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概论周老师视频讲解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托克维尔)。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角色冲突)的表现。
3.从(C关系建立的基础)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C归属感)的标准。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结构性流动)。
8.(D.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C表意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畸变)。
11.科塞是(B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
1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逆向社会化)。
1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科尔曼)。
14.(C邻里)不属于正式组织。
15.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默顿)。
16.“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17.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C封闭性结构)。
1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B标签理论)。
19.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C广义全球化)。
20.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严复)。
21.家庭中的传统功能(B.生产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22.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反功能)。
23.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逆城市化)。
24.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B.水平流动)。
25.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B.强制性社会控制)。
26.(B.大众歇斯底里)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
27.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马克思、涂尔干和(C韦伯)。
28.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C.再社会化)。
29.(C.镜中我)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30.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C.社会机制)。31.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A.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32.非典期间,某些地方政府淡化“非典”情况是抢购风潮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B.结构性紧张)。
33.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B.狭义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A.角色中断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2.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关系性 B.无形性)
3.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符号互动论 C.结构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4.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私有产权制度 B.公有产权制度D.混合经济制度)。
5.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A.亲缘社区
B.同事社区 C.、邻里社区)。
6.(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7.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伦理道德 D.社会舆论)。
8.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A.暴民 D.骚乱人群)。
9.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主我 C.客我)。
10.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关系性 B.无形性)。
1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B.明确的行动目标D.规范的制度)12.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 C.农村建设)。
13.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结构的是(A.奴隶制
D.种姓制)。
14.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15.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16.冲突的形式包括(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1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领导的权威性B.成员的认同感C.外部环境的变化D.群体的人数)。
18.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卡里斯马型权威B法理型权威D传统型权威)。
19.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是(A.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B.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C.集体上访)。
20.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21.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互相依赖)
2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23.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D传统型权威)。
24.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B.农村社区 D城市社区)。
25.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B.威望 C.财富 D.权力)。
26.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A.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27.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无组织性B.不稳定性C.非常规性D.易受暗示性)。
三、名词解释
1.代沟 :代沟在社会学当中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代沟的存在反映了两代人在社会化各个阶段上的一种差异,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化越迅速代沟就越大;代沟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存在于各种社会各个时代,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文化的变异和扬弃。
2.弱关系理论:社会网络的研究当中,格兰罗维特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弱关系理论;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的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的交换;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当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可以发现在群体之间的主要纽带是联系不多,情感投入较少的弱关系。有学者指出弱关系理论适用于西方社会,在重视人情与关系的中国社会,寻找工作时所使用的社会网络主要是关系。
3.初级群体:我们可以将初级群体定义为:--在群体的内部成员当中他们都是互相熟悉互相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一种群体。分类:家庭,邻里,玩伴。在复杂的社会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群体,朋友圈,同乡会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4.社会问题
妨碍大多数社会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社会问题有以下四个构成要素。首先,这一问题对社会正常生活有破坏,所以被视为“问题”,其次,这一问题只能从社会层面加以解决,要依靠社会政策的调整,甚至要依靠大多数成员采取行动。
5.镜中我 :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国家库力自我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库力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库力用镜中我来描绘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的过程。库力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同别人交往进行社会互动,他就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
6.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社会结构是社会学一种独特的学科视角,是一个对社会具有总体性分析的概念。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物质存在的基础层次,包括社会制度体系和思想体系。其他一些社会学家也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结构的看法,但随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加剧,社会学家后来还用社会结构的概念进一步分析现代社会本身所发生的各种复杂变化。
8.代际流动 又称“异代流动”,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一般以职业等作为地位特征,以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它地位作为比较的基点,考察第二代人(子女)与第一代人(父母)相比,看社会地位有无提高,从中找出引起或未引起变动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尤为重视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代际流动的状况,反映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分层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状况。在封闭的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在他父辈所属的阶级和阶层里终其一生,子继父业,代际流动很少。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每个阶级和阶层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代际流动增多是必然的。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强化流动机会的公平机制,是提高代际间向上流动率的基本途径。
9.城市化 简单地说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要充分理解城市化的社会学含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城市化的进程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第二,城市化的发展还意味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复杂化。第三,城市化的趋势也表明了城乡差别不可避免。
10.社会麦当劳化瑞泽尔指出其特点:效率至上,可计算,可预测,可控,现在这四基本原则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当中去,各个部门,各个研究领域,甚至科研单位,教学单位等等都在用这从事这种工作,研究。我们把效率至上,可计算,可预测,可控原则应用到方方面面。
11.集群行为 社会学上所说的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预料、没有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集群行为的第一个特征是无组织性,我们要准确理解这一点,首先,集群行为尽管缺乏组织,但并不等于说它与社会结构毫不相关。其次,集群行为缺乏组织性主要是相对于制度行为而言的,而集群行为本身还有多种类型,在无组织性上仍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特征是不稳定性。第三个是非常规性。第三个是易受暗示性。
12.社会控制 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地机制。社会控制的提出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控制论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狭义的社会控制指的是采取措施对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干预。广义的社会控制强调通过规范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行为及价值进行指导约束,以调节社会关系,进而防止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控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20世纪初提出的。
