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

时间:2019-05-15 05: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

第一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卢国信“和谐社会,幸福人生”德州论坛

纪实

月13-15日,为期三天的“和谐社会,幸福人生”论坛在德州凯悦商务酒店举行, 正值盛夏季节,我们痛快淋漓地体验了一把文化“热力”:不知多少家庭,扶老 携幼而来,从德州,济南,河北,东北,国外„„原本容纳350人的会议室已经 撤掉桌子,摆满500张椅子,但是仍然接纳不了涌入的人群,“加方凳!”组织 者当机立断。夹道里又摆满小凳,瞬间,又坐不下了,楼道里源源不断地还有大 批人流涌入。组织人员急中生智:“快!对面小会议室安装投影仪,让后面的学 员看同步视频!”,终于安排下了,主办方和几十名义工都吁了一口长气。环顾 左右:左面是摩肩接踵的现场观众,两个落地空调努力地工作着,那点冷气却犹 如杯水车薪,大会议室热得人汗流浃背;右面小会议室相对来说凉快许多,只能 看老师影像的观众,也只能坐在地毯上听课了。课一直持续到19:30,第二天人数 又有增加,第三天又有增加,主持人再三强调,“学员不要再带新人进场,实在 无法接待!”。

我听过许多课,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课?这是 群什么样的人呢?

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是德州教练技术协会,承办方是盛世益家培训公司。论坛的主讲 老师是鸡西市的卢国信,他秉承母亲遗志,已经讲了十年传统文化,他讲的是公益 课,分文不收。

去年,几个德州人在衡水听了卢老师一堂课,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回来 就许愿要把课程引进德州,并推举了德州教练技术协会主席许军女士具体组织,可 是卢国信老师很忙,虽几经努力,去年一直没有请到。

今年4月份,卢国信老师应邀到济南开办了一次论坛,德州一下子去了30多名学员,回来后卢国信老师的名声不胫而走。

卢国信老师不识字,一家兄弟六人都在农村,改革开放使其中的两、三个兄弟弃农 经商,带动了家族富裕。对六兄弟影响最大的是慈祥的老母亲,他们的孝道十里八 乡有口皆碑。创业之初,兄弟六人拧成一股绳,把个家族企业搞得有声有色。随着 企业发展兄弟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老母亲伤心了,要求哥儿六个合家。资产最大的二哥一把火把账本烧掉,35口人的大家庭按照母亲 的意愿合了家。合家之后其乐融融,以“孝”为核心,卢氏家族践行着古圣先贤的 教诲:孝悌忠信,仁义礼智,成为一代楷模。卢老妈妈不满足一个家庭的幸福,她 认为:“我们的国家不缺科学家,不缺企业家,缺少的是道德演说家”。去世前,老人家留下遗嘱,让四儿子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四儿子就是卢国信,他不识 字,对于母亲的心愿很为难,母亲教诲儿子:“天不能言,你还有张嘴;地不能行,你还有双腿”。卢国信为了母亲的心愿,开始四处给人“合家”,到田间,到炕头,给人家一讲就是三天,到拉萨,到海南,一讲就是十年。他讲得全都是力行所得,智 慧结晶,听卢国信的论坛,就如同与古圣先贤面对面交流。他走遍天下,阅人无数,任何人只要站在他的面前,脾气秉性逃不过他那双眼。卢老师讲病是一绝,简单几句 话直讲得人痛彻心脾,幡然醒悟。三天课程,讲得人开了窍,化了性,好了病,而卢 老师“八德”也只讲了“一德”。第二天潍坊还有三日论坛,卢老师得走了,全场起 立,掌声经久不息„„

(文章真不代表什么,卢国信的个人修为和学识征服了场内外观众。老祖宗给我们留 下了五千年文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恰恰让不识字的卢老师承传了下来。)

