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

时间:2019-05-15 04: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

第一篇: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

2011年11月21日 13:07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热血1950》

作者:何楚舞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朝鲜战争资料图片

1950年10月19,也就是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苏联是始作俑者。苏联支持朝鲜发动战争,目的仅仅是控制朝鲜半岛吗?

1945年,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形成对峙,开始了长达45年的冷战。朝鲜战争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中的交战各方都在冒着硝烟的枪口前放了一块遮羞布,唯恐战争扩大,形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以志愿军名义出兵,美国政府一再驳回麦克阿瑟把战火烧到中国的要求,苏联飞行员即便在空中作战时仍穿着志愿军的军装。

朝鲜战争是没有赢家的战争,但损失最小的无疑是苏联。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军队在38线附近发生了近两千次的交火冲突,但始终没有演变成战争,后来金日成在1950年6月25日指挥朝鲜人民军冲过38线,挑起了朝鲜战争。金日成为什么敢于挑起战争,无疑是因为苏联政府的支持。1950年的朝鲜半岛格局和今天一样,朝鲜占据38线以北,韩国占据38线以南,当时苏军已撤离了朝鲜,韩国仍驻扎着大量美军,冷战期间的苏联决不会容忍美国在眼皮子底下放了这么一颗大炸弹。

金日成向苏联的领袖斯大林征求进攻韩国的意见,斯大林同意了,原因很简单,第一,斯大林要让朝鲜半岛全部变成红色,消灭眼皮子底下的大炸弹,第二,苏联需要一个出海口,不冻港。

先来回顾旅顺港的历史。1883年(光绪九年),清政府建港口、船坞,1890年全部竣工使用。清政府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战败,旅顺港为被日本占领侵占,很快沙俄联合德、法等国干涉,接下来的七年,旅顺港被沙俄强行“租借”。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这一次日本侵占旅顺港长达四十年,直到1945日本无条件投降,旅顺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替代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中苏联放弃了在中国的所有特权,其中包括将中国长春铁路(即常说的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及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等。条约规定1955年5月31日之前,旅顺港为中苏两国共同使用,1955年5月31日苏军全部撤离回国。也就是说,1955年5月31日之后,苏联丧失了在太平洋的出海口。

归还旅顺港之后,苏联面临的情况是,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只能驻扎在海参崴,海参崴是个半冻港,冬季会结冰。从战略上来讲,如果太平洋舰队出海作战,必须经过对马海峡,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海峡,海峡一侧是日本,一侧是韩国,危险悉数极高。斯大林同意了金日成发动战争的要求,按照金日成制定的闪电战策略,朝鲜人民军在美军来不及干预前便会占领朝鲜全境,那会苏联便可以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出海口,从军事和政治上来讲,这对苏联的诱惑太大了。

苏联对出海口和不冻港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加入朝鲜战争,击溃朝鲜人民军,金日成向苏联求救,请示斯大林,是否应该让中国出兵时,斯大林仍不置可否,一旦中国出兵,苏联对朝鲜的控制的就成为泡影,出海口也就无从谈起。那个时候,斯大林甚至想让金日成去中国沈阳建立流亡政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崛起,苏联在朝鲜建立出海口的意图彻底破灭。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军朝鲜,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时至今日,六十年过去了,抗美援朝中志愿军伤亡数字一直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美国,朝鲜战争被称作“被遗忘的战争”,在我国,从抗美援朝纪念馆到各级相关部门,始终没有完整的抗美援朝烈士统计数字和名单。

经过十年努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2006年公布最新的,精确到了“个位”的抗美援朝烈士统计数字,共有十八万三千一百零八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其中包括绝大部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和极少的民工、医护人员、交通运输人员、战地记者和文化工作者等人员。统计数字是根据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湖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部门的最新的核对数字。这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名单上的烈士不仅有所在的部队编号、所属连队,还有战士的名字、籍贯等等,由于时隔几十年,工作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至今,志愿军烈士名字的对照仍在进行。

这个数字恐怕是抗美援朝结束后,对于阵亡战士最详细的统计,但对于牺牲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人,它还远远不够。

