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论文-留美学童

时间:2019-05-15 04: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期中论文-留美学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期中论文-留美学童》。

第一篇:期中论文-留美学童

学号:2012201327姓名: 胡恪

专业:理学院物理系

为容揆和谭耀勋及留美学童辩护

——12级本科物理 胡恪

一.资料简介:

1.晚清留美幼童: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美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2.容揆生平及其抗旨留美的来龙去脉:

容揆(1861—1943),字赞虞,广东省新会县菏塘良村人,生于1861年3月2日。他是容闳的族弟。在容闳的鼓励下1873年来美留学。幼年的容揆,个性有点羞怯、内向,但很有主见。他看清了要做的事就一定坚持不渝去做。容揆就读于春田中学,至1880年6月高中毕业。他居全班第二名,是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毕业生代表。毕业之前,他在春田市加入了基督教会,剪掉了辫子。这两件事,被认为触犯了清廷对留美幼童的清规戒律,刚上任不久、一贯反对派员留学的保守官僚、出洋幼童肄业局专员吴嘉善勃然大怒,把容揆开除出肄业局,命令他立即回国。这时,容揆本已被哈佛大学录取,准备入学,吴嘉善勒令他和已入耶鲁大学二年级、因同一原因被开除的另一幼童谭耀勋一起立即回国。到春田市的时候,容、谭二人说要向朋友告别,下车隐匿下来,得到朋友和一位律师的帮助,在美国留下来继续学习。时任驻美副公使的容闳也帮助了容揆,并由挚友,哈德福市避难山教堂屈切尔牧师出面,在经济上给以支持,条件是学业完成之后要为中国服务,还建议他到耶鲁上学。这样,两位抗命不归的留美幼童都在耶鲁完成了大学学业.容揆于1880年9月进入耶鲁,至1884年毕业。在本科时虽然念的是文科,但他对科学知识很有兴趣,因此毕业后他仍在耶鲁雪菲科学院学化学。又在1886—1887年进入哥大矿业学院学习工程。1894年在春田市与彼此相爱、互相等待了10年的玛丽 博哈姆小姐结婚.。至1897年,到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使馆工作。1908年他带着全家回国,在上海、天津住了半年,这一年,唐绍仪作为清政府专使大臣赴美,容揆任使团秘书,一同回到美国,又重到驻美使馆工作,直到1943年去世。他一生在我国驻美使馆工作43年,历任译员、秘书、代办。特别是我国派遣庚款留学生赴美留学早期,容揆在美监管。

3.及其抗旨留美的来龙去脉:

第1页

学号:2012201327姓名: 胡恪

专业:理学院物理系

谭耀勋,(1859-1883)广东香山人,第一批留美幼童,1883年毕业于耶鲁学院,同年卒于美国。葬于库布鲁克。当年“留美幼童”被召回时,有两人抗旨不遵。谭耀勋是其中之一。他秘密逃跑后,“留美幼童”同学们集体凑钱帮助他。1883年,谭耀勋完成了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业,毕业后获职于纽约中国总领馆,希望日后能到加州为自己的同胞工作。1883年秋因健康原因回到库布鲁克镇。很快因肺病死亡。葬于库布鲁克。关于谭耀勋的出身和生平都已淹没在历史之中,只留下一座墓碑静静地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二.被召回的原因

1.无法容忍的西化

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的如意算盘是,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学到手。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当清廷官吏发现有的幼童剪掉了辫子,就一面严厉管教,一面上奏清廷。清政府自然对这批留美幼童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还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这更是清政府不能容忍的。幼童们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个别的幼童还和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自由恋爱。现存的几位留美幼童所写的情书,充满着缠绵悱恻而情真意切的炽热情感。充满青春活力的幼童们还特别好动,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经常出没于竞技场上。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这些过度洋化的行为使清政府和促成留洋计划的李鸿章对这群幼童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2.国内外形势的突变

李鸿章原计划把留美幼童送入军事学院和海军学院,但美国政府却没有接受中国政府的请求,这是幼童留洋的直接益处大打折扣。美国西海岸排华使两国关系转入低潮,国内保守势力对李鸿章和留学事务局频频施压,吴子登写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纠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此外,李鸿章的各方面改革急需人才。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

3.清政府的短视酿成悲剧

1881年,留学事务局处于黑暗之中。留学事务局的官员,传统、顽固,认为留美幼童已经受西方思想毒害,礼义道德全无,将来非但无益于国家,反而有害于国家,于是提出全部召回幼童。当时,已有五十多人在美国著名学府读大学,一部分人正要

