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夏邑民间习俗看厚重的孔祖文化
从夏邑民间习俗看厚重的孔祖文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气势磅礴、悲壮雄浑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感天动地,激荡着亿万万华夏儿女的心,他如同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一样,任你千改万改,总改不了那种正义、忠烈的思想,那股激情向上的民族气节,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根深蒂固锥心沥血的文化思想或叫做中华民族之树永远不朽的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他的经济如何发展,国力如何强大,如果他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那么他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穿透力,他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先生说过,血永远浓于水。试想,一个没有根,没有灵魂和血液的躯体,既是再高大强盛又何以能万古长春,永远不老呢!
一个社会,一个种族的发展如此,源远流长的孔祖文化思想更是如此,作为万世之表,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集丰富飞儒家思想于一身,修身治家济天下,他生前多次来祖籍宋国也就是今天河南商丘的夏邑演习周礼,讲学布教,祭祀先祖并赢取宋国女儿兀氏为妻,为祖籍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道德及思想修养,并以此世世代代潜移默化的孕育着孔子祖籍人,这便是当今国际国内炒的沸沸扬扬的孔祖文化。
在中国(夏邑)第四届孔子文化节之后,我们有幸寻访了这块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宋国故土,走村串户,访朋问友,追昔抚今,我们沐浴着和聆听了这片黄土地上的浓浓乡情,体验着他丰富多彩的
文化思想深深为他的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仰天长叹····
一、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
“天地君亲师”,夏邑人历来就对“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大禹治水”等历史典故奉若神明,把忠君和报国结合起来,把爱民和崇上结合起来,培育出了一代代英雄及新秀,演绎了一场场大义灭亲,以身报国的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土匪头子李大棒槌率部投降了日本人,他的七旬老父称病将他骗至家中,以麻醉药将其麻翻,令其族人将他五花大绑,押到抗日区政府请罪,革命战争年间,夏邑人张文进在夏邑杨集区建起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八名党员被反动派逮捕后投入枯井,围观群众大放悲声,而八名烈士奋勇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民国年间,河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夏邑人司铭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从不贪占国家一点便宜。有人劝他“水至清而无鱼”他说:我从不吃鱼,所以不会被鱼刺刺伤嘴巴,抗战爆发后,日伪县长多次劝他出来做官均被拒绝,宁可饿死,不食倭寇粒米。和平建设年代夏邑出了一名留美归国博士后刘佑全烈士,他刻苦读书,立志报国,谢绝十多家国外科教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取得了数十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赞扬。他不计名利,不思报酬,为了家乡的建设回夏邑任职,终于积劳成疾,牺牲在为振兴夏邑而招商引资的工作岗位上,夏邑人就是这样,世世代代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三年自然灾害,夏邑人勒紧裤腰带靠树皮野菜过日子,没少交国家一斤公粮。夏邑老一辈人信一个
理儿,就是再穷再苦,国家的皇粮不能不交!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农民减负,免征了农业税,农民更是热情高涨,每逢国家有什么号召,他们总是热情响应,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致富不忘国家,一人富带动全村富的先进典型,捐资助学,文化扶贫的义举蔚然成风,夏邑县连续三届荣获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的称号,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家喻户晓的仁德礼仪之风
到夏邑参观旅游,经商会友,常常为孔子祖籍的仁德礼仪,热情好客所感动。夏邑城乡有个多年不变的习惯,就是逢年过节或家来亲友,都要或多或少准备几个小菜,备上几瓶薄酒,并请村里邻间的长辈或德高望重的人作陪;夏邑人请客也有自己的规矩,叫做“宁码一村不码一家”,就是说待人要公正,不能嫌贫爱富,菜多菜少,酒孬酒好不要紧,但必须待人公平。叫做“一碗水端平”。夏邑是酒文化,饮食文化之乡,喝起酒来礼数最多,喝酒要先喝自己家乡的“大富豪酒”,“孔祖家酒”或“张弓”,“林河”,敬酒要先干为敬,自己满饮一杯,然后让客人看看喝干的酒杯,用干净的餐巾纸擦一擦,再敬长辈和客人。长辈和客人要喝双杯,叫做两个好,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只是酒倒的要少,象征性的表示敬意,两杯加起来才有自己的多或少。敬酒时要先站起来,用双手端起,毕恭毕敬,待长辈和客人喝起再坐下。对平辈或晚辈可不用站起来,只是满饮一杯。夏邑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更有讲究,结婚庆贺的喜酒可去可不去,但是殡葬丧埋的事情必须去。主人不请不失礼,亲戚邻居之间不去就是失礼了。还有敬
