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

时间:2019-05-15 04:0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

第一篇: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

2011-05-06 东方网-文汇报

又到5月,遥想两年前,女儿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一幕幕还在眼前。

早期,我们在美剧《成长的烦恼》里,看过西佛尔一家参加大儿子麦克的毕业典礼。尽管那是一个捣蛋的儿子,西佛尔夫妇还是欣喜地分享了他的毕业和成长。美国的教育和我们不同之处主要是宽松和民主,通常他们学校的开学典礼远不及毕业典礼来得隆重。而从女儿经历的数次升学和毕业历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学校开学典礼远比毕业典礼规格高、受重视——当然,也是很严肃、乏味的。学校通常很热情地迎新生,而学生一旦毕业,似乎很迅速地“被出局”。校长抓入学、抓排名、争重点,似乎很不重视毕业典礼的形式和内容,这是因为情商不够、资金不够、抑或其他?

毕业季路人都能感到欢愉

记得两年前,女儿开心而慎重地发函,邀我和她爸前往纽约参加毕业典礼。我和她爸欣喜地准备各类签证材料,在毕业典礼前一周,我们搭上飞往纽约的航班。

哥大每个学院都会先举行自己的毕业礼,然后学校再举行全校性毕业典礼。女儿就读的教育学院的典礼在学校边上的一座教堂内举行,时间是晚上。而在白天,穿着毕业袍的学生就三三两两地在校园周边拍照留念,这成了曼哈顿一年一度的一道风景。

对于毕业典礼,校方筹措得相当认真,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看到祝贺的横幅、气球和彩旗。由于学校建筑错落于城市之中,连过往路人都能感受到毕业季的喜庆和欢愉。

记得女儿穿着硕士袍在校门口拍照,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妇女就微笑地向女儿道贺:“Congratulations!(祝贺你)”女儿礼貌而开心 地回应:“Thanks!”当我们在学院毕业典礼的教堂门口留影,一辆双层旅游巴士经过,导游一边介绍哥大,一边呼吁全车游客为小女毕业鼓掌,游客欢呼起来,我们一下子被热情的美国人感动,不停地挥舞鲜花向大家致谢。

导师和院领导夹道欢迎毕业生

教育学院的典礼,好多家庭是全家一起来。家长坐在教堂二楼,毕业生和导师的座位在大厅里,每个家长的座位上都备好了两套教育学院介绍和毕业生名册。当学生们在柔和美妙的音乐声中入场,两侧导师和学院领导起立夹道迎接,全场气氛庄严而肃穆,感动掺杂着喜悦。女儿的同学后来描述:“我们进场的感觉像结婚典礼似的,老灵的。”

仪式很简洁:学院领导讲话、宣读毕业生名单,老美的家庭比亚裔家庭来得疯狂,在念到他们子女的名字时,得意忘形地大声起哄,完全不顾忌别人的眼光。难以想象中国校长发言,家长狂呼会有什么后果。

此外,毕业典礼配备哑语手势翻译,学校考虑得很周全。由此也让我们更期待第二天的全校毕业典礼。

校长提议毕业生向家长席鞠躬

哥大的毕业典礼确实隆重——所有学院及学校的毕业典礼持续两三天,周边的主要马路就交通管制两、三天。地处曼哈顿要地,警察忠于职守地在那里堵截,只为让学生享受毕业的喜悦,社会各方的支持配合让人感动。

哥大的毕业典礼在校园广场举行。毕业生坐在广场前半段,后半段是观礼的家属座位。整个典礼设置了好多台大屏幕,无论你坐在哪里,都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礼。

通过大屏幕一眼望去,哥大真像联合国的缩影,学生肤色白的、2 黑的、黄的都有,数白种人最俏皮,镜头对着他们时,动作五彩缤纷:飞吻、扮怪相、推推嚷嚷、勾肩搭背,也有的在这样正式的场合趿着拖鞋。成长的背景不同,美国的孩子们估计从来不懂拘束。

各学院就坐后风景出现了:有一地块的学生们手举吹塑大牙刷,另一片学生举着吹塑榔头,醒目地提示大家,“我们是牙医专业和工程学专业的学生”。所有道具都是给学生欢呼时抛掷的,既喜庆又不伤人。

毕业典礼主持人由哥大校长等人担纲,他们穿着博士袍,个个气度轩昂,标准的美式英语,令在美留学两年的闺女也由衷赞叹。

典礼伊始,艺术学院的一个女孩唱美国国歌,同时升美国国旗,这个过程全场肃静。接着,校长发言,他一通讲话后,提议全体毕业生起立,面向家长席鞠躬,对双亲和家人表示感恩,家长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回应孩子。这一刹那我被感动了,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应该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吧。

