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

第一篇: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

锦屏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文化

锦屏是一块神秘而具古朴民风民情的小城,侗族文化在雄奇的大山和茂密的森林呵护下滋润着她的每一寸肌肤,悠扬的侗族大歌、惆怅的风雨桥、挺拔的侗族鼓楼代表着侗家人的生命,侗家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是侗族人的精神食粮,是侗家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歌在启蒙侗族婚俗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婚俗成为以侗歌为首的传统音乐体裁赖以生存的土壤和载体。正是侗歌在启蒙侗族男女婚恋全程的过程所占的地位,才使启蒙侗族传统音乐和婚俗得以保存。

一、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文化的形式、种类、内容

(一)恋爱

传统歌会中相识,相爱,是启蒙侗族家庭组合的开始。在启蒙,歌会的日子没有固定,场地也不固定,溪边、山上;赶场时,农作时,都能成为会歌场。在启蒙侗家,青年男女选择情侣时,除了相貌、性格、情趣等因家以外,最重要的共性是对方要有歌才,其歌才出众要比其是否漂亮、是否有钱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歌会中的初相识唱的一般是“问姓氏歌”互相了解姓氏。若是没有血缘关系,则继续会歌,姑娘可以通过山歌提出问题,让小伙子回答,以歌了解小伙子的才学、智慧和真实感悄。会歌时歌曲歌词内容,一般都是拔高对方的相貌、家事,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以表示谦让。启蒙侗族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

当男女双方确认男女朋友关系后,就可以相邀“行歌坐夜”。姑娘们结伴在风雨桥,鼓楼下纺纱、做针线;青年男子成群相约,携带琵琶、牛腿琴、笛子、木叶等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

(二)婚俗 1.伴嫁歌、哭嫁歌

在启蒙侗族的婚姻习俗中,男女双方父母若是同意婚事,男方就下聘礼定亲,称为见面酒。见面酒中。此后每逢节假日,男方必须“送篮子”,等过两到三年,男方就可以挑礼品到女方讨要女方的八字,打五升,定期。从订婚到结婚二三年不等的时间里,嫁娘的同伴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她的房间来作伴,姑娘们一边同嫁娘做嫁妆,一边聊天谈心,并唱伴嫁歌。伴嫁歌都是诉说姊妹之间的情谊,如往日一起做伴,一起劳动时的点点滴滴。

临近出嫁的时间,这时嫁娘就要唱哭嫁歌,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家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就要与亲人离别的难舍之情。

①2.婚礼与酒歌

(1)拦门歌、炒茶歌、姊妹歌

迎亲是启蒙侗族婚俗中一个极富特色的环节,有“火把迎亲”“夜嫁”等习俗。启蒙侗族举办婚礼一般三天,男女双方家分开举办。新婚第一天,男方要请会唱歌、有威望的“关亲”带领迎亲队伍去新娘家结亲。在到达女方家里时,女方会在寨前、屋前设下拦门酒,迎亲队伍每经一道“门”都要对歌、喝酒,如果“关亲”唱得不够好,往往会很难过“门”,“开门贴”的钱也会被女方要求增加。

启蒙侗族婚俗有“炒茶”的习俗,这里的炒茶并不是真正的炒油茶,而是男方“关亲”在女方吃放后,会被女方的亲人拉到火塘便,架上锅(锅下并没有火),让“关亲”拿钱出来炒,并一边唱炒茶歌,歌词内容多是夸奖男方家庭好等,让男方多“炒”点“茶”分给娘家人品尝,而关亲在客气的同时,表现得很小气,有时放上5角钱,或1快钱,很谦虚的说男方条件不好,就只有这么多。双方对唱,最后炒到128块钱结束。以此寓意新娘到郎家一年12个月顺顺利利。

夜晚,新娘出嫁前的凌晨,新娘的姐妹要到新娘家为待嫁新娘唱姊妹歌,表示姐妹之情,并为新娘祈福,歌词内容多为表达姐妹之情和劝导新娘嫁到夫家要孝顺、勤快等。如:“今朝姊妹同凳坐,明天姊妹隔山坡,隔了山坡尖又尖,得见娘家烧火烟,妹嫁郎家要孝顺,勤快做活易得心”等。直到唱到新娘出嫁。

