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是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好新时期、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努力推进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切实把老干部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扎实,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就此,临邑县委老干部局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当前老干部工作新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科学把握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深刻认识老干部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截止到2013年6月,临邑县离退休干部总数3397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8.87%。把这个群体服务好、照顾好,把这支政治力量凝聚好、使用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老干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观念,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二是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变革对老干部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标准、新要求。现在,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性越来越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社会思想舆论形成和传播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离退休干部实际上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而且思想日趋活跃和复杂,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正确认识和判断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避免“失意精英”现象,如何教育和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
三是深刻认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变化对老干部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现在,离退休干部队伍本身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方面,离休干部日益减少,退休干部逐渐成为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体。在我县3397名离退休干部中,离休干部为242人,约占7.12%,退休干部3155人,占到了92.88%。另一方面,离休干部整体进入了高龄、高发病的“双高期”,平均年龄已达83岁多,走不动、出不来、看不见、听不清的越来越多,“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难的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工作思路、服务措施上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面对退休干部成为主体的现状,在对离休干部的照顾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同时,如何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的问题。这个现实问题,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上指出:“如何准确把握这些新趋势、新变化,拿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和招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已经很迫切、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又比如,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特点,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努力为提供更多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使离休老干部不仅能得到政治上的关心,而且能得到生活上的更好照顾、精神上的更多慰籍。一直以来,临邑县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办实事、解难事,尤其是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施行的困难帮扶机制和“家庭病房”巡诊制度等,受到了老干部的好评。
四是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转变。服务对象的转变。即从过去主要是为离休干部服务为主体,向退休干部为服务主体转变,既要做好离休干部的服务工作,也要做好广大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服务内容的转变。从过去以落实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主逐步向引导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方面转变。要在保证老同志物质需要的同时,从过去单纯的解决温饱、解决看病转变到为老干部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安度愉快的晚年的“文化养老”提供服务。服务方法的转变。在服务老干部的方法手段上要体现创新性,要把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和生活上解困结合起来,把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结合起来,依托各种学习活动阵地、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为老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和发挥余热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丰富和活跃老干部的晚年精神生活。服务思路的转变。即从过去的被动管理服务向现在的主动服务管理这个层面转变。过去,大多数情况是围绕老同志在生活、就医上需求被动式的服务。随着退休干部越来越多,这个群体越来越大,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思路,把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创新机制,推进老干部工作全面发展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拓展转型发展空间,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突破,更好的服务老干部,发挥好老干部的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一是尽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的意见》,明确将退休干部与离休干部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办法,落实老干部分级管理、指导协调、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所在单位尽职尽责的管理服务工作体制,使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进入正常轨道。
二是着力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建设。由重物质向物质精神并重转型,关注老干部晚年心理层面、精神层面问题,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体养生、紧急救助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干部工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老干部的现实需要。要重视和加强老干部网络家园建设,依托省老干部之家网站建立老干部工作网站或网页,通过网络阵地及时宣讲大政方针,通报主要情况,引导舆论导向,展示学习成果,深化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思想动向。
(二)强化组织建设,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威信、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拓展统筹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领导。潍坊市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非常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德州市根据省委老干部局要求,今年内,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进一步提升统筹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水平。我们也将精心研究、结合实际、借鉴经验,按照要求做好这项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释放‘正能量’的主渠道,是开展老干部活动的重要平台。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正确处理建言献策与包容理解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关注民生与促进和谐的关系。目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还不尽如意,在部分单位、个别部门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会议上、汇报上。如果我们不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加之离退休干部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会上的错误思想、不良倾向、不正确的观点就会侵犯影响离退休干部队伍,而离退休干部大多是原单位、原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负面影响要比一般群众大很多。因此,对于主阵地、主渠道、主平台,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
