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4: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

15.新中国的外交

【内容标准】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与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和成就,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要点】

重点: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求同存异、中美关系的演变。【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课程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加之在近代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弱国无外交”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具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学习同时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近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活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向世界 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起旧中国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回顾一下旧中国的外交。展示幻灯片《弱国无外交》 师:从这些图片中,大家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师: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材料)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口岸100多个,租地上百个。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小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生:齐读。概括出:独立、自主、和平。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在它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知识链接1:第一波建交热潮:17国国名。概括归纳这些国家的特点。说明:外交政策制定面向世界,具有广阔性和开放性。

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师:在这17个国家中,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活动1:看课本,找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人物和主要内容。提出时间:1953年。提出者:周恩来。

教师讲解:PPT中印边界地图;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

(3)主要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教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学生活动2:比一比:1分钟速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小组探究1:PPT展示材料:归纳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确立后,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精彩纷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活动3: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1.时间: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1)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小组探究2:“同”与“异”。

教师概括:求同存异原则展现出新中国谦逊、诚恳、善意以及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波建交热潮。PPT:展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过渡:从新中国建立到50年代,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5 年 底,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家 有 23 个,到 60 年 代 中 期,同 中 国 建 交 的 国 家 在 10 年 内 增 加 了 一 倍 多,但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展示PPT图片《乔的笑》

师:这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照片,主人公是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请同学们通过乔的笑容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生:开心、兴奋、骄傲、自豪等。

师解说:这个笑容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什么含蓄的中国人会在联合国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开怀大笑呢?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呢?

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师: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中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政府所霸占。为什么70年代我们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从中国的建设成就,外交政策,国际局势变化思考)生概括: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持正义、长期斗争的巨大胜利。

师:是啊。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仅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离不开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更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五、中美建交

首先回顾70年代前的中美关系。PPT展示《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地图上,美国将他的势力扩张到亚洲地区,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美处于敌对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经历了20多年的僵局,但在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了转机。补充材料:PPT 教师总结: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PPT: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

得出结论: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的利益要求,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美国都发出了这样友好的信号了,我们该不该有所回应,我们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中美两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轨道,建立外交关系的?

小组探究3:布置展馆。下面是和70年代中美建交相关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以下六福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号。第一幅图片:积极回应。第二幅图片:“乒乓外交”。第三幅图片:官员交往。第四幅图片:握手言和。第五福图片:《人民日报》“号外”。第六幅:邓小平访美。PPT第三次建交热潮

课堂总结: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必将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谱写出一幅凝聚民族智慧、展现民族振兴的美好画卷!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20世纪五十年代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独立、自主

2、成就表现:a、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时间:1953年底;②参与国家:印 ③提出者:周恩来④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⑤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⑥意义: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c、日内瓦国际会议。①时间:1954年 ②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 ③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①时间:1955年②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③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④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

⑤“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取得成就的背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2、表现:a、中美邦交正常化: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10月25日,②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③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c、中日关系正常化,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表现: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①时间:2001年10月21日,②地点:上海③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④主要成果:通过《上海共识》,⑤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①时间:2001年 地点:上海,②参与国家:中、俄、哈、吉、塔、乌,③意义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时间:2001年,②地点:卡塔尔多哈,(四)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④国际形势的变化。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例题

1、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请你用简炼的语言说出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答:(1)成就:1953年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等等。

(2)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的几代领导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等。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

第14时《钢铁长城》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

、、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后,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

部队。

(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

、、、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

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

第1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4、年底,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6、年

众多

独立国家首脑在印尼

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

7、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够圆满成功?

一、合作交流:

小组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第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尼克松访华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月**日

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四、系统总结:

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当堂反思:

第四篇: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

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

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程序

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介绍活动主题和内容,具体见活动内容部分。

2.进行小组分配,明确主要职责:以自愿原则为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的特长要基本平衡;分组后确定组内成员责任,选举组长负责组内活动的协调与管理。

3.选择活动主题,分配活动任务:提出多种主题,供小组讨论选择,如新中国外交足迹、新旧中国外交两重天、新中国外交家风采与

智慧、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外交活动短剧等,根据小组选题,分配组员活动任务。

4.分头收集材料,教师适时调控:介绍典型材料的出处,如《新中国外交风云录》《新中国的外交》《建国五十年的外交成就》等历史书籍;《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录》等影视材料;重要网站,如外交部网站、人民日报社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各组组员带着任务分头收集材料,教师调控、帮助学生解决收集材料过程中的困难。

5.完成活动任务,准备课堂展示:各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根据主题要求,分析、整理材料,完成活动任务,并制作课件,准备课堂展示活动成果。

6.展示活动成果,自主评价优劣:由学生做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在活动课上展示本组活动成果,介绍本组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学生自主对各组活动成果和典型事迹进行评价。

7.总结活动过程,选出优秀组员:表扬活动中的典型事迹,肯定活动成果;总结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方法。