烟,也是先敬长辈或客人,先用火让对方吸着,然后自己再点燃。夏邑的机关干部逢年过节回农村老家,自己不吸烟也要准备好烟,到村头见人或走到谁家门口。都要掏出来烟让一让,坐小车也是坐到村外,一进村就要下车步行,宁可让司机在外等着或者在后面跟着,也不能一路烟尘或高声鸣笛,这些礼数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不仅是夏邑籍干部如此,就是在夏邑工作过的领导也是如此。“文革”期间,有一位砸烂“孔孟之道”的“双突”干部得了高官,回家过年时一路鞭炮齐鸣,车水马龙,大摇大摆,可是年三十晚请客时,村中老幼没有一人到场。第二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就多了个心眼,向问事的“大总”(红事叫喜总)许诺,埋下他父亲后给每个帮忙的人十斤全国粮票。第二天埋人,村里人来了不少,那料想棺材抬到半路,大家不走了,说是抬过的一半是他弟弟的,下一半不抬了,让他自己背······。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民间文化习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从商汤王为民铸雨以桑木燃火自焚留下的“商汤铸雨处”,到孔子还乡祭祖后人建的“孔子还乡祠”,从夏邑古代八大景点的“隋堤烟柳”,“巴河夕度”到后来的“彭雪枫将军殉国处”和“刘佑全烈士墓园”,无不闪烁着孔祖思想文化之光。为民在夏邑游孔子还乡祠,谒商汤铸雨处。恰巧又是丁亥年清明节,雨后初晴,田禾新绿,嫩柳婀娜,乳燕翻飞,透过这样的温馨情景,为民仿佛听到昔日汤王那沙哑的声音:万能的上苍啊,我愿以身赴火,为了我的臣民和百姓······商汤王是圣明的一代君主,他属下多是贤臣清官,夏邑人重敬清官,每年寒食清明和农历十月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刘佑
全烈士墓地都会迎来一群群泪眼婆娑的老人,妇女和学生。同时,夏邑人最恨奸佞。近君子远小人是孔子祖籍教育学生及晚辈的至理名言。抗战时期汉奸张汝刚被处死,暴尸荒野数十天,连他的族人都不肯收尸,还是人民政府花钱雇人把他掩埋。同时夏邑人又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无论是在新疆“支边”还是在外地“打工”,都能跟当地人或外来人交朋友,用夏邑当地的土话叫搁伙计,意思是一块共事要互相包容,讲大同存小异,与人为善,珍惜一块工作,生活的缘分。夏邑至今还有一句方言,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寓意是告诫人们,做生意挣钱固然重要,但团结一心最为关键。夏邑新官上任,领导班子组建或送别老领导,老同志,总会在迎来送往的酒桌上说些咱们伙计一场,搁班一场如何如何,那情那景真是感人,不要说你是新来乍到还是平常工作生活中有些言差语错,在这一片感人肺腑的话语中都烟消云散了,留在永久记忆里的只有亲情,只有美好的回忆。笔者曾接触过,数十位在夏邑工作过的老领导,他们无不感慨夏邑人的重情重义,无不夸奖夏邑的干部素质高。用他们的言语说,“能在夏邑孔子祖籍工作,不仅是组织上的信任,还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哟!”
出于职业习惯,我喜欢在网上信马由缰地浏览,经常看到某地某地的官员离任时群众放了鞭炮或送了花圈的事例,可在夏邑据我所知,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即使有,可我敢说,也是这个官员“二月二的仓——围(为)得太差了”!
夏邑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二月二围仓”的习惯,就是每年农历二
月初二,人们都要用草木灰把自家的院9子周围围起来,意思是能能团结人帮助人,家里客人常来,人丁兴旺,大伙常常把那些孤立不能团结同志的人说成是“二月二的仓———围(为)得不好”或“二月二的仓———咋围(为)的”!
三,发扬光大崇文忠孝活动
夏邑作为孔子的祖籍不仅文风昌盛,文人辈出,而且文人多傲骨,直言敢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不能像李白那样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但绝不趋炎附势,奴颜婢膝。夏邑文风的真正形成,还要源于孔子生前的多次还乡,设坛讲学。据德高望重的夏邑县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张令吾先生考证,在人们记忆中的“孔子还乡祠”内就有一个著名建筑叫“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他还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把“杏坛”的大小尺寸、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记述。也许正因如此,夏邑历代养成了兴学建校、尊师重教之风。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末明初,夏邑就有官办、民办学校数十所,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有县城的金大定26年创办的“黄”学,和明代嘉靖年间的“崇圣书院”以及城西北的牛王堌学校等。“黄”学既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又是科举乡试的所在地。夏邑人都知道,建国后牛王堌一带出来的干部最多,就是应了“哪里有学校,哪里就出人才”这句话。在夏邑民间就流传着一个“锯旗杆”的故事,饶有风趣。说的是县东25里的太平集,乾隆45年间出了个叫李奕畴的考中了进士,得官后回乡修坟祭祖,大宴宾客,唯独忘了他的启蒙老师,老师怪其无礼,就掂锯子、扛着斧头来到李家大门前,要砍刚刚竖起来的旗杆(地位 的象征),众人问其原因,答曰:我锯的是《百家姓》,砍的是《三字经》。李奕畴恍然大悟,忙亲自磕头谢罪,把启蒙老师迎到大堂上座。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夏邑历史上尊师重教可见一斑。有史可鉴,县志记载的就有“兄弟二进士”、“父子双探花”以及西汉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平当,北宋时期的户部尚书李惟清等等,近代,现代学富五车,事业有成的更是不胜枚举,如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国丁玉澄,著名中医学家赴锡武,罗有名,还有知名人士彭明,郇永固,曹崇义,刘君秋,丰收„„。
