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时间:2019-05-15 05:1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第一篇: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中国当代建筑论坛上的“炮声” “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吕明合

发自:江苏南京 2014-01-17 10:21:56来源:南方周末

专题按

这是建筑界一次罕见的批判大会,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崇洋之风、求高求怪……第一次被如此集中炮轰。建筑界黄金三十年,却是毁誉参半。当公众在戏谑各种怪建筑时,业界有良知的学者已开始擎起反思的大旗。

一幅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卷轴上,却滋生了众多奇特建筑。建筑界开始了集体反

思。(何籽/图)

我们在记录“炮声”之外,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忠实呈现业界对当代建筑风气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试图回答一个宏大命题:中国当代建筑该向何处去? “我们现在讲千城一面,什么面?是浅薄俗气、伪装洋气的假面具、洋面具!” “铺张浪费的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我就是要刹一刹这股建筑学的奢靡之风。”

“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已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 “这是‘领导’的城市。”

这或许是中国城市化三十余年来,第一次如此炮火猛烈地反思中国当代建筑。这也是一次罕见集中了如此众多的建筑界高层官员、学者、设计师的会议。业已退休的原建设部正副部长、15位院士、几乎所有国内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著名独立建筑师,悉数到场。

三十余年来,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罕见地被如此摆上桌面,集中炮轰。千城一面、山寨横行、跟风刮风、求大求洋求怪„„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大楼、鸟巢、水立方等“四大建筑”,更被院士点名批判。

2013年11月22日,“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这次盛会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的课题《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课题前期汇集了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还将集纳此次会议观点,核心建议将以院士建议书的形式送至国务院。部长级“炮手”

“就像环境恶化一样,建筑业也到了除弊创新的阶段。”前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里,竣工的建筑是现在存量的70%以上。

黄金三十年,却已积弊颇深。与以往建筑界会议务虚的学术气息不同,这次会议开门见山,独有基调直指除弊创新。

“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已成为制约我们建筑设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会议一开始,执行主席程泰宁的报告就充满了危机感。

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在会议致辞时,同样强调危机:“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千城一面,过分追求大广场、大马路„„” 宋春华的主题发言,更是言辞犀利。如此级别的原建设部官员,在如此场合,炮轰之猛烈出乎许多参会者的意料。四十多分钟发言,几乎都是“炮声”。“我们现在讲千城一面,什么面?是浅薄俗气、伪装洋气的假面具、洋面具!” “到处都在跟风刮风„„现在最流行的,一个是迪拜的高层楼,一个是扎哈、盖里(均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非线性之风。好像不做非线性,建筑师就不行了。”

他的现场PPT播放简单有力:GDP崇拜,大干快上;政绩冲动,人治所为;规划管理软弱缺位;建筑设计缺乏创意。

千城一面已是老话题,但宋春华的发言依然引起了建筑师们的共鸣,台下掌声一片。

共鸣声在第二天圆桌讨论时延续,多位院士和建筑师对此意犹未尽。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举例道,国家大剧院建成后,全国一窝蜂上马大剧院。“舞台都是升降推拉转,真正用的没几次。”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听说杭州原来的领导带队上迪拜,说应该把杭州盖成东方的迪拜。”

“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荒谬体制。”宋春华引用外界的评论说,“在中国的城市里,你能找到若干个美国城市的复制品,找到埃菲尔铁塔,找到若干个欧洲名城的拷贝件,更能看到众多的罗马式建筑。”

“我们是一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很多两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但现在,改造后的城市,越来越看不到城市大树的年轮,看不到城市老人的皱纹,反倒像是用激素催生的树木。”宋春华感慨道。

城镇化进程在延续。宋春华对着台下的建筑师们说,如果说上一个三十年已经失败,那么下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筑师要反思自问:我们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到新中国一百年,我们又给共和国留下了什么样的建筑?” “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

另一位“炮手”沈祖炎显然是有备而来,与宋春华抨击现象不同,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结构学大师展示了详尽数据,目标对准“四大建筑”:国家大剧院、鸟巢、央视新大楼和水立方。“铺张浪费的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 “我就是要刹一刹这股建筑学的奢靡之风。”沈祖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而此次会议集中批判的重点之一正是“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气派”的怪状。——在沈看来,国家大剧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产物”。“追求建筑效果的大屋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而其结构迫使主体建筑向地下延伸24到34米,存在安全隐患。

——“鸟巢”用钢指标达到712kg/m2。沈祖炎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这一数字,被批评浪费的国家大剧院,用钢量也不过是263kg/m2。“它的结构自重占总荷载70%以上,存在安全隐患。”

——央视新大楼被沈祖炎认为是“追求奇特造型”。他曾受邀进行研究,认为这种“严重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安全隐患。北京有过地震史,一旦发生强震,不敢想象”。——“水立方”则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典型。“整个结构2万多个杆件和1万多个节点球无一相同,施工图纸达3万多张,光绘制就耗时一年。”而充气枕能耗大,负担沉重。

这四大建筑争议早已有之,但像沈祖炎用结构学数据来批判的,却还是第一次。会场顿时一片骚动,本因枯燥的结构主题而暂时离开的建筑师,也都赶紧回座聆听。

在程泰宁的词典里,它们被称为“反建筑”的建筑。程批评说,建筑本身失去了本该具有的价值,成了违背理性的“炫技表演”,甚至异化为“超尺度的装置艺术”。

这无疑违背了业内知名的《北京宪章》所提出的“回归基本原理”——它要求建筑设计能够满足适用、安全、生态节能以及技术经济合理等基本要求,而非过度着眼于美学概念。

这个在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达成的共识,被公认为建筑界的纲领性文献,正是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建设性破坏”而来。

