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红霞论文 2
浅谈临潭县回族婚俗
安红霞
【摘要】:回族和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洮州地区繁衍生息的数百年中,有着与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习俗。其中,由于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因而回族的生活习惯与伊斯兰教文化就有密切的关系。临潭回族在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生活习俗在保持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某些习俗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在外部文化的冲击下回族的婚俗正在不断演化、改变。在伊斯兰文化的背景下不断吸纳其他的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即有伊斯兰文化的一般属性,又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关键祠】:回族;婚俗;伊斯兰教
婚姻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文明形式,是社会高度理性化的产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不仅是约定成俗的传统习惯,也是伊斯兰教法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的婚姻关系,遵守伊斯兰教法婚姻制度所规定的要求,成年男女需要结婚是“瓦直不”(意为当然)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逊奈”(即圣行)。回族从形成至现在始终反对禁欲,反对决欲。《古兰经》反对终身独身,主张回族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反对终身不嫁的独身主义,认为家庭是穆斯林生存的安居之所,认为每个身体健康适龄的青年男女在双方都是穆斯林的前提下缔结婚姻成立家庭,是每一个穆斯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古兰经》中对婚姻大事是这样表述的:“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并由同类上造化他们的配偶,并由他俩繁衍了许多男女。”“真主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并使你们相互爱悦,相互怜恤。”[1] 一.临潭县回族婚俗形成的背景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临潭,古称洮州。地处羌汉之交,历为边陲要地。南北朝时命名临潭一名,自古以来,洮州疆域十分辽阔,它“西控诸番,东屏两郡(狄道、巩昌),南俯松叠,北蔽河湟,西南之要害也。”[2]自唐宋至明清之时,地域变化频繁,伸缩无常。现在临潭县所辖之地,仅仅是原来洮州东南部。东临岷县和卓尼两县,北依康乐、渭源两县,西北西南紧连卓尼县,南起洮
滨乡,全县疆域大体呈三角形。“其地貌形态系高山丘岭地区。莽莽群山峻岭遍布县内,形成山多川少,山大沟深。海拔高度多在2500米以上。纵观全境,西、南、北大部分地区,从卓尼边缘穿错而过,使之形成环抱之势。全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高,梁峰起伏;东南部低缓,沟壑纵横,造成气候分布不均,差异显著。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4度30分至05分,东经103度10分至103度52分。年平均气候3.2℃,年降水量383至668毫米之间。县内西北部地广气凉,有部草山、草山资源适宜农牧业发展;东南部狭窄湿暖,土地较少,均辟为农田。”[3]正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异的民族文化。回汉人民友好和谐的相处,同样在和汉族人民相互的交流下,回族文化也受汉族的巨大影响。<二>临潭回族聚居形成的历史背景
回族是由国内外多民族成分在元、明、清三代逐渐形成的。随着蒙古军队西征的穆斯林士兵、商人、工匠等,是最早进入临潭的回族先民。“南宋理宗保祻元年,元宪宗二年(1252),成吉思汗之孙、蒙古第四代大汗孛儿只斤·蒙哥派遣其弟忽必烈率领大军平滇伐大理。当年九月出师,自蒙古和林至阴山,再赴盐(池)、庆(阳),次年(1253)八月军抵洮州。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以一月时间在洮州进行休整,忽必烈设牙帐于新城隍庙,故‘鞑王金銮殿’之传说。”[4]忽必烈的军队在洮州留居一个月之久,其中有来自中亚、西亚的穆斯林,他们是第一次进入洮州的回族先民。后来忽必烈登上皇位,至元十年(1273)下令曾参加蒙元政府统一全国战争的“探马赤军,随地入舍”,于是一批穆斯林士兵脱离了军人生活落居在洮州,成为早期的洮州回族先民。然而洮州回族的主要来源,系明洪武年间西平候沐英率军西征,平定洮州“三副使”叛乱时,带来的穆斯林将士留驻洮州,以及后来实行的民屯、军屯的土地政策下,从南京等地迁来的军属、平民与当地民族融合繁衍生息而形成的。在明清时期洮州回族空前剧增,人口兴旺。但是由于清王朝长期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激起了西北地区回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沉重的打击了统治者,却也遭到残酷的镇压。不堪受难的穆斯林纷纷外出避难。民国时期,河南白朗起义到临潭和民国十八年地方叛乱,回族惨遭劫难,两次共遇难2万多人。从此临潭回族人口锐减,发展即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口稳步增长,目前是汉多回少分布格局。现在临潭县回、汉、藏各族人民相依为命,共同为临潭民风和民俗 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就是在这样的多个民族生活背景下,更加丰富了临潭回族婚俗。
二.临潭回族婚俗概况 <一>临潭传统回族婚俗
回族从形成至现在,始终反对禁欲,反对绝欲,反对终身独生。因为伊斯兰教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穆斯林履行结婚义务以利于社会发展。所以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子女举行婚礼,完婚叫卸“干热儿旦”(责任),认为这是父母对儿女应负的责任,应履行的教务。认为“婚姻为人大道之大端,古今圣凡,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废此,则近异端矣。”[5]洮州回族自明代从中原迁来之后,历尽六百余年的融合、演化,婚姻习俗保留本民族固有的一些特点外,也接纳、吸收了当地汉族群众的一些习俗。
在择亲范围上,根据《古兰经》的规定,我国回族在形成以后,实行族内通婚。“你们不要娶以物配主的妇女,直到她们信道,以信道的奴婢,的确胜过以物配主的妇女,即使你们爱慕她。你们也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以物配主的男人,直到他们信道。”[6]同时肯定了穆斯林的婚姻对象选择权,男女双方有婚姻自择权,反对强迫、买卖、包办。规定女子可以自行择偶,“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自己的丈夫。”[7]但是又明确规定,宗教信仰一致是先决条件。双方都得是穆斯林,如果是非穆斯林,就要皈依穆斯林才可结婚。在现在社会里,由于社会发展或观念的变化,不少回族男女在他族中择偶。而这些异族通婚必须是以对方皈依伊斯兰教为前提的。这样的婚姻双方都要受社会舆论的压力,临潭有句俗话“前襟子自己穿烂,后襟子别人指烂”。迫于这无形的警戒线,很少有人越轨。此外,禁止血亲和近亲之间通婚并提倡实行“一夫一妻”制使婚姻稳定、家庭和睦,尊重寡妇再婚等规定。
