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拜师礼仪
北京同济东方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拜师礼仪
1、师父端坐,徒弟立于旁侧,同道及前辈于前就坐;
2、主持人介绍师父和弟子的情况;
3、徒弟向师父行三鞠躬拜师大礼;
3、师徒双方互表拜师心意;
4、徒弟为师父献茶,并“改口”,从今以后改口称“师父”;
5、师父赠语和加勉,教授徒弟爱岗敬业,勉励徒弟先做人后做事,学艺要刻苦;
6、师父宣读收徒帖;
7、院领导讲话明确师徒关系;
8、合影。师父和徒弟合影,全体人员合影。
第二篇:中医拜师仪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医药传统节日第八十七届“国医节”,在这个中医人最值得铭记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的首届“中医拜师”仪式,我谨代表公司向参加仪式的指导老师和师承人员表示祝贺!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耳提面命”,“衣钵相传”,弟子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缩短成才的周期。因此,师承岐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
我们所说的拜师,不是像日常在学校或培训机构那样,简单的找一个老师,而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但是学生学术上的老师,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典范;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我们今天拜师的弟子虽然已过了而立之年,但依然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着无限的热爱。希望弟子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不辜负公司和老师的期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
当前中医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传承国粹,发展中医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拜师仪式,就是希望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亲临见证,感谢**教授积极培养中医后备人才的无私奉献,谢谢!
第三篇:中医工作室拜师医生工作制度
中医工作室拜师医生工作制度
1、在中医工作室导师指导和带领下进行日常门诊工作。
2、尊重导师,认真学习各项工作方法和技能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3、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和学习记录。
4、积极协助导师做好社区中医学术讲座、健康教育讲座等工作。
5、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科研工作。
6、认真做好中医工作室门诊日志、会诊记录、学术讲座等台账记录工作。
第四篇:中医护理礼仪
中医护理礼仪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然而,在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包括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语言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为此,我院护理部专门培训护士礼仪,规范礼仪行为举止,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热情礼貌待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规范的言行举止是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要求护士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服务患者的人性化“三部曲”:第一步空姐式服务,就是微笑服务,主要解决态度问题;第二步亲友式服务,就是换位思考,假设患者就是我、我的家人,真心去为患者帮忙;第三步牧师式服务,是深层次高端服务,主要解决病人的心理思想问题,提倡和病人促膝谈心,沟通感情、建立相互信任。在从始至终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倡导“用心、用爱、用行动关爱每一位患者.
第五篇:我拜师学习中医的历程
我拜师学习中医的历程
说明:本人只是搜集整理,原作者 砖头
看到有很多朋友想拜师学医,我把拜师学习的历程分享给大家。另外也让各位先生知道我是个学中医的小学生,以后能给我多多指导,多多包涵。另外各位看病寻药的病友不要在这里问病了,学生是个半吊子,给不出什么好建议。
在2009年机缘巧合,和我大师兄一起认识了师父,听到了师父广博的知识,看到了很多重病大病也有小病的病人,在师父这里治愈,听得治愈的医理十分震惊。因此,每周都至少要到师父那里去一次,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说说我大师兄,我们为旧识,比我大个几岁,此人研习易经20余年,颇有些功力,专长为六爻、梅花,预测准确率颇高。哈哈,最让我不平衡的是,师父见到他不久,就有收他为徒的意思,反而我是死缠烂打的磨着师父,最后蹭进师门的。正式拜师
