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学什么
MBA学什么?
根据相关统计,今年全国各地有324个高考状元报读了工商管理BBA(工商管理学士或本科),在高考状元总人数中占比近20%;在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人员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主要领导中,约有50%左右及以上的人员是MBA(工商管理硕士)。MBA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商界精英”;“精英们”对未来的选择导向也如此明显,不得不令人思考。上次比较全面地讨论了“MBA是什么”这个问题。今天继续探讨“MBA学什么”这个问题。
商战归来再读书
战争年代上军校。而在如今的商业时代,商场如战场,“上军校”就是读MBA。市场经济环境下,MBA与企业的产品类似,也有不同的定位。有适合“学霸”们面向未来找工作的学历教育,也有适合在职人员的问题导向的深造学习等。
既然不同的商学院和定位、做法会有所不同。对于“MBA学什么”这个问题也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答。作为业内人士,笔者认为每一个商学院都有其充分的理由或者不同的特色与定位,不可妄论。因此只能从自身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浙江省求是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院(杭州年代专修学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从当初浙大为了对下面300多家企业领导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在对境外一些商学院的考察比较引进基础上,由我们开办了“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国际认可的MBA)”项目,马上20年了,成绩斐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一般的MBA教学基础上,也创新、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学科导师制、体验式学习等等。根据在职学习的特点,学院还从简单的逻辑出发,通过概括与演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以点到面,不断深化课程的学习与教育。
我们主要开设了《战略管理》《财务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高级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战略》《高级商业和创业项目学习与研究》、《求是论坛》及香港的深造学习与考察、毕业典礼等。课程设置简约、直接、明确。
学员的MBA教程拥有两套教材及一些参考书。一套是香港政府投巨资开发的国际认可的中文MBA教材,活页,并即时更新。中文系统意味着,此教程是以大中华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便学习与理解,也适应中国的环境或者国情、真刀真枪的学与用;另一套由美国教材翻译而来,其中有的甚至被誉为学科“圣经”的MBA教材,充分兼顾国际化。同时,学院还提供曾获得过“斯德哥尔摩国际金奖”的,相当于数以百万册图书计算的网络图书馆供学员使用。
着眼于更新管理“操作系统”
浙江省求是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院的MBA课程,还着眼于更新管理“操作系统”,从纵向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一是观念层次。管理有常识、没有常法。明确观念和管理的本质,才能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去把握和理解管理的真谛或课程的本质及内容与方法,把书读活,既有专业化的管理素养,也拥有创新的能力。MBA中不同的课程涵盖了很多不同的观念:如战略管理上的目标、环境、定位、壁垒、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观念等,财务管理上的股东价值或财富最大化观念,成本、收益、风险观念,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财务及杠杆观念等;人力资源的人才的资源性与战略及战略适应性观念等;市场管理的不同市场观念、需求导向观念、价值营销观念等;高级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战略上的场理论、战略适应性观念等等。
二是概念层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专业。有国际通用的语言和概念,才能精准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并进行恰当的描述或表达。一个概念,背后可能凝聚了很多的内涵与案例,也是专业化的标志。常常,只需要简单地表述一个概念,业内人士便能马上听懂、看懂,甚至演绎出丰富的案例或故事甚至对未来的系统性预测或综合性判断。面对同样的概念,外行人只能凭想象或去顾名思义、猜测,甚至想当然。有的可能猜到一些,但有的不一定。
譬如,战略管理上的“战略集团”概念,不是专业人士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它不是通常的企业集团的概念,而是产业环境分析的工具,是“策略群组”的意思,即战略上相同或类似企业的集合;方便企业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参照物,自己的定位,机会、威胁与竞争情况等等。同时,内行人士会联想到更多、更丰富的东西与案例,如五力模型、利益相关者、壁垒、核心竞争力、SWOT、甚至各种公司战略及背后的一系列具体的东西、数据、模型、利益关系等等,有一个比较系统性的认识与判断,甚至相对应的一系列战略选择、科学而迅速的反应与决策等,识高量大,并有利于快人一步、早着先机。
三是方法层次。浙江省求是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院特别强调方法问题。MBA的本质上是一个方法体系,不仅仅在于转变观念,学一点新的概念的问题。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灵活地应对非常复杂的环境变化。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最后都是科学的方法问题。从战略、财务投资、人力资源问题、市场、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问题,甚至商业模式等等角度出发,这些课程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基本涵盖了企业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实践及实践基础上的演绎与发展,包括不限于成功或失败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及模型、模式化。有一些方法甚至是管理学大师、管理咨询公司、优秀企业在实践中创造或者概括、发明出来的。基本上MBA同时涵盖了很多大智慧。
