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时间:2019-05-15 05: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

第一篇:文化

论彝族火把节的保护传承及文化价值

——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为视角

摘要:火把节最早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至今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把节由彝族极具本民族特色的节日逐渐发展为具有文化标签的地区性节日。各方力量的介入和关注,使得火把节的传承有了更大的活力和更新颖的形式,促进了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也对火把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异化和消解。因此,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应当尽其职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得火把节能够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关键词:彝族火把节;价值;保护与传承;解决策略。

一、彝族火把节概述

1、彝族火把节起源与历史传说

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表征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最隆重的祭祀性节日,2006 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认为是彝族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符号。其体现最明显的是彝族对火的原始崇拜。在今天的彝族山地社会中,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中发现这个节日的“祭火”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彝族独特的十月太阳历法,把一年分为 10 个月,每月 36 天,按十二地支转三轮计算,在每年的夏至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在学术界已有这样的共识:十月年是彝族祭祖的年节。而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一则是认为火把节习俗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秋浦《火与火把节》); 二则认为火把节实为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小年节(杨和森:《楚雄彝族概况》),而十月年则是大年节;

三则认为火把节与彝族星月历有关,是通过所观测到的星相的变化而定的过年日(李世忠、孟之仁:《彝族星回节源流考》)。实际上,这三种看法的本质都强调了火崇拜的因素及其与年节的关系,都不约而同地说明了火把节是通过火崇拜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祭岁、除秽、祈年的。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民间有各种生动、美丽的传说。各传说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音壁上,光彩夺目。其中彝区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推举英雄阿提拉巴领着大家同凶神作战。他们点燃千万支火把,把通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凶神被杀死的消息传到了天庭,天王大怒,立即撒下“天虫”千千万万,意欲吃绝庄稼,把人民饿死。此时是彝历“虎月”(农历七月),正是洋芋结薯、玉米抽穗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毁于一旦。这时彝族人聚集于山头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不分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三天三夜烧死成千上万的“天虫”,保住了庄稼。可是还有一部分未烧死的天虫,钻进了地下,到第二年“虎月”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民又举起火把烧害虫„„害虫烧不完,火把举不尽,这样一年一年地传下来,便成了火把节。

2、彝族火把节的文献记载:

火把节之有文字记载,最早应是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每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之上冢礼。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之,相烧为戏,谓之驱禳。”

火把节之盛,应在明、清之际。清代,乾隆《开化府志》卷九:倮倮“其六月廿四日夜,村寨田宅,悉燃火炬,名曰火把节,脍生肉食之,以此为献岁。”清乾隆年间吴大勋《滇南闻见录》“火把节”条云:“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每家具木柴几许门首,各自点亮,又皆手擎一枝,游行聚于一处,群相欢笑,衙门中亦办送。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加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通宵皆然,而迤西尤盛。昔闻南诏并五诏,诱至一家,围而焚之,乃二十四日也。内有一诏,其妻劝勿赴,不听,濒行,妻以手镯令佩之,及罹于难。其妻往寻其尸,以镯为认。因得于众尸中。夷人哀之。每岁届期,集火把以吊之。遂成俗,历久反为欢乐事。正如端阳角黍,竞渡之举也。”(3)彝族火把节的现实性:

抛开浪漫的历史传说,从现实意义看,彝族大多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经济生产方式主要以农耕生产为主,火把节之后天气炎热,各种自然灾害比较多,尤其是水旱灾害,雨多成涝、雨少成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并决定一年的丰欠。季节转化时气候对人的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夏至期间人们容易生各种疾病,苍蝇、蚊虫、蛇等动物在夏至后开始活跃,对人体伤害很大。因此,彝族火把节用打火把仪式祭祀和娱神,驱虫辟邪、祈求风调雨顺、期望五谷丰登,表现出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

二、价值和文化内涵

1、文化价值:

火把节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是晚上在庄稼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