在2012年5月,有个朋友的干女儿,9岁,因脑血管瘤4次开颅手术,成了深度植物人,靠鼻饲存活,无声音无触觉反射,每日多次抽搐,并需吸痰30余次,双手双脚因抽搐内收,危已。师父起了悲悯之心(因师父已经62岁,很少出诊了),每周自驾车20余公里,七个月风雨无阻,唤醒了这个宝宝。并且这个孩子不同于其他所唤醒的植物人,现智力、行为等已和正常儿童无甚差别,只是下肢因长期抽搐造成的内收,在自行锻炼好转中,应该能在近期重返学校上学了。我和师兄全程跟随师父这个病例,帮助做了些辅助的针灸治疗,师父也因在此病例中看到了我们俩人的诚心,算是考试吧,终于在2013年3月,经师父同意,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收我们俩人为徒。
拜师后,师父曾开玩笑对我们说:“当时我要不好好给你们显显本事,你们能心服口服的拜师么?”这个植物人的病例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多,包含了汤药、针灸、骨科按摩等等诸多方法的使用,而且每每在病人发生变化之前,如睁开眼、说话等等,师父都提前几周明确的预测出来了,这才是真正五运六气推导。
师父说的是玩笑话,其实真正让我们折服不是师父高超的医术,而是师父的仁德之心,在治疗病人不为名不为利,持之以恒,并甘愿冒风险为病人治疗,使我十分十分感动,改变了我对人生的追求,我发自内心的想像师父这样做人做事,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想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其实我也想对求是学医的朋友说,我们虽然年龄较大了,并不是医学本科,但是真心热爱中医才去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这才是师父观察我们以后收我们的原因。看到好品德的中医师父大家不要不好意思,诚心诚意,死缠烂打,照着一辈子追随去学习,金石为开。聊聊针灸吧,先说说怎么练练基础,如果小孩子练呢,准备一盆沙子,天天拿筷子插沙子,要练到一下子插的深,而且要插的直,这个是我师父小时候练的。岁数大了呢,买点写书法的毛边纸,裁成2个烟盒大小,几十张吧,用线帮上,井字形,不要绑太近,然后放蒸
锅里面蒸湿了,我们常偷懒拿水泡了,所以线要绑松点,扎泡发了的纸和扎肉挺像,尤其是进针进的深了,有那股粘劲儿。
针灸要先练进针,师父给我们讲的感觉是如同栽豆。三指持针,放松,手中空,如握气团,以直刺进针为例,起手时针和进针处大概45度角,好似手腕轻轻一转,针就进去了,不是那种很楞楞使劲往肉里面扎。
所以拿纸练习先练进针,要求慢慢找那种整劲儿的感觉,一般一次针,一寸针最少要进去三分之一,后来我和师兄就打赌扎他家沙发玩儿,我们看谁能用3寸针一次进针插到底,不能弯的,这个在初学挺难的,当然后遗症就是,坐他们家里的沙发要小心点,看看有没有针扎自己屁股,顺便说下,人的应激反应,坐到针上时候跳的挺高的。
刚开始练进针时候,费了很多针,好在师父常给病人针灸,有很多用完的一次性针供我们练习。其实我自己琢磨的,难点在于怎么调节手腕、手指之力,把力通过细小的针体作用到小小的针尖上,练出了整劲就轻松了。
拿这个湿纸练挺磨练人的,练2寸3寸后续进针,里面有股粘劲,最后练的我们两个手都磨破了,起茧子了,好几个月挺疼,好在现在练出来了。
针灸治疗难点不在于基础功夫的练习,在于进针后病家身体对针的反馈,要有这种感觉,尤其是2寸3寸或者更长的针,如何在进针后控制针尖的走向,针感如何,通过针反馈的信息能够判断病人经气的虚实,从而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手段,并不是看见什么病症,选好了穴位,针一扎就完事了,那针灸就太简单了。如果这么针灸,这个植物人病例也好不了的。
通过我的实践,仅仅有点小感觉,当针到了经时,能感觉到经气如河水般流动,很多时候人体很神奇的,不用你去使劲进针,气会把针自己往里面带进去的,希望大家实践中多多体会。讲的这都是真金白银,掏出来给大家,学院里面不讲的,只有师承才知道的 其实对于一个中医来讲,方剂、针灸、按摩都为其法,在辩证之后,选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病人的问题,如果大家学习的目的是治病,希望大家都要学。尤其在研究某类专科病时,哪个最好用选用哪个,这样才能最好的达到目的。
学习针灸要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要学会辩证才行,大家都知道有补有泻,如果不懂辩证,何时补何时泻怎能把握呢?
针对骨科方面,尤其要有相应的方剂,内服和外用,能很快的提高治疗效果。中国武术有句古语: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针灸也是如此,其实中医也是如此,一般有家族传承的中医,都有自家的气功,我们家的是一步功,也需每日练习的。
针灸的高境界表现,当针未碰及病人,(病人看不到针,比如病人俯卧),病人自身会有躲的动作,那恭喜你,到一定境界了,针未到,气先行,病人都能感应到了。
无论在针灸和按摩中,要有开穴和结穴,如果哪个老师不讲开、结穴,就别学了。要根据病症来判断开穴和结穴,如有腰痛之病家,可开穴于肺腧,结穴于委中。实际就是控制经络中气之走向。为什么开穴和结穴讲起来要一大篇了,有很多书上都有。但这是我师父对我们一再强调要去做的,简单说说吧,和子午流注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和病人病位病性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就是在针灸之前,要通知病人的身体要干什么,要提前引导经气的运行,并在针灸完后控制经气。
今天事儿少,讲点实在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了能去实践。
书上写的穴位可以作为参考,但在每个人身上不尽相同,并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病变经络会变化其线路。
每个人的经络是可循的,这就需要好的针感和手法了。
开穴和第一针很重要(往往很多第一针是开穴,但不一定的),之后可以摸到经气的运行,和摸脉的感觉很像,但一定要心静,这也体现出为何针灸要练功的。
大家都认为督脉是沿脊柱下来一条直线,错!如果按照我说的方法去下针,最后会发现督脉真正在运行时并不是直线,总在弯曲。记得有一次我师兄督脉沿皮刺再扎第三针时候没扎到经气的线路上,瞬间就顶起来一个小包,其经气没有接到针所引的线路上,形成了小气包,师父马上就说你瞧位置不对是无法引导经气的。
这是告诉大家很多时候在正确的针灸方子时为何针灸不起效果,是因为没扎对。经都没扎对,怎能治好病呢?