企业是领导者知识与观念的作品
传统上,科技与管理始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基本上是模式化的,企业经营往往局限于产品经营,常常是一条道走到黑,谁来经营也许差别不会很大。再者,企业的困难往往是行业的困难,也比较习惯于向政府要政策、向外部找原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等各种资源不过是管理的产物或众多资源及工具之一,所有资源的管理主体是管理者,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也是一个动态、灵活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市场主体或管理者按照自己不同的知识、资源、逻辑与经验去认识和理解资源,去经营资源、创造价值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不断与环境相融合的过程。思想、科技、创意、产品、权益甚至人脉等等都可以构成财富创造的资源及工具,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力。不同知识的管理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方法与结果。企业经营进入个性化、差异化、动态化、知识化的时代;有时候即使想模仿或者复制,也不容易,有种种壁垒或者知识产权保护及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也极有可能会跌入各种陷阱。因此,企业自身、企业家或管理者选择怎么样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建一个有核心优势的商业方法,去实现自身的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恰当地去认识、把握、组合这些资源并能创造价值,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意义。
从客观环境上看,竞争越来越激烈,成败也许只是在毫厘之间。因此,企业管理需要科学,需要别人的经验和知识、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也许,这也是管理咨询行业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原因。
浙江省有4万多家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其中的一些企业属于靠天吃饭的传统企业,管理粗放、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少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战略及系统性的方法,是即将要被淘汰甚至死亡的。但是,他们毕竟积累了很多资源与价值,只要有价值和资源,就可以进行重新认识与组合资源,就有发现与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这些企业也为MBA提供了非常大的舞台和实践空间。如果能够把握这个机遇并找到新的切入点,重新定义企业的战略或商业方式,笔者相信能够推动他们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并取得成绩。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在观念、知识、管理及方法上的转变与升级,不大可能有新的价值及组合发现、新的眼光、思路和方法,也许还是低层次的重复,或者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无路可走,无论再怎么折腾,基本的格局还在那里,转型还有可能,升级却是不易的了。
第二篇:MBA应该学什么,做什么[模版]
MBA两年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MBA两年要重点学什么,要怎么样分配时间和精力呢?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对于我们这些MBA学员来讲,多数都极有可能是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在高校课堂集中系统学习。MBA的学习生活又极其丰富:学员之间的互动(聚会、体育、娱乐等);各种讲座论坛层出不穷;亦可承担诸如班委、社团组织等职务。所以任何一个在求学伊始的MBA学员,都很自然而然的思考起这样的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亦有思考,但我觉得我去年的想法并不成熟,但学弟学妹们对我甚是信任,每次问起总期待我能够给他们提供比较高明的指引,这常常使我诚惶诚恐,而这种诚惶诚恐积累起来自然就成了一种不小的思想压力,所以我经常会毫无知觉地思考起这个问题。现在虽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仍远不满意,但总算有一个自我感觉比较积极的答复,记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不可少。有以下原因:
一、对MBA学员来讲,专业化远不是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属于普研和博士。虽然MBA学员的智商不低,但一般不会去走专业化这条路。然而对于管理者来讲,智商对管理的贡献远远低于情商,所以我主张MBA两年学习,应重点培养、强化情商,而与同学频繁互动,耳鬓厮磨,或人生探讨,或游戏玩耍,都是互相学习汲取,提高阅历发展情商的好途径。
二、大家都不否认对MBA学习来讲,人脉网络的拓展应该是比较大的收获。所以要多和同学校友老师接触,融合亲情、感情。但我并不主张每个人都尽力和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关系,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于强调平衡关系会使人心力憔悴,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另外和所有的人都保持同样的距离等于没有朋友,话虽极端,但有道理。所以要明白,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支持你的人,也同样会有反对你的人。丝毫没有棱角的老好人并不适合读MBA。
要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点地学习课程。MBA课程设置量大,覆盖面广,跨越很多学科专业。但是要结合自己的规划,有重点的学好相关的课程。完全没有必要每一门功课都打A,这和上面所讲的要求和所有的人都搞好关系一样,没有必要。应试能手应该去读普研或博士。但也并不是提倡大家走另一个极端,只学相关职业规划的那几门课,这也是不对的。管理讲究一个“博”字,涵盖领域极广,所以对于课程体系中的各门功课,都应该力争掌握其理念,把握其系统。
————《节选》
第三篇:两年MBA到底学到了什么
两年MBA到底学到了什么?
