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4: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

第一篇: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歌手名叫奥尔菲斯,他的歌声有股神奇的魅力,能叫鸟兽起舞,能使木石着魔。有一天,他对着山岗一边弹起里拉琴一边引吭高歌,他的歌声美妙动听极了,时而高亢如行云,时而婉转似流水,松树柏树,大小石块纷纷自动整齐地排列在他在身旁,建起一幢幢楼房,铺平了一条条道路,搭起一座座桥梁……,一座雄伟的城市拔地而起。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座城市,似乎时时处处都听到奥尔菲斯的美妙歌声。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来源①。

我们今天要展示的**楼盘的灵感即来源如此,希望建筑能像音乐一样流淌着典雅的气息,能让艺术的阳光蔓延。

华沙轻音代表的是著名的波兰钢琴家肖邦的祖国波兰。1849 年,在法国的的辞世的他按照其遗嘱的要求,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了波兰,安葬在这下柱子上方镌刻着一行波兰文,“心,永远在最珍爱的地方”。徜徉其间,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的<夜曲>,钢琴黑白键在跳动绕梁三日。

一看到拉丁风情,我们脑海中呈现的就是那些伴着欢快舞曲的热情而煽动,性感而不扭捏,快乐而极具感染力的拉丁舞姿。

琉森雅韵即瑞士首都卢塞恩的别称,瑞士的音乐如同它国度的风景一般,有滑雪胜地之称的瑞士,从未受过战火的洗礼,因此,他们的音乐也是静谧悠扬,让人的心灵得到释放。

塞纳轻曲,塞纳河是象征着法国文艺的一条河流,左岸代表的是文艺,右岸代表着理性。在节奏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生活中,浪漫的法国人能像塞纳河一般,对待生活仍能怀着先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适心情。

曼谷华章。泰国是佛教之国,在曼谷的街头,从周围林立的庄重的寺庙里的隐隐约约飘出来的佛曲,像山泉水一般,洗涤了都市人人被尘世尘世的心灵,让人回归本源。回归真我。,挪威雅韵,五十多年前,风靡世界的披头士组合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玩世不恭的他们口吻弹唱出了这首描述艳遇的曲子,让人一下回到了那情窦初开的年纪,仿佛是初恋情人在细细吟哦第一次偶遇。柏林爱乐,和莱茵蝶声则代表的是德国的两种风格,严谨的德国人盛产科学家,如高斯,莱布尼茨,也不缺乏充满灵性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巴赫。正如我们的建筑坚固细致,而又不缺乏艺术性。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生于不伦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家,并拥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1792年,15岁的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大学。1796年,19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于睡梦中去世。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中文名:

芬 Ludwig van 外文名:

Beethoven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德国波恩

逝世日

1827年3月26日

期:

职业: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代表作c小调第五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品: 爱格蒙特序曲等 出生日1770年12月16期: 日

第二篇:音乐与建筑(本站推荐)

音乐与建筑

我们熟知的土耳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帕慕克,本身就是一个建筑师,但是,他在专业上默默无闻,却因他改行写小说,真正为自己带来了建筑的光彩,在伊斯坦布尔建了一座以他的小说命名的《纯真博物馆》,令游人向往。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呵。只可惜前年我跟深圳交响乐团的几位乐手在那条街上闲逛,打听这个博物馆竟无人知晓,甚至连帕慕克的名字也不知道。

外来大师的影响

中国建筑师们太恪守旧律了,太被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化束缚了。尤其是七旬以上的建筑师们,受到的束缚更多。在市场经济到来之时,他们始终处于挣扎挣脱的境地。撒目一下西方的大师们,如弗兰克·盖里、库哈斯、安德鲁们却没有多少包袱。

弗兰克·盖里曾被视作“视觉至上”的建筑师,虽然他对此不以为然,但他的银光闪烁的金属堆砌,确为当代艺术带来了一片闪亮空间。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这座具有丰碑意义的“金属卷”,使西班牙小城毕尔巴鄂一夜之间成为天下旅行者的胜地。而他在去年又成了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的主要竞争者。从图片上看这座小镇上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与洛杉矶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如出一辙,从灰色的建筑材料与轻盈的堆砌造型,均有异曲同工之处。前年,我与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北美时,乘车在洛杉矶漫游市井,一位美籍华人女作家专门指给我看这座音乐建筑。她知道我写了钢琴家郎朗的第一本传记,便兴奋地告诉我郎朗一个月前在这里演出过。