回族的婚姻依据伊斯兰教法要求,虽然要由男女双方是否自愿决定,父母只有帮助选择之权,而无包办之权。但事实上回族的婚姻同其他民族一样,在旧社会受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礼制的约束。一桩好的姻缘全靠媒人,到现在自由恋爱的时代,媒人任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婚礼之中重要的证婚人之一,通过媒人的存在来宣告婚姻是合于道德的。这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吸收了“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用媒妁”的礼俗。只有明媒正娶才会被大众所认可,在当今媒人只
是有名无实,但是媒人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已是民众婚俗的共识。<二>临潭回族成婚的流程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问名,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八字,以备合婚。纳吉,把占卜合婚的消息告知女方。纳征,即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亲迎,迎娶新娘。由于,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因而回族的生活习惯与伊斯兰文化就有密切的关系。回族的婚姻关系,遵守伊斯兰教教法婚姻制度所规定的要求。所以回族的婚礼为五大流程,说亲、定亲、送大礼、过门、回门。其中并无问名这一过程,由于伊斯兰教信前定,认为婚缘是真主早就定好的,所以不合八字。还有《古兰经》中规定:“饮酒、赌博、拜像、求签,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古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8]算卦、占卜是被禁止的,古无“问名”这一说法。
说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回族青年男女一到成婚年龄,父母就负有为子女择亲成婚的必尽义务。于是父母自己或请求至亲朋友,多方打听物色理想的回族姑娘。进而多方了解其父母为人品格。看其教门、门宦,是否与自己一致。即是否正真信奉伊斯兰教,言行一致,两家人所跟随的门宦会不会相互抵制。还要看其家族的根基,有无不当家风,是否为正派人家,而且贫富也不过于悬殊。以决定是否与其缔结为姻亲关系。在过去封建社会里,对女子的约束是十分严重的,青年男女是轻易见不上面的。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藏在深闺人不知。这是男方就会在媒人和亲友的相助下,多方寻找机会偷偷的观察以选定的姑娘,临潭话俗称“凑媳妇”。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会有人上门提亲,如果姑娘秉性好,勤快能干,才貌出众。说媒的人就会不绝于门,回族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求”就是形象的表述了这种现象。当男方看中某家姑娘后便会透露给父母,若父母无议,便要找双方都认识的熟人寻找机会“透话”给女方家里,向女方家暗示或悄悄的说明男方家的意愿并征求意见。如女方家有结亲的意向,那么男方家就会正式央请媒人带着四色礼(茶叶、冰糖、枸杞、核桃)上门提亲,临潭称之为“打门礼”意为打开一家门欲结为亲家的意思。男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后首先通报男方家的详细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教派情况以及男方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人听后觉的大体合适,便会征求女儿的意见。如若无议媒人便会告知男方,并且商定接受“落话礼”的时间。女方随即也请一个媒人从中进行协调。临潭称之“双媒绿证”男女双方各自都会请两家都熟悉的亲朋好友或是道高望重的人来担当媒人,因为伊斯兰教“尚绿”,所以“绿”是伊斯兰的象征。“双媒”也有好事成双的寓意。送“落话礼”是婚姻的关健时刻,这是男方向女方正式的求婚。女方接受“落话礼”就再约订婚日期,否则拒收此礼。
订婚。也叫“订亲”或“提礼”。即男方给女方的近亲(叔、伯、姑、舅、姨)准备四色礼,还有羊肉。现在多折合现金代替,金额每户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长辈族人进一步求婚取得同意,确认这门亲戚关系。同时给女方父母送衣料、活羊或羊腿等。女方家设宴款待媒人和有关亲戚。
送大礼。即纳聘,俗称“拿首饰”。“大礼”除“四色礼”外其他礼品视男方经济条件而定,并由媒人从中疏通。一般有各种高档衣料、皮鞋、戒指、耳环、手表和化妆品等。送大礼时,男女双方都设宴款待媒人及有关亲戚,借此公开婚约,促使双方恪守约言。同时男方家还将上好的衣料以“衬盘子的”方式送给姑娘的母亲。从订婚至举行婚礼这段时间,旧时每年春冬两季,男方家要向女方“送春衣”和“送冬衣”(亦称送鞋面)。届时,由未来的婆婆亲自送往女方家。一般送衣料、皮鞋、毛线、化妆品和象征性的鞋面等。订婚后的第一个“尔德节”(开斋节),未婚夫随其父去女方家认亲,向岳父母说“赛俩目”,即按宗教礼仪请安认亲,女方家设宴热情款待。这是未来新娘和其亲友在婚前相识女婿的唯一机会。告别时,岳母给女婿送一套衣服(或布料)和一双鞋作为见面礼。
过门。当结婚的条件具备,男方委托媒人与女方商定正式举行婚礼的具体日子,俗称“定日子”。婚期决定后,女方家的家属都轮流邀请即将做新娘的姑娘到自己家中来做客,以示祝贺。婚礼前一日,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商定“折箱钱”(即象征性的妆奁钱),同时给新娘送去结婚衣物,以及结婚当日付给女方迎亲、“镇炕”、送亲等礼仪性费用,统称“礼钱”,全部金额数百元至千元不等。在举行婚礼的前一日,和新娘一起长大的亲友姑娘们陪新娘坐一夜,以示祝贺和惜别。还有新郎新娘都要洗大净作“讨白”,以干净的心灵和身躯与自己的另一半开始新生活。并且在当天晚上要吃“宽心饭”,面越宽越好,寓意以后的日子顺顺心心。结婚之日,男女双方都要邀请教坊啊訇及亲友颂经祈祷。男方家彩车到女方家后,请啊訇举行念“尼卡哈”的宗教仪式。啊訇拷问新郎有关伊斯兰教信仰宗旨,由其诵念“凯里默”(信仰箴言),答不上者,当场教会为止。接着啊訇询问双方父亲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并有女方父亲明言向新郎许配,新郎应承后即宣布这一桩婚姻合乎教法。在由双方长辈当众评定新郎付给新娘的聘金,阿拉伯称“卡比尼”。最后由啊訇用阿拉伯语诵念证婚词经文,念毕众人作“都哇”祈祷。啊訇便将两家带来的“喜果”,即核桃和红枣撒向前来贺喜的双方亲朋,以示婚约告成。
回门。即新娘到娘家做客。头一天由婆婆或嫂子陪同先到娘家,此后,依次再到其他亲戚家中做客。这一活动结束后,凡请过新娘的娘家女眷集中后到男方家看望新娘.参考文献
[1]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洮州卫志》康熙版
[3] [4]敏述圣 《洮州回族史话》[M]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5]清 刘智著 《天方典礼》[M]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 [7]《古兰经》麦地那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 回历1047年 [6] [8]马坚 译 《古兰经》礼”。
第二篇:红霞村观后感
红霞村观后感
首先,感到很幸运,自己能抽到去参观红霞村,期待已久。今天终于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红霞村。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或谈论一些有关家乡的变化。
