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

时间:2019-05-15 05: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

第一篇: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

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 实用文本阅读专题——新闻材料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弊。科技人员申请课题时依然要到处烧香,绞尽脑汁、仔细算计未来可能要花的每一分经费;评选院士期间,许多候选人(单位)依然要费尽心思、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去“做工作”;各种行政色彩浓厚的考核、评奖和“人才计划”,还在无谓地消耗着科技人员宝贵的科研生命;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像无形的鞭子驱使着科技人员想方设法多发论文,抄袭成风,学术打假雷声大、雨点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虽已颁布,但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改变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现状。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进展突飞猛进,但发达国家也在一日千里地发展,国内外一些研究领域的差距还在拉大。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用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比还不到5%。虽然我国的科技人员有300多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领先世界的领军型人才屈指可数。虽然我们的科研平台鸟枪换炮,但绝大多数先进仪器和实验试剂还依赖进口。

除了“硬件”,科技的繁荣离不开勇于质疑、平等交流、自由探索、积极合作的创新文化。“枪打出头鸟”的古训,“羡慕嫉妒恨”的红眼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学霸作风,“成者王败者寇”的世俗眼光,无处不在的“院士崇拜”„„都在无形中束缚着创新的手脚,抑制着“异想天开”的种子。

在诺奖“零突破”面前,自信应该有,自大要不得。只有正视差距、直面问题,远离浮躁、脚踏实地,切实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培育健康的创新文化,少当“社会活动家”、多坐科研冷板凳,中国才有希望早日迎来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屠呦呦”,逐步缩小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9日 18版)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张炎良)“屠呦呦获诺奖打破了几个中国纪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获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10月5日傍晚,在获悉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后,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钮文异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分享了以上文字。

钮文异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咱们国家土生土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这证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除了获得诺奖的喜悦,钮文异认为,屠呦呦的获奖更应引起我们很多的反思:“她的经历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人们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而不是当前存在的、目光只盯着‘SCI’的短视行为。”

钮文异认为,当前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他告诉记者,多年前,自己在参加公共卫生学院职称评定的教授会时,写了一个顺口溜,叫“公卫全都做基础,‘SCI’才靠谱,适宜技术谁推广,百姓需求无人顾”。钮文异说:“由于这个评价体系,许多人

越来越不愿意做‘大人群’的科研,而到实验室去做动物实验,那样做出的文章更容易上‘SCI’。”

“我不反对发‘SCI’,但绝不能唯‘SCI’。现在大家整个围着‘SCI’在转,这些年国内的科学家对此已有很大争议,也有很多的反思,但是还没有最终摆脱唯‘SCI’的局面。如何能更好地促使人才迸发出潜质,而不是只图短平快,追求表面上光辉的东西?”钮文异道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可能还是需要相关管理机构和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研讨,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

“她获奖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认真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失,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特别是对于年轻人,不要以为我们不如别人,国内的团队同样能取得一流的科学成就,她确实树立了好榜样。”钮文异说。(有删减)

材料三: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并且该发明此前曾获奖项都是颁给集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医研究院用屠呦呦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有毒副作用,而云南药物所受其启示,采用溶剂汽油等有机溶剂提取的结晶通过李国桥等人的临床验证,证明确实对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有效。李国桥说,青蒿里面有7种结晶,只有一种是青蒿素,所以提取出结晶不见得就是青蒿素,只有肯定了临床效果的才是青蒿素。

(摘自光明网《屠呦呦:争议中的获奖者》,2015年10月5日)材料四:

连日来,在科学界知名网站科学网上,屠呦呦获奖所激起的讨论跟帖络绎不绝,一句“屠呦呦能获得大奖,是一个团队努力多年、经过190次失败的结果”的总结回顾,更是被各方广为引用,这一话题也引起不少大众媒体的关注。

