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精)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历经了十多年的发展,在其发展历程中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但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仍然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明确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中的不足。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参与;高校;图书馆;网络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起始于20实际90年代,社区文化作为社区重要的构成元素在社区建设的浪潮中逐步得到建设与发展。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实现城市全面和谐发展。迄今为止很多学者对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了研究,为发展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界定
城市社区文化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概念,其内涵界定因学者的研究角度以及职业状况的不同而异。
有些学者从三个角度界定城市社区文化。从广义的角度界定城市社区文化,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方式;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城市社区文化,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一个城市社区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从广义和狭义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城市社区文化。黄立营、王光等学者持此种观点。
一些学者从一般和特殊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社区文化。一般角度指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特殊角度,指城市社区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普遍性、继承性、地域性、群体性、归属性,不同于广义的社区文化。
二、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分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最初是由政府主导开展的,但政府不是唯一的参与主体,高校、图书馆、企业组织等均应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已经有学者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
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管理
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政府管理,理论界经历了从积极倡导政府的管理到逐步倡导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变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客观认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就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到我国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方秀云等学者在肯定政府推动的必要性与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推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为以下四点:认识不足、行为偏差、能力局限以及体制约束。这些学者认识到了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涉及到政府管理模式的问题。2006年,周晨虹,马兆明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管理问题提升到管理模式转型的角度上。他们指出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初期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直接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成员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仍然严重不足、特定社区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与盘活机制。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实现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建议,主张逐步扶持与确立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笔者认为政府在城市社区文化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定位问题,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与责任, 逐步让权与社会,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力度与社区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建设,做好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监督与引导作用。
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校参与
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已经由十几年的历史,学者对高校参与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可行性分析以及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等几个方面。
①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目前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的分析较为全面,既看到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也认识到社区文化对高校文化的作用。钟志奇、吴磊、梁敏辉等学者认为高校对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文化基础设施的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硬件基础;高校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包括智能型、技能型和体能参与性;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及创新的思路;高校文化输入到社区文化中,丰富社区的文化层面与精神层面;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吸引居民参与文化建设,增加居民归属感。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在高校对社区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同时,社区文化也对高校文化产生影响: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促进高校文化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加深社会对高校的认知,提高学校知名度;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社区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内容,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②可能性分析
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行性的研究比较少,而且研究角度不是很全面。罗天莹,张幸榆曾经在《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探讨》一文中谈到可行性问题,他们从高校参与文化建设可运用的资源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高校的人才资源、硬件设施资源以及社团人力资源等为高校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可能性。其研究仅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忽略了高校的主观意愿以及社区层面的考虑;钟志奇在论证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能性时,考虑到了高校的主观意愿,但也忽略了对于社区主体的考虑,他认为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评价的社会性这三方面促使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可能。
③措施建议
对于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角度不同,观点不一,在此笔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阐述。
宏观角度:高校以社区教育作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将文化建设与社区经济建设相联系、实现参与机制的自主性①,政府加强引导等。
微观角度:吴磊、梁敏辉、张菊、宋金梅等学者从微观角度给出建议,具体有以下几点:高校要利用文化物质资源(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健全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管理体制;共同培养一支管理水平高、能力素质全面的社区工作队伍;共建一批社区与高校资源共享的基地;发挥科技作用,培育并推广一批特色明显的社区系列品牌项目。
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参与
当前学者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共图书馆参与和高校图书馆参与两个角度分析的。
①公共图书馆参与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全民性的特点,向全民自由平等的开放。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学者对城市社区
①钟志奇.关于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府新论.2006(6:153—155.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参与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参与的意义、如何促进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学者对公共图书馆参与的意义研究最初只是停留在对居民、社区、社会发展的有力影响上,袁懿、麦欣、李国霞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社区自身,可以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利于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综合管理;对社会而言,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逐步完善了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对图书馆自身也存在有利影响。李国霞指出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与发展。该学者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袁懿、麦欣、李国霞等学者提出的发展建议主要是以下几点:充分做好社区调研工作;建立社区分馆;因地制宜,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包括阅读活动、专题讲座及培训班、社区信息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共建社区休闲娱乐场所等。一些学者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议,如在社区建立流动图书室,提供社区网络信息服务等。目前已经有少数学者开始单独对流动图书馆展开相关的研究,较为有代表性的是张国联,他主张从充实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扩大读者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流动图书馆的发展。