我们大概坐了半个小时的车,就到达了。进了红霞村,顿时间,真让我们大吃一惊,“这是一个村么?”完全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就像一个很高档的小区,建立了高楼的居民房,再加上刚刚下过一场下雨,路上没有什么人,风景秀丽,空气新鲜,又像是一个清幽的公园。不禁感叹:要是能住在这里就好了。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片的农田,这里的村民都是靠种田维持生活或是做一些吃苦有不赚钱的工作。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公告栏,这是村里做活动时,所有的通知都在公告栏上通知的。上面写有党组织网络,首先是社区党委员会,然后是四个社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物流党支部,集团党支部,老年党支部,在下面就是党小组的分配。用图形写得简单明了,看来要建设好一个新农村,一个有组织有能力的党领导是不能缺少的。上面还有群众言论,按小区的结构分的,并由每一个区,选出一名代表统一表达意见。如:三区徐居民反映,二区许居民提议等等。这反映了有了党的组织的领导,还得以民主自由的原则,结合民众的意见,才能不脱离现实,真正的做到为居民服务,走在正确的道理上。公告栏上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服务理
——红霞村观后感
1念、承诺,“五议”“五公开”以及红霞村简介等等。从全方面的展示了红霞村的特点和特色。
接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面有物业经理办公室,文体办公室,红霞妇联、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办公室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文体中心,图书馆的名字叫做“百姓书屋”门上挂着一条横匾“红霞书屋”。百姓书屋顾名思义这就是属于老百姓的图书馆,每一位喜欢读书的居民都可以来这里品味自己喜爱的书籍。而红霞书屋四个大字,则体现了红霞村人的一种骄傲自豪的感觉,我们曾经的贫穷,经过我们双手的努力,在党的带领下,富裕起来了,并且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的红霞书屋。
红霞书屋
在文体中心里,一群阿姨在练瑜伽,看着她们满怀自信的微
笑与站姿,整个中心室里都充满了快乐、幸福与青春的活力。老年人活动中心我们怕打扰到他们就没有进去,但是一阵阵欢声笑语不停的从活动室里传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开怀大笑?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红霞幼儿园,有桔子班,苹果班,草莓班,看着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拍着手练顺口溜;下课了还可以在幼儿园的小游乐场里,玩滑滑梯,玩一些我都叫不出名字的小玩具,真是让人羡慕呀。
红霞村幼儿园
听老师介绍,红霞村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由村里负担。为此,红霞村每年将支付近10万元。村里利用多年积累和村集体土地补偿金,着力解决老人、小孩、失地劳动力的困难:老人领退休金,学生免书杂费,劳力变上班族等等措施,解决村里人的困难。
2002年起,红霞村给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的老人每月发放210元的退休金。2006年,村里将退休金标准提高到260元。红霞村300余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
红霞村的400名中小学生每学期入学前,凭户口本报名,可不交书杂费。
高校落户前,红霞村都要与之签订优先安置村民协议。目前,两所大学的后勤岗位已安置村民200多人。后期,这里还将有两所大学入驻,村里把安置村民作为“第一条件”。红霞村正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失地农民将全部得到安置。
为解决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村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上,设立了大病救助公积金,农民大病报销比例达85%
终于能明白从老年人活动中心里传来的笑声为什么如此爽朗清脆了,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满足和安详,因为红霞村有了新的面貌、新的改变,因为他们奔上了小康的生活,孩子能上学了,年轻人有稳定的工作,老年人可以还有退休金,如此和谐的生活,怎能不让人开怀大笑呢。
新农村示范村的参观,让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贫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并且坚定了对党的信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姓名:
学号:
2011年6月5日
第三篇:王红霞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王红霞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鸥有义,读之令人动容。全文以爱为主线,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上。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出两个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当学生交流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并让学生想象老人与海鸥会亲昵的说些什么……,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此。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朗读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时刻。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紧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这条线索,从两幅画面入手,让学生从文中画出海鸥表现的语句,并试着分析、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因为故事生动感人,海鸥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情感,所以,学生被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另外,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深刻理解海鸥的种种表现,更利于学生认知的提升,感情的升华。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一)教学时,我既想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可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钟是难以达成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给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留下很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还不够,课堂中引导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学生的情感没有全部被激发起来。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对老人的敬仰之中。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反思