13.社会变迁 是指社会发生的变化,具体地说,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还会英法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带来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迁。我们可以在个人生活里看到社会变迁的影响,也会在群体、社会甚至全人类层次看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社会变迁研究中,社会学家特别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因为结构的变化涉及各个层面关系体系的变动,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14.科层制 是建立在系统的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的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按照韦伯对科层制的经典解释,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科层组织内存在明确的内部分工;其二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上下级关系;其三其运行主要依靠书面文件;其五其成员系受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才;其六这些成员的职务活动与其私人生活完全分开,成员间纯粹是工作关系。韦伯看来,科层制组织最为有效,也最适合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组织。
15.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从宏观层面来说,人们用社会制度来表示与某种生产方式所对应的社会经济形态;中观,顾名思义,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另一种含义是从制度内含来说,社会制度主要是指一个社会比较具体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根据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同一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虽然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成员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着较大的共性。同一社会阶层成员的生活方式通常比较相似。韦伯指出,社会阶层是怡特定的生活方式为特征的。
17.社会化 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8.越轨 就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具体的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活着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越轨行为未必就是不可接受到、坏的,甚至恶的行为。默顿指出,反常行为和不遵从行为都属于越轨行为,但与反常行为相比,不遵从行为通常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不一定被认为是坏的。第二,按照越轨行为破坏社会规范的类型,我们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犯罪。第三,我们还要注意到,肃然我们对个人越轨行为关注的相对较多,但除个人越轨以外,还有群体越轨,甚至组织越轨。
四、简答题
1.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在社会学研究中,对权力的分析主要有“利益—冲突模式”、“权威—合法化模式”、“生产—运作模式”三种模式。(1分)“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人之间的支配关系。(2分)“权威—合法化模式”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是制度化的合法权力。即将强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2分)“生产—运作模式”认为权力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和司法领域;权力也不是一种可以被占有、被分配的实体性的物。(1分)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1分)对权力的分析不应只看到宏大的权力,而应充分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1分)
2.韦伯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P140韦伯指出,社会层级的划分必须考虑经济标准、社会标准、社会标准、政治标准、这三重标准。韦伯赞同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但起关键性作用的经济因素不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而是一个人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经济能力。韦伯所说的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声望,即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得到的评价和尊敬。社会分层的政治因素,在韦伯看来就是权力。韦伯把权力定义为人们“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韦伯强调,经济标准、社会标准、政治标准这三条标准虽然互相联系,有时甚至是相互重合,但并不完全等同,也不能互相替代。
3.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无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的区别: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中国社会1990年代后,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影响力都呈上升趋势。
4.我国19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要充分理解城市化的社会学含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城市化的进程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第二,城市化的发展还意味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复杂化。第三,城市化的趋势也表明了城乡差别不可避免。我们可以把中国过去60多年间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1949-1957的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商业贸易相对平稳发展,特别是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气动力中国的全面工业化进程。第二、1958-1965的急速调整时期,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960万农民被组织进城。第三、1966-1978的停滞时期。在1968-1975年间,全国动员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时还组织了大批干部下放农村。在1949-1978年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由行政主导。第四、从1979年起,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
5.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犯罪简单的说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而制订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所以我们可以把犯罪理解为破坏他人的利益,违犯社会规范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行为。越轨就是这样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具体的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时不同的,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虽然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相对要少得多。就犯罪和越轨而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
6.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现代化,简单的说就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具体地说,现代化指的是18世纪前后欧洲社会所经历的种种社会变革过程。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理解社会现代化的具体含义。第一,从经济生产形势来看,现代化指的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变革。第二,从社会结构来看,现代化一位着社会结构的分化。第三,从社会关系模式来看,由于以家户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不再是社会的主导经济模式,特殊注意的关系模式逐渐衰弱。第四,从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来看,工业化推动了新型组织管理结构的建立,对效率的推崇促进了科层制组织的出现。第五,从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来看,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现代国家的建立。第六,现代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七,从思想观念的变化来看,现代化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以上体格方面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含义,但涵盖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只有这七个方面协调发展,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可能阻碍现代化的继续进行。
7.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的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政府、学校、医院等。社会组织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组织时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有意建立起来的群体。第二,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密。第三,社会组织成员之间互动较正式,有明确的规范,限制和约束较大。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标精心设计的结构,结构比较复杂、理性,存在正式的分工,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8.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会面对那些特殊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主要归纳为四类:错位,失衡,畸变,两难。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错位存在三种不同形式。首先,传统因素的瓦解和现代因素的生成不同步造成的错位。其次,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提出的目标与正在形成的能力之间的错位。再次,其他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实际情况之间的错位。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失衡现象主要是因为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整个国家内迅速展开。相反,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往往会造成地区间的不均衡。畸变指的是一些早发型现代化中的制度和策略,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变成了似是而非的另一种东西。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中的两难强调的是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矛盾的要求:经纪商既要求解决人民的贫困又要要求增强国家的财力,既推崇效率又要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上在强化政府能力的同时,又要推进政治民主化、稳定政治秩序;在文化上,一方面要汲取其他现代化国家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要保护传统文化。
9.社会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罗斯看来,社会控制既有外在社会力量的施加,也有内在约束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是指社会依靠那些外在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力量来促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规范,这种控制类型强调的是社会力量的强制作用。内在控制则是社会成员自觉行为。其次,从社会控制的目标来说,我们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罗斯强调,为了保证社会秩序,不但要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任期要对发生率的越轨行为进行处罚。这就是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的不同目标。最后,按照社会控制的方式,我们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是通过政权、法律、纪律等正式制度形式来向社会成员明确社会规范,进行社会控制,又叫制度化控制。非正式控制又称非制度化控制。
