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过对多年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经过对多年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我们把企业纳税筹划的功能归结为“3+1”。“3”包括消除重复纳税、减轻高额税负和用足优惠政策三项功能,也是为企业起到“立竿见影”筹划效果的功能;“1”即为防范税收风险的功能,也是保证企业“长治久安”的功能。我们分别用实际案例来解说这些功能。
先说“3”。
1)消除重复纳税
从国际来看,大家都反对重复纳税,各国以及各国之间,也都在修改、完善税收政策消除重复纳税,但问题是,经营现实中总是存在重复纳税。比如在我国,就存在重复纳税的死角。归结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些企业由于交易方式存在问题,税就交重了;二是国家税收政策确实导致了重复纳税,例如,自然人股东从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分红,税法规定还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这就是税后税,显然是重复纳税。
纳税筹划的功能之一就是消除或减轻类似的重复纳税,试举两例来解决上述两类问题。
1)运用三方合同消除重复纳税
这是我们给某建筑设计单位做的一个案例,筹划效果是:消除60%的重复纳税。
这个单位除了绘图,还搞些工程建设,也有承接一栋大楼,免费赠送图纸的业务。我们给这个单位做财务咨询时,曾下到业务部门访谈,就发现一个让他们也纳闷的问题:
他们承建一个锅炉房,合同总价款为1 000万元,其中锅炉价格600万元。他们的实际收入是400万元,但要按1 000万元纳税,缴纳的营业税为: 000万元×3%=30万元
这600万元的锅炉款显然是重复纳税,但他们的合同是1 000万元,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就应该如此重复纳税。
我就问他们:“这锅炉你们中间赚钱不?”
“不赚。都是市场明白价,我们不能这样赚甲方的钱。”
“既然不赚,你们这个合同签得就有问题。”
我们修改了他们的交易模式:签订三方合同,他们这个施工企业负责施工,合同价款为400万元;锅炉厂负责供应锅炉,合同价款为600万元。则他们应缴纳的营业税为:
400万元×3%=12万元
在锅炉厂缴纳的税金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施工企业的税负由30万元降低到12万元,降低率为60%,实属可观。
需要交代的是:建筑业的营业税是依据营业额和税率计算的,营业额是指建筑企业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收取价款,就不涉及税收。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工程项目“转手”等现象,一些企业存在代收款项,这就产生了重复纳税。三方或多方合同的作用就是减少款项的周转。消除了代收款项,也就消除了重复纳税。
2)精算奖金和分红能减轻重复纳税
这是我们给外地某一民营企业做的咨询项目,筹划效果是:减轻20%以上的重复纳税。
税后利润给自然人分红再交纳个人所得税显然是重复纳税,但国家税收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政策不变,企业就应遵照执行,依法纳税。但我们如果把账算清楚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复纳税。
我们都知道:奖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按工资薪金纳税,有起征点扣除;分红在企业所得税税后发放,按20%的税率纳税,无任何扣除。这里边就有一个纳税均衡点:发多少奖金(X)交纳的税(Z)与发多少分红(Y)交纳的税(Z)是一样的。
找到了这个均衡点Z,如果纳税额小于Z,我们就发奖金,因为此时奖金的适用税率低于20%,若是分红就要按20%的税率纳税;如果纳税额大于Z,我们就分红,因为分得再多,税率都是按20%计算,若是发奖金就要按大于20%的税率计算纳税。
找到了这个均衡点Z的麻烦在于:奖金与工资要按月合并纳税,各个企业的工资水平又有差别,就是一个企业的不同股东的工资也有差别,所以这个均衡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奖金可以在税前列支,能减轻企业所得税,若是分红就生产不了抵税作用。这又是一个要考虑的比较因素。
我们曾给外地一家民营企业做过一个咨询项目。这个企业的基本情况是:有七个股东,全部是私人股份,董事长是大股东;在企业就职的股东们每月拿一份工资,没有奖金,但享受年终分红。有偷逃个人所得税的现象(比如让领钱的股东拿发票来冲分红款逃税等)。
这个企业还有上市的雄心壮志,但就这个财务状况显然不够格。老板也有担忧,但治理无从下手。后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如下咨询建议:要消除税收风险,就必须停止股东们偷逃个人所得税的行为。建议股东们与其他员工一样,享受奖金的待遇,把部分分红转化为奖金(新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奖金可以进税前,对企业更有利);为了与企业全年效益挂钩,奖金可以先提取不发放,年终统一核算后再确定实际发放额。
按照我们的建议,这个企业在消除税收风险的同时,也减轻了20%多的重复纳税,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在对待奖金和分红的问题上,要让财务人员算一算,如何发放更合算,做到一举两得,减轻了税负又没有风险。
(2)减轻高额税负
造成企业高额税负的原因大致也有两个:一是因为企业不熟悉税法,把不该交纳的税糊涂地交了,造成的高额税负;二是因为企业把适用不同税率的业务混合在一起,不加区别,把本来适用低税率的业务按高税率纳税了,也造成了高额税负。
纳税筹划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减轻高额税负,试举两例:
1)分别签定租赁合同减轻高额税负
这是我们给某国有企业做的案例,筹划效果是:减轻35.29%的高额税负。
企业租赁大都涉及房屋租赁,例如出租车间、厂房,出租宾馆、门面房等,都和房屋有关。涉及房屋出租,就要按租金收入的12%交纳房产税。但这些出租内容又不仅仅是房屋,还有房屋内部或外部的一些设施,比如机器设备、办公家具、附属用品等。税法对这些设施不征收房产税。但是,如果这些设施与房屋不加区别地同时签在一张租赁合同上,那设施也要交纳房产税。很多企业的税负,就是这么糊涂地高上去的。
我们接触的某一国有企业,要把下属一家开工不足的工厂出租给一家民营企业。双方谈定厂房连同设备一年的租金是2 000万元,然后签订了租赁合同。内容大致是:甲方同意将厂房连同设备租给乙方,乙方支付厂房和设备租金一年2 000万元,签订合同后,乙方先付一半的租金,年底再付另一半租金。
按照这个将厂房连同设备一起出租的合同,甲方要缴纳的房产税为2 000万元乘以12%,即240万元房产税;缴纳营业税为2 000万元乘以5%,即100万元,合计为340万元。也就是说,依据这个合同,机器设备也交纳了12%的房产税。这有点冤。
出租工厂的第一年,这个企业老老实实(因为不知道冤)地交纳了340万元的税款。但在第二年——找我们咨询之后,他们的出租合同就“相见恨晚”地改变了:把一个租赁合同改变为两个租赁合同——厂房出租合同与设备出租合同。内容大致是:甲方以每年1 000万元的租金出租厂房,以每年1 000万元的租金出租设备。
虽然两项租金合计仍为2 000万元,但最终因设备出租不涉及12%的房产税,纳税总额因合同改变随之发生明显改变:甲方出租厂房缴纳的房产税为1 000万元乘以12%,即120万元;设备出租不涉及房产税即节约了120万元;缴纳的100万元营业税不变。这样甲方总体纳税就从340万元减少到220万元,税负减轻了35.29%。
对于征收的特殊税种,我们在交易时,应当充分了解税法规定,把不涉及该特殊税种的内容分开,就能减轻税负。
很多企业,例如出租厂房的、出租宾馆的、出租门面房的,因听了我们的课、看了我们的书,或找我们做咨询,都如此分签了租赁合同,且受益非浅。
2)业务分开经营减轻高额税负
这是我们给北京某民营企业做的案例,筹划效果是:让公司减轻40.94%的税负。
