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

时间:2019-05-15 05: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

第一篇: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

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

中医书友会:中医师最多的微信平台 新书友可点标题下方蓝字快速关注 作者/徐文兵、梁冬 ⊙ 编辑/王超

编者按:用徐老师的话说,《素问·上古天真论》讲的是人性生理的变化规律,《灵枢·天年》此段讲的是人从生到死的气的变化规律。徐老师讲课,每读必有收获,与您分享。(温胆汤的解释也太精彩了吧!)由于文字较多,无法一篇完成,上篇内容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本篇讲座原文:

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10.“六十岁,心气始衰”——60岁以后要警惕“退休综合征”

梁冬:人到了60岁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呢?话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60岁的人就喜欢躺着了。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徐文兵:男人和女人到了60岁左右,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现象?退休综合征。

退休对老人身心是有影响的。我有一个在老干部处的朋友,他的工作就是照顾那些老人。他发现很多人60岁退休以后,就开始发病,不少人去世的年龄,就在60~64岁之间。梁冬:作为一位中医,你怎么解读这个现象呢?

徐文兵:他的生理和社会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以后,心态没有及时地跟上。

梁冬:“心气始衰”,就是一下子气血不足了。

徐文兵:气血不足是个大概念,具体到五脏六腑,50岁是肝气始衰,胆汁也减少了,肝叶也变薄了,“目始不明”,看东西眼花了。另外,按五行来讲,肝属于木,木生的是火——心嘛。60岁以后,先是木头不是那么足了,接着是火不旺了,也就是说,肝气衰退以后,下一个衰退的就是心气。我们平常说,“这个人心气很高”,心气很高的人就喜欢折腾点事。心气衰的人是什么表现?没意思!出去玩没劲。买一大房子没劲。装修一下,随便你们装成什么样都行。这就是心气衰了。

11.“若忧悲”——拒绝“杞人忧天”的活法

徐文兵:“心气衰”的人有什么表现?首先,他的情绪上会出现一些剧烈的变化。按《天年》的话来说,这些人会莫名地“忧”和“悲”,“若忧悲”。梁冬:“忧”和“悲”有什么不一样? 徐文兵:“忧”和“悲”完全不一样。繁体字的“憂”,上面是一页书、两页书的“页”字,其实它念“屑”,指的是头,中间有个“心”。有句成语叫“杞人忧天”,就是老是担心将来有个不好的事发生,这叫“忧”。天崩,地坠,什么天上星星掉下来,地震什么的。“忧”就是说一个人老处于对将来的一种不安感觉中。

2004年,我跟我爸说:“我挣点钱,咱们这个房贷可能提前还。”当时我爸说什么?“你要挣那么多钱,你还要交好多税。”他首先想到的是交税的事,不看你挣的总比交的多,他看到的就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梁冬:这是“忧”。“悲”怎么解呢?

徐文兵:“悲”上面是个“非”,在甲骨文里面,它是两只小鸟相背而飞,劳燕分飞,是一种分离的状态,是人在分离、分别的时候产生的那种情感、情绪。我们经常说“悲欢离合”,什么意思?合就是“欢”。离呢?就是“悲”。

梁冬:真是长学问了。我随口那么一问,那么有东西。徐文兵:中国人是把对人的情感、情绪的认识都研究到骨子里了,就落实到一个汉字上。

梁冬:我觉得,现代人活得真是粗糙!

徐文兵:我们现在活得特糙,粗、鄙、浅、薄、糙!正常人到了秋天,看到落叶纷纷,草木凋零分离的那种肃杀状态,都会感叹秋悲。而很多老年人是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都会产生一种悲。

特别是现在,有很多空巢老人。爹妈单独居住,我们在外面奔忙,又不常回家看看,所以老年人悲的心理就更加严重。生理上他们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然后,你为人子女又不懂孝,不会伺候父母,所以老人这种忧和悲的状态总是缠绵不去。

做儿女的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另外,要经常抱抱父母,跟父母一定要有这种亲昵的接触。经常有这种气的交流的话,能弥补老人衰弱的心气,让他那种悲的感觉少一点儿。梁冬:和父母走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搀着他们,这样的肌肤之亲能延他们的寿。实际上,我们到处寻求福分,殊不知,父母健康才是子女最大的福分。

徐文兵:现在,很多子女老送什么金、什么脑、什么保健品给老人,其实还不如回家多抱抱他们,甚至让父母碰碰你也好,什么都比不上亲人之间的肌肤之亲重要。

我以前有个同事,他说他最开心的事就是让他爸帮他剪头发,虽然剪得很难看,但他爸帮他剪头发的时候会特别开心。如果有一天他自己在外面剪了头发的话,他父亲会非常难过。

12.“血气懈惰”——老人做什么都不要用力过猛 梁冬:“若忧悲”之后是“血气懈惰”。“懈”和“惰”有什么不同? 徐文兵:“懈”把竖心旁去掉就是“解”,解开了。它的反义词是“凝聚”。