终于完成了MBA 论文初稿,把电子版发送给老师的一刻,我长长地嘘了口气,一块压在心底的大石头可以暂时放一放了。尽管指导老师肯定还会提出不少修改意见,但起码这个国庆长假可以喘息一下了。
8月中旬才上完最后一门课,9月下旬就要完成论文初稿,期间还得搞定3门课均是5000字的作业以及应付日常工作和看奥运会的精彩赛事,时间的压力可想而知,以至于我一直坚持记录的“学习日记”都无法补全后几门课的心得,以及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下这两年MBA究竟学到了什么。
正式的课程结束后,最大的感觉是终于又有了双休日,两年没有双休日的生活是那么疲惫,可以自由支配的一两天闲暇时光是多么宝贵。
掐指算来,这两年学了17门课程,数百个学时,蒙17位各有专长的人民大学老师传道,也接触了不少理论概念和实战案例,功夫没耽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但遗憾的是个人的兴趣还是难改,记得开学时俺第一篇日记“面朝商海,春暖花开”,曾经发誓要“好好关注经济,关心股票和广告,看完南方周末的经济报道”,但实际上,现在买到每期南周,先睹为快的依然是时政、文化、评论等,经济版面依然很少能看完。虽然学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券投资,但拿到财务报表时仍然头大如斗,仍然看不懂中国股市(嘿嘿,又有谁能看懂呢?),仍然没有开始炒股,尽管买了点基金,但也不是建立在对那众多基金公司进行专业分析基础上的绝对理性判断。为了完成关于“群体决策”方面的论文,我不得不埋下头去硬啃詹姆斯 G.马奇的《决策是如何产出的》和赫伯特 A.西蒙等人的经典论著,但一旦完成初稿,却宁可去翻一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没办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年少时的清纯已逝,两年的同窗生涯也培植不了扎实的友谊,顶多是建立了一层同学关系而已。尽管学的是MBA,但本班的管理令人失望,始终没有树立起“讲学习”的好风气,基本的考勤管理都形同虚设,上课率2/3就算好的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似乎限于一起吃饭聊天打球或者中午打牌“三先”,课堂讨论的沉闷气氛常常让满怀期待的老师绝望。尽管有老师从经济学的理性强调不要怕课堂讨论时出丑,“课程出丑是最恰当、最低成本的出丑方式”,但谨言慎行的同学们仍然很少踊跃发言。并不健谈的鄙人反而成为少有的能够跟老师互动一下的活跃分子。
尽管如此,本班同学的收获也算不小。短短两年,诞生了5个“下一代”,有2个女生升级为妈、4个男生当了爹,(嗯?数好像对不上,但我没算错,想想为什么?)。老师关心两位怀孕女生的温馨场面也成为同学们难得的共同记忆。其中一位妈妈现在还特别感谢市场营销老师随口说的对三元牛奶的评价,使她和孩子得以幸免这蔓延全国的“毒奶粉”危害。
两年的工作没耽误,该生孩子的也生了孩子,最后还能混个MBA的本本儿,这时间利用得多有效率,几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第四篇:通过读MBA我学到了什么?
通过读MBA我学到了什么?
每个报考MBA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有不同的诉求,但是MBA到底能带给我我们什么呢?它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吗?它能让我们加薪升职吗?它能让我真正学到知识吗?
真正确切的答案只能你自己去回答,这就好像人生的意义需要你自己去寻找一样。因为结果总是很多因素交织而成。结果我们虽然不能完全预知,却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他们怎么做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我们不妨听听过来人怎么说的。
2012级学生(证券公司):在理论知识方面,我学到了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个人能力方面,大量体验、实践类课程提升了我的综合才能;在未来事业方面,我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在学校MBA的学习,我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将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2012级(栏目策划)可能是久在媒体工作的缘故,习惯了无规律、快节奏、喧嚣而多变的工作生活方式,进了院校才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学校严谨务实的学风与作风,已在不断渗透进我的血液、我的观点、我的采访设计与新闻撰稿当中。MBA的学习让我相信观察越冷静、体会越深入,就越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2012级学生(项目管理)
MBA究竟能够学到什么?的确是有一些心得,可是真要理清楚,也颇有难度。我想,我所学到的东西,大概可以归为下面四个方面:
一、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
每次碰到朋友问我究竟从MBA中学到了什么的时候,跃入我脑海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管理系统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可以说,良好的MBA教育是一次非常全面和系统的工商管理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无论是战略、组织、管理,还是财务、营销、生产运营,抑或是人力资源、资本等方面都会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
MBA教育的核心课程涉及工商管理的各个主要主面,例如:金融、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决策科学、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课程都是必修的。每门核心课程都全面地介绍了该学科的实用知识。如管理经济学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常识,市场营销课涉及定价策略,DMD给我们提供了数据模型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公司理财则展示了做为一个公司核心的财务方面的理论。总的来说,这种系统的理论学习是非常有用的。
二、思维模式的改变
我在前面提到过,MBA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对我们固有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模式的扩充。长期以来,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而这种观念和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以说,只有改变了一个人的观念,才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做事方法,单纯依靠理论知识是改变不了的。真正好的MBA学习,是能够改变一个人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学习,这一点未必会适用于每一个人,不过请大家一定要仔细体会。