“这股风是有传染性的,重大工程一搞,全国都开始流行。”沈祖炎说。程泰宁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举例说,一些城市行政建筑的超标准建设、部分高铁站房追求高大空间以至建筑耗能严重。

“这情景可算是世界罕见。”程泰宁感慨说,甚至那些西方最前卫的建筑思想,在中国也被无条件接受,以至一位美国前卫建筑师坦言:“如果在美国,我的设计不可能真的建起来。而在中国,一切都是可能的„„这种现象,不可思议,耐人寻味。”

西方设计师的“超国民待遇”

内忧之外,中国建筑界亦处在外患的包围中。这也是此次会议反复被热议的话题。甚至程泰宁、何镜堂、崔恺和邹德慈四位院士联合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们问得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

“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已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程泰宁说,崇洋之风弥漫全国,“大家已经看到,当前在中国,西方建筑师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

此前,程泰宁的课题组已对北、上、广的城市核心区约一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调查,发现在上海这个区域内,26幢建筑无一为大陆设计师设计;广州的12幢建筑中,仅3幢为国内设计;而北京的8幢建筑全部由西方建筑师设计。“大城市尚好,在二三线城市这种风气尤其严重。标准定得非常高,一搞就是普利兹克奖(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2013年获奖的王澍是第一个中国人),这等于中国人就几乎不能准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倪阳说出了诸多中国建筑师的怨气,“地方政府想做噱头,宣传无可厚非,但至少可以给个机会吧。”

“大家的要求,只是希望能打破国外建筑师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让外国和中国的设计师有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条件,大家凭本事吃饭。”邹德慈说。程泰宁回忆说,有次他参与设计的一个项目中标后,业主方一定要求有国外设计机构挂名,最后公司不得不花钱邀请国外设计师署名。

这让整个中国建筑界形成恶性循环。多位院士和设计机构负责人纷纷附和、抱怨,说由于无法获得项目,一些大型建筑师事务所只能沦为外国事务所的“绘图机构”,中国建筑师罕有参与大型项目设计的机会,更毋庸谈创意设计。“年轻,本是思潮最活跃的时候,但现在年轻人却难有平等的机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昀说。这直接导致年青一代缺乏成长机会。“我们有民国建筑,还没有共和国建筑。”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年轻的独立建筑师张雷感慨。

“如果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再过三十、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到那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来圆‘美丽中国’之梦?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又怎样向我们的后代展示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程泰宁说。这是“领导”的城市

“我们设计建筑,但无法负责体制的设计。”程泰宁课题组成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苦笑说。

在大会第二天专题讨论的圆桌会,几乎成了建筑师们的诉苦大会。

“违反科学、民主决策精神的权力决策机制,正是造成当前建设领域种种乱象的根源。”程泰宁的课题组研究指出。

“山寨建筑、方圆大厦以及那些贪大、求洋、超高标准的建筑怎么会出笼?舆论特别关注的‘鬼城’现象,以及破坏城市历史文脉的大拆大建的恶劣案例又为什么会不断发生?所有这些的最初‘创意’和最后的决策往往都出自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程泰宁自问自答,规划设计意图的改变,以至项目的存废,全都在主要领导的一念之间。

“现在很多官员都是建筑发烧友。领导热情澎湃的时候,都是直接画草图。有些领导的草图并不比院士们薄。”一名建筑师打趣说。“不懂还好,如果领导是博士,还是学建筑学的,那就完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孙一民说。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欣,则以一则黑色幽默自嘲:以前在学校里碰到一个老师,他问道,如果发生争议,碰到官大的人怎么办?老师答:谁官大听谁的、谁钱多听谁的。开始工作后,他才发现这是“真理”。

领导的任期制,也是加剧乱象的原因之一。“有些地方官员总是有一种‘抱负’,他就希望要快,在离任前看到。”与会的一名建筑师抱怨,为了赶工期,设计法律和科学都被扔到了一边。

程泰宁回忆,他曾参与设计的一个项目,屋顶的防水玻璃施工很重要,但领导要求赶工期,施工方不得不草率完工。现在一到雨天,馆内就不时漏水。领导的能量,更体现在招投标过程中。年迈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蔡镇钰抱怨,他的创作室参与东北某地火车站项目的设计招标,通过程序拿下项目应无碍了,但当时任铁道部长的刘志军突然横插一脚,提出给另一家设计院。“他无视程序进行的投标,谁也没办法”。

现行的设计方案招投标遴选模式,正是此次论坛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此前,课题组曾针对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回答“基本公正”的只有17%。“现在的招投标,70%是虚的。”魏敦山院士说。与会者纷纷批评,由于评审过程缺乏透明,贿赂评委、串标定标的暗箱操作成了常态。

要求匿名的知情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这方面,体制内的一些大型建筑设计院为害尤甚。“他们跟政府走得更近,也更容易拿到项目。”也因此,更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开发商要什么就给什么”。

“城市本该丰富,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枯燥无味,正是因为一个人和几个人的操作,设计了城市的面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副院长王昀说。

“这是‘领导’的城市。”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教授王幼芬嘲讽说。

第二篇:论南京民国建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课论文

通达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30041班13004134曹震

2013年11月

封存的记忆——南京民国建筑的探究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民国建筑就是保护的重点,然而在众多的民国建筑中当属南京的民国建筑最为众多。南京民国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也记载着南京的曲折历史,更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寻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分析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探究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利用等。从这些方面得出结论,加深对南京民国建筑的理解。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历史地位;保护;开发利用