在中科院研究员李真真看来,出现这些质疑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西方评奖制度不了解,西方的科学传统是大多奖项都突出个体,科学奖励源于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这是来自于科学追求独创性的内在逻辑。首先就是奖励“优先权”:即关注在重大的科技成果中,谁第一个提出思想或者方法路径。

屠呦呦这次获奖,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的三点评奖依据为此提供了最佳注解: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美国人不会把奖颁给一个具体做事的人,而会颁给告诉你做这件事的人。”在李真真看来,拉斯克奖评委所宣扬的这一理念,国内还有一个熟悉和接受的过程,“从

这个意义上说,‘屠呦呦争议’也提供了一次科普的机会”。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10月5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网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有哪些原因。(6分)

(4)材料四指出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把科学研究方面的最高奖项颁发给个人的情况的?(8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

【新华网】面对最后5年的脱贫攻坚决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必须以超常规力度实施超常规举措,才能消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众

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专家认为,面对减贫严峻形势,中央发出强力动员令,正当其时。

“以前关于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也有很多,但立下军令状,说明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到了空前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中央出台的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最终能不能完成,效果好不好,精不精准,主要靠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下党委政府实施,所以必须增强他们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根据会议透露的消息,我国将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确摘帽不摘政策,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贫困地区

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材料二

【新华网太原记者晏国政】开展脱贫攻坚工程,除了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扶贫举措,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更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其“参与感”。

记者近日在部分贫困地区采访了解到,少数群众一味追求物质上的“获得感”,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为“理所当然”,在热火朝天的帮扶工作中,自己则“袖手旁观”;还有少数群众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坐等“天上”掉“现金”;有的甚至恃“穷”而骄,为满足自身不当欲望无理要挟,阻碍扶贫工作。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在此背景下,少数贫困群众“参与感”不强,其弊端显而易见。这不仅会导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白费力气”,难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延缓乃至阻碍扶贫攻坚进程,而且有可能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与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甚至懒惰习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在从事扶贫工作中,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漫灌”、“扶持”、“救济”等思维,习惯扮演“给予者”的角色,没有将贫困群众真正纳入到扶贫体系中,不注重发挥甚至忽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干部还表现出工作能力不足。有的干部长期以来擅长“管理”群众,却缺乏新时期下做群众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的能力与方法。

材料三

【张家界在线】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扶贫工作要求高:精准扶贫;限期脱贫时间紧:5年时间;扶贫任务重:5000万人完全脱贫;背水一战之际不得不采取立“军令状”的非常手段来强力督促任务倒逼。各级干部签下“军令状”也是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头戏。现阶段,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情,到了立“军令状”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时间节点了。可见其紧迫性和严肃性。

(1)下列针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已经替代了“扶贫”一词,这种变化在本次中央的会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B.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到了极其重要的空前高度,因此,目前,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冲刺阶段。

C.总书记认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央在此时发出强力动员,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D.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从长远来看,“输血”固然重要,但最终还要靠人民

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E.少数群众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参与感”不强,有其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缺位。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作者认为本次国家扶贫会议透露出国家将在未来采取哪些“超常规的举措”。(6分)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各有哪些不同。(6分)

(4)材料三提出了以“军令状”的形式来督促落实扶贫工作,记者认为采取这种形式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谈谈你是否赞同这一形式,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形式的。(8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

本报讯 10月16日,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大讲堂共同举办了2014年“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来自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等近千人参加。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米斯卡等出席了

上述活动并致辞。

牛盾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旨在强调家庭农业在维护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生计、管埋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个主题与我国国情十分相符,家庭农业是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粮食供给。

牛盾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角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牢牢地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严守耕地这个红线,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不懈依靠强

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生产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活动中还邀请了全国“光盘”行动发起人、爱粮节粮先进典型人物和粮食生产大户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他们爱粮节粮典型事例,清华大学“光盘”活动参与音者宣读了由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致全民倡议书》。纪念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0月17日)材料二:

10月16日上午,“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安徽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大学举行。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宋卫平、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出席启动仪式,省委宣传部、省粮食局、省农委、省妇联、安徽大学领导出席活动,团省委副巡视员李丹云出席活动并讲话。在校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丹云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做到知粮、爱粮、惜粮、节粮,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全省广大青少年要争做爱粮节粮的传承者,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实践者,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爱粮节粮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引领者,争当爱粮节粮的表率楷模,要主动发声,在生活中、网络上积极倡导爱粮节粮文化,影响带动家庭、校园、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她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爱惜粮食.促进节粮减损,倡导形成自觉爱粮节粮,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的良好风尚。

据悉,省粮食局、省农委、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主办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序幕。活动周期间,全省共青团系统将通过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爱粮节粮主题团队活动、“光盘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将爱粮节粮宣传活动推向深入。

(摘自安徽青少年网,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全球长期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了2.09亿,其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从18.7%降低到了11.3%。这其中,中国的贡献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上述时间段内,中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有关减少饥饿人口的指标。

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连续十年增收。当前,无论是从粮食储备,还是从消费渠道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局面都是有保障的。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意义重大,对于稳定整个国际粮食市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除了确保自身粮食生产的良好局面,中国也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今,在中国的帮助下,粮食生产一度陷入了困难的津巴布韦正重回“面包篮子”的位置。在马拉雏,在尼日利亚.中国的金融与技术支持,同样为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帮助。

一直以来,有一些人总是热衷于鼓吹中国“粮食威胁”。对于这种论调,我们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就不难看清其真假:中国是否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倾销至国际市场,从而给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冲击?中国有没有在国外,特别是在非洲大肆囤积土地?中

国有没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专利展开攻势?中国企业有没有大规模兼并他国种子企业、形成垄断地位?事实很明显,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中国“粮食威胁”,又从何谈起呢?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6日)材料四:

近来趋势表明,谈论粮食的未来不可能不讲到中国的将来。中国消耗掉世界50%的猪肉、60 010的大豆,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和谷物消费国。自1978年以来,中国肉类消费已从占美国肉类消费的1/3上升到今日的两倍多。显而易见,养活14亿人单靠中国的资源不够。有一个选择不可避免:空前规模地进口粮食。

中国对进口食品需求的增加,会给别国带来巨大影响。许多国家会受益于对华出口增加。比如,地中海国家就得益于中国对橄榄油的新需求,新西兰乳品和林业对CDP的贡献率增加4倍,主要是中国需求的结果„„

但是,中国需求增加也可能引发破坏性的粮价上涨,这会造成**和社会不稳定。世行称,今年第一季度国际粮价已上升4%,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

或许最令人担忧的是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河流由于农田和工厂污染及消耗而恶化,粮食生产扩大化会加剧土地污染和环境恶化,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看似前景惨淡,但有需求的地方通常会带来创新和投资。所以,我们应认识到中国胃口增大的问题严重性,同时也不要忽视其带来的机遇。

(摘自《环球时报》,2014年10月18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贡献。6分)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中国粮食需求量激增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哪些影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再从正、负两方面各补充一条。(8分)

4.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4的题(25分)

材料一:(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

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

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

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1)新闻材料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 “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B.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C.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使其口头

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D.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E.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

(2)材料一和材料二就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

(3)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针对材料中提到的当前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解决?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二篇:高三语文天天练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天天练(5)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 出其制胜 瞩(zhǔ)目 人才荟(kuài)萃 ..B.杀戳 宁静致远 莅(wèi)临 鸢(yuān)飞鱼跃 ..C.平添 励精图治 缜(zhěn)密 鹬(yù)蚌相争 ..D.松弛 老奸巨滑 揣度(duó)深陷囹圄(w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山水。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6.2011年3月11日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造成25人遇难,34万人受灾。县城教学楼被震裂,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万多学生受影响,各种救援正在进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对盈江县民族中学高三的学生说一段鼓舞士气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