盖里是个性极强的建筑艺术家。在我们的习惯中,大凡个性彰显者,也就是个性强的人,是不可能受欢迎的,而令人奇怪的是,我们的建筑环境却能够容忍西方建筑师们的个性,甚至是愈强烈的个人表现者,越能够令我们信服。而中国的建筑大项目,每一个都是可以给建筑师们带来一生殊荣的机会的,然而,这些机会无一例外地给了外国建筑师,这令国内建筑师集体失语,且悻悻然。

诚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我们对外来的念经还是知之甚少的。就说保罗·安德鲁这个法国佬吧,他在29岁那年,获得设计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第二候机楼的机会,使他一举成名。

而他走向世界,走向中国时,殊不知,他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为我们国家下的那个“蛋”之前,就已经在中国下了一系列“蛋”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体育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苏州科技文化中心等,简直可以说是遍地“风流”。

库哈斯更是无拘无束,央视那个扭曲的“大门”建筑,被人说成是“大裤衩子”建筑,那种变形与荒诞的冲击力,更是让中国建筑师瞠目结舌。

翻看库哈斯的经历,绝非等闲之辈,也绝非一勇之夫。他最早是搞文学的,后来才改为学建筑,安德鲁也是非常喜欢写作,他出版的散文集文字灵动飞扬,想象十分丰富而奇诡,而盖里则更是丰富多彩。仅就前年春天,在北京规划展览馆首次放映他的纪录片《建筑大师盖里速写》,其场面的热烈动人就已经说明了他在中国的气场。

建筑师要靠设计作品为生,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市场,中标与否并不仅仅是靠水平,还有诸多复杂因素。然而,个性的光芒在这种竞争与诱惑中不被湮没,甚至愈加强烈,则不能不令人钦佩。这与素养和品位有关。也与跨行业丰富人生有关。比如,我们熟知的土耳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帕慕克,本身就是一个建筑师,但是,他在专业上默默无闻,却因他改行写小说,真正为自己带来了建筑的光彩,在伊斯坦布尔建了一座以他的小说命名的《纯真博物馆》,令游人向往。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呵。只可惜前年我跟深圳交响乐团的几位乐手在那条街上闲逛,打听这个博物馆竟无人知晓,甚至连帕慕克的名字也不知道。

伯斯金德是学小提琴的,真正的音乐科班,他与巴伦伯依姆是同学。然而,他改学了建筑,遂成为一代建筑大师。他的“犹太人博物馆”从外到内,充满了令人震撼与惊叹的空间。即使不用摆放任何展品,也能够将犹太人遭受的纳粹血腥迫害昭然于世。由于他是学音乐的,博物馆空间的走廊有着乐章般的递进,通往恐怖的“死亡之门”是一曲对法西斯纳粹的最有力控诉,创造这样的建筑空间,犹如指挥那曲《达豪之歌》。

建筑家懂音乐,音乐家懂建筑,建筑家学文学,这都是互为相通的,都对建筑设计大有裨益。

建筑界与文学界是一样的,紧密追随着西方的足音。出了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后,米兰·昆德拉便成了中国作家效仿的对象。而《百年孤独》更是《古船》等系列重要长卷的催生剂。而且,《百年孤独》的开头“许多年之后„„”也成为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写作者的公式化模板。

建筑也是如此。赖特的影响、迈耶的“白色派”、柯布西耶的影响等等,杂志“抄录”式建筑,更是普遍现象。中国建筑师与中国作家一样,太受西方思潮风格影响,而没有像安藤忠雄那样,没有像帕慕克那样,真正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与自己的民族文化融会贯通,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换句话说,我们的建筑师与作家缺乏个性。因此,就出不来世界级大师。

人的成长与环境影响是分不开的。一个城市的素质提高,是一个全方位的提高过程,就像一个民族的素质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样。

记忆之于建筑

利希诺夫斯基侯爵府在哪里?贝多芬曾在这里面演奏过;埃斯特哈齐侯爵府呢?海顿的《创世纪》在这里举行过首演;在维也纳闪闪发光的不啻是金色大厅,圣斯特凡大教堂的屹立,让这座城市有了永远的高度。即使那上面的瓦纹,都充满音乐线条的律动。那种文化的深厚积淀,让这个城市无与伦比。数年前,我在教堂的袖廊里听过一个童声合唱团的演唱,那种声音神圣得令我战栗,仿佛来自天外。后来,我一遍遍看《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神奇的感受。

