关性研究,取得一批重要原创性成果。

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优势和前瞻性的科研布局,使得中科大在未来的国家战略需要上抢得了先机。在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该校在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全部领衔承担项目,获批项目数和研究经费居全国高校第一;该校还被列为“十一五”量子调控研究国家科技重大研究计划的两个委托研究基地之一。最近几年来,该校有10项成果14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6个科研团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领衔承担了两个“973”计划项目。

谈到未来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告诉记者,中科大要进一步围绕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有关学科领域前沿部署,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建立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导向“双力驱动”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鼓励科学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加强高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研究,力争在基础研究上出新做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俞路石 胡胜友)

中国部署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2006年02月10日10:0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李星)未来15年,中国将加强基础研究,使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国家目标。

国务院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中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更要强调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目标,通过基础研究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

纲要指出,遴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的原则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虽暂时薄弱,但对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有力带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

纲要列举了10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包括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等等。

此外,纲要还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了部署。

纲要指出,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15年,中国发展基础研究要对基础学科进行全面布局,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同时遴选出对基础科学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基础、能充分体现中国优势与特色、有利于大幅度提升中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的科学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丽)

第二篇: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2011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日期:2011-07-11 13:43 作者: 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乡村旅游咨询网 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本网讯2011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7月6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等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以“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经验和前景”为主题,回顾总结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分析借鉴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探讨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模式。论坛主要围绕农业增长、结构变迁与农业现代化,国际趋势、农业市场和结构变迁,农民收入、消费与社会结构转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与管理体制变革等专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研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论坛上发布了《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百年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回顾与展望》的初步研究报告。报告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分析了21世纪头20年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和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等机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口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等共100余人参加论坛。

第三篇:“第四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第四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2015年10月9―11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汉语辞书研究中心第四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在鲁东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鲁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亢世勇教授主持,李清山教授、田立新副司长、张世平研究员、李宇明教授、董琨研究员和周荐教授等先后致辞。

本届论坛邀请北京大学马真教授、陆俭明教授、俞士汶教授、袁毓林教授,河北师范大学苏宝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董琨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宋作艳教授,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等做了主旨发言,与会学者、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内容涉及辞书释义、辞书词类体系、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词汇语义研究、辞书编纂现代化等,现将本届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北京大学马真的报告为“说说目前辞书的释义”。报告认为释义是辞书的灵魂,对人们正确了解并运用语词关系极大,尤其是对外族或外国学习者而言。马真指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部辞书在词的释义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义项缺漏、误将句法格式义归到句法格式中某个虚词上、表述不恰当不准确、不注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等问题,并分别举例进行了说明。报告最后提出,在词汇研究上应多注意词的具体用法的研究,特别是词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汉语教学,并将有助于编纂用法词典,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释义的质量。

河北师范大学苏宝荣报告的题目为“‘动+名’偏正式复合词的结构义及其释义研究”。报告认为在汉语的词类充当句法成分方面,有词的常规用法与非常规用法两种情况。他提出,汉语“复合词结构和句法结构是平行的”,汉语动词在句法中的基本功能是做谓语,其作为语素构成双音复合词时,“动+名”的自然组合通常构成动宾关系,这属于常规用法;而在“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中,动词性语素充当了名词性语素的定语,这是一种非常规组合。这种特定的非常规组合蕴含着复杂的结构义。报告揭示了“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隐含结构义的八种类型,指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实质上是一种紧缩形式,并说明了对复合词结构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北京大学俞士汶报告的题目为“两部词典的词类体系与词语归类之比较”。报告介绍了这项工作的目标,即全面比对《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这两部词典的词语分类体系以及数以万计词语的实际归类结果。报告还介绍了词类体系比较的做法,比如机器辅助人工比对、人工辅助机器比对等,并展示了已经取得的数据,对比对结果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总结出了两部词典存在差异的各种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宋作艳报告的题目为“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主要探讨生成词库理论在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中的应用。宋作艳对汉语中的各种复合名词进行标注,建立词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目标是从物性信息、自然类与人造类的角度揭示汉语复合名词的构词、释义模式,从而为未登录词的自动释义以及词典释义服务。其中主要涉及名名、动名、形名偏正复合词和类词缀构词,并重点对名名复合词和类类缀构词做了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还从生成词库理论的角度考察词典中的释义模式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董琨报告的题目为“关于辞书释义的若干问题”。报告引述王力在《理想的字典》一文中针对《说文解字》释义“合理的方法”方面进行过的归纳,如“天然定义、属中求别、由反知正、描写、譬况”等,并认为这些释义方式对于现代辞书释义仍然具有实用价值,并分别举例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董琨重点提出了辞书释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如释词层次、词性、泛指义与专指义、单字释义与复词的照应、义项次序、释义的修改、及时吸收新的学术成果等,并以翔实的案例分析,论证了辞书释义的修改无止境,是辞书原创性的集中表现,是辞书质量优劣、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尺。