好了,希望大家能跨进一个新针灸的境界。
今天说说针灸的时间问题,一般一次针灸要遵循29分钟的原则,以29分钟为一个周期,因为人体的一次循环时间是29分钟左右。遵循人体运行的规律,只有是留针的病家,15分钟醒针一次,29分钟左右起针。
针灸后,病家须多喝水,医生不要让病人马上走,针灸行气,针灸完需补充液体,温水也好,茶也好,均可。
病人刚来,也不要急于治疗,等个10几分钟,一是病家定其神,二是医家有个判断的过程,没有经验就摸摸脉,感受一下病人,再施以治疗。另外注意子午流注的时间,不到时间就多等等。
针灸想有好的效果,需要很多注意的细节,往往疗效都在这些细节的规范上,师承的好处就是提前教会这些细节,徒弟都不予违反,从而很快能出功夫。
另,急症除外,人都快出问题了,以解决问题为先。比如癫痫发作了,还等时间在下针,那就是笑话了。血海的妙用
血海这个穴位具体哪里,什么功效我就不多说了,书上都有,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我说说在临床上有一个大的作用,往往大家忽略了,尤其对初学不久者,用处较大。血海在针灸中,相当于汤药中的甘草,也就是国老。有很好的“和”的作用,当下针比较重的时候,或者初学者施针时,不太有把握,怕补泻过了,病家易承受不了,来一针血海,以求其和。主要针对体针。
这是一个保险穴,希望大家能记住使用。今天来点实用滴,我家针灸减肥法。先说明,不为追求美,为了一些非常肥胖的病人治病所用,女孩子圆润点好,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不要过度追求身材而去损害健康,那就舍本求末了。初学针灸者慎用。
取穴: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天枢(双)、三里,震法(怎么震后面讲),女子加血海(3寸针即可),直刺,最好调整日月(初学不要使用,危险)。
要根据脂肪程度调整针,需用长针,至少留出3寸在外,通过病人的呼吸,针自然会颤动,从而达到刺激的目的,无须醒针。
病人感觉如硬石压在腹中,并便意频频,重者针后排柏油便。一周最多2次。方义,使病人脾强胃弱,则不喜进食,并促其消化,脂肪自去。可根据病情直刺或斜刺
患癌症治疗之禁忌
看到很多癌症病人或家属焦急痛苦的心情,做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人,我追随师父学习四年了,期间看到接诊的癌症病人二百有余,治愈的有很多,其中死亡者不满十人,(这二百余人不包括接诊时就说明只能延缓的病人),有几例癌症死于心脏病等其他疾病,但真正死于癌症都是不遵医嘱,让人十分痛心。因此想对大家说说得了癌症不应该做什么事情。
二忌发散、活化性质的食品和药物。十字花科类蔬菜,比如西兰花、白菜等。中药忌桃仁、红花等活化药物,癌细胞很快会扩散,服之必死无救。
三忌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大鱼大肉要少吃。首先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吸收要快,补营养都补给癌细胞了。另外,高能量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去消化吸收,往往癌症病人正气已虚,没有能力去消化了,还不如喝粥吸收的能量多呢,此为虚不受补之含义。唯一可吃,一天可吃一只海参,普通海参即可,海参性温,很好吸收。四放松心情,这个就不多说了。
1.癌细胞处于身体免疫之外,不可控,所以吸收营养不受身体控制,只要癌细胞在不断摄取营养,就不行啊。
2.年轻人得了癌症比年老人发展的快,因为代谢旺盛,癌细胞增长很快,一般7、8十岁的老人得了癌症反而活的更长。所以,控制饮食也可以相对影响代谢速度的。3.见桃仁、红花必没救,这是经验,也有其道理的。一般癌细胞是有其包裹物质的,不要打开,首先用固的方法,不让它乱跑,防止其传导,在看机会于其战斗,采取消法、下法,从体内排出,如果活化了跑的哪里都有了,怎么进行靶向控制呢。不好意思,用的净是西医的语言了,以后会从中医的角度在阐述吧。