一个有记忆的建筑,才能成为经典。

深圳有着娇媚的山光水色,即使冬季仍然花香四溢,还有绵长的海岸线。可是,深圳的山光水色映衬的建筑物太新了,像一张娃娃脸,没有皱褶。倒是有一处建筑在蔡屋围那里,在大剧院对面,那个金融中心,算是城市中心的第一代建筑。深圳当年很为八大文化建筑自豪,那是一个风风火火激情满怀的时代。

维也纳有演出品牌,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深圳每年也有新年音乐会,甚至比维也纳更热闹。深圳交响乐团也有职业化的音乐季。这为深圳带来很多古典音乐的福音。但是,深圳的音乐季显然不如维也纳的音乐季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除了专业乐团的水平之外,观众的培养,是最大的差异。深圳的观众如同深圳的建筑一样,走进音乐厅的资历还太短了,需要时间。

维也纳是个几乎没有变化的城市,欧洲很多城市几十上百年都没有变化。而深圳的变化显而易见。尤其在住宅建筑方面。深圳的发展脉络有点像美国。美国的建筑师有着高度的应

变能力,他们深知住宅的风格会随着时尚而更迭。在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流行都铎式和自由风格,20世纪20年代,流行考茨沃夫德风格和法国乡村风格;再过十年,又变花样了。由于受到修复威廉斯堡的影响,美国殖民风格再度盛行。考茨沃尔德风格的细部相当严谨,形式也十分质朴,创造出和法国乡村风格很不一样的环境,几乎属于田园的气氛,和自由风格大相径庭,也有别于坚强刚毅的殖民风格。深圳的住宅建筑,差不多也是这样,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变来变去,比如,前十年流行的折中主义或都铎式的“古风”,近些年又流行北美的现代风格。特别是别墅的形式,变化更大更快。由尖顶而变钟楼顶式,再变平台式。这种顶部的变化,鲜明体现了时代的风尚。

20世纪末有位西方学者曾自我检讨过,这是位英国学者——奥·希雅。他在《进步之后——寻找古法前进》一书中这样表示:“从近百年的科技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教育、政治、体育等多角度比较19世纪与20世纪的得失,结论是20世纪失去了19世纪的思想、道德、宗教和哲学的价值观。科学把宗教的信仰贬低了,人类只能像其他动物般,在这个无极的宇宙求存中,失去道德观念和人性的自尊;不尊重婚姻,导致家庭破碎是其一大特产。”他认为人类进步不单是物质和科学,而是包括消除不平等,心理自由,自我生命满足和精神的追求。他认为,比起19世纪,20世纪是在退步。

这种“退步”,在我们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不难窥测。当我们盲目崇拜西方,那么多欧陆风建筑风靡之时,我们其实已经落后了。锺华楠先生犀利地认为,那种“现代化”和“城市化”是落伍的,滞后的。因为那种城市意识,钝化了我们的感觉和自醒。西方式的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是过于注重物质,忽视素质,忽视精神生活。只表现建筑科技文明,没有建筑文化内涵的建筑设计尽管巍峨高耸,却是不幸的,是土豪的颜色。问题是,为何我们铺金时被戏谑为土豪,而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到处金光灿烂,却被视作人类的高贵殿堂呢?

人类发展中,建筑由沉重转向轻质,由繁缛转向简洁,这是趋势。20世纪下半叶,文学也有如此倾向,尤其是小说写作。从特性上说,也渐渐从沉重走向轻逸。如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等现代主义作家无不表现人类重大主题,并且采用相应明显而尖锐的形式。然而,到了杜拉斯、罗伯·格里耶、米歇尔·布托等作家时,重大主题渐渐消失了,形式变得隐秘而含混。

当传统的沉重被现代的轻质取代之时,虽然人们获得了轻松,却也会因此失去了某些有意味的内涵。人类在建筑方面的发展,新的风格或流派取代旧的,事实上已经付出了代价,并非是简单的进步与升华。