火把节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在火把节期间进行,使彝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在许多彝区,火把节期间,家家门前都要竖一个火把。通常选一棵松柱,并用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式火把,上面插花挂果,有的还插着写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便端着米酒、炒豆等食品汇集广场,大家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尽兴欢乐。

火把节通过程序化或模式化的仪式,把许多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和范本传递给族群成员。火把节作为一场彝民族的传播盛宴,是传播和展示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民族的衣食住行、社会关系、传统艺术、民间信仰等得到集中的展现,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即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得到突出的表现,它无疑使参与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沐浴,增强自己民族的认同感、责任心

2、社会价值:

火把节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必然有其伦理道德的社会价值。火把节倡扬忠爱、追求光明,正如许印芳《星回节考》所云:“火把之兴,原于服忠武之威,表贞烈之德;历久不废,而逐疫、祈年、祭先、讲武诸事,乘乎其间。”同时,火把节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火把节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它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又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虽然能促进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无法顾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相对而言,在火把节期间都要举行歌舞竞技比赛等活动,而在准备、表演、宣传的过程中,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教育功能,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为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

3、经济价值:

彝族火把节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经济功能。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彝族先民创造,并不断传承到今天的重要习俗,无疑已成了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在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旅游业为依托的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火把节以文化资源形态,积极进入旅游业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形式和载体,促进了彝族地区旅游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例如,第二届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首届中国彝族文化展演会暨2006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在楚雄鹿城成功举行,推出了火把狂欢夜、毕摩祭祀、民族歌舞表演、民族工艺品展示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有效激活了该市假日旅游经济。该年,全市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近3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5.26亿元。彝人古镇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文化旅游商品销售额达700多万元。2008年,在楚雄市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彝族文化展演会、第四届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2008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暨云南楚雄市建市25周年庆典(简称“两会一节一庆典”)活动,开展了“火之灿烂、火之印象、火之底蕴、火之激情、火之和谐、火之真情”六大板块50项文体活动,展示了彝族文化精品,宣传推介了楚雄,促进了对外开放,扩大了招商引资,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楚雄办节办会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实现了繁荣节庆文化和经济发展双赢。在我们那里也模仿这种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经济特点,带动了汉彝的融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发展,符合了党的方针和政策,但是过多的采用现代的技术和方式使得传统的火把节有了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总之,火把节作为盛大的传统庆典,完整而丰富地保留了彝族这一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讴歌其生命繁衍、祈盼族群生活的理想,传达朴素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构建了民族传统精神认同和象征意义。火把节在时间维度上的历时性发展和空间维度上的地域性演变,含括了彝族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呈现出复合形态的民俗文化内涵,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节日。

三、彝族火把节的保护传承

1、发展现状:

(1)文化传播对火把节的碎片式报道,扭曲了火把节的本来文化内涵。

文化传播如水银漫地、无孔不入,并不断地通过大众传媒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致使当前民族民间节日日趋商业化、都市化和时尚化。大众传媒的介入和渗透对传统的人际传播渠道是一种淡化乃致摧毁,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强势力量,正日益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展示、地方文化身份塑造以及族群与社区认同的建构和维系过程。

就火把节而言,大众传媒对火把节传统意义的消解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为了完成身处都市的现代人对异文化的想象,传媒的镜头开始聚焦大山深处的彝族节日。由于彝人的图腾崇拜、服饰、节日等本身具有被视为彝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物的功能,同时图腾崇拜、服饰、节日本身又具有独特的、极为强烈的视觉图形的记载力和冲击力,于是,传媒的镜头对准了这一场想象中的视觉、听觉的感官盛宴。为了吸引城里人的目光,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城里人的观点和品位,让这“异乡情调”能够在他们当中促发意义和快感。因此,火把节庆典仪式虽然看上去太“人为”、太官方化,有悖于“本真”或“自然”,但够艳丽、壮观,画面实在欢快而热烈,于是各种全景、特写镜头不断。而火把节的真正民众的游戏例如斗鸡、斗羊、斗牛显