三是选好配好党支部班子,建章立制,切实开展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要建立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规定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人抓,年终有总结,并真正落到实处,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这方面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是前提,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是关键。我县临南镇党委20多年来,坚持每月25日开展不同形式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历经7次换届调整,而始终如一,受到老干部好评。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与在职干部党支部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发现典型、督促后进,确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三)拓宽服务领域,为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搭建新平台 一是以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活动载体为侧重点,确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载体,积极筹措资金,配齐设施,完善功能,充分发挥活动中心作用,给老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
二是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老干部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生的改善和老干部工作的不断深化,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的落实,已形成了有效的保障机制,收到了较好的实效。老干部对生活服务和开展活动的要求也随之迫切,“被活动”、“被管理”、“被服务”的愿望强烈。我们先后有针对性开展了两次走访调研活动,并将调研情况向县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部长亲自抓,拨出专款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改造完善。按照“设施高标准,功能多用途”的要求,我们主动服务、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活动中心提供平台、指导服务、督促检查”,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先后成立了老干部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戏曲协会、太极拳协会等9个活动协会,并民主选举或推举了相应的会长、秘书长,制定了活动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大到活动的组织安排,小到‘人走灯灭’、场所卫生都有专人负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干部们的好评。根据老干部各个活动协会的开展情况,引导和组织老干部先后举办了乒乓球比赛、老年舞蹈比赛、离休干部孟宪英个人书画展、老人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其中“福满农家”、“绣红旗”被县电视台选中,参加了全县春节文艺晚会的演出,展现了老干部的精神风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开辟工作新路径,以社会资源为平台,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服务新机制。面对老干部对生活服务的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平台作用,拓宽服务领域,导入生活服务功能或成立老干部服务中心,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机制,引入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婚姻中介、旅游公司等社会机构,为老干部提供力所能及的亲情化、个性化服务。
第一,工作理念上要转型,要适应新形势,换脑筋、变思路,要由被动地工作向主动地找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转型,要由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向精神层面转型,第二,工作内容转型。抓好资源整合,组织建设、文化养老,老干部作用的发挥等工作。老干部工作部门,是转型发展的先行军。不先行转型,就会使转型转不动、转不开,转不到位。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型,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的用情用心。
目前,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破除在工作理念上的自我限制,不能只停留在离休干部工作阶段,不能停留在保障离休干部“两费”就万事大吉的物质层面,等、靠、要的心理,散、庸的心态,都要去掉。要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务实客观的发展理念,敢为人先的发展眼光,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否则转型就“转”不动,“转”不开,“转”不到位。
传统的老干部工作,总是被动地落实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被动地解决老干部提出的要求,程序化、形式化地走访慰问老干部、联系老干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就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根据自身实际研究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主动走访联系老干部,及时了解所思所想所盼,根据老干部的理想、爱好、经历、心理及健康状况,搭建老干部各显其能、各得所需的平台,满足老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转型要由重物质向物质精神并重转型。现在多数老干部所面临的不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是晚年心理层面、精神层面问题。要更加重视老干部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理解老干部,尊重老干部的结构性差异和个性差异,打破以物质生活保障为主的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化养生、紧急救助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转型由封闭向开放转型。要跳出老干部工作来看老干部工作,善于从老干部工作外部借力,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老干部服务。既要“借力”,又要“发力”,充分发挥老干部群体的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
转型要着力于抓好资源整合。老干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干事的舞台在老干部工作部门,发展的空间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之外。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系统推进转型发展。要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财政、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的作用,在政策制定、财力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谋求共识,形成合力。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利用社会养老、福利、慈善、社区以及社会经济机构、社会团体的资源,激发他们为老服务的愿望和积极性,来为老干部服务。
转型要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离退休干部组织起来是重要的政治力量,松散下去是执政资源的重大流失。新形势下,老干部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有的还成为了“社区人”,但大多数老干部不忘自己是在组织的人、希望自己是在组织的人,希望得到组织的关怀。要以大组织的理念,加强离退休干部组织建设,切实把老干部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使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转型要着力抓好文化养老。所谓文化养老,就是以文养德、以文养心、以文养气,既可以是以唱读讲传为主的情操陶冶,也可以是琴棋书画为主的修身养性,还可以是以文体旅游为主的健身强体。要借助文化强国、强市建设的契机,用好老干部工作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平台载体,注重培养老干部参加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内在自觉性,通过老干部带动老干部,不断壮大参与文化养老的群体。在着力扩大参与度和覆盖面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文化活动的水平、品位和层次。