11.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从六个方面下手,第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较大。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较高,社会分层结构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较强。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主要依靠法律才等正式规章制度。第六,从社区文化看,城市社区的文化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12.社会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具有四个特征:首先,社会问题具有破坏性。这是指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破坏性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第二,社会问题的存在扰乱了社会生活秩序。第三,社会问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其次,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有两个含义,一方面,社会问题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强调,社会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所有社会中任何时候都存在社会问题。再次社会问题就有复杂性。这主要是就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而言的。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通常是多种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有经济因素,有社会因素,又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最后社会问题还具有时空性。我们在上面提到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就社会问题的存在而言,总体上是超越具体的实践和空间存在的。
14.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答:
(一)人格塑造:对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教育是与对受教育者正当的生活方式的锤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规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
(二)文化传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育制度。教育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较保守的性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经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索往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教育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聚着人类真正的智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未来创新的。
(三)筛选: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分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教育的这种筛选功能体现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分配。
(四)革新:我们前面说到教育制度的相对保守性,但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它通过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教育的革新性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制度上。也就是说,大学肩负着追求最高形式的学识的使命。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氛围,培养的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鼓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恰是这种距离,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
五、论述题
1.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答:要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应当注意到:我国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异是“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这三种二元结构叠加的结构。首先,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是“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原生性的城乡二元结构”表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并不容易消除。改革开放并没有能够消弭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这种本质上的二元对立。其次,195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对城市和农村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的进程削弱了我国1950—1970年代形成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消除。一方面,作为“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核心的城乡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同时,国家也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另一方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并未根本废除。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不但很难取得城市居民户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这就是“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改革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通过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所达成的联结,已经被改革所弱化。一方面,农产品消费在城市居民消费中的比例降低,农村生产与城市生活的联结削弱了。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也降低了我国城市居民对本国农业生产的依赖。市场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城乡之间的联结,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割裂。这是理解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要理解今天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就需要注意到三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叠加。
2.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全球化理解为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浪潮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全球性的特殊社会变迁。世界各国对市场体制的强调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进而使整个世界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为统一的世界中一部分。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此外,在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球化力量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书上举例社会“麦当劳化”。在讨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汇总的境遇时,我俄每年既要注意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注意全球化同时加深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以及中国内部的不平等。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全球化进程在中国的时间,同时也是中国队全球化力量的改造过程,往往可以发展出那些全球化理论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说,全球化的中国实践是一个双向过程。在全球化改变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改变着全球性的力量。3.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主要体现在改革之前单位对一普通老百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从跨入单位开始,医疗收入个人的发展,住房问题,养老问题都是由单位解决,单位决定了你一生的问题,一直到老的问题都是单位解决的。单位具有特殊性,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组织,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之前大型单位里面有自己的医院,中国单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改革之后,单位组织具有强的制度化程度,突出特点:制度性的依赖,单位对国家全面的依附以及个人对单位的全面依附。单位制度的形成由于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较少的依靠正式的国家机器,而更多的是依靠就业场所这样的基本环节,行政组织的网络去控制这个社会。单位制体制之下更多依靠就业场所控制,从单位外部关系来看单位与市场基本缺乏有机联系的,它与横向上的其它单位也没有什么沟通,单位组织与代表国家的上级单位发生联系,纵向的管理模式,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性的一种配置,这种垄断性配置一方面就造成了单位对国家的全面的依附,另外单位不同等级信息不对称,还有单位内部关系来看,个体对单位有极强的依附性,单位对国家有极强的依附性。
4.请举实例说明,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谣言是如何传播开来的?谣言都是在大众中传播的关于人或事的缺乏根据、不够准确的消息,使故意捏造的。谣言具有似真性,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又直接的关联;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既是某些缺乏根据的信息的传播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产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谣言的传播过程分为磨尖、削平和同化三个阶段。磨尖,即接收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东西,或记住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而舍弃或以往其他东西。削平,即在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再传者得个人色彩。谣言的终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于很快出现了有力的事实肯定或否定了谣言的内容,得到正式的传闻就进入了正式的传播渠道,而被否定的传闻则立即寿终正寝。另一种是在长期得不到事实证明或否定后自行消失。
5.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有何理解?答: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组织、社会制度、社区等各个社会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我国自19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就已经启动了我国的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上。第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改革前,国家垄断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民众生活在国家机器的组成单元里,国家与民众构成了直接互动的两层社会结构。改革释放出来了一些不由国家所控制的资源,逐渐形成了“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的三层结构。第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主要由城乡两大社会群体及城市内部的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三个阶层构成。同一身份内部则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和平等性改革以来,出现了农民工阶层和私营企业主等新阶层,原有的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各阶层的内部发生了分化同时,在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第三,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化。首先,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路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利益分配体系。其次,利益实现机制的变化。也就是整个分配制度从计划调节转变为市场调节。再则,利益差别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利益分化,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结构的这些变化,既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