“懈”是一松,松掉了,我们说提不起劲,提不起气了。这是一种表现,说明他的气有点散。

气聚不到一块,身体没有弹性,这人就满脸的皱纹。说这人鸡皮鹤发,鹤发是头发白了,鸡皮是松松垮垮的样子。“惰”是往下坠,往下坠的表现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人血压很低,突然起立,或者起床稍微猛一点,他就会眼前发黑,甚至会晕倒。有的老年人在走路或者干活的时候,突然“哗”一下倒地下了。他倒不是一下过去了,他就是气血上不来,这种情况叫血气“惰”了。而气血凝聚不到一块儿,叫“懈”了。

梁冬:我们应该在父母家里的厕所里写一个“慢”字,提醒老人家突然站起来会很危险。13.“故好卧”——侧卧对老人最好

徐文兵:“血气懈惰”就是针对“若忧悲”的。

“若忧悲”讲的是60岁老人的心理情绪状态。“血气懈惰”涉及到他们的生理特点。古人讲话都是有深刻道理,也是有顺序的。综合这种心理和生理特点,老人平时的形态表现是什么?“故好卧”--就喜欢躺着。

梁冬:平躺是一种躺,侧躺也是一种躺,这在文字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同? 徐文兵: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叫“卧如弓”,是侧卧,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睡姿。我调治过一个小孩子,他是消化不良,老是手心发烫。他老趴着睡,觉得枕头底下那块儿凉。梁冬:为什么人要“卧如弓”?

徐文兵:我理解的“卧如弓”是这么个意思:人的胆经是行走在身体两侧的,侧卧,尤其是右侧卧,对胆经正好有一种压力。好多人睡不着觉,中医管这叫“不得卧”。《黄帝内经》包括《伤寒论》都没有说什么睡不着或者失眠,就说“不得卧”,意思是入睡困难,或者是反复醒来,或者老是做那种奇奇怪怪的梦,也就是说卧不安。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

卧不安是什么意思?一个就是我说的趴着睡,人才有安全感。而侧卧对胆经正好有一种压力,所以胆气弱或者胆寒的人侧着就会容易睡不着。有一个治疗失眠的、很著名的方子就叫“温胆汤”。为什么人有不安全感?害怕嘛!为什么害怕?胆寒。那你把他的胆给弄热了,或者给它压力了,他就不害怕了,他就睡着了。梁冬:侧着睡比较好一些。徐文兵:对,尤其是要右侧卧。

梁冬:为什么我现在睡觉的时候喜欢平躺着,像小孩子一样把握着的拳头整个摊开呢?这样不好吗?

徐文兵:这说明你还停留在童稚期。当然,这样睡也可以。小孩子睡觉都是两只手扬起来,心经是打开的。

另外,侧卧还有一个对人体有益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脖子和肩膀有一个距离,如果一个枕头的高度与它相等,就正好有一个力的支撑,这时候,你的脖子放在上面是非常放松的。所以睡觉的话最好侧卧。另外,枕头一定要硬,如果你不喜欢太硬,又不喜欢太软,就用荞麦皮枕头。

古人睡觉的枕头就非常硬,有瓷枕什么的,而现在人睡的都是鸭绒枕那种软枕头。想想看,枕头是软的,头部缺乏一个力量支撑,脖子就是硬的了。所以,那么多人有颈椎病,就是这个软枕头闹的,“不得卧”。梁冬:“故好卧”怎么讲?

徐文兵:“故好卧”是针对我们小时候“好走”,然后“好趋”,然后“好步”之后的一个老年生理阶段来讲的。随着人年龄的增大,气血的变化有一个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既然生理变化到了这个时候,人就要顺应它的节奏。

现在一些养生节目,乱说什么“为了锻炼心脏,你岁数大了也要去运动,要大步走,要跑步”。人老了,气血本来就不足,回缩到身躯内了,腿脚也有点儿不灵便,你还强迫他把气血往手脚上运动。好多人就这样把自己给锻炼坏了。梁冬:这样的锻炼方式就是活活地把本来可以滋养心脏的气血,生生弄到远东地区,当然对心脏不好了。所以,你得经常让老年人躺一躺,这样休息比较好。徐文兵:年轻人回家后,别看爹妈在那儿躺着你就不高兴,非要拽起来让他去锻炼,这是很蠢的。

父母年过60以后,你该怎么去对待他们?首先,你要意识到他们看问题容易看负面,容易悲观,容易替孩子们操这心、操那心,这是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另外,他们懒得活动了,平常爱早晨起来出去遛遛弯,回来又躺下了,这是正常的表现,你要尊重他们。还有,要在饮食和别的一些保健方面帮助爹妈,要有针对性。比如说心气虚的父母,吃点什么能补他们的心气?