然够土气、本真,但无奈平淡、散漫,难上镜取悦电视机前的观众。总之,壮观的不“自然”,“自然”的不壮观。火把节的民俗事象被切割成碎片,对碎片的取舍全然只关乎传媒人的视线。

因为传媒的力量,,许多被人曾经忽视过的人文与地域,突然间拥有了一个被关注的资本,拥有了一种难以被抗拒的吸引力。所以,就有了许许多多被浓墨重彩地经过了重新排练的古老节日,在远方一遍遍地呼唤着传媒的眷顾。古老的节日经过了重新的排练;从声音到色彩,都为面对媒体而精心设计;从程序到幕帷,都为远方的来客而重新装饰。所以说今天我们的许多节日,是专为被传播而设计的。被重新包装过、被用来作为一种形象展示、被置于摄像机的仰俯跟拍之下的民族节日,被观众席重重包围;祭神、锅庄、圆圈舞都成为了表演。

(2)官方介入现象太严重,导致价值观念和政治痕迹明显,降低了火把节自身的文化分量。

近年来“官办”火把节也开始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如民俗学家巴莫曲布嫫即认为,“官办”火把节(包括各大城市兴建的民俗文化村里的火把节)是民族民间节日的城市化趋势。文化形式包括传媒以及现代音像技术并不是纯粹的形式,而是包含着价值观念和政治代码的形式。这种价值观念和政治代码事实上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即一种权力关系的体现。如果说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以祀神、祭祖、团结族群为目的,那么今天它却承载了太多的泛政治和商业的功利目的。于是,为了完成从“资源”到“资本”时惊险一跳,传媒作为官方邀请的贵宾,与官方合谋,导演了一届届“半官方”或“官方”的火把节。节日不过是一个“引子”,是即将上桌来的一顿丰盛宴席的最初一道饵菜。

(3)传统生活中的节日没有观众。

节日是大众的狂欢之日,是社区或村寨所有民众的舞台,没有观众席,因为没有人被排除在狂欢的行列之外,与神同乐或者与想像中的祖先共舞是所有子孙的权利。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也正是通过节日活动彰显了人们对生活的欲求、生命的理解,在传统的民俗活动与表演事件的参与中流动出心灵的欢乐和生命的激情。而今天,大部分彝族火把节的场地已经从山林田野转移到主要景区,主要节目为经贸洽谈、选美比赛、特邀歌星的歌舞音乐会及城区火把游行等,本该为此活动主体的本土民众反而成为本民族文化活动的旁观者。(4)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商业化严重。

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才是这场盛宴当仁不让的主角,文化只不过是其中插科打诨,活跃气氛的小丑。至于演出的效果如何,看当时的媒体报道便能明白。大量具体的数据告知公众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以及当地的餐饮、旅馆、交通及旅游空前繁荣的事实。这类报道的数量远远超过对火把节艺术活动的关注。

在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今天,火把节出现了诸多新的文化功能,人们对它的商贸交流和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是吸引外商、游客的文化资源。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没有经济的支持,社会进步是一句空话,传统节日文化服务于当代民众经济生活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民族民间节日习俗在当代社会正迅速地都市化、商业化。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伴随着大量的互动和转移,民族民间节日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在的民俗文化事象正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壮族的赛歌会等,都已经从民族性的节庆变成了区域性的节庆,各民族的节日民俗在当代文化变迁中正迅速地城市化。进入城市的民间节日文化在文化趋同大势中,多多少少都产生了“文化变迁”,一方面节日文化会注入新的内容与时代精神,增进不同语言传统间及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另一方面都市化和商业化也有可能会使节日的传统文化因子流失,弱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对此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2、解决策略