6.试述我国城市化面临着哪些困境? 城市化滞后:中国城市化的第一重困境就是城市化滞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人口迅速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以突然爆发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至今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滞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城市化的第二重困难在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陈世管理滞后:中国城市化的第三重困境是城市管理滞后。一方面,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时间滞后。另一方面,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尚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社会服务。虽然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重重困境,但只有继续推进城市化,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单选10多选8名词20间答32论述30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2010秋季社会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A.孟德斯鸠
B.孔德
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C)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C)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D)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C)。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B)的代表人物。
A.结构功能主义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1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14.(C)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教会
15.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16.“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
B.滕尼斯
C.恩格斯
D.哈贝马斯
17.在一种分层结构中,个人的地位是社会预先规定了的,本人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分层结构是(C)。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封闭性结构
D.开放性结构
1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这种理论是(B)。
A.拟剧论
B.标签理论
C.文化传递理论
D.冲突理论
19.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C)。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20.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章太炎
21.家庭中的传统功能(B)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赡养功能
D.消费功能
22.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23.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24.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B)。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25.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B)。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C.非强制性社会控制
D.政权控制
26.(B)是由一种毫无根据的想法引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行为。
A.恐慌
B.大众歇斯底里
C.时尚
D.传言
27.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马克思、涂尔干和(C)。
A.孔德
B.孟德斯鸠
C.韦伯
D.达伦多夫
28.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C)。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29.(C)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30. 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C)。
A.社会结构
B.社会制度
C.社会机制
D.因果关系
31.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A)的“二元经济”理论。
A.刘易斯
B.科瑟
C.图灵
D.诺斯
32.非典期间,某些地方政府淡化“非典”情况是抢购风潮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就是集群行为产生因素中的(B)。
A.结构性助长
B.结构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33.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向外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B)。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的有(ACD)。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2.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B)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3.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CD)。
A.符号互动论
B.家长制理论
C.结构功能理论
D.社会冲突理论
4.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ABD)。
A.私有产权制度
B.公有产权制度
C.集体产权制度
D.混合经济制度
5.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ABC)。
A.亲缘社区
B.同事社区
C.邻里社区
D.朋友社区
6.(ABD)是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7.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ABCD)。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伦理道德
D.社会舆论
8.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AD)。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
9.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C)。
A.本我B.主我C.客我D.超我
10.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AB)。
A.关系性
B.无形性
C.可转让性
D.弥散性
1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BD)。
A.成员关系亲密
B.明确的行动目标
C.成员不可替代
D.规范的制度
12.农村社区形成的三种途径是(ABC)。
A.自然起源
B.社会组合C.农村建设
D.城市衰败
13.以下社会分层制度中属于封闭性分层结构的是(AD)。
A.奴隶制
B.农村社区
C.城市社区
D.种姓制
14.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越轨不等同于犯罪
B.越轨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
C.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
D.越轨有时候只是一种不从俗
15.社会化的机构包括(ABCD)。
A.家庭
B.学校
C.工作组织
D.大众传媒
16.冲突的形式包括(ABCD)。
A.口角
B.战争
C.仇斗
D.械斗
1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18.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19. 以下属于当代中国集体行动的是(ABC)。
A.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B.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C.集体上访
D.集体出游
20.社会化的类型包括(ABCD)。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21.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BC)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C.互相依赖
D.有事相求
2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CD)。
A.领导的权威性
B.成员的认同感
C. 外部环境的变化
D.群体的人数
23.以下哪些类型是韦伯所划分的权威类型(ABD)。
A.卡里斯马型权威
B.法理型权威
C.家长型权威
D.传统型权威
24.社会学在社区研究中比较重视的社区分类是(BD)。
A.自然社区
B.农村社区
C.法定社区
D.城市社区
25.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包括(BCD)。
A.家庭背景
B.威望
C.财富
D.权力
26.以下属于人口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的有(ABC)。
A.人口数量
B.人口结构
C.人口素质
D.人口社会化
27.以下是集群行为特征的有(ABCD)。
A.无组织性
B.不稳定性
C.非常规性
D.易受暗示性
二、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
1.代沟
P46
答:代沟在社会学中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
2.弱关系理论
P61
答: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在群体之间使用的主要纽带是联系不多、情感投入较少的弱关系,而非情感投入较多、联系频繁的强关系。
3.初级社会群体
P70
答: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4.社会问题
P164 答:妨碍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
5.镜中我P41
答: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6.社会结构
P63
答: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7.初级社会群体
P70 答: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8.代际流动
P158
答: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
9.城市化
P128
答: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10.社会麦当劳化
P239 答:工业化社会所引发的变化。
11.集群行为
P191 答: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预料、没有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12.社会控制
P182 答:社会控制,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
13.社会变迁
P216 答:宽泛地说,社会变迁指的就是社会发生的变化。具体地说,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
14.科层制
P85 答:科层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
15.社会制度
P89 答: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人类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简答题
1.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2.韦伯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无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4.我国19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5.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6.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7.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8.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会面对那些特殊的问题?
9.社会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10.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分层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2.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4.请举实例说明,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谣言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5.你对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变迁有何理解?