2.五这点可能有些争议,但这是我看真实病例的事情。我师父可以配合西医化疗进行中药的配伍,也可以治好癌症的。但如病人服用YIRUISHA(%%%吉-@@非-!@替-尼)等类似进口签协议的药物,反正我师父是没有任何招数可以治疗了,唉,我亲身经历一个朋友的母亲中药治疗的很不错了,听了医生的忽悠,签协议吃这个药,前几天去世了,我痛心极了。因为中医治疗了一年有余了,肺癌骨转移,骨转移病变都已经消失了很多了,吃了这个药痛苦的走了,我真的很气愤而又无奈。据称该药物有一定的有效率,但大多一年,治愈率呢,没听说过。而且我见过服用的人,呕吐,皮肤出现硬壳,及其痛苦,均有自杀倾向,严重破坏了身体的免疫力。建议慎用啊慎用!最后说说中医怎么治疗癌症吧,一人一方,不要轻信一个方子就能治好,要根据病情不断的辩证,方子也要随之调整的,并不是哪个方子病人吃了就都好了,那是骗人的。因为中医治疗时攻补兼施,度最难把握,每个人不同,病变也不同,其中峻药也就是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较多,一定需要很有水平的中医医生来把握。
3.中医都应该学些西医
做为一名医生或者学生,应该关注其他医学,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此前提是要在中医理论基础做为指导下,可以选用西医比较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不要一味的排斥西医,毕竟一个医学发展成其自身的体系有其好的地方可以借鉴。首先,应从诊断入手,明白西医的诊断学,可以看懂西医的片子、化验单。比如骨科,哪里出问题一目了然,在结合自身中医的诊断,说实话,中医靠手摸的比片子其实准确,可以把片子做为一个参考。
比如西医的一些化验报告,虽然西医的化验报告有即时性,未必真能体现病情,但很多指标可以做个参考,就如中医中舌苔不准骗人一样,但也是参考。尤其在病程较长的病人,前后不同的化验报告,可以看出一些病情变化的。
比如癌症病人的PET CT,可以很清楚的看清病变的位置,即实邪所在,绝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诊断依据的。
再有,有的病人在看中医之前就服用过西药,所以一定对常用西药有个了解,有一次我在师父那里摸一个高血压病人的脉,总觉得软软的不对劲啊,就问师父怎么回事,师父说病人吃降压药了啊,当然和书上写的不一样。了解之后,避免误诊。伤寒中的误下、误汗不也要了解以前吃过什么药么?结合现代人,要了解西药,才能采取更好的治疗。
还有,在治疗方面,西医在一些急救和手术的确能解决问题,比如病人脾脏以出血,汤药针灸无法时,迅速摘除脾脏才能留人治病,为何非要拘泥于中医的治法呢? 最后,君未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乎?
4.我是师父自家的歌诀,很有用处,分享给大家吧。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歌诀 概 论
脏腑内脏之总称.脏近实质不外通.五脏心肝脾肺肾.若算心包六脏成;脏藏精气关神志.精气盈满谷不充.腑则中空与外通.水谷充实不满盈;胆胃二肠膀焦六.传导化物不藏精,脑髓骨脉胆子宫.中空藏精名奇恒;五行归类
酸青风生木.东;春肝胆目筋.怒;苦赤暑长火.南;夏心小舌脉.喜;甘黄湿化土.中;长脾胃口肉.思;辛白燥收金.西;秋肺大鼻皮.悲;咸黑寒藏水.北;冬肾膀耳骨.恐;心
心主神智心主血,其华在面主汗液,心与小肠为表里,心为君主领一切;肺
肺主皮毛肺主气,通调水道司呼吸,肺朝百脉为宗气,宣发肃降开窍鼻;肝
肝主藏血肝主筋,疏泄条达气血匀,将军与胆相表里,开窍於目显精神;脾
脾主运化脾统血,益气升华吸精微,脾脏与胃相表里,开窍於口肌肉肥;肾
肾主藏精肾主水,其华在伐骨生髓,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於耳二便随 肝
肝能藏血主疏泄.存血华爪量调节;筋动灵活与适度.开窍於目主视觉 谋深虑远情绪好.一身之里气机惬;肝助脾胃化饮食,疏通水道领水血;五腑
胆藏精汁助消化.决断精神刺激除;胃主受纳与消化;小肠分别清浊物;清者脾运后天精,浊者二便又殊途;水归膀胱储或排.粪传大肠成形出;心包.三焦
心包本为心外膜.保养心脏-防邪客;心主之脉名包络,供心菅养不可缺;三焦水道又行气,全身上下皆其所;心包三焦相表里,外感热病见最多;
5.精
生命来源谓之精,生长发育精促成;营养储备最基本,广义精尚含血津;先天精生胎前产,后天精胎产后生;先后结合储於肾,脾运精微常补充;血