东方建筑诗人

我始终在想,我们没有世界级的建筑师,也没有世界级的演奏家。就像当下中国没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一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遗憾。而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则不乏世界级人物。比如,丹下健

三、安藤忠雄、黑川纪章、比如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人。安藤忠雄是一个建筑师,却更是一个思想家。他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理念。他绝不跟随西方人屁股后边盲目跑。

格罗皮乌斯认为,世界按不同的速度工业化,先西方后东方,世界早晚都将被工业化。柯布西耶也曾提出过的“国际风格”将席卷全世界。然而,安藤忠雄就冲破并颠覆了他们这个理念。所以,他获得过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策建筑奖。评委给他的评语里说:“他的设计理念和运用材料,把国际上的现代主义和日本美学传统结合在一起„„通过使用最基本的几何形态,他用梦幻般摇曳的光线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微观世界。”

安藤的成功在于当所有建筑师的目光向天上看,翘首那些摩天“大建筑”时,他却将目光投入脚下这片朴实的土地,他建起的民宅式作品,成为当下喧嚣城市里隽永的乡土诗篇。

他被誉为东方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适切结合的典范。要是让我来给他命名,就叫他“东方建筑诗人”。

中国目前还没有安藤忠雄这样的建筑大师(虽然我们也有人获普立策奖)。就像我们还没有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这样的大作家一样,没有像小泽征尔这样的世界级分量的指挥家与武满彻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小泽征尔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到他的出生地沈阳,为了答谢这片土地,他与辽宁交响乐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排练。演出是在东北局大院,那个更多用于开会的大会堂。小泽征尔与辽宁交响乐团融为一体,演出相当成功,从未有过的成功。观众拼命鼓掌不肯离席。那个夜晚,创造了辽宁交响乐团的历史。稀松平常的乐团一下子改变了面貌,完全像换了一个队伍似的。小泽征尔一个人改变了一个乐队,如此短暂的时间,让乐队提升到了那么高的水平,这在当时的中国交响乐界也引起了震动。

如今,我看到小泽征尔新的演出光盘。看上去,他显得更加骨质。那一头灰发已完全由灰转白,光亮耀眼。而他那富有灵性的双臂,依然习惯性地架起来,三十年前,我在沈阳现场看到他的这种姿态,我形容为鹰翅,悬挂在险峻的山崖之上。他在旋转,随时就会从悬崖

上面飞翔起来。然而,现在我看到他指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时,深深被他的悲情洞穿。我感觉他的身子骨不再架在悬崖上,而是挂在了十字架上。

如果小泽征尔只活在日本,不走遍世界,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胸襟与志向。岛国的狭隘在三岛由纪夫的文字中不难读出,但是,在小泽征尔的“鹰翅”悬挂中,你是无论如何也捕捉不到的。在老柴“悲怆”的第四乐章结束之处,小泽的笔断意联,余音绕梁,只有感动与沉浸,且久久无法释怀。

第三篇: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古希腊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的元素。正如英国十九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建筑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 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音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艺术,虽是不同性质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确实是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它们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的内涵

下面就主要古希腊时期的艺术谈谈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古希腊简介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还有图书作品。

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及特点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全盘接受,或者断断续续被使用和废弃。即使失宠,也不能轻率断定它们已经从西方建筑师们的数据库中完全消失了。希腊建筑留传于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建筑形式总是让人被动地接受,而关于建筑的本质看法只能意会于心,而本能经常发现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人们知道要恰当设计一个建筑物的维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比例。这种观点是希腊人的,不管在本质上,还是在选择适当的比例上。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现身,有时建筑形式的完美性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偏爱的形状。

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这些风格特点在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古希腊建筑的影响

公共活动的需要是公共建筑大量兴建的重要原因。现存的建筑物遗址,如神庙、剧场、竞技场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艺术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筑语汇――建筑中的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腊建筑留下了独特且不朽的丰姿。其所崇尚的人体美使希腊建筑无论从比例还是外形上都产生了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建筑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筑物生机勃勃,充满了艺术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腊的艺术史,希腊建筑就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因为它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建筑物,它包含的还有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雕刻艺术。古希腊建筑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伟大成就之一,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经典之作。其建筑语汇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建筑风格,它几乎贯穿在整个欧洲两千年的建筑活动中,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还是集体主义时期都可见到希腊语汇的再现。古罗马的建筑受古希腊建筑影响最深,罗马时期还发展出了自己的一种混合柱式,来源都取自于希腊柱式。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同时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其中古希腊建筑史上产生了帕提农神殿、宙斯祭坛(帕加马)这样的艺术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同时对世界建筑艺术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载的绘画及雕刻艺术给人以巨大强烈的震撼,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令它经久不衰。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特定的组合方式及艺术修饰手法,深深地久远地影响欧洲建筑达两千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说,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及特点