业务分开经营,就是把适用低税率的业务从高税率业务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公司,按适应的低税率纳税,从而减轻高额税负。
我们曾给中关村某科技公司做过类似咨询。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既销售科技含量高的电子设备,同时又为客户提供常年技术指导和咨询业务。销售电子设备的收入要按17%的税率交纳增值税,技术指导和咨询业务本来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但因与销售电子设备裹在了一起,属于混合销售,也要按17%的税率交纳增值税。
做咨询的那年,该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如下:全年实现不含税销售额2 000万元,取得技术咨询收入800万元;全年取得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金是270万元。当年公司的纳税总额为186.24万元,具体如下:
销售电子设备应该缴纳的税金=不含税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金
=2 000万元×17%—270万元
=340万元—270万元
=70万元
技术咨询收入应该缴纳的税金=不含税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金
=800万元÷(1+17%)×17%—0
=116.24万元
这个公司仅增值税的税负就达到7%(纳税额÷收入额)。这种纳税负担明显过重。
我们的咨询建议是:把适用5%的低税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分离出来,另外设立一家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客户的常年技术指导和咨询业务,办理地方税务登记,向客户开具服务业发票,向地税局申报缴纳营业税,使服务收入真正享受到5%的营业税税率。
我们用当年的数字做了一个测算,减轻税负如下:
老公司缴纳的增值税为:2 000万元×17%—270万元=70万元
新成立的技术咨询公司缴纳交营业税为:800万元×5%=40万元
两个公司总体纳税110万元,减轻税负76.24万元(186.24万元—110万元),税负减轻率为40.94%。这个效益有时是经营活动也难以达到的。
(3)用足优惠政策
一些企业不知道“用足优惠政策”、合法获得税收效益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一些企业(小型民营企业居多)压根就不知道国家有哪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或者根本不关心国家的税收政策;二是一些企业知道国家有税收优惠政策,但不清楚如何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合法获利。于是,为了少交税,一些企业就选择了胡来,用违法乱纪的方式冒险偷逃国家的税款,很多企业因此存在很大的涉税风险。而这些风险随着国家监管的完善,迟早会爆发。
我们认为,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不仅要应用,而且应该用足,也就是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合法地节约纳税成本,合法地为企业、为员工谋福利。
纳税筹划第三个实用的功能就是引导企业用足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试举两个经手的案例:
1)年终奖发整数就用足了[2005]9号文件
这是我们给某央企做的案例,筹划效果是:整体节约了1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年终奖按发放额除以12个月来确定适应税率,那么发放多少就必须引起企业足够的注意。因为多发1元钱,就可能多交几百元、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某企业要发年终奖,有的员工很高,个人所得税也“让人哆嗦”。企业就咨询我们,目的也很直白:少交税。我就让他们拿来一张白纸,在纸上边划边讲解:
张某获得年终奖6 000元,李某获得年终奖6 001元。两人的适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张某的年终奖6 000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元,适应税率为5%,没有速算扣除数。张某应纳税额=6 000元×5%=300元
李某的年终奖6 001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08元,适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李某应纳税额=6 001元×10%-25元=575.1元
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除以12后超过500元,就适用10%的税率,比张某多交275.1元的个人所得税。
再例如,张某获得年终奖240 000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0%;李某获得年终奖240 001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5%。那么,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比张某多交11 000.25元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发放年终奖时,要对照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考虑除以12个月份,确定发放额,最好发足额的整数,也就是正好除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比如6 000元(适用税率为5%),24 000元(适用税率为10%),60 000元(适用税率为15%),240 000元(适用税率为20%),480 000元(适用税率为25%),720 000元(适用税率为30%),960 000元(适用税率为35%),1 200 000元(适用税率为40%)。千万不要多发那1元钱甚至是6分钱,因为这6分钱除以12后,仍然可以进位成1分钱,这1分钱可以让你的年终奖的适应税率提高5%。这1分钱在理论上称为临界点。
他们的财务人员高兴地说:是不是发整数?
我说:对!是发适合各档税率的整数。也就是注意临界点,就用足了税收优惠政策。
后来,这个企业节约了1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依据目前我们的国情,积极主动纳税的企业不多,都想尽量地少交税。但关键是少交的方式要合法,不然就要承担税收风险。而合法地少交税的方式之一,就是用足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2)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也就用足了税收优惠政策
这是我们给云南某糖厂做的案例,筹划结果是:员工不用纳税了。
我们给云南这个“夕阳西下”的糖厂做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上市)时,下厂区做调研,为当地的物价水平之低大发感慨:10元钱,三个人可以吃一顿有四个炒菜的午饭(米饭随便吃,不要钱),还能喝一瓶苞谷酒(高度白酒)。也正是这低物价和当地淳朴的人们,触动了我们,想顺便为糖厂的员工做个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糖厂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一年只有四个月生产期间,生产期间三班倒,忙得没日没夜,职工平均工资为3 400元/月;其余八个月,职工没事干,每月发300元低薪。当时当地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是1400元。
