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南京市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行动计划
附件五:
南京市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主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推进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提出以下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聚焦“四个第一”为核心,以2014年青奥会举办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区域(以下简称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加快主城区域工业生产企业“退城入园”,进一步减少污染,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扩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扩张性增长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优化主城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城乡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整原则
(一)科学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引领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重点做到企业搬迁与主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有序引导主城区域工业企业向国家级开发区和郊县重点园区搬迁,做到“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
(二)提档升级。积极鼓励主城区域工业生产企业通过搬迁实现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产品档次、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整体推进。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支持、整体推进的原则,调动企业、部门、园区各方积极性,建立企业、两级政府和部门联动机制,制定主城区域工业生产企业搬迁计划,指导企业制定搬迁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筹协调搬迁企业新址建设工作,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实现做大做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制定原址开发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新创业社区。
(四)统一政策。根据搬迁整体计划,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工作,统一和明确时间要求;按地块所在区域制定统一的收储补偿标准,统一土地收储政策;建立早搬早奖、快搬快奖的奖励机制,制定鼓励搬迁企业在南京新建项目的贴息政策,统一奖罚措施。
(五)分工负责。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除上汽所属的南汽和东华、金城集团、中电熊猫、晨光集团、宏光空降、际华3521等大型企业集团由市优化工业布局和整治三高两低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进外,其他企业按属地由所在区政府负责实施。
三、目标和方向
(一)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实施工业生产企业“退城入园”,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主城区域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二)时间安排。2012年,全面启动我市主城区域内工业布局调整工作,制定搬迁企业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企业搬迁工作;2013年,搬迁企业启动主城区域外新址建设;2014年底前,主城区域企业原址厂区停产;2015年,全面完成主城区域工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三)工作路径。在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范围内,对于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的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实施搬迁,由政府依法实施征收后按规定补偿安置;对符合城市规划可进行经营性用途开发建设的工业用地,通过市场化手段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储;对于少数符合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工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装置搬迁后,经市领导小组同意后可通过“退二进三”形式对原址进行适当改造,用于发展除房地产开发以外的第三产业和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社区等;少数符合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没有污染的重点企业以及创业创新企业,经市领导小组批准后可暂不搬迁。
(四)调整方向。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全市工业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向郊县重点产业园区集聚,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工业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向是:
1、化工产业:化工类企业向南京化工园区集中,园区外原则上不再新上化工项目;
2、电子信息产业:光电显示类企业向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通信类企业向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信息家电类企业向溧水经济开发区集聚;
3、汽车产业:引导汽车及其零部件等相关企业向江宁、浦口、溧水三大基地集聚,重点向浦口桥林基地集聚;
4、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类企业向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
5、轻工纺织产业:轻工纺织类企业重点向六合区程桥纺织工业园集聚;
6、机械装备产业:机械装备类企业重点向高淳经济开发区集聚;
7、食品产业:食品类企业重点向六合、溧水、高淳经济开发区集聚。
四、完善配套政策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企业搬迁
1、统筹安排市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奖励资金。按照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市政府每年根据年度搬迁实施计划和资金实际需求,在市工业发展资金中新增部分资金,统筹安排用于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奖励,实行早搬早奖、快搬多奖、逐年递减的奖励办法。对搬迁企业在南京主城区域外重点园区内的新建项目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或设备补助,支持搬迁企业的发展。
2、规范搬迁企业原址土地收储。搬迁企业原址土地划拨用地或工业出让用地,均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征收规定收储,市政府已明确由各区、园区、板块、平台独立运作范围内的,由各区、园区、板块、平台按相关规定自行运作。土地收储价格由市国土主管部门按所在地块的土地级次和土地性质分档确定,严格按照标准推进收储工作。市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市领导小组批准的搬迁实施方案,根据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规定,经市国土、审计、财政等部门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后,合理确定地上建筑、设备等补偿费用。其中国有土地上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企业人员安置费用由国资委、人社局核定。补偿方案报市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与企业签订土地收储协议。特殊情况由市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3、集中部分搬迁企业土地变现收益作为搬迁基金。已收储的土地根据土地出让计划和市场需求情况,对符合城市规划可进行开发建设的地块,按规定进入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后,集中一定比例的市级土地出让净收益,设立全市工业企业搬迁基金,统筹安排用于平衡市区工业企业搬迁补偿资金。(1)对搬迁企业补偿款与经批准的企业搬迁方案确定的搬迁成本有较大差异的,经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后可给予搬迁企业适当的补助,补助费用在搬迁基金中列支。(2)对搬迁企业腾出后的土地用于非经营性用途的,收储费用由相关项目单位承担,支付给搬迁企业。项目单位无力承担的,经市领导小组同意后,可从全市工业企业搬迁基金中列支。(3)搬迁基金要计划使用,确保总体收支平衡。
4、优先落实搬迁企业土地指标。市国土部门应根据市领导小组批准的工业布局调整计划和企业搬迁计划,按照依法集约用地要求,优先安排落实企业搬迁开工建设必须的用地指标。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等各项指标需满足《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版)》的相关规定。搬迁企业在主城区域外工业园区搬迁复建的项目符合要求的,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办理供地手续。属于关停的企业不再供地,搬迁企业落户江南九区范围内总投资低于7000万元,在浦口、六合两区范围内总投资低于6000万元,在溧水、高淳两县范围内总投资低于4000万元的搬迁项目,不再单独供地,一律安排进入园区标准厂房。