第2页

学号:2012201327姓名: 胡恪

专业:理学院物理系

进入大学,只有詹天佑等两人大学毕业。遣送回国的指令让他们都黯然神伤,眼前一片迷茫。由于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都在美国民众家生活,也结下一定的情谊,大棒强加下的分离更加渲染了一份悲情。时任美国总统在写给清政府的信中提到“他们犹如悉心浇灌的树木,正在抽枝拔节,即将开出果实,却要中途斩断,岂不半途而废?”但清政府从政治着眼,还是将幼童撤回来了。

幼童们则发出了这样的哀叹:“我们是易于摧毁的,我们没有天赋的忍耐,我们似新生的树苗,由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移植到无知迷信的荒漠,我们不会成长,只会渐渐枯萎„„”

三.为了自由逃离,逃离不等于背叛

为什么容揆会抗旨滞留美国,这不仅要考虑他个人的性格、背景;更重要的是探究这一批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探究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他们思想的转变。幼童在美国生活、成长,接受了“西风美雨”的浸润。在自由的空气中,在完全不同于中国当时压抑个性的教育环境中,他们畅快的呼吸自由的空气,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很快地融入到了美国的生活,并且在学校中,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中国幼童在美国一天天成长起来,很好的融入了美国社会,他们曾受专制主义的压制,但是一旦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之后,谁还愿意过着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他们已经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先进思想,不再是清政府为了制造机器而派到美国学习的“工具”。清王朝怎能希望他们在学习了先进科技后,对于民主自由的思想无动于衷?他们怎么能忍受日趋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的压制?在我看来,容揆之所以抗旨,一方面出于性格原因,一方面源于他当时的处境,另一方面与他的族兄容闳有关。这三方面共同促使了他这惊人的抉择。幼年时期已经可以看出,容揆虽然个性内向,但很有主见。他看清了要做的事就一定坚持不渝去做。可以看出他个性很强,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所以他敢于有勇气公开宣布加入基督教,并剪掉发辫。我想,他做这些之前,已经想到了后果,并考虑好了自己的未来,明确了方向,给自己留了条退路。当一切计划周详后,才下定决心。他曾说“ 此时,他已经被哈佛录取,全美顶尖学府,数载寒窗,不正是为了这一天吗?谁会忍心割舍呢。”方面,抗旨留在美国,与留学事务局断绝联系,也就意味着切断了经济来源,也有可能受到清政府的追查逮捕,在美国没有一定的社会根基,他将无法生存。容揆将他抗旨留美的想法告诉了他的族兄容闳。容闳理解并支持他,但是迫于当时的位置,不好亲自出面,于是委托好友屈切尔牧师,交给容揆五百美元。条件是,容揆必须上耶鲁大学,毕业后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职业,有能力时偿还这笔钱。有了强有力的后盾,容揆才可以在美国重新安顿下来,顺利完成了耶鲁大学四年的学业,随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学习工程。

与人们的偏见与批评相反,留美幼童被“召回”后,经历了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很多杰出人才。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历经了1884年中法海战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为国捐躯。直到20世纪初,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留美学童并没有背叛祖国。

第3页

学号:2012201327姓名: 胡恪

专业:理学院物理系

第4页

第二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乘船驶向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从此揭开了留美幼童这一传奇故事的序幕。这个时期的大清国积贫积弱,清政府腐朽的统治让整个国家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大清国跟不上世界的脚步,逐渐处于落后挨打的局势。不甘屈服的中华民族开始寻求各种路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留美幼童这一个传奇的故事。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大清 向国外派遣公派留学生,这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标志着大清政府不再以地大物博自居,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转变态度,放低姿态,准备向西方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放眼全球,这个时期,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从科学技术、军事、经济等方面完全超越了清朝时期的中国。而在教育领域,西方国家也同样是领先东方不少。

这个时候的清朝,还延用着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教学内容上看,初级的课程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在往高层次学,就是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青少年的教育以识字写字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管中窥豹,我们可以探知,受教育的目标是识字读书。而四书五经被用作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它主要讲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更多的作用是影响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美国大学的主要作用还是培养传教士的,他们毕业后到教堂里工作。这之后,美国大学里面开始更多的开设了一些工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留美幼童》里提到,那些平均年龄才12岁的幼童,在美国除了要学习英语外,还要学习音乐和地理。中国政府希望他们能学习到先进的军事、航海还有建筑技术,科学方面希望幼童能掌握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这些与当时国内幼童同龄人们学习的内容相比,是千差万别。中国首位受到严格系统的近代工程学教育的工程师詹天佑,在耶鲁大学选学的是土木工程系里的铁道专业,他学习的课程有德文、英文、物理、化学、测量、野外工程、凿岩工程学、水力学、天文学等。这些课程里除了两门语言工具外,全是科学技术领域的课程,它们更具实用性,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需求。

