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
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
罗士琰 宋乃庆 王雁玲
【摘要】:阅读素养是指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领域的体现。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首次尝试从语文核心素养、个人素养、社会文明视角探析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价值,即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更是个人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社会文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还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及调查研究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识、记、读、说、思、写,其中识和记是基础,读和说是重点,思和写是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 内涵 价值 表现形式 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内涵阐释及重新认识
关于“阅读”的内涵有多种阐释,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阅读是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过程。《教育大辞典》认为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阅读是从符号、文字、图表、公式等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可见,阅读活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阅读材料、读者和意义建构。
关于“素养”的说法也不一致,《辞海》界定为“修习涵养”。《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为“平日的修养”。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日常修养中逐渐形成发展。综合国外教育文献,与素养有关的词语主要有四个,即“competence”“ability”“literacy”和“skill”,其中“competence”的表述较为全面,更贴近中文里“素养”的含义,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适应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或缺的知识和能力或技能和态度。鉴于此,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
当前,国际著名教育评估项目PISA、PIRLS、NAEP等都重视对阅读素养和阅读的评估。关于“阅读素养”,“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认为是“对书面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的目标”。全球学生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将阅读素养界定为:读者出于社会或个人的需要,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具体包括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文本中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参加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群体活动,从中寻找乐趣。“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将阅读看作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文本感知、理解文本和运用文本信息满足特定目的和语境的需求等。有研究者在对PISA、PIRLS和NAEP阅读素养概念述评的基础上提出:阅读素养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读写态度、习惯和策略,为当下和未来生活提供帮助和准备”。还有人认为是“对书面文字、图画、表格以及电子语言材料组成的文本进行解码,并整合、推论、评价信息,提出新想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与师生、家人、社会人士交流,体验阅读的乐趣;积极反思,运用阅读所得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综上所述,阅读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强调主体的能动性,通过与阅读材料交互作用,获得知识、能力及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国内外对阅读素养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我们认为,阅读素养是指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通过阅读,个体不断获取阅读知识、习得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并运用阅读信息解决现实问题,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阅读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阅读素养大多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形成,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领域的体现,是指小学生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语文学科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
阅读有多种,既有直观材料阅读和非直观材料阅读,又有粗读、细读、精读等多种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识、记、读、说、思、写,都需要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理解主题并进行表达思考,这是各类阅读共同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抽象文字识别、阅读、思考与理解的起点,是开展其他形式的阅读、提升阅读素养的基础。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水平越高,人的阅读素养整体水平就越高。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可见,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明显的。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精神增长。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不仅能让小学生认识并记住字音字形、巩固识字、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还能为写作奠定基础。一开始小学生的阅读信息不那么丰富,阅读表达内容生硬、感情干瘪;随着年级增高及阅读量的不断扩充,小学生识字量日渐增加,积累的词组、短语、句式随之增多,小学生能够更加自由、随心选择合适的阅读表达方式,准确、流利地进行表述,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时,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也随之提高。此外,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还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增长,促使小学生思考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情感认识体验,形成人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体现了正在研制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中的识、记、读、说、思、写表现形式正是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支撑。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生必备的重要素养,是个人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主席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苏霍姆林斯基说:“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研究也表明,学生的阅读素养与学习成绩及未来发展具有较大关联性,80%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学生都表现出阅读不佳,阅读素养不佳的学生无论在升学还是在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均面临较大困难,国内外大量例证说明阅读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对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作用重大,而阅读素养的形成从小学开始,并主要在小学形成,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对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素养,尤其是从小学培养形成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人生学习的基础,是沟通个人主观与客观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使人们不断认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增长见识;阅读素养是提高智力水平的基本手段,使人们通过阅读训练思维、深化理解、启迪智慧;阅读素养是养成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阅读中丰富体验、陶冶情操、享受乐趣;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知识的扩充、智能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之增长,使其在成年后能迅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为个体发展提供的各种软实力,其实质是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形成的,小学生应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沿着兴趣不断向前深化发展。
阅读素养是国家社会文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阅读力即国力。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语文阅读素养作为国人接收母语信息进行学习的基础,属于国家软实力的范畴,是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量逐年增加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十分重要的标志。“如果意识不到阅读的必要性,就会忽视阅读的各项优势,从而最终丧失在人类种族中的地位。”