夏邑尊师重教尊重人才之风早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对文人雅士,专家学者崇敬有加,远的不说,单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名人志士就把夏邑视为一片热土。著名人士香港孔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就多次莅临夏邑,为孔祖文化建设增辉添彩;德高望重的山东曲阜师大孔教学院院长,著名空学家骆承烈教授就把夏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不仅多次到夏邑讲学,还担任了孔祖文化学会会长及夏邑高中的名誉校长。还有台湾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陈大络老先生,怀着对孔子祖籍的一片深情,常年奔走海内外,用一支1·6米长的如椽大笔,为夏邑大地泼墨挥毫······而对如此深情厚意,夏邑乃至商丘人,河南人怎不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还是那句老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尊重文人,倡导孝道已经成了孔祖人的一种风尚。仅去年以来,夏邑县委,县政府就率先迈出了“中原崛起,文化先行”的第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及“孔祖文化之乡”和“文化强县”的总体设想,并
开展了“十大文化名人”,“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不但披带红花,而且给予重奖,县委书记许家林在万人动员大台上说:“孝道不仅是孔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丈夫不仅要孝敬父亲母亲,而且要孝敬岳父岳母,媳妇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而且要孝敬公公婆婆。这是人类文明的美德。在夏邑这片大地上,不孝的人不但不能做官而且不好做人。自古以来,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忠于朋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吗”?许家林的话自有历史去验证,但他的话博得了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劳不可破的诚信敬业准则
诚实守信,惜时敬业是夏邑人几千年来一直恪守的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夏邑人把自己的声誉看的比什么都高,即便是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粉墨登场的今天,夏邑人也把自己的名胜看的特别珍贵。笔者曾随一些夏邑人到处的旅游,采风或探亲,走过大江南北,去过云南江河,去过香港,马来西亚。所到之处,二耳听眼看之处,免不了要问:知道孔子何地人也?答曰:山东曲阜,又问:祖籍何地?答曰:现今河南商丘的夏邑也。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寥寥数语看似平常,可是同行的夏邑人都掩饰不住的高兴,或上茶,或递烟,与之攀谈。进而问:知道河南否?答曰:中原大省也!问:知道商丘,夏邑否?答:商族,商业,商人的发源地,花木兰的故乡,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同行人一片唏嘘,一片赞许,握手言欢之间便会滔滔不绝的说起商丘的火文化广场,说起王亥,说起孔子世祖孔父嘉,说起焦裕禄,李学生,刘佑全······。其实也不
尽然,偶尔在某地问起商丘,问起夏邑,自然也有摇头不语者,好像是说:还圣地呢,还导游呢,连商丘连孔子祖籍都不知道,回家抱娃去吧,其憨厚之态每每使人心中发笑!夏邑人笃信心诚则灵。诚则君子,无信则为小人。以诚感人,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是夏邑人的做事准则。古时,夏邑城北有巫玄帝庙,供奉的是大刀关云长。传说这天玄帝突发奇想,要去河北赶庙会,于是就牵出他的赤兔马变化成一个长须老人向北而去。河北有一王员外,家有良田千顷,金银成山,这天家人来到集市,眼看春耕将近,急需购置骡马。王员外允诺和家人来到集市,果然,发现一匹枣红马,高大威武,四蹄生风。王员外上前打问,卖马老者称,此马力大无比,日行千里,干起活来,支持草料,不用饮水,只是要价五只元宝。王员外哈哈一笑,五只元宝算什么,只是请问老先生姓啥名谁,家住哪里?老者说:在下姓玄,乃河南夏邑北门人士,今后有什么差错只管来找。王员外也不含糊,将五只元宝交与老者,然后牵马回家,第二天到田里犁地,枣马果然健步如飞,独犁独耙,王员外大喜,从内心称赞河南夏邑老玄果然是一个君子。哪然不过几天,到了农忙季节,枣马干活不惜力,常常累得浑身是汗,王员外于心不忍,忘了卖马老人的嘱咐,让家人提过一桶清水,让马歇息乘凉,那想一桶水刚刚饮下,枣马瘫痪倒地,化作一堆稀泥。王员外惊愕之余,埋怨卖马人没把话说明,再一想有言在先,就收拾行李奔河南夏邑而来,到了城中左右打听,都说没有姓玄的,只是北门外有一座玄帝庙。王员外心中一动,就买了香烛纸火到玄帝庙来,进的大门一看,大殿上敬奉的果然像那位长须卖马老人。他心
中敬佩,将香火向香炉中插去,不料香灰一动,竟露出五只黄灿灿的元宝来。王员外喜敬有加,心中直夸玄帝爷诚实守信。
当然,这只是流传在夏邑周边的一个民间传说,但当地百姓却把玄帝敬若神灵。把忠诚老实,说话办事守信用当作教育青少年的素材广为流传。2003年山东曲阜孔氏宗亲组团来夏邑祭祖,夏邑的孔氏,孟氏,彭氏宗族都派出代表亲临慰问探望,互至祝词,那一片亲情诚意感动了大会所有的人。华夏儿女一家亲,夏邑曲阜两不分。还是那句老话,血永远浓于水呀!
