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标准备案有利于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
企业标准备案有利于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
--访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
中国食品报社记者 梁庆华 邱德生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一直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为加强标准管理,卫生部、质检总局在今年出台了“第6号公告”,规定“不再对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备案”。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认为,这一规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标准备案,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执法监管、促进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第6号公告”的全称为:卫生部质检总局关于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号)。该公告第三条的内容为: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指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组织生产,生产企业不需要制定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对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黄仙堂会长认为,“第6号公告”的内容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第6号公告”的内容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因为《食品安全法》承认国家际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合法性。该法的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二是不利于行业的进步。企业标准既然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那么,企业为了达到这种标准的要求,必然要在科技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努力,这将有利于推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食品添加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的进步。但“第6号公告”却要求行政主管部门不对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标准备案,这是很不妥当的措施。
三是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准缺失问题非常突出,很多食品添加剂产品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指定标准的确定和采用日期也是遥遥无期。黄仙堂会长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再不制订企业标准,不仅企业自己无法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行政执法机构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因为监管缺少判定标准。
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剂缺乏标准,而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就显得更加复杂,因为,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无以计数。到目前为止,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即使这个国家标准将来正式实施,单凭一个国家标准,也很难包含所有种类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特征指标,这个未来的国标最多只能算作一个指导性标准。为了体现产品特性、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更应制订企业标准。
四是不利于公平竞争。在标准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因为缺乏科学的判别依据,而陷入混乱状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食品添加剂和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的添加剂将混杂在一起,体现不出“优质优价”的特性,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会出现劣质产品低价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要先有产品标准,才可申领生产许可证、投入生产;否则,生产企业将被按照“无证生产”查处。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只有具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或指定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才能申领生产许可证。黄仙堂会长人为,这种规定不符合行业实际情况,并不合理,因为,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利产品都不具备这几种标准,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处于“被无证生产”的境地。按理,这是法规缺失带来的问题,责任不在企业,但有些地区的行政监管部门已经禁止这类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些添加剂企业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黄仙堂会长称,很多食品添加剂产品在我国尚未生产或刚刚投入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还缺乏制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批量数据和经验。即使卫生部要制订某种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也要先允许这种添加剂生产,在获得批量生产的数据之后,再制订科学的产品标准。
为了保障食品添加剂质量、规范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鼓励食品添加剂企业制订合理的企业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对这类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第二篇:企业标准备案
企业标准备案
审批项目名称:企业标准(备案类)
审批项目编号:BJXSDZJ003-2002
审批项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88年12月29日主席令)和《北京市工业产品企业标准备案规定》(市人民政府1991年8月19日批准)
审批收费依据:无
审批总时限:5个工作日。
审批程序:
一、受理
条件:申办人需提供如下申办材料:
1、填写 《北京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表》(需单位盖章)、《企业产品标准审定纪要表》和《企业产品标准审定人员名单表》。(一式三份)
2、企业产品的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一式三份)
3、企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员资格证。
4、首次备案的申办人还需提供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以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复印件。标准:申办人提供的申办材料齐全,符合《北京市工业产品企业标准备案规定》的规定。
本岗位责任人员: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工业局、总公司)标准备案审批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办材料,必要时,到企
业检查其按标准组织生产情况及和检验能力。
申办材料符合受理标准的,由岗位责任人予以受理,然后转入审定程序。
申办材料不符合受理标准的,不予受理,但要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及申办人相关权利、投诉渠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办人。
时限:1个工作日。
二、审定
标准:申办人提供的申办材料齐全,符合《北京市工业产品企业标准备案规定》。标准格式符合GB/T1.1的有关规定,内容不与我国强制性标准相抵触。
本岗位责任人员:市和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备案审批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办材料。
申办材料符合受理标准的,由岗位责任人在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表》 标准化主管部门意见栏和企业产品标准文本封面上加盖企业标准备案专用章并予以编号。注明受理时间和有效期。
申办材料不符合受理标准的,不予受理,退回申办人,但要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及申办人相关权利、投诉渠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办人。
企业备案标准三年到期或需要修改、补充的,申办人应到原受理部门办理标准复审、确认、修改或废止手续。
将备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要求归档。
时限:4个工作日。
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3号
邮政编码:100029
承办处室:标准化处
办公电话:84611177-5704
办公时间:8:30---17:00
监督机构:政策法规处
监督电话:84611177-5205
第三篇: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承诺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物质购入使用承诺书
为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现就食品添加物质购入、使用等有关事项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并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二、在购入食品添加物质时严格查验产品的许可证明、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及相关资质文件,不采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未列入国家新增品种公告目录的食品添加剂;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单一成份不明的复合添加剂;不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四、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添加物质管理制度,如实记录添加物质的购进、查验和使用情况,并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
五、所用食品原料和添加剂按规定在产品标签上予以明示。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愿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并接受监督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
法人代表签字:承诺单位(加盖公章):生产负责人:
添加剂