按惯例,哥大每届毕业典礼都邀请成功的名人对学生作演讲的,例如比尔〃盖茨等人,这年因为金融风暴吧,学校经费吃紧,免了这个议程。校长则对一些学校功成名就者实行颁奖表彰仪式、还给哥大的老校长授予荣誉称号。

紧接着,各学院负责人发言,每个学院领导站到讲台上,学生们就欢呼雀跃,他们的发言往往生动简洁、恰到好处。教育学院的负责人Susan在学生的掌声和跺脚声中上场,她高兴地对着她的“孩子们”说:“谢谢你们发出那么大的响声来欢迎我。”在这种氛围里,典礼高潮迭起。

最后,学校艺术学院的乐队和3名歌手演绎哥伦比亚大学校歌,那是非常正规的美声唱法,很有生命力的美丽旋律。

整个毕业典礼不冗长,回味却是悠长美好的。(陈承澄)3

第二篇:从中美两国老师讲授《灰姑娘》看教育差异

从中美两国老师讲授《灰姑娘》看教育差异

作者:靖

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角色?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对别人都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倒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朋友的,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中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

学生:已经开始好久了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会注意到啊?又有n人开始睡觉....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注:灰姑娘的时钟(初中教材)教案示例

一、导入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灰姑娘的时钟》。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灰姑娘的时钟》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灰姑娘的时钟”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美国青少年的政治读物

有一次我到一位美国朋友家去,见他上初中的孩子正在读一本像是卡通的书,题目是《那你也想当总统啦?》(下称《当总统》)。见这题目有些调侃,我拿起来翻了一翻,正好翻到这样一页,上面只有几行字:“人们会对总统发火。有人向总统威廉·H·塔夫脱(1909-1913年任总统)投掷一颗卷心菜。这并没有惹恼塔夫脱。他开玩笑道:‘我看我的反对者有一个丢失了他的脑袋。’”配这几行字的图画上,塔夫脱总统站在讲台上,脸带微笑地高举着一颗人头模样的卷心菜。

英语中的“丢了脑袋”是个双关语,也指“昏了头”。在公共场合使用暴力是一种昏了头的行为,而卷心菜又恰恰像是一颗人头。这件往事令人想起布什总统在伊拉克讲话时被人投掷鞋子的事。当时,布什也是用一句玩笑话应付了自己的窘境:“我看这是一只10码的鞋。”

总统故事编成青少年读物,在美国起着青少年政治教育的作用。塔夫脱的这个故事告诉读者的是,总统只不过是经由民主选举程序产生的政府首脑而已,并不一定是一个全国人民必须共同爱戴、敬仰的人物。既然如此,当然会有人反对,甚至朝他丢东西。而总统呢?他不能跟冲动过头的反对者一般见识,他必须从容面对可能的敌意行为,对这种行为泰然处之。遭到侮辱,而不动用生杀大权,予以报复,这才是总统应有的风度。

这样的政治教育并不涉及政党、政府或意识形态的内容,而是把政治融入青少年已经耳濡目染的美国生活方式和公共政治价值之中。美国价值的核心之一就是“美国梦”,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出身、教育、职业背景如何,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连当总统也不例外。《当总统》中有一页上画着一个正在学写英文字母的半大小伙子,配图的文字是:“尽管大多数总统都上过大学,但也有九位总统没有上过。他们是乔治·华盛顿(1789-1797)、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马丁·范布伦(1837-1841)、扎卡里·泰勒(1949-1850)、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1853)、亚伯拉罕·林肯(1861-1865)、安德鲁·约翰逊(1865-1869)、格罗弗·克利夫兰(1893-1897)、哈里·S·杜鲁门(1945-1953)。安德鲁·约翰逊直到14岁才学认字,直到结了婚以后才学会写东西。”原来插图中那个半大小子就是美国的这第17位总统。

梦想当总统,学历的高低不是障碍,职业的差别也不是问题。美国总统并不是职业政治家的专门职务。农夫、水手、教师、工程师、律师等等都有当总统的。杜鲁门开过男子用品店,安德鲁·约翰逊当过裁缝,里根当过演员。奥巴马在竞选时,有人说他缺乏治国经验,其实他的学历和政治经验(参议员)肯定不算是最差的,所以美国选民根本就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奥巴马的胜选证明了,在美国当总统,连肤色的差别也不是障碍。