转型也要抓好老干部发挥作用。要做好两项工作:做好组织引导;搭建好平台载体。要把握三个原则: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人而异、发挥优势;就近就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两个注重: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老干部在精神上的状态和贡献、而不老干部是物质上的效益。要以党委政府关注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搭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创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载体,充实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内容,既让社会和群众因为老有所为而受益,也让老干部和老干部的家人因老有所为而受益。要重点抓好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培养老干部志愿者骨干队伍,打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品牌和亮点。
另外,工作队伍要转型。
要根据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工作形态的转变,一方面,积极争取调整工作职能和机构编制,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提前离岗人员的作用。通过“两条腿”走路,明确工作职能、范围和权限,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保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抓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政策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和老干部发挥作用等。
老干部工作部门素质能力要转型。“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强化业务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好学才能上进。要学习科学理论、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各项规定和工作流程,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医疗保健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学习电脑、网络、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知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掌握必备的岗位工作技能。要转作风、树形象,自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特别是要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经常走近老同志、主动了解老同志、切实服务老同志,当好老同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为老同志多办好事、多做实事、多解难事,维护和保持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工作者忠诚可靠、求真务实、服务奉献、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抓好转型工作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决不能浅尝辄止、事倍功半。干事业需要有“功成不必有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作风,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一抓到底。
首先,要在发展目标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本地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目标,要在认真分析总结老干部工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多元化需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充分论证来提出,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老干部工作应该坚持和把握的旗帜、方向。其次,要在发展定位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新一轮的发展定位上,要牢牢坚守一流、先进的目标,高点定位、抢抓机遇,不断强化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创出叫得响的成功经验。第三,要在发展思路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做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争取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如何争取领导重视,是个重要的方法问题。首先,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更高的层面上谋划工作,自觉跳出部门业务的局限,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全局中审视观察,以精准的眼光找准科学发展的定位,使老干部工作融入大局、推动大局。其次,要在结合中提建议。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部门的重要职责。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努力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准确把握工作特点和发展趋势,切实把上级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做到用新的思维去分析形势、用新的认识去思考问题、用新的观念去研究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再者,要在宣传中达成共识。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宣传,对涉及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事项,比如政策制定、资金保障、干部队伍建设等,要多汇报、多请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增进领导对老干部的感情,形成各级领导尊重关心老干部和重视支持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推进,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要有解难事的心理准备、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把解难事作为锤炼自己党性修养、素质能力的试金石,把智慧、才干、精力和胆识用到困难问题的解决上。
第二篇: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神价值;四是大搞植树造林,再造秀美山川,改善自然环境;五是搞好各种服务,以宽阔的胸怀,热情的姿态,方便的条件,周到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同时要积极开展旅游品牌的推广营销,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超常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跟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促进物流配送,城乡商贸,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扩消费,调结构,增活力,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促进。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这种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加上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要让山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现代文化,使山西特有的文化资