参加卢国信“和谐社会,幸福人生”论坛是公益性课程,不仅不交学费,中午还免费 供应午餐,课间还有水果、点心供应,所有这些都是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这次论坛 企业和个人捐款5万多元,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捐赠了矿泉水,书籍,光盘等。无论捐者 和被捐者都从心底快乐,幸福。偌大的会场,众多的学员,三天下来,地上没有纸屑,出入排队,互相礼让,秩序井然。期间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30多位义工。这 些义工来自四面八方,男女老少都有,互相都不认识,他们放下企业,放下家庭,不收 分文前来服务,他们身着唐装,不遗余力地迎送宾客,搬运物资,组织队伍,分发材料,安排食宿„„来得最早,吃得最差,走得最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笑得最幸福,是论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儿子江李扬帆也做了义工。他高考刚刚结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是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的少年首先逆反的是身边的父母。那几天儿子正和我们冷战,任何观点全不接受。我心里难受,也不能叫他去听课,就采 取迂回策略,求好朋友崔雅婷叫他。儿子答应了做义工,说给催阿姨个“面子”。

晚上义工总结儿子提到很多学长让他佩服,最后一天总结便后悔自己给父母造成了伤害„„ 听着儿子的分享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三天论坛,我担任义工团长,儿子做义工,很辛 苦,也很付出,但是当我享受到课程带来的家庭的和谐幸福时,那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萍萍带了两名义工从济南兰夫公司赶来,她做礼仪示范简直太漂亮了,看着如此端庄、优 雅的女人,连女人也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愿望。萍萍他们四处做义工支持公益,这也 正是济南兰夫公司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刘兆祯是企业老板,他扔下企业,做了三天义工组长,他指挥着全场的义工,大刀阔斧解 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他说,要扩大自己的格局,心里装的人越多,老板做的越大!麻静、郑薪在场外负责物资,听课最少,事情最多,孩子又都小。三天你只看到他们满面 春风,看不到背后多少辛劳„„

(一个“义”字就列在“八德”之中,义字当头的义工们心头都有爱和责任,“无论你我 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只要舍生取义,志存高远,便可以影响我们的环境。)

这次论坛的学员悬殊之大也开了先河:有几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十的老人;有不识字的 老妈妈,也有取得了六个博士学位的澳籍华人;有企业家,学生,也有家庭主妇。大家促 膝共读,各取所需,都听得津津有味。

陈邦伟博士是位澳籍华人,取得了环境、化学、生物等六个博士学位,陈博士听得很认真,不停地做笔记,课下和同学热烈讨论,他建议这样的好课程应该给政府写提案,组织全民 学习,这是建设和谐德州的最有效途径!

一个坐轮椅的人一直坚持听课,他的家人把他抬进会议室。我见他时而泪流满面,时而频 频点头。卢老师临走时单独约见了他,给他解开了心结,课程结束时,他显得轻松而愉快。但愿他能早日康复。我熟悉的很多人都把全家请到了课堂,大家共同接受卢国信老师的心灵洗礼,回家后,媳 妇向公公婆婆道歉,子女向爸爸妈妈认错,老人们放下了种种牵挂„„

(大约600人的论坛,不知拯救了多少家庭。本期论坛的每一个学员都是星星之火,回到家庭和 单位都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火花去照亮周围,让社会和谐,家庭幸福”!

论坛现

场:

第二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学期第一次上传统文化鉴赏课,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答案。上这门课之前只是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不过认识很浅,停留在表面。自从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博大和精深,激发了我想了解更多儒家思想的热情。

首先我了解到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剧增,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一边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儒家思想以“仁”为中心。包含了孔子对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最高道德和最高理想的标准。“仁”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最高思想道德,也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最高思想道德。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仁”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核心,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贯穿着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道德思想上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心。孔子主张的仁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际生活中一些道德操守、行为方式、自我约束方式。而儒家思想中的“义”是作为孔子批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仁”

与“义”是紧密相连的,“仁义”就是告诉我们懂得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真诚对待他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延伸。“礼”是儒家思想的第三个核心,它对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礼”的根本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在现在儒家思想“礼”已经成为一种道德风尚,学会礼貌对待他人是很重要的。以礼待人,构建和谐社会。“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范畴,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要求之一。“智”是聪明人必不可少的内在。儒家思想主张道德修养和自身优良素质的结合。“忠孝”两字对长辈,对工作,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忠”在与人交往时为人诚实,对人对事都应该秉承一种诚实的态度,我认为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道德标准。“孝”自然就是讲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了,对他们应该有着一颗感恩之心,时常惦记着他们,去学习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孝”是“仁”的基础,懂得孝悌的人才会懂得“仁”的真正内涵。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对儒家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严于修身,帮助他人,感谢他人。我很庆幸学到对“仁”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懂的了我不曾学过的东西。在当代生活中也给了我一些现实意义的指导,处处可以体现“仁”的存在。