目前,论及欧洲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莫过古希腊音乐了。

希腊从神话时代开始,就对音乐与艺术极为重视。从公元前3200至前1200年的“爱琴文化”时期,人们从当时的墓穴画里得知,那时人们的音乐生活,多是用歌唱和乐器演奏相伴的歌舞或舞蹈。人类自埃及、美索不达亚进入希腊时代后,音乐开始有了科学化的研究;而后,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大会召开时,也正是希腊及其领属的小亚细亚(今土耳其)沿岸,音乐特别发达的时期。

古希腊文化繁盛期,据堀内敬三《西洋音乐史》一书的记载,是从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338年之间,因此较埃及美索不达亚的极盛期为晚。当时的音乐形式种类有歌曲、歌舞和音乐剧。在乐器方面,也大都继承此一前期的古代乐器。当时,在希腊使用最广的是利拉琴(LYRA),据说著名的盲诗人荷马(HOMEROS)曾经用利拉琴伴奏,演唱他的两大叙事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一时期,诗人莎孚(SAPPHO,公元前十世纪,热情奔放的女诗人)开始活跃,继而进入叙事诗的最繁盛期。此时,古希腊的音乐体裁极为丰富,有祭祀歌、饮酒歌、婚礼歌、情歌、庆贺歌,对神灵的赞美歌,对英雄的颂歌。很多是载歌载舞的。人们有这样一个观念:“年复一年地举办竞技和祭祀,我们便使得心灵有休息的可能,正如在家庭环境的常规中,我们有日常的娱乐以驱除忧闷和怠倦。”

古希腊的音乐剧很繁荣,著名的悲剧作家与作品,如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前1456年)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公元前496年——前406年)的〈俄狄浦斯〉和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年——前406年)的〈伊斐姬妮在陶里德〉、〈伊斐姬妮在奥里德〉;著名的喜剧作家与作品,如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年——前388年)的〈阿卡奈人〉。

随着叙事诗和音乐剧的兴盛,音乐的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开始关注于音乐理论的研究。公元前四世纪,在柏拉图的〈国家论〉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里,都曾论及到音乐对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有关艺术的一些问题,这与我国古代孔子所主张的礼乐思想如出一辙。在几乎同一年代,在远隔重洋的两个地域,竟然产生如此相似的思想,实在令人深以为趣。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音乐技术的讨论,涉及到音阶调式等理论;其二是对音乐本质的讨论,与哲学、美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音乐技术方面,存在和谐学合伦理学。

古希腊音乐有其独特的一面。希腊古代没有脱离诗歌的音乐,也没有脱离音乐的诗歌。他们的抒情诗都是为歌唱而作的,诗人和音乐家永远由一人兼任,抒情诗人同时又是作曲家。所以可以说,当时的诗歌体裁也就是伊尼约体裁。主要体裁有悲歌、颂歌、饮酒歌、婚礼歌等等。

古希腊的音乐主要是声乐。它们严格地受诗歌的规律所支配。最初,音乐的作用只限于将语言本身的音调和节奏的抑扬顿挫加以强化,以便使诗人的意图可以表现得更鲜明。因此去掉的节奏只能取自诗格。古希腊歌唱是由乐器伴奏的。但是伴奏并不含有独立的性质。器乐部分与声乐部分基本一样,并且高于主要旋律,而不是在旋律下方。希腊音域范围,是以男声音域为准,这个以男声音域作为规范的习惯,一直流传到中世纪。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喜爱美,追求美,渴望得到美的享受,而音乐美、建筑美又是现代生活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中讲究主题与形象、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变化、性格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法则,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两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德国的大诗人歌德说他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还为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的立面谱出了无声的乐章,他还从颐和园的长廊内发现了和谐的节奏。站在景山顶上俯视北京故宫建筑群时,沿着中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法等等。