②高校图书馆
学者在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意义时与公共图书馆的意义有交集,其对社区居民、社区以及社会具有相似的效果,只是还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和丰富自身藏馆信息的功能。近年来高校安全问题受到很大威胁,冯婵婵以新的角度指出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降低治安案件的发生,为平安校园建设创造条件。
徐海波、李明翠等学者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进行研究,提出发展高校参与,指出高校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专业队伍优势,馆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等硬件优势,具备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条件。
在指出高校具备参与条件优势的基础上,以上学者对其参与提出了发展建议: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开展专题服务;培养用户的信息能力;流动图书馆进社区;高校图书馆可以向本区域内的社区或选择适当的社区,发放一定数量的借阅证;培养一批服务于各类读者的专家、学者型队伍;高校图书馆提供开放的、全面的和实时性的服务,研究读者需求等。
4、其他主体
驻区单位(企事业单位独特的文化环境及氛围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目前,学者的研究多在事业单位尤其是在高校参与方面,研究企业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较少。臧公余曾做过相关的研究,指出应该从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设施与场地等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联手开展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加强组织沟通、提高管理的水平等方面促进企业单位参与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他仅是指出了要促进企业参与,但是对参与形式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一些学者在仍同企业参与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引入产业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区文化产业性和公益性的有效整合,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目前我国较好的整合模式主要有:公办私营型模式、政府—企业合作发展型模式、企业经营赢利型模式②。
②周晨虹.产业资源渗透引发社区文化变局[J].社区论坛.2005(11:14.三、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1、网络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网络逐渐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发展,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网络,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探索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网络纳入文化建设的发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会危害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影响。王从江、赵立秋、郑文等学者指出,互联网能有效地促进和改善社区文化沟通,网络教育成为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网络娱乐是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网络成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网络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开放。同时他们也指出当前网络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消极的影响。例如:沉迷网络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网络上瘾、网络技术理
性与商业理性、信息焦虑;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产生毒害;网络非法组织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危害;网络对城市社区文化意识形态产生冲击。
关于如何促进网络参与,解决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积极构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门户网站;着力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网络的监管;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努力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利用互联网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对外交流。
近年来,一些学者把促进网络参与文化建设的焦点放在了社区网站的建设上,特别指出如何规划社区网站,促进网络参与。张卫中、吕言言通过对杭州社区网站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了社区网站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噪音”的问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问题、法律法规教育不平衡问题等,他们指出社区网站的建设有具备特色,发展特色社区,贯彻“以社区为载体,以文化为媒体,以群众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提高网民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网站的法律法规制度,以道德文化教育为手段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
伴随着网络参与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兴社区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行列,它就是“网上小区”。学者詹娜对网上小区进行了研究,她认为网上小区不同于传统网络上的虚拟社区,网上小区是同一社区范畴内的社区居民在社区现实邻里关系基础上创建形成的“虚拟空间”。网上小区有其特有的优点,比起前面学者关于网络的研究,网上小区的优点更加关注个人,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发展。她认为网上小区扩大人际交往、加强信息交流、解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满足居民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高层次心理需求,建立现代新型邻里关系,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然而目前学者对于网上社区建设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于继续研究,促进其发展。
2、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王思斌把社会工作定义为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社会工作三大分支中的社区社会工作正式针对社区的一种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起点较晚,目前尚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社会工作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对社会工作展开了研究,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建设发表看法。但是应该认识到当前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参与到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等问题上,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社会工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及参与机制。
夏建中教授在《社区工作》一书中虽然没有专门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但是其中涉及到了社区教育这一内容,指出社区教育以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以社区
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为目标,促进社区居民能力提升以及价值观的转变,这间接的促进了社区文化发展,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发展。
高春凤学者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的论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专门的研究。她认为在当前社区文化发展面临参与性低、设施缺乏等问题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帮助克服建设困境。在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角度,即文化需求评估角度、组织动员居民参与能力建设的角度、整合社区资源的介入角度。
四、研究评述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总体来说研究比较多,对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都做了比较好的探索分析,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具体来说,目前研究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几点:
1、研究角度多,分析细致。目前虽然仍有学者做笼统的研究,但是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分角度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像是从政府角度、高校角度、图书馆角度、网络角度等,研究细致,能够提出比较有意义的建议,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2、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者坚持认真的治学态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发现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一些新兴因素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3、研究涉及内容较为全面。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还随之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有的学者还会涉及到对问题可行性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较为全面。
虽然学者在研究中有比较多的可取的成就,但是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研究过程中没有从不同的社区类型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社区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工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政治社区、宗教社区等,不同社区类型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有不同的发展途径与文化特色,有不同的发展重点,目前较少有学者从社区类型的角度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天津大学的何兰萍曾从宗教的角度研究社区文化建设,从新的角度做了突破性的研究。
2、在研究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把重点放在了高校参与上,忽略了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参与,研究较少。企业文化参与可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应该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是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以关注的。
3、在研究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学者对参与可行性的研究比较少,而且研究角度不全面,笔者认为在研究可行性分析时应当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学校是否拥有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条件,其次是高校是否愿意参与文化建设,再次是社区层面是否乐意接受高校参与。目前的研究仅仅是涉及其中的某个方面,没有综合考虑研究。
4、虽然研究关注到了一些新兴因素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是研究关注度不是很高,研究尚不深入,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与建议。例如在研究
网络因素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时,对于新兴社区网上小区的研究寥寥无几,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社会工作是很好的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方法与途径,但是目前却缺乏对社工参与文化建设的专门研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给予新兴因素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发挥新兴因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5、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者对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与分析。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很少有学者从特定的理论视角为出发点分析问题,文献的理论层次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李敏、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孙大力在理论研究上做的比较好,曾以社会互动理论为支撑研究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实 证研究缺乏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实证研究不能被忽视,在 很大程度上实证研究是对理论的一种支撑,因此,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重视理论建设 的同时加强实证研究,提高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水平与层次。参考文献: [1]詹娜.“网上小区”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辽东学院学报.2008,10(3:20—24.[2] 杜 桂 娥 , 王 丹.变 迁 与 创 新 中 的 我 国 城 市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J].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2009,7(11:146—149.[3]周晨虹.产业资源渗透引发社区文化变局[J].社区论坛.2005(11:14.[4]张卫中,吕言言.城市社区网站与社区文化建设[J].前沿.2008(8:12—13.[5]赵秋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80—82.[6]陈觅.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初探[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72—74.[7]周晨虹,马兆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3.[8]库少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时代教育.2007(9:165—166.[9]刘小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8(4:60—63.[10]杜立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改革与发展.2006(3:59— 63.[11]薛占峰,武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我见[J].改革与发展.2006(1:177—178.[12]张建新,田祖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武术科学.2005,2(2:54 —56.[13]李明翠.地方院校图书馆与现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3:70 —72.[14]王光.对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冷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0(6:52—54.[15]冯婵婵.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助力[J].管理观察.2009(9:182—183.[14]罗天莹,张幸榆.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4:23—28.[15] 徐 海 波.高 校 图 书 馆 参 与 城 市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的 探 索 [J].科 技 情 报 开 发 与 经 济.2008,18(10:32—33.[16]李巧玲.高校图书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7:56— 57.[17]陆思东.高校图书馆与当地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3:8190.[18]宋丽华,董涛.高校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J].当代图书馆.2004(3:17—18.[19]宋金梅.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64 —65.[20]李国霞.公共图书馆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9,29(1:13—15.[21]麦欣.公共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J].继续教育研究.2004(6:93—95.[22]王丽华.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92—93.[23]周保垒,陈君.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17(1:88— 92.[24]陈宇秦.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23— 25.[25]钟志奇.关于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府新论.2006(6:153—155.[26]王从江,赵立秋.互联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07(3:47—49.6 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 [27]郑文.互联网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67—168.[28]王俊,刘阳.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 报.2008(6:142—144.[29]金鸣娟,贾红彩.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析[J].社区管理.2003,10(3:48 —51.[30]张革联.流动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J].图书馆.2007(5:113—114.[31]张菊.论高校与社区文化建设联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125 —126.[32]吴磊,梁敏辉.论高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5:36 —37.[33]高春凤.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6:4—5.[34] 李 敏 , 孙 大 力.社 会 互 动 视 角 下 的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与 城 市 社 区 文 化 [J].中 国 教 育.2008(5:36—37.[35]方秀云.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推动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1:84—88.[36] 殷 兰.试 论 工 会 组 织 在 城 市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中 的
作 用 [J].芜 湖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03,5(4:34—35.[37]臧公余.试论驻区单位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07(2:69—70.[38]袁懿.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J].图书情报.2004(2:90—92.[39]董淑湛,赵连亭.政府职能在社区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社区.2004(2:31—33.[40]何兰萍.宗教因素与当前社区文化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6(3:148—150.7
第二篇: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而其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尤其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 社区管理 问题 对策