从教学内容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清朝时期的封建教育,更多的是以传统儒家的思想,来教人如何为人处世。清朝时期,麻省理工学院被称作波士顿机器大书院,哥伦比亚大学称作高林避亚大书院,史蒂芬理工学院被称作士地云大书院。从这些当时的大学名称翻译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清朝的教育机构主要是书院,而书院教授的还是四书五经这些传统的儒家经典。而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已经开始培养对社会生产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工程师了。他们学习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还有军事方面。这个时期,英国的海军和海上贸易,德国的军

队组织和医药学,法国的法律和政府组织,美国的商业,都代表着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最前沿。

教学方式上,清朝的教育还很讲究尊卑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背要求背长长的古文,即使是不懂文章的意思,也要死背下来。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摇头晃脑的背书,背不下来就要受惩罚,老师会用教鞭打学生的手掌。而美国的老师,则绝不会那样体罚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则会有更多无形的教育。在美国的幼童,可以脱去长袍厚靴,穿上美国的运动装,学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营等。他们还会参加棒球、橄榄球等一些运动。后来回国的幼童黄开甲回忆道:“我非常想打棒球,但你知道,对于十六岁以上的中国人,任何户外运动,都会被视为是有损尊荣的。”可以看出,美国教育孩子崇尚自由,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生活中拘束很少。而中国则教育孩子要更守规矩,要注意尊荣,约束更多。

清朝政府设立在美国的留学事务局,主要有两个人管理,一个是翰林出身的陈兰彬,另一个则是留学美国的容闳。当幼童们要求参加体育活动,更换西式服装时,陈兰彬和容闳之间产生矛盾。他们两个人在幼童管理问题上的冲突,可以看作是中西方教育的冲突。

清朝时期的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而其对科学的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古代中国也有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但其实人们所看重的,是通过科举来考取功名利禄,也就是所谓的正统。虽然发明创造没有被看作是旁门左道,但至少是不受人们重视的。而西方的教育,则是培养社会中

各行各业的人才,全面推进社会的发展。西方教育目的性更强,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还有实用性。

最初的留美幼童很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清王朝的末期,当八旗子弟和高官子弟纷纷带着仆人飘洋出海的时候,才真正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进入新世纪,中西方文化教育相互碰撞交融,中国的教育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三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女幼童何在?

——《留美幼童》观后感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回想我们(注:以下“我们”代指“女生”)12岁得时候在干些什么呢?我们不用留着三寸金莲,不用做女红,不用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不用琴棋书画,不用知书达理„„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跟着老师一句一字;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拉手去春游,一歌一词;那是的我们,依着那几条杠杠对表现差的男生指指点点;那时的我们,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是同学心中的好榜样„„

如果回到130年以前,这些却是不可能的,我可以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我想纵使容闳这样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熏陶的前辈,也断然去不了骨子里那样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吧。断然地在那样的一个闭关锁国许久的国度,提倡幼童赴美学习已经让很多人不理解,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同男子一样进学堂也算惊世骇俗了吧。

1871年,在容闳前辈的倡议下,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下,留美幼童的计划开始实施,因为没有报纸消只是分布在了北京和一些沿海城市,因为对未知地段的不信任,对谣言的轻信,对外国人的野蛮评判,对外界的排斥;因为对孩子的宝贝与不放心,对孩子的不舍得;再加上挑选幼童的严苛的要求,一开始没有很多人响应这个计划。有些父母听了亲戚的建议,让孩子留美学习西方教育;有些父母让孩子自己决定。

终于在公元1872年8月12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赴美留学的幼童中有女孩子,那那些伟大的先驱会不会有很

多女先驱呢?应该有的吧,毕竟女生会比男生勤奋,可是在那个腐朽制度根深蒂固在人心中的年代,女生就算去了,也未必会有什么伟大的造就吧!或许以古代女孩文文弱弱的体质也未必能适应海上的日夜颠簸,或许航行一半就不得不返航,所以或许他们的决定又很深思熟虑的吧!

其实我多想当时没有人立马想得那么周到,容闳前辈会提出男女不限的建议,又有人“脑子发热”提出赞成,让沉睡千年的妇女们能被唤醒她们的意识,可以发掘出她们潜力,说不定中国会有更大的进步,毕竟妇孺的无知也阻碍了进程了。我多希望在那个留美幼童的时代,会出现一个女先驱者指引着沉睡的妇女,让我们和男生一样,在那个年代就担负起改变国家的责任!如果当时招收了女幼童,那个时代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那个社会又会怎样颠覆?