在美国,总统是下面的选民选举出来的,所以,当总统只能是一个在职学习的过程。《当总统》告诉小读者,总统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你要当总统,就得诚实”。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当总统的基本原则。“杜鲁门寄信都是自己买邮票。克利夫兰的口头禅是‘说真话。’”也有不诚实的总统,他们成为历史的反面教员:“克林顿由于作伪证而遭弹劾。尼克松的幕僚到民主党总部偷窃竞选机密,还掩盖罪行,尼克松说谎,终于因此而完蛋。”

美国中小学里没有政治思想课,但学生在历史课上有学习美国民主政治原则和公民价值的机会。总统故事便是一种配合这种政治教育的课外读物。总统故事不同于帝王将相故事,它讲述的不是不凡的天子、英雄、奸雄,而是一般读者可以认同的平凡人。平凡人的总统故事才既有趣,又有做人和当公民的教育作用。总统故事寓教于故事,这就像在其他的传统社会中,普通人的德性教育往往由通俗戏文、童蒙书、善书、家训、儒佛故事来进行。在美国,谁当总统,当总统应当具有哪些素质和能力条件,没有明文规定,但却并不是没有政治和道德的标准。总统故事是传达这些标准的通俗形式,因为通俗易懂而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原载《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2009年1月18日)

第三篇: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向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而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那样就惨了。

老师:是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会被吓到的。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的时候,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会被吓昏的(老师做昏倒状)。

学生大笑。

老师: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哦!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但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她锁起来,但她最后为什么能去?而且还成为了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了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灰姑娘要是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赶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灰姑娘有了仙女的帮助,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会有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的阻挠就放弃参加舞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后妈没有阻挠,甚至支持她,那也是没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算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成为她不爱自己的理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自己没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做?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就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想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呐!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成为了作家的话,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这只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课,我看到了理解、重视朋友、坚持追求、自尊自爱、善于发现问题....而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赶快做好,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没有? 学生甲:预习了!

学生乙:.......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国人?作者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学生:...........老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个肯定会考。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讲课文。谁来给这篇课文分下段?并说明这样分段的理由。学生:**到**是第一段,**到**是第二段,**到**是第三段。总分总结构......老师:大家都看第一段....认真听讲。学生:(n人趴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句话,这是个比喻句。把**比喻成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因为作者......这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老师:大家看第三段,如果我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有没有作者原来的好?为什么? 学生:(.....又有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考试的时候都会做了!?考不好你们就毕不了业!更别想考上什么大学…… ps:(中国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

这便是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与教育方式,所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便是如此吧。

第四篇:从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对中美教育在教育观念、培养方式、教育改革实施的力度、教育平等、教育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此发现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唯有慎重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差异;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中国现在虽然是教育大国,但远远不是教育强国。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教育模式、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实践等方面都较中国更先进。为了从整体上促进我国教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美国教育领先的原因并吸取其优势,以促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一、中美教育存在的差异比较

1.培养观念与方式上的差异。中国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考试的应付。教师的任务自然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美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课程、学制设置都较为灵活,校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多,使得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但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培养出与人合作的精神。

2.教育改革的实现程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本文拿中国21世纪课改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教育法》的改革力度以及实现程度进行比较。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为了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所进行的改革。美国在该法案中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定和保障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对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教育机会与资源获取上平等性问题。中国教育中在城乡差异、东西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在美国,由于其强大经济实力的影响,其公共教育事业建设远远在中国之上。近些年来,美国又将社会教育机会平等提上日程,不仅从教育的投入来考察其效果还从教育的结果来考察。学生们自然都获得较为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4.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方面差异巨大。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正在对教育的跨越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都偏低,阻碍了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耐特网服务于远程教育两种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保障,终身学习也得以实现。

二、关于中美教育比较的思考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做以下几点思考。

1.古往今来的考试制度对教育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导致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2.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被忽略,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当前知识,教学方式也只是简单的填鸭式灌输,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形成学习的动机与促进学习迁移了。

3.我国教育中所采用的统一的编班、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进度不能够重视个体与个

性的发展,这种普及教育一方面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所以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这种传统的“整齐划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

4.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走过场、形式主义层出不穷,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的本质。此外,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实现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这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5.我国综合国力较弱,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还较落后,教育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多媒体教学,然而教育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普及公众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手段。所以,必须要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教育投资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改革教育体制,使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论

本文较全面的对中美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落后与美国不但有其教育观念上、形式上、实践上的原因,也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教育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慎重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方可成为一个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6).[2]王禄荣.从中美教育比较看新课程[J].天津教育,2007,(8).[3]杨柳.由中美教育之比较看国内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4]卢杰.中外现化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对比[J].创新教育,2009,(22).