启蒙侗族新娘出嫁是在半夜或凌晨,新娘拜完祖先、父母、兄嫂后由兄弟背出门,女方唱送亲歌,送接亲队伍出门。(2)迎亲歌,敬酒歌、送客歌

当迎亲的队伍把新娘及陪同新娘来的娘家客人接到男家门口是,男家迎亲婆上前迎接唱《迎亲歌),娘家客人唱《答谢歌》,在歌声中,迎亲婆把客人迎进了家中。

晚上,是婚礼的正餐,在就餐前,主人先唱《请客歌》,随之,客人唱《祝贺歌》、《赞歌》等。在席间,主客互相敬酒,主人唱《敬酒歌》,客人唱《谦让歌》。主人以歌献酒,而客人则以歌致谢,彼此你敬我让,你唱我答。对歌喝酒,喝酒对歌,一直延至深夜。

第三天,新娘家兄弟姊妹接新娘回门,酒席上,主人就要唱《留客歌》给陪新娘来的“陪婆”,客人则唱《感谢主人歌》,对郎家的家事表示赞扬,并感谢热情招待,待吉祥时到,主人便鸣放鞭炮送新娘回门。在送客人出门的同时要唱《送客歌》,直至把娘家人送出寨门,整个婚礼算是结束。

二、启蒙侗族婚俗的特点

地处深山的锦屏县侗族在婚恋观上,并不因她的与世隔绝而思想僵化与封建保守,相反,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侗家人自由的婚恋观。锦屏启蒙侗族世世代代对婚姻与爱情讲究自由,这从他们保留下来的山歌和酒歌可知,侗族青年男女常常在黄昏和晚上外出以歌声约会,通过唱歌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和思念之情。没有家族和封建的限制,遇到喜欢的人可以自由的恋爱、结婚生子。如苗寨“姊妹节”被誉为东方古老的情人节,而侗寨独特的“三月三”歌节,也是侗家人较古老的情人节。以甜藤、甜菜舂三月粑作为男女的定情之物,以山歌作为男女定情的媒介,并在广众面前定情,这种定情方式,反映了侗族婚恋极其自由。

启蒙侗族婚俗侗歌的音乐结构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为歌会、行歌坐月时是男女相识或热恋时,所以歌曲是较为轻快高亢的,歌词较为轻松,曲调轻快。哭嫁歌、伴嫁歌比较悲伤、细语,表达愧对父母兄嫂的养育之恩和对姐妹分别的不舍之情,曲调轻慢,柔和。拦门歌、炒茶歌、姊妹歌、迎亲歌,敬酒歌、送客歌等都较为细腻,曲调流畅、优美,旋律性强,感情扑实而深沉,给人亲切之感。

服饰也是侗家人的一大特色,每逢重大节日便会身着民族盛装,而对于侗家儿女出嫁,格外重视,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是侗族长期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就启蒙侗族婚俗侗歌本身而言,它既是一部侗家风味浓厚的抒情长诗,也是启蒙侗族一部婚俗史,从中能了解到启蒙侗族婚俗变迁、妇女心理、社会发展、启蒙侗族的语言、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等。

三、现代社会“文化保护者”的角色

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传承或记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诸方面的内容时,选择了“歌唱”来作为完成记忆、交流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因为“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以歌载道”是侗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以载道”的传统。而婚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习俗,所以说启蒙侗族婚俗的侗歌无论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还是从其内容的丰富、音乐的精妙等来看,都具有代表性。

婚俗侗歌是千百年来启蒙侗族婚俗的一种传承,从启蒙侗族婚俗侗歌的内容看,除了表现启蒙侗族婚俗的婚姻史和文化内涵外,还展示了启蒙侗族婚俗心理情感的变化轨迹。在当今“洋婚”盛行的时代,少数民族婚礼风俗正慢慢的消退,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正视,因此,侗族风俗通过歌的形式被保存下来,成为少数民族的保护者,将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来。