6.试述我国城市化面临着哪些困境?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责任教师 杨戴萍
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838年(B)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A.弗洛伊德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B)
A.库利
B.米德
C.托马斯
D.林顿
3.以下(B)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4.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C)
A.规模小
B.存在时间长
C.人际关系密切
D.综合性功能强
5.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C)。
A.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群体
D.组织
6.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D)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库利
D.韦伯
7.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B)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手段—目标论
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B)和婚姻家庭制度。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法律制度
D.文化制度
10.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A)
A.普雷毕什
B.丁伯根
C.托夫勒
D.贝尔
11.默顿认为当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二彻底放弃奋斗的社会行动类型是(B)。A.遵从
B.创新
C.形式主义
D.隐退主义
二、多选
1.(A)和(C)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A.规范系统
B.组织系统
C.价值系统
D.设施系统
2.根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来看,制度可以分为(A)和(D)。
A.基础性制度
B.本原社会制度
C.派生社会制度
D.辅助性制度 3.根据制度的作用范围和特点,社会制度分为(B)和(C)。
A.基础性制度
B.本原社会制度
C.派生社会制度
D.辅助性制度 4.下列哪些是派生的社会制度。(A D)A.政治制度
B.文化制度
C.婚姻家庭制度
D.法律制度 5.下列哪些是文化制度。(A C)A.教育方针
B.道德要求
C.法律
D.法庭 6.社会制度具有(C D)功能。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负功能 7.社会控制的特点是(B C A)A.集中性
B.依赖性
C.多向性
D.控制性 8.社会控制的内容包括(A C)A.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B.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C.对社会文明的控制
D.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9.社会控制按照是否依靠外力可以分为(B)和(C)。
A.硬控制
B.内在控制
C.软控制
D.外在控制 10.社会控制的功能主要有(AB C)
A.维持社会秩序
B.维持正常生活
C.促进社会发展
D.激化社会矛盾
三、判断
1.按照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进行群体是美国学者库利提出来的。(错)2.非正式群体是无固定编制的群体。(对)3.群体凝聚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使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对)4.群体冲突时群体保持活力和创新新意识的必要前提。(对)5.初级社会群体又叫首属群体。(对)
6.最早的原始人有家庭没有婚姻制度。(对)7.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中期。(错)8.自然选择是家庭演化的根本动力。(错)
9.生产方式的进步是推动家庭制度演化的根本动力。(错)
自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B)。
A.斯宾塞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2.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划分,访谈可分为一般性访谈与(C)
A.个别访谈
B.座谈会
C.深度访谈
D.集体访谈
3.被尊称为“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的社会学家是(A)
A.斯宾塞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4.“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C)。
A.米德
B.布卢默
C.库利
D.托马司斯
5.对贫困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学定义
D.环境学定义
6.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是(B)。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底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8.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9.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有全球性思想、全局性思想和(C)。A.综合性思想
B.持久性思想
C.战略性思想
D.长期性思想
10.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计划生育
C.缩小城乡差别
D.扶贫
11.(B)是社会制度得以运行的物质手段,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和物质基础。设施
A.规范
B.设施
C.值
D.组织
二、多选
1.新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有(A)。A.佩鲁
B.布朗
C.霍顿
D.滕尼斯 2.新发展观提出了(C)观点。A.基本需求发展 B.经济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平等发展 3.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负面效应有(A B C D)A.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
B.反现代性因素的抗拒
C.面临发展传统产业与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步伐的双重压力 D.民主政治发展的难产
4.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正面效应有(A B C D)A.可以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B.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对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C.通过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跳动民众积极性 D.利用本国大量低廉劳动力促进现代化发展 5.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有(B C)
A.佩鲁
B.普雷维什
C.弗兰克
D.卡多索 6.各国现代化道路有()类型。
A.早发内生型
B.早发外生型
C.后发外生型
D.后发内生型 7.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具有(A B C D)特点。
A.外发性
B.渐进性
C.采借性
D.突进性 8.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 B C D)。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B.以效率和民主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C.社会生活空间城市化
D.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与互补化 9.社会现代化具有(A B C D)特征。A.利弊并存的过程
B.不可逆转的过程
C.趋同化过程
D.全球化过程
六、判断
1.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文字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错)2.符号互动理论认为,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对)
3.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对)
4.布迪厄认为,要想进行科学的社会学研究,就必须对社会学的对象以及社会学研究者本身进行反思。(对)
5.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结构,是指行为者在行为中所使用的“规则”和“关系”。(错)6.西方社会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传入中国。(错)7.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对)
8.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错)
自测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超越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因而又被称为(D)
A.功能主义社会学
B.人本主义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实证主义社会学
2.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行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B)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3.(D)的实质就是文化理想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
A.强权主义
B.大国沙文主义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崇洋媚外
4.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C)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的前拥后挤
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C)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6.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B)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7.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B)。
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8.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10.“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的哪种理论(A)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1.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这种现象称为(B)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2.(B)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A.普那路亚家庭
B.血缘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13.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A.韦伯
B.马克思