糖厂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是这样的:
生产期间,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为:
(3 400-1 400)元×10%-25元=175元
四个月每人应纳个人所得税共700元。
其余八个月领取的300元因不到起征点,不纳税。
其实这样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是没有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明文规定: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可以采取年薪制,也就是把一年的收入平均到12个月,来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一般是按上年工资水平预交当年每月的个人所得税)。糖厂的财务经理整天喝得东倒西歪的,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优惠政策。
于是,我们建议他们实行年薪制,节约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按照我们的设计,员工的纳税情况是这样的:
每月平均工资=(3400×4+300×8)÷12=1333.33元
没有达到1400元的起征点,不纳税。为此,在新的年度,我们为糖厂员工每人每年平均节约个人所得税700元。这个钱数,在当地可供几个孩子念书。
纳税筹划上述三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的“无知”问题——包括对国家税法的无知和对纳税筹划技能的无知。企业有知,肯定就有畏了;企业有畏,我们就可以转到下一个话题了:纳税筹划防范税收风险的功能,即“3+1”当中的“1”。
防范税收风险是纳税筹划的综合功能,也是依附前三个功能的一个功能。他们的关系是:没有“3”的功能,就没有“1”的功能;“3”功能发挥作用了,“1”这个功能就自然发挥作用。
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纳税现状,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除了来自市场经营外,还来自税收。因为很多企业
在纳税方面存在“蛮干”的行为,尤其是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偷逃税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在税收控制越来越严的环境中,特别是2008年新税法实施后,内资企业税率降低,税务稽查力度肯定加强,这些企业就存在很大的税收风险。
企业在追求减轻税负的同时,又要防范税收风险,就必须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防范税收风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企业改变偷逃税款的恶习
偷逃国家税款是一个恶习,这个恶习也是企业在“儿童”或“青少年”阶段的一个“适龄现象”,就像我们小时候流鼻涕或吃手指头。但企业在走向“壮年”的过程中,就必须逐步改掉这些恶习。没有哪个偷逃税款的企业能够做得长久,倒有不少企业因偷逃税款而被罚、遭受重创甚至夭折。逃了点税,却葬送了企业的前程,这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划不来的。
正如一个问题少年,没有关爱和引导就会走向邪道一样,一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在与国家进行税收博弈时,没有合法获利的指引,也会采取非法手段。推广纳税筹划,给企业获得税收效益指出一条合法道路,就能把那些走邪道的企业拉过来,促进企业改掉偷逃税款的恶习,健康成长。
我们曾通过分拆业务的方式,给一个高税负的高科技企业减轻了40%多的税负。企业老板有点激动地说:打死我也不会偷逃税款了!这样多塌实,税交得不多,公司承受得起,没有必要再做假了。现在就是举报检查,我也不怕。
这位老板的话道出这么个道理:有正道,没人愿意走邪道。企业也然。
2)促进企业学习税法
纳税筹划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要正确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就必须了解税法、熟悉税法或掌握税法。所以,纳税筹划能促进那些不关心国家税法的企业学习税法。
有例为证。2002年初春,我们第一次去云南某企业做咨询时,介绍了纳税筹划、合法获利的概念;相隔十几天,我们再到那个企业,他们已经成立了税务科,专门负责收集税收资料,熟悉、领会,为企业所用。
看得出,如果是合法获利,哪个企业都会积极主动。
如果企业都依法行事,自然会减少税收风险。
第二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飞跃。过去的一年,在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多项重要改革得以推开并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些是过去累积下来的,有些是新出现的。如何进一步扩大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快速推进,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激发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服务业比重将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结构将不断升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
第二,当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展望下一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随着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政策因素和人口结构因素等将有利于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加快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回顾近年来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好的环境和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变成好人, 恶劣的环境和制度可以诱使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设计好的管理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均GDP 处于较低水平。如前所述, 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 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居于落后位置。2010年虽然我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仅排世界第94位。
第四、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因此,就业问题将是今后几十年内都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
第五,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更是对其进行了升华。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根据演讲的规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根据演讲的规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演讲开头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十来种。