王红霞
通过在网上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专家讲座,我觉得构建有效课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无论是对于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教学实践作如下反思:
(一)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一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都有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让他们自由发展。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用真情打动学生。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存在,以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主人的角色。学生的学习就像一个孩子在母亲爱的呵护下,才能舒服地、放心地、好好地睡上一觉,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放松的好好的休息。所以用真爱营造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的思考,想象才能更丰富,各种隐藏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使学生自由发展,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感悟知识,积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学的轻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幸福的事情。从而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灵感,激发学生潜在的潜能,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三)赏识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
他承认的尊重与赏识,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学会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丁点值得你赏识的地方也不要放过。
(四)了解分析学生特点,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所谓的“差等生”并不是天生的,只要你善于抓住孩子的学习密码,引导孩子的长处,那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也就是说,所谓的好、中、差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正确的做法是要充分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成功。
(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即使在精彩学生也不会有很多话说,即使说了也不会很深刻,很到位。如果我们设置的情境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件,这样学生才有的说,才深刻,因为这是来自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提升出来的,是感性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质的升华。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知识的有效生成,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和谐运转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摩配园区阜草中心校——王红霞
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上课时,先由老师导入,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组长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后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残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各小组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残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理解了课文深刻的主题。
二、让学生在品读中学习。
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我在教学上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
一篇课文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于是,我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
最后,通过故事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第四篇:网安论文
太原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与管理
设计题目网络安全与网络安全文化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12月20日
目录
一、引言.......................................1
二、网络安全文化的产生背景和构成...............1
三、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2 3.1 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方式..................2 3.2 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过程..................3
四、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作用.............3五、结束语.....................................4
一、引言