C.布劳
D.涂尔干
14.本源制度包括(B)A.政治制度
B.婚姻家庭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
D.思想文化制度
15.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
A.创新
B.反抗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16.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提出“社会学”名称的学者是(B)A.严复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梁启超 17.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C)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B.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18.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A)
A.积极性控制
B.消极性控制
C.硬控制
D.非制度化控制 19.19世纪中叶,(B)
提出了“社会有机”论。A.斯宾塞
B.孔德
C.米德
D. 马斯洛
二、多选
1.依群体中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B C)。
A.业缘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高级群体 2.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表现为(A B C)层次。
A.人际吸引
B.成员对规范的遵从 C.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
3.一般认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要素有(B C)。
A.人口
B.自然环境
C.社会
D.文化 4.社会流动的功能有(A B)。
A.加强社会整合
B.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
C.激发社会成员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D.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建立社会成员的平等关系
5.根据社会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C D)。
A.代际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性流动
D.非结构性流动 6.马克斯·韦伯按照(B C D)来定义阶级。A.社会关系
B.财富
C.权力
D.声望 7.初级社会群体具有(A B D C)特征。
A.规模较小
B.持续的直接交往 C.较强的内聚力
D.综合性的功能 8.社会学产生的条件包括(A B C)。
A.社会历史条件
B.科学发展条件 C.思想理论根源
D.社会主义发展
六、判断
1.韦伯是社会唯名论者。(对)2.罗伯特·默顿提出了“AGIL功能模式。(错)
3.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时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持续的存在,是人类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4.社会交换理论属于微观社会学。(对)
5.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特征。()
6.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建立在合理化选择的基础上,而人们的行为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合理化。()
自测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的新概念(C)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B)
A.迪尔凯姆
B.滕尼斯
C.齐美尔
D.韦伯
3.下列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4.认为发达国家是落后国家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是(B)的观点。
A.现代化理论
B.依附理论
C.世界体系论
D.新发展观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C)
A.规模小
B.存在长久
C.人际关系亲密
D.综合性功能强
6.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依照社区的历史,社区可分为三种类型,下列哪项不属于该分类(A)
A.虚拟社区
B.传统社区
C.发展中社区
D.发达社区
8.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A)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同辈群体
9.以下哪一种活动不属于集合行为(C)
A.时尚
B.球迷不约而同喝彩
C.春游
D.骚动 10.“后工业社会”论是谁提出来的(B)
A.弗兰克
B.贝尔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11.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A)。
A.实地研究
B.文献研究
C.访谈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
1.社会学研究的程序一般包括(A C D)。
A.选择课题 B.拟定计划
C.实施调查
D.分析总结 2.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人数划分,可分为(C D)。A.一般性访谈
B.深度访谈
C.个别访谈
D.集体访谈 3.问卷法主要有(A B C)类型。
A.封闭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综合型问卷
D.调查式问卷 4.社会冲突的主要观点有(C
B)A.注重社会的稳定、均衡
B.注重社会的冲突
C.注重冲突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D.冲突并不一定是公开暴力还包括紧张、敌意 5.从文化的构成角度而言,文化具有(B C D)。
A.创造性
B.复合性
C.结构性
D.系统性 6.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A B C D)A.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B.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 C.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D.中国社会保障研究 7.人口构成可划分为(A B D)。
A.人口自然构成 B.地狱构成C.文化构成D.社会构成
三、判断
1.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似。(对)2.斯宾塞是社会唯名论者。(错)3.韦伯是社会学之父。(错)
4.孔德提出研究社会的四种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比较法。(错5.马克思认为方法论准则是生活实践的辩证法。(对))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工作概论》2011春期末复习
一、单选题
1、在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中,创造了中层理论的是(D)。A、班杜拉 B、桑代克 C、帕森斯 D、默顿
2、下列属于社会工作特点的是(D)
A、通过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B、重视个体独特性 C、社会工作者代替案主作决策 D、重视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3.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正式起点的是(C)。A.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 B.1898年美国的慈善学院的创立 C.1917年里士满《社会诊断》的出版 D.1869年的慈善组织协会的建立
4、关于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实施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社会工作者在初步接触案主时要留意案主的态度与感受 B、在收集资料时直接与案主会谈就可以收集到完整的资料 C、收集资料后社会工作者要对助人活动做一个总体评价 D、助人过程中不需要案主参与进来
5、沈洁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主要服务对象是残疾儿童。在她的努力下,一个脑瘫的儿童站起来了,一个智障的儿童学会了穿衣服,看着他们的成长,沈洁很幸福。上述内容意味着社会工作者(A)。
A、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能力 B、应该尊重案主
C、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D、以自立自助的方式帮助案主
6、下列不属于小组工作的功能的是(A)。A、小组工作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B、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C、可以使小组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的行为规范
D、帮助小组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价值观、知识和技巧
7、在罗斯曼提出的社区工作目标分类中,属于任务目标的是(B)。A、建立不同社区之间的合作 B、安置无家可归者
C、增强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社区领导参与社区事务
8、在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系统具有平衡机制
B、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一个家庭都会遵循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 C、家庭沟通理论认为各家庭成员扮演的角色是单一的 D、家庭沟通理论认为沟通可以解决家庭中的任何纠纷
9、小邓是一名高中学生,因为偷盗被判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被归入社区矫正者的行列中,他担心社区的居民知道后看不起他,心理负担较重。负责他的社工小王向他保证会为他保守秘密。下列属于小王保守秘密的方式是(B)。A、向自己的家人讲述小邓的故事 B、向自己的督导讲述小邓的事情 C、向别的机构的同行讲述小邓的事情 D、在发表文章时引用小邓的故事
10、下列关于贫困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D)。A、福利制度贫困论从宏观角度来探讨贫困的原因
B、贫困功能论认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制度是造成贫困的基本原因。C、社会制度贫困论从微观角度来探讨贫困的原因 D、贫困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贫困存在的根源
11、在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下列哪一项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C)
A、德国的汉堡制 B、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C、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D、美国的睦邻组织运动
12、社会工作机构的价值会影响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影响因素?(D)
A.机构的经济来源中所包含的价值影响 B.机构不能执行社会价值
C.机构的资金投入方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倾向
D.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和制度等的限制
13、尊重案主的自决权意味着社会工作者(D)A.可以代替案主解决问题 B.主动地提供服务
C.同案主商量之后自行作决定 D.以自立、自助的方式帮助案主
14、下列不属于小组工作的功能的是(A)。A、小组工作主要是通过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B、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C、可以使小组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的行为规范