1、提问式
一上台便向听众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请听众与演讲者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注意,促使他们很快便把思想集中起来,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听众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他对演讲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滥,应围绕中心,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如果问得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反而弄巧成拙,失去这种开场白的优势。
例如:题为《讲真话》的演讲稿就采用了这种开场白:“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讲真话吗„„”此问让人为之一震,也切中正题。
又如:《人才在那里?》演讲稿的开头:
人才在哪里?人才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十二亿人民中间,在当今改革的激流里,在你们——我尊敬的听众之中。
这个开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建立了一条很好的友谊纽带。
2、新闻式 演讲者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以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
例如:《文明古国的悲哀》演讲稿的开头用得就是新闻式: “据一家国家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对事态关注起来。但这种新闻首先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会引起反感;其次要新,不能是过时的“旧闻”。
3、赞扬式
人们一般有听表扬语言的心理,演讲者在开场时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要注意分寸,不然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的印象。
4、“套近乎”式
演讲者根据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描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喜乐,这样容易给听众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双方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5、悬念式
也叫“故事式”,就是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设计的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令人神往,令人关注,使听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深表关切,从而仔细听下去。
6、直入式
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接触演讲的主题。如《下一个》演讲稿的开头:
“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位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7、道具式
又叫“实物式”,演讲者开讲之前向听众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张图表、一件衣服等。
8、幽默式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新奇贴切的比喻开头,既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9、忠告式
演讲者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听众讲明利害关系,以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一开始就讲出了事态的严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警惕,使听众产生了急于欲听下去的迫切感。
10、渲染式
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引导听众很快进入讲题的开头方法。
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头,只用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对革命导师敬仰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正文所欲展开的谈论。
11、名言式
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的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作开头都有好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如《走自己的路》演讲稿的开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开头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含义深邃而又必然地引出下文。
12、即席式
演讲者就演讲地点的景、物当场设喻,借以说清道理;或在特殊的情况下,采用灵机应变的、机智巧妙、信手拈来的即席方式开头,以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灵,缩短距离,增强演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如:一女演讲员在观众的掌声中楚楚动人的走上讲台,一不小心,在台边摔到,观众大惊。女演讲员站起后,不慌不忙走到话筒前,开口说得第一句是:“谢谢大家,我刚才是被大家的掌声所倾倒了。”语音未落,掌声雷动
第四篇:根据演讲的规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根据演讲的规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演讲开头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十来种。
1、提问式
一上台便向听众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请听众与演讲者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听众的注意,促使他们很快便把思想集中起来,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听众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他对演讲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滥,应围绕中心,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如果问得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反而弄巧成拙,失去这种开场白的优势。
例如:题为《讲真话》的演讲稿就采用了这种开场白:“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讲真话吗„„”此问让人为之一震,也切中正题。
