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

时间:2019-05-15 04: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

第一篇: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

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

文化,顾名思义以文化人。对于**物业的社区文化而言,即要每一位物业工作人员始终秉承“与您一起分享”的企业宗旨和“共筑幸福生活”的服务理念,以361管家服务模式、文明体贴的行为举止来感染业主、感动业主,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业主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与客户共同营建安康、舒适、美丽的和谐社区。

良好的社区文化不仅可以为社区业主的生活、工作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可以在点滴中树立集团公司的良好形象,提高集团公司的美誉度,进而开发潜在客户。因此,对提升社区文化提出以下几点浅见,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一、视觉文化方面:

物业给业主的第一印象,应使业主产生归属感。这一点,想必在地产公司开发规划时就已考虑周全。**物业接收后,应将小区的标志系统、交通导示、提示用语全面统筹设计,做到和谐统一,有章可循,也尽量可以突出企业文化(例如可以将企业文化中的视觉设计方面融入小区标志系统,使业主自然地认可企业、与企业融为一体)。

二、环境文化方面:

环境是社区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影响着业主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社区文明整洁、环境质量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活工作舒适便捷。对此,应大力倡导环保意识,可以举办如树木领养、垃圾分类宣传等,培养业主的自律意识,从而养成爱护 环境、关心家园的良好习惯。

三、制度文化方面:

据我了解,**物业已经有了一系列很规范的员工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管理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因此就不冗言赘述了。建议可以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业主联谊会,向业主宣传物业新的服务项目或者规章制度,听取业主的意见建议。一方面可以与业主加强沟通交流,使其理解、认可我们的服务,一方面还可以从业主的建议中找出自身工作的不足加以改进。

四、行为文化方面:

由于公司所服务的社区涵盖公寓、别墅高档住宅区、商业、运动会所等,种类、性质各有不同,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社区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把分散的业主们组织起来,增强社区凝聚力。

1、利用社区现有的体育文化设施开展各项活动,如交谊舞、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

2、社区提示牌、宣传栏等按各个社区不同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如普通住宅区可以宣传家庭生活小常识、物价、利率等便民生活信息;高档住宅区可以重点宣传物业公司的服务信息和文化理念;商业区可以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明示,加强车辆限行措施等公共信息宣传。

3、组织业主兴趣联盟,如足球联盟、户外运动联盟等,各联盟自由开展活动。也可利用社区内公共活动场地,组织兴趣沙龙。

4、利用各种节日进行节日宣传,加强与业主互动。如在普通社区 可以利用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业主联谊会,在业主接受度比较高的社区利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与业主同欢,或年末在业主信箱投放新年卡片、寄上新年贺语等。

5、在可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由业主投票评选金牌物业管理员,或者将优秀员工的事迹、服务宣言在宣传栏中进行宣传,增进业主对物业员工的信任度、加深业主对物业文化的了解。

6、有条件的话可以印制社区报、社区专刊,建立社区论坛,将社区新闻、物业服务项目、业主与物业的交流等囊括其中,加深了解、增进沟通。

五、精神文化方面:

利用各种纪念日、重大节日,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些宣传活动,组织宣传社区的精神文化。可将集团公司向贫困灾区的捐款、捐资筹办希望小学等公益活动在社区内进行宣传,也可组织社区业主前往公司捐资筹办的希望小学开展活动等。