补心气的东西,一般颜色都偏红。像很多活血化瘀,能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的中药都是红色的,比如丹参、茜草、红花、赤芍,甚至朱砂。还有一个叫肉苁蓉的药,补益心气也非常好。

另外,中医把补心气最好的东西叫做血肉有情之品。什么是血肉有情之品?红肉!现在有一种观点说要给老年人吃白肉,别吃红肉。实际上,红烧肉老年人吃最好。梁冬:传说中的红葡萄酒是有道理的。

徐文兵:几千年来,经过实践,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酒并不是红葡萄酒。是黄酒!我们看一个东西好不好,得看它的材质。红酒是葡萄酿的!葡萄是果还是实?是果,果是果肉。而黄酒拿什么酿的?种子,是胚胎!种子是实嘛。它是由有生命力、能够再繁殖出生命的东西酿成的。所以种子属于生命的早期,果子就是生命的晚期。

黄酒主要是入肝经的。温了以后喝,肝经强了,木生火,也能补益心气。另外,补益心气的最好粮食是红高粱,现代人都不吃了。

梁冬:调治老人的“若忧悲”,最好用什么药?

徐文兵:悲是因为离。什么才能欢?合嘛。中药里面有两味药:合欢花、合欢皮,专门调治这种忧悲的病。古时有一首诗里说:“合欢蠲(juān)忿,萱草忘忧。”萱草,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金针菜(又名黄花菜),只要在饮食或者吃的药里边加上合欢、金针这两味药,老人悲的情绪就能缓解。梁冬:百合病是什么意思啊?

徐文兵:百合病相当于现在的焦虑或者躁狂症。说这个人坐又不能坐,卧又不能卧,就是那种坐立不安、烦躁不宁的症状。然后你问他怎么了,他也不知道,就在那儿莫名其妙地自己哭泣。怎么调治?就熬百合一味药给他喝。

梁冬:所谓悲欢离合,离就是悲,合就会欢。还有,老年人六七十岁了,合一合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呢?

徐文兵:因人而异。我们讲过,男人到64岁留着那点儿精气养自己就够了,不要往外放。

梁冬:老人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呢?

徐文兵:看他自己,但我是反对的。有些人到这把年龄还去吃一些壮阳或者催情的药,最后把自己透支过度。梁冬:你觉得老年人应该分床睡还是合床睡?

徐文兵:老人应该分床睡,包括年轻夫妻都应该分床睡。“服药千裹,不如独卧。”听说过这句话吗?就是说,你吃这个补那个,养得再好,不如分床而睡,节省你的精气神好好养自己。老夫老妻分开睡,不见得就是感情不和,而合在一起,反而可能闹得身体更不好。

14.“七十岁,脾气虚”——老年人特别要好好补脾 梁冬:人到了70岁,《黄帝内经》就用了六个字来形容,“脾气虚,皮肤枯”。

徐文兵:到七十岁就该土不足了,对应的就是脾气虚。这个脾你看它怎么写?

梁冬:一个“月”,一个“卑”,卑下的“卑”。

徐文兵:为什么卑?我们经常说“善用人者为之下”。海纳百川,为什么海能纳百川?位置卑嘛。所以脾这个东西其实是容纳、吸收、包容所有营养物质和藏污纳垢的地方。好比你在外边挣了钱,回家要交给老婆一样。阳性的器官是腑,它在消和化食物。消和化后的东西交给谁呢?脾。脾是个脏,是个阴,阴是专管吸纳、吸收的。

现在很多人说什么脾胃不和、肝脾不和,错了!他们根本没搞清楚脾是干吗的。比如,吃了喝了不长肉,那是脾出问题了。脾气虚是什么意思?就是脾吸收的功能变差了。所以,即使你吃了很多有营养的东西,你也吸收不了。梁冬:“脾气”和“脾”之间有关系吗?

徐文兵:有关系。有人肝火很旺,还有人脾气很大,俩人有区别吗?实际上,脾气好的人突然间也会有肝火爆发。但是我们没说这人脾气不好,为什么?脾是主管人一生的,它是人的后天之本。当人的习性定格以后,就叫脾气,脾气是固定不变的。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一个人的习性还没有固定下来,我们说他还没定型。定型了以后,我们就说这人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情绪方式、情感表达方式,这叫有脾气了。

很多人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好的时候,有两个表现: 第一,要跑,要离开这儿。“走走走,我们要离开这儿。”很多有抑郁症的人,就有这个特点,他们就要走,表现出很惊恐的眼神。问他要去哪儿?他们说不知道,扭头就要跑,就是逃离现场。这就是脾胃虚闹的。

脾胃虚的人有一种营养摄入不够的感觉,老觉得,“将来要有不好的事发生”。你给他吃饱了,就没事了。陷入这种感觉的时候,脾胃虚的人就不停地吃。梁冬:化食量为胆量嘛!