又如:《人才在那里?》演讲稿的开头:
人才在哪里?人才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十二亿人民中间,在当今改革的激流里,在你们——我尊敬的听众之中。
这个开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又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建立了一条很好的友谊纽带。
2、新闻式
演讲者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以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
例如:《文明古国的悲哀》演讲稿的开头用得就是新闻式:
“据一家国家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对事态关注起来。但这种新闻首先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会引起反感;其次要新,不能是过时的“旧闻”。
3、赞扬式
人们一般有听表扬语言的心理,演讲者在开场时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要注意分寸,不然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的印象。
4、“套近乎”式
演讲者根据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描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喜乐,这样容易给听众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双方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也叫“故事式”,就是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设计的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令人神往,令人关注,使听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深表关切,从而仔细听下去。
6、直入式
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接触演讲的主题。如《下一个》演讲稿的开头:
“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位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7、道具式
又叫“实物式”,演讲者开讲之前向听众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张图表、一件衣服等。
8、幽默式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新奇贴切的比喻开头,既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演讲者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听众讲明利害关系,以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一开始就讲出了事态的严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警惕,使听众产生了急于欲听下去的迫切感。
10、渲染式
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引导听众很快进入讲题的开头方法。
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头,只用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对革命导师敬仰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正文所欲展开的谈论。
11、名言式
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的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作开头都有好
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如《走自己的路》演讲稿的开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开头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含义深邃而又必然地引出下文。
12、即席式
演讲者就演讲地点的景、物当场设喻,借以说清道理;或在特殊的情况下,采用灵机应变的、机智巧妙、信手拈来的即席方式开头,以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灵,缩短距离,增强演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如:一女演讲员在观众的掌声中楚楚动人的走上讲台,一不小心,在台边摔到,观众大惊。女演讲员站起后,不慌不忙走到话筒前,开口说得第一句是:“谢谢大家,我刚才是被大家的掌声所倾倒了。”语音未落,掌声雷动
第五篇:寒假实践经验交流会总结
寒 假 实 践 交 流 会 总 结
应用化学系实践部2012年2月28日
2012年2月28日晚7点,我部在4118教室举办了2012年寒假实践经验交流会。交流会由我部张磊、王芳芳主持,11级全体学生参加。
在主持人的简单介绍后,各班代表在台上畅谈自己的实践心得。他们自信而又充满激情的发言,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不管是做流水线工人、饭店服务员、保安、自己经商、当家教还是帮父母作家务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学生会主席游溢对本次交流会进行总结,希望11级的同学能够从别人身上学到经验,学会总结反思。通过实践感受现实的残酷,认识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别让自己闲下来,闲下来就会有过多的抱怨,就会堕落,另外利用实践对 “赢”字作出诠释,让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社会实践不仅为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锻炼各方面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在校的学习、工作和今后的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我系同学积极走出校门,敢于尝试,敢于拼搏的精神是我系开展社会实践的显著成果,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心的交流体会,更是一次实践成果的学习和进步。
本次交流会在举办成功之余,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主持人的“台风”有待改善;②因为事先没有安排好座位导致同学们刚入场时秩序乱;③活动中间穿插的娱乐节目比较少;④活动互动环节少,导致想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发言;⑤在听完所有同学的介绍后可邀请嘉宾发表自己的感慨;⑥让学生代表坐在每排边上方便出入。
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动中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让活
动越办越好。
应用化学系
实践部 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