启蒙侗族婚俗侗歌习俗是在长期历史中适应其独特发展而来,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 域性色彩。在参与侗族地区人际关系的调适中挥重要的作用。启蒙侗族世世代代以其侗歌为媒的风俗,一直较为成功地维系着他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奠定了侗族传统文化生态化特征的基础。

总之,启蒙侗族的婚俗与歌是结为一体的,婚俗中,从歌会的“初相会”到最后的结婚“喝喜酒”,每个活动各具特点,又环环丝扣。启蒙侗族的婚俗离不开歌,侗歌也在婚俗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同时,启蒙侗族人能够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完整保存自己的文化,侗歌习俗对启蒙侗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申报书·侗族大歌》,2004.4.[2]赵晓楠.《传统婚俗中的小黄寨侗族音乐—对小黄寨侗族音乐的文化生态考察之一》[J].北京:《中国音乐学》(季刊),2001年第3期.[3] 潘年英.《侗族礼俗与<礼俗歌>》[J].贵阳:贵州社会科学,1988.4.[4] 龙初凡.《和谐:侗族大歌的精神文化内涵》[J].凯里:凯里学院学报,2008.2.[5] 尹建国.《凉伞侗族婚俗及歌曲简论》[J].武汉:武汉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6] 吴海青.《侗族婚俗与侗歌》[J].艺术研究,2007.7.[7] 杨贵清.《侗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浅析》[J].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7.

第二篇:世界上最有趣的嫁娶风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世界上最有趣的嫁娶风俗

作者:邢逸群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08期

摩洛哥:柏柏尔族的 “新娘集市”

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地,居住着古老的柏柏尔族。在柏柏尔人的生活地区,有一个名叫艾莫契尔的村庄,那里一年一度地举办着被称为“新娘集市”的婚市。柏柏尔族姑娘年满12岁,即可参加这样的婚市,如果一位姑娘能在婚市上吸引住某个男性求婚者的目光,得到父母的同意后,他们便可以开始颇为漫长的恋爱时光了。依照摩洛哥法律,不满16岁的少女是不能结婚的,但不少柏柏尔人都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婚姻传统,他们的女儿总是过早地去“集市”上迎候青年男子的挑选。对于寡妇和离过婚的女人,艾莫契尔村的婚市是一个可以再次把自己“出售”给某个心上人的公开的市场,因为已有生儿育儿的经验,相对而言,往住会更容易达成婚约。

在柏柏尔女人出嫁前,做母亲的要把指甲花的汁液涂到女儿的双腿上,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柏柏尔人相信,这样做后,就可以驱开一切灾祸和妖魔鬼怪的幽灵。在把自己即将出嫁的姑娘送走之前,母亲还要在女儿的膝盖上留上一个长吻。这一仪式完成后,女儿还需独居一段时间,而后才骑着一头骡子(这是一种被认为没有“性别”的牲畜),去她丈夫的家里。一位娘家的女亲戚要陪着她一块去,到那儿后,女亲戚负责把新娘抱到她的婚床上,新娘的双脚不能沾地,不然的话,妖魔会进入她的身体。新娘过门,载歌载舞的婚礼举行之后,在新婚之夜,丈夫要向上天发誓永远保护自己的妻子。

埃塞俄比亚:卡洛族婚俗中的“疯狂”女子

位于埃塞俄比亚腹地的奥莫河河谷风景优美,居住在那里的卡洛族姑娘的多情和爱美之举也闻名远近。为了增加自己身体外观的魅力,更能吸引异性,姑娘们常常是费尽心机。卡洛族是一个非常小的民族,在物质财富方面也非常贫穷,卡洛族女子为了找到一个好人家,往往要在自己身体上下很大本钱。她们在进入青春期后,时常要忍受剧痛,在前胸和腹部做一些手术。比如,用刀片在皮肤上切割出一些口子,把大量竹签插进伤口,并使它们呈现一定的图案。这样,等伤口痊愈后,经过精心制作的图案便会保留在她们的前胸和肚皮上。据卡洛族的男子说,这样做后,对男人们具有很大的诱惑,他们一致认为,年轻姑娘的身子经过这样的处理后,会显得越发性感。