在朝鲜和韩国都有比较详细的,关于平民伤亡的数字,而中国,听说过东北民工团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的委员与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的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在北京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两个组织合并,组成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抗美援朝运动。事实上,这个委员会主要的责任是:(一)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展“三视”教育等活动(二)动员参军参战支前(三)组织慰问“最可爱人的”(四)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增产节约活动(五)组织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

《支援抗美援朝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由于全国政协(包括24个省市政协)会编)有这样一段话“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先后参加志愿军参战达290多万人,仅东北地区就动员了近40万人参军,70余万人组成大车队、担架队,还有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医务人员等四万五千人,担负战场勤务。”东北民工团是“支前”的主要力量,他们组成了大车队、担架队,运送战略物资,粮食补给,转移伤员。

抗美援朝前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了狂轰滥炸,东北民工团遭受了重大损失。

美国空军的轰炸方式这样的,首先用机枪扫射,接着用炸弹轰炸,最后投掷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第一次看见飞机的支前队员,在美军飞机扫射时往往会非常惊恐,到处乱跑,美军正是利用机枪扫射把人从隐蔽点撵出来,再用炸弹轰炸,最后投掷凝固汽油弹。美军的第二种轰炸方式是针对村落,遇到有房子的村落,美军先用炸弹,把人从房子里撵出来,之后用机枪扫射,用凝固汽油弹。

凝固汽油弹在爆炸时产生上千度高温,可以把石头烧成粉末,很多村、乡组成的支前队伍遭到轰炸后,无一生还。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统计,志愿军参战人数为290万,牺牲人数为18万。抗美援朝前期,东北民工团没有防空炮火掩护,牺牲比例恐怕和志愿军不相上下,那么70万的东北民工团究竟牺牲了多少?

开赴朝鲜,支援抗美援朝的平民不仅仅是东北民工团,在统计志愿军牺牲人数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平民,那些有部队编制的战士死亡往往无法查清姓名,谁还记得那些支前的平民的名字?

(编辑:琪琪)

第二篇: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析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 析

[6115](2009-02-27)

摘 要: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中国参与了这场战争。本文是基于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美国;苏联;出兵原因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1],既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中国作为与朝鲜半岛接壤的国家,也卷入到了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出动军队全面进攻南韩,实行武力统一朝鲜的战略。[2]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同时宣称台湾法律地位未定。7月和9月,美国先后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以武力占领和统一朝鲜。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接着迅速向北推进。针对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的阴谋,中国政府一再提出严正警告。9月3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国不会坐视美国打到中朝边界”。10月3日,周恩来总理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超过三八线[①],中国一定要管”。[3] 然而,美国决策者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南朝鲜军和美军分别于10月1日和7日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最终选择了出兵朝鲜。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出兵朝鲜呢?

本文将用华尔兹的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出兵的原因。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②]中认为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问题时,应划分为体系(包括结构和过程)和单元(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

从体系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具备可能性。

(1)结构上,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③]。

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国际局势紧张。朝鲜半岛存在两极格局(美日韩和苏中朝),从而使它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争夺的焦点。

美苏作为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愿意发生正面冲突,使得中国成为苏联在朝鲜战场上的“代言人”: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承受了巨大的破坏和牺牲,急需一段和平时期休养生息,振兴国力。斯大林不愿在二战刚结束不久就和美国发生战争,但又不愿坐视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因此,他只能“劝说”中国出兵。

(2)过程上,主要体现在各国之间的互动。

对于中苏两国,根据前苏联公布的材料[5],朝鲜领导人自从建国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统一祖国的问题,并且向苏联领导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斯大林由于担心美国因此出兵干涉和可能导致苏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意这么做。中国刚从内战中解脱出来,急需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不可能支持在中国东北边境爆发一场对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所以在1950年6月之前对战争毫无准备,也从未与斯大林、金日成讨论过统一朝鲜的问题。

大约在1950年初,斯大林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意了朝鲜以武力统一祖国的计划,但表明自己不会直接介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起初形势向朝鲜“一边倒”,朝鲜领导人也没有需要中国出兵的打算,当麦克阿瑟的军队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朝不利于朝鲜的方面转变。苏联不愿在战场上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同时朝鲜也仰仗苏联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迫于压力才改变了原定的收复台湾的战略转而入朝抗敌。