D、帮助小组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价值观、知识和技巧
15、下列关于小组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B)。A、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础方法之一
B、小组工作者是小组情境中的催化剂,也是情境本身。
C、小组工作可以用群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D、小组工作具有社会控制的作用
16、罗斯曼在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实施的三大理论模式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地区发展模式 B、社会计划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社会运动模式
17、下列关于社区工作说法正确的是(A)。
A、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B、地区发展模式通常运用于比较复杂的社区 C、社会策划模式常常用于那些简单的社区
D、社会行动模式在中国的社区工作中比较常见
18、在下列妇女小组中,属于妇女提高觉悟小组的是(A)。A、以反抗男女不平等为主题的小组 B、讨论同性恋话题为主的小组 C、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开办的小组 D、网上妇女育儿自助小组
D)
19、下列不属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服务对象范围的是(D)。A、贫困者 B、残疾者C、孤寡老人D、社会大众 20、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者的特征的是(A)。A、社会工作者是职业性的助人者
B、社会工作者只要有爱心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专门的助人知识 C、社会工作者只要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即可,不需要总是遵循它 D、社会工作者不必要做到个人和专业价值观的统一
21、毕业之际,小张面临着两种选择:读研究生还是工作。想请社会工作者小王帮忙拿个主意。小王并没有告诉小张如何选择,只是和他探讨了两种选择的结果,小张自己做出了决定。这里体现了社会工作的(D)。
A、尊重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保密原则 D、自决原则
2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是(C)。A、个别化 B、操作性行为 C、人在情境中 D、案主自决
23、下列属于不幸儿童的救助方式的是(B)。A、小学义务教育 B、儿童福利院救助孤儿 C、修建儿童娱乐场所 D、社区创办幼儿园
24、某小区组织了老年腰鼓队,并且积极组织腰鼓队参与本社区的系列表演活动,腰鼓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参与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哪一项内容?(D)。A、老年社会救助 B、老年生活服务 C、老年心理辅导
D、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
25、关于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医疗社会工作诞生初期的使命在于“理解生命” B、现代意义上的医疗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C、医疗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对患者经济方面的协助 D、社区卫生教育不属于医疗社会工作的范畴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B)。A、社会策划模式 B、政策实务模式 C、地区发展模式 D、社会行动模式
27、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消除案主的悲观、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和弱点;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给案主战胜困难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案主得以发展自身的境界。根据上述一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做决定 B、社会工作者充分尊重案主
C、社会工作者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帮助案主 D、社会工作者启发和引导案主,达到助人自助
28、在1601年,英国颁布的一部著名的济贫法令是(B)。A.慈善组织法 B.伊丽莎白济贫法 C.爱尔伯福制 D.睦邻组织法
29、小李的丈夫因意外事故死亡,儿子才2岁,小李要上班没有办法照顾儿子,社会工作者小周帮助联系小李所在社区的家政服务机构,帮助小李解决了儿子的照顾问题。小周提供的这项服务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哪一项功能?(C)A、预防 B、救难 C、解困 D、推进社会公平
30、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人分类的是(B)。
A、功能和形态残疾 B、精神残疾 C、丧失功能残疾 D、社会功能残疾
31、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A)。A、弗洛伊德 B、荣格 C、沙利文D、班杜拉
32、不属于小组工作的三大基本模式之一的是(A)。
A、过程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治疗模式 D、互动模式
33、关于妇女社会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女性 B、社会性别成为指导妇女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 C、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D、妇女社会工作不涉及男性。
34、在矫治社区工作中,比较普遍采取的矫治形式是(D)。A、院舍训练 B、社区劳役 C、看护缓刑人员 D、监狱等机构矫治
35、关于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能力 B、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案主的隐私
C、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利用工作之便剥削案主 D、社会工作者可以保留一些专业决定的信息不告诉案主
二、多选题
1、王女士离婚多年,带着女儿自己过,最近终于找到了一个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对象,但15岁的女儿坚决反对,她自己也开始犹豫,希望工作员帮她拿个主意是否要结束这段关系。工作者和王女士的女儿做深入的交谈,了解女儿反对的原因,并及时与王女士及其对象沟通,同时让孩子了解母亲的处境,看孩子是否可以明白组建一个家庭对母亲的意义。在沟通之后,王女士和孩子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ABCE)。A、帮助案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别人的帮助 B、引导和启发案主,以达到案主自助并在自助中得以发展 C、社会工作者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案主 D、社会工作者直接教给案主解决问题的办法 E、社会工作者相信案主有改变自己的潜力
2、关于家庭治疗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A、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对象。B、家庭治疗的焦点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问题。C、家庭联合治疗方法是各家庭成员由不同的社会工作者承担会谈。D、家庭合作治疗法是每次会谈都由一个工作人员和家庭全体成员会谈。E、结构派家庭治疗致力于失去功能的家庭达到结构性改变。
3、下列属于早期社会工作实践的是(ABCDE)。
A、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B、德国的汉堡制 C、德国的埃尔伯福制 D、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E、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的是(BCDE)。A、社会工作通过促进社会的再分配来调整社会分配不公 B、在问题产生之前,对社会及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发出警报 C、增强社会成员对可能出现的变动的应变能力 D、帮助解决案主的基本生存问题 E、提高案主适应社会的能力
5、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内容包括(ABCD)。
A、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 B、案主的求助模式 C、资源获取模式
D、服务提供模式 E、资料获取模式
6、关于社会工作的接纳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A、即使案主身上有较大的缺点,社会工作者也不能对之排斥 B、接纳意味着社会工作者赞同案主所做的一切 C、接纳意味着案主可以不用积极改变自身的缺点
D、接纳意味着案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社会工作者不得干预 E、接纳意味着社会工作者相信案主,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的对待案主
7、社会工作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些选项?(DE)
A、助人自助 B、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 C、重视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D、其主体主要有国家和政府构成 E、其对象限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8、下列小组中哪些属于支持小组?(BD)
A、中学生公德教育小组
B、单亲家庭自强小组
C、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小组 D、癌症病友小组 E、为毒瘾者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
9、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工作的功能包括(ACE)。
A、推进社会公平B、促进社会革命 C、促进社会整合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E、维持社会稳定
10、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中,哪些体现了“尊重”的原则(BC)。A、散步时遇到熟人打招呼 B、帮助残疾人申请助残经费 C、帮助刑满释放人员申请工作 D、支持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 E、反对高中生“早恋”
11、小丽有一个男朋友,相处融洽,但是小丽发现对方有遗传病史,小丽家人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小丽希望工作者帮她出主意。工作者首先让小丽明白家长的意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然后让小丽及其家长深入了解对方的遗传病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让小丽的男友和小丽的家长做一次交流(在工作者的陪同下),征求家长的意见。然后工作者再让小丽及其家长做出决定。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具有下列含义(BCD)。A、社会工作者只要具备爱心和耐心即可做好本职业 B、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一定的价值观做指导
C、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套助人的专业知识
D、社会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 E、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方式是单方面的施与