夏天过去,玉米、大豆和高粱都收获完毕后,卡洛族年轻人的求爱季节也就开始了。已到婚嫁年龄的卡洛族青年身上穿着很少的衣服,露出自己身上华丽的装饰——除上文提到的竹签图案、脸部花纹外,还有戴在上臂和腕部的铝合金镯子、悬挂在腰部和下身处的珠串等。她们怀着极大的狂热,去参加充满了年轻人生命活力的舞会。在舞会上,如果一个青年男子看中了哪位姑娘,他会向她变着花样地扭动自己的屁股。到了晚上,他们会跳起一种节奏非常狂烈的舞蹈,而且边舞边歌。对于卡洛族男女青年来说,这往往是他们达成婚约、走向婚姻、以致终身厮守的开端。

尼日尔:沃达比族青年中的“瓦尔迪比”婚事

在一个沃达比族村落里,许多双眼睛都投向了一位名叫莫泊布的年轻姑娘,她同时迷住了两个向她求爱的年轻男子的心,他们是一对堂兄弟。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莫泊布,他们佩戴着各自的护身符,争相向姑娘展示自己身体的魅力,以求吸引住她的目光。沃达比人是终日游走于尼日尔的萨赫尔草原上的一个游牧部落。在他们中间,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婚俗:一对年龄相当的堂兄弟或表兄弟,通常被人们称作“瓦尔迪比”,他们在拥有特殊的血缘纽带的同时,还可以共同分享同一位少女的爱情。在走向婚姻之前,二人可以同时与这位姑娘谈恋爱,如果她后来嫁给了他俩当中的一个,另一个也会继续受这个新家庭的欢迎。在姑娘答应的情况下,两兄弟还可以共同跟她睡在一个床上。这种风俗在非洲的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存在。对于被称作“瓦尔迪比”的兄弟俩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受沃达比人的社会道德规范许可的。这样的两兄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勤劳、虚心,待人诚实。当她决定嫁给其中一个时,按照民族惯例,在准备出嫁前,她要戴上带穗的面纱,并且不可通过面纱向外看人。结了婚的沃达比族女人每年都会参加一个名叫“沃尔索”的盛大聚会,以庆贺她们生儿育女的功劳。妇女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会在庆典举行时把丈夫送给自己的产床装饰一新,她们往往用竹子或塑料杆给床上加一些框架,再系上一些飘带和幔形饰物,以及用桃子的圆核做成的珠串。如果一个妇女的产床在庆典中被评为第一名,沃达比人将会通过民间口口相传的史诗,对她加以歌唱和赞美。南非:恩得波勒族的婚礼包含三重仪式

在南非布勒托里亚北部乡村看到一栋由非常原始的颜料涂抹的装饰而成的民舍后,记者马上打听到,这时的恩得波勒人将要完成一场为时颇为漫长的婚礼。恩得波勒人世代居住在附近的村庄,养殖牛马,种植着苞谷和小米。恩得波勒族的婚礼由三重仪式组成,逐一完成后,往往要费时若干年。第一个仪式叫“洛巴拉”,这是男女双方婚前的一次协商活动,通常男方要向未来新娘家里送一些定婚礼,礼物包括金钱和日常生活用品。

新娘在完婚前为期两周的隔离独居,是恩得波勒人婚礼中的第二重仪式。这一期间,会有别的已婚妇女前来教她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独居的日子结束后,新娘穿着由大量珠串装饰而成的盛装,开始进入她为期一年或者若干个月的“女人时代”。这一时期,她用珠串制成的裙环(恩得波勒人把它叫作“格尔瓦尼”)围在自己的腰部和大腿上,裙环色彩缤纷,对她身体上发育成熟的女性特征起着很好的强调作用,据说这种装扮很能激发恩得波勒男人的情欲。