【文献类别】C93
【正文】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社区管理,而城市社区的管理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为社区服务、社区文体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五大方面。目前学术界对社区服务内容与方式概括为面向社区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城市社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头绪多、任务重,因此城市社区管理的方法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系。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在中国期刊网(cnki)、知网、维普等多种网站上搜索众多相关文献,经仔细研读后,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内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
从学术渊源来看,“社区”一词最早是由斐迪南•腾尼斯提出来的,社区的本义是指那些有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社区本来就多种意思,而社区管理也意见纷呈。在查阅了现有的相关文献后,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有以下的几种认识和分析:
顾建健、刘中起(2007)认为城市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居民、社区单位等,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
[1] 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张兴杰(2007)认为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内的基层政权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而对社区的各
[2] 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罗璐瑶(2011)认为城市社区的管理, 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 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 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 而是一种自我管理, 属自治
[3]型管理模式。
程婕(2011)认为社区管理就是社区权利机构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为达
[4] 到社区管理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
陆云飞(2006)认为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动员和依靠
社区各方面的力量,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
[5]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过程。
由于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众说纷纭,但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城
市社区管理是城市中一项基层的管理,是为了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有效调
控的自我管理模式。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搜集文献资料和细心分析,发现城市社区管理是随着社会管理任务的变化而发展的,我国社区管理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面临着
不少现实难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方
面。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制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弊端。例如:王青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里指出: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 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 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 其特征为行政
[6]主导、政府干预过多。方盛举直接提出:现阶段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能有
效地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驻地单位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履行好
[7] 各自的职能。
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
不少努力, 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 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可见,管理体
制存在着很大问题。
(二)城市社区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城市现阶段社区服务上存在了许多问题,许多学者认普遍为城市社区的服务体制不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以及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化,正如陈晏在《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服务管理
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工作人员大部分
是待业、失业人员以及家庭妇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相应的学科
背景,对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并不熟悉,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8]技能。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主体主要还是社区居民委员会,而且提供的也仅仅
是一些简单的行政上的服务,例如开证明、开准生证、办理低保等,而对于居民日 常的文化生活需求基本上无法满足[9]
(三)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城市社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然而社区居民缺
乏参与意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正如陈洁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居民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仅仅
[10]是办低保、开证明时有个社区居委会。”而学者何海兵则认为:“目前城市社区
是 ‘没有公民的社区’, 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 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
[11]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
因此,公民意识淡薄,对社区的冷漠,也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三、针对以上城市社区管理问题提出对策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很多相关制度不是很成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是仍然会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上,首先要做到“政社分离”,政府应推进
体制改革,发展社区管理的多元主体。例如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性,减少政府对
于社区管理的直接干预,将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分化。
另外,加强第三部门对社区的支持力度。
(二)在对于服务体制问题上,首先,在社区人员培养上,政府应加以引导,并适当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吸引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投入到社区工作
中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吸收社区居民中高素质的人员参与到社区具体的公共事
务中。其次,在社区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上,政府应对社区服务管理进行总体规划
时, 应明确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做到制定的政策目标明确、科学
合理。
(三)在民众参与社区的意识薄弱问题上,要培育公民意识, 其主要途径是
让居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同时,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要让
居民认同社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参与社区管理。为此,要建立居民多
层面地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自主性。
四、总结
城市社区管理在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我国的城市社区起步晚,管理上存在许多的弊端,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去
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 顾建健,刘中起.现代社区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9-20
文摘 《现代社区管理概论》是关于介绍“现代社区管理概论”方面的教学用书,具体包括了:社区管理概述、社区的涵义与构成、社区发展的内涵与原则、社区管理的原则与内容、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张兴杰.社区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55,301
文摘 《21世纪高等学校社会学与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是全国农林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作者分三编十五章全面地论述了社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在阐述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的同时,融合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全书把社区管理同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理论同社区管理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3] 罗璐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程婕.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
[5] 陆云飞.城市社区管理及其问题与对策[J].社区建设,2006,(8)