对于中美两国,中美敌意互动,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首先,美国误判中国不会出兵援助朝鲜,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派兵援助越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使得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看到与美国可能来自朝鲜、越南或台湾方向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

在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上,苏联、朝鲜起到了一个“推力”作用,美国则是“拉力”。

从单元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可能性增大。

(1)国家层次

第一,中国出兵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缘政治的考虑密不可分的。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得它很容易成为大国争斗的场所,日本把朝鲜看作是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把匕首;俄国则把它看成是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威胁;美国把它作为限制共产主义扩张,实施‘遏制’战略的关键部位[7]。中国和朝鲜的地缘关系用“唇亡齿寒”来形容不为过,朝鲜半岛是中国对抗外来侵略的桥头堡,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第二,中国出兵朝鲜,是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作所为使中国感到了安全压力。正如人民日报说:“美国帝国主义者围绕中国,他们布下长蛇阵形成封锁;北起南朝鲜。它延伸到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和菲律宾,止于越南”。[8]

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后,朝鲜人民军迅速败退,斯大林已决定放弃朝鲜,通知金日成退入中国东北。这样可能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9]东北如果被美占领,这对中国当然十分不利,美国打进东北后,苏联可以根据中苏同盟条约也派兵到东北,无论是东北被美占领还是为苏联控制,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

因此在中国面临严重威胁,在对美国多次严重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如果美国在“三八”线前停止进攻,中国的介入是可以避免的,战争就会在1950年结束。[10]

第三,中国出兵朝鲜,是履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主义义务以及避免被指责走上铁托式道路。

中苏两党曾达成了一个共识[④],斯大林希望中国成为东亚地区革命事业的“负责人”,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考虑到了自身承担的责任,把抗美援朝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要不要出兵朝鲜时[11],毛泽东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周恩来也指出:“为了保卫和平,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侵略,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彭德怀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我们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支援朝鲜,怎么显示得出强大呢?……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也要出兵。”、“对美国来说是最不利的,对亚、非、拉美民族运动,对各国劳动人民解放运动是有利的,中国人民当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是将赢得国际人民和民族运动,那也是值得的。”

斯大林对中国心存忧虑,一直怀疑中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心中国有可能南斯拉夫化,最终倒向西方。中国入朝作战,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因此增强了对中国的信任。

(2)个人层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对出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出兵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几乎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12]。因为他们都是职业革命者,经历过无数次危机,而且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最终通过暴力取得了政权,并且对自己久经沙场的军队抱有信心,所以会很自然地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

毛泽东主要表现出了他的革命的信念和意志,特别是当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到中国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时,毛泽东的确被激怒了,他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和好斗精神再次被激发出来。他在出兵决策时曾说到“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3]

周恩来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一直是附和支持毛泽东,主张出兵朝鲜,他说:“如果给以打击,让它(美国)在朝鲜陷人泥坑,敌人就无法再进攻中国,敌人内部的矛盾也会发生。”[14]

据彭德怀当时的秘书王亚志回忆,彭德怀最初也不主张出兵援朝,理由是苏联不出面而让中国打头阵,中国军队同朝鲜南方军队交手有获胜把握,但同美军较量则困难很大。为争取彭德怀的支持,毛泽东在私下同他交换意见,列举了中国军队可以出战的三条理由:一是苏联已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二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将全部军力集中在亚洲;三是即使中国出兵失利、甚至让美军一时打入东北也没有关系,这样美国就欠了中国一笔债,以后还可以找美国人算账,如果现在不打一下,以后也就没有机会了。彭德怀最终也被毛泽东说服,决定支持毛的主张,同意出兵朝鲜,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15]

最后,支持出兵朝鲜的意见占了上峰,反对意见不被采纳,使得出兵朝鲜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中国出兵朝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也是深远的。最终把美国拒于国门之外,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中国出兵,进一步消除了苏联的担忧,巩固了中苏同盟关系,重建了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威信。

廖金宝(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韩)金东吉.“三国同谋论”分析:朝鲜战争起源的再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3