可以这样说,MBA给我们带来的相当重要的两个收获就是设计和创新。人们现有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判断型的、分析型的,如果用生产汽车来作比喻的话,判断和分析是汽车的两个后轮,我们必须把设计和创新作为汽车的两个前轮,给我们提供前进的方向,同时和后轮有机的配合,这样才能够驾驭这部汽车带领我们不断的前进。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你怎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指导你的管理工作。我认为,MBA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一种对新事物的记性、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通过MBA的学习,我们可以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同时,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解,会使我们在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诸多方面接受更多的挑战,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三、人际关系网络的建设
在MBA的同学当中,很多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大家课余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因为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大家很自然的会取长补短,总体水平就会一起水涨船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激烈的竞争促使每个人拼命努力,加上MBA学生大多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才能够相互交流、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
在我们班里,汇集了来自26个不同行业的74名同学,我不敢肯定这些人对我们今后的事业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这种帮助是无形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和同学们在一起,有时候比学到的管理知识更为重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MBA有人际关系学的意味在内,可以肯定的说,大家在毕业以后,将来会有很多人会继续保持联系。实际上,在我们班现在已经有不少同学保持了固定频繁的联系。
四、自我的完善与提高
在职业素养方面,MBA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提高。通过近两年的系统学习,我认为自己已经在思维、视野、语言和交流的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等方面获得了不小的提高,而这些是能够使我终身受益的。
„„.每个人所拥有的东西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是否要报考是要要学习,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你心中,你是否需要,为什么需要?如果你还在想,那你不妨去做。
第五篇:MBA
MBA-MBA调剂需要注意的几点
MBA调剂需要注意的几点
MBA调剂是各大MBA招生院校招生时的一个重要阶段。考生怀揣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心绪,投入到调剂和复试的新一轮战役中。打完了笔试联考的硬仗,如何在接下来招生阶段为自己博得高分。
抓紧调剂的黄金时间
许多考生甚至不知道院校间还可以调剂。在得知联考成绩后,不紧不慢等待国家分数线的公布,错过最佳调剂院校的时间,使许多过线甚至高分考生轻易丧失自己辛苦搏来的考试成绩。
考生应认真对待自己“第二次报名机会”。在报考时就应对调剂方面的信息多留意多关注考生确定自己成绩后,应立即和报考院校的招生部门取得联系,若不能录取就立即考虑调剂院校,和想要调剂去的院校招生单位取得联系。
另外,在招生过程中经常遇见相对比较被动的考生,等待分数线,等待官方信息,往往错过了调剂的“黄金时间”。各院校招生情况各不相同,建议考生在报考院校的过程直接致电招生部门,第一时间掌握院校招生信息。
重视面试流程
MBA考试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就是面试部分,特别是从2005年起笔试内容改革,取消管理知识考试之后,MBA招生加强了资格审查和复试环节,强调通过面试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潜质。一些著名院校面试成绩所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甚至达到50%。各院校面试的结构和标准不同。除了传统意义上具备明确的规范的结构化面试之外,对面试的部分或全部因素随意变化的非结构化面试也被各大院校采用。如中国传媒大学MBA面试中具备“与考官自由交流”的环节,考官会针对考生的职业,背景及专业各领域自由提问,考察是否具备MBA管理素质和培养潜力。
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考生对笔试的内容、参考范围、具体问题比较关注,在面试过程中过于随意,回答问题缺乏条理和逻辑以及相关的学术知识点,导致面试滑铁卢。建议考生在这方面予以关注。
选择适合自己的MBA
MBA教育不同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训练,更注重实用性。总体而言,各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都围绕工商管理硕士的核心课程,但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上差异较大。
随着发展中国家商学院数量的激增,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影响,MBA教育向细分化、行业化的大趋势发展。例如有的学校侧重金融,有些学校则侧重IT。
考生在选择商学院时不应只追求“品牌效应”,更应从自身职业规划以及职业领域等多方面需求全面考虑。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MBA教育,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利的MBA项目,考生应该慎重思考。
文章来源自华章教育:
佳琦网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