一、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南京作为民国首都期间,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议会党政类、纪念类、文化教育科研类、宗教类、使领馆类、经融邮政公用类、官邸别墅类、工业交通类等建筑面积近900万平方米。这批优秀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南京的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作为上世纪初全国的首都,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可以说是中国政府首次自己主持的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据考证,其中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等。这些都说明,南京民国建筑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南京是中国建筑是活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聚集到南京,他们有的自己拥有事务所,有的为政府规划,有的在大学任教,在南京近代建筑的探索、实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今日的南京,无论是城市布局、接到设计,还是社会风俗、人文教育,都继承了许多民国时期的东西。由此可见,民国建筑在对历史的传承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对于南京城里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多年来虽也曾注意保护和利用,但是由于过去对历史认识的偏颇及财力的限制,受到的破坏触目惊心。1988年调查时,尚有将近200处重要民国建筑,2002年时仅存130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

消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建筑的拆毁速度比建国初期快了几倍。若干极为重要的民国建筑仅能当成部队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一般房屋使用,完好境况悬殊很大。由于经费不足,缺乏古旧建筑维修知识和专业队伍,许许多多的优秀民国建筑无法维修。同时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座座高楼大厦的耸立,严重的破坏了连贯的视觉效果。使得南京民国建筑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对其进行针对性保护的需要迫在眉睫。

三、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保护文物建筑一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仍然困难重重。南京民国建筑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在观念、制度、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第一、缺乏整体的保护思路

南京民国建筑分布散乱,地方军方有着不同的保护思路,但是都没有

创新性,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方法,而且由于高层的不重视,这些方法都难以落实。地方军方工作不协调、不团结都是保护中的问题

第二、缺少健全有效的法律

虽然政府将民国建筑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但是至今仍未出台针对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同时对于受到法律保护的民国建筑同样倒在了挖掘机下,这是九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样的法律保护是不是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那些破坏民国建筑的人和单位最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可见法律是不够健全的。

第三、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虽然在建筑方面,南京不乏优秀顶尖的人才,但是从南京民国建筑的分布来看,很多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这些优秀的人才却无用武之地。对于南京民国建筑的管理显然是不系统不到位的,究其根本就是没有这样专业的管理人才。

第四、城市发展影响民国建筑保护

有关人士的调查发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国建筑都难以得到保护,比如由于道路的拓宽对建筑本体有着严重的破坏,又如,很多建筑都被各种现代化商铺利用,并且包围着很多违建,使得民国建筑变成了大杂院。

四、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解决办法的建议

第一、建立统一的地方军方联合保护指挥办公室,对民国建筑保护进行指挥。由指挥部队保护工作进行部署。

第二、加快讨论完善法律,并加强执法力度,执法效率。

第三、给管理方面的人才和建筑方面人才机会,对南京民国建筑加以考察,并且对建筑做出评估,为保护工作提供保护方案。

第四、将南京民国建筑考虑到城市规划中,加强对违建的处罚力度,根据保护方案,进行设计。

第五、可以根据分布图,设计民国建筑旅游路线。

结语:

南京,一座承载着历史的城市;南京,一座充满着故事的城市;南京,一座肩负着使命的城市。民国建筑是南京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有我们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将相对完整的建筑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时我们留下的还是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及那不可磨灭的光辉岁月。

第三篇:南京民国建筑寻访之感想

南京民国建筑寻访之感想

环工二班 崔曦

离开沉默的高原,来到秀丽宛转的江南水乡,对探访南京民国建筑的心思就是从踏上这连大地都是温柔的城市的那一天起。

南京一直以金陵的面目在我的心中像秦淮河一样寂然的流淌,就像一个深埋已久的梦一样,六朝古都的深沉风华一直泠泠的召唤着我。这次的寻访之旅,却让一直没有机会真诚的看一眼我梦中的金陵的我真正的意识到,金陵,已经作古,已经远了。

二十一世纪的南京,褪去了皇都的富庶雄浑,古都的遗风颓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作为江苏的首府安静地发展着,一种轻快的年轻的大都市的节奏在整座城市蔓延。沧海桑田后,能让如今的人们看见她昔日里的风头无两的岁月的定格的,民国建筑就是其中之一。

站在中山先生的雕像下,一桢照片留下了此次寻访一个最深刻的记忆,南京最大的购物商城德基广场与中山先生同框后,时空的交错感扑面而来,仿佛挥手告别曾经的国都的辉煌,南京像中山先生一样,适意而又自然的接受身份的转换。作为二战时期中华民国的首府,梧桐树下的南京有许多历史的记忆与见证,辛亥革命后,在南京土地上兴起的建筑无一不带有或浓厚或自然的西方色彩,选择这一课题,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南京的民国建筑留住了一百余年前,欧风建筑在中华大地上的融合与沉醉,一座座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的历史文物在阳光下,蓝天下,梧桐的绿荫下,自由的吐息着混合着一个世纪前的记忆的空气,这是多么惊异而又珍贵的美丽的存在。寻访所得建筑以具有历史见证性和特色性的中西合璧为主,交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与涵碧轩即为如此。而南京大学民国建筑包含的更多是那个真正“学术自由,兼容包并”的年代里的血液与呼喊。

站在这一座座沉默的但给我无比的生命的存在感的建筑前,在我眼前呼啸而过的是那个蓝衣飘飘却被鲜血染红的年代里的骄傲与记忆。这些饱含记忆与特色的建筑,像是旧时代最后的贵族,新时代最早的先驱南京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寻访,因为时间的仓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寻访之旅也似乎永不会结束。