[6] 王青.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2)
[7] 方盛举.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
报,2005,18(2)
[8] 陈晏.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
[9] 李春玲.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探索,2011(3)
[10] 陈洁.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管理信
息化,2011,14(14)
[11] 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
院学报,2007,8(2)
附录:
检索范围:2006~2011年中文
选用的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百度检索表达式:CNKI:题名='社区管理' and 题名='问题' and 摘要='问题' and 关键
词='对策'
题名='社区管理' and 题名='我国' and 关键词='问题'
维普:题名或关键词=城市社区与题名或关键词=社区管理问题与时间=2007-2011与范围=全部期刊1题名=城市与题名=
社区管理与范围=全部期刊
检索结果:总共有相关文献 _74_篇
其中在CNKI上用篇名和主题词进行初级检索共 4篇
在CNKI上用篇名和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4篇
在CNKI上用专业检索共32篇
在维普上用传统检索共34篇
第三篇: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引言: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而来。在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因而社区管理也有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尚且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正视并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我国现在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社区开始承接政府下放和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成为城市社会体系的最基层单元,故社区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善城市社区工作,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字:城市;社区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其中社区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属性,包括社区组织机构、社区工作人员等方面。而社区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等则是社区管理的客体,其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社会权益的保护与实现。[1] 现阶段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
(二)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
社区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与中介组织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而在这些主体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人认识到自己也应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去。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
(一)社区管理现状
石玉庆学者认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摸索。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2] 李国旗学者从法制化角度上研究认为,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步伐加快,城市社区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表现在社区管理任务迅速膨胀、难度日益加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社区管理总的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在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二是政府主导推动作用发挥不够,管理水平低;三是社区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四是社区管理工作队伍薄弱;五是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等。[3] 李丽君学者从社区的角度上来看,在我国这种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次下,由于机构设置与权限呈“倒金字塔型”,就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弊端,使得居民委员会这样的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使得居民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使得中介组织发育缓慢,使得整合社区资源发生困难,等等。[4] 总之,我国现在的社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大量搜集文献资料和细心分析,发现城市社区管理是随着社会管理任务的变化而发展的,我国社区管理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方面。
(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制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弊端。例如:王青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里指出: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其特征为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5]方盛举直接提出:现阶段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驻地单位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能。[6]
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 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可见,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大问题。
(2)城市社区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城市现阶段社区服务上存在了许多问题,许多学者认普遍为城市社区的服务体制不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以及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化,正如王一涵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我国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现象,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居民要求,多数社区服务还停留在传统性,福利性和救助性的服务上,缺少面向整个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未实现由民政福利型的服务向社会管理型的服务转变。[7]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主体主要还是社区居民委员会,而且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行政上的服务,例如开证明、开准生证、办理低保等,而对于居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基本上无法满足。[8](3)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
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城市社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然而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意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正如陈洁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居民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仅仅是办低保、开证明时有个社区居委会。”[9]而学者何海兵则认为:“目前城市社区是‘没有公民的社区’,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 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10]
因此,公民意识淡薄,对社区的冷漠,也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改革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处于政府与居民的最紧密联系层面,其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积极而慎重地开展了城市区域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11]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丁晓玲学者认为,如果对正在众多城市进行的这一改革作深人分析,不难发现,它主要表现为三个基本趋势: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基本前提和主要内涵的基层民主;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这三个互相依存、互相支持的方面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深刻反映了当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发 展方向。[12] 李国旗学者认为,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消除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依法管理,实现城市社区管理法制化。所谓依法管理,就是使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管理行为和一系列管理环节都纳入到法制轨道,做到政府依法行政、居民依法自治。
郭琪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社区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13]
(二)社区管理的具体措施
李国旗学者认为,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整体环境中,依法管理社区,实现城市社区管理法制化应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律体系 ;
2、依法构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1)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原则。2)依法确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3)理顺各组织关系。
4)建立目标责任制