北京大学袁毓林报告的题目为“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名词的词典释义和词义辨析――兼谈动词、形容词的概念表示和词义解释”。报告认为对于词典编纂来说,首要的问题是词语概念意义的界定。报告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对名词的词典释义和词义辨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报告指出,现有词典对一些复杂语义类名词的义项的分立和释义不太完善,而物性角色描写体系可以为义项的分立和释义提供依据;并且,同义名词的词义辨析,也可以利用物性角色这种基于分布的组合与搭配知识。此外,报告还涉及动词和形容词的概念表示和词义解释问题。报告指出,论元结构知识可以为动词和形容词的概念表示和词义解释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鲁东大学亢世勇报告的题目为“我国辞书编纂现代化的现状及趋势”。报告从辞书编纂现代化理论、语料库建设、计算机辅助辞书编纂系统、电子词典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辞书编纂现代化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总结分析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辞书编纂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即建立本土化的辞书编纂现代化理念、语料库建设向综合语言知识库的方向发展、实现半自动化的计算机辅助辞书编纂系统、开发丰富多样的电子词典与网络词典、构建适合辞书事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本届论坛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问题及视角,同时对辞书编纂实践中的辞书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方法。本届论坛学术交流深入开放,异彩纷呈,无疑是一次学术盛宴。

汉语辞书研究中心特别重视学术交流,自成立至今,共举办四届高层学术论坛。截至目前,中心成员共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语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纵向研究课题和国际国内重大横向合作课题近60项,获得经费近400万元。其中国家语委项目近20项,如汉语辞书编纂现代化平台建设研究,我国辞书编纂现代化发展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百年汉语语文词典研究史略,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汉字整理平台的搭建及宋体汉字属性结构研究,“我国辞书队伍网络资源库及信息挖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我国辞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汉语字典现状调查及其规划研究,《汉语拼音词汇》数据库建设,我国语文辞书编纂、出版、应用状况调查、分析和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应用状况调查研究,汉语语文辞书词汇规范化研究,发达国家学习词典及其对汉语学习词典规划的影响研究,汉语辞书与辞书研究信息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海峡两岸语文词典编纂研究,汉语规范型辞书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中外学习型词典图解释义方式比较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部语信司对中心的支持,同时也与辞书中心积极承办高层论坛等各类学术会议并从中汲取学术营养密切相关。

(鲁东大学文学院烟台264025)

第四篇:班主任班级文化高层论坛心得体会

“沙澧之秋”班主任班级文化高层论坛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9日、30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漯市教科委举办的班主任班级文化高层论坛。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全国优秀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桂贤娣老师,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丁如许老师,上海二中教师周士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迟希新老师的讲座,在四位老师幽默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宝贵经验。两天下来,受益匪浅,这次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我们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第一个专题报告是全国优秀老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桂贤娣老师。桂贤娣老师的讲座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寓理于事。在报告中讲了“转化学生要抓反复,反复抓,象呵护被折断的小树苗一样精心而有耐心,对犯错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她对学生得教育情感上倾注一个“爱”字,做思想工作突出一个“细”字,使用方法表现一个“活”字,处理棘手问题善用一个“巧”字。段惠民老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高主任超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教育事业,使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她的地位和处所,而在于她的心灵和头脑对事业的关注程度。她能从一名乡村教师,成为全国十佳班主任,理所当然!