第四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在时下的城市建设当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正在设计的建筑五花八门,有本土的,有外来的,还有混血的,一阵阵喧闹与争论让人有些窒息。但是我们忽然发现有一些建筑逐渐的被忽略了,他们静静的存在了很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们经过了时间与年代的洗礼,它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都映入了它们的眼帘,它们见证了许多许多,古老的建筑尽管年代久远,但是它们依然有价值,依然耐看,依然传达着它们不老的精神。

古老的建筑在某一时期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象征,它们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遗存则是一座城市的影子,古老的建筑集文化精神和文化遗存与一体,所以它们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独特品味。古老的建筑仿佛是一本教科书,翻开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许许多多人的理想。一座老厂房,一座老仓库见证着一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历史,蕴藏着值得回味的文化和记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用心去聆听,我们会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第五篇: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巴洛克音乐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关键字:巴洛克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建筑与音乐关系 内容摘要:通过对巴洛克时期整体的艺术风格的概述,进而以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与音乐两条主线分别进行研究,最后找到巴洛克时期建筑与音乐在细节的表现与修饰上,在表现力与动态性上以及在宗教性上的关系。

在我看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话把建筑与音乐的关系可以说是淋漓尽致而又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了。建筑与音乐可以说是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性质,然而聪明的艺术家们却能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中找到艺术的共通性,契合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揭示了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景中我们可以找到向严密的建筑一般的比例,对称和均衡点,音乐中不同旋律的组合,就像建筑中不同材料的有机契和或者是不同建筑装饰的有机搭配一样。而“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则道出了,音乐同建筑的时空关系。在我看来,音乐是时间上是流动的,空间上的凝固,而建筑则是在空间上可以延续而在时间上是静止的。由静止的空间即建筑在时序上串联起来,就是一部有灵魂的音乐。

下面就主要就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谈谈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巴洛克艺术及其特点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barroco)的“变形的珍珠”,“幻想”,“不规则”,“任性”。从字义上看可以说是指艺术上的奇形怪状,它更多的是指建筑,音乐等艺术风格。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那些“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巴洛克艺术确切的说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一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及特点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一词被古典主义者用来描述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风格从矫饰主义那里继承了形式的拉伸变形和不规则性,并且发展得更为自由和富于动态,更采用了鲜明的色彩和和充满想象力的形式。其中心特征第一是曲线性和动态性,通过流畅的曲折形式表现自由挥洒的柔美;第二是世俗性,其色彩和情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愉悦感,甚至有纵欲的倾向;第三是装饰性,通过不厌其烦的修饰细节和装点元素,一同塑造丰富充盈的感官效果;第四是虚境性,通过绘制出的建筑和装饰塑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幻境,令其从建筑平面上脱离并成为独立自在的一种栩栩如生的恍惚憧憬,这也可以看作是将生死矛盾通过虚拟加以解决的方案。虽然只是一种自我欺骗性的方案,壁画却因此赢得了空前的重要性。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总体是宣示性的,用来炫耀权势或者崇高,早期主要是用来对王权和教权加以颂扬,后期开始转向对占据财富的阶层的生活环境的装点。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主要代表有耶稣会教堂,四全圣嘉禄教堂,卡尔教堂,圣彼得大广场,波波罗广场,卢浮宫,凡尔赛宫,等等。

罗马耶稣会教堂是最早的巴洛克建筑,它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这是维尼奥拉将集中式园厅建筑和纵向式巴西利卡风格加以融合的一种尝试。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作为纵向的过渡并加强稳定感。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进入室内空间后,令人瞩目的首先是宽大堂皇的楼梯间。宽阔的大理石台阶辅以优雅的间柱式扶手栏杆,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实现优美的转折,在高大的净空中实现楼层间的联络。地面上用彩色大理石地砖铺就华丽整齐的图案,墙面装饰以壁毯,壁柱,浮雕等,其间的边缘部分也不潦草带过,而是精心地用镀金的金属饰件等加以丰盛的装潢。这是巴洛克风格的精细的装饰性。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夸大”的细节,例如那些为了放大建筑体积的视觉效果而利用透视感描绘出虚拟空间和建筑,还有在墙上和木头上涂色作出似是而非的大理石构件和金银器,这些虽然都出自虽然在物质上力不从心但仍然要掩耳盗铃努力营造奢侈表象的浮华心里。在各种虚实相间,用虚幻取代真实并且满足于虚像的手法,也是巴洛克费风格特征之一。