徐文兵: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动物碰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就是逃;第二是拼命进食,储存能量,以备将来不测之需。这就是我们说“脾气”和“脾”气表现在外的那种思想情感,其实它是有物质、生理功能作为基础的。

梁冬:有一些白领频繁跳槽,很可能不是人品问题,是脾胃虚导致的不安全感。

关于脾,您还有什么跟大家分享的呢?

徐文兵:有一句话叫“胃强脾弱”,说这人特能吃,但不长肉,吃的东西全拉掉了。

梁冬:不少人都哭着、喊着要有这种功能。

徐文兵:很多人现在追求的是一种病态,说你这么能吃还不长肉,真羡慕你。我们老家有句话叫“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子,就怕匣匣没底子”。意思是男人像一个搂钱的耙子,出去耕耘,去搂回东西。往哪儿装啊?往那匣匣里面装嘛。这个男人再无能、再笨,他总能搂点东西回来。就怕什么?匣匣没底子,老婆盛不住。你挣多少钱交给她,全给你造光。也就是说,胃是耙耙,吃进去东西。脾是装东西的匣匣。不怕胃不好,就怕脾气虚。

上面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能挣的不如会花的,她能给你全存上,可以应不时之需。这样的话,人就很健康。

说到这,有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要打仗了,赵国朝中无可用之将,去访问一下老将军廉颇吧。怎么考察?去看看廉颇还能不能吃饭。结果来人一见廉颇,海量,特能吃。回来怎么汇报的?吃倒是能吃,一吃饭,三遗矢,就是吃饭中间廉颇上了三趟厕所。能吃吧? 梁冬:的确能吃啊!徐文兵:胃没问题吧? 梁冬:没问题。徐文兵:哪有问题了?

梁冬:匣匣(脾),兜不住,吸收不了。

徐文兵:廉颇就是“胃强脾弱”,吃了就拉了,所以最后赵王还是没用他。

70岁这个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一个是不能吃,饭量少;第二,吸收也不好。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吃倒是挺能吃,但是吃完了就拉。总之,脾气虚了。

梁冬:有一些减肥药就鼓吹:你吃了,全拉出来,不忌口不长胖。其实这是对脾很大的伤害。

徐文兵:这是对生理上最大的伤害。别说老年人,年轻人也受不了。

15.“皮肤枯”——老年人要少生气,忌辛辣 徐文兵:脾气虚了以后,皮肤的表现是什么? 梁冬:皮肤枯嘛,没有脂肪在皮肤上堆积。

徐文兵:一个是皮枯,一个是肤枯。肤是皮下脂肪,当脾吸收进来营养后,化为气,化为神,让你吃饱了能干活,能写东西;另外呢,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变成一个精髓的半成品,储存在体内。一是保护你脏腑的温度,另外是储存在皮下脂肪,给整个身体保温。脾气虚的人有一个特点:有皮无肤,他那个皮,你一拎就能拎起来。梁冬:有些老年人真的是这样。

徐文兵:什么叫鸡皮鹤发?一拎有皮无肤,皮下没脂肪了。现在,好多人一说到减肥就是“我要抽脂”,抽什么呢?把脾好不容易吸收的东西(匣匣好不容易攒的钱)给捅开个洞抽走了。抽到最后,有的人感觉弱不禁风;还有的人觉得脏开始寒,心寒齿冷,就觉得活着没意思。据统计,好多抽脂减肥的人到最后都患上了抑郁症。梁冬:太恐怖了!

徐文兵:这都是人造疾病。梁冬:怎么才能补脾?

徐文兵:中医经常说一个词叫“健脾”。什么叫健脾?就是让脾气“使之有力”,或者叫“使之有气”。就是怎么能提高脾的消化功能?首先,我们别干蠢事,就是说别干让脾气变得很弱的事情。什么是伤脾气的事?什么克土? 梁冬:木克土。

徐文兵:所以你发现了没有,好多脾气虚的人一生气就拉肚子。跟人吵完架以后,马上上厕所。肝气一动,脾气就弱。这种人最忌讳吃过于辛辣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平常,我们吃的东西太多了,没胃口,堵在嗓子眼了,吃点辣的东西,好!又开胃了。因为辛辣的东西能把肝气、胆气鼓舞起来,把那些多余的营养化掉,你又能吃了。而当你脾气虚的时候,吃辣的东西会让你一下子把营养耗散掉。所以,老年人到这个年龄要忌辛辣。请问“吸收”的反义词是什么? 梁冬:呕吐。

徐文兵:呕吐和拉肚子——泄泻最伤人的脾气。现在减肥的人一个是抽脂,还有一个是抠喉。这顿饭既想吃,吃完又怕长胖,怎么办?先吃,吃完跑厕所一弄,哗哗吐掉了。这种方式最伤脾胃之气,弄到最后就是厌食症。

这种吐先伤的是脾胃之气,然后伤的是心气,最后连吃饭的欲望都没了。所以,老年人切忌用那种催吐或者是拉肚子的方法,有可能拉下以后就收不住了。梁冬:怎么养脾胃之气?