第三篇:高三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1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chèn)

癖好(pǐ)

狠角色(jué)

窗明几净(jǐ)

B.档案(dǎnɡ)

菜畦(qí)

白桦树(huà)

扪心自问(mén)

C.湖泊(pō)

藤蔓(wàn)

节骨眼(jiē)

以儆效尤(jǐnɡ)

D.校样(jiào)

肖像(xiào)

腈纶丝(qínɡ)

歃血为盟(sh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与否。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产业,而只有夕阳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卫工人黄阿姨在清扫街道时,不慎落入一口无盖窨井,由于伤势严重,右腿截肢,但多个相关部门均推脱责任,不肯出面。

B.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人们不禁思索,抵制圣诞节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卑。

C.热闹喜庆的场景中,所有的摆设都是吉祥的象征,尤其是那幅《八仙图》,各显神通的八仙会聚在一条徐徐而来的船上,惟妙惟肖,让人阅之欣然。

D.近几年来,中国的新年音乐会演出内容相当丰富,既有象征着中华艺粹的戏曲主题音乐会和民族经典音乐会,也有中国人耳濡目染的西方作品音乐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温室效应,俗称“大气保温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增温效应类似于栽培植物的玻璃温室,故此得名温室效应。

①地球表面吸收这些短波辐射热量后升温

②这样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升高

③升温后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气释放长波辐射热量

④来自太阳的热量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到达地球外空间

⑤这些长波热量很容易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

⑥穿越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

A.①⑥④⑤③②

B.④①③⑤⑥②

C.④⑥①③⑤②

D.①④⑥③⑤②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便纵有千种风情,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三、语言运用——图文转换

7.下面的《春节》《端午节》两图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我更喜欢________标志作品。

理由:

8.下面是我校公布的河南省实验中学校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答:

9.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50字)

答:

(2)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解析

1.C [A项“几”读jī。B项“档”读dànɡ。D项“腈”读jīnɡ。]

2.B [A项原—元。C项涌—拥。D项帐—账。]

3.D [A项推脱:推卸。B项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D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B [A项“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偷换了主语,应去掉“的”。C项句式杂糅,去掉“只属于”或者“才会有”。D项不合逻辑,应为“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5.C [这是一段说明“温室效应”的文字。抓住关键词语“来自”“穿越”“吸收”“释放”“吸收”“升高”,不难得出答案。]

6.(1)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2)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轴(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5)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7.(示例一)《春节》 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示例二)《端午节》 画面由粽子形状的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趋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解析 解题时要做到“一看”,即看构图;“二想”,即想寓意。第一幅作品主要由灯笼和“春”字组成,不难想到“吉祥喜庆”“红红火火”这样的寓意;第二幅作品主要由粽子形状的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组成,不难想到“趋利避邪”“一帆风顺”这样的寓意。

8.(示例)该校徽图案由变形的“A”和太阳组成,神似一位奔跑中的巨人,体现出实验中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A”是26个英文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象征着永争第一的精神;太阳寓示着永恒、光明、生机、繁盛和希望。“A”和太阳的完美组合,仿佛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在迎着朝阳奋力奔跑,象征着实验中学奔腾不息的活力和无限美好的前景。整体图案体现出以人为本、永争第一的实验精神。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看清构图要素。该校徽由“A”、太阳和奔跑的人组成。由“A”可以联想到“开始”“第一”等,由“太阳”可以联想到“永恒”“光明”“希望”等,由“奔跑的人”可以联想到“以人为本”“奔腾不息”等。然后再根据“校徽”这一特质对联想的内容进行取舍,最后得出符合要求的寓意。

9.(1)在一堆树枝旁,一人边扶树苗边问:“这树枝能活吗?”另一人边抽烟边培土,说:“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2)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差事的行为。