血为红液可流动,循环运行血脉中;周身菅养与滋润,精神活动需血供;心气推动肺气辅,肝能调节脾可控;血源於精脾精升,肾精生髓血亦成;津液
津液正常水总称,来源饮食脾运行;肺宣肺降清浊判,肾司并合贯始终;三焦水道膀胱关,失常痰饮水湿生;清稀不散液稠聚,五脏化液汗需评; 气
狭气脏腑之功能,广气物质可维生;元先激发总动力.宗后呼吸血循动 卫气防卫周身布,营气营养行脉中;气功推固防温化,出入升降整体呈;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要记清,元气来自先天精;通过三焦可输布,激发脏腑显功能;宗气水谷气合成,推动心肺积于胸;营气脉里同血行,卫在脉外抗疾病;血液营养神必用,中焦受气可化生;汗出溱溱是谓津,液在关节脑髓中;6.经络
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太阳足膀手小肠,阳明足胃手大肠;少阳足胆手焦当,太阴足脾手肺脏;少阴足肾手心脏,厥阴足肝心包盲;十二经表里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手阴胸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风
风为阳邪性开泄,百病之长引外邪;主动善行而数变,内外之风要鉴别;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凝滞气血痛不畅;寒为内外主收引,温阳散寒理应当;暑
暑为阳邪其性炎,伤津耗气易升散;没有内暑须当记,暑多挟湿在夏天;湿
湿为阴邪阻气机,专困脾脏伤阳气;湿性重浊与粘滞,头身困重责湿宜;燥
燥性干涩易伤津,内外凉温要分清;燥易伤肺因娇脏,干咳少痰伴胸痛;热.[火] 火为阳邪性炎上,耗伤阴津理应当;生风动血皆难治,肉腐成脓必生疮;疫 疠
疫疠病笃外生成,传染散在或流行;维持卫生与正气.消灭病毒保生灵;
7.瘀 血
气之不帅瘀血名,寒凝热壅亦促成;气虚气滞阳虚过,有形青肿无形痛;审其部位细辨证,痛之所在多循经;肿块出血与失养,温散补气助血行;
痰 饮
痰稠饮稀常为灾,肺失宣降难畅怀;脾气中阳肾气亏,三焦不运水津徊;痰虽窜走居虚处,有形无形多阳衰;五痰风热寒湿燥,四饮痰悬支溢来;若辨伏凉二饮症,且从深浅细分开;诸 色 主 症
青色主寒痛瘀风,赤热黄虚湿已成;白色虚寒主失血,黑色肾虚瘀水痛.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总纲,总纲统领是阴阳;表里辨证定病位,虚实正弱或邪强;寒热辨证别病性,原名六辨辨细详;表实热证属阳症,里虚寒证阴症当;表 症
表证邪侵肌表来,位浅程短发病快;寒热并见脉象浮,舌色不变苔薄白;里 症
里证内伤脏腑多,表邪入里直中疴;位深程长伐病缓,再加细辨治方和;虚 症 [面微] 虚证关健正不足,神疲力乏瘦虚浮;气短懒言面舌淡,尿频便溏脉力无;实 症 [面甚] 实证既是邪气盛,呼吸气粗烦燥动;胀痛拒按二便秘,脉实苔厚色深浓;寒 症
寒证外感寒实成, 阳气不足虚寒生;寒见冷淡稀润静,散寒温阳须分清;热 症
热证受邪与化火,房室劳倦虚热多;热则热赤稠燥动,虚须益阴实泻热;气病辨证……气 虚
气虚脏腑功能衰,少气懒言声低微;自汗乏力动越剧,脉虚面华舌淡白;气 陷
气陷当升反而降,无力升举泄坠胀;眩晕昏花内脏垂,气虚病家共征象;气 滞
气滞功能障碍生,气机阻滞属实症;胀闷胜痛变动多,排气减轻郁怒重;气 逆
气逆当降反而升,肺胃反逆肝亢成;咳喘呃嗳呕恶吐,昏厥痛胀呕血呈;血病辨证…血 虚
血液不足是血虚,脉细微弱色淡居;眩晕肢麻失眠悸,经少经闭或后期;血 热
血热口干不欲饮,脉数舌降夜热甚;热迫血行血外出,烦燥发狂重神昏;血 瘀
血瘀定位久刺痛,紫绀肿块积或症;脉涩结代血块暗,黧黑甲错毛枯硬;津液辨证……津 虚
津液虚证水不足,口渴咽干皮糙粗;脉象细涩舌干燥,汗减尿少便难出;水液停滞……痰 症 [风痰] 痰证有形咳痰多,稀白为寒黄稠热;湿多易咯燥粘难,无形眩晕阻窍络;饮证…痰 饮
痰饮流积胃与肠,胸腹胀满肠呜溏;渴不欲饮吐水涎,眩晕咳悸气短伤;悬 饮
悬饮浊水悬胁间,胁肋疼痛胀且满;咳唾转侧牵不得,气短息促咳或喘;溢 饮
溢则水外溢肌肤,尿少肢重或肿浮;咳喘痰频沫稀白,干呕而渴或热出;
支 饮
支饮停留在胸膈,胸满咳喘痰沫多;面浮肢肿久多发,短气倚息不得卧;