第二篇:农村地区成教中心“双提升”工作之浅见

乡镇成教中心校“双提升”工作之浅见

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臧德生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的农民将涌入城镇,由于我国农耕社会时期特别漫长的国情,客观上决定了“有城无市”的现象出现,而这一现象如果长期存在和蔓延,势必会带来种种的社会管理问题,甚至会将30多年来丰硕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所以尽快缩短“有城无市”现象,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教育工作就十分重要和日益迫切。虽然我们有些地区已经着手通过“市民学堂”“道德讲堂”等形式,开展了一些转化教育工作,但是这些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市民道德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上,其受众大多数是老人、留守妇女和无业赋闲人员(绝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由于外出打工就连这一些教育都还缺失着),而且,这些被动的纯知识性教育显效过程必然漫长,因此,这种教育培训只能是转化工作的有益补充,不能成为主力,而能够成为主力的,笔者认为应当加强生存技能(即让他们有益合适的职业或产业)培训,农民一旦拥有和市民同样的职业或产业,拥有同样的收入和待遇,他们就必然会获得归属感,甚至荣誉感,这才是转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甚至还会反过来激发他们参加市民道德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与培训,从而加快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城有市)的进程。

作为农村社会教育主阵地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加强新市民的生存技能培训,就必须加强现有培训基地和人员的职能“双提升”工作。

一、培训基地的职能提升

目前,我市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大多拥有“五大”培训基地,即培训室、图书室、计算机室、文体活动室和实训基地,有的还有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在发挥这些培训基地的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升和拓展更适应未来发展的职能,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培训室:以前大多是理论学习和知识讲座的课堂,沿袭的是“老师讲学员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授课形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笔者觉得可以把它建设成学员“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成功经验分享舞台,让学员们自己当老师,与其他学员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大更长久的精神愉悦;还可以把它建设成本地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工作室,定期由这些成功人士向学员们传授技艺,学员们就可从身边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得“草根化”“本土化”的创业致富经验,从而更容易习得技能,成功创业;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设成民间艺人工作室,成为民间艺人传习民间技艺的平台,不但可以保护民间艺术,还可以丰富学员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图书室:据有关资料显示,国人的读书每年人均不足一本,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不相适应。毋庸讳言,农村地区的人均阅读量更低。因此,图书室必须在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上,应该发挥更大更积极的延伸服务职能。所谓图书室的延伸服务就是指图书室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和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达到服务模式的二次创新,让图书室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如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促进民主社会建设;再如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服务,使其逐渐形成一种“品牌效应”,成为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抹亮彩;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借以丰富公众的文化休闲生活,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还可以主办公益培训,服务于特定人群的主题网站,为专项研究提供信息,文献参考咨询工作等。

计算机室:除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该着力提升电子阅览室的功能。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主要有访问下载、信息检索和文化娱乐等。根据目前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实际情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供开放的网络环境。电子阅览室是读者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获取文献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安全隐患的发源地,读者如果错误操作,破坏了防病毒软件,就会引起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损坏。为了使读者有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要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经常性软硬件维修检测及故障排除,保障网络的畅通;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给读者一个畅通的设备环境,还可采用安装还原卡保护系统,并借助必要的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破坏信息和非法入侵,在每台客户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工作人员定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维护,定期升级软件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网络硬软件正常运行;每台多媒体电脑都安装硬盘保护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和有效杀毒,以便在遭到破坏时及时还原修复,给读者提供一个通畅无阻的网络环境。

2.开展学员的培训服务。网上资源极其庞大,要想快速准确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者要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知识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开设不同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使读者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提高读者鉴别、选择和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快速获得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还应开设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讲解各种服务工具及检索手段,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网上资源介绍、馆藏文献资源介绍等,使读者经过培训,尽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检索技术,从而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最新情报信息,节约查找资料的时间。

3.加强馆员现代化学习。电子阅览室是广大读者阅读和检索电子文献及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 运动会,文艺汇演、卡拉OK比赛、书画展览、春节写送春联等活动,既是宣传展示,也能带动更多的居民参加进来。

2让中小学生走进社区课堂——“四点半学校”。

针对中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管理的情况,应建立“四点半学校”,提出“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的口号,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五老”志愿者担任义务辅导员,对辖区中小学生开展课业辅导、书法、绘画、作文、舞蹈、乒乓球等免费培训,“五老”志愿者还可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党史军史教育等,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弥补了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校外管理的盲区,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互动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能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庭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可以通过开展“手工作品展”、“我眼中的好邻居”演讲比赛、“邻里趣味运动会”和“邻居厨艺大比拼”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从相识到相知的机会,为大家的生活营造出和谐快乐的氛围,促进社区和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实训基地:《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2——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保障,有时实训基地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场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实训基地的职能:

系,从而确保学校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过程中不是简单介绍推荐后就与己无关,而是要善始善终参加过程管理、参与产销管理,确保所引进和推荐的新品种新技术真正能为农民带来实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以示范基地的项目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使农村成人教育真正做到开发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百姓。

二、人员的职能提升

目前,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人员主要有:管理人员(校长)、专(兼)职教师、志愿者等。

1.加强校长办学能力提升。

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学校的领路人,校长的办学思想、品行、学识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师队伍建设。由于乡镇成教中心校的校长绝大多数来自中小学,对于社会教育的经验、方法、能力普遍感到不足,因此要有计划地组织乡镇成教中心校校长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领导学校发展与改革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校长自身也应该通过确立目标、调查研究、搜集信息、科学分析等,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设计科学的执行方法和执行流程,及时公正地检查与评估,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具体工作,如主持会议、组织活动、处理突发事件等,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还可以深人 大型的综合服务活动:如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社科普及教育等,以社区党团组织为载体,以党员志愿者模范作用,促进志愿者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

第三篇: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就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略陈管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意义

1.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城里人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 成为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一部分低收入农民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仍然处在“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的状态,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生活,这种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农民生存心理的严重失衡,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治安事件的源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措施。

2.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与以往农村文化建设不同的是,这个载体 “体系” 要求很高,是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建成后将形成代表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强劲攻势,来横扫和抵制农村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的蔓延。没有这个载体“体系”,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就会在与先进文化的激烈抗衡中夺得主流地位,“乡风文明”目标就无径、也无望实现。

3.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创新的宏观平台。要求农村公共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这个“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等,这里面涵盖了无数的创新内容。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的创新等,每个层面都有若干创新内容。

二、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尤其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费共113·66亿元,仅占全国当年财政总支出28360·79亿元的0·4%,人均文化事业费仅8·74元。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虽然从绝对数看,近些年来文化事业费增长幅度较大,如2004年投入总额就比2003年的94·03亿元增加了19·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0·8%。但从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份额看,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2004年全国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额的26·5%,低于城市投入47个百分点。许多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丧失或半丧失,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严重阻碍了农村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与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

2.现有文化设施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乡镇38240个,有23687个两馆需要新建和改建(其中49个县无文化馆,562个县文化馆无馆舍;121个县无图书馆,225个县图书馆无馆舍),占到总数的62%;5827个乡镇无文化站,占乡镇总数的15%左右。苏南地区虽都有馆站,但现有文化设施也难以承受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80年代前后建造的一批乡村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都已相当陈旧,维持生计困难,管理落后,另作它用或“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的区乡为减轻财政负担,把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缩减财政拨款,让其创收,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被挪为他用,甚至成为单位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被完全的市场交易所替代;有些地区虽建造了一些新设施,但由于指导思想偏差,却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领导只关心设施落成,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不注重功能服务,更不关心在整个区域中构筑网络来具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村级文体设施任意性、人为性状况严重,缺乏标准化设计与指导。

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建国后,一个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已面临多种危机。一是机制僵化,服务方式单一,对现代文化形式、内容缺少研究,已很难吸引公众上门,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二是农村文化市场由于“重整顿、轻培育”,娱乐项目和产品数量日趋萎缩,变得萧条;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几乎流于形式。有些村虽建有多功能的文化室、阅览室、但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这些状况使得农村招摇迷信很有市场,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打牌、赌博成为了多数农民的消遣娱乐方式。