第四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如果不是因为近代史,可能我还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中国幼童留美一事;如果不是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幼童的视频,可能我还不能了解那批中国孩子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他们日后在中国的成就及所作贡献。

1872年,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第一批留美幼童从美国出发到达了美国。想到这,其实还是很佩服曾国藩、李鸿章的远见的,毕竟,他们还是早早的就意识到了中国的现状,要想改变大清要死不活老被人欺负的命运,大清还是需要些新型的人才,需要些新的有活力的血液的。而且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们选择了美国,因为第一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正好充满了活力,第二美国是一个多个民族杂居的国家,不会那么容易排斥外国人,第三他们能放下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大国的架子向一个新生国请教,也正是不耻下问,所以我很喜欢,也很开心。

片子中第一个让我惊奇、欣喜的是留美幼童居住的美国家庭的对他们的关心照顾,还有他们的热情,这让我对长久以来认为美国人就是喜欢欺凌弱小、粗野无情的感觉完全改变了,原来他们也是那么温暖的,所以,那些幼童即使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怀抱也还有一个美国家庭一直在温暖着他们,让他们不会被思乡之情完全淹没。在幼童学习英语的时候,美国家庭就利用食物来帮助他们,如果不能记住食物的名字就不能吃到它,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美剧中父母帮孩子练习拼写的场景,貌似他们就是幼童的美国家人,感觉很亲切。

片子中第二个让我惊奇并让我自豪的是,那些幼童的学习状况。幼童们的学习确实很棒,在幼童学习的年间,期末考核成绩领先的基本都是中国孩子,而且获得了好多比赛奖项的第一名,这是很值得骄傲的。而且看了幼童们留下的一些文字作品我真的是很汗颜的,因为第一他们的字迹真的很漂亮,第二版面排版看起来很舒服,第三作品中的插画也很漂亮。再一是他们基本上在体育运动中也很优秀,应该说他们在各方各面都很优秀,一洗近代中国乌烟瘴气要死不活的风气。而且在美国孩子眼中一直很吸引人。在一次毕业讲演中梁敦彦在题为北极熊的演说中论述在俄国、土耳其的战争中很荒谬的一个说法就是土耳其人是亚洲人,所以就要被赶回亚洲,那么美国人就要被赶回欧洲,俄国人就要被赶出亚洲,那么在中国的帝国列强也理应被赶出中

国了。蔡绍基在演讲中指出英国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罪孽深重,他说中国并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终究会醒过来并骄傲的屹立于世界。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幼童们,他们同同时代的中国人相比真的在很多地方都要优秀一些。看到他们令人骄傲的成绩我真的有点热水沸腾,那种想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的感觉吧,反正,真的是很振奋人。

李鸿章对幼童们也很上心,听说幼童在美国的学校有女老师他就写信让把女老师换掉,听说美国假期很长就要把幼童的中文学习加强,当幼童经费不够就从海防拨出银两给留学事务局。他认为为幼童们多付出一些就能为中国日后的自强多收获一些。

但是,因为幼童在美国学习时因为受到美国教育文化的影响变得很开放、喜欢上那种自由的气息、运动游戏的多读书少就要拆散留洋事务局,要遣回幼童。李鸿章决定留下了一部分正在进行大学学习的学生,遣回其他学生,在容闳等人的努力下最终保全了留学事务管理局,为留洋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留下了保障。可以说容闳在留学事务这一块真的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中国日后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

日后,幼童们确实确实很出色,为中国作出了很多贡献。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日后活跃在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比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梁诚日后作为驻美公使促成了美国退还部分庚款;邓世聪日后成了北洋舰队定远旗舰的炮务二副;曹家祥成为了近代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唐绍仪为中国外交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幼童们活跃的年代很短,很快的随着他们的老去还有近代中国的**而退出他们曾经活跃的舞台,但是他们是不会永远被历史湮没的,因为毕竟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他们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毕竟有那么一个年代他们为中美友好关系迈出了一步,他们不会永远被忘记的。

第五篇: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医学检验班 C组

这是一个两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的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激荡的的百年,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留美幼童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至1875年,有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共有12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远航。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他们虽然年幼,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着美国人的生活。由于他们思想上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做出令当时反对派的“口实”,他们借此发难,批判留美幼童。同样也是留美幼童的梦想破灭。