网络环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日渐棘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任务。以往,人们注重从技术上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而往往忽略了其它防护,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事实上,信息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加人的因素管理,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而人是社会的人,他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文化对人的信息安全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笔者从文化、网络文化、安全文化三者的内在联系入手,试图探讨一种新的文化—“网络安全文化”。本文就“网络安全文化”相关概念、与其它文化的联系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关“网络安全文化”的结构体系与实施途径等内容,将在另外的论文中予以研究,在此不作赘述。
二、网络安全文化的产生背景和构成
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的网络活动日见频繁,并随之产生网络文化,网络活动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包含着安全活动。因此,安全文化便自然地融入其中,引导和制约着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行为,起到约束和管理人的网络信息行为的作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而被人们忽视了的“网络安全文化”。基于此,本文提出网络安全文化的概念,它是安全文化的子类,是安全文化和网络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它继承了安全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它通过影响网络操控者人的行为来影响网络安全,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贯穿人们网络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一个子类,它指人们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网络事故的评判和处理原则,是每个人对网络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如前所述,网络安全文化是网络文化与安全文化的交集,既是安全文化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属于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网络文化的安全影响因素,属于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参照传统的文化结构划分方法,我们将网络安全文化分为三层,即网络安全物质文化、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和网络安全精神文化。网络安全物质文化是网络安全文化的外显部分,也是最基本、最常见构成部分,它主要指包括像防火墙之类的各种网络安全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网络安全制度文化是更深一层次的文化,包括各种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精神文化是网络安全文化的核心,包括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心理、理论等。在这三层中,网络安全物质文化是物质体现,同时也是决定因素,它决定网络安全制度文化与网络安全精神文化,网络安全制度文化是中间层,既由网络安全物质文化决定,也受网络安全精神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网络安全物质文化和网络安全精神文化,网络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是网络安全文化的本质,由网络安全物质文化和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决定,同时内在于前二者,反作用于前二者,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
3.1 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方式
(1)网络安全文化影响人们的网络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与评判准则,这个认识可以用几个问题来描述:网络应不应该安全;什么是网络安全;怎么评价网络安全;如何保证网络安全。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网络的安全,作为一种价值观,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及其它方面。(2)网络安全文化影响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法律法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而这种意志毫无疑问是受价值观影响的,安全法律法规一旦颁行后就成为强制性的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安全行为。(3)网络安全文化影响网络伦理的形成,网络伦理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三个层次,与法律法规不同,网络伦理道德是人们在网络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它虽然不像法律那样有强制性,但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制约人们的网络行为,起到一种软制约的作用,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比法律更有力。(4)网络安全文化影响技术的发展,技术总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而生产力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当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网络安全的时候,那些更能满足安全需要的技术总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像各种安全理论和防火墙之类的安全设备正变得越来越科学与可靠,从而使网络更安全。(5)网络安全文影响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在网络发展初期,人们更看重的是速度与共享,人们自愿地接入网络而较少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那时的发展行成了今天网络的雏形,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安全事故的增加,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考虑也越来越融入到网络建设中去,从而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管理组织应运而生,虽然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也总存在着一些特权组织与用
户,他们拥有一般用户所没有的超级权限以便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管理与监控。