4.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很好起到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杠杆调节作用。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发展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如省政府就颁发了苏政发200174号《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无锡市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文件,从实施的情况看,前几年出台的这些经济政策文件缺乏激励力度和吸引力,很难激励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资金向农村公共文化领域流动。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我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笔者浅谈三点思考:

1着力构建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需求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构建什么样的设施体系?试谈三点构想:

构想一: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境内丰富的吴文化资源,为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提供了特色创新参考。所谓“2公里文化圈”即根据无锡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文化设施的有效辐射半径来建造文化设施。老百姓走出家门2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圈”是当前构建文化设施体系颇为时尚的理念,上海提出了建设“15分钟都市文化圈”的构想;深圳福田区以 “大手笔”,用3年时间投入13亿元初步建成了“一公里文化圈”。到今年年底,该区将建成7个区属文化馆、8个街道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2个影剧院、2个图书馆、1个大型体育公园、2个片区文体公园,加上百余个遍布社区、“小而精”的文化设施,形成了配套齐全、颇具规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 “吴风锡韵”风格的“二公里文化圈”,必须要创新规划理念,挖掘吴地文化特色。比如在有200多年龙舞历史的惠山区礼舍村,就可建造龙文化博物馆兼文体活动中心楼,楼顶就可设计长龙飞舞……,只有抓住了特色,才能真正让文化走进农村,贴近百姓,融入生活。

构想二: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无锡市委、市政府2005年作出《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后,农民居住由原来零散或旧式居民点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一幢幢新楼盘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崛起。农民的居住环境变化了,人口比原来相对集中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也应顺势调整。政府规划、文化、建设等部门应切实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与新楼盘开发配套的供业主享受的“中央文化会所”及球场、游泳池等文体设施,切实抓好新楼盘开发的规划设计,若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楼盘图纸缺少与新楼盘相配套的文体设施,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应不予审批,确保农村社区“乡风文明”有硬件载体。

构想三:加强市域镇、大镇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市域镇”是特大城市建设的产物,一般具有较多的人口和较好的区位优势,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枢纽集镇。无锡市政府出台的“1+2+1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即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和12个城镇组团的三级等级规模结构)明确了原不属于市区的12个镇为“市域镇”;另一类是经过乡镇机构撤并后形成的大镇。如惠山区的堰桥镇、洛社镇,滨湖区的太湖镇,锡山区的鹅湖镇、锡北镇等都是由几个镇合并的,这些镇形成了农村大镇的地位。“市域镇”、大镇的文化建设就要有别于一般镇,重点建造城市风格的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相关政府可通过立项公示、招标投资和鼓励企业或个人参股经营等办法来建造“游乐场”、体育舞蹈培训和表演比赛场馆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等,让这些设施与城市设施互为补充,让乡村都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集成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文化供给方式,着力构筑农村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最近指出:“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呼应文化大省的创建,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既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具体方法是:由省文化厅牵头主办,省文化馆具体承办,整合全省群众文艺节目资源,建立全省文化馆(站)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信息库,制作分片区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单,制定演出路线,各地级市统一制作和购配下乡进村用的可拆式流动舞台及灯光、音响等器材设备。流动演出网是全省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全面集中展示,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的是公益性原则,不向当地收取演出费用,不仅解决了农村有效文化资源的匮乏和异地好的群众文艺节目农民看不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造力、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发挥全省各地文化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广东的“流动演出瑶山行”活动,把广东省许多获“群星奖”和省内大奖的优秀文艺精品及各地文化馆站创作的优秀节目,以“大物流”模式每年可为农民群众演出2400场,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亮点。二是提升特色,精心打造农村节庆文化活动常设品牌。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如深圳市举办的“爱我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宜兴市举办的“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节”、无锡市、惠山区举办的“阳山国际桃花节”、无锡市、江阴市政府在马镇举办的“徐霞客旅游节”、盱眙县政府举办的“中国龙虾节”、姜堰市政府举办的“溱潼水上龙舟节”等活动,不仅打造了常设节庆文化品牌,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很有魅力和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我区一年一届的阳山桃花节如今已举办十届了,每届桃花节都有丰富的系列活动,最吸引人的是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既有中外佳宾光临又有著名歌星、影星或央台著名节目主持登台亮相,既有拔萃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的学生精湛表演,又有精品群众文艺,且每届都讲求一个“新”字,如第九届就加串了的 “青春桃花女”登台走步,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所以每届能吸引十多万农民前往观看。三是让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珠联璧合,优势互发。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是一对并蒂莲,一对水中花。与群众文化不同的是市场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教育、审美、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属性,又具有商品市场的经济属性。应当说两者都肩负着提升精神文明,满足群众需求、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任务。要使两者珠联璧合,优势互发一是可利用农村庙会、节场之机,将外来“大蓬车”团队表演与群众文化广场文艺表演联手展示,让聚集人口的传统庙会既有 “游艺耍技”格调的外地“大蓬车”团队表演,也有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健康活跃的群众文艺表演;二是将大型文化系列活动的组织与营业性特色文艺团队会演结合起来;三是将群众性书法美术作品展与名人美术书法作品上市拍卖结合起来;四是把中青年现代舞、国标舞培训与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结合起来。四是经常性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进村活动。时下,各地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 “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有的酌情收费,有的完全免费。而免费更受农民欢迎。今年6月,江阴市就组织了历时5个月的“千场电影送农村”活动,从上海、南京租赁了100多部电影(60%是新片)免费为农民放映,颇受农民欢迎。