第五篇:从中美节假日看文化的差异

从中美节假日看文化的差异

[摘 要] 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透过中美两国节日表征,从时序规律、信仰及价值重心取向、道德趋向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差异,以求畅通交流,取长补短。

[关键词] 中国;美国;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养的结果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节日习俗浅显易见,易于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深嵌于各种表象之下。因此,对比研究中美传统节日异同,可以透过其表征,揭示两个民族的性格、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

1.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而美国节日时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这些节日按照时令顺序相继排列。腊八节、春节、元宵节在冬季,清明节在春季,端午节、七夕节在夏季,而中秋节、重阳节在秋季。这一构成规律恰好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历史上的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传统上重视气候变换对农业的影响。我国最古老的节日是农事节日,而农事节日又源自节气,都是岁时节令,即受天候、物候、气候的周期性转换所影响,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世俗的农事生产直接相关。如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由一年农事后的报答神的恩赐而来。再如清明节,“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美国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一方面主要为纪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为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美国工业、畜牧业发达,喜好迁移的生活使他们追寻内心的安宁,注重宗教活动,尤其是基督教。基督教的节日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基督教文化将美国节庆连为一体。

2.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国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一元神论宗教文化特征。

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 其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如七夕节观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间共美好;中秋节观天赏月,天上人间共享团圆;重阳登高望远,天高地厚,秋高气爽,天人和谐。中国人心目中的神灵是为我所用的神灵,虽然许多时候是以求得神灵庇佑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文化特征在传统祭祀性节日中展现无余。如“灶君”在民间俗传中是受玉皇大帝派遣来监视人们行为善恶、掌管万家祸福的神,到年底时就上天汇报人们的罪状。因此,到了祭祀之日,人们都要为他准备丰盛祭品,还常常用糯米做成的糍粑等粘性极强的甘甜

食品糊在他的嘴上,并烧纸钱等供奉他,对其进行贿赂,使他上天之后不能开口讲主家的坏话,而只能甜嘴蜜舌地讲好话;台湾民间还传说灶君是好色之神,故旧时常有妇女于节日在灶边洗澡的风俗,对灶君进行“性贿赂”,使其在“满足了声色之欲”后可以为自家美言几句。这种不是力图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灵魂,而是试图通过事后的食色贿赂来阻止灶君讲真话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种严重亵渎神灵的行为。但在中国相传至今,约定俗成,从来没有人质疑它的正当性,谁能不说这是一种现实生活行为及民族心理与观念的反映呢?从这个角度讲,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世俗化、没有宗教信仰、或者说是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民族。中国传统的神灵,大多为人们进行世俗利益诉求时的自然崇拜神灵,而不是一种求得心灵净化、精神升华、灵魂归宿和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理性。

基督教的上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创造者,他既不允许人们崇拜其他的神灵和偶像,人们也不必要去崇拜其他的神灵和偶像;人类的现世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其福祸、寿夭、贫富都是上帝先天注定赐予的而非后天可以求得的。基督教主要节日---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等都是围绕着耶稣的宗教庆典活动。

3.中国节日文化尊重人,但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美国节日文化挖掘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即个性主义。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及其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内向型经济模式,决定了个人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个体一般被纳入整体当中,个人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以体现。受到儒家文化的支撑,家族或宗族制度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是处于家族或宗族关系之中的,人们之间首要的关系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则是“孝道”存在的基础。儒家学说把这套宗亲关系的社会制度纳入到传统节日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以父性

制为中心、以血缘为基础”的节日文化特征。如“清明节”所寄予的利益诉求与精神寄托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即血缘子孙的继承绵延。这种绵延寄托,体现在对祖先的敬仰,对生命的崇尚,也体现在物质(金钱、财产、官爵、职业)与精神(理想、抱负、事业)上,把不能继承并张扬祖先事业功绩、精神遗训或物质遗产的人视之为不肖子孙,因此,将祖先的精神与物质遗产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初始使命。