源变为先进的文化精品,只有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使悠久的文化历史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优势,才能使丰厚的文化资源变为多样的文化产品。要发展文化产业核心是要研究开发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这样才能开辟文化消费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优势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繁荣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把发展现代文化,特别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要抓好策划,抓好思路,从而大力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引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端人才稀缺是制约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契机,制定实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业的计划,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专项补助。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海外高端人才落户山西创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使引才工作进入新阶段。事实证明,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但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应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效能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重要手段,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实施一批高端产业引领项目,组织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以集成创新为核心战略,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行业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培育。同时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助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上取得不凡成就!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中共汉寿县委老干局 周红艳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离退休干部群体呈现新变化,离休干部逐年渐少,相对年龄轻、知识新的退休干部逐年增加;同时,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老干部工作发生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摆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
新形势
转型发展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稳妥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面对老干部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意见》提出了深度研究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新课题。我认为,要主动研究、积极探索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问题,必须找准、找实目前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
一、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1、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新形势下党对老干部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中办发〔2016〕3号文件提出“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离退休干部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对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工作内涵作了新的拓展。目前,离休干部占老干部比例逐年递减,而退休干部占老干部比例每年都在递增;老干部占在职干部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单位的老干部数量已超过在职干部数量,离退休的县处级干部已超过在职同级干部数。如何使这支庞大的老干部队伍永葆思想常新,信仰永存,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
2、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促进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举措。老干部工作既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 老干部工作站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前沿,对老龄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的形势、涉及的范围、遇到的问题前所未有。如果我们仍从传统意义上去
认识老干部工作,以老做法开展老干部工作,容易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局面。目前,离休干部逐步减少,而退休干部逐年增多,对老干部工作职能尚需进一步定位,对老干部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新的形势、新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学会分析新情况,把握新规律,研究新方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进程中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转型发展。
3、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当今社会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热切期待。老干部群体特点鲜明,需求呈现多样化。一方面,离休干部整体到了高龄期,走不动、看不见、听不清的越来越多,他们的主要需求是高龄期服务和失能期护理。另一方面,退休干部群体年龄60-65年龄段占多数,一般还有15年左右发挥余热,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是一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可多得的力量,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服务管理,促使他们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科学把握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
一是服务主体发生变化。过去主要是为离休干部、曾任四大班子领导的退休干部为服务主体,随着时光流逝,离休干部人数越来越少,退休干部人数越来越多,以我县为例,最初离休干部为300余名,到现在健在的只有不到80名;而退休干部人数却急剧上升。1990年代初,县级退休干部只有10来人,按照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将处级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工作部门管理后,我县处级退休干部人数已达100多人,服务主体逐步向退休干部转变。现在,老干部工作部门既要做好离休干部的服务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广大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
二是工作主线发生变化。即从过去以落实老同志生活待遇、政治待遇,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主线,逐步向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引导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方面转变。从保证老同志物质需要,解决看病问题转变到围绕为老干部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生活质量、愉快安度晚年来提供服务的问题。
三是服务方式发生变化。随着离退休干部群体中离休干部越来越少、退休干部越来越多,且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等新变化,老干部工作的服务方式也从之前围绕老同志在生活、就医等方面的生活式服务转变为对离休干部加强精细化服务、对退休干部加强宏观管理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
四是作用发挥发生变化。过去,离退休干部主要是在建言献策、关心下一代、自我管理服务、组织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而现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不仅是前面所 2
列,还要在思想政治建设、正能量传播、群众监督评议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是研究内容发生变化。过去重点是研究离退休干部安置、政治经济待遇、管理服务、发挥作用等方面,而现在研究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高,比如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如何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更加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更加注重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如何组织引导老同志以积极的心态、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变化,客观分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正确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做心态阳光的模范长辈;如何组织离退休干部在各类媒体上传播正能量等重大问题。