不过他们也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也有曾受到美国总统的亲切接见。幼童钟文耀可是划艇健将。当面对美国学生询问他是否知道哈佛划船队时,他颇有风度的承认没见过后有稍作停顿,幽默的对美国学生说:“因为他们在我们后面。”.其中留美幼童中的容揆和谭耀勋他们面对清政府的召回时,为了理想他俩选择了逃跑,最后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这也是留美幼童当中成功之一吧!倘若其他幼童也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战,那么在甲午战争中就不会错失先机。

不过,这些幼童中的一个名叫“梁诚”的也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被抹掉,他虽是这些幼童中的一员,但他学成之后积极投身于国家,在活跃在美国外交上,在庚子赔款中他为国人争取了庚子赔款的退款。也解决了留美幼童经费上的难题,为清华大学的建校和发展极大的影响。同样,也为日后留欧奠定了基础。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面对清政府的提前召回时,他们挥一挥衣袖,告别他们昔日追求民主自由个性的母校,面对收养他们的家人时,他们哽咽了。

回国后的他们,活跃在晚清各个领域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区煤矿矿冶工程师是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外交家。他们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然而,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却没有留欧学生的影响大。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留美学生中途夭折未能完成学业,而留欧学生却完成了所学科目。

第二,留学生生源的差异。留美学生大多数贫家子弟,且开始应招学生人数太少,这就造成了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而留欧学生大部分来自船政学堂,质量也就上去了。

第三,培养目标不同。留美教育为明确其所学科目,在目标上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储蓄人才观,具有长期的特点。而留欧教育则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适时人才观。这也符合当时清政府的需要。

虽说容闳是留美幼童的促成者,但同样他对留美幼童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主张完全接受西方文明这与当时的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初衷相悖,而他一再幼童的西化行为,也加快了幼童的召回。他没能很好分析时局及与领导的心。可以说他是一个领跑者,但他自己的主观意愿太重,这是他的败笔。一个不能分析时局的人他又怎能担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呢?

当我们拾起岁月的残片,重新回首这段往事时难免带有历史的偏见和时空的隔膜。但是,对于如何在现在多元的文化中,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段风尘的记忆却能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接受教育,接受优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教育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下我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在一个新的国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面对一种不同的文化,并且能够在这个社会里找到自己记得用武之地。

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关于留学生的报道中,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表现,相反,当代中国的留学生似乎丧失了真正融入西方文化的能力,他们总是感到难以进入“主流”,总是感到“歧视”,这是为什么呢?是今日之留学生年龄大了吗?还是我国当今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如今的我们不需要政府专门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先进技术了,甚至有些人在出国之前就打算将来生活在别的国家,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文化,国家政府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环境,我们理应在外面好好学习,将来回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镀金”的留学生们不愿意归来这已成事实,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国家是一种凝聚力,我们应该把国家的利益考虑在第一位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迷失在外国美好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我觉得,还是我们应该像留美幼童中那些卓有成就的人一样,好好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能丢掉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

愿我们的华夏子孙能细细品读这份财产。

李正乾

下载期中论文-留美学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期中论文-留美学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美校园规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可是身在美国的华人老是受到美国人的歧视甚至是人身攻击,不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校园外,美国黑人都会选择华裔人做为攻击的对象。对于这种......

    洋务运动:留美幼童

    洋务运动:派遣留美幼童 摘要: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阶级为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公元1872到公元1875年间,由容闳的提议,在曾......

    留美费用问题

    费用问题1、一般来讲,银行准备资金证明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你申请学校的时候,作为国际学生,你需要有能够付清第一年学费食宿等杂费的存款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学校录取你才能给你......

    留美资金证明

    留美资金证明眼下正是留美签证的高峰期,作为申请留学(微博)出具的资产证明要走出存款越多越好和存款时间越久越好两个误区。留学出具的资产证明大致分为资金证明,如银行存款证......

    本科留美入学时间

    本科留美入学时间 美国高校众多,数量达到了几千所,同时也分成了三类:大U(综合性大学)、 LAC(文理学院)、 CC(社区大学);不仅院校数量多,招生时间和申请方式也是相当灵活的:招生时......

    留美高中申请材料汇总

    留美高中申请材料汇总美国高中留学的热度在近几年内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都选择让孩子赴美国高中留学,在高中阶段就接受更好的美国教育。去美国高中留学前会有很多的准......

    留美申请文书写作技巧

    留美申请文书写作技巧:尽量多讲故事 http://.cn2011年07月10日 15:17《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马海丽) 留学(微博)文书是出国留学申请中的重要材料,海外院校招生官通......

    管理经济学期中论文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管理经济学适用专业:12 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论文主题: 运用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自己大学毕业后的职业道路选择,并对 该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