5、搬迁企业在原址所占用的排污等环境指标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原指标可随企业搬迁转移至新址区域。对搬迁后排污总量减少的企业,市环保部门可给予一定奖励。搬迁企业上一年缴纳的排污费可作为搬迁后污染治理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三废”治理设施建设。
6、对搬迁企业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建设规模在原规模内的规费给予全免,超出部分市权范围内予以减免。
7、加强落实国家针对企业搬迁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免征营业税。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因城市规划、国家建设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凡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用与补偿规定,企业被征收的土地,如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其所得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部分,免征契税。按规定办理搬迁企业税务变更手续。
(二)制定限制政策,严格工业准入
1、严格控制主城区域工业项目的审批。在工业布局调整区域内,不再新增工业用地,不再新审批设立不符合都市产业发展要求的工业企业。对列入搬迁计划的工业企业,企业现址扩大生产规模的技术改造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
2、加大调整区域内环保整治力度。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主城区域范围内环境治理标准和企业污染治理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核减主城区域企业的排污总量指标。
3、逐步提高主城区域范围内工业企业的排污收费标准,增收的排污费全部用于城区环境治理;对主城区域内暂时不搬迁的工业企业现有污染治理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按照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限产限排,限期治理不合格的一律停产,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调整范围内的搬迁企业,应按照全市统一计划进度实施搬迁,对未按计划搬迁或逾期不搬迁的企业不享受搬迁奖励政策。
(三)妥善安置职工,确保平稳推进
1、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其职工原则上不予分流,企业不得借搬迁之名进行人员分流。对企业关停或确需裁员分流职工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2、搬迁企业与在册在岗职工协商,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应依法及时做好劳动合同的变更工作,并提供相关工作便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经与在册在岗职工协商,对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应按《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双方另有合法约定的从其约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原国有企业转制职工,企业与职工可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办理离岗退养。
3、企业仍按照搬迁前的模式保留原社会保险费缴纳办法和经办渠道,确保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平稳接续。企业对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应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以及失业保险待遇享受。
4、搬迁企业是处理职工劳动及社保关系等问题的主体,要积极筹措并承担处理过程中的所需费用。由政府通过相对应的收购补偿实施平台向搬迁企业支付的收购补偿款,应优先用于支付处理职工劳动及社保关系等问题的费用;对企业自行筹措并用于支付处理职工劳动及社保关系的费用,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可列入企业搬迁成本。
5、在企业实施搬迁工作中,有关部门适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用工单位等,积极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适时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实施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帮助因企业搬迁而失业的职工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市优化工业布局和整治三高两低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各主城区域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业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工业生产企业搬迁工作。
(二)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抽调人员,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执行。市经信委会同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财政局、人社局等负责组织对搬迁企业搬迁实施方案的论证,负责对搬迁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备案(核准)或转报;市环保局负责对主城区域污染企业的认定;市规划局负责指导搬迁企业合理选择新址,以及出具原址土地上市公开出让的外部条件和规划要点;市国土局负责组织搬迁企业原址土地的收储和上市公开出让,以及办理搬迁项目的新址用地手续等;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指导搬迁企业做好职工安置等相关事宜;其他相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积极支持企业搬迁按期有序实施。各主城区域人民政府负责确定搬迁企业名单,具体落实企业搬迁工作。
(三)积极做好搬迁协调服务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主城区域工业企业搬迁的总体工作计划,结合各区、各企业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实施企业搬迁,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工作。同时,围绕服务企业的中心目标,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的联动配合,组织相关部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开通“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项目审批。对搬迁企业要逐一建立台帐,实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规划、环保等搬迁难点问题,促进企业加快搬迁进度。
(四)加大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督查力度。对重点搬迁企业建立由市领导分工挂帅的项目推进责任制,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市领导小组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各负其责,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同时,为加强对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提高行政效率,成立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工作督查组,日常工作由市监察局负责。
各区工业布局调整工作可参照本行动计划执行。
第二篇: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行动计划
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行动计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若干问题的决定》(宁委发〔2014〕74号),全面推动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着力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
1.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月”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明确每年11月18日至12月18日为全市宪法宣传月,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厉行法治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
2.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全面实施人大、政府任命的新任领导干部任职前向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传月期间,组织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仲裁员、律师、公证员及其他法律从业人员向宪法宣誓活动。(责任单位:市人大办公厅、市法宣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
3.开展法治宣传专项行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大力开展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加强法律援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民生需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
二、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机制 4.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治讲座制度。坚持党委(党组)