解析(1)注意准确说明人物的动作、语言。(2)应结合现实生活,从具体的现象(栽树枝来应付领导检查)出发,分析事情的本质,进而概括其抽象的寓意。

第四篇:高三语文大一轮复习-第8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

觊觎(jì)

蒙蒙亮(ménɡ)

泥古不化(nì)

B.笃信(dǔ)

蜷缩(quán)

舴艋舟(zhà)

一颦一笑(pín)

C.旋涡(xuàn)

矗立(chù)

水门汀(tīnɡ)

娓娓动听(wěi)

D.颐养(yí)

浸渍(zì)

沙家浜(bānɡ)

切中肯綮(qì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位作家说:“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其实,一种健康的人生,应该是张驰有度的,适当停下来,享受活着的感觉,是有必要的。

B.雾霾难以解决,作为主管环境污染治理的环保部门难辞其咎,但这并非只是他们的责任。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比如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居民大量焚烧秸杆等。

C.真正的魔鬼,乃是埋藏在人心深处的“心魔”,一遇诱惑便会原形必露,面目狰狞。人之所以活得累,不是被空中之鬼鞭打,而是被内心的欲望鞭打,对此,又有多少人能幡然醒悟呢?

D.网站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就不能在互联网大军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切忌没有自己的思想,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忍辱负重去满足孩子炫富的行为,不但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而且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B.企业离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开始后,多家医院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很多老人凌晨就出门去医院排队。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建议延长体检时间,增加体检医院。

C.她忘情地唱着。那粗犷的土地上有她的青春和汗水,也许在歌声中,她能一次次地回去,回到她的青春时代。

D.人的长大是分两个台阶的,身体的高大往往表明生理的成熟,一个人只有心理成熟起来,才是真正的成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曾经如日中天的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涉嫌故意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6亿元的“天价罚单”。

B.时局动荡,政治黑暗,让长大成人后的阮籍喜欢上了《老子》《庄子》,有时他也会对自己遵从的儒家礼法嗤之以鼻。

C.2015年春节档国产电影在故事、角色、制作及审美方面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观看,在艺术性和娱乐性方面给予观众良好的体验。

D.400余件珍贵陶瓷文物首次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公开展出,参观者不仅能领略古代的商贸盛景和关中风情,更能了解到古人的礼乐文明和饮食礼仪。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法国玩具通常是一种为让成人控制儿童而制作的模仿玩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儿童玩耍成人为他们准备的玩具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社会化准备过程,也就是他们的童年逐渐消失的过程。

①因为哪怕是最小的创造,都会让他们摆脱成人的控制

②然而其终究只是某套规则的执行者

③这种玩具使儿童成为使用者,而不是创造者

④他们的幻想力在玩耍这种玩具的过程中被进一步消除

⑤成人为他们提供的玩具都是现成的⑥儿童在一种被创造好了的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

A.③①⑥②⑤④

B.⑤③①⑥②④

C.③⑤①⑥②④

D.①⑤⑥②③④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语言运用——语句仿写

7.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 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客船、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

送别诗是

8.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

坚韧是大伞,助你抵挡挫折的风雨;

坚韧是暖阳,助你融化困难的寒冰;

坚韧是云梯,助你攻破失败的堡垒。

答:

9.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语意相近,结构相同。

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会有寒暑往来,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答案解析

1.D [A项“蒙”读mēnɡ。B项“舴”读zé。C项“旋”读xuán。]

2.D [A项驰—弛。B项杆—秆。C项必—毕。]

3.B [A项“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人满为患”指因人多造成了困难。C项“粗犷”指粗野、粗鲁;粗豪、豪放。用来修饰“土地”不合适,此处应用“广袤”。D项“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与后面的“只有……才……”的内容不吻合,此处应用“仅仅”。]

4.B [A项中途易辙。前两句的主语是“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最后一句的主语却换成了“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可在“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前加“被”。C项搭配不当,应将“观看”改为“需求”。D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与“更”后面的内容互换。]