而后,按照恩得波勒族对女人的要求,为显示其羞涩温柔的天性,这位未来的新娘要裹上一条毛毯,眼皮向下耷着站立于公众面前。这条毛毯被恩波得勒人称作“婚毯”,结婚之后,每逢盛大节日或者参加什么重要活动时,新娘都要披着它。在已被装饰一新的新郎家的院落门前,新娘常常撑着一把伞,把自己遮起来。伞是东方国家人们的日常用品,传到非洲后,被恩

得波勒女人用来表达她们的羞涩了。只有当新娘生育了第一个孩子时,她才算是真正嫁给了那个娶她的男人。生下第一胎孩子是恩得波勒人婚礼中的第三重仪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仪式。

纳米比亚:希姆巴族的“抢婚”

在其住房内平静的黑暗中,恩格洛洛把一件用皮革制成的婚礼头饰“俄科利”戴在年已十五的克里卡赫头上。前者是后者的母亲,她们正在完成一种将俄科利从母亲传给女儿的婚前仪式。当晚,按当地希姆巴人的成婚规矩,克里卡赫的未婚夫将带着他的家人前来抢婚。俄科利后部被弄成牛的耳朵和角的样子,它们会落下来,罩住新娘的面孔。

希姆巴人在纳米比亚东北部的考科威尔德草原放牧牛马,他们的婚礼也有许多象征性的仪式。女子在出嫁前,要用红赭石、奶油脂、香草和树脂和成一种香料,并亲手把它们涂在自己身上,它们色彩鲜明,而红色在其中尤其突出,象征着新娘婚后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在婚礼上,克里卡赫身穿一身新做的衣服,上面洒满了香水和桔子等果汁。

第三篇: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调查

系别: 文学与新闻传媒系年级:2009级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1班

学号: 092001010049姓名:龙莉

实践单位: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事务局

时间:2012年4月30日—— 2012年5月6日共7天

地点:贵阳市白云区

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汉族越来越相似,不少少数民族直接摒弃本民族的一贯传统,学习模仿汉族人的生活,虽然是先进民族文化影响、带动了落后民族的生活,但少数民族中的风俗习惯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保护我国民俗文化遗产。本人于2012年4月29日至5月6日这7天,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进行了一次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实践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并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相关事业,以及拓展自我视野,增加对少数民族的风俗发展的进一步了解。

二、实践意义: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保障平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风俗习惯是构成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的重要标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民族感情,尊重民族感情,必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都应该由本民族成员自己去决定,别的民族和个人不得干预,更不能以行政命令强迫改革。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它55个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我国以汉族人口为主,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是少数民族。由于这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虽然人数少,但对国家的安定团结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安顺地区的少数民族则以石头为主盖房建屋,如黄果树瀑布旁的石头寨就颇为国内外游客所注视。侗族

建族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鼓楼和风雨桥,为建筑界所重视。

为照顾少数民族在饮食、丧葬方面的特殊需求,国家专门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为防止发生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问题,党和政府对新闻、出版、文艺、学术研究等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刑法专门设有“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可以进行刑事处罚。为保障少数民族欢度本民族节日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少数民族的习惯规定放假办法;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当刑事司法活动悖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时,人民代表就会提出质询,甚至会要求公开纠正。基于功利的原因,在从事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时,为了避免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提出异议,司法人员会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对案件作出能被人民代表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处理[1]。

正是因为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的兴盛和发达,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痛失国土,而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一个前无古人伟大构想,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难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苗族有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贵州布依族有279.82万人,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5.01%。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为交际工具。

同时,居住着苗、侗、布依、水、吃佬、土家、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这些民族生息繁衍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风俗习惯,就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适应各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意识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各个民族中,无论在衣奋食、住、行、婚、丧、生产、集会、节日、社交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尚习俗[2]。

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吸收,应立足于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要求,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以综合考虑,避免因只采用某一民族的风