8.其实我平时和师父一起聊天,带出很多知识,很多都是在师父给我们正式讲课时候没讲的,因为往往遇到病例才想起来给我们讲讲。说一段关于虚、实:
上面分享的歌诀是非常实用的,要带到实际的病例看,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比如有的人很胖或者很壮实,但往往是虚症,有的人很羸弱,却是实证。歌诀中说:虚实正弱或邪强。正气虚则为虚症,邪气强则为实邪,可不是仅仅看人的体态,往往医生没有打好中医基础,在辩证上特别容易出这个问题,治法思路可就完全不同了。
9.说点诊断的事儿,学习时候观察一定仔细,常常师父看脉的时候我就观察师父三个手指怎么动,有很多窍门的,望诊的窍门更多。
举个例子,以前刘渡舟刘老看脉时候,拉一下病人的手腕,有两个作用:一是病人有时候因为有些紧张,轻轻一拉脉平稳了,尤其女子。二是,通过和病人接触,感受皮肤的粗糙程度。这只是个小动作,但体现了很多东西。
再举个例子,病人一咳嗽,听声音就应该知道病位了,还问什么啊?看病人端着肩膀的肺心病还用问?脉学中的学问我就不多说了,太多了。
有的时候医生并非不让病人说话,而是要问对判断有用的话,病人说多了反而会误导你。有的病人说了一大堆,你就糊涂了,因为病人的描述并不准确的,不是医生想要的信息。
应该病人一来,通过望诊心中大概有个方子了,再合脉象、舌象,发现有合不上的,再问病人,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望诊和脉诊不符要想明白为何不符,这时候合问诊,想明白,出方子。
10.来点针灸的干货:
有一次我看师父给病人透内外关,2寸针,进针后左右上下的找位置,我问师父为什么,师父对我说:病人经气在左右游动,并非在固定的位置,一定用针感觉到经气的左右摆动,找到摆动的规律,一针下去定住,这样才能起到左右。大家有机会碰到晕车晕船的病人可以试试,如果你进针有工夫,对针尖有感觉,都能感觉到经气的晃动。很多时候我师父开出了针灸的方子,到别的地方去针灸没有效果的原因,其实说实话,我们这些徒弟扎就比师父差远了。
11.张锡纯张老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非常好的,贴近现代,医案非常实在,很多讲的比较透彻,尤其在药物与方剂的用法上,特别实用。而且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论,实际是脾胃论,分析一个病说的很复杂相对全面,所以初学都不爱看。
黄元御黄老很多初学者都喜欢,因为看似理论简单,好像一看就懂,其实根本不是大家想象那么容易,因为病人个体千变万化,而且我认为他的理论不能覆盖所有的病机。对于一个医家学习来讲不全面的,黄老那么深的儒家思维,可不是现代人都能理解的。初学千万别以为那么简单,要一个一个方子一个一个病理去仔细去琢磨的。五运六气要那么简单就好了。哈,不过黄老也是脾胃论者。
12.很多中国文化中神和气是说不清楚的,比如通过看一个人的书法作品,甚至能看出来当时的书法家在想什么事情,有的时候看一些武官将军的字都看的出来有杀伐之气。同样,很多时候方子开出来,和病人的病气和,是有这种感觉的,开方子的时候感觉一气呵成,甚至在以后看都想不明白当时怎么就能用药那么有感觉,有一种有如神助的感觉,当然这是我师父讲的,我还没有这感觉,因为不够熟练,脑子不够用。其实就是真正感觉到了病人的气,方与其和。
13.外国中医同样好用,但要考虑人种不同,比如欧美人,给他们看看病就明白了。
他们是阳性体质,和中国人体质完全不同,他们十分惧怕感冒,因为病情发展极快,治疗不当就要死人的,所以他们对感冒非常非常重视。再看中国人有几个感冒发烧着急的?老外为啥吃东西都要配冰饮的,是体质决定的。
从解剖看人体也是不同的,比如老外肠子短一米多,适合肉食,中国人适合谷物的消化,肌肉大小等等都不相同的。但是经络走向是基本一样的,五行运转也是一样。中医理论在哪里都适用,中医看病首先要看每个人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
我师父曾在9几去美国交流了一年,那时候他们很重视中医的,至少旧金山的大医院中就有专门研究中医的,而且汤药、针灸对他们一样的好用,关键是要看你怎么用,会不会用了。
14.说一下按摩和针灸的基本功:操手。
所需工具:一个小布袋,用绿豆填充。