政策性鼓励专业剧团进村也是一个好办法。宁波市政府采取一场戏补贴3000元的办法,引导剧团进走村走户也受到很好效果,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戏曲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一大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专业剧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五是开设“流动图书馆周末灯光夜市服务活动。

“流动图书馆”的出现,为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它具有如下特点:⑴ 装备先进,政府集中投资购买流动服务车,书柜、桌椅、电脑、灯光、饮水机等设备;⑵ 服务灵活,既可到集镇文化广场,也可到村边社区;⑶ 资源吸引力大,由于组织者是地市级图书馆,新书多,期刊多,不仅可现场翻阅书刊,还可电脑与本馆联网,联网后就地可阅览数十万种电子图书和中外经典电子图书光盘等庞大数字化资源;⑷ 服务形式新鲜,灯光夜市图书服务形式亘古未有,夏天可乘凉,现场可吃机制饮料,即可看书、还可上网。“流动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援助农村的一种极好形式,是解决农村图书馆、文化室购书难的有益尝试,广东20多个“流动图书馆”引爆的人气,引起了当地领导的关注。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肯定:“广东流动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六是建立农村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对高雅艺术表现出浓浓的兴趣和追求。和祖辈完全不一样的是他们把懂和喜爱高雅艺术视为现代青年文化修养和小康生活的标志,因此,他们中有的购买钢琴,用自己的私家车把爱女送到城市芭蕾舞培训,拜师学钢琴,有的农村小学特邀城里的芭蕾舞老师、琴师来校集体培训,如我区的洛社镇就是,该镇中心小学编排的诗朗诵《我骄傲,我是惠山青年》就以一排少儿芭蕾舞伴诗朗诵为特色。青少年热爱高雅艺术,高雅艺术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培育它的观众群。文化部门应逐步建立起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有条件的县、区应建造大剧院、音乐厅,适时引进国家重点扶持的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以培养新的观众群,满足农村青年及高雅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3.研究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做保障,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是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应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办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首先各级财政应加大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村和社区的比例;其次应尽快建立由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三是对重要的文化活动项目和文艺产品采取财政补贴,列入政府采购预算,以政府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四是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二是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虽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兴办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可在选址、立项、征地和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捐赠农村文化事业的外藉人士、海外华侨包括当地的私营企业主,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对协助捐赠的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的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政策扶持民间特色团队和民间艺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非公有制运行模式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效率。三是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立法步伐。要改变以往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上的任意性、人为性状况,就必须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还没有独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法律制度。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公共文化发展和建设上都走了一条法制化道路,即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国家发展公共文化的基本政策,保障政府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法律地位、义务责任等。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公共文化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和国务院通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年)等,应当说对促进和保障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立法仍比较零散,立法的层次也较低,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完备、法律效力彰显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必须要尽快研究制定使其规范运作的基本法或专门法,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金法等,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加快立法提供了条件。