夏邑县是人力资源大县,每年外出打工民工不下数十万,县政府除加强对外出民工的组织领导之外,还在技术培训人员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许多年来,从无打架闹事,聚众上访的问题发生,2005年双节期间,夏邑城关在温州一个服装厂打工的民工正准备回家过年,厂方找到工人代表,说有一批出口服装急需交货,否则后果严重,愿意出三倍的工钱请工人在场边生产过年,工人代表向家里说明情况,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后没有一人离场。他们识大局顾大体的精神在温州一带传为美谈。
五、勤劳忠厚幽默风趣的人生取向
无论是在千百年前封建落后的过去,还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无论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还是在富足祥和的现在,夏邑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勤勤恳恳,忠厚诚实,并且对生活充满热爱幽默风趣。还说前面提到的那位被砍了旗杆的李奕畴吧,后来官至太子少保,就是做了小皇帝的老师,他仕途中曾一度赋闲回家,后来皇帝又任命他
为浙江巡抚,他上任时,从夏邑太平集的老家坐小土车子,有家人李二推着去扬州赴任,天黑时到了扬州城外,为了不打扰地方百姓,就住进了驿馆。悄悄当地的富绅及官吏给他接风也在这里摆了酒宴并备下厚重的礼金。这些人看天色晚了李大人的八抬大轿没到,就在正房正吆五喝六,大吃大喝。李奕畴一问没有正房,就在偏房位下安息,可他一生有个嗜好,就是爱吸旱烟,不吃不喝都行,就是不能断烟,他坐在床上,拿出自己特制的三尺大烟袋向家人李二要火,李二向怀里摸索,发现在路上解怀乘凉时,火镰子火石丢了,无奈之下只好向正房的官吏讨火,结果被官吏大骂一顿:你各臭种地的,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敢给老爷要火,赶出门外。李二忍不过,就把皇帝御赐的四龙3点燃,在门上挂了起来,有小官看见忙到正房报告:老爷,不好了,李大人的灯笼咋再偏房门上挂起来了。官绅们大吃一惊,忙击中起来到李奕畴房里请罪:李奕畴不急不恼,顺口念了一首打油诗:仗势欺人离不得,纯属打人更无赖,做官就要为百姓,不为百姓是狗官。众官一听,连连称是,一个个跪地求饶。
这故事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夏邑人的忠厚却是出了名的,谁家来了客人,喝酒吃饭时总要请村里的长辈作陪。生活困难时来了客人,就是端着面瓢一家家去借,总要使客人吃上白面馍,夏邑人喜欢精打细算过日子,家家都种有自己的小菜园,但无论是谁家的,你下工回家,走在路上,都可到路边的菜园里摘点豆角,扭几个茄子,从没有人出来吵闹。夏邑有句俗话是:青瓜红枣,谁见谁咬,大葱小菜,谁要谁爱。县、乡政府每年都要派工作组下乡坐队,村里干部都要安排
工作队员或下乡演习的演员到村民家吃派饭。每到这时候,乡亲们都争着做好吃的,光怕给村里丢人。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困难时期,夏邑有一个红军去北京民政部反应情况,看到一位中年退伍军人正跟办公室的一位年轻女同志大吵大闹,所要救济款,这位老红军看不对,上前劝阻,吵闹的中年人骂道:老子扛过枪,渡过江,你呢?夏邑的这位老红军放下布口袋,从里面掏出一个印有河北人民抗日联军字样的手绢包在办公桌上一字排开,竟然是一枚军功章和战役纪念章。一屋子人都呆了,那位吵闹的退伍军人楞了一刻,走到老红军面前唰的一个立正,规规矩矩的向他敬了个军礼。第二天,年轻的女工作人员陪民政部的领导去看望,老红军早已人去房空,只在桌子上留下一封反映情况的书信。
夏邑人爱抱团,走遍天涯海角总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天南地北一听河南口音,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了,一条破被合着盖,一个红薯分开吃,唤一声河南老乡,马上就有人给你安排吃的,住的。这就是河南人,这就是夏邑人。曾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夏邑一个做生意的小老板,一次在朋友家吃饭,听同桌的来自大都市的款爷吹自己如何能耐,只要舍得花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当不上的官,吹的一桌子人羡慕,我们这位夏邑老乡一声不响,待那位款爷吹够,淡然一笑,不紧不慢的说,请问这位先生,我们河南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但人民币和美元还是有的,这样,我给你开一张一百万的支票,看你能不能把我们夏邑的孔圣人的五世爷爷孔父嘉的像挂到天安门城墙上去。边说边去掏腰包。那位好吹的款爷哑口无言,一桌子人放生开怀大笑,一连
声叫好。
孔祖文化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华大地上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融合的结晶,是当地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夏邑的文化底蕴和浓浓乡情不仅仅是夏邑县特定区域内的文化反映,而是以夏邑和商丘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文化现象。她就是一棵大树,在商丘大文化的土地上破土而栽,茁壮成长,但他的根须却深深的扎在土里,吮吸着黄淮大地中原大地丰富的养分和新鲜的血液,也正是因为如此,孔祖文化才能不断创新,大放异彩。
在夏邑生活,工作或文艺采风,处处感受到的是孔祖文化的韵味,酒店是孔祖大酒店,学校是孔祖中学,圣源小学也是孔祖文武学校。做人讲礼仪,做事讲诚信。在浓浓乡情和文化氛围之中,让你深深感受到的是孔祖文化正在古老而丰厚的大地上大放异彩。
第二篇:从东西方习俗看文化差异(模版)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也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一、自我价值观的文化差异
西方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强调实现自我,在英文词典的合成词中有许多词都是 Seif 为前缀的。SeifeSteem/ Seifreiiance / Seifre-Spect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个人” 在西方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重要。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日本人,往往性格内向,谦虚含蓄,喜好安静,习惯忍让,不强调自我。因此,多数以群体意识为意识,以集体意向为意向,缺少个人进取精神和个人竞争意识。如当我们与美国人接触用英语交流时,对方会说 “Your EngiiSh iS very good”。这时中国人往往显得紧张发窘,会说: “不、不!我的英语说得不好。” 日本人会说: “いいえ,まだ下手です。其实,美国人的回答并非谦虚,中国人、日本人的回答也不是不诚恳。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也迥然不同。东方即中国、日本的人生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 “克己服礼”,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服从国家和天下的利益。而西方国家的人生价值观也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倡导人文主义,即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提倡个性,要求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个人,崇尚个人奋斗。另外,在道德规范上,中日两国受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尊崇亲仁善邻,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吃苦耐劳。而西方人则强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尤其注重自己的成就和才能。