3.2 网络安全文化的作用过程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人们通信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始终是信息共享与交流,它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信息。网络安全文化则产生于人的网络信息活动并影响人的网络信息活动,它的影响过程是全过程的,即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到发布传输的整个过程。(1)网络安全文化对信息选取、收集的影响。网络安全文化通过前述各种方式对网络主体的信息收集行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来阐述:应该从哪些地方收集信息,原创还是下载;应该怎样收集信息,用合法手段还是非法手段;应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有益信息还是有害信息,或者非法信息;为什么要收集信息,合法目的还是非法目的。网络安全文化就是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而在行为主体心中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从而制约他们的安全行为。(2)网络安全文化对信息加工、存储的影响。网络安全文化对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为什么要加工信息,合法目的还是非法目的;加工什么样的信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或者是非法的;怎样加工、存储信息,安全可靠,还是不安全可靠。(3)网络安全文化对信息发布、传输的影响。网络安全文化对信息发布、传输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下问题来阐述:应该发布什么样的信息,有益的信息还是无用信息,抑或非法信息,应该怎样发布信息,通过安全合理的渠道还是相反;如何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用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手段抑或二者兼有。
四、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网络安全文化存在于人的心里,是引导和规范人的网络行为的“心镜”。人们通过将自己的行为与之相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应该发生。它和行为主体的动机、情绪、态度等要素一起作用于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体的行为,并使得网络更加安全和谐,因此培育优秀、先进的网络安全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1)能减少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并减少由网络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2)它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网络安全文化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保证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
(3)它能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在网络中,没有种族、地域、财富的限制,人人平等,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
(4)能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网络安全文化总是促使人们去自觉发掘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解决它们,不断地改进网络性能,使网络更加安全,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5)它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能
促使人类文化的交融,使优秀的文化得以发扬,使落后的文化得以摒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人们的网络安全活动,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网络安全活动,它对解决目前日益紧迫的网络安全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安全文化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罗益群.信息社会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 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 孙成志.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安全月论文
建筑安全分析
据统计,由于各种事故, 国建筑行业每年夺去近两千条人命。2003年1月至10月,全国建筑施工发生事故1001起,死亡1174人,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6 42,与往年相比,虽然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略有下降,但事故的起数和死亡数呈上升趋势,2004年1月至5月15日,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285起、死亡36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事故351起,死亡39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8%和8.17%.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4起,死亡7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10起,死亡48人)分别上升40%和45 8%(以上数据最后统计时间2004年5月20日)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 们要非常迫切地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建筑安全的原因。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过:一旦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很难想象还会由什么别的方法让你感觉自己可以更加接近真理。
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 持续强利期 利益萎缩期 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事故损失函数l(s)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趋于无穷大),既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s=0),从理论上将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损失趋于零。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曲线在建筑安全性为s0时相交。当建筑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当建筑安全性大于s0时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由于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从空间和时间上,人们对它们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处理建筑安全问题时,应使不平衡状态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过余”方向倾斜。这一点可从如下两方面论证:首先,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