[3]俗习惯而导致其他民族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全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各族语言内部在语音、词汇上也有小的差异,从而形成在同一民族语言里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其中尤以苗语的方言土语最多,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方言,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次方言和土语;瑶语有优勉、斗睦、巴哼3种方言;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黔西三种土语;侗语分南北两种方言;水语有阳安、潘洞和三洞三种土语;仡佬语有4种方言。

第四篇: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调查

系别: 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年级:2009级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1班 学号: 092001010049 姓名:龙莉

实践单位: 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事务局 时间:2012年4月30日—— 2012年5月6日共7天 地点:贵阳市白云区

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汉族越来越相似,不少少数民族直接摒弃本民族的一贯传统,学习模仿汉族人的生活,虽然是先进民族文化影响、带动了落后民族的生活,但少数民族中的风俗习惯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保护我国民俗文化遗产。本人于2012年4月29日至5月6日这7天,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进行了一次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实践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并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相关事业,以及拓展自我视野,增加对少数民族的风俗发展的进一步了解。

二、实践意义: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保障平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风俗习惯是构成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的重要标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民族感情,尊重民族感情,必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都应该由本民族成员自己去决定,别的民族和个人不得干预,更不能以行政命令强迫改革。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它55个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我国以汉族人口为主,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是少数民族。由于这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虽然人数少,但对国家的安定团结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安顺地区的少数民族则以石头为主盖房建屋,如黄果树瀑布旁的石头寨就颇为国内外游客所注视。侗族建族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鼓楼和风雨桥,为建筑界所重视。

为照顾少数民族在饮食、丧葬方面的特殊需求,国家专门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为防止发生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问题,党和政府对新闻、出版、文艺、学术研究等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刑法专门设有“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可以进行刑事处罚。为保障少数民族欢度本民族节日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少数民族的习惯规定放假办法;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当刑事司法活动悖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时,人民代表就会提出质询,甚至会要求公开纠正。基于功利的原因,在从事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时,为了避免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提出异议,司法人员会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对案件作出能被人民代表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处理[1]。

正是因为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的兴盛和发达,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痛失国土,而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一个前无古人伟大构想,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难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苗族有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贵州布依族有279.82万人,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5.01%。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为交际工具。

同时,居住着苗、侗、布依、水、吃佬、土家、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这些民族生息繁衍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风俗习惯,就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适应各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意识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各个民族中,无论在衣奋食、住、行、婚、丧、生产、集会、节日、社交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尚习俗[2]。

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吸收,应立足于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要求,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以综合考虑,避免因只采用某一民族的风

[3]俗习惯而导致其他民族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全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各族语言内部在语音、词汇上也有小的差异,从而形成在同一民族语言里又分为若干方言和土语,其中尤以苗语的方言土语最多,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方言,各方言下面又分为若干次方言和土语;瑶语有优勉、斗睦、巴哼3种方言;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黔西三种土语;侗语分南北两种方言;水语有阳安、潘洞和三洞三种土语;仡佬语有4种方言。

三、实践结果:

贵州少数民族讲礼仪,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的和睦与相互尊重,沿袭着许多古朴优良的风俗习惯。

1、礼俗

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以各种礼节表示对宾客的欢迎。如苗族的敬牛角酒、“转转酒”,侗族的“拦 路歌”,布依族、水族的敬酒歌等等。

2、婚俗

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一般还要求父母同意,也有托媒说亲的,如土家族、水族等。

3、饮食

贵州少数民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许多地区喜爱糯食和吃“酸”,逢年过节,迎送宾客,便以糯米粑和酸腌肉、酸汤菜招待客人,或全家共餐,以示节日喜庆。回民禁忌食猪肉,禁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禁忌食自死之物。

通过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调查,使我们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只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平等团结,相互帮助,加强民族经济交往,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

四、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充分了解到以前不曾知道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为我的社会交流沟通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这次撰写的实践报告,使我平时记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到了一些锻炼,总之,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 邱兴隆著《刑罚理性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2]《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04期 作者:赵崇南