年月日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切实履行企业责任,确保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现就食品添加剂生产等有关事项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对出厂的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二、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超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非食用物质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绝不出厂销售。
三、严格按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标识标注,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应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确保各单一成份品种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名称、范围、使用量相一致。
四、绝不隐瞒所生产添加剂产品的各种成份,对因此造成用户和消费者危害、损失的,愿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执法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
法人代表签字:承诺单位(加盖公章):
年月日
第四篇: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承诺书
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条建立原辅料采购验证记录。采购食品原辅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原辅料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二条、建立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规格、使用数量等内容。
第三条、建立生产加工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生产加工记录,如实记录生产所用原料、生产产品的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品种、第四条、建立生产产品检验制度。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抽样检验。
第五条、建立销售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销售的食品情况,并如实记录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着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以上各项纪律应当真实,保证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五篇: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事件大多与食品添加剂密切相关。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化学添加剂替代食品添加剂等等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危险评估体系,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已刻不容缓。
目前,中国食品添加剂总产值占国际贸易额的15%左右,许多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左右,国内食品添加剂总需求量达到480万吨。但随着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08年发生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之前的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绿等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极大的恐慌,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学添加剂。近期,又有关于禁用面粉增白剂的大量报道,又将食品添加剂推到了风头浪尖,引发了新一轮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大讨论。
根据我国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我国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22 大类。随着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多种,其中可直接使用的约有4000种左右,常用的品种近700种。
我国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欧盟比较,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规定内容、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及残留量等方面都有差别。例如,欧盟规定必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危害的食品添加剂及其衍生物必须进行适当的毒理学测试和评价,而我国则没有作出此类规定。概括来说,我国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如肉制品中的苯甲酸防腐剂、合成色素,乳制品中的山梨酸防腐剂、二氧化钛白色素,葡萄酒中的合成色素、甜蜜素、炒货中的石蜡、矿物油。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的品种主要是面粉改良剂、防腐剂、甜味剂。如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蜜饯类产品中的甜味剂、防腐剂、色素,乳饮料中的甜味剂、防腐剂,冷饮、果冻中的甜蜜素,酱菜中的苯甲酸。
滥用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剂。如苏丹红1号用于辣椒及其制品;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皮革下脚料生产动物明胶、动物蛋白添加到婴儿奶粉作为增稠剂;NaOH甲醛溶液浸泡蛙腿、海参及其他水产品等。
使用质量规格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甜蜜素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并不是所有名称叫做甜蜜素的物质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而只有达到《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要求的甜蜜素,才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中。
违反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规定,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在实际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生产者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正确地或者不真实地标识食品添加剂,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将其食品定为“纯天然食品”,绝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虚假宣传,均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发展食品添加剂产业对策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非食品添加剂是指已被证实不能用于食品中,而却可以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属于某一工业所用添加剂。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物质、不正当使用食品添加剂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加强对这些非法行为的管理迫在眉睫。政府应逐步建立上下一致,责权分明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责任明确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员,对因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和不正当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部门和个人,严厉追究责任。
完善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法律和标准体系有利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生产、合理经营、正确使用。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较之前的《食品卫生法》更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特点,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段监管的体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管理。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企业自身的监管力度,食品安全关乎国家与人民,当然也离不开食品企业本身。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企业自身的监管力度,有利于从源头上制止假冒伪劣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10年6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对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规定“生产者质量义务”,具体包括:生产者应当对出厂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生产者应当建立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作好生产管理记录;食品添加剂包装应当采用安全、无毒的材料,并保证食品添加剂不被污染;生产者应当对生产管理情况,重点是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自查等。另外,《规定》还明确要求,如果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生产者应当依法实施召回。
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不足给很多不法企业带来了制假售假的机会,市场上很多产品声称不含食品添加剂都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加深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感。有些媒体对食品添加剂的不准确、不正确报道同样是对人们的一种误导。这些都是由于对食品添加剂相关科学知识缺少必要的宣传和普及。
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危险评估体系,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中,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由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信息交流三个部分组成的危险性分析技术。在危险性分析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危险性评估是一个以科学为依据的过程,主要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四个步骤组成。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除了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迅速崛起之外,复合食品添加剂也是近年来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的亮点。通过食品添加剂的复合,可以大大改善食品添加剂的性能,拓展使用范围,提高品质和效果,方便添加和使用,降低用量和成本,减少副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超量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而且降低了因使用者具备的知识不够而造成的安全风险。复合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