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勤劳的人民有了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和谐富强。

第四篇:学困生转化之浅见

学困生转化之浅见

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 张春林 225814 摘要:

做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一个字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是出生于干部贵族之家或平民百姓之家,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学困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所以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学困生 爱心 疏导 温暖 呵护 赞美 理解 尊重

【案例描述】:

去年,我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个学生叫朱强。我刚接这个班时,发现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力争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地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观察观察他,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我感觉他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学生们正在进行课外阅读,我巡查来到班上,见班上放饮水机的地面上有一滩水迹。许多同学都接过水,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的水迹。这时,倪姓同学来到饮水机旁准备接水,见到地面上的水迹,接完水后急忙拿来拖把把地面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午读结束后,我立刻在班上表扬了倪姓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经过那件事之后,我发现他学习认真了,上课也注意听讲了,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也非常愿意参加班级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乐意为班级为他人做事。上课前如果黑板没有擦,他会主动去擦一下;走廊地面上有纸屑,他能主动捡拾;饮水机没水了,他会主动去搬水……

我决定趁热打铁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守纪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由于他以前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混日子。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差,同学们都看不起他,不愿接近他,他也就远离同学,躲避老师。现在虽然有了点进步,但他仍然与同学们有距离。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主动接近他,观察他,发现他虽然书写潦草但画画很好。我找他谈心,指出他的优点,并且让他和几个班干部一起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他出了第一期黑板报后,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我还发动全班学生去主动接近他,热心帮助他,让他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得到集体的温暖。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帮助下,他不但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吕海芯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吕海芯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吕海芯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吕海芯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同学吕海芯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同学吕海芯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吕海芯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

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的语文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一次,朱强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老师,您辛苦了。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朱强,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关爱与呵护。谢谢您对我的教育,我将永远铭记您。老师,祝您健康、幸福!老师我爱您!

【案例分析】: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同周围的环境及教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我又深深地明白,教育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偏爱优等生,而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不能歧视那些学困生、智残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心灵、智力等方面的因素,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爱、集体的爱。因此,我粗浅地认为对学困生的转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耐心疏导――用爱心去呵护他们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说实在话,爱那些能歌善舞、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不难做到的,可是,要爱那些不守纪律、成绩较差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我们是教师,同时又是学生的朋友,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对待班上的学困生、智残生,我们不能歧视,更不能放弃。他们由于身体、心理的原因,智力弱于常人,对知识的接受是缓慢的,甚至于不能接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帮带结合――用温暖去感化他们

爱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的。爱生应当是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心灵上有创伤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温暖。我们要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尊重人格、充分理解的环境中产生自我心灵的感悟,不断克服缺点,重塑一个新的自我。因此,我让朱强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吕海芯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心引导——用赞美去肯定他们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或者肯定。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中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 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朱强同学主动清扫地面水迹,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他后来的进步说明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学困生的成长。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应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第五篇:精细化管理之浅见

精细化管理之浅见

企业管理最能保证效率的方法就是精细管理,这也是成功企业的管理之道。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精良的精细管理规则,却难得到良好的实施,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其操作性设计的得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执行人的反应,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上、口头上、表层上。