[2]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P9

[3] 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P25,19

[4] 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苏长河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5] More Documents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Issue 4, Fall1994.p.60~61

[6] 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回忆[J].中国季刊,1984(4);沃伦·科亨.与中国朋友的谈话:周恩来的助手对40年代和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见解[J].外交历史,1987(11).[7] 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8] 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2006.3,P455

[9] 同上,P456

[10] 罗斯玛丽·福特著,沈志华译.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6.[11] 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0

[12] 章百家.“杭美援朝”与“援越杭美”: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3期.[13]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04页

[14]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页

[15]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258页

[16]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篇:想要一个童话

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

初遇爱情的时候,我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我用匆匆的青春证明了童话都是骗人的,或许还要用整个余生怀念那个在我的青春里路过的人。

童话里,公主和王子会有一个浪漫的相遇,不管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最后一定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并不是公主,他也不是王子,至少他并不是能够给我幸福的王子,我也不是能够让他勇敢的公主。也许,我们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最后惨淡收场。

怀着对爱情的憧憬,我等待着属于我的王子,等待着和他相遇的那一天,等待着和他上演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我等到了,等来第一眼就让我心动的他。我们相遇的那一天有着许多巧合,让我坚信我们一定可以走到最后,成为最幸福的一对。

我们犹如不顾一切的飞蛾,迅速地扑往这熊熊的爱情烈火,本以为是一次涅磐重生,怎料这是一次我们无法通过的试炼。爱情并非只有浪漫的部分,还有现实的部分。当我们享受完浪漫的爱情,就要迎战爱情里现实的考验。青春烂漫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都处于迷茫状态,根本无法承担对方的人生,纵使我们愿意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于是,现实渐渐毁掉了我们的浪漫、信任、责任,使我们常常互相埋怨,互不信任,不像是一对恋人,更像是两个针锋相对的敌人。

现实让我们对这份感情失去了信心,最后甚至失望透顶,没有办法继续在一起。当我们走出对方的世界,回归自己的路时,青春的钟声被敲响了,我们的青春结束了。这时候我突然明白,最初的心动和浪漫并不能带来最后的相守,很可能只是短暂的相伴,总有一天还是要分开回到各自的世界。童话只告诉我们爱情的浪漫,没有让我们知道要让两个人一生相守竟然是如此困难的事情。或许是我们相遇的时间太早了,仍处于懵懂茫然状态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信任,仅凭一时的心动就走到一起,这样的感情脆弱得根本经不起现实的打击。假如我们能够晚一点相遇,等我们都成熟了,有能力共同经营爱情的时候再出现在对方面前,大概会有一个好一点的结局。

我的青春以一个童话般的爱情美梦开始,却以美梦彻底破碎为结局。而我无法忘记那个曾在我的青春里给过我快乐,也让我悲伤过的人,也许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曾经不顾一起的自己,还有整个梦碎的过程,时常在脑海里回放。我不知道是否这辈子都无法放下这段过去,要带着这段记忆和心路历程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我确信我不会遗忘。

我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逝去的青春追不回,我只愿将来能够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不需要浪漫得犹如童话,只需两个人静静地相守一生,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第四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十九世纪末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渐次完成,他们加紧争夺殖民地。中国与朝鲜成为他们在东亚争夺的焦点。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英国、美国为了钳制俄国势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它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特点,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侵略朝、中的野心特别强烈。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加紧对朝鲜的渗透。它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与清政府同等的对朝派兵权。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其表现有:

1、在政策方针方面,制定了以中国为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五年准备的“征讨清国策”;

2、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与训练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新式陆军、海军;

3、在经济方面,优先发展军火工业;

4、在思想方面,大力地宣扬“武士道”精神;

5、在情报方面,派遣间谍、特务,搜集中国的情报;

6、在外交方面,大力开展外交,取得英、美支持。到九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而清政府妥协外交,更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统治阶级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摆脱困境,决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怂恿清政府出兵入朝,并保证“必无他意”。担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战争经过了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四个主要战役,最后以清朝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第五篇: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浅析