活动成果展示课环境布置及教具准备

1.用艺术字板书展示主题: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学生座位排列为环行状,中间留出空地供再现历史场景等用,并设主席台。

2.多媒体展示平台。活动过程

主持人: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展示辉煌表现。请第一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第一小组代表:五十多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任务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一贯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分为建国后至五十年代中期、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我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第二阶段:进入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把“反帝反修”、“反对两霸”作为外交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开始解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果,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等。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把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01年我国成功承办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历程,既是过去的历史,也是永存的现实。请第二小组为我们展示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代表图片,从图片中再次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第二小组代表: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五十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谋求同世

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让我们从以下五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中,重温这段光辉历史。

第一幅图片: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图略,下同)。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但当时,新中国还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和孤立,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第二幅图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首脑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会上,一些国家首脑在帝国主义的挑拨下,攻击共产主义,污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三幅图片:周恩来总理亚非十三国之行飞行路线图。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次亚非十三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幅图片: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到中国,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五幅图片:身着中华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留影。2001年上海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盛会。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门前,迎候前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这次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盛大的国际活动,展示了我国的世界大国风采,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和地位。

主持人:新中国外交成就,凝聚了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心血。请第三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再现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壮观场面。

第三小组代表:一位扮演阿尔巴尼亚代表、一位扮演中国代表、一位扮演蒋介石代表、一位扮演美国代表、一位扮演记者。他们联合再现26届联大表决结果时的历史场景,其中记者以场外人的身份,采访中国代表,报道这次联大表决结果。

主持人:刚才第三小组同学为我们再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面请本班记者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一次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在表演过程中的感想。

记者:我刚才观看了你们的表演,好像与历史先辈们一起经历了这一令人振奋的历史事件,作为扮演中国代表的演员,你一定有很多体会,你能给我们谈谈在扮演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吗?

被采访者:当我们真正投入到历史事件中时,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外交家们的高超智慧,以及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但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兴奋和骄傲,这种自豪、兴奋和骄傲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乔部长仰天开怀大笑的感觉。经过这次体验,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了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争取真正成为一名为祖国外交事业做贡献的外交工作者。

主持人:数据最能说话,下面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

第四小组代表: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同外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并据此调整了对外战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对外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大为加强。

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冷静观察,从容应对,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加强。

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生代表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边推出表格,边介绍上述特征。主持人:有比较才有发言权。下面请第五小组同学,为我们展示新旧中国外交天地之别的具体表现。

第五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在国际地位方面,旧中国没有任何国际地位,任人欺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而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屹立于国际舞台。其次,在外交关系方面,旧中国是屈辱外交,西方大国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而每一次侵华战争,基本都以中国失败而结束,中国被迫同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列强不断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新中国一改旧中国外交的耻辱状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最后,在外交结果方面,旧中国除了深受列强侵略外,几乎没有取得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成果;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但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维护了国家领土等主权的完整,收回了旧中国失

去的权益,用“一国两制”的原则,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地区,洗刷了旧中国的耻辱,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强国等。

主持人: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探究和体验中,我们发现这些成就来之不易。那么,哪些因素促成新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外交成就呢?让我们进入第二板块:探寻辉煌奥秘。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探究或体验,围绕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自由发言,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发言一: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正确外交方针和外交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重要保证。

发言二: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外交家的艰苦努力和高超的外交技能、高明的外交智慧。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周恩来总理用豁达的心胸,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和团结,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外交家的智慧和胆量在我国外交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发言三:五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英国就不会轻易地归还香港地区,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国也不可能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这些都充分说明,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强大,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发言四: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从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是我国外交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基础。

发言五„„

发言六:我认为,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是前面四组同学的综合。上面四位同学的发言,都是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只有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说明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主持人:刚才,几组同学的发言都很好。说明我们在探索或体验中开动脑筋了,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保证。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辉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正确外交方针、原则的反映,还是综合国力发展的表现,更是外交家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晶。刚才我们展示的都是历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只能代表过去。那么,未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三板块:展望辉煌前景。下面请我们班的小国际时事迷带领我们展望我国外交事业的美好前景。

小国际时事迷: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当前我国外交事业面临的形势,即挑战严峻,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强化军事联盟和以“人权”“人道”为由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倾向抬头,《联合国宪法》的宗旨和原则以及

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受到挑战。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使贫富差距拉大,南北矛盾日益尖锐。如何趋利避害,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紧迫课题。其次,我国面临的总体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进程虽然曲折复杂,但这一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发展经济,加强合作,提高综合国力仍是各国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再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的国家就会日益繁荣昌盛,我国的外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主持人:感谢小时事迷给我们的精彩分析。本次活动成果展示,暂时告一段落。下面请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关键的一个板块,第四板块:反思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水平。