12、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缘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正式起点 B、“莱恩报告”使社区工作被正式确认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 C、1960年以后社会行政工作得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工作 D、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属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E、社会工作在中国一开始萌芽就属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的是(ABD)A、社会工作通过促进社会的再分配来调整社会分配不公 B、整合社会资源
C、增强社会成员对可能出现的变动的应变能力 D、整合社会关系
E、提高案主适应社会的能力
14、下列属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是(CD)。
A、社会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 B、案主大都采取被动求助方式 C、助人资源大部分来自民间 D、服务提供更加专业化 E、执行服务的人员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
15、关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在价值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他(她)受雇的社工服务机构的价值体系 B、具体实践中,机构的价值和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 C、机构本身总是代表着良好的社会价值 D、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总是能得到完全的执行
E、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价值不一致时,社会工作者总是要服从机构的价值
16、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A、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 B、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固定不变的
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其服务对象逐渐减少 D、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其服务对象逐渐扩大 E、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极度贫困者会减少
17、关于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E)。A、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属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B、中国古代的救济事业成为一项经常性的社会福利事业 C、中国的乡约制度可以称为现代社区发展的萌芽 D、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教育在中国没有中断过
E、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开创了中国社区研究与建设的先河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的是(ABDE)。
A、推进社会公平B、整合社会资源C、增强社会成员对可能出现的变动的应变能力D、整合社会关系E、维持社会稳定
19、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D)
A、社会政策 B、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的利益分配制度 D、社会救助制度 E、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20、关于个案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A、个案工作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增进福利
B、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础方法之一
C、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个人
D、个案工作的方法是对案主进行直接服务
E、个案工作是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
三、判断题
1、当案主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即使他的决定对自己的基本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社会工作者也不应该限制案主的自我决定权。()
2、案主的行动或潜在行动具有严重的危机会伤害自己时,可以适当限制案主的自决权。()
3、社会工作同时具有正功能和反功能。()
4、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和本我两部分。()
5、默顿的角色丛理论认为,每个人所占据的是多种地位,这种多种地位就是角色丛。()
6、西蒙认为,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本质上是反对将社会工作者当作施恩者和解放者。()
7、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处于特殊困难境遇的儿童。()
8、中国家庭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民间机构作用比较突出。()
9、矫治社会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领域是社区矫治。()
10、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不利地位是个人的能力问题导致的。()
11、矫治社会工作属于司法矫治体系的一部分。()
12、中国的矫治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矫治体系。()
13、社区服务是中国目前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14、社会行政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属于一种行政命令。()
15、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个案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界普遍承认的唯一的工作方法。()
16、危机调试法大部分在行为修正模式下实施。()17、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是现代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18、在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重心正从“去机构教养化”转到“机构教养化”。()
19、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参与医院的行政工作,间接为病人服务。()20、机构为本的实习模式中,学院不需要有专门老师参与。()
21、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22、社会工作的计划制定只需要社会工作者制定即可,不需要案主参与。()
23、班杜拉强调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24、小组工作中的互动模式关注的是小组以及小组成员的目标。()
25、社会行政工作是转化社会政策成为具体社会服务的过程。()
26、家庭联合治疗方法的每次会谈都由一个工作人员和家庭全体成员进行会谈。()
27、在矫治社会工作中,司法审判前的服务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其提供的报告中作出价值判断。()
28、中国对于残疾人就业的要求是单位按照职工人数的5%安排。()
29、案主的决定只对自己的基本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可以行使自决权。()30、地区发展模式通常运用于比较复杂的社区。()
31、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往往采取引导的方式帮助案主,由案主自行做决定。()
32、系统理论模式采取介入策略改造整个系统,而不是改变案主本身。()
33、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
34、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35、生命回顾技巧是指老年案主回顾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和时刻。()
四、简答题
1、简述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
2、简述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本取向。
3、简述社会小组工作的特点。
4、简述老年个案工作方法中怀旧与生命回顾的区别。
5、简述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基础中“价值与尊严”的表现。
6、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7、简述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8、简述尊重案主自决权的原则。
9、简述社区工作的功能。
10、简述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实施环节。
11、简述功能派社会个案工作的实施原则。
12、简述中国社区服务的内容。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论述中国目前的老年人社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应如何发展。
2、在社会个案工作中,案主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3、试论述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4、试对社会小组工作的三大经典模式进行比较论述。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2、名词解释
社会整合社会分化p213社会舆论 p279
社会分层p220社会组织结构p148社会失范p286
镜中自我p56角色模式 p356群体意识 p282
应用社会学p17家长制 p166种姓制度 p230
制度化逃避
3、问答题
(1)社区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p178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P33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P330
(4)时尚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时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P85-86
(5)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是什么p364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什么?p43
(7)集体行为的成因是什么?p82
(8)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p144
(9)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p124
(10)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p131
(11)社会控制的功能是什么? P2704、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异同.并就你个人观点说明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更好地实施社会保障。p335
(2)试述科层制在结构与运行机制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P170
(3)请说明社会舆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论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P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