3、强化城市社区执法,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4、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及时纠正损害社区管理秩序行为;
5、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2] 另外刘月平学者认为应该:
1、构建社区自治组织体系
2、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
3、创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政府管理方式
4、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14] 社区管理应有着政府的合理安排,除此之外,社区各方的组织也应该加强完善,相互配合。另外,作为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大多数,应该加强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积极配合各方组织,共同建设社区。
四、结束语
在城市这样一个大的社会关系系统中,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社区秩序的好坏、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社区的管理。社区管理不是一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各方配合,逐步完善,进而共同构 建更加美好的社区,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各方联系的加强,都应该提到社区管理的日程上来。政府、社区管理组织、社区居民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大海.《社区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 石玉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J].社会视野,2007.7 [3] 李国旗.城市社区的法制化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第八卷第一期
[4] 李丽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第 1 期(总第 55 期)
[5] 王青.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2)[6] 方盛举.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 报,2005,18(2)王一涵.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文化[7](下旬刊),2012,(12):219.[8] 陈晏.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
[9] 陈洁.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管理信
息化,2011,14(14)
[10] 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
院学报,2007,8(2)[11]温家宝.温家宝总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摘登)[EB/OL].http://news sohu com/20090306/n262636410 shtml/2009 03 06/2009 03 13.[12]丁晓玲.《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研究》 2010-3-9 [13]郭琪.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措施[J].大众科技报,2009 年11 月8 日第 B03 版
[14]刘月平.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J].新西部.2008 12期
第四篇: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管理》 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社区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工作。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存在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队伍建设薄弱、活动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提高居民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 问题
基础建设 正文:
目前我国开展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础工程,是丰富人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作为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由于其发展历程短,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到位,因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对策性分析。
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特征
社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日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1、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
社区群众是社区文化的主要对象,从而决定了社区文化本身就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况且,社区文化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群众性,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培育和谐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因此.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基础中的基础。
2、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目的的客观需要。
社区建设的模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民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文化作为与社区群众、成员单位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体系,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时代进步特征,能提高社区人的素质,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3、社区文化是群众性、多样性、开放性的产物。
社区文化的群众性有三层基本意思:—是依靠社区居民、成员单位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社区文化面向基层,重点服务于本社区的居民和成员单位:三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由社区居民和成员单位来检验,以他们的评判为标准。社区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社区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多样的,例如,在一个社区内,有教师、工人、学生、军人、经营者、离退休人员等等,因此,社区文化要尽量满足多种人群的需要;社区文化的形态是多样的,例如,文艺广场、健身广场、露天电影、居民运动会、居民才艺展示、家庭文化展示、青春广场等等;社区文化的设施是多样的,有文化宫(站、室)、青少年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老年活动中心、俱乐邪、各类协会组织等等。社区文化的多样性表明,社区文化要尽量适合各种人群的需要,尽量丰富多彩,要充分发挥社区内人力、物力、财力、设施的整体优势。社区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在社区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融合着各种类型的文化,诸如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公益文化与消费文化、行业文化与市井文化等等。
二、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1、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是基础,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包括图书阅览场所、健康活动场所、娱乐休闲场所和交流沟通的场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得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但在现实中,社区文化设施普遍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文化设施的普及率与利用律不高。一方面,社区资源严重不足,设施总量不能满足居民要求。文化设施陈旧老化,文化场所面积狭小,设施种类贫乏。有的社区由于管理不规范,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面积狭窄的小区过道摆放台球桌供居民有偿娱乐,私自收取费用;另一方面,现有资源被闲置,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些社区为在社区间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存在着盲目投入的现象。这种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但其有名无实的做法并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
2、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社区的文化人才队伍,包括:社区文化工作者、社区文化专业人士、社区群众文化骨干分子及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规划、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建立专业的文化干部队伍,是发展社区文化的重要人才保证。但当前,社区中缺乏专业的文化干部队伍。有的社区将负责文卫的部门与负责计划生育的部门合并,使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相混淆。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和文化工作没有分开细化,各项事业都无法有效开展。同时,其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及能力素质都很难适应繁杂的实际工作,导致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单一,不合居民的口味。
3、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社会接触面的狭小、人情味淡薄等因素使邻里“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增多。居民对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日益淡薄。居民彼此之间的疏离感增强,人们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社区文化缺乏了解,主人翁意识薄弱。社区街道对社区内文化活动大包大揽,居民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建设缺乏互动和活力,脱离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由于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依靠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方式以动员为主,多是在政府行政推动和劝说下进行,从而使居民产生随大流与消极被动的应付心态。