5.B [解答衔接题首先要考虑所选用句子与上下文衔接的问题。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填入的语句前一部分内容应该阐述的是这种玩具是“成人控制儿童”的;由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填入的语句后一部分内容应该阐述的是这种玩具会让儿童的“童年逐渐消失”。再根据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可将题目中提供的六个句子分成两组。③句中“这种玩具”照应⑤句中“为他们提供的玩具”,①句中“哪怕最小的创造”照应③句中“而不是创造者”,所以⑤③①应该连接在一起,排在前面。⑥句“不亦乐乎”与②句中“只是某套规则的执行者”形成转折,④句中“他们的幻想力……被进一步消除”作进一步说明,所以⑥②④应该连接在一起,排在后面。]

6.(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5)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7.(示例)(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轮落日,壮阔而苍凉,羌笛、孤烟、黄沙、胡马,豪情满怀。(送别诗是)古道边耳畔的一曲长笛,忧伤而惆怅,夕阳、长亭、灞桥、杨柳,离情凄凄。

解析 仿写时,句式上要一一对应,尤其要注意意象的罗列,内容上要分别与“边塞”“送别”的主题吻合,并运用比喻修辞。

8.(示例)勤奋是甘霖,助你浇出丰收的硕果;勤奋是阶梯,助你步入智慧的殿堂;勤奋是基石,助你垒就成功的大厦。

解析 仿写时注意三点:一是自选的话题要与“坚韧”相似,属抽象概念;二是比喻修辞的运用要贴切;三是句式上要用“……是……,助你……”。

9.(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天空,那么,便会有阴晴变化,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地,那么,便会有高低起伏,潮涨潮落,风骤风轻

解析 基本句式为“如果把人生比作……,那么,便会有……”;注意选择恰当的喻体,与上文语意相近;仿句的句式应与例句一致。

第五篇:高三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鲫鱼(jì)

碑帖(tiě)

赈灾款(zhèn)

戎马倥偬(zǒnɡ)

B.对峙(zhì)

肯綮(qìnɡ)

瓮中鳖(wènɡ)

按捺不住(nà)

C.应允(yīnɡ)

癖好(pǐ)

堰塞湖(sài)

虚与委蛇(yí)

D.怨怼(duì)

鞭挞(tà)

露马脚(lù)

舐犊情深(s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江从青藏高原蜿蜒而来,在此同与其相伴而行、直线距离相隔不过数十千米的澜沧江、怒江彻底分道扬镖,然后再向东义无反顾直奔大海。

B.他曾自嘲“蜘蛛侠”,30米高的铁塔、几十斤的工具设备,攀岩一样上去,夏天汗珠掉到角钢上“吱”成一缕烟,冬天塔上吃一口饭灌一口风。

C.铁匠铺的风景很多,抡锤子的手臂,臂膀上凸起的肌肉,铁夹子,烧得通红的铁家什,铁锤以及沉稳的铁砧,总觉得这一切适宜用板画来表现。

D.各色人等轮翻网上狂奔,网络上的奇闻人物、丑闻主角、绯闻男女,总之能弄出动静,不把底线当回事的主儿,都能在网络上狂奔甚至裸奔一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观影抒言,各谈体会,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文艺交流,如今却裹挟了太多的不满、辱骂和对抗,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似乎难觅形迹。

B.当你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有的凄苦都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你可否知道,真正带给你巨大痛苦的,常常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C.除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巴黎木十字儿童合唱团外,天使之翼合唱团是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新起之秀,目前正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席卷欧美各国。

D.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好的情绪,生活中既然有挫折、烦恼,就会有消极情绪。________________因此,消极情绪出现时,不要压抑它,而要通过如转移注意的焦点、自我安慰、适当发泄等方法调节或控制它。

①这样的人能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②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

⑤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并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⑥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情绪,反而会使它在内心深处沉寂下来

A.③①④⑤⑥②

B.③④⑥②⑤①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三、语言运用——语句的扩展

7.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雨 草坪 爱 琴键

答:

8.以下面的句子为起始句,根据句意,对起始句进行具体阐释(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篇目),不少于80字。

翻开古往今来的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作者们深切的思想情感。

9.根据所给句子,结合《巴黎圣母院》或《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运用排比的手法,续写一段话。

“美丑对照”是文学创作重要的原则,不少文学名著中都有所体现。

答案解析

1.B [A项“帖”读tiè。C项“塞”读sè。D项“露”读lòu。]

2.B [A项镖—镳。C项板—版。D项翻—番。]

3.A [A项形迹: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此处取第二个义项。B项“常常”应为“往往”。“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不一定带有规律性;“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C项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项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4.B [A项搭配不当,“担任”与“岗位”不搭配。“担任”的往往是某种职务。C项表意不明,“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表述不清,可改为“生活中的他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不像在银幕上那样”。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从而湮没主语,可去掉“随着”。]

5.C [根据选项可知,③或⑤为横线上的首句。横线前的内容是说人有消极情绪,而③说的是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⑤说的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也有消极情绪,故⑤应为首句。可排除A、B两项。⑤中说“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①“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与之联系紧密。故选C项。]

6.(1)黎民不饥不寒 未之有也(2)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仲尼厄而作《春秋》 厥有《国语》(4)英雄无觅 雨打风吹去(5)绕船月明江水寒

梦啼妆泪红阑干

7.(示例)雨落在萋萋的草坪上,像是在钢琴上弹奏着一首爱的圆舞曲,那白皙纤细的指尖温柔却有力地敲打在那一片绿色的琴键上。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意境将这几个词语合情合理地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流畅,尽量使意境优美。

8.(示例)读杜少陵、白居易,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万里裘……稳暖皆如我”中,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节;读陆放翁、辛弃疾,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使你钦佩,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令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经和古人们融为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解析 具体阐释的重点是“诗词”“作者”“思想情感”,对这三方的搭配及分析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另外,续写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应是丰富的。

9.(示例一)《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美丽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对比鲜明,彰显了作者“美丑对照“的创作主张。

(示例二)王熙凤貌美如花却性格狠毒,薛宝钗性格大度却精于世故,林黛玉志趣高雅却心胸狭隘,一部《红楼梦》表现出美与丑的突出对照。

下载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校本练习第22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7届 浙江高三语文复习第32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招徕(lái)售罄(qìnɡ)间不容发(jiān)生活糜烂(mí)B.癖好(pì)星宿(xiù)偃旗息鼓(yǎn)管中窥豹(kuī)......

    17届 浙江高三语文复习第31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qǐ)菲薄(fěi)和稀泥(huò)周公吐哺(bǔ)B.翌年(yì)惩创(chuānɡ)夹生饭(jiá)混混沌沌(dùn)C.癸......

    17届 浙江高三语文复习第33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宝藏(zànɡ)箴言(zhēn)罪行累累(lěi)草菅人命(jiān)B.答应(dā)憧憬(chōnɡ)情不自禁(jìn)刚愎自用(......

    17 浙江高三语文复习专题 第36练

    一、季羡林季羡林,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作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他的......

    17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 第47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妍丽(yán)佣金(yònɡ)黑魆魆(qū)龇牙咧嘴(zī)B.咯血(kǎ)滂沱(pánɡ)露马脚(lòu)拈轻怕重(niān)C.番......

    17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 第48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阆苑(lànɡ)殷红(yān)即使(jí)冠盖相属(shǔ)B.坼裂(chè)落枕(lào)尽管(jǐn)积重难返(zhònɡ)C.卷帙......

    17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 第53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 塞马 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读懂诗歌]诗句“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的意思是____......

    17 高三年级语文复习专题 第54练

    一、田园诗赏读1.根据提示赏读下面的诗歌。东马塍[注][宋]朱淑贞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 东马塍(chénɡ):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