(1)丰富开展文艺活动,合理发展旅游项目:为了展示彝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火把节旅游活动内容,当地政府可以整合本地的各项旅游资源:主办者利用民俗游、乡村游、山水游、美食游、健身游五大板块,把斗牛、赛马、彝族选美、火把狂欢等火把节传统旅游资源和彝族地区的优美自然风光、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较短时间内享受了丰富的旅游组合大餐。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显示凉山彝族文化的市场开发潜力,也会为火把节营造极好的文化、社会氛围,调整了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创新旅游形式,开展节事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体验型的旅游产品愈发受到人们的亲睐,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能在游程中体验到当地文化。因此,以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为核心吸引力、营销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节事旅游,成为旅游者在短期游程中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旅游活动以集中观看庆典或参与庆祝活动吸引旅游者,游客需要短时间内从各地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并作一定时期的停留,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因此,节事旅游会使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大影响。

节事在地方品牌化的过程中,作为促进旅游业和地方发展的动力,强化了旅游和发展意识;作为旅游形象和地方形象的塑造,提升了城市和地方声誉;作为旅游吸引物,构成了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空间上看,从举办火把节到发展凉山、建设新凉山的过程,是一个扩大尺度、延伸范围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举办事件活动到实现目的地品牌化的过程。在目的地品牌化的过程中,不断实施“旧瓶装新酒”的过程。

(3)加强传统节日重视程度和宣传:各地政府在各种文化节日之前,要加强宣传,对外宣传中以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来体验火把激情魅力,对内动员则加强当地民众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振奋民心、团结一致,在富民惠民的同时凝聚并利用一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力量,促进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大发展。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应把火把节作为旅游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了一系列强势宣传促销活动: 这些媒介宣传活动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集旅游活动与美好祝愿于一身,可以向游客传递旅游目的地自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提升旅游地声誉,达到很好的营销效果。

总之,在对传统节日进行现代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民族文化的内在特质,一定要注意符合民族成员的文化趣味与心理需要。在对这些传统节日的开发利用上,应该有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意识,不要随便对她进行改造,尤其应该对开发性的破坏保持必要的警觉。

四、小结

彝族火把节不仅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基因,而且在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创造性,所以从文化传承上来说,火把节是一种实际的、大众的、前进的和有历史联系的社会教育活动。彝族火把节的已经发展到了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坏的时代。作为地方执政者,不应当仅仅把举办火把节作为自己的升迁资本,更应该动员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行动,继承和发展好彝族火把节,切实为彝族人民和国内外游客谋福利。而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个人和社会力量,也应当尽己之力,积极参与到火把节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当中,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从节事旅游论非遗保护:以彝族火把节为视角 杨丽琼 马平,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少数民族节日与生存———以彝族火把节为例 王萍,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

3、论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民俗意义及文化价值

赵惠 牟少华,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12月第22卷

4、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周红,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9月第19卷第3期

第二篇:文化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白瀛)新华社25日受权全文播发了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决定》指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永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继续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的宣言。

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目前,已有二十多个省区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说,《决定》在道德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自私冷漠、一切向钱看的不健康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批判,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者李汉秋说,弘扬主流道德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的新道德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能发挥凝聚力作用的重要因素。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决定》指出,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决定》指出,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互联网在我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网络文化也已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网上的虚假信息和恶意炒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络诈骗和赌博、非法网络公关等问题,影响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损害人民利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加强和完善互联网信息管理,是互联网继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发展与管理相辅相成,发展需要管理,管理是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决定》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说,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存在着先进文化真空现象。因此《决定》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非常必要而及时。

“十二五”开局,各地各部门都在制定措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中宣部、广电总局从今年4月起开始推动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并先选择了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一项涉及农村基层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意义重大,能够尽快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特别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又一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09年7月22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利好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保证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决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决定》指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要把《决定》中“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这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有财力的保障。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福利体制改革为配套。此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还应该注意加快文化立法进程、加大文化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加大公民文化权利保障力度。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决定》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决定》同时指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目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交流的领域和渠道已大为扩展。有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2010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05年1:7.2缩小至2010年的1:3,出现明显改善。2010年的深圳文博会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是5年前第一届的3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指出,在文化软实力问题上要注意是“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所谓“送出去”就是以“送”为目的,而不大顾及别人的接受方式和文化习惯。“走出去”就要在国外主流社会产生影响。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说,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亟待破解的难题是,要克服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增强中国文化的穿透力。“中国不乏好故事,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讲好。”他同时建议,完善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设计,如确定工程总指挥、提出时间表等。