第四篇: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民国春秋2012-01-30 12:04:06作者:张年安 杨新华文章来源:《中国名城》发布者:民国南京阅读次数:0繁體中文

民国建筑是指民国时期建设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民国定都南京,从1912年算起是38年,从1927年算起是23年,其中有8年迁都重庆。正是在这二三十年时间里,留下了900多万平方米有特色的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不下200座,使南京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博物馆”。“汉唐建筑看西安,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民国建筑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使用较多的近现代建筑这个概念,是对民国建筑概念的拓展,向上延伸至清代晚期(19世纪中叶),向下延伸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初期(一般为1950年代,也有主张延至1970年代者),其主体仍然是民国建筑。一般而言,使用近现代建筑这个概念是恰当的。考虑到南京的特殊情况,使用民国建筑这个概念则更有意义。

南京民国建筑溯源

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南京为国都,南京的城市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从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0年间,南京总共进行了大小深浅不同的城市总体规划7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古力治制订《首都计划》。

《首都计划》于1929年12月完成,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中央政治区、行政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系统、市政工程等。实施较早的是道路系统中的中山大道,目的是配合孙中山先生遗体奉安大典。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行政建筑、纪念建筑、文教建筑、公共建筑、里弄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另有外国人兴建的宗教、教育、公益建筑,还有一批外国使领馆建筑。

这一大批民国建筑,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

一是中山陵园地区。包括中山陵、植物园、行健亭、音乐台、光华亭、仰止亭、流徽榭、藏经楼、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今中山陵7号)、桂林石屋、永慕庐、永丰社、孝经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谭延闿墓、航空烈士公墓、天文台、中央体育场以及蒋介石、汪精卫、孙科、张学良、林森、陈果夫、陈立夫、何应钦、唐生智、冯玉祥等100多位国民党党政军高级官员的公馆、别墅。

二是明故宫地区,为中央政治区。包括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中央监察委员会(今南京军区档案馆)、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励志社(今钟山宾馆)、中央医院(今南京军区总医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今南京军区司令部)等。

三是新街口地区,为商业区。包括交通银行(今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国货银行(今新街口邮政支局)、大华大戏院(今大华电影院)、福昌饭店、中央商场等。

四是西康路地区,为新住宅区,俗称公馆区。共建成近70万平方米的花园住宅,户均超过400平方米。

五是中山大道沿线,主要是行政建筑。包括交通部、铁道部(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外交部(今江苏省人大)、最高法院(今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最高检察署(今军人俱乐部)、华侨招待所(今江苏议事园)、新都大戏院(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胜利电影院,已拆)、财政部(今南京军区后勤部宿舍)、中央饭店等。

此外,北极阁一鸡鸣寺、鼓楼一汉口路、傅厚岗一高楼门、长江路、太平南路等地区,也是民国建筑相对集中地区。

《首都计划》的实施,一大批民国建筑的涌现,标志着南京从基本是明清风貌的传统古城,向近现代化城市的转变,寄托着一代规划师、建筑师和政治人物建设一个田园化、民族化、科学化新南京的雄心和梦想。

南京民国建筑的价值

南京民国建筑具有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风格特点上的划分,有多种不同意见。较通行是将其分为六种类型:

(1)西方古典式建筑,如和记洋行英国总监办公楼、中央大学大礼堂等;

(2)折衷主义建筑,如扬子饭店、中央银行南京分行等;

(3)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金陵大学礼拜堂、金陵大学北大楼等;

(4)新民族形式建筑,如铁道部大楼、灵谷塔、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中央医院、交通部大楼、外交部大楼、谭延闿墓、中央博物院、新街口交通银行、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等;

(5)西方现代派建筑,如福昌饭店、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等;

(6)传统民族形式建筑,如行知馆、马歇尔公馆等。

南京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一是独特性,南京民国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家首都规划和建设的智慧结晶,构成了南京大都会的物质元素和城市标志。规格之高、类型之全,是国内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筑无法比拟的。其中,民国政府的“五院八部”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等级和规模均属当时全国乃至东亚之最。

二是开创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强势侵入面前,中国建筑界曾经一度迷失自我。上海、天津、武汉等开放口岸所建造的西式建筑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建筑瑰宝。这种状况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有所改变。一批中国自己的建筑师,他们学贯中西,冲破了盲目崇洋思潮和民族自卑心理,或自办事务所,或在政府部门负责规划,或在大学任教,在中国近代建筑的探索实践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以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童寯、陈植、刘敦祯、徐敬直、李宗侃、奚福泉等为代表。他们在创作设计思想的更新、不同建筑功能的规划、各种近代材料的运用、多种建筑风格的摸索、审美标准的试探、直至具体施工的亲临实践等许多方面,都付出了艰苦的开创性的努力。他们创作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作品,甚至是旷世杰作。最典型的就是1929年建成的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至今为后人尊崇和津津乐道。南京民国建筑,在开创出中国近代建筑灿烂之花的同时,引领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潮流。

三是艺术性。南京民国建筑中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精品及其所蕴涵的建筑思潮,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活动,整体性地反映了中国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审美追求,具有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南京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变化,又与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和科技理论密切相关,因此,优秀的南京民国建筑,恰好充分诠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进步水平。

四是历史性。南京民国建筑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风云沧桑,是南京乃至中国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实物见证。南京的民国建筑,至今仍为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所关注,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纽带。

