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标管理例会规定
对标管理例会及通报制度
洗煤厂生产车间为推进对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对标工作的流程,制定以下制度:
一、例会制度
1.参会人员:对标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全体人员。2.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传达对标管理文件或会议精神,协调各部门工作。
3.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会议,理清工作思路,汇报、分析和评价对标数据。
4.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总结全年对标工作进展情况和积累的经验。
二、对标工作通报制度
由公司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和经验交流会,通报对标管理活动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对标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学习制度
1.由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各部门学习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文件以及对标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2.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标管理培训,夯实对标管理的人才基础。一是从对标管理的目的、内涵、类型、工具、实施步骤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指定三名对标管理内训师,负责全体人员的内训。
四、奖惩制度
公司将对标管理作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单位对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1.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年度将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2.对工作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处罚。
第二篇:例会管理规定
例会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规定制定的是规范公司的会议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内部沟通渠道的顺畅,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日常经营活动中常规例会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权限与原则
第三条会议管理权限
1、公司会议由董事长(总裁)负责审批。
2、行政综合部负责统筹协调公司会议,并监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3、各部门、各分(子)公司负责本部门或单位权限范围内的会议组织工作,有权寻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四条会议管理原则
1、目的明确。确保全体与会人员明确了解解会议的主题和目的事,是会议顺利召开的基本前提。
2、精简高效。如果不开会也能解决问题,就坚决取消会议。严格控制会议召开的频率,避免会议过多,影响正常工作。
3、合理节约。合理控制参会人员人数及开会时间。
4、适时有效。把握会议召开的时机,有效地推动工作的进展。
第三章例会类型
第五条部门、子公司例会。
1、召开时间:每周一上午。
2、主持人:部门经理、子公司第一负责人。
3、参加人员:部门、子公司内部全体员工。
4、会议内容:
(1)每周例会主要以各部门和分(子)公司关于本周工作情况和下周工作的安排部署;
(2)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改进,对工作中的失误找出原因并及时改正、总结;
(3)对涉及部门配合、支持,对项目进度有一定影响的问题集体探讨,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达成共识的,可提请公司裁决。
第六条各类业务会议。
1、指生产、销售等业务专题会议。
2、召开时间:每月的最后的一个工作日。
3、主持人:相关业务分管副总裁。
4、参加人员:分管副总裁、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人员。
5、会议内容:
(1)业务学习及培训;
(2)总结、评价当月的业务状况;
(3)分析、解决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4)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第七条总裁办公会议
1、会议分类:分为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两类,2、召开时间:定期会议每月召开1次,时间为每月末,以会议通知为准;不定期会议根据总裁的提议,临时组织召开。
3、会议地点:地点在呼市公司会议室。
4、主持人:公司总裁,特殊情况可授权常务副总裁主持。
5、参加人员:董事长(总裁),常务副总裁、副总裁。
6、会议内容:
(1)汇报总强各部门工作情况,内容分为三块:一是日常工作;二是重点工作;三是需要公司协调的工作。日常事务工作只作简单汇报,重点和需要协调的工作应作详细汇报;
(2)研究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4)不定期总裁办公会应根据会议通知的议事要求,作专题汇报或讨论。
第八条 其他临时会议:指日常工作中为应对某种临时发生的状况而召开的会议。其召开时间和参加人员视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第四章例会管理程序和实施细则
第九条会议管理程序
1、会议计划:每月28日前,行政综合部与各部门、各子公司协调确定下月计划召开的公司会议,报董事长(总裁)审批,汇总公司月例会编制《月度会议计划表》,在月底之前发至各部门、各子公司负责人处。
2、会议准备:一般会议的准备工作比较简单,主要是要准备与会议主题相关的材料及内容;视频会议需提前30分进行设备调试。
3、会议实施:根据会议计划实施召开会议。
4、会议内容:总裁会议
5、会议资料存档:部门会议记录由各部门自行整理存档;总裁会议由董事长秘书整理存档;视频会议记录由行政部记录,会后相关组织部门需及时进行拷贝,行政综合部存档期为15天。
第十条会议管理细则
1、加强会议时间观念,倡导开短会。连续开会时间超过半天时,应安排间歇时间。
2、参加总裁定期会议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将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计划在会议前一天的17点之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至董事长办公室进行统一汇编和印发。
3、召开临时会议时,组织部门须填写《临时会议会议申请表》,写明会议召开的目的、参会人员、讨论内容、开会时间和地点等,便于会议准备,提高会议的计划性和成效性。
4、各类会议的优先顺序为:公司例会、公司临时会议、部门例会。(因突发事件面召开的紧急会议不受此限制)
5、已列入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因特殊情况需要安排新的临时会议时,会议召集部门应提前2天通知行政综合部做相应调整。
6、如开视频会议需至少一天通知行政综合部。
第五章会议纪律与处罚
第十一条会议纪律
1、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到会时,须得到分管领导的批准。会后应主动了解会议内容,认真执行与己相关的工作。
2、会议过程中,与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议纪律,严禁交头接耳,须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严禁随意接打电话。
3、与会成员未能认真执行会议制度,不按时上报会议材料、不积极谏言献策,不执行会议决议,不落实工作计划和目标,只是参会、听
会,视为不履行会议成员义务,视情况处以100-500元罚款,款项由董事长办公室收取后统一安排使用。
4、与会人员不遵守会议制度及秩序的,视情况处以每人次50元罚款,处罚款项由董事长办公室收取后统一安排使用。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行政综合办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均将其视为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对标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一、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以外,还可以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也作为内部标杆,通过与自身相比较,可以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靠齐。
三、“三对”理念:
对标/对表/对照”管理,“三对”理念创新地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整体解决思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表就是对比表格抓落实。如何将标准(制度)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关键就在于对表落实。即将标准(制度)中需要落实、执行的部分以表格的形式提炼出来,并根据执行的周期要求员工对比表格进行执行和填报。各级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对填报的表格进行审核,以实现标准(制度)的实时过程监控。
对照管理理念
所谓对照就是对照标准提问题。现实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总会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就是问题,但是如果期望的目标不同,产生问题的数量和性质就会不同,最合适的目标就是标准和制度规定。我们只有对照标准和制度来检查,发现的问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司。在欧美流行后,亚太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是公司,连医院、政府、大学也开始发现对标管理的价值。