三、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是《意见》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好新时期、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努力推进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切实把老干部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扎实,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要强化“两项建设”,努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转型发展。在思想政治建设上,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让老同志及时了解重大政策、重要会议、重要工作情况。要积极研究捕捉老干部思想倾向动态,快速解决思想疑惑和顾虑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教育和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正确认识和判断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避免“失意精英”现象,让离退休干部释放、发挥“正能量”。在党支部建设上,灵活组织设置,确保组织上的全员覆盖;适时搞好班子换届,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与在职干部党支部同部署、同要求、同检查、同考评、同表彰,发现典型、督促后进,确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二要研究老干部群体现状,努力推进亲情化个性化服务的转型发展。在服务内容上,要打破以物质生活保障为主的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文化养生、紧急救助、权益保护等服务新领域,努力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多样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服务重心前移,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共性服务向个性服务转变、生活服务向人文服务转变,推动服务工作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我县已有一定尝试,如建立老干部工作人员分组联系、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特殊困难帮扶机制。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起包括政策制度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化服务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格局,为老干部服务 3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要搭建和拓宽平台载体,努力推进老干部作用发挥的转型发展。完善老干部人才信息库,按照专业特点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团体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特别是要通过倡导老干部志愿者、老干部艺术团等组织方式,努力打造一个人才聚集、影响广泛的宽阔平台。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组织实施项目开发、创建服务活动载体、开展专项援助服务等形式,做好牵线搭桥和相关信息服务支持工作。要拓展新的领域,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发挥作用的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要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推进学与乐结合层次的转型发展。要在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学习活动内涵、提升学习活动效果上做文章,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尽早实现达标,为老干部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环境,要用心管好、用好,真正发挥好作用。在文体活动上,要以科学健身为导向,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努力提升科技含量,促进活动转型。要积极推进活动形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活动内容由休闲型向知识型转变,活动资源由依赖型向输出型转变。在老年教育上,要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之中,把提高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能力和引领价值取向作为重点,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促进老年学员身心健康,增加幸福指数。
五要构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型发展。要针对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两个群体不同特点,该服务就尽心做好服务工作,该管则大胆管理。在体制机制的建立上,着力夯实制度基础,促进和实现管理模式转型。在宏观体系构建方面,需要建立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框架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老干部工作绩效评估结果责任承担机制。具体的配套机制和单项工作规定,也要随着大的格局调整逐步健全完善。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农村信用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历史起点,省委袁纯清书记发出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重要号召,为全省“十二五”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宏伟亮丽、波澜壮阔的转型跨越发展新蓝图、新画卷。省信用联社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经营理念和“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的改革发展“九字方针”,成为指导全省农信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方法论。那么,作为全省业务规模最大、机构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其重要的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笔者就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浅见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新环境
转型跨越,思想先行。省委袁纯清书记讲到,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转型,转型跨越的步子就迈不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农信社来讲,不仅是支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农信社自身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融入到支持服务转型跨越的大潮中去。要突破思维定势,切实转变和纠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闯劲不足等陈旧思想,支持敢想、敢干、敢冒、敢闯,提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要在理念上创新跟进,进一步拓展延伸“三个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由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通过思想转型、理念创新,在内部营造一个敢想敢干谋发展、敢闯敢试谋发展、超常加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谋发展的新氛围、新环境。