第二个作报告的是上海晋元中学特级教师丁如许老师,他报告的主题是循环大课堂下的班级管理。他是一名中学老师,她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谈了她管理班级的三个境界:理管----情管----“我”管。在她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尽职尽责,把事情做完美。从他的言语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心和智慧。

第三个作报告的是来自上海二中教师周士良,他担任班主任四十三年。因为对学生“像爸爸一样亲切,像爸爸一样严厉”,学生称呼他为“周爸”。其主题是全接纳 慢引导------师生沟通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他的报告既有对老师的理论,又有关注孩子的情感。他的“心情晴雨表”和“悄悄话”让人惊叹他的细心,敬佩他的智慧。他用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第四个作报告的是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迟希新老师,他讲课非常有魅力,完全吸引学生,用他那专业知识,讲到了一个深度让我们听的意犹未尽。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对学生应有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爱心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现在的学生心里面有一杆秤,最能分清楚老师是不是关爱他们。段惠民老师、郑丹娜老师、李萍老师对学生都倾注了很多爱心。班主任要多与学生接触,体贴和关心他们。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处处留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要虚心听取,对于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尊重。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敢前进。只有用心去爱抚他们,才能教育好他们。

二、对学生要有耐心。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与动力,我们应该放下架子,巧妙地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多渠道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理解能力。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走不进他们感兴趣的领域,那将永远无法理解孩子们的经验与感受。一个强有力的班级,本身就有巨大的教育功能。班主任要利用集体的合力,教会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变他律为自律,调适行为的偏差,从而达到自主管理。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孩子的心,好比是一团火,又好似一湾水。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利用班主任、班集体、家庭和孩子自身的力量来精心点燃这团火,来耐心引导这湾水,让它顺利流向未来。

三、老师要虚心。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这样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首先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你希望你的学生爱护环境、勤俭节约,你就要主动为学生做出表率,主动捡拾校园的纸屑、方便袋等,为学生做出榜样。而你要做好这一切,你就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培养为学识渊博的学生钦佩的人。

感谢校领导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从中获益。惟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化感慨于行动,遇事多想办法,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充分尊重学生,从而创造出快乐和谐的教育来,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以“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全接纳 满引导”“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的教育理念,在黑白雅艺的三尺讲台上,去谱写一曲悠扬的教育之歌!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方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层论坛方案(草案)

一、论坛背景: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构成尖锐矛盾的今天,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聚焦的重话题.环境保护,已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包括所有企业和公民,来共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外,国家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掀起了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巨浪,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系列举措迅速出台,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在环保问题上无比坚定的决心和立场。

从1986年开始,由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国家28个部委办和群众团体共同开展的旨在通过科技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国广大城镇进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试点工作。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实验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

为响应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号召,2006年9月10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厦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会”期间举行,届时众多政府高层官员来自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展开对话,就“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进行政策解读并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重点讨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探讨企业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的绿色责任。同时,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待定)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商务周刊、北京科技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厦门电视台、东南卫视、广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环保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雅虎中国

三、会议流程:

8:30—9:00

来宾签到 9:00---9:15

开幕仪式

主持人宣布开幕

参会领导致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9:15----9:45

演讲主题:金融投资对环保的倾向

演讲嘉宾: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 9:45----10:25演讲主题:当今中国环境问题及统筹解决思路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

10:25---11:25 演讲主题:中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演讲嘉宾: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懂事长:陈泽丰 11:25:

午餐

2:00—2:40 演讲主题:强化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环境问题专家 顾海兵

2:40---3:30 演讲主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演讲嘉宾:(待定)

3:30----4:30 主题对话: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

牟广丰

(其他待定)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主编 杨眉

四、拟邀演讲嘉宾

杨富强

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兼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主要从事和研究国家能源规划、节能以及农村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政策研究工作。1977年2月至1984年9月,杨博士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4年,杨博士获世界银行麦克那马拉奖学金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工作。1991年获得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工业工程博士。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杨博士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从事能源和环境政策工作。1999年12月在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作,2000年11月任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周孝正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66年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团七营二连(宝清县852农场)务农10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77级1981界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中学教师6年。

198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至今。讲授“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和“人口社会学”等课程。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事多项课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进一步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科学研究”;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国家资源研究报告”的研究和撰写。

顾海兵

1990年与1994年分别破格晋升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之后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国际投入产出学会会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兼职教授,《中国税务报》专家指导,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茅台股份公司顾问,国家发改委价格顾问。

著有《简明实用经济数学》、《宏观经济预警》、《实用经济预测方法》、《经济系统分析》、《非主流经济学研究》、《新范式宏观经济学》等。

专长于宏观经济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与创新设计。

牟广丰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

1955年 出生于北京

1978年 考入山东师范大学

1982年 分配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后分出为环保总局 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现为正司级巡视员

其他待定

(以上嘉宾和演讲主题以正式方案为准)

五、《中国经济周刊》简介: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内目前唯一一份经济周刊杂志,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是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品牌影响力位居中国财经媒体前5位。在中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层中享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经济周刊》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新闻单位中唯一的经济类期刊,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进行宣传指导的重点财经媒体。

《中国经济周刊》是 “领导者决策的经济参考。”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期刊。为中央、地方及企业的领导层提供最有决策借鉴价值的资讯。

《中国经济周刊》核心目标读者群为城市和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泛读者群为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大学以上学历的副处级或副经理级以上的干部。他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和购买力的人群;他们是中国典型的“四高”(高职位、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他们是中国拥有社会资源和财富最多的人群;他们是掌握中国经济现实并关涉中国经济命运最重要的人群。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中央级重点媒体,在中国高层和官方享有广泛影响力。《中国经济周刊》每周的报道,广为其他电视、广播和国内外平面媒体转载,其权威性受到广泛传播;《中国经济周刊》是国内外各大官方网站、商业网站的首选转载媒体,每期网络转载率达80%以上,2005年,据百度、google统计,《中国经济周刊》网络转载总量均超过500万条,居中国财经类媒体前列。

下载高层论坛(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层论坛(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文化高层论坛发言稿定稿

    创新文化高层论坛发言稿 推动航空工业快速增长的创新文化 (二00六年六月二日) 企业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变革、创新、谋发展、......

    节能减排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科技创新 ——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时间:2011-06-03 来源: 《中国节能服务》文章类别:原创作者:王歆效 核心提示:2011年5月19日下午,第十四届科博会“......

    首届书法名校高层论坛(共5篇)

    关于组织书法特长生参加首届书法名校高层论坛“师生书法作品年展” 一、征稿对象:各地中小学生 二、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年展作品内容分为必写和自选创作两部分。 必选内容:......

    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中英对照)

    加强合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崇泉部长助理在中欧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Facilita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

    第三届(2011)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最终版)

    第三届(2011)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2011/06/14 6月13日,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出席论坛并宣布宣传周......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简介[最终版]

    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甘肃兰州 举办时间:2014年9月26-27日 论坛主题:生态文明·绿色转型 主要成果: 首先,本届论坛是响应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开幕

    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开幕 9月17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农业大学、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

    王毅外长在中国东盟高层论坛开幕

    ——王毅外长在中国—东盟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3年8月2日,泰国曼谷) 尊敬的素拉蓬副总理兼外长,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曼谷。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