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情况

目前,南京以民国建筑为主体的重要近现代建筑尚存900余处约1500余栋,其中165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10处24个点、省级53处55个点、市级102处112个点。多年来,南京市在民国建筑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基础研究方面,1988年,东南大学与南京市规划局、文物局合作进行近现代建筑普查,后出版刘先觉、张复合、村松仲、寺原让治合著《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收录民国建筑190处;1992年,陈济民、庄淑玉、卢海鸣合著《民国官府》,收录民国建筑63处;1995年,潘谷西著《南京的建筑》,收录民国建筑28处;1996年,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建筑志编委会合编《南京建筑志》,收录民国建筑68处;2001年,卢海鸣、杨新华主编《南京民国建筑》,收录民国建筑238处。

规划编制工作方面,1998年,南京市规划局组织市规划院编制《南京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同年编制《南京颐和路民国时期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梅园新村地区保护和利用规划研究》;2002年,南京市规划局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南京近代非文物优秀建筑评估和对策》课题研究;2003年,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其中挖掘了大量民国名人故居、外国使领馆建筑;2005年,南京市规划局会同南京市文物局开展“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库工作”,并纳入地理信息系统;2006年,南京市规划局编制完成《南京市2006~2008年民国建筑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

法规保护工作方面,2006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并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其后,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工作任务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2008年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整治工作的通知》《2008年重要近现代建筑整治实施方案》《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整治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组织保障工作方面,2007年10月,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专家委员会”,由高等学校的建筑、规划、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宁部队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南京市建委,并制订了《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专家委员会章程》。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对相关建筑物的保护、整治工作进行审查把关。

实际保护工作方面,2008年,南京市公布了经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五批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名录,前四批均为已列入文保单位的建筑,第五批为65处非文保单位建筑及10片风貌区。2009年公布了第六批保护名录,包括52处建筑和3片风貌区。2008年4月,南京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9片风貌区及19幢建筑进行保护整治。目前,颐和路公馆区第12片区、国际联欢社旧址、桃园新村片区、东大北京东路沿线风貌区、复成新村风貌区、慧园里风貌区、原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基督教圣公会圣保罗教堂等项目已初见成效。

南京的民国建筑,一部分目前由部队使用。近年来,部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形成军地协调联动的局面。江苏省军区投入1200万元对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旧址进行保护整治,南京军区在这里召开文物保护现场会,并向全军推广;南京政治学院投入800万元,对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行政院旧址进行维修;南京军区出台了军内第一部文物保护法规《南京军区营区文物保护条例》。

已公布列入保护名单的建筑及风貌区,则由南京市房产局牵头进行设置统一标志牌工作。

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的民国建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是保护工作在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就在保护名录公示期间,上海路82号原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和莲子营44号原姚文采寓所被拆除。未经许可拆除的还有豆菜桥37号原卢伟民寓所和麻家巷9号原泰国大使馆。江南水泥厂民国建筑,因使用管理不当,引发火灾,损毁严重。

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1.保护民国建筑还缺乏广泛的共识。主要是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认识分歧。决策者、投资者、专家、市民之间,市区之间,政企之间,军地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产权人、非产权人之间,利益相关者、非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可能因具体的建筑物而持不同立场,形成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的意见。这是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中最突出的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2.“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难以落实。虽然《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已经明确了“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但是对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和法律责任还缺乏十分清晰的表述,对部队、部属、省属单位及“强势部门”的使用者还缺乏刚性的制约。

3.良性、滚动、长期、有效推进的保护机制尚未形成。这其中,既有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有缺乏创新思维的问题。

对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建议

一是要充分认识南京民国建筑的特殊价值

南京民国建筑的价值,前文已有表述。这里举一幢建筑为例。

南京湖南路10号(原丁家桥16号),现为江苏省军区所在地。这是一幢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法国宫殿式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新型建筑之一;曾是体现君主立宪思想的江苏咨议局所在地、江苏省议会、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方、通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方;曾是奉安大典时,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设置灵堂的地方、爱国志士孙凤鸣刺杀汪精卫的地方、汪伪政权的办公地址;国民政府还都后,中央电台也曾设于此处。

这样一幢建筑,就是一部史书。南京的许多民国建筑,都同这幢建筑一样,是一部无字的书,有形的画,凝固的音乐,忠实地记载了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这些建筑,见证了壮怀激烈,刀光剑影,恩怨情仇,悲欢离合,风云际会,兴衰存亡。

目前南京名气最大、人气最旺、效益最好的两处旅游景点,一是中山陵,一是总统府,这两处都是民国建筑。南京第三产业的新亮点1912街区,也是以民国建筑为依托,打造的“民国风情”特色街区。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重视、不爱护南京的民国建筑。充分认识南京民国建筑的特殊价值,是做好保护工作的思想基础。

对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投资者来说,对民国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来说,风物常宜放眼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民国建筑的保护,乃是对眼界、智慧和执政能力、决策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是民国建筑保护要创新思维

做好民国建筑保护工作,一方面,要求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投资者要充分认识民国建筑的价值,将民国建筑保护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职责。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强化保护意识,强化保护机制,广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认真贯彻“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方针,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五图一表”(即建筑年代、功能、质量、层数及小品环境图,以及历史遗存一览表)分析评价办法,同时,要落实相应的保护专项资金,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民国建筑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另一方面,要求民国建筑保护的责任部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创新思维上下功夫。