第三篇:文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及其启示 ———以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例 牛力娟1 ,周 淼2 摘 要: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企业国际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是其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分析联想集团文化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双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文化整合的模式选择,最后总结了联想集团文化整合初步成功的经验对其他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的启示。关键词: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010308-15.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屏

Selec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ultura l Synergy Patter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 —nationalMerger and Amalgamation

第四篇:文化

李伟希培训师

在培训界,在企业界,听得最多,或者说得最多的一类词,大致是“沟通”、“绩效”、“执行”、“检讨”、“反馈”......一般都还少不了“文化”,最直接、最常见的就是“企业文化”。

天天说“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就像吃了一个鸡蛋,味道不错,很想见识一下下蛋的鸡一样。这几天我拜读了非常尊敬的易中天老师的一篇文章《文化是个慢活》,其中提到:所谓“文化”,一是文(文明),二是化(进化)。这是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始见于刘向《说苑》的《指武篇》,原文是“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易中天老师理解文化就是“野蛮诛灭前的和平演变”,那是西汉年间的事情。在大约35年前再向前推10年,没有文化的“和平演变”,直接上来就是“野蛮诛灭”,那就是周立波所说的“文化革大命”。

再来看一看百度,百度词条关于文化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无解?个人认为,“文化”是处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凡社会科学的思维就是情商型思维,发散性思维,水平型思维,与之对应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智商型思维,因果性思维,垂直型思维,所以在社会科学中的“文化”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自论述就不足为奇了。

无解总得解。文化究竟是什么?从企业文化向外扩散,由茅台、周恩来联想到“酒文化”;由丽江、大红袍联想到“茶文化”;由和田、《穆斯林的葬礼》联想到“玉文化”......据说还有“性文化”,所以我在课程中一般这样阐述文化:一个人的习惯称之为习惯,很多人的习惯就是文化。于是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人能认同并遵循的一种习惯。企业文化是有天花板的,企业文化的天花板就是老板的思维高度;由此类推到诸多的中小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不过就是老板的个人习惯。所以,学习型组织是从上到下的。

文化如果与制度相比,那就是一个“道”与“术”的差别。我深深的认同这句话:制度像砖瓦,总是会有缝隙的;文化像泥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没文化的人谈文化,打住。

李伟希老师简介

思维体系导师 聚焦思维答案

【专业资历】

思维体系RCC认证培训教练 思维导图MindV授权认证培训师

《和讯》商学院核心讲师 华南理工大学MBA

【工作经历】

当纳利RRD(中国)有限公司文化中心总监 香港Hucai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策划部经理 深圳创维多媒体有限公司《创维多媒体》创意主编

【简要介绍】

李老师于1974年11月出生,有15年的企业实战经验。其先后在职的几家企业都是大型知名企业。作为一名实战派专业培训师,其课程集理论与实务于一身。李老师在思维导图体系、思维训练、问题分析与解决、中高层管理等具有独特见解,常年醉心于以“思维导图与创新思维”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自我修炼与大众传播。

近年来,李老师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各大企业、银行、大学、酒店等开展了500多场次的培训和公开演讲,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际而有效的帮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服务过的企业有300余家,累计听课近5万余人次。

李老师笔耕不辍,勤于分享管理的各项理念和心得,其先后为各大媒体报刊撰写管理专业文章达600多篇,达100多万字,其中专注于思维体系的各类文章深受管理者的热捧。其个人博客坚持原创,访问量近百万,属于国内培训师圈子的“思维课程网络明星”。