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浅析

———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一点认识

托克维尔探索“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关系时, 似乎是要弄清楚造就这场

革命的历史原因。托克维尔解释的核心思想: 大革命就是旧制 度下社会演进的结果。托克维尔认为“革命只是 规范了和调整了一桩大事业的效果并使之合法 化”而已。也就是说他认为大革命并没有使社会 或国家发生什么根本的改变, 大革命没有缔造一 个新的民族, 没有打造一个新的法兰西。

传统的观点认为, 哪里的压迫愈重, 哪里出 现的反抗就愈激烈, 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如此, 革 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 当时 的法国事实上并不是革命发生的典型时代, 日常 生活并不算穷困, 统治者与下层社会的矛盾没有 激化到必须改朝换代的地步, 政治上相对开明, 民间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 王室也在进行不紧 不慢的各种程度不同的改革, 所以在第三篇第四 章, 托克维尔就指出了“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 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 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 命的到来”托克维尔的论述给我的理解就 是他认为法国大革命其实就是路易十六改革的 继续和必然结果。这是因为

在大革命前, 法国已经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 命: 农民基本摆脱了领主的统治, 而且已变为土 地所有者。但是正因为如此, 农民对残存的封建 权力就更难忍。作为土地所有者, 农民才会对封 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的多种负担感到痛苦和愤 慨;另外, 贵族不再拥有统治领地的权利, 贵族的

特权乃至他们本身的存在也就愈加可疑, 也就是 说, 不是贵族个人变得穷凶极恶, 而是封建制度 的瓦解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实际上他认为是政府本身 的作为加速了大革命地爆发。托克维尔通过对旧 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 认为旧制 度其实是两种体制的复合体, 一方面是日益衰落 的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 另一方面是不断强化 的中央集权制, 而且, 相比之下, 托克维尔认为, 各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之所以加剧, 主要是中央 集权制的作用。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 托克维尔 认为, 中央集权制不是大革命的产物, 而是旧制 度的产物。法国在大革命前已形成欧洲其他国家 无法比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在王权中央形成 了一个集行政, 立法和司法权于一身的统一权利 机构, 有中央政府派出的各省总督总揽了地方政 府的全部权力, 中央集权制的政府几乎达到了对 全国的全面绝对控制;更有甚者, 旧制度实行官 员保护制。这样, 中世纪各地区, 各人民团体和个 人的统治自由权利也统统丧失了。在这里, 托克 维尔把政治专制和行政集权混为一谈了。托克维 尔承认, 这种中央集权政府是旧制度的一项成 就, 也是旧制度中唯一在大革命后保存下来并能 够适应新社会的政治体制。但是, 他也发现, 这种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既是旧制度时期社会动力之 源, 也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的。结果这就导致了 人们对中央集权政府的绝对依赖, 而这种绝对依 赖又很容易转变为另一个极端: 当中央政府不能 够满足人民心愿时, 便产生人们对中央政府的极 端仇恨。由此, 托克维尔得出结论: 高度的中央集 权制是法国多次革命的主要条件之一。

下载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11.2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苏联想要一个出海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浅析

    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浅析 ─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摘要:《旧制度与大革命》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成因,不是注重史实的叙述,而重点是在分析如此突如其来的大革命的成因......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历来学......

    朝鲜战争对中国崛起的意义: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朝鲜战争对中国崛起的意义:既赢美国也赢苏联 小 大 打印 2014-06-06 15:14:48 新华网参与评论(3909)人 上一张 下一张 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是由于“苏联、朝鲜......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几个主要原因: 一、斯大林的错误引导与一定独裁,导致对日后和平产生了不利影响(有人说,若列宁在多活几年,这个形势说不定可以扭转) 二、戈尔巴乔夫的思想是好的,但他的方法有一定纰......

    朝鲜战争60年中国被苏联和朝鲜逼迫出兵(合集五篇)

    朝鲜战争60年中国被苏联和朝鲜逼迫出兵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转眼已是60年。 1950年6月25日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 刚成立的新中国起初不愿......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2

    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师范05级 高婧睿050110755 浅析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其特点 作为法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段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大革命已成为了当今人们了解法国历史的......

    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

    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 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 初遇爱情的时候,我想要一个童话,却只走过了青春。我用匆匆的青春证明了童话都是骗人的,或许还要用整个余生怀念那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