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把法治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市委中心组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各区、各部门不少于3次。市级机关“机关讲堂”法治宣传专题讲座每年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级机关工委)
5.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所有新任市管、区管领导干部任命前必须通过统一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责任单位:市人大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司法局、各区)
6.建立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与述责述廉一同进行。把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情况作为干部任用、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7.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长效工作机制。在公务员学习网和领导干部进高校选学中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学习每年不少于40学时,行政执法部门人员不少于60学时。(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8.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应将法治教育列为必修课,培训时间1个月以内的班次法治课程不少于3课时,1个月以上的班次不少于6课时,定期开设法治教育专题班。(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法宣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9.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工作机制。市区两级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公务员旁听依法行政相关庭审活动,组织市管领导干部旁听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法院、市司法局、各区)
三、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10.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各类职业学校普遍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推动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保证中小学在校学生得到基本法治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11.落实和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对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知识培训,建立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补充的一体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
12.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载体和阵地建设。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普遍设立法治文化体验馆、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法宣办、市司法局)
四、建立完善以案释法制度
13.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仲裁员、律师、公证员等以案释法制度。注重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司法、执法单位将普法教育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积极运用旁听庭审、媒体直播、典型案件宣讲等形式,形成以案释法工作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
检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14.宣传典型案例。加强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整理汇编工作。推动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通过网站、微博等建立常态化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制度。(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文广新局、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五、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
15.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大众传媒落实普法责任,市属媒体应普遍开设法治频道、专题、专栏,反映法治建设动态,普及法律知识,依法刊播法治公益广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16.推动公益法治宣传延伸覆盖。在户外电子大屏、地铁公交移动电视及站点和其他公共场所播放法治类公益广告,播放比例不低于每日播出时长的5%。(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经信委、市城管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南京广电集团、南京报业集团)
17.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中的运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要开设法治宣传板块,宣传解读与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布法治典型案例。广泛借助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报、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联动,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衔接互动的网络普法格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
办、市文广新局)
18.定期发送法治宣传手机短信。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免费向所有在宁手机用户发送法治宣传短信,每年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经信委)
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基层法治实践相融合
19.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开展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做好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培育、创建和申报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市民政局、市司法局)
20.推进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结合全面推进法律顾问制度,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完善市民公约、村民公约、行业规范,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市民政局、市司法局)
21.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法治惠民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推动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法治实践。(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司法局)
七、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22.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考评。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法治建设绩效考评体系,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推动法治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法宣办)
23.制定法治文化建设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多方运作、群众受惠的法治文化发展方式,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社会激励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普法产品研发。(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市文广新局)
24.加强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继续深化法治文化品牌项目化管理,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宣传阵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实现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城乡全覆盖。探索建立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征集、推广法治文化作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各区)