徐文兵:第一,不要干蠢事,不要剧烈地催吐或者拉肚子。另外,要学会借天地之气去养自己的脾胃。借春天调肝气起来,借夏天鼓舞心气,借秋天养肺气,借冬天养肾气,尤其要注意换季的时候。因为中医把每一季的最后18天归到脾,比如春天的末尾,快到立夏前的那18天,借这个气养脾胃。到这会儿呢,天地之气会鼓舞你的脾胃,所以,要多吃一些养脾胃的食物或者药。

梁冬:养脾胃的食物或者药有哪些?

徐文兵:效果好,颜色黄的,像小米粥。小米,我们叫粟。另外,中药里面有很多黄色的药,补脾非常好。像党参,黄土高原出产的。上党地区,山西晋中南——长治出产的这个党参最好了,什么味道?甜的。还有我们古代用的饴糖——高粱饴。老年人在这个年龄段还要吃点蜜,他们脾气虚了。梁冬:这些东西都是甘甜的东西,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怎么办?

徐文兵:糖尿病是特例。糖尿病是什么?脾气太旺,克了肾水。而脾气虚是自个还不行呢,克什么肾呢?它克不了。中药甘草也是补脾气的,黄色,味甜!其实,补脾气最好的一味药是山西北面——我们老家附近浑源县出产的,叫黄芪,黄色,甜的,煲汤、煮药都非常好。它的作用就是补脾胃、长肌肉、托脓,托里透脓。

脾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表现是什么?身体划破了,或者长了痈疮,久久不愈合。现代医学解释说这是免疫力低下什么的。原来这儿溃烂,流的都是那种稀汤寡水,但你吃完黄芪以后很快开始化脓、出脓,脓排干净以后伤口愈合。黄芪这味药到了70岁这个年龄段是应该作为一种食材来用的。如果老年人还能吃点肉的话,什么鸡肉、鸭肉、猪肉都不适合,补脾最好的肉就是牛肉,而且最好是黄牛肉。吃黄牛肉炖的汤,里面再加点黄芪,然后吃一碗小米粥或者干饭。粥不是稀粥,而是稠的,做的时候就像焖大米一样把小米焖好了,再用勺子把它杵得粘烂,浇点牛肉汤汁一吃。梁冬:你有没有观察到我刚才吞了一下口水?说明我身体反应还可以。

徐文兵:说明我的语言功能也很强,把人给说饱了。梁冬:老年人不要吃什么? 徐文兵:不要吃辛辣的。

梁冬:脾气虚的人还要注意哪些?

徐文兵:脾气虚的人,尤其注意不要过度劳作。因为脾气虚了以后,不但影响不了外面,还缩到里面。缩到里边的表现是什么——皮肤枯。皮肤枯的原因是什么?气上不去了。梁冬:好像气球,气不足就瘪了。

徐文兵:人的气瘪了,皱纹出来了,皮肤也枯了,一拎就起来了。所以,脾气虚的人一是不要多动,另外赶紧吃一些中药,把脾气给补上去。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味成药。一般没辨证,我是不给人推荐什么药的,但有一些药呢,它是经过几千年验证的,是基本上对路、不会有太大副作用的药,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第一个叫补中益气丸。为什么叫丸呢?散和丸的区别就是里边有个赋形剂。这种赋形剂,我们都用小米的那种精糊,就是小米熬得特别稠特别稠,然后晒干了,把它打成淀粉,把这些药给它裹在一块儿。一个丸里边大概有一半是淀粉,另一半是药,又做成小丸。为什么?我知道你很弱,本来功能很差,突然给你送来一顿好饭,你受得了吗?做成小丸就是要让它慢慢地被你吸收。梁冬:第二味药呢?

徐文兵:第二味药药店也能买到。它专门调治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得感冒的人,这药叫玉屏风散。梁冬:听名字就知道它的作用,屏风嘛!徐文兵:对,把那些外邪之气屏蔽掉。

而且,这里面用的四味药,君药是黄芪——山西晋北的黄芪最好,叫北芪,也称箭芪。里面的臣药叫防风,你听这名字,多形象。还有一味佐药是苍术或者白术。最后还有一味药——甘草。它们合在一块想达到什么效果呢?把你的脾气补起来、提起来,让你的卫气变得充盈。这样你就不容易遭到外邪的侵袭。

还有,老年人到七十岁以后,有句话叫: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为什么这么说? 梁冬:不小心就过去了。

徐文兵:这种状态下你再让他有点儿风吹草动,得个感冒,很容易就一病不起。“上工治未病”,与其那样,不如好好把它防住。玉屏风散就是给身体建立一道屏风的。

梁冬:我还以为防住就是别留饭、别留宿,原来是这样的。16.“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老了不犯糊涂 梁冬:“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什么是肺气衰? 徐文兵:古人有一句形容老年人的话—— “耄耋之年”。“耄”是一个“老”,底下一个“毛”。“耋”是一个“老”,一个“至”。七十岁以上叫耄,八十岁以上叫耋。我们说脾是土,土生什么?