世界发达国家对阅读高度重视并注重小学阅读素养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国民阅读运动,1998年,《阅读卓越法》的签署确立了国家拨款支持阅读的体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颁布大大提升了儿童的阅读水平;英国借助基金会推进全民阅读,实施“阅读起跑线计划”;从20世纪末起,日本先后颁布《关于儿童读书年的决议》《儿童读书活动促进法》《推动儿童读书活动基本计划》《关于国民读书年的决议》等法律法规,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阅读活动实施;为唤起民众阅读热情,韩国颁布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阅读文化振兴法》,实施推进国民阅读五年计划。可见,阅读素养是国家社会文明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在成为共识。小学阶段是个体语文阅读素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个人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有赖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发展得好,个体阅读素养则相应提升,全民阅读素养的提升,会为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我国开始重视公民阅读素养的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倡导全民阅读”,随着《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少城市积极响应,举办了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但我国全民阅读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缺乏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全民阅读更多停留在理想、愿景层面。“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可见我国成年人均阅读量和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公民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因此,我国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阅读素养,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差距。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
NAEP认为阅读活动始于对阅读材料的感知,NAEP和PISA、PIRLS对阅读过程的归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均从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进而进行评价、运用信息文本。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原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基础教育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可分为认读—解读—赏读—评读—应用能力。我国《课标》对小学阶段阅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借鉴PISA、PIRLS、NAEP等国际著名评估项目及国内关于阅读和阅读素养的研究成果,根据《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基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结合对高校、教科院所25名教育专家和京、渝、川、鲁、鄂46名教研员、328名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证调查,综合分析可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识、记、读、说、思、写(见表1)。
“识”“记”“读”“说”“思”“写”六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交织构成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完整表现形式。
“识”是“记”是基础 “识”即认识、识别、辨识。“识”侧重于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了解其外在的轮廓及大致,但并不一定是精确的、准确无误的。“识”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基础,阅读活动起始于“识”,首先是对单个字符和音节的“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然后扩展到对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感知、认识、识别。就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识”的对象而言,不仅包括书面文字符号、图表表格、图画图片等,还应该包括由各种电子语言材料构成的阅读素材。《课标》就明确提出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标点符号”等要求。
“记”即记忆、记住、记牢、记正确,“记”是“识”的巩固和深化,在熟悉程度、掌握正确性上比“识”的要求又高了一个层次。《课标》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突出了读的正确性和熟悉性,必然是在记住、记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背诵是不看原文凭借记忆回想起所阅读过材料的一种读书方法,其实质要求是正确的记忆,“背诵优秀诗文”正是正确记忆的具体体现。此外,“记”还应包括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到的信息的记忆,只阅读不记忆等同于没有阅读,这就要求读者理解记忆、不死记,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识”和“记”侧重于语言的感知和积累,是“读”这一行为发生的基础,没有“识”和“记”,阅读活动无法开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更无从谈起,“识”“记”得越精确、越牢固就越有利于提升阅读的流畅性,促进快速阅读。
“读”和“说”重点
“读”即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中心内容。《课标》对学生“读”的要求分为朗读、默读、略读和诵读四类,其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的基本要求;默读是不出声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阅读形式;略读比默读的难度更高,要求快速跳读、浏览并提取有效信息,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具备略读的能力,故从第二学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要求;诵读则要求大声地读出来,多指诵读诗文,重在通过高声朗读获得语感和内在的情感体验。此外,《课标》还专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了要求,即第一、二、三学段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和100万字,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本意即用话来表达意思,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点,是阅读素养“输出”的重要方式。在《课标》中,“说”可以概括成为交流而说、为复述而说和为提问而说三种。为交流而说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兴趣和习惯;为复述而说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记忆、思考和表达能力;为提问而说目的在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看法进行事实或价值判断。
“读”发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为“说”“思”“写”奠定了基础,成为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部联系的纽带和中心,从而构成阅读素养读说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多个方面。“说”是阅读素养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说”是更直接、更常用、更具生活化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小学生所“识”、所“记”、所“读”、所“思”的内容大都需要通过说来表达;另一方面,要想“说”得好,小学生需要在“识”“记”“读”“思”上多花费心思,尤其在“读”上多下功夫。
“思”和“写”是发展
“思”即思考,是思维的内在探索活动,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的内在表现形式,是阅读素养的深化与发展。想象是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思考与想象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其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都有其现实依据。有鉴于此,“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材料“读”的基础上,基于思考,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重要反映。学生既可以摘录阅读到的精彩文章、片段,又可以记录自己的日常见闻、感受,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实质,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掌握简单的实用文体。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的过程是个体进行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伴随着“读”出现,对阅读材料进行内部加工,分析、比较、概括、综合,加深理解。“思”是读的深化,重在强调在语言建构与应用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考得越透彻明了,越有利于“读”得深入、“说”得清楚、“写”得连贯。“写”和“说”一样,均属于阅读表达的范畴,但是“写”是一种更偏正式的、书面的表达形式,更倾向于文字的表达与应用,“写”需要建立在“识”“记”“读”“说”“思”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边写也是一种常用而又重要的阅读方法。可以说“思”和“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巩固、发展和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认同度调查及研究思考