25.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把法治元素导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和家庭建设中,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结合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文广新局、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妇联)
26.加强典型宣传。积极开展典型法治人物和普法宣传能手选树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
八、建立完善普法宣传责任机制和考评体系
27.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估体系。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明确法治宣传工作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落
实。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
28.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要求。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单位及人民团体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多层次、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构建主体多元化、方式协同化、内容专业化的大普法格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
29.建立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督查考核机制。完善人大、政协视察和监督检查法治宣传工作机制。建立法治宣传工作报告及督查考核制度,各法治宣传责任单位定期向同级法宣办报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建立法治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和工作成效定期通报制度,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依照《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责令改正,严格追责。(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政法委、市督查办、市法宣办)
九、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30.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专职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法治宣传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配齐配强各级法宣办人员,加强专职队伍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法宣办、市司法局、市编办、市人社局)
31.大力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组建市、区两级普法讲
师团,健全完善普法讲师团的遴选、培育、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
32.进一步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市、区两级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各类法律从业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法律专业师生积极加入,扶持培育一批普法志愿者社会组织,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妇联)
33.探索建立社会法治需求征询评估机制。加强普法联络员、普法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格化的需求收集分析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摸清社情民意,对本地区法治需求进行系统性、动态化掌控,为精细、准确、高效普法提供科学依据。(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
34.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募集为辅”的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市级财政保障标准不低于年人均0.5元,区级财政保障标准不低于年人均1元,并形成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增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公益性投入。(责任单位:市法宣办、市财政局)
第三篇: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第10期(总第28期)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9月26日
2008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
9月20日上午,2008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南京科技馆隆重举行,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一远,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长助理徐南平,市委常委、南京警备区司令员张枫,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恕,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主任何健、日本科学未来馆馆长毛利卫出席会议,并为“67亿人的生存”主题科普展剪彩,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耀新主持。
本届科普日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为更好地让观众通过实际感受未来生活、思考科技发展及人类面临的挑战,我们专门引进了日本科学未来馆设计制 作的“67亿人的生存”主题科普展,展览分为67亿人的食品、工具、环境、能源4个部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动态展品及数据,使观众实际感受到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探知未来社会生存前景与科技发展预测。【工作动态】
◆市科协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9月13日,市科协机关全体干部在党总支的号召下,由市科协副主席、党总支书记沈平带队,来到结对帮扶单位秦淮区双塘街道太平苑社区,参加“科普进社区”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创建工作开展了“万名党员进万家”现场活动,与老百姓面对面的进行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与交流,以有奖问答的形式了解他们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倾听他们对创建工作的合理呼声,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50份反馈表就填写完毕,现场发放了100多件纪念品。
与此同时,9月12日,市科协党总支委员及部分党务干部,专程来到太平苑社区,与部分居民就“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召开座谈会,畅谈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感想,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和科普工作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并向他们赠送了月饼。
◆南京科技馆9月活动精彩纷呈。一是在9月13-15日举办了“的哥的姐亲子科技游”,全市出租车驾驶员凭营运证和本人驾照携带家人一起畅游了科技馆,共度中秋佳节;二是9月20日全国科普活动日当天,为了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和市民体验科技的 神奇,共享科普成果,科技馆当天对社会免费开放,并决定今后每月第四周的星期五为南京科技馆免费开放日;三是 “67亿人的生存”科普主题展览期间(9月20日-11月20日),团体预约可免费参观南京科技馆;四是9月下旬,联合市关工委,组织六合、浦口、溧水、高淳四区县贫困学生开展“喜迎国庆、放飞理想”科技一日游活动,邀请贫困学生免费参观科技馆。
◆高淳县举办2008年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9月20日,是高淳县“第八届中国〃南京固城螃蟹节”开幕式的日子,县科协抓住此重点活动契机,在新红宝丽广场组织开展了高淳县全国科普日活动,为更好地突出宣传氛围,县科协联合县卫生、农林、环保、气象等9个部门,为市民提供和发放了实用易懂的宣传资料,得到市民的青睐,活动现场累计发放各类资料一万多份。【它山之石】
◆广州市“惠民科普一日游”让市民共享科普盛宴。为积极推动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充分展示广州市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科普资源建设成果。9月20日,广州市“惠民科普一日游”活动在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暨“万人科学传播大行动”宣传活动中隆重推出。
首发团分为科技创新之旅(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广州舰船科普基地)、养生保健之旅(华南植物园、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和生态环保之旅(广州蔬菜研究所、宝桑园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条线路同时出发。
科技创新之旅以青少年为主,重点安排中小学生亲子游,通过互动体验,培养青少年了解新知识、探索科技奥妙的兴趣,也让家长深刻体会到活动对孩子的益处。养生保健之旅以中老年为主,让参与者既调养身体,放松心灵,又能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生态环保之旅突出体验和互动,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悟科技的奥妙,在“游山玩水”中增长科学生活的知识。