梁冬:土生金嘛!

徐文兵:八十岁以后,老人的肺气开始弱了——“肺气衰”,有什么表现呢?

一个是喘,一个是哮。喘呢就是呼吸节奏加快了,气不够用了。我们说气沉丹田,如果人肺气很足,一口气儿就能吸到丹田,厉害的一口气可以吸到脚后跟。但是老人肺气虚了以后就开始出现浅表呼吸。

还有,肺本身的力量不够气的吸入、排出,人就要依靠肢体的力量,于是他呼吸时就会张口抬肩。肺气虚的老人甚至不能平卧,只有半卧,靠着高枕头,半坐半躺地这么过一夜。肺有一个功能——帮助人的肾做水液运化,就好像风箱一样,气进来后推动体液,输布到全身。如果肺气进不来呢?全身的微循环系统就差了,动力下降以后,带来的就是一系列身心的变化。梁冬:为什么黄帝要把人生分成10年一个阶段来看,从10岁左右开始,一直看到60岁、70岁、80岁……其实是让你拥有一个生命的整体观,大概知道自己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活法。

为什么肺气衰的时候就会“魄离”?

徐文兵:《黄帝内经》说人长寿的原因是“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到了80岁这会儿,你形不行了,好比你盖了个宾馆,但没把你的客人伺候好,这时候人家当然就要离开。肺是藏魄的。关于魄,我们以前讲过有七个,其中一个管呼吸功能的比较重要,叫“臭(chòu)肺”或者“臭(xiù)肺”。肺气衰了,“臭肺”就容易离开。它离开你的身体后,呼吸功能就不好了。

另外就是老说一些错话,“故言善误”,或者自己的一些亲人,他都辨认不清楚了。我们说这人老糊涂了。老糊涂的原因是什么?最浅表的是魄离,然后到死,叫魂离,最后是神去,人没了。

所以,肺气衰的老年人呼吸有问题了,说话也老是词不达意了。比如有时说出“那个卖女孩的小火柴”“掀起你的头盖骨”什么的。

梁冬:有些人平常这样说,我们觉得很好笑,其实是因为他的肺气弱。

徐文兵:肺气弱以后有一个什么问题?脑萎缩!我刚才说了,肺要推动津液向全身输布。另外,肺是肾的妈妈,金生水。你肺气弱了,没力气推动体液输布,制造新的精髓(脑髓也是人体的精)功能弱了,这脑子当然就不够用了。梁冬:怎么才能让肺的功能强大起来,延缓衰老呢? 徐文兵:补益肺气,多吃白色的食物,吃白米饭、白色的生山药,还有贝母。贝母有两种,一种小的,出产在四川的叫川贝。为什么叫贝母呢?它是两个摞在一块儿,好像妈妈背个孩子一样,就是母子,就是袋鼠抱着孩子那个样儿。梁冬:植物也是有灵性的啊!

徐文兵:贝母,浙江出产的比较大,大贝母叫浙贝,或者叫象贝。它是补肺气非常好的药。

民国有位名医叫张锡纯。他特别善于给人补肺气,他用一味药——山茱萸。山茱萸是酸味儿的,酸主收敛,肺主纳气,都是往里收的,所以吃酸的东西,是能够纳肺气的。补肺气的动物药,蛤蚧不错。药店里有一个四脚给钉住,长得像壁虎一样,然后有个小尾巴的东西就是蛤蚧。梁冬:蛤蚧最精华的地方在哪里呢?

徐文兵:在它尾巴上。药店里有种药叫蛤蚧定喘丸,就是用蛤蚧为主药的。

另外,魄要跑从哪儿跑?魄门——肛门。怎么办呢?把肛门收紧了,那个魄就跑不了。肛门与大肠相连接,大肠与肺相表里。所以,这是一个补肺气的好方法,非常简单,还不花钱。

老年人到80岁以后,内裤老是会不干净。他那个肛门就收不紧,括约肌无力,排便或者是不排便时老会流出点东西来。经常锻炼肛门的括约肌,我们叫撮谷道,魄就不会跑掉。中国古代皇帝,短命的占绝大多数,但清朝却有两个长寿的皇帝,一位是乾隆,一位是乾隆他爷爷——康熙。康熙活了将近70岁,乾隆活了86岁,那算是很高寿了。乾隆总结自己长寿的秘诀,其中一个就是撮谷道。梁冬:生活真的是处处皆学问呢!