为了验证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的合理性及认同度,本研究编制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认同度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方式,对京、浙、鲁、湘、鄂、豫、黔、川、渝9省市的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及管理者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8份,有效回收率90.22%。调研人员中高校专家25名,包含教育专家10人,中文专家3人,政、史、数、管专家12名;语文教研员、教师及管理者共728人,其他学科教研员、教师及管理者465人。调查情况详见表2。
关于阅读素养的内涵认识,认同度为87%;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的认同度为100%,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认同度为99%,对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社会文明和国家综合国力标志的认同度为95%;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识、记、读、说、思、写,全部调查对象的认同度为94%,进一步分析发现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度为92%,其他专业专家、管理者的认同度为97%,可见,其他专业专家、管理者的认同度更高。综上,不同调研对象对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的整体认同度比较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其合理性。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小学生的重要素养,无论是对语文学科发展还是对人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以及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对于阅读素养,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水平还远远不够。积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正围绕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进行系列研究,探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正在建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测评模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开展单本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比较研究,实施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实验研究等。我们的研究认识还很肤浅,仅是抛砖引玉,期盼能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和阅读素养的重视,参与其中,不断深化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研究,推动语文核心素养、人的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和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篇:饭店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研究
饭店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研究
颜文华
(洛阳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系 河南 洛阳 47102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饭店业所服务的客源阶层日益广泛,消费经验日益丰富,个性消费日益突出,从单一追求物质的满足走向追求物质和精神全方位的满意,饭店业已经进入一个客人选择和挑剔的时代,用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的话就是:“今天的时代是客户经济时代!”因此个性化服务是21世纪饭店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关于什么是饭店个性化服务或如何理解饭店个性化服务,我国饭店行业还存在不少误解,这严重影响饭店个性化服务的有效实施和全面推行。例如,有的认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就会增加经营成本;有的人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就是要设立专门岗位或提供专门服务项目;有的认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只是高星级饭店所需要的;有的认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只是针对某些客人而提供的;有的认为个性化服务只是或主要是针对服务员;有的认为个性化服务只是一种服务质量管理方法。这些理解当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到底如何理解饭店个性化服务,饭店个性化服务到底有哪些表现,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研究的。
二、如何正确理解饭店个性化服务的内涵
对饭店个性化服务内涵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服务本身范畴,而应该从多个范畴、多个层次去理解。实际上,饭店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属于近代发展起来的多学科边缘性科学,包含在旅游学研究的范畴之中,它可以是“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战略管理”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1、从服务本身范畴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式。郑向敏教授说:“标准化服务注重的是规范和程序, 注重掌声四起;个性化服务强调服务的灵活性和有的放矢,追求锦上添花”,可见饭店客人既需要标准化服务,更需要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源于标准服务而又高于标准化服务,因此无论什么类型饭店,无论什么档次饭店都需要在做好标准化服务的同时强调个性化服务;当然客人个性化追求也是有侧重点的,不同类型饭店、不同档次饭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应有所侧重。
2、从战略管理范畴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有效的差异化经营战略。各饭店应根据自身优劣势,决定是采取全部差异化还是部分差异化,即开辟主题饭店(例如专门针对女士的女士饭店、以某一体育项目为主题的体育饭店)或是开辟主题服务项目(例如不吸烟楼层、女士客房、金钥匙服务等)。
3、从市场营销范畴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形象和品牌制胜的市场竞争战略。当今酒店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众多饭店之中脱颖而出,如何避免价格之争?现实告诉我们“21世纪的竞争是基于时间的竞争,是争夺顾客的竞争”,个性化服务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竞争战略,“它可以为饭店带来差异优势、市场优势、速度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改变饭店竞争地位、提升饭店形象,最终给饭店带来竞争优势。同时个性化服务还可以按照宾客要求定制化服务产品,从而增强市场吸引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在让宾客满意惊喜的同时给饭店自身带来利润。可以说个性化服务是实现客人、员工、饭店自身和竞争者全面满意的共赢战略。
4、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饭店管理的艺术。他要求饭店管理者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个性化服务,制定好个性化服务战略,建设个性化的酒店、个性化的员工和个性
化的产品,塑造个性化形象。另一方面要求饭店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因人管理、因事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5、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感动宾客的有效方法。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运用“双因素论”理论来分析客人对服务的心态与评价时指出,服务有两类因素:一类是“避免不满意”因素,称为服务的必要因素;另一类是“赢得满意”因素,称为服务的魅力因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服务就是必要因素,这种服务使客人得到“一视同仁、平等公正”的服务,不会产生“吃亏”的感觉。然而有针对性、具有个性化与情感化的服务,就是魅力因素,这种服务由于针对个人,使客人享受到“专门为我提供的服务”,产生被“优待、重视”的良好感觉,从而感到特别满意。另外饭店行业还存在这样一种误区:漂亮的员工人缘就特别好,就特别能吸引宾客。这种误区导致饭店行业所谓的“青春饭”、“外貌饭”现象的产生。其实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看,漂亮的确容易引人注目,但真正能够吸引、感动尤其是长期吸引、感动宾客的不是美貌,而是充分了解客人心理,在做好标准化服务的同时能够提供深入人心的个性化的超值服务。例如虽然泰国的经济在亚洲算不上最发达,泰国曼谷的东方饭店却堪称亚洲饭店之最,几乎天天客满不说,入住的机会更是需要提前预定争取。是什么令东方饭店对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客人充满如此魅力?仅仅因为泰国的旅游风情吗?抑或是其独到的人妖表演?都不是,其征服人心靠的是几近完美的客户服务,靠的是一套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
6、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让饭店融入社会的有效方式。追求个性是社会发展一种趋势,而个性化服务要求饭店业倡导个性化,能让员工“心服口服”,让消费者“随心所欲”,建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
三、饭店个性化服务内涵的具体表现
我国不少饭店早已提出个性化服务口号,但不少饭店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头上或只作了一些皮毛,没有真正将个性化服务理念渗透到饭店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去。在理解了饭店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后,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企业战略的差异化、饭店管理的灵活化、竞争方式的升级化、客户管理的信息化、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1、服务方式的多样化。这是指饭店在做好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形成制度、鼓励员工充分利用“三特机会”(“特殊的要求”、“持殊的情况”和“特殊的人”)提供恰到好处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方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灵活服务、癖好服务、意外服务、自选服务、心理服务、全能大师服务(即金钥匙服务)六个方面”。