同学们的活动成果可以说水平很高,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学习主体意识的强烈,和学习探究能力的高超,大有赶超外交家智慧的趋势,希望继续努力。现在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思活动过程,优化活动方法,提高学习水平。首先,本次活动从活动提示到活动主题的确定,再到分组选题,最后到我们刚才的成果展示,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的。可见,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学习是多么重要。其中计划要与自己的学习特点相结合,计划的执行要灵活,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学习中特别重视的内容。其次,我们探究或体验的环节应该成为我们以后学习重点锻炼的内容之一,不论是探究,还是体验,都要从问题

开始,提出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再次,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同现在,对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最后,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我们的发展,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又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思考我能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哪些做人和成功的道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如同我们有的同学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流露出的将来做一名外交工作者一样,这才真正抓住了学习历史的真谛。

第五篇: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1)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和首都。(4)决定采用公元纪年。(5)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新中国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

2、国歌的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35年

3、祖国大陆的统一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4)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5)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6)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5月。

6、新中国巩固权力与统治的措施:(1)整顿经济秩序。(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4)镇压反革命运动。

7、“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彭德怀。9、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共同抵抗侵略者。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是最可爱的人—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议》。

11、抗美援朝的意义:(1)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大势力的战略部署。(2)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的独立。(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5)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2、我国地主阶级彻底消灭于1952年底。1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土地改革逐步展开,1953年,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通常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通车。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1956年中共八大。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次大会成为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主要会议。

8、总路线的意义:这条总路线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善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9、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瞎指挥,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表现在: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

10、大跃进的危害:“大跃进”运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各部门经济关系严重失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11、人民公社成立时间为1958年7月,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贫富拉平,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共产风”。其危害是: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2、1961年中央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3、“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14、文化大革命的起因: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毛泽东对国内外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③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

1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5年冬,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16、文化大革命的标志:(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通过。(2)8月,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红卫兵运动、一月革命(**)、二月逆流 16、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叛逃,到蒙古飞机坠毁。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的失败。1973年周恩来出来主持工作、1975年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最的的冤案—刘少奇。17、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包括:⑴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建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⑵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会议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的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拨乱反正。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新中国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4、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十二大的收获是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5、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胜利召开。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确立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三步走的内容:①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6南方谈话的“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1992年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它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1997年7月召开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9、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0、四项基本原则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2、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指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首先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

13、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1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15、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也成为了经济特区。16、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上海、、广州、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和北海。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17.20世纪90年代(1990年4月)开放上海的浦东。18、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WTO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使民主有了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79年以来,国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21、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并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22、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1997年10月1日实施至今。

23、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4月正式颁布实行。核心: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分布格局特点:大杂居、小聚居西部多,东部少。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2、新中华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具体表现在: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4)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3、新中华民族政策的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律平等。

5、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6、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7、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1)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建设。

8、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5个)、自治洲(30)、自治县(旗120)三级。还有1256个民族乡。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解放后又陆续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9、“一国两制”的提出者: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目的:实现祖国统一

10、一国两制的内容: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1、一国两制的意义:(1)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2)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3)有利于台湾、澳门、香港的长期稳定。(4)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振兴。(5)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长官:董建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何厚铧)

1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是华东军区海军。2、1949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3、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成立。4、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成立。

5、中国是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6、今天的人民海军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海军陆战队。

7、人民空军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8、1984年国庆大阅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9、1953年底,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惠。(5)和平共处。10、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亚非会议,称万隆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1、万隆会议的意义:周恩来在会议上表现出高超的外交艺术,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打开了新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1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将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重返联合国,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1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本月底,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15、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6、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意义:这次会议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7、2001年6月,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意义:各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增强,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2、1967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一颗氢弹。3、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年我国又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继苏联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4、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环绕地球14周后,在蒙古安全落地。我国成为继苏、美第三个完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5、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东方魔稻”的粘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6、1986年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建议下,我国提出了“863计划”。7、1986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策略。

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9、1989年10月,我国实施“希望工程”。10、1977年冬,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废除的高考制度。11、1999年,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2、1956年,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13、“双百”方针的成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电影《青春之歌》、《林则徐》;昆曲《十五贯》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第一部彩色电影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徽剧《龙凤呈祥》。1987年《老井》获得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1988年《红高粱》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获得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4、1995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了群众的体育活动。15、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打破最轻级双手挺举世界纪录,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16、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球也被国人骄傲地誉为“国球”。17、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8、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发扬“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成为了世界第一支取的“五连冠”的女子排球队。19、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上“东方神鹿”王军霞力夺女子5000米金牌。20、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上刘翔夺男子110米栏的金牌。21、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1[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棋盘。 师:请问同学们,黑板上这幅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 生:围棋 师:确切地说这是一张围棋的棋盘。同学们可能就想了,徐老师这是不想教历史改教下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廖昕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讲述了新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欧 美 主 要 国 家 的 社 会 巨 变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意大利文......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套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热爱生命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诱思探究理论”为指导,切实做到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通过三个认知层次的设计,力图把更多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教学设计

    《赤壁》教学设计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诗“借题发挥”的特点,背诵默写诗歌。 2、把握诗歌的主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其特定背景下的情怀。 3、自主、合作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