二、“男女尊卑观” 的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讲究绅士风度,特别是在公众场合。男士为女士献殷勤、效力、为女士服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女士照顾是礼貌风度。而在东方,在公众场合一般除恋人关系之外,主动为女士服务的绅士是很难看到的。由于受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中日两国的男人是 “大丈夫”。男性被看作是社会的 “中流砥柱”,从事国家中的 “伟业、大事”。如果男士在公众场合照顾女士,是有失男子汉的 “面子”,有伤 “大丈夫” 的尊严。往往还会引起女性的误解。正是不了解东西方生活习俗上的文化差异,才引起了这样的误解。在英国,过街护腰,离别拥抱,亲吻脸颊(并非接吻),这些都属呵护举止,不表示爱情。日本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文化传统上还是男人社会,女性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在社会上女人仍处于附属地位。直至今天,女性也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即使就了业,在同等学历、同样经历和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女性却享受不到与男性同样的机遇。反之,日本男人对女人的依赖程度更令人惊讶。
二、称谓语的文化差异
在交际语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称谓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称谓语系统和使用习惯。中国与日本即汉民族与大和民族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体现了一种重视尊卑、长幼之别的等级意识,并且必然要反映在语言交际上。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习惯地按照等级来确定称谓。例如:对一定职务的谈话对象喜欢以职务相称,而且为了表示尊敬,即使对方担任副职,也往往把“副” 字略去。如: “王副书记” 被称为 “王书记” ;“张副校长” 被称为 “张校长” ; “田中副社长” 被称为 “田中社长” ; “竹下副部长” 被称为 “竹下部长”。英语跟汉语、日语则几乎完全相反。首先,除了正式场合对有特殊地位的人称呼其职务(如 “总统阁下”、“部长先生”)外,一般不以职务相称。其次,在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上下级之间、不同辈分之间都可以互称其名。如在西方的电影里,我们常看到儿媳、女婿直呼公公、岳母其名的场面。这在中国、日本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西方人却习以为常,并无反感。这种现象正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与基督教关于 “上
帝面前,人人平等” 的教义无不关系。现代英美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已深深的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和别人平等的、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即不喜欢服从别人,也不希望别人过分客气地对待自己。尤其是美国人,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常常担心被别人视为不易接近的人。
四、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
委婉是一种不直截了当、以婉转的语气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交际中,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东方人看来是因为命令式表达会给对方一种高压和强迫的不愉快感觉。而西方人则以个人本位以主要取向,他们习惯表明自己。不管他们内心对外界的反应有多么无足轻重,他们也愿意把内心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西方人给予人以直言快语、直截了当的印象。例如: 男女之间表示爱情时,美国人会直接说 “I Iove you”。中国人说: “我挺喜欢你的”。日本人说: “あなたのことが好きです。”(直译为 “我喜欢你的事情”。)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东方人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往往采取委婉的、绕圈子的 “迂回” 方式,以此来察言观色,投石问路。对于不甚了解东方文化的美国人遇到这种场合,会感到对方闪烁其词,毫不果断,甚至于罗嗦。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无论是对外语教学,还是对国际间的交往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第三篇: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从军队文化看企业文化
--------曹辉
最近在做烟草工业企业文化项目中,跟企业中很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访谈过,这家企业比较有意思,在我所访谈的8个中层领导里,有6个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军队文化,尤其是对毛泽东的军队文化思想推崇备至,并推荐我去多了解一下毛泽东的文化建设内涵,应该会对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很大帮助。其实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人距离军队文化建设较远,对毛泽东的文化内涵理解就更谈不上了,由于行业的特殊地位,他们都渐渐的远离了在商场中浴血厮杀,作为一个烟草工业企业,完成生产任务而已,怎么也会对军队文化这么有兴趣,后来才知道,原来该企业的领导去过党校学习,去过井冈山学习,难怪对毛泽东的军队文化建设如此推崇。