1.民国建筑保护要宽严结合

现存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一,保存状况也存在差异,保护要求就应当从实际出发,摸清家底,分门别类,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甲类是历史文化价值高,保存现状好的,应当强调保持原貌,强调修旧如故,强调周边环境的协调与保护。不仅要保护单体建筑,还要保护街区,要重视对民国建筑“视觉走廊”的保护。对这类建筑,保护是硬道理。

乙类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状况较差的,可以考虑在修旧如故的前提下,同意落架修缮;也可以在保持原来外貌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改造,特别要增加和改善生活设施。

丙类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现状很差,且与城市重要建设矛盾大的,可以区别不同情况,或拆其一部,保存有特征的面墙等部位,作为历史符号留之后世;或易地拆迁,恢复原貌;或全部拆除,立碑牌记录其历史。

丁类主要是民宅,当初建造规格不高,或年久失修,或几经改建,面目全非,历史文化价值不高,应当尽快改造,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并不是什么都要保,并不是保护得越多越好。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宁左勿右,要强调分类、适度。

如何分类保护,要避免随意性,要探索制订科学的标准,要经过制度化的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

只有实事求是,宽严结合地处理,才利于凝聚保护的共识,形成保护的合力,才利于保护的可持续性。

2.民国建筑保护要保用一体

民国建筑的保护不是盲目的保护,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保护的目的,最终是为今人及后人所用。不能越雷池半步的死保是没有出路的。只要妥善处理,保护和利用之间,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是具有相容性、统一性的。这就要求,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将保护与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保护、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创意利用上下功夫。

中山陵、总统府、1912街区,建筑本身得到很好的保护修缮,良好的环境风貌吸引旅游者、消费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雄厚的经济实力,又为保护修缮提供了保证。这就真正做到了保用一体,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位于南京军区大院中的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曾经是举行侵华日军受降仪式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考虑到军区机关的特殊性,南京军区在利用上创新思维,在修缮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军区战史陈列馆对军内开放。这一做法受到中央军委的肯定。

南京一电影院为民国建筑,曾经是南京的一颗明珠。时代发展了,明珠不能与时俱进,片面强调死保,把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加上其他因素,电影院面貌陈旧,效益很差。后来有关部门同意在保持电影院特色要素(门面和前厅等)的前提下,对其他部分进行改造,使之适应当代电影放映的实际需求,并与邻近的商贸设施相衔接。这样把保护修缮与发展利用结合起来,为建筑保护、城市发展与单位效益的多赢创造了条件。

目前,南京有相当数量的重要民国建筑,由于种种原因,还藏在深闺人未识。政府应在适当时机,采取适当方式,使这些建筑还之于民,成为广大民众可以自由进入、亲身感受的场所,让这些优秀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都得以充分实现。

3.民国建筑保护要多元统一

多元,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定势,不拘一格,多方探索,目的是使民国建筑的保护更具可行性、可操作性。

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有机更新”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国看,天津市在民国建筑的保护方面进行了令人注目的探索。天津市政府成立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办公室,采用腾迁,而不是拆迁的方式。在对建筑物进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修缮,实施有效保护。除此以外,还出现了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改造、上海“新天地”石库门旧区改造、苏州木渎古镇区山塘街14~38号沿街建筑政府补贴、居民自助更新改造等不同类型的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保护模式多元化、保护主体多元化、保护资金多元化等。

南京也出现了多种探索模式。玄武区梅园新村片区“留住老住户,留住民国风”的更新改造,玄武区中山东路1号民国建筑兼顾保护与使用的更新改造,白下区西白菜园14栋民国建筑功能置换,建设“黄金珠宝一条街”的更新改造,鼓楼区颐和路公馆区12片区“腾笼换凤”式的更新改造,11片区拟通过搬迁、回购、租赁、赎买、保留等多种模式的更新改造方案,等等。南京市政府批准的《2009年南京市特色街区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多处民国建筑,其核心就是多元化探索。

民国建筑保护没有现成的模式。经过实践检验,现在进行的探索有的会完善成熟起来,并推广开去,有的需要改进,有的需要改变,还有可能出现新的探索。探索的结果,不是统一于某一种模式,而是统一于保护的实际效果,统一于保护利用的结合,统一于对症下药,各得其所。

4.民国建筑保护要刚柔兼济

民国建筑保护的基本支撑是法。现在民国建筑保护已经有了一些法律依据,包括《文物保护法》,包括南京市的保护条例和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规章,应当不打折扣地执行。从目前保护的实践看,还有一些法规亟待出台。包括《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包括规范建筑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之间权利关系、法律责任的《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修缮规定》,包括告知性的《重要建筑保护手册》,还涉及加快公布民国建筑保护名录,全面建立民国建筑保护档案,广泛设置民国建筑保护标志,以及认真实行民国建筑保护专家评审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工作。通过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措施,逐步做到民国建筑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民国建筑保护工作是要由人去做的,有关法律规章是要由人去执行的。因此,提高人的保护意识至关重要。要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民国建筑保护的课程或讲座,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保护意识。要在各级学校开设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民国建筑保护的课程或讲座,使年轻一代从小就树立起保护意识。这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从头抓起,一个是从小抓起,一个是关键,一个是基础。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柔性的,也是最根本的保护环节。

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它还在说话!今天的人们,在金陵城内寻觅六朝风采,南唐风流,大明风华,天国风云,已经少有物证。唯有民国风物星星点点,散落其间。这是城市的肌体,也是城市的灵魂;这是有形的资产,也是无形的财富;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更是历史变迁的佐证。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历史也将如何对待我们。南京的民国建筑保护已经破题,接下来,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建筑合同种类有哪些