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协调”。
2、建筑安全的保险分析
意外导致的损失是一定会发生的,当它们发生时,人们必须采取某些融资措施予以弥补。损失融资可通过自留和转移来实现。一些潜在的损失被自留,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许多单位自留某些风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遭受这一损失。转移风险则是将风险的经济负担转给了别人。如保险公司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本着一人受损众人分摊的办法来使受灾者相对减少损失。2003年5月7日,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形式上是经济补偿,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其运行的机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预防作用,工伤保险“两个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所展开的事故预防工作更容易为企业接受。
保险公司的经济效应产生于边际效用递减效率。投机和保险市场,由于信息市场失灵,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风险最大者成为最能购买保险的人群和恶意。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由社会保险,即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保险来发挥作用。政府具有税收和调节权利,加上有能力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
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
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纳什均衡是一人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情况。
为什么纳什均衡反而在博弈双方收益,受益相对较少的时候存在?请记住亚当。斯密的格言:“做相同生意的人是很少相聚的„„在一些人想努力提价时„„谈话终止了。”“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好。”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
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
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经济理论告诉 们,外部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决
策,看一下损失负担的结构,大部分损失由社会承担。由于通常是建筑企业控制事故风险方面起主导作用,事故水平将大大超过经济范围。这时,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业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会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体系,使得建筑企业超脱利益限制,来改善工作环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故此, 们提出“外部损失内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经济激励,另一方面加强规章体系的约束力。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 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崔克清,张礼敬,淘刚,建筑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李如义,理论经济学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6] 罗斯,m.斯塔尔,鲁昌,许永国译。一般均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 王国成。对策论与宏观经济应用[c].北京: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1996.全国第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如何搞好活动落实,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是我们各级组织和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我们煤炭生产企业来说,必须做到“高、新、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这个目的。
所谓“高”就是思想认识要高。安全生产月活动是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对安全基础管理和隐患治理工作的再落实,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使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杜绝各类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特别是在当前抗震救灾和迎奥运的非常时期,做好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煤炭生产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求稳定、谋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此次活动,自觉做到认识同一,目标同向,落实同步。
所谓“新”就是活动方式要新。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应该赋予新的内容,创新活动方式,使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要认真总结往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经验,探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规律特点,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活动思路,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抓安全促生产的良好氛围。