17.“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补肾就是把根留住

梁冬:“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什么意思?前面讲到金生水,所以90岁肯定是肾出问题了。

徐文兵:90岁已差不多到了肾精枯竭的时候。肾是个水脏——水的脏,当肾精干了以后,它就焦了,也就是精髓快耗干了。

肾是把多余的精储存在其他4个脏里面的,当人老了,首先从肝开始虚,然后是心、脾、肺开始虚,一系列地虚。最后到了肾,就虚到根儿上了。

梁冬:虚到根儿上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徐文兵:没有精了,化成不了血也化成不了气了。血是走在脉里面,气是走在经络里面的,所以岐伯说“经脉空虚”。梁冬:肾和膀胱是什么关系?

徐文兵:肾是在里面藏着,是脏;膀胱是对外开放的,是腑。它们是一个表里的关系。如果人受了寒气,先伤膀胱,然后就过渡到伤肾。

梁冬:一说到“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很多人就想到要补肾。中医是怎么补肾的呢? 徐文兵:一个是补肾,一个是益肾。梁冬:这两个东西有什么不同?

徐文兵:补肾就是别让它漏。比如到这岁数了,虚了是正常的。但有些人是提前把自个儿的精给漏掉了,这种人需要补。梁冬: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肾在漏精呢?

徐文兵:漏精有表现啊。比如,体液都是我们的精。遗精算漏,白带多算漏,人工流产算漏,动不动就出汗算漏。现在,很多人说我要出去出点汗,出什么汗?那叫漏精。还有出血、呕吐、拉肚子,这都会伤肾,这都是漏精。

梁冬:有些人撒尿的时候有很多泡沫,就跟啤酒倒在马桶里一样,但化验又没事儿。这是什么呢? 徐文兵:中医认为,这叫漏精。梁冬:那怎么样能够把这个精补住?

徐文兵:补啊!什么叫补?就是不让它漏。补是止损,益是往里面加东西。

梁冬:先得补,后再益。

徐文兵:先得把锅补住了,然后再往里加东西,否则你这儿漏着,那儿加着,等于白补。

梁冬:既然肾是主黑色的,那要补的话就要用像黏土一样的东西,比如黑色的、稠稠的东西。

徐文兵:比如熟地黄。地黄叫地髓,骨髓的“髓”。它的鲜品叫生地黄。生地黄偏于凉血,是寒性的,但把它炮制(蒸、晒)以后,它里面的多糖就变成了单糖,黑色,然后就变成了熟地黄。熟地黄补肾、益髓的功能特别好。

梁冬:有些人打电话想说两件事,说完第一件,第二件事忘了。这种情况需要用熟地黄吗?

徐文兵:不一定,有的人是心火太旺、事太多,他也会忘事。还有,头天要是熬夜了,也要补肾。另外,益肾的东西还有玄参。玄参是黑色的,它的功效也非常好。另外,丹参、白参、红参、黑参,还有黄参——党参。颜色不一样,都叫参。云南的三七,也叫参,三七参。这都是老天爷造好给大家用的。

梁冬:除了吃什么来补益肾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到我们的肾吗?比如,等公共汽车或者是坐着看电视的时候。

徐文兵:撒尿的时候要咬牙,这是防止肾气漏掉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我见过的一些长寿老人,他们习惯早晨起来先叩齿,然后鸣天鼓,就是用掌心捂住耳朵,手指敲后脑勺。因为肾开窍于耳,这其实就是用后天的意识引导人先天的神气去关注某个东西。还有就是搓耳朵,左手绕过头顶从耳垂往上捋右耳,你别左手直接搓左耳。右手也一样。因为它是个胎儿,头朝下的。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好的补肾方法。

另外,一些胶类的东西,像胎盘、冬虫夏草,还有杜仲、续断、土鳖虫,都是非常好的补肾药。

梁冬:请问这个紫河车——胎盘,到底该怎么弄?比如刚生了小孩子之后的女性。

徐文兵:跟医生要过来。有一次,我厚朴一期的一个学生生完孩子后,就把它交给了我们,我们有个制剂室可以加工。冬至那天,我们给它烘干,然后磨成粉,装胶囊给她拿回家吃了。

18.“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修身好了,连死都是快乐的事

徐文兵:人到百岁,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善终”。“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要知道,人能活100岁,那简直就是老天的恩典。但是,普通人从50岁开始,各个脏分别丧失精气,出现症状,到百岁时,五脏基本上都空虚了。

我们说人活精、气、神,精和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当精没有的时候,气首先没了;当气没有的时候,神也就跟小火苗似的慢慢灭了。所以,这时候尽管形还在--“形骸独居”,但人的神、魂和魄已经慢慢离开身体了。

当人出生,从胚胎变成人后叫“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人去世时,也是魂魄逐渐离体之日,就变成了“形骸独居”,但也是在慢慢地尽其天年。我见过几个百岁老人,那可不是“形骸独居”,那思维、那反应比年轻人都厉害。说白了,我们中国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善终啊!