姿势:双腿分开,微微弯曲,即马步,先操左手背,左手过身体中线甩到头顶,沿着身体中线向下甩,用手背打击沙袋,然后操左手手掌正面,沿左侧过头顶,同样沿身体中线下甩,用手掌正面击打沙袋,后换右手,同左手姿势。
刚开始练手疼,越练越胀,再练就会到腿疼,后期单手握拳无法握紧的,再到双手握拳都握不紧,这时候就基本有点功夫了,会发现手不硬了,很软,如果对患者按摩,患者的感觉力量进去了,不像普通的按摩,皮肤疼。其实练过操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平时手看起来就感觉很软,并不是硬邦邦的那种,而且练过操手,按摩不费力气,手不起茧子,有那种内劲了。
有的时候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看我师父不怎么用力,感觉就轻轻一按,那个胖子嗷嗷叫啊
我也感受过,师父给我针灸取穴,一个手指按下去,即使在大腿比较深的穴位,感觉疼在很深的地方,让我师兄来就在很浅的地方有感觉了。唉,这就是从小练功的好处,我们还是要慢慢练的了。
15.去年,我母亲得了带状疱疹,在面部,内服龙胆泻肝丸,疱疹愈。但是面部带状疱疹疱疹好了有后遗症,就是面部非常疼,当时我母亲吃两种止疼药还无法睡眠,我很着急,问过师父后就赶紧给我母亲针灸。
取穴:翳风穴(开穴),攒竹(沿皮刺),头维(沿皮刺),角孙(注意要摸一下,找到准确的点,可能会偏下一点)(沿皮刺),合谷(结穴)(我家选合谷偏于食指指骨的方向)。平补平泻即可。
针灸一次后即可安睡,隔日再针灸一次,不用止疼药了,再次痊愈。这个病非常疼,很多病人会持续半年,很痛苦,针灸治疗比较简单,很容易上手。翳风和角孙的止疼效果非常的好,本方还可加减颊车穴等面部的穴位
16.关于那个植物人苏醒的病例具体针灸方子没有留,由于当时我基础也差,师父总在边针灸边给我讲针法。以后会总结的,现在我先凭记忆说说。先说时间,每次针灸基本在上午10点左右开始。治疗最前期取穴:
神庭(2寸沿皮刺)、头维(1寸沿皮刺)、四神聪(1寸沿皮刺)、角孙(1寸沿皮刺)、攒竹(1寸沿皮刺)、鱼腰(1寸沿皮刺)(对病人睁眼很有效果)、丝竹空(1寸沿皮刺)、听宫(听会这2个穴位换着用)(用意在恢复听力)、地仓、水沟(用的较少,偶尔用,容易给病人脸上留痕,太丑了)。
督脉(一寸沿皮刺),配翳风。督脉特意说一下,一定用手指摸着下针,要把经气从上到下接下来,我家在这个病例中是从上到下扎督脉的。
中府、天府、曲池、手三里、透内外关、养老、手背指骨根部3个(拇指跟除外)。四缝醒神效果非常的好。这里注意,长期卧床容易有肺心病,要动肺经的,要把握中府、云门,而且心为君主之官,跟着养老。风市、伏兔(斜刺)、血海、阳陵泉 17.今天讲个有趣的病例吧。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他说认识一个针灸医生,很厉害,他亲眼看到有个人头上长出犄角,(其实是头上鼓出来两个大包,很像犄角)经过几次针灸犄角没有了。我和我师兄都在场,听完就傻了,这是什么病啊,太奇怪了。
后来,得空问了一下师父,头上长犄角是怎么回事?师父听完就笑了:那不是犄角,实际是骨质增生,治疗方法很简单,要用针扎到增生的基底部,破坏其组织,从而达到不在生长,并且自愈的目的,比较容易治疗的。但是其中治疗时一定注意,必须扎到基底部,起到阻断的目的,否则刺激了会越长越大的,要小心。我们听了恍然大悟。好了,以后各位见到头上长犄角的至少有个治疗思路吧、足三里、三阴交、脚趾指骨跟部4个。
18.今天就多讲几个我家的医学趣事。
我师父从小就和他姥爷学医,先学的妇科,后学骨科、针灸,最后是大内。讲个师父小时候的事情,讲的是我师父开的第一个小方子,给自己吃的。那时候刚刚和姥爷学医不久,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吧,家里面吃包子,师父姥爷自己吃的是人参包子,小孩子吃的是不一样的,师父就抢了姥爷的包子吃,吃完马上就流鼻血了,姥爷家里有药柜,姥爷看着师父就笑,说;鼻衄怎么办啊?自己抓药吃。师父想起药性赋里面说,枳子凉心肾鼻衄最宜,于是用了焦山栀+大枣,服完就好了。师父说这也是他开出的第一个方子,从而得到了姥爷的认可。
很多鼻衄为相火妄行,焦山栀凉心肾,大枣以固脾关。这个小方大家以后可以借鉴,有些牙肿痛喜热水也可以用,辩证最重要
19.继续讲个师父姥爷有趣的医案。