从应用程度上说,最初人们只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如今对标管理结合了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并将其引入到公司内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
四、分类: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五、步骤:
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环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对标程序、分析工具和技术、交流能力、公司背景和系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让专人负责对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提高实施效率。除了领导能力外,对标团队还应当具备分析、程序处理和图书馆/电脑搜索等技能,3到5人最理想。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数据。首先,要收集本公司的流程表、客户反馈、程序手册等信息进行自我分析。否则,你将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无法发现改善的机会在哪儿。
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模仿对象。公司做一个候选对象的名单,选择那些获奖公司、在商业杂志或者其他媒体尤其是行业报告中得到公认的公司,或由供应商、客户、咨询师推荐的企业。然后就这些企业进行调查,筛选出3到5个公司作为信息交换和对标合作伙伴。
第四步,分析业绩差距数据。在理解对标对象最佳的方法基础上,衡量自己与别人业绩的差距。可用的指标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产品周期、每个员工销售量、每种服务/产品成本,或者如何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等。
比较时,必须就相同的事情进行对比,苹果比苹果,而不是比梨子。同时根据经济规模、不同的管理思路、市场环境做出调整。
通过比较业绩,企业就会发现与最好公司的差距。“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样对标就可以帮助公司建立一个战略目标。在将相关信息告诉高层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后,企业要根据数据设计行动计划、实施办法以及监督衡量标准。
第五步,持续进行对标管理。企业在减少与最佳案例的差距时,需时常用衡量标准来监测实施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表现最佳的公司本身也会继续发展,所以“找到并实施最好的方法”的对标管理也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过程。
六、易犯错误:
在对标内容上,很多公司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有关客户和员工方面的对标。有的公司没有将对标目标与公司的主要使命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高层领导的反对,并影响到公司其他计划的执行。
有的公司在未完全理解自己的程序之前,就急忙实施对标,最终也会失败。有些公司试图用对标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此外,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没有人负责对标过程、没有对对标程序做系统记录等。
如何在对标过程中保持创新?
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业文化、预算、成本收益约束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的公司由于资本限制,先实施最佳案例中最关键或者受到资本约束最小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变通。同时,最佳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
第四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标杆管理是美国施乐公司1979年首创的。当时他的复印机市场受到国内外,尤其是日本企业全方位的挑战,市场份额从82降到35.面对竞争的威胁,施乐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深入广泛的标杆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重组流程等一系列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随后各个公司随即效仿。
西方企业开始把标杆管理法,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管理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标杆管理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管理办法。
标杆管理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
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的将企业与世界上领先的企业相比,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具体来讲是将产品,服务,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外的的优秀企业进行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提高竞争力,追赶和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好循环的管理办法。通过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管理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模式,实际上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原理:
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行业内外领先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相比较与评价,分析这些基准企业业绩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体现的是竞争优势。
标杆管理法的类型
内部标杆管理法: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简单易行,易产生封闭思维,夜郎自大 竞争标杆管理法:以竞争对手为基准,直面竞争对手,信息不易获取。
职能标杆管理法:行业内外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信息易获得,操作有难度。流程标杆管理法: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要求企业要深入流程和操作。根据资源条件和竞争环境,确定满足财务和客户需要,选择和是的方法。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
1计划:确定对那些问题进行标杆管理,确定用于比较的公司,决定用于收集资
料的方法。
2分析: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和最好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拟定未来的绩效标准,3整合:将标杆管理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确立部门目标。4行动: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的行动并监测进展情况。
5完成: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整合各种行动,调整新标杆。
1、确定标杆的内容:首先要考察收集标杆数据,处理加工标杆数据并分析,与企业自身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企业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比较时我们不仅要参考行业第一,而且参照相近企业的情况,制定出可操作,可实现的分步实施步骤。
2、制定具体计划与策略。
创造环境,使企业中的人员能够自觉和自愿进行学习和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创建一系列有效的计划和行动,通过实践赶上和超过目标。标杆本身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需要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来实现。
3、比较与系统学习
企业应当培训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保证计划的切实实施。标杆管理会涉及流程改造需要改变一些人的惯有的行为,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需要思想上解除阻力。通过最佳的实践和实现方法,赶上和超过标杆对象。
4、行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员参与,有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各级管理干部密切关注执行过程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5、效果评估和改进。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每一轮结束后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对标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标杆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把握机遇与提升优势。
第五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