在其位谋其职,既然做了这个企业文化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好,我决定也详细的去了解一下毛的军队文化,于是我看完了电视剧《井冈山》,看完后的感觉就两个字,“佩服”,一个没有去过国外接受欧洲思想,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仅仅是对书本的研究,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能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当下中国国情的战略思想,就能知道自己需要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就能知道该运用什么样的制度和原则去武装这支队伍,我不能不说真的很佩服,纵观古今,无论是从看问题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毛都堪称第一人,尤其是在上井冈山、建立井冈山红色割据、站稳井冈山等一系列过程中,毛泽东真正的完成了把一支旧式军队改编成新式军队的过程,完全是从文化上形成了一股力量。文家市转兵是其战略上的尝试,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是其军队文化的创举,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毛泽东在军队文化上充分的利用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这一核心思想,才使得红色割据日渐规模。
现代企业大多处于红海战场之中,所谓红海者处处厮杀,每个企业都想扩大自己的割据规模,但是大多企业都不太注重文化的建设,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领导者看不到其所发挥到巨大作用,觉得太虚幻,没有实在价值。岂不知,企业中人才的流失、内部岗位编制的混乱臃肿、产品缺陷导致品牌的贬值等等,都是企业文化能改善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有归属感,能发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梳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能使得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方向,能间接地树立品牌的市场口碑。毛泽东在军事斗争中,深刻理解军队政治工作也要强硬的抓起来,就是因为他明白政治工作能使得从指挥员到士兵都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斗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军队发展的方向、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同于旧式军队,能明白那些事可以做的那些事不可以做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反动势力,那么旧社会的军队尚且如此,新时代下的企业就不该重视文化吗?
第四篇:从《生民》看祭祀文化
从《生民》中我所接触的是中国的祭祀文化,或许,我所知道的祭祀文化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本质,看到文化中的缺陷。
中国的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黄帝时代便开始对天帝祭祀,可以说,中国的祭祀文化就是从此开启的。祭祀的对象起初是神灵,后来又发展成祭祖先、祭古代名人。从《生民》中看,其祭祀对象是上帝,即神灵,但亦可认为是祭祖先,因为后稷是上帝之子。
《生民》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被受关注。其中,出现了了祭祀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第二,“诞我祀如何?……以归肇祀。”
每个民族在追寻自己的祖先时都会将其神化,周民族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后稷是授命于天帝,于是便有姜嫄“履袖武敏歆”,此处有浪漫的艺术气息和浓厚的传说成分。为什么要祭祀呢?是因为姜嫄不能够生育,祈求天帝赐子,以解无子之命。“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只是说明了姜祭祀的原因,并没有着重描写如何进行祭祀,但也有一个“履袖武敏歆”的记载,踏着天帝的脚印便感应到怀孕了。神奇而又简单的仪式令姜求子得子,这在古代的祭祀文化中并不罕见,商汤也是天命玄鸟所生。
祭祀文化是人们对神灵、对祖先的一种理想化功能而衍生出来的顶礼膜拜的文化。而这种祭祀文化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他们利用平民那种天命所归,天子授命于天的无知认识,令他们认为天子的统治是合符自然逻辑的,是天理所在的。就如陈胜,吴广揭竽而起时,将“陈胜王”的字条放入鱼的肚子里一样,都是为了迷惑大众。这种利用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统治手段,祭祀在这里就成了一种统治者的工具。在《生民》中“履袖武敏歆”大概也有这样的意图,这是周民族对祖先的赞美,也是统治的需要。
获得嘉种,再加上后稷先天的种植才能,于是有了大丰收,《生民》中的第二次祭祀便从此开始。《生民》中记载了后稷被三弃又三获救,无论是天帝对后稷的锻炼,还是对其的眷顾,都有神奇的灵异性,所有的这些就好像是被安排好的戏剧。为何会这样呢?都因为后稷有天帝的眷顾,因为后稷是天帝之子,他作为一名使者被派到了人间教化人们。诞我祀如何?随着下来,作者对祭祀的祭品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或舂或扮揄。或簸或蹂……这里可以看出后稷感恩于天帝的眷顾。
在祭祀文化中,人们举行祭祀的仪式也是出于感恩:祭神,出于感恩自然的恩赐: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蓼泉、沙河、板桥等地举行“城隍爷”出府游行的祭祀活动。其意是城隍出府视察人间善恶,活动由当地会首每年轮流主办,请道士吹打念经,用八抬大轿将庙内的木头城隍(偶像)抬出,前护后拥,鸣锣开道。蓼泉将偶像送城西行宫,沙河送城东门外临时搭设的彩棚;板桥则将木偶城隍送西湾庙、北湾庙祭祀三天,尔后抬回放置原处。据说板桥堡子里的木头城隍爷把鞋也穿烂了,衣服穿破了。实际全是老鼠所为。
祭祀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化的,现在的习俗已经逐渐使人们的祭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人们逐渐认识并且喜欢采取文明的祭祀方式,例如献花,放灯,写怀念性的文章,系丝带,以及最近2年十分流行的网络祭祀来怀念自己的先人。
在祭祀网上,人们一样可以在虚拟坏境中进行传统的祭祀方式,例如扫墓,烧纸,献贡品,也可以在网络上采取点歌,献花,书写期许,系丝带,折纸鹤,以及祭奠性的文章等这些与时俱进的祭奠方式,而且更加容易和直接的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
总的来说,我在《生民》中看到的祭祀文化有两个本质:祭祀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与祭祀是一种变相的收买行为。从经典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看清一些本质,看出一些缺陷,这也是一种成长。正是有这种成长才能使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娇儿更加清晰地知道社会是怎么样的,更容易渗透进社会现实当中。现在看来,经典并非是枯燥乏味的,经典著作其实也有她们的价值,不过有时候需要从不同的视觉到看待而已。