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要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创建文明社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增加文化设施的数量。政府应提高划拨专门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比例,拓展有偿的社区文化服务活动项目。通过主动与当地文化馆、图书馆联系,在社区中建立阅览室、文化站;开辟“社区文化围墙”等阵地”。
其次,汇同社会力量共建社区文化。依靠社会力量,与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实现“共建”,企业通过对社区各种活动、比赛的赞助,既解决了社区办活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自身的美誉度,同时还与社区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2、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繁荣社区文化,不仅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必须对“软件”建设——建立支高水平的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加以重视。首先,应解决现有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以及职称评定问题;其次,要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以稳定工作人员队伍;第三,通过考试选聘、民主选举等竞争上岗的办法,择优挑选出专职的社区文化工作者;另外,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社区可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聘请技工、学者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辟社区文化论坛,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申报社区文化类的研究项目,及时总结社区文化创新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定期与其他社区进行沟通,加强学习,不断显露本社区的文化特色,并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增强技术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各类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在建立专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的同时,还要组织社区文化工作积极分子,联系愿为社区做义工的高校学生,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实到社区文化的各个领域,不断丰富与完善文化活动。
3、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成员。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文化体制,就要处理好以上三者关系,使政府的行政主导转向社区的民主自治。
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文化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社区作为居民的共同生活场所,传统的道德规范与行政管理在各项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实中,更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上来,实行依法治区。尽快制定与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相关的管理条例,健全居民委员会规章制度,保证建设有法可依,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其次,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直接行政要求而给予居委会宏观上的指导。同时,要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就要加大民主决议、民主监督的力度。
4、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则是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则是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与此同时,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经常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因此,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5、提高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既是从社区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又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当加大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使居民群体对整个社区工作有全方位的认识。居民增强了社区意识,就会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主人,关心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随着文化需求的不断上升,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愿望在不断增强,应注意保护和发展群众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有意识的培育与引导,激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还应当组织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促成此类群众性社团广泛交流,让群众感受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文化队伍与社区法律法规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容,才能提升社区、社会的整体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参考文献:
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李慧.我国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探析.消费导刊,2008,(8).参考文献书目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06年5月发布)《社区工作基础知识1000答》
傅忠道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方式》梁绍川著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第五篇:社区城市文化建设方案资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全市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把防治腐败寓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廉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反腐倡廉思想防范体系。
二、活动安排
1.按照《实施纲要》的规定和中纪委、省纪委的要求,重点抓好全市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工作。各牵头单位要结合实际,在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切实抓好“三个一”,即:拿出一套廉政文化活动方案,编印一本廉政文化教育读本,抓好一个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用活本地本单位开展的其它有效形式,多想办法、多下气力、多上项目、多出成果,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守廉、崇廉、倡廉、爱廉的良好氛围。
2.按照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建设好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广场。运用文化的社会性和渗透性,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公众文化氛围,展示市委、市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深化源头治腐工作的内涵,使之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一块社会化的廉政教育阵地。负责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广场的单位要选定一条街或一个广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以宣传牌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为载体,选用古往今来的廉政警言、正反典型人物等内容,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城市建设统一和谐。各牵头单位在六月底以前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九月底之前建好本单位应承担的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广场:届时,市纪委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
3.按照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的理念,唱响廉政歌曲。“廉政歌曲大家唱”是今年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活动。整个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歌曲征集阶段。目前,已采取三条措施,即在《洛阳日报》刊登“廉政歌曲征集启事”,面向全社会征集;下发文件,自下而上层层征集;邀请洛阳知名词曲专家重点创作。第二阶段为普及推广阶段。在各单位学唱的基础上,采取以汇(调)演评比的方式对此活动进行总结表彰。
三、任务分解
1.廉政文化进机关由市直工委负责,进社区由市民政局和市各城市区负责,进家庭由市妇联负责,进学校由教育局负责,进企业由市国资委和有下属企业的委局负责,进农村由市农工委和各县(市)负责。
2.各县(市)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经贸开发区负责在本县(市)区党政机关单位较多的中心地段建设各自的廉政文化街道或广场。
3.“廉政歌曲大家唱”由市纪委牵头,市直机关工委、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文联等单位协作。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成立市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常振义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郭丛斌同志任副组长,市纪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规划建设
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农工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统一组织协调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纪委宣教室),负责日常联络、检查、督办及资料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