2、企业战略的个性化。这是指饭店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要科学细分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针对各细分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品牌,走整体的集群化和部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之路。其实这并非什么新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希尔顿的优秀管理七要点之首即是“每个饭店必须要有个性,针对其所在地区或国家市场的需要。”
3、饭店管理的灵活化。这是指饭店管理者在岗位设置、员工管理、项目设计、制度规范的制定等饭店管理各个方面既要有刚性的规定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全面打造以让客人满意、员工满意和饭店满意为最高宗旨的灵活化的管理模式。
4、竞争方式的升级化。这是指饭店竞争不能停留在价格之中,要依靠形象和品牌的塑造,培养饭店核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已清楚表明一种产品不能适应所有顾客(One size doesn’t fit all),利基营销成了饭店业的基本竞争策略,饭店只有选择特定的市场、提供特定的服务、形成特定的形象和品牌,建立有价值的、不可模仿的、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高明的市场竞争之术,更是饭店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
5、客户管理的信息化。个性化服务要求饭店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鼓励员工利用各种
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各类信息,并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早会、店内传呼系统等方式让员工先了解那些即将来店的客人档案尤其是VIP客人档案,预先布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客人到达饭店各种场所消费时,不用客人开口,饭店就能“奇迹”般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让客人心满意足,惊喜无比。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2005年以来,以锦江集团、首旅建国、金陵连锁酒店和开元旅业等为代表的国内饭店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始提速,这为饭店集团化、个性化发展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开元旅业首次在旅游业采用无直接数据库连接接口的数据共享技术和信息集成中间件处理技术,将开元旅业集团的ERP系统、OPERA系统、NCI收银管理系统和GCC常客管理系统等进行无缝连接。
6、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这是指饭店要倡导个性化服务意识,注意个人关注(Individual Attention)、建立个性化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管理上、个人发展上、福利待遇上真正关心员工,从而让员工从而发自内心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样客人的个性化需求才会得到全面满足,这样员工才能完全融入到饭店中,饭店才能融入到社会中。
本文作者简介:
颜文华(1977-),男,汉族,湖南攸县人,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饭店服务与市场营销。
联系方式:河南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办公室 471022
第三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摘 要:在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否是判断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原则和指挥棒。只有把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才能运用概念和特征去指导数学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开始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唯成绩论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在教育部引发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将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纳入其中,形成数学能力的整体框架,对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数学素养是是指个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数学在现实世界价值认识的能力,描述的是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能够做出有理有据的数学判断的素养。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能够是善于思考、具有独创精神和的人,是能够利用数学丰富个人生活、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人。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思维的运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数学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品质和习惯。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品格,这种能力和品格对其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这种能力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借助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来体现数学思想和数学本质。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特征分析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特征:
第一,综合性。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核心知识、数学思考、数学态度、核心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数学核心知识和数学核心能力是表象,数学思考是达到数学核心能力的手段,数学态度是数学核心素养欲达到的最终目标。所以学生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想象、推理、计算等基本的数学技能和基础知识,更要去学习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答特定的数学问题,而这需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核心能力和数学核心知识为依托,在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数学客观科学的态度和看法。
第二,阶段性。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从多个阶段和水平去考察。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和解决。在理解水平逐渐上升、数学思维复杂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不同年纪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持续性。持续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和学生数学学习的进程相伴相生的,并且将持续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后,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去解决数学范畴之外的问题。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持久性特征,并不是一项即时性的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项教学活动。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育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素养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位置,但是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数学教育不断发展、数学学习研究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正在日益凸显。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代表性内容。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于测量、计算、推理、统计、建模等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是在循序渐进的进程中形成的数学态度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认识的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探索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是构成数学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数学核心素?B是正确的数学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数学观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数学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数学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数学抽象是培养学生抽象思考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去理解数学命题、概念和体系,让学生获得形成正确数学观的前提;逻辑推理是进行演绎推理、归纳类比、联系交流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起系统的联系和精细的知识框架,使得学生形成的数学观是有条理的;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模型建构和模型解释的能力,使得学生形成从数学角度去看待世界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问题,进而进一步形成有依有据的数学观。数据分析、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的过程则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数学观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予以矫正。