第五篇:从NBA看篮球文化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
摘要: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篮球文化环境对篮球运动的影响,从中对中美篮球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发现中美篮球运动存在的差异,对中国篮球的发展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文化;头脑风暴;姚明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热的一步步升温,美国篮球运动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和热爱,NBA赛事也成为茶余饭后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美国篮球文化已在悄然间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中国篮球在学习和借鉴美国篮球先进技战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要对自身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1.篮球运动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所创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篮球活动一经问世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很快在美国各州推广开来。在美国篮球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篮球技战术、篮球意识、球员水平、市场运作、竞赛规则、赛程制定等各个方面,美国篮球在世界范围内早已遥遥领先,确立了其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篮球运动是在1894年,由美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传入我国天津,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一百多年来,篮球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篮球文化
所谓篮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篮球文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国家队文化、职业联赛文化、球迷文化、篮球历史文化以及篮球人文文化等,例如篮球队员进行比赛或是球迷欣赏比赛、篮球在不同国家过去或是现在的推广普及都属于篮球文化的一部分。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篮球文化,而篮球文化的成长则需要长期良好篮球氛围的熏陶。
2.1美国篮球文化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高
度整合的“杂交”文化,显示出了美国人所特有的“个人本位、富于创造”的文化特征。作为美国“四巨头” 运动之一的篮球,之所以广受美国民众的热爱,正是因为它完美地将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价值取向融合在了一起。每一场NBA比赛如同一部美国大片,扣人心弦、富于创造性的攻防对决如同价值过亿的高科技电影特效画面,而拥有精湛球技的球员就是在这场厮杀中绝杀对手的英雄。例如,“天钩贾巴尔”、“飞人乔丹”、“小皇帝詹姆士”都是作为美国篮球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从“全明星周末”球员在生活社区做义工和当地学校宣传篮球运动,到一年一度的“全明星大赛”时出神入化的技巧赛、令人咋舌的扣篮赛总是叫人拭目以待,美国篮球文化无处不在,渗透于美国人的生活之中。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球员在同一块NBA赛场上角逐,更体现了美国文化多元化的特征。球员精致的包装,场馆设计的舒适豪华,电视媒体转播的便捷都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美国篮球文化成长在美国人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2.2中国篮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中国篮球文化的形成只是形式上的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烙印禁锢了大多数中国人“中庸、仁义”,“不为人先”的的价值观,这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思维定势悄无声息地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从早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口号便不难发现这点。中国篮球从模式上简单的学习借鉴西方篮球开始,其实质上一直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展和组织。中国篮球一直缺少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球员的技战术主要围绕团队组织,鲜有个人战术体系的研究,个人的单打独斗常常被教练员所批判。中国篮球文化始终摇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
2.3中美篮球的差异
特点迥异的文化背景注定了中美篮球运动的差异,美国篮球运动不仅是单一的延续与发展,而是极力地吸收先进技术和大胆的创新。一套新的防守战术的诞生,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套新的进攻战术的破解,正是这种创新——思索——再创新,不间断的循环模式,造就了美国篮球世界篮坛霸主的地位。美国球员体格健壮、爆发力强、身体素质过硬早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球员多变的发型、前卫的纹身、时尚绚丽的球鞋更多地吸引着亿万球迷的眼球。美国球员张扬的性格,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美国文化特有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宣扬,给球员们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球员们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技战术模式,在球场上追求个人球技展现时间和随机应变的即兴表演,美国文化特有的氛围激励了运动员在球场上的表现和创新欲望。另外,“明星效应”的产生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篮球的壮大。