圣彼得大广场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气势宏伟十分符合整体气氛和视觉效果庄严且奢华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据说圣人圣彼得在这里被挂在倒十字架上。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相传也是名家作品。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站在丽个喷泉之间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处,观望两侧的柱廊,四排石柱只能看到前面一排,这是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

巴洛克建筑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与此同时,巴洛克的建筑风格也是相当市民化的贵族性,是在古典神话和基督教经典文化土壤中发展出的一种更细腻更敏锐的品味。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在他的《音乐辞典》中称巴洛克音乐“和声混乱,充满转调与不和谐,旋律刺耳不自然,音乐难唱,节拍僵硬”到19世纪下半期,人们为“巴洛克音乐”恢复名誉,并用它特指艺术风格的一个历史时期。音乐的巴洛克时期意指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华丽,精制的音乐.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在巴罗克时期这一百多年间 , 欧洲正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整个欧洲社会处于变化动荡之中。音乐的发展也在其影响下出现了重要的变革与发展,表现为中世纪的多种教会调式完全解体,被大小调式所取代。这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其影响还波及世界并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且沿用至今。同时,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体裁初步形成,这为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巴洛克音乐还深受深受16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潮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也是这段时期巴洛克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音乐风格,它强调情感的表现,充满戏剧性的对比,注重装饰性,它在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有着尽可能综合各门艺术的倾向。

巴洛克时期的的作曲家们为了在音乐中能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丰富的表

6间感,而且夸张建筑的凹凸、起伏变化和光影变化、明暗对比,使建筑富有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怪诞等气氛。这一切都无疑增加啊了巴洛克时期建筑的表现张力与动感。

最后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音乐上,宗教音乐在巴洛克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仅只在音乐的风格上,在音乐的变现形式上也变得很多样,如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 等,都是宗教音乐新的发展形式。而在建筑上,许多教堂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与此同时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所以说,巴洛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的宗教性。

参考资料: 文本资料:

何崴 宇文鸿吟《欧罗巴的苍穹下》 北京出版社

姚亚平《西方音乐通史教程》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田可文 陈永《西方音乐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保·朗多尔米 《西方音乐史 》 人民音乐出版社

廖叔同《西方音乐一千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网络资源:

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 建筑与音乐第二讲课件

下载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与建筑(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佛教与佛教建筑

    认识佛教与佛教寺院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卒......

    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无一不是和彼时代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所谓建筑文化,是指通过建筑群体及其周围空间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形态、建筑......

    文化与建筑

    文化与建筑 ------浅谈中国长寿城的项目开发张爱华 “东方文化现代化”即用东方人的哲学、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东方人的文化来指导研究城市、设计城市。 优秀的城市建筑应该......

    建筑公司晚会音乐小品剧

    建筑公司晚会音乐小品剧《徐编胡导》音乐小品稿本以建筑公司的投标报价工作为故事题材,其中人物有:经理王总(由小陈演出),市场营销部:何晶(由小李演出)、小刘,项目管理部:小伍、小......

    建筑公司晚会搞笑音乐小品

    建筑公司晚会搞笑音乐小品《徐编胡导》音乐小品稿本以建筑公司的投标报价工作为故事题材其中人物有经理王总(由小陈演出)市场营销部:何晶(由小李演出)、小刘,项目管理部小伍、小杨......

    我与音乐

    姓名:胡悦学号:11211030119专业班级:社保一班 我与音乐 记得有人说过音乐是人类心灵的鸡汤。我觉得这说得非常好,当然谈到音乐,我可能不是那么的专业,因为在音乐方面我可以说是一......

    音乐与语言

    音乐与语言 传统的《歌曲做法》大多很注重音乐技术层面的阐述,比如,先从音乐的主题入手,然后讲到音乐的发展,其次再讲述音乐的结构,最后讲讲音乐的体裁、前奏尾声的写作,等等。客......

    葡萄酒与音乐

    葡萄酒与音乐 导语:葡萄酒能听懂音乐吗?这听起来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葡萄酒毕竟只是一种饮料,说它可以感知音乐并有相应的反应,相信很多人一下子还是无法接受。 葡萄酒能听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