[3] 邱兴隆、**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

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风俗调查报告

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专业:2009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龙莉

学号:092001010049

实践单位:贵阳市白云区民族事务局

第五篇: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它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原来,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一样的爱国人士的,而且,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囊等。我喜欢吃粽子,这次也不例外,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

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粽叶、糯米、红枣和咸肉等。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糯米浸泡在水里,再把粽叶和红枣放入水中清洗一下,将枣核去掉;然后,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铺平的粽叶里,包成三角状,不封口;接着,将处理好的红枣放进去,又在上面撒了一层糯米,封上口;最后,在粽子外面系上腰带。我也跟着做。很快,一个一个口味不一的小粽子做好了,它们排成一排,可爱得很!妈妈把它们放入锅里,用中火蒸。我开启了等待之旅。

不大一会儿,美味的粽子就要出锅了。那香喷喷的气味勾引我来到了锅前,打开锅盖,抓起一个粽子:“哎呀!呼呼!好烫!”我慌忙扔掉粽子,把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来。妈妈转个头来提醒我:“小心点儿,你这个小贪吃鬼!别添乱了,还是让我来吧!”说完,妈妈拿来筷子,把粽子一个一个夹到盘子里,端到桌上。这些三角形的粽子,像一座座小山,堆在盘子里,真好看!我耐心等了一会儿,等粽子不烫了,拿起一个粽子,解开它的带子,脱掉它的绿衣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旁的爸爸见我吃得这么香,笑了,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像屈原一样的爱国人士,我们可不能忘记他们。”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爸爸说得对,绝对不能忘记这些为国付出的人。

这次的端午节,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作为中国人,我定要向屈原他们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男儿!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是最古老的节日,而且是中国人20xx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的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名节,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相同的传说。

在离端午节还有十三的期限,我早已憧憬着,憧憬着美好的节日;我早已期盼着,期盼着美食的味道。就在今天,我见外婆忙你忙外的,我便问道:“您这是在干啥呀?”婆婆笑嘻嘻地对我说:“马上就要过端午啦,可不是正在为你们弄些艾叶菖蒲呀。”我便紧接着询问起的艾叶菖蒲的作用就像十万个为是么一样,婆婆就想借答其中问题一样,告诉我在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当然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正如张建封诗人写的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描写出了当时激动人心的场。

说到这你我非常期盼着端午的到来。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3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4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能够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就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就是过节平常就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仅好吃,最主要的就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就是我和母亲一齐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就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就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就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然而今后一向带着,据说能够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就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就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就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就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此刻浓。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5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去奶奶家吃粽子。

路上,我问妈妈:“妈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赛龙舟和吃粽子?”妈妈说:“端午节五月初五,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蚊子等害虫比较多,所以古代先贤教育老百姓用艾草、菖蒲驱赶害虫免得生病。赛龙舟是春秋时期百越地区以龙舟竞渡方式祭水中蛟龙,吃粽子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一进奶奶家,奶奶已经在忙了。奶奶一看见我,就高兴地让我和她一起包粽子。只见奶奶把粽叶折成斗状,盛满糯米,再把粽叶层层包上,用线紧紧绑牢,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不亦乐乎地包起来,但每次不是馅弄太多,裹都裹不了,就是绑得太松,稍微一动,米粒就会争先恐后地从各个角落钻出来。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是鼓励我:“没关系,不要灰心,只要你去努力,总会成功的。”

虽说包粽子不行,可吃起来我最在行。锅里粽子的香气渐渐弥漫了整个房间,奶奶一掀开锅盖,我便迫不及待地扒了一个,“哎呦,好烫!”我忍不住把粽子扔回了锅里,并吹了吹手指头。奶奶一边笑一边用碗重新给我盛了一个粽子,我接过碗,对着粽子吹了几下,然后解开绳子,扒开粽叶,对着粽子就是一口,哇,糯米里既有肉的味道,又有蜜枣的味道,还有它自己本身糯糯的味道;蜜枣里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肉的味道,还有它本身甜丝丝的味道;肉里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蜜枣的味道,还有它本身嫩嫩的味道,真好吃。