所谓“实”就是管理责任要实。要明确各级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传递安全压力,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做到行政管长,党委管党,工会管网,团委管岗,女工管帮。要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得力的管理措施,实施责任追究,使各级领导干部把落实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切实把精力集中到当前的安全生产和目标任务上来,把安全生产的现场做为转变作风的课堂,把安全生产的难点做为对自己作风的考验,自觉带领职工抓安全促生产,千方百计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2007年安全生产月即将结束。本报接到大量读者来信,来信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安全月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给编辑深深的启迪。读者的意愿就是本报的方向,本报将部分来信摘登如下,与读者共享,也为来年的安全月活动提供一面镜子。
力戒“五多五少”
安全月期间,大街小巷安全条幅花枝招展,花费多少不说,活动逐步形式化,使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主要体现在“五多五少”:喊口号的多,解决问题的少;活动花样多,切合实际少;内容重复性的多,有针对性的少;活动数量多,含金量少;浮在面上的多,沉入基层的少。这显然不是开展安月活动的初衷。
安全月浓厚的活动氛围和鲜明的安全主题有利于唤醒大家的安全意识,但安全月活动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活动质量,针对性要强,覆盖面要广,活动形式要有创意。安全月不是挂条幅。活动只有深入人们的思想灵魂,让大家都学到了安全知识,才是成功的活动。否则,那种“弄虚作假”的安全月活动将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重庆建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黄裕涛)
希望月月都是
安全月里,各级领导、一各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活了。从上到下,人们都视安全月为天,惟恐安全月里出事。
现在,安全月即将过去了,人们担心:安全月一过,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笔者呼吁:安全月不能走,但愿月月都是安全月。如果从上到下,人人都有安全月里抓安全的责任意识;如果一年365天,有关负责人天天都能有安全月里认认真真抓安全的精神,那么,安全生产将会是一片艳阳天。
有了安全,生活永远是春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
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后,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绵长的高压线、轰鸣的机器设备、纵横的铁路线、一个个电铲、一列列电机车„„从生产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从喧闹中步入宁静的工作环境,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当我带着“安全”就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就是工友“高兴上班、平安回家”的喜悦时,我又常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认为较安全的管理部门存在着资金失窃、数据丢失和黑客的侵入、电器设备老化短路„„电铲、电机车、皮带运输机等使用不当的安全隐患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被认为安全保险的路上行人,仍然防不胜防遭到天上“飞物”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有这么一个公式:幸福=零违章+零事故。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生活来自安全。当我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简单的公式、简短的话语时,眼前就会浮现各种事故中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想到人世间最难以割舍的亲情锁链被违章的利斧无情地狠狠砍断显得那样脆弱的时候,一种局外人无法感受的重于泰山的责任由衷地升起;当我意识到平时所学的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每一条、每一款都是用血淋淋的教训和代价书写、填补而来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的真谛。
“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企业、社会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是通过这些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全体工友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唤起每一位热爱生活、有仁爱之心的社会公民,担负起为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兴衰的这份神圣责任,使人人重视安全、时时事事做到安全,不因自己的过错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作为一种态度,“重视安全”在工作、生活中就会用心投入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责任,“重视安全”就会带着一种正确的思维与判断,遵规守制避免重蹈覆辙;作为一种境界,“重视安全”就能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也留意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关心。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每名工友应尽的职责。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身份,肩负着不同领域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坚
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严守劳动纪律,反对“双违”,加强安全监督,做到“三不伤害”,是每一名工友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而作为家庭一名成员,提高家人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家人不违规乱纪也是对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至于整个社会都把对关心安全作为一种责任和自觉行动,那么,就一定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和避免不了的事故。
让我们重温并记住这条至理名言:有了安全,生活永远是春天,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关爱生命那样珍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