第三篇: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一.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

三、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娄东村有个传统——拜庄年。全体村民聚在一起,走家串户,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互相祝福,共庆春节。村民何燕说,拜庄年简单方便,不铺张,重礼仪,一定会好好传承下去。“到左邻右舍拜年是大家的传统习俗,这样才显得有点年味。祝大家新春愉快,金猴送福,万事如意。”

四、放爆竹

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八、祭 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贴对联、剪窗花、除夕守岁,关于春节,很多传统文化习俗盛行至今。我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的魅力。

在淮安古运河畔的清江浦景区,一条金龙正上下翻飞,只见它或是俯身游走,或是凌空腾跃,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定睛一看,舞龙队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她们都是退休后加入传统表演队伍,演员顾玉萍说,大家伙儿过年,怎么能少了观赏传统艺术。“我们这支特色的舞蹈队的舞龙、花船、毛驴我们全部都上了,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年,饱个眼福。”

猜灯谜的年俗由来已久。每年,常熟石梅广场都会举办新春灯谜大会猜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十届了,照例吸引了众多灯谜爱好者驻足竞猜。五彩灯笼悬挂着一张张谜语,在新春的暖阳中迎风飞舞,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市民朱先生说,这已经成为他迎新年的固定方式了。

“喜欢猜谜,喜欢就不怕冷不怕早,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陶冶情操的。”猜谜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身影。高中生支欣溢说,猜想的过程很有趣。“猜灯谜是一种益智活动,能够开发人们动脑筋的能力,还可以更加使人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珠绣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郭亚娟带领绣娘们设计了多款“猴”主题珠绣,用传统艺术纳福迎新春。记者看到,绣娘们一手拿钩针,一手拿珠线正忙碌赶制,一个个萌猴经由她们之手呈现在眼前。因为想把产品设计的更立体,郭亚娟在珠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光一个猴子尾巴,就反复尝试了不下十次。

“准备就是再设计一些,关于猴主题的东西,比较涉及的会多一点,比如说是壁画啊,设计一点比较立体的猴的包包出来,包括挂件。”

过年怎么少得了剪纸、贴窗花?春节期间,剪纸传承人潘兰英的作品被展出,惟肖惟妙的剪纸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赞叹声不绝于耳。女儿王靓靓说:“过年了嘛,让大家感受一下红红火火的年味儿,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样的传统文化技艺,让大家对物质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南京“文化惠民再出发”推出“菜单式”服务,市民可以按需“点”菜】熱鬧的棲霞紅楓市集文化年貨“趕集”,傳統民俗産品和文創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栖霞非遗创新中心带来的绒花礼帽和金箔与砂器也很抢眼。

市文联组织部分艺术家深入玄武区锁金村社区,与基层群众一起渡过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日,共同体验剪纸、烙画、泥人、风筝、面塑等十几个非遗项目,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精致灵动。速泰熙教授签赠自己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的台前围满了人,摄影师根本挤不上去。收获了新年祝福明信片的市民爱不释手。

2016年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将于猴年春节期间登场的第二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以中华经典为主打,一口气献上《宝船》、《三个和尚》及《成语魔方一》三部大戏。

《宝船》是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剧,自1963年中国儿艺首演后成为一代经典剧目。2016年适逢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中国儿艺以该剧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国儿童剧场精彩亮相,是对艺术的传承、对经典的致敬。在尊重剧本的基础上,导演充分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升降台、转台、液压杆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该剧变幻出新面貌。短短15秒,巴掌大的小纸船瞬间变身为巨型大宝船,跃然台上。魔术般的震撼等你来体验。在假日经典小剧场演出的“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一》包括《揠苗助长》、《班门弄斧》、《哭竹生笋》、《滥竽充数》,四个经典的成语故事通过精心串联与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演员们丰富的表演,让小朋友们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年,感受真正的传统文化。

中国儿艺新创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可谓近年最受欢迎剧目之一。历经德国、西班牙、芬兰、日本、法国等国家21场巡演,该剧终于“回家”过年。此次《三个和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0场。剧中新增的角色“老和尚”将带观众重温经典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剧目演出,该剧全程只有十六个字的台词,以演员的肢体语言作为叙事方式,融合现代舞与戏曲等元素,让小朋友们有“焕然一新”的体验。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之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之感悟