二、紧贴需求,调整投向,瞄准支持转型、服务跨越的新方向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转型跨越发展工作重点,是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范围与重点。对此,要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选准五个支持重点: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省制定的建设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农产品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持续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支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重点支持一批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普惠增收。二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信贷,扶持低碳经济。重点支持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县。三是支持生态环保建设。重点支持“一市一河”环境整治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建设,促进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四是支持民生领域发展。重点支持省政府“513”工程企业和“三农”基础客户,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民营小企业发展等,巩固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五是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出三项支持重点:一要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要支持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与工艺美术等九大行业。要全力支持“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抗战文化”八大文化品牌,重点支持晋商文化、关公文化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三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三要支持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找准支点,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支点之一:加快体制机制转型。一是推进体制转型。股份制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制订股份制改革推进梯队计划,支持符合农商行准入条件的县级信用联社直接改制组建农商行,暂不符合农商行准入条件的要帮助改制组建为股份制农村信用社。二是推进机制转型。①建立分职授权的经营制度。通过层层授权,构建起权利明确、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匹配、相制约的权力保障运行机制。②完善信贷营销服务机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制度,向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贷款服务。③建立利益驱动的考核分配机制。把经营管理目标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实现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同时,构建激励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促使机构、员工“一切围绕效益干,一切围绕效益算”。④建立权责对等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符合授权经营需要的层次分明、责任分明、奖惩分明的内控体系;健全 “权责相随”、“层层监督”、“相互制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支点之二:加快服务转型。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切入点,农信社至少要在两项服务上寻求转型突破:一是提升基础性金融服务。①利用农信社发行银行卡、运营ATM机和POS机业务、开发应用理财产品和即将开办网上银行等有利条件,设立客户体验中心,让客户体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黄金买卖等产品的办理流程和自助设备办理业务的快捷,提高客户依存度。②开通贵宾通道服务,让客户享受到贵宾式服务。③分类指导,统一农信社网点硬件服务设施配置。④统一柜面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⑤改进贷款审批、咨询、发放等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标准、高效、快捷、透明的优质信贷服务。二是提升创新性金融服务。首先要推进信贷产品创新。①充分借鉴国有商行、股份制商行现有的运营成功的信贷产品经验,结合实际,及时研发开办一系列新的贷款业务。②注重做好农信社的 “农字号”特色信贷品牌——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这项业务不仅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明确要求,而且是农信社的基础信贷产品。因此要大力推进、延伸这一业务,通过开发小额信贷系列产品,惠及“三农”。③紧密结合各级政府产业调整战略,做到贷款新产品开发应用上的 “一县一品”,推出独树一帜的特色信贷产品。④开发小企业融资产品,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其次是推进中间业务创新。加快推进多元化理财产品的研发应用;强化银保合作,开辟代理保险业务新领域;利用全省农信社发行银行卡的优势,推出社保一卡通业务。
支点之三:加快人才转型。首先,要健全人才成长机制,完善员工使用、培训、交流、晋升等方面制度,不拘一格用好用足人才,对于一些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其次,要健全人才培养挖掘机制。第一,要注重挖掘系统人才,要为优秀员工提供展示能力、业绩的平台、机会,要采取逐级推荐、审核的方式,建立全省农信社人才库,分类储备管理,规划职业生涯,实施“学院培养计划”,以提高各类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第二,要注重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弥补现有人员结构的不足。
支点之四:加快科技转型。要围绕“科技融入业务、科技成就业务”的目标,紧紧抓住金融电子化趋势,实施“科技兴社”创新战略,加强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步伐,建立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功能完善、集中统一的电子银行体系,为管理决策建立数据基础、搭建信息平台,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科技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在各业务条线、部门岗位的全覆盖、全控制,促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提高全省农信社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支点之五:加快文化转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信社要进一步构建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发展为先、管理合规的企业文化,倡导领导之间讲了解、讲和谐,中层干部比团结、比协作,员工之间比业绩、比奉献。农信社是一个信合大家庭,领导是家长,员工是家庭成员,各级领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关心员工,关注员工的精神物质诉求,做到集体以员工为中心,千方百计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这是农村信用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作者系忻州市信用联社党组书记、理事长)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综合实力的逐步壮大,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经济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金融市场的同质化使农村信用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具有传统地缘优势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下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凸显自身优势,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每个信合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农村信用社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金融环境竞争激烈。农业银行高调重归“三农”定位,邮储银行定位于农户、中小企业等城乡中低收入群体,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继成立,招商、华夏等私人银行甚至是外资银行的介入,农村金融竞争局势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削弱。在产品上,各大银行信贷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对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率上,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一些优质贷款利率比农村信用社还要优惠,贷款市场遭遇“两面夹击”;在机制上,农村信用社传统灵活运作机制也面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挑战。
(三)部分业务缺乏竞争优势。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服务门槛降低,市场竞争加剧,小企业服务满意度有所下降,导致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等;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中间业务缺乏新的增长点,仍然以代收代付为主,远远落后于其它金融机构,为转型跨越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应把握的三大原则
(一)坚持业务发展与构建特色并重的原则。要在建立“三农”银行、社区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特色方面狠下功夫,继续探索和实践“增户扩面、支农支小”战略转型,突出“小额、流动、分散”特色,把小额零售业务打造成农村信用社最有竞争优势和服务特色的主营业务。