中国篮球在“礼让”传统文化背景和“和谐”的社会氛围影响下发展,一直讲究团队的协作能力,追求整体实力的提高,与美国球员相比较为忽视球员个人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球员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与美国球员相比身材较为单薄,力量不足,技战术意识不强,动作死板,球场上缺乏应变能力和处理关键球的能力,但有时投篮优于美国篮球,体现了中国篮球以投为主,内外结合的特点。另外,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认为中美篮球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静止观与发展观的差异;和谐对称与斗争的差异;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差异;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严谨庄严与浪漫欢愉的差异以及综合素质与重文轻武的差异。
3.头脑风暴
3.1壮大自己的篮球品牌
随着CBA和CUBA等中国职业联赛的茁壮成长,篮球运动一步步走进全国高校和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亿万球迷的群众基础也为篮球运动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产业化运作初显成效,CBA、CUBA吸引了中国电信、铁通、CECT手机、李宁、安踏、康威、双星、摩托罗拉、可口可乐、一汽-大众、红牛、WILSON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联赛组织者现已经开始把无形资产开发列为开发方向,力争把蛋糕做大。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篮球市场运作与美国篮球市场的高度商业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篮球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自身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潜力还有待于能人志士的大力挖掘,CBA、CUBA等品牌的推广和中国篮球明星的包装,提高自身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才是中国篮球快速发展的强心剂。
3.2运动球技、战术的改善与提高
华丽的球技,设计巧妙、完美无瑕的战术配合都是美国篮球广受世界球迷热爱的前提,中国篮球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两样法宝。运动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提高战术运用意识和配合的质量,加大对抗性训练强度,制定出一套适于队伍特点的固定打法或形成自身的技战术风格,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球迷,从侧面刺激球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国篮球的快速发展。
3.3高科技的渗透
当代体育的发展依赖于新科术的问世。在现代美国篮球运动中,先进科学技术有力地介入于运动训练的每一个领域,大大地促进了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篮球也应与高科技紧密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贮存、加工和反应运动训练效果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运动营养剂、运动餐及运动型饮料的研制成功都是依赖于生物工程技术。例如,红牛、佳得乐。高科技在篮球运动领域的广泛运用,将大大推动中国篮球运动水平的全面快速发展。
3.4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美国篮球的长盛不衰源于强大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美国的街头巷尾只要有篮球框的地方就会有成群的篮球爱好者,许多NBA球星都是来自街头篮球。美国小孩从6-7岁开始就接受业余训练,参加篮球学校或是由NBA球星授课的篮球夏令营活动,受到较正规的启蒙训练。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篮球队,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以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这其中的佼佼者会继续参加NCAA的比赛,进一步向自己的NBA梦想迈进。中国篮球人才基础雄厚,学生参加业余体校或篮球培训班,许多中学生拥有了不错的篮球技术,可由于人才输送环节的脱节和面临升大学的难题,许多优秀的后备人才得不到选拔而渐渐荒废,造成了较高级别篮球人才选拔的断层。我们应当建立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培养年轻篮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给高校球队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和现代化的训练设施,参加CUBA或系列篮球赛事,这样中国篮球的水平会不断上升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4.姚明现象
当下,说到中国篮球不能不提的名字——姚明。
“姚明现象”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篮球场上,它可以说是中国人渴望参加世界最高水平的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展现中国力量的一种体现。从2002年的初出茅庐到如今掌控整场比赛,姚明越来越多地受到球迷的喜爱。虽然姚明的技术和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和乔丹、科比等超级明星相媲美,但在姚明身后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资源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其它NBA球星。现在,中国教育界、经济领域都出现了类似“姚明现象”,众多中国企业精英享誉全球,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交流平台。中国篮球更应该乘借“姚明现象”的东风,清醒地自我评估,扬其利,借其力,驱其弊,着力于提升自身的内在实力。中国篮球要进一步展示自己的能力、个性和霸气,不要仅仅依靠于一个姚明,中国篮球的发展壮大需要越来越多“姚明”的诞生,只有更多的中国篮球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展现出中国人的能力、意志、品质,并且扬眉吐气地取得比赛的胜利,中国篮球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中国篮球才会不断加快前进的脚步。希望这也是“姚明现象”对中国篮球的一种启示。
5.结语
随着中美篮球文化的逐渐交融,中国篮球文化正在上演绚丽的篇章,我们要凭借中国人所特有的视角洞察世界篮坛,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将中国篮球运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94~99.[2] 刘放.姚明商机无限[J].篮球,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