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精细

化管理方面需要注意持续发展,把管理看成一项日常而且独立的工作,从上到下,由粗到细,逐步分解,以最优秀的企业为标杆,保证管理体系本身的领先性。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实施检查、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管理精细化,但在考核方面,激励方面没有先进一步,与精细化接轨,也必然导致精细化落不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是实施煤炭资源开采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完成安全生产经营任务。克服长期存在的粗放管理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把管理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近几年来,由于实行标准化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但与管理科学的要求相比管理粗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比如,有的管理单元太多、层次太多,造成管理的不到位,有的考核指标缺乏科学的量化和可操作性,还存在形式主义,大而化之的现象。有的管理主体责权利不统一,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虚拟化,责任随着利益的不落实,同样得不到落实。因此必须狠下决心摒弃粗放管理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对症下药,改革创新,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现科学管理的主要措施,贯穿到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一是细分管理单元,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管理责任具体化、并落实到位,使细化管理单元的过程成为深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二是量化考核指标,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单元,都要有明确的、量化的、科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考核指标,把单位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三是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建立起与管理主体劳动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使每名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能根据其责任大小,贡献多少,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多做贡献。今年以来我区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并逐步形成了以6s行为的养成4e标准,abcd四卡的管理。“四工”并存为内容的基本框架,把精细化的静态标准转化成动态的管理考核,由始至终贯穿到安全生产,利益分配的全过程,营造出了一种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竞争激励机制,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和各项工作落实的执行力。

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精细化管理要求,着力抓好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实施全面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全矿区奋斗目标,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服务矿井为宗旨,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实际能力为目标,按照分级培训区为基础培训,教育分开,注重实效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矿教育科培训中心集中培训为主渠道,以区队自行培训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职工教育培训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紧密结合本矿区安全生产实际,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以安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为基础,重点搞好班队长轮训,青安岗,群监员,安网员培训和一般工种及特殊作业人员的初训和复训。区队要针对本单位具体特点,强化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学习强化现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安全隐患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使员工不仅想干,肯干,而且会干,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同时还应抓好员工思想政治培训,可利用脱产学习,业余办班,举办讲座等形式,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板报,专栏等媒体,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安全法制观念。稳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力求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四有”职工队伍。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先导,要以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培养为着眼点,不断深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致力打造驱动持续安全生产的人文环境。将安全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式方法进行全方延伸纳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轨道。并通过(如:“关爱生命、珍惜健康”“安全十忌”“安全提醒”“四不忘”等)体现亲情、真情、友情等各种具有人情味的易被广大职工接受的形式“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转化为个人日常行为规范,使干部职工自觉做到“想安全、抓安全、保安全”营造一种独具煤矿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巩固以人为本的安全平台。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下载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文化提升之浅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院执行工作之浅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民事经济纠纷越来越多,随着此类案件受理的增长,执行的问题也日显突出。东兴法院从严执法、维护法律权威角度出发,强化执行工作力度,把执行......

    发展国内旅游之浅见

    发展国内旅游之浅见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旅游部门对发展国内旅游重要性认识不够,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政策、措施不具体和缺乏力度,对发展国内旅游宏观管理和正确引导不够,制约着......

    歌词写作技巧 之浅见

    歌词写作技巧之浅见 青春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

    政府机构改革之浅见

    论文提纲 一、对建国以来七次机构改革的简单回顾 二、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导 三、机构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一)推进以审批改革为基础的政府规制改革 (二)政府组织体系调整重......

    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形式提升警队形象之浅见

    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形式提升警队形象之浅见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础的促进警察组织和其公众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活动过程。如何借鉴国内......

    文化旅游搭台 特色作物唱戏——兰陵县特色农作物品牌提升战略之浅见

    文化旅游搭台特色作物唱戏 ——兰陵县特色农作物品牌提升战略之浅见 兰陵县产业推进办公室 兰陵县位于山东最南部,南邻江苏,东接临沂,西通枣庄。全县耕地面积160万亩,其中,蔬菜播......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浅见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浅见 由于语文教材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无法像数学等学科一样确定明确的知识点和固定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常常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同一篇课文不同的......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之浅见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之浅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反映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而形成的总体理念。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