再次,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对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是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引领。当前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标准制定已经是全球范围潮流,高中数学应该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以教育和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课程教育改革,使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数学核心素养对教学过程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其引领下,数学教学更加重视数学文化的传输和数学思维的教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注重梯度和维度的设计,使得学生的数学进步都能够得到彰显和体现。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培养具有数学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买立德树久半民本任务的意见,2014,3,30
[2]王蕾.PISA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J].数学通报,2009(7):15-15.[3]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4]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5(10):15
第四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内涵: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学习领域内容相关。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与“数与代数”领域直接相关,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运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这些核心素养直接联系,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数感,数感受建立有助于学生数的理解和把握。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探索一个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怎样求易拉罐的表面积等内容时都需要空间观念的支撑。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与概率”领域直接密切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整体过程是形成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价值: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总是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在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采用更加灵活化的教学方式。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价值,最后提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小学是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拥有更加浓烈的热情,并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发挥核心素养价值。基于此,加强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与价值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核心素养并不单纯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数学技能、知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能力。通俗来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基础知识为铺垫,凌驾于数学知识技能之上的一种素养,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具有整体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的特点。数学核心素?B形成,能够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小学数学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价值分析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也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教育领域对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任务。通过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和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也关系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思维,体会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本质更清晰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方面能够具有自己的剖析,还能够消除数学知识的空泛性,让其更加具体。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用巨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措施
3.1强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小学教育领域拓展十分深入,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模式与理念更新提供了更多的方案,也更加凸显出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人才必须具备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就比如着手培养,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具备了一定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其对数学问题的主动分析能力,并对数学知识内涵进行探索,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数学框架模型,为今后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加减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数字变化为具体的数学单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字概念,通过数字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数感。
3.2增强师生课堂互动
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的关键在于增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小学数学教师在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时应当首先确保课堂动态性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课堂的动态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并更加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啊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时还应当始终秉承并贯彻师生平等的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心理活动,保证教师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在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有着很大助益。一般而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并没有很多的助益,着具体体现在数学教师只能够单一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无法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态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其结果就是呆板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此外,因为素质教育时代强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个性的培养,因此生态课堂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并在创新中孕育学生对于数学的新理解,最终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并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陈述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4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使其理解到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努力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想象,从而使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冒出更多很多新奇有趣的想法并提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建议。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醒学生在哪里会见到百分数,和学生说,你们买衣服的时候有没有店家看你是学生有优惠的?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想到生活实际中的百分数内容,学会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理解六五折与六折的区别,并运用到实际之中。
4总结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必须注重培养的素养内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付出具体的行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有针对性的将其融入到日常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数学核心素养价值的发挥,也为小学数学学科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