500多名市民、青少年学生免费游览了科普示范基地,并参与了有奖问答、科普小游戏和动手体验等。参加这次活动的市民还免费获赠最新出版的《广州科普经典游》一书。家长朋友们纷纷表示,以前困扰不少家长的“哪里能让孩子一边玩一边学到科普知识”的难题,现在得以解决了,以后会多让孩子到这些地方来,在休闲旅游的同时又接受科普教育。
报: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kxsz@njkx.org.cn)印
共印250份
第四篇: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第1期(总第31期)
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1月10日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8年12月15日上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任务,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同心同德,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锦涛指出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普及科学技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深入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 1
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大会。
南京市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08年12月31日下午,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副市长、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咏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政府副秘书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施卫国主持会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劳动保障局、农林局、卫生局、安监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会议。
王咏红指出,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成员单位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安排,主动发挥部门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与开展本系统科普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共同为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努力,为推动南京奋力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提供智力支持。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实;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整合资源,服务基层,动员全民广泛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会议审议通过了调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建议和关于召开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的建议;讨论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五个专项实施方案(修改稿);总结了2008年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情况,对2009年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进行了部署。各成员单位领导分别介绍了本部门2008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对今后推进全民
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市科协科普部)
【工作动态】
◆2008年12月9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会议在北京召开。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主持会议,办公室成员和联络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各成员单位通报了2008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况以及对2009年实施工作的建议。程东红指出,2009年是完成纲要2010年目标的“攻坚之年”,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实施纲要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继续坚持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矩阵式的工作格局,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市科协科普部)
◆我市启动2009“三下乡”活动。2008年12月30日上午,我市在板桥社区举行2009年南京市暨雨花台区“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科技局等二十多个部门参加了此次活动。
(市委宣传部)
◆2009年1月8日南京市“百名专家进百村,农民增收迈小康”暨科技特派员总结表彰大会在南京科技馆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实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表彰大会是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市科协六个部门联合召开的。会上共有10个项目村、12名科技特派员和10个优秀组织单位受到表彰。(市科协科普部)
报: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kxsz@njkx.org.cn)印共印250份
第五篇:**村区域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沈家湾村区域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七都镇行政村区域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及沈家湾村现有布局、人口、耕地分布、经济结构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合理调整村(社区)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加快资源整合,增强发展活力,壮大综合实力,建设精干高效的村(社区)干部队伍,提升村(社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全力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党建引领、依法调整。
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行政村区域调整和优化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有计划、按步骤、依程序组织实施行政村区域调整和优化工作,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筑牢社会治理基础。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充分考虑沈家湾村及隐读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状况及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等因素,依照就近就便、整撤整并、聚力提升、聚集融合、特色保护等原则,按照发展壮大一批、保护传承一批、调整优化一批的思路,科学合理确定行政村设置规模与布局。
(三)尊重历史、注重民意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党员干部支持,赢得人民群众拥护,不搞“一刀切”、不下“硬指标”,积极稳妥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保护村(居)民合法利益,确保平稳过渡。
(四)利于发展、便于管理。
按照有利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有利于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有利于推进乡村人口聚集与城乡融合、有利于集约利用公共服务资源的要求,立足于加快要素集聚和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共建共享。
三、实施步骤
根据这次行政村区域调整工作的总体要求,将沈家湾村与隐读村合并。
第一阶段(7月23日-7月31日)
制定行政村区域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8月1日-8月10日)
按照四议两公开相关要求,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会议。
第三阶段(8月11日-8月22日)
(一)七都镇人民政府收到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决议后,形成最终方案,上报吴江区人民政府。
(二)经吴江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各新组建行政村落实领导班子和人员配备,并做好各类资产的移交工作,实地确认新建行政村的地域界线,同时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进行总结,资料归档。
四、组织领导
成立七都镇行政村区域调整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王
炜
副组长:张惠忠
龚
洁
倪凤林
赵
翔
王志萍
成员:董
斌
严
恺
庄佩芳
宋生荣
吴月新
吴志聪
吴佩培
苗大伟
宋月祥
陆正强
王佳伟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办,下设指导组1个,工作组2个,负责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统筹推进等具体工作,确保行政村区域调整优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吴江区七都镇沈家湾村村委会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