【品牌课程】

《思维导图精英训练与职业应用》 《平行思维与团队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21世纪的创新思维》 《六顶思考帽》

【独具特色】

李老师的课程不仅提供方法技巧,更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答案及完善的后续服务,包括:

1、提供一套解决答案。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采用问答QA形式或文章分享形式在网上公布。

2、共享一套微博平台。学员将免费获得定期的强大的微博落地系统支撑。

3、赠送一套操作工具。工具可以更好的将培训落地,使培训变得更加简单。【培训风格】

“以情境为中心”的开放、引导、教练式授课,采用MBA管理案例教学的模式。100% 的实战案例,推崇寓教于乐及快乐学习的方式,强调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训的目的。【课程结构】

40%的讲授+30%的案例分析、小组研讨+20%的实操练习+10%的视频 【服务客户】

联想集团、长沙市政府、湖南省国资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油、赛维LDK、国家南方电网、中国水电水利集团、中铝集团、华电集团、可口可乐、福耀集团、报喜鸟、喜得龙、中粮屯河、富士康、大众汽车、安利、汇仁药业、洪都航空、江西铜业、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北大荒、老干妈等多家客户。【客户点评】

■李老师形象很好,有一种培训师独有的气场。讲课生动,气氛活跃,大家非常喜欢!已经多次受邀参加我行组织的内训及客户答谢会的活动!

——中国银行刘处长

■在李老师的课程中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课程整体感觉很好,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善加应用的话,将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讲师也非常有个人的讲课魅力。

——富士康科技集团

■培训内容很实用,教师对授课内容了解深入,在管理中运用思维导图能看透一个人,非常强大!对于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

——江铜集团钱先生

■李老师形象很不错,培训中用案例结合实际的工作,易于理解;对活动的内在意义剖析清楚;老师的理论功底扎实,且讲解清晰、生动,能很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兴趣。

——上海大众吴女士

第五篇:文化

文化:铸就城市之魂——2012咸阳发展报告

文化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和自信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座城市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其必备的形象,而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塑造着城市与众不同的形象。

看一座城市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理念、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

2011年12月,咸阳市第六次党代会吹响了实施“文化兴咸”战略的奋进号角,在“文化兴咸”战略实施中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精心规划 绘就蓝图

2012年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11个部门对我市文化产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在充分聆听、征集、吸收、采纳了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建议后,起草了《咸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咸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构想日臻成熟。

2012年6月21日,市政府第六十二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咸阳文化产业2011-2020年发展规划》,并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2012年7月25日,市委常委会议在审议咸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要求:牢固树立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的新观念,进一步明确咸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效益好的文化产业精品。

《咸阳文化产业2011-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及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旅游文化产业,做强养生休闲产业,做好广播影视产业,加紧培育壮大咸阳报业、咸阳演艺、咸阳影视、咸阳旅游等市场主体,加快实施东方帝王谷、大乾陵景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紧大秦古桥等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工作,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咸阳文化产业2011-2020年发展规划》,标志着咸阳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方略已经谋定,“文化兴咸”全面起步提速。

文化产业大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真正能够将这一灵魂触动、升华的,在当前,最好的载体便是文化产业。

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咸阳文化资源深厚的优势,积极宣传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向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先后接待了甘肃熊猫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盛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华视影视投资公司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投资考察。积极策划包装我市文化产业项目,努力向北京、海南、深圳等地文化企业积极推介;组织市上和县区项目单位参加陕粤港文化产业交流活动,促成了市旅游局大秦古桥风情园、旬邑县赵家洞崖居先周文化景区项目成功签约;积极争取“东方帝王谷”项目落户咸阳,目前,该项目已正式落户咸阳并开始实施;积极与北京华视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泾阳县、安吴寡妇后人吴国华联系合拍电视剧《安吴寡妇》。