(二)坚持防范风险与改革发展并举的原则。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经营创新力度,推进经营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调整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信贷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和收入结构,真正建立起经济资本管理和更加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三)坚持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本着对社员、员工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建立健全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的机制,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社员带来稳定长期的回报,为员工创造实现价值的空间,不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特色经营增添发展优势,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升级
一是坚定“支农支小”经营方向不动摇,按照“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继续调整信贷行业投向,限制大额贷款和项目贷款,严控“两高一剩”贷款、环保不达标企业贷款,鼓励发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确保支农贷款“三个高于”的投放目标,实现业务结构调整升级。
二是按照“余额做小,比例做大”的要求,不断加强同业竞争对手的分析和研究,积极采取增户扩面、建档立案、信用评定等有效措施,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消费习性、风险偏好、品牌认同,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抢占优质客户资源,建立庞大的、牢固的目标客户群体,从而实现客户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
(二)以人才战略积聚发展力量,强化队伍建设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全员整体素质提升工程,进行分层针对培训,推进基层岗位实用人才、业务拔尖人才、复合管理人才的培育,实现广大员工整体素质的跨越,在建立中层干部、会计主管、客户经理后备库的基础上,保证干部员工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动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引进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人才,做到公开招聘、公正考核、公平录用,真正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吸引进来,从源头上保证优良的人力资源。
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的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逐步推行干部和专业人才上挂下派机制,强化岗位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发现、培养、锻炼干部人才队伍,形成强大的人才梯队,为“人才战略”提供队伍基础保障。
(三)以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加快产品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以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改革实现升级突破,形成品牌效应。积极开办在外乐商贷款、商贷通贷款、小企业主贷款等,满足农户、个人和企业的多样化、差异化金融需求。不断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完善农房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存货、仓单、定单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二是以发展特约商户为重点,认真权衡辖内商户交易量和持卡消费需求情况等因素,优先发展商场、超市、农资销售、房地产、汽车类等其他持卡消费需求大的商户,积极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继续完善银行卡功能,拓宽用卡渠道,争取发行联名卡,不断提升中间业务市场份额。
三是加强服务创新,着力推进网点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标杆网点、精品网点建设,按照“农村网点城镇化,城镇网点功能化”的网点建设要求,设计标准化网点装饰、服务手册,打造现代银行网点形象,更好加强网点文明规范服务,引入管理顾问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增进客户的认同度。
(四)以和谐文化提升发展内涵,实现品牌形象转型升级。
一是以创建先进组织、争当优秀员工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好、员工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客户反映好”五好组织建设,带动员工“比学习、比落实、比提升、比服务、比团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单位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党团工妇各级组织作用,为员工搭建多种成长、交流平台,成立各类文体兴趣组织,鼓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展示企业和员工面貌,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注重发挥员工关爱基金、内部管理奖励机制作用,尊重员工劳动和智慧,倡导主人翁精神,打造员工家园文化。
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合作,积极寻求载体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促进品牌形象升级。立足“三农”,真情回馈,不断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加大农村欠发达地区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力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提升农村经济生活水平。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节约劳动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迅速兴起。它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由一元或多元投资主体兴建,以企业为主要运作主体,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集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研发孵化、科普培训、信息交流、休闲观光功能于一身。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高端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突出发展绿色、保健食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聚集区。二是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园区。重点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和养殖业,满足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建设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它是农业技术集成、转化的载体,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商务休闲园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建设集地热温室、农事体验、温泉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村,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五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物流基础,形成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由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环节组成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集成和应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的技术传播和扩散,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窗口。二是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和特色,通过引入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依托区域优势与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集聚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引进、孵化和培育现代农业加工企业,推动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