没过几分钟,我便吃完了,但我却舍不得把粽叶扔了,因为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我一定要把粽叶上的每一粒糯米都吃了再扔。

端午节真好,我真爱端午节。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6

早上起来,我打开窗子,每家每户都飘着淡淡的箬叶香气,相信你看到箬叶就一定猜到啦,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间,看见奶奶正在整理包粽子的材料,不禁满怀期待地问道:“奶奶,我可以包么?”“好啊!”奶奶说,我赶紧坐到奶奶旁边,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了粽子。终于笨手笨脚地包好了一个,可没想到我刚把手松开,“粽子先生”肚子里的“糯米娃娃”全跳了出来,在桌上玩游戏。我有点儿懊恼,奶奶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模样,耐心地对我说:“你可以放一颗花生进去试一试!”我在粽子底部放了一粒花生米,真神奇,糯米好像是粘住了一样,果然不漏了。奶奶的“不漏大法”可真好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和奶奶就完成了一座“粽子山”,我心满意足地看着我的“粽子山脉”,心中乐开了花。

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端出来,清香四溢,弥漫着整个屋子,我们一边开心地吃着粽子,一边看龙舟节目,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突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我转头问旁边的爸爸:“爸爸,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呢?”爸爸回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春秋时期,秦国要攻打屈原所在的楚国,楚王不听屈原劝告,后来国家灭亡,屈原心中郁闷不已,跳江自杀。人们哀痛极了,为了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所以就划着船往河中投下了许多饭团。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叫端午节。”听了爸爸的讲解,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端午节原来还有这么令人感动的来历,吃着粽子,想着屈原,我更喜爱这个节日了。

端午节风俗优秀作文7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端午节。传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5月5号,百姓们都会往河里扔些粽子,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儿伤害。

端午节的到来,让整条大街都变得热闹非凡。街上更是一阵粽香袭来。我们家也在做粽子,通过爸妈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一会儿就包好了十几个粽子,现在就等着粽子上锅了。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的锣鼓声,我赶紧跑出门一看,原本是河边在举行龙舟比赛。

我挤进了乌泱泱的人群。河面上烟雾缭绕,河中间飘着数十只龙船整装待发,看着阵仗真是让人兴奋。随着一声哨响,所有的人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跟着鼓声活动了起来。他们拿着船桨用力地划着,把原本平静的河面割出了一道道水纹。嘹亮的鼓声回荡在这片热闹的土地上。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把比赛拉入了高潮。

鼓手们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狠狠地锤向了鼓面。而船上的选手也不甘示弱,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他们扬起自己的手臂,向水面划去。溅起了一层层晶莹的水花,水花在空中飞溅,就像是一颗颗钻石在人们的身旁闪烁。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从他们的喉咙里传出。虽然早已青筋暴起,但是每一个人都咬紧牙关,目光坚定地朝着终点飞驰而去。观众台上一片沸腾。观众们都坐不住了!各个摇旗呐喊,张大了嘴巴,扯着脖子为选手们加油。

比赛在观众们的呐喊声中进入了尾声。大家纷纷上岸,激动地和伙伴们相拥,这次响彻天际的不是别的,就是他们爽朗的笑声。

端午节,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节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精彩的龙舟比赛,我们又度过了一次端午节。

下载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锦屏县侗族嫁娶风俗(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咱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咱们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

    贵州省优秀职业院校简介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集文、理、经、管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

    第四课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优秀范文5篇]

    第四课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具体介绍了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五个民族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这......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大全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

    以色列周末风俗[优秀范文5篇]

    以色列的周末极有特色。其中以一种名为"cholent"的安息日炖品最具代表性。根据以色列的法律条文规定:在安息日那天是不允许工作的。因此,犹太厨师们便发明了一种需长时间炖煮......

    中秋节风俗作文(优秀范文5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总是难忘的,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中秋节,我们可以写一篇作文。写写帮文库精心整理了“中秋节风俗作文范文五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