文化是公益,是民生

文化的血液在加速流动,带着知识文化的营养从城市流向乡村,流向每一个需要的人。他们在这里取得知识的火种,点亮人生的梦想。

今年以来,我市“两馆一站一室双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两个文化中心、30个文化活动室和240套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器材配送任务;完成了全市有线电视未通达的2740个村的“村村通”和38417户农民“户户通”的设备安装试点筹备工作、8个县区86个乡镇2017个行政村“农村广播应急网”建设工程设备安装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资源共享乡镇村级服务站电脑器材等设备配送任务;争取资金6200万元立项建设市群艺馆,申报了争取省上资助我市秦都区等六个县市区的“两馆”改造扩建项目,争取到了2013泾阳口镇、云阳镇、兴平丰仪镇和淳化润镇四个重点镇文体综合中心建设项目,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文化受众人数较之往年也有了大幅度增加。

一年来,全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其中书画展63场次,文化广场活动116场次,社区演出320场次;全年市直文艺表演团体下乡演出260多场,极大地活跃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市实行“两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仅市图书馆今年读者已突破26万人次,图书外借26万册次,阅览点外借3万册次,流动服务车外借2.6册次;市群艺馆群众文化免费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培训5000余人次,文化专题讲座100余场次,培训农民工子女63场次3000多人次。

艺苑馨香硕果丰

有麝自然香,传统文化的发展为精品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为促进文化创作的繁荣,我市设立了文化创作扶持基金,与深圳宇宏集团合作,建立了中国作家咸阳创作基地,并成功举行了揭牌仪式,优化了咸阳的创作条件和氛围,扩大了咸阳的影响,调动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使我市文艺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涌现出电影《一起飞》,小说《爱好痛》、《铁甲雄风》等一批好作品。

2012年9月份,长春电影制品厂根据我市作家王海小说《城市门》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我市拍摄完成,现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不久即将公映。12月14日,成功举办了我市作家刘公长篇小说《爱好痛》研讨会,与会的省作协领导和各评论家对刘公的小说和我市文学创作给与了高度评价。我市作家贾松禅的长篇小说《铁甲雄风》被兰州军区政治部电视剧艺术中心改编成电视剧,即将拍摄。认真筛选并积极推荐我市文艺作品参加省“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积极申报省重大文化创作项目和重点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先后征集到58多部作品,经过认真选拔,向省上报送了44部(首)作品。我市作家王海的小说《城市门》获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

文明创建引领时代风尚

文明创建的进步,根植于咸阳深厚的道德沃土。道德是精神的标杆,是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时代风尚。

今年以来,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改进创新,坚持创建标准,规范创建程序,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迈进,创建活动已成为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年来,全市申报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83个,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60个。申报数量创历年新高、申报主体呈现多元,各创建单位的认识明显提高,创建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年初申报、半年初验、年底验收、基层推荐等程序。目前,41个省级先进集体的推荐及验收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其中文明单位标兵7个,文明单位15个,文明机关1个,文明校园6个,文明村镇6个,文明社区2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3个,申请复查确认的文明单位标兵1个。

城之繁荣,首重文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咸阳在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梳理中增添了自豪感,在为建设现代新都市、和谐新咸阳建设的实践中增加了自信心,文化建设为咸阳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咸阳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必将成为推动咸阳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

下载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

    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而未来城市的升级重在提升软实力。因此,文化产业升级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转......

    文化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荷马史诗的内容与发生在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是 A、希波战争B、特洛伊战争C、伯罗奔尼撒战争D、十字军战争 第2题 亚里......

    文化

    2013届北城中学语文高考作文备考 关于“文化”的话题写作指导 一、 话题阐释 “文化”是个好词。不信,你左右、上下看看,肯定都会发现“文化”的踪迹:校园有校园文化,都市叫都市......

    文化

    同志们: 为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

    高校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作 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文 化......

    电影文化

    国外知名的电影节及电影相关奖1、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The Academy Awards, popularly......

    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

    法律文化

    中国法律文化概论论文 法律文化大写意 普法2班 王统 学号201200040093 【摘要】: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的,并在精神和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