有一天有个大姑娘家里人找到师父的姥爷,给大姑娘看病,这位大姑娘病挺奇怪的,就在后腰上长了巴掌大两块毛,毛很长,剃掉还长,而且找了不少大夫治疗也不行,去了西医也不行,别的地方也没有毛,大姑娘要嫁人啊,这病可给家里人着急坏了。到了师父姥爷这里,姥爷一看,长胡子都笑的颤了,对师父说:知道哪里的问题么?就一句话,腰为肾之腑。有寒啊,才长毛。用了暖肾的方子,很快就好了。所以啊,大家好好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在诊断一些病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病机了。
把这个病例延伸一下,大家在按摩和针灸时候,如果看到尤其女孩子后腰有一层小寒毛,反而别的地方没有,要注意有没有寒症了。病位呢,大家就很清楚了,从而治疗有了方向。
同理,很多人身上寒毛很多,一为有返祖现象,二为代谢有问题,三就要考虑是否有寒症的体质了(尤其在女孩子多见)。
大家往往会想到肺主皮毛,但多毛却和肺关系不大。20.今天说点我家基本功的一些练法。
无论诊脉和针灸,手指的指目要开,也就是说用如指上有眼睛一样,感触的那么清晰。指目的位置:在指头间,所以我家看脉时候,指头都是立起来的,以指目对脉脊。练指目之法:准备些绿豆,放在桌子上,把食指放到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即各个指头错位放置,然后拿几颗绿豆,用三个指头感受有多少个绿豆,练习指头的敏感性,因为错位放置,特别容易摸不清楚。如果摸绿豆练成,改芝麻。指目开了,中医一辈子受益无穷。
我师父姥爷能达到的境界,你说几个芝麻,老爷子手指一按,指头上就沾几个。我师父小时候练的时候淘气,用唾沫沾来对付事儿,是笑谈了。
21.汤剂是中医中重要一个治疗方式,我简单说说煎药的常识。
煎药的几个注意事项:
1.必须用砂锅或陶制容器,很多药物忌金属材质的锅,因为很多金属也是中药,所以不可用金属锅。如急救实在没有条件就用搪瓷容器,但注意搪瓷是否完整。
2.如医生无要求特殊煎法,一般中药煎法:先冷水浸泡10分钟-20分钟,须煎药2次。第一次煎药,先用武火(也就是大火)煮到开锅,然后文火(小火)煎15分钟,把药水倒出来。第二次煎药,倒入冷水,武火煎到开锅,转文火煎10分钟,把药水倒出来,与第一煎的药水混合。混合后,分装2次服用。
3.关于水量,要根据药物多少和药物吸收水分的情况进行调节,煎完后,一次服用30毫升比较合适。
4.有时候有一些需要先煎的药物,须先煎特殊药物,同样用武火和文火转换方法煎,要根据药物控制时间(遵医嘱),然后再把其他药物同煎。
5.有时候有些药物须后下,即在第一煎文火煎完前10分钟下锅同煎。一般这类药物有医嘱。
22.脉学这门学问很难,和师承有非常大的联系,不同的师承对脉的理解就是不同(当然大的方面差不多,但辩证就在细微间)。
我师父跟从过几个医学大家,讲脉都不太一样的,后来总和我们说,学脉学一定只和一个师父学习,否则准乱,这是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大家借鉴。
我和师父学脉时候,有一个例子给我印象非常深。我家看脉四取,浮取、中取、沉取、推筋着骨。师父讲脉时候总说,往往病就在推筋着骨中见。
有一次有个肺癌的病人,师父看完脉后让我们看,我推筋着骨也没有感觉出师父讲的病脉,师父对我说多摸一会儿,别急。摸了很久我终于感觉出了病脉,而且以后只有遇到癌症之病人,我都能在脉中找到。
给我教育意义最大的是师父一年后无意和我说的话,师父问我,开始你没有找到病脉,后来又找到病脉了,是病人的脉变化了么?一下子我豁然开朗,病人的脉没有变,变的是我,后来我对家传的气功天天都练,只有进入到那种状态,脉才一目了然。三部脉的确有迟数不同的,甚至一部脉中也有的,沉取和浮取很多次数都是不一样的。另,我家看脉还有个同气的秘诀,就是先把呼吸和病人调整到一样,但请慎用,因为同气后易把病气传到自身的。
23.有些家里的事情我不愿意说,我师父得了病,自己治疗中,鉴于病情我们所有人都禁止师父接诊任何病人,你觉得你这么说合适么?
24.我师父总在埋怨自己因病耽误了不少病人,有几个大病病人因为没有持续治疗有所恶化,我师父很自责,想尽快恢复。
我本不愿意说,但是最为徒弟也不能置之不理。
当你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就妄加评论,你们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