篇一:建设工程合同分类及组成 建设工程合同分类及组成 1.按承发包方式分:①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合同②单位工程承包合同③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④bot合同(特许权协议)

2.按承包工程计价方式分类:①总价合同②单位合同③成本加酬金合同。总价合同可分类固定总价合同和调价总价合同。单位合同分为: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纯单价合同,单位与包干混合合同等。

3.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他合同:①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②建设工程物资采购合同③建设工程保险合同④建设工程担保合同

4.按工程建设阶段分为:①工程勘察合同②工程设计合同③工程施工合同 1z206030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

1.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①词语涵义及合同文件的组成②总承包的内容③双方当事人的权得义务④合同履行期限⑤合同价款⑥工程质量与验收⑦合同的变更⑧风险责任和保险⑨工程保修⑩对设计分包人的规定⑾索赔与争议的处理⑿违约责任

2.建设工程总承包的履行:①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订立后,双方都应按合同的规定严格履行②总承包单位可以按合同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包,但不得不利于转包③建设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格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分包外,必须经发包人认可。3.施工总承包合同协议书的内容:①工程概况②工程承包范围③合同工期④质量标准⑤合同价款⑥组成合同的条件⑦承包人向发包人的承诺⑧发包人向承包人的承诺⑨合同的生效

4.组成合同的文件依据优先顺序分别为:①本合同协议书②中标通知书③投标书及附件④专用条款⑤通用条款⑥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⑦图纸⑧工程量清单⑨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5.工程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专业工程分包资质设2-3个等级,60个资质类别。劳务分包资质设1-2个等级,13个资质类别

6.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

7.劳务分包人须服从工程承包人转发的发包人及工程师的指令,劳务分包人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施工场地内自有人员生命财产和施工机械设备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用 8.劳务分包的劳务报酬,除本合同约定或法律政策变化,导致劳务价格变化,均为一次包死,不再调整

9.劳务报酬的支付:全部工程完成后,经工程承包人认可后14天内,劳务分包人向工程承包人递交完整的结算资料,按约定的合同计价方式进行劳务报酬最终支付,结算资料在递交的14天内工程承包人进行核实确认,在承包确认后4天内,向劳力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1z206040 建设工程担保

1.投标担保或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保证具有投标接受后对其投标书中规定的责任不得撤销或者反悔,否则招标人将对投标保证金予以没收。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为投标价的2%左右,但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2.投标保证金的形式:①交付现金②支票③银行汇票④不可撤销信用证⑤银行保函⑥由保险公司或者担保公司出具投标保证书

3.投标保证金的作用:主要用于筛选投标人

4.履约担保是指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承包人提交的保证履约合同的义务的担保。5.履约担保的形式:银行保函,履约担保书,保留金。

6.银行履约保函是由商业银行开具的担保证明,通常为合同金额的10%左右,银行保函分为有条件的银行保函和无条件的银行保函。

7.工程采购项目保证金提供担保形式的,其金额一般为合同价的30%-50% 8.保留金一般为每次工程进度款的10%,但总额一般限制在合同总价款的5%,(通常最高不超过10%)一般在工程移交时发包人将保留金的一半支付给承包人,保修期满1年后(一般最高不超过2年)14天内将剩下的一半支付给承包人。

9.预付款担保一般为合同金额的10%,但需由承包人的开户银行向发包人出具预付担保。10.预付款担保的形式一般为银行保函,也可由担保公司担保,或采取抵押等担保形式。11.预付担保的作用在于保证承包人能够按公司规定进行施工,偿还发包人已支付的全部预付款。

12.投标书附件中规定的预付款额,应在承包人根据发包人呈交或认可的履约保证书和已经发包人认可的条件对全部预付款价值进行担保的保函之后,由工程师开具证明支付给承包人。13.支付担保是指应承包人的要求,发包人提交的保证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的担保。

14.支付担保的形式:①银行保函②履约保证金③担保公司担保④抵押或质押

15.发包人支付担保应是金额担保,实行履约金分段滚动担保。担包额度为工程总额的20%-25%。本段清算后进入下段。

16.支付担保的作用是通过对发包人资信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并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确保工程费用及进支付到位。一旦发包人违约。付款担保人将代为履约。17.发包人、承包人为了全面履行合同,应互相提供以下担保: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履约担保,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及履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供履约担保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1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内容: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中标人应当提交。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篇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及选择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按计价方式不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以划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大类。根据招标准备情况和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不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选用其中的任何一种。

1、总价合同

总价合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

(1)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按投标时业主接受的合同价格一笔包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业主没有要求变更原定的承包内容,承包商在完成承包任务后,不论其实际成本如何,均应按合同价获得工程款的支付。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时,承包商要考虑承担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全部风险,因此,投标报价较高。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一般为: ① 工程招标时的设计深度已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以及承包商依据的报价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不会有较大差异。② 工程规模较小,技术不太复杂的中小型工程或承包内容较为简单的工程部位。这样,可以使承包商在报价时能够合理地预见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③ 工程合同期较短(一般为1年之内),双方可以不必考虑市场价格浮动可能对承包价格的影响。(2)可调总价合同。这类合同与固定总价合同基本相同,但合同期较长(1年以上),只是在固定总价合同的基础上,增加合同履行过程因市场价格浮动对承包价格调整的条款。由于合同期较长,承包商不可能在投标报价时合理地预见1年后市场价格的浮动影响,因此,应在合同内明确约定合同价款的调整原则、方法和依据。常用的调价方法有:文件证明法、票据价格调整法和公式调价法。