我们经常用“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形容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当我们真正想说传统文化有什么时,却总是会吞吞吐吐说不上来。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中,不知不觉就被文化的魅力所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它。中国的节日—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春节,这么多的节日让我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节日?它们是怎么形成的?然而,节日文化仅仅只是中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之冰山一角。文化,这个深不可测的事物就在我脑海里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总有一段时间--我老是向老一辈的人问关于我国节日的问题。总有一个念头--在大学我一定要选修中国传统文化课。总有一种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因此,我对所学的传统文化课之感悟总结为四点。

一、中国科举制度之感悟

在我的印象中,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好像有禅让制、分封制。然而,这些只是皮毛。通过对科举制度这节文化的学习,我了解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对这很感兴趣。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 才”了。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乡试考中为贡人。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这样的科举考试也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公平的制度,不计其数的人不惜花费一生去考试。这样的制度既有利又有弊。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 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加上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落后,作弊成风的真正原因。就是现在的高考也会有作弊现象。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二、中国礼仪文化之感悟

经常看电视剧,我们就会知道我国古代的礼仪非常有意思。什么宫廷礼仪---见了臣子见了皇帝要有三头九叩。草民上县里告状要给县令磕头。其实,还有好多好多的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奠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古代政治礼仪有很多,比如祭天、祭地、宗庙之祭、对先师先圣的祭奠、相见礼、军礼。

在农村,找个对象要经过很多的程序。先见面,如果愿意就拿一点见面礼,接这就是相家。这也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礼仪吧。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有的礼仪文化,了解礼仪文化对以后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中国建筑文化之感悟

现代的建筑都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形状是各种各样。比如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都是很有艺术的。然而当看到中国古代建筑时,我们就会更加惊讶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国古建筑是那么奇特,那么让人难以想象。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 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 “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圆明园是宫殿与园林的完美结合体。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除此之外,还有雍和宫、布达拉宫、大明宫、建章宫、未央宫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超水平,都是中国古建筑的杰作。其实不止是皇宫建筑水平高超,古代皇帝以及达官贵人的陵墓建筑也是很有特点的。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说秦兵马俑的建造就已经让全世界人折服。

四、中国宗教文化之感悟

我记忆中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是世界最大的几个宗教。我最熟悉的还是佛教。看《西游记》,知道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他们都是佛教的,法力无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是不存在的。但是,佛是一种信仰,在人心中占据很大位置。对佛教有一点了解也是很需要的。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

唐僧这个为中国佛教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因为《西游记》名垂青史。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佛教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不可企及,如果想深入研究,也许一生也不能够说完。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我可以在课堂上了解不少生活中不知道的文化,不仅增加了对民族的热爱和归属感,还更加珍惜现在大学里的学习机会。文化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凝聚在一起。文化就是一个趵突泉,让我们在增加了对知识源泉的渴望。中国传统文化课将让我更加热爱文化,热爱学习。

111308304 董清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下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之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之感悟我们经常用“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形容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当我们真正想说传统文化有什么时,却总是会吞吞吐吐说不上来。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传......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女性

    中国文化概论之中国女性 历经千辛万苦在本学期初选择了罗老师的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确实如初期所料学到了不少东西。罗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渊博的学识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服

    传统文化之汉服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唯独汉族没有能够代表本民族的服饰”很多人都这样说。事实上,汉族也有自己的服饰,那就是——汉服。 一、汉服的由来、发展及......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450字感悟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450字感悟 我现在是怎么赶也赶不上了;服从主人的命令。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喜欢这5个字。450字作文灵魂被阳光拷问,脱离肉体还剩下什么?难道是那些征文、绘......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5篇范文)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在国庆节的前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区公立幼儿园优质课”评选,我此次的教学内容是“传统文化”,当拿到这样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脑子中反映出来的是京剧、脸谱,......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旅 游 文 化姓名:赵姗姗 学号:0805324050 专业:旅游管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中国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每每提到“中国”二字,我就会想到森严巍峨的故宫,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蜿......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热(5篇)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热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大众常常会面对一些迷茫和困惑,很多情况下,在现实中又找不到答案。当经济或者物质生活......

    弘扬传统文化 感受汉字之美

    感受汉字之美 弘扬传统文化 河北省武强县实验中学 张凤华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辅导教师刻苦自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