与中国拥有悠久封建制的传统不同,美国的历史是书写在干净利落的一张白纸上的。独立战争之前,在没有任何封建思想残余的美洲大陆上,欧洲资本主义所崇尚的自由、平等观念,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使美国人相信每个虔诚的基督徒与上帝之间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个人只对上帝负责,或者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从而求得上帝的宽恕或青睐,在死后进入天堂;在上帝“最后的审判”面前,无论亲疏尊卑贫富,人人都是平等的。个人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得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作为上帝选民的“标志”,最终得以升入天堂。同时,富有的美国人认为财富虽然是个人成就的象征,但把过多的财富带入棺材是一种罪过。于是,商业大亨们将挥金如土作为自我完善与提高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文化与其标志性动物---秃鹰一致:独立、自由、刚强,追求个体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中国传统节庆传承厚重的伦理道德,但发展演化到现代功利色彩浓厚;而美国节日则凸显感恩情节,追求精神愉悦。

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家族制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它包含了“敬祖”、“祭祖”、“寻根”、“报本”,“孝道”、“团圆”、“奉献”、“责任”和“继往开来”等“孝亲”元素。重阳敬老,端午敬贤无不透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节日的表现形式则渐显功利。以“压岁钱”为例:除夕夜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以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于小儿胸前,谓能压邪驱鬼,借以祝福,故名“压祟钱”。但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几乎完全异化成为了一种纯粹的金钱交往,人们往往以给予量的多少相攀比。此外,在节日祝词上,传统的雅文化失去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遭遇到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骤转变,因此日渐淡隐,甚至完全消失。例如,上巳节是古人春季踏青郊游、团聚野餐的节日,因形成了丰富的“雅”文化而倍受古代文人的推崇。如出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庭序》就是记载文人“曲水流筋饮宴游乐”的上巳节盛况;杜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族旗”的鲜活诗句;刘长卿更是用轻快之笔勾勒出江南文人雅士郊游饮宴的浪漫节日场面:“江南风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欲过。”古代节日乃“文人的盛节”,有极强的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但时至今日,已由“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步步高升”、“财源滚滚”等吉利祝语所简化代之。

而在美国众多节日贯穿着感激、咏恩和对个体贡献的认可。这一精神与美国主流文化即白人文化密不可分。美国主流文化根基于基督教,普遍接受传统的“原罪说”。按照这种信念,所有的人都是因原罪落入现世受苦受难的。虽然耶酥自身无罪,但他为了达成人与上帝的和解,不惜以自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此带走人类的罪恶,使人得以永生。刻骨铭心的罪孽深重感与上帝之子的大慈大悲,使居主流文化的基督教徒对“博爱”有独特的理解,对上帝及其儿子心存无限感激。基于“原罪说”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主流文化更看重人间的美德和善行,并将之视为对耶酥的回报,产生了“感恩”文化。而圣诞贺卡、母亲节鲜花和情人节玫瑰等传统社会交往,则更体现情感友谊,交换的礼物多注重其情感价值而非物质价值,倒真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仁义重”。正如世界上其他种类一样,人类也有着不

同的形态和性了重要的角色,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背向和发展的异途。但是透过中美节日文化差异,我们能洞察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和由此衍生的制度、伦理、审美价值等观念的内在灵魂,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加深双方的了解,在今天这个开放、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咱们自己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迷人之处。中西方的节日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李晓霞;;[J];理论界;2006年S2期

2、杨敏;词典─文化的一面镜子──《朗文英语与文化词典》评介[J];外语教学;1997年03期

3、甘世安;魏水利;;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刘竹;节日文化与精神补偿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廖冬梅;节日的教育功能探析[D];西南大学;2006年

6、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周惠英;中元节民俗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张文诺;[D];兰州大学;2006年

下载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礼看中美教育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中美两国老师讲授《灰姑娘》看教育差异(合集)

    从中美两国老师讲授《灰姑娘》看教育差异 美 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的: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从《灰姑娘》看中美教育有感

    从《灰姑娘》论中美教育一文中,我看见美国教育的确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也不能一次还否认中国的教育。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很多老师的教育,我很庆幸我的启蒙老师我的语......

    P2P行业深度研究报告_——从Lending_Club看中美P2P行业差异

    P2P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从Lending Club看中美P2P行业差异 市场研究部 1 目录 一、从Lending Club分析美国P2P行业 .........................................................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最终定稿)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母爱力量 4 An Analysis of Harmo......

    中美教育差异中英文

    Comparing the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1.First of all,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eac......

    “中美教育”之差异

    “中美教育”之差异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耀华 我有幸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部学术厅听了美国校长肯尼迪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主要方式》专题交流,又现场观摩......

    中美小学教育差异

    中美小学教育的差异 10级小语2班罗洋2010051628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