2、单价合同 单价合同是指承包商按工程量报价单内分项工作内容填报单价,以实际完成工程量乘以所报单价确定结算价款的合同。承包商所填报的单价应为计入各种摊销费用后的综合单价,而非直接费单价。

单价合同大多用于工期长、技术复杂、实施过程中发生各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大型土建工程,以及业主为了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初步设计完成后就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单价合同的工程量清单内所开列的工程量一般为估计工程量,而非准确工程量。

3、成本加酬金合同

成本加酬金合同时将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划分为直接成本费和承包商完成工作后应得酬金两部分。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由业主实报实销,另按合同约定的方式付给承包商相应报酬。

成本加酬金合同大多适用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紧急工程或灾后修复工程。由于在签订合同时,业主还不可能为承包商提供用于准确报价的详细资料,因此,在合同中只能商定酬金的计算方法。在成本加酬金合同中,业主需承担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因而也就承担了工程项目的全部。而承包商由于无风险,其报酬往往也较低。

按照酬金的计算方式不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形式有: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合同、成本加浮动酬金合同、目标成本加奖罚合同等。在传统承包模式下,不同计价方式的合同类型比较见表1-1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类型的选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形式繁多、特点各异,业主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不同计价模式的合同:

1、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

规模大且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承包风险较大,各项费用不易准确估算,因而不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最好是有把握的部分采用总价合同,估算不准的部分采用单价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有时,在同一工程项目中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是业主和承包商合理分担施工风险因素的有效办法。

2、工程项目的设计深度

施工招标时所依据的工程项目设计深度,经常是选择合同类型的重要因素。招标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详细程度能否使投标人进行合理报价,取决于已完成的设计深度。表2-1中列出了不同设计阶段与合同类型的选择关系。

表2-1 不同设计阶段与合同类型选择

3、工程施工技术的先进程度

如果工程施工中有较大部分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当业主和承包商在这方面过去都没有经验,且在国家颁布的标准、规范、定额中又没有可作为依据时,为了避免投标人盲目地提高承包价款或由于对施工难度估计不足而导致承包亏损,不宜采用固定价合同,而应选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4、工程施工工期的紧迫程度

有些紧急工程(如灾后恢复工程等)要求尽快开工且工期较紧时,可能仅有实施方案,还没有施工图纸,因此,承包商不可能报出合理的价格,宜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采用何种合同形式不是固定的。即使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各个不同的工程部分或不同阶段,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合同。在划分标段、进行合同策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再作出决策。

一般而言,在合同工期在1年以内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通过审查的建设工程,可选择总价合同;紧急抢修、救援、救灾等建设工程,可选择成本加酬金合同;其他情形的建设工程,均宜选择单价合同。

篇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总价合同又包括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值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包括估算工程量单价合同和纯单价合同;而成本加酬金合同包括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合同、成本加固定金额酬金合同、成本加奖罚合同、最高限额成本加固定最大酬金合同。

一般情况下分为三大类型,即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

总价合同又包括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值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包括估算工程量单价合同和纯单价合同;而成本加酬金合同包括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合同、成本加固定金额酬金合同、成本加奖罚合同、最高限额成本加固定最大酬金合同。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第三部分专用条款中第六款“合同价款与支付”中对于合同价款的三种方式: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提法有所不妥。而且,这本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适用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而通过直接发包、施工图招标选择施工单位的工程,这本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许多条款不大适用。有的同志以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可以管好所有的工程,以至于只要把它拿来填上就行了,这显然是对合同的误解,合同计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个“示范文本”可以管住的。合同管理是从政府、合格的中介机构到订约各方面所必须付出比目前大得多的精力从事的一件大事,因此,对建筑市场建设各方来说,弄清各种类型的计价方法、优缺点和使用时机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计价方式。

下载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5证有什么用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规划局发的,它附件是那块地的规划怎么建设,比如这块地即将要建设的房子高层在放在哪里,篮球场或者社区其他建筑物安排在哪里,安排多大面积,都是由这......

    建筑

    附件: 山东建筑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名单 1、 土木学院(76人) 李伟张维杰沈健刘晓艳王利陈娟汤济旭魏开佳李书蓉刘聪 孙梁刘林王宇峰 尚兴磊孙乾于犇 刘军张绪峰李海霞 韩笑周子......

    建筑施工资料有哪些内容

    建筑施工资料有哪些内容? 一、施工管理资料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中标通知书 3、工程预(决)算 4、承发包合同 5、施工许可证 6、质保体系人员名单及岗位证书 7、......

    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有哪些条件

    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有哪些条件?需要哪些资料? 一、基本条件1、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

    关于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情况和建议范文合集

    关于南京民国建筑保护的情况和建议 发布时间:2009-08-10 作者:文史办2009年,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在俞明副主席带领下,对南京民国建筑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听取了市建委......

    南京中山陵美龄宫等民国建筑开设文艺咖啡馆

    中新社南京5月14日电 (记者 申冉)14日记者在民国历史景点丰富的南京中山陵园景区内看到,各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民国建筑开设“文艺范儿”十足的咖啡茶馆,受到游客与民......

    建筑通讯稿

    古城矿行政办公楼竣工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古城煤矿行政办公楼于9月26日顺利交付使用。 9月初,甲方(古城矿)要求我项目部须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行政办公楼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

    建筑考察报告

    四川旅游学院建筑考察报告福州三坊七巷班级:环艺二班学号:130501032廖泽波2014/2/24考察时间:2013年12月27日至2014年2月20考察地点: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考察目的:了解当地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