很多父母,包括我父母现在岁数也大了,他们的观点就是:我不要给孩子添麻烦,我不要躺在床上病病歪歪,我不想你们给我端屎倒尿,还住院花费你们的钱。所以我觉得,老人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让他们快乐地善终。

我看到现在很多按照什么什么方法治疗的病人,到最后基本上生不如死,就痛苦得要去安乐死。为什么?他以前治病的方法都是掩盖矛盾,把最后制造出的更大矛盾给藏起来,到临死前来个大爆发,所以痛苦得不行。

什么是养生?中国人养生就是追求福,其中一个福是什么?善终。什么叫善终呢?“预知时日,无疾而终”。我看到不少健康的老人家,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把事情都交代好了,到最后那个日子,人家飘然而去,没有任何痛苦,安详地走了。人家真是尽其天年。这叫福气!

养生其实是一个初级阶段,养的是“生、长、收、藏”。到老了,就叫养“生、长、壮、老、矣”。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怎么对付我们的“老”,怎么去迎接我们的“矣”。所以,修身修好了,连死都是一个快乐的事情。梁冬:这才是中国文化的至高境界。

徐文兵:无痛苦,很有尊严地死去,这叫:“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梁冬:多读《黄帝内经》,你就会慢慢找到经典背后的天机,也就能够成为享受经典的福人了。

新书友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本文上篇。回复伤神可获取《徐文兵老师说:伤什么别伤神》一文。

【本文摘自《黄帝内经·天年》,由本书编辑团队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医书友会第254期之2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第二篇:从《黄帝内经》谈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

从《黄帝内经》谈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

别认为《黄帝内经》只是一部代代流传的养生医书,实际上,它更是教你如何轻易迈过人生各个年龄段的各种难关,笑傲生老病死的实用心理学巨著。很多书读完可能就忘了,而《黄帝内经》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正能量超级强大。且看中医名家徐文兵、著名主持人梁冬的精彩对话,轻松解读从十岁到百岁的正确活法。

(因篇幅较长,本文分上、下两段推送)

本篇讲座原文: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1.“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人活一口气

梁冬:为什么有些人一看就能够长寿呢?因为人长寿是有遗传的,有他肉体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你母亲、父亲给你遗传的非常好,你却瞎造,照样折寿。这个“造”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一些行为上的,比如做一些坏事什么的,也会折寿。

徐文兵:我们说,“三折肱成良医”,你断过三次骨头,慢慢吃药愈合,就知道什么叫医生了。但是你干吗非要折三次骨头呢?没必要嘛。学点养生的知识,防止自己的精、气、神的损伤,你就能尽其天年,或者是少折点寿,少打点折。

梁冬:对啊!“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接下来是“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什么意思?

徐文兵:这是古代的一个句式,如果老师说完以后黄帝要记笔记,就可以写“如是我闻”——我老师是这么说的。

这段话其实是借着黄帝的口问 “人活一口气”这个问题。树活一张皮,人活着就靠那口气,但是这个气的变化,它是有起伏,有盛衰的。有他气足的时候,也有他气弱的时候,有他气充盈的时候,也有他泄气的时候。

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黄帝问岐伯:您能不能把从生到死的这个阶段气的变化给我讲讲呢——“可得闻乎?”于是,岐伯就以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把人生从十岁至百岁的活法,一段一段地慢慢讲给他听了。

梁冬:为什么用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呢?

徐文兵:黄帝这会儿问的不是性生理的发展,而是贯穿人从生到死的这口气的变化规律。这个变化的阶段是简单地概括成十年来讲的。10岁左右的时候人会怎么样,20岁左右人又大体是个什么样。就是分成了十个阶段,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2.“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梁冬:“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请问“始定”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没完全定,还在长。小孩刚出生时囟门是开的,长大了以后慢慢才闭合,这叫定。囟门,通常指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在头顶的前部中央。

我之前见到几个小脸美女,头颅特别小我问她们:“小时候,你妈是不是爱给你补钙?”她们说:“我很早就补钙了。”补钙是什么啊?头颅还没完全长到一定程度,它就给你封口了。

梁冬:母亲给孩子补钙不好吗?

徐文兵:这叫人为嘛。这跟给地里施化肥没什么区别,所以,补钙要慎重啊。

梁冬:“五脏始定”的意思是:在10岁之前,五个内脏都在长,它有没有一些规律性呢?

徐文兵:这10年间,小孩子还处在发育的阶段,还没完全定型。比如说心脏,人心脏的大小大概就像自个儿的拳头。这时候,他的“拳头”还在长,人也在长个,而且气充血足,是纯阳之体,能吃能喝,就是老百姓说的“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个阶段就叫“五脏始定”。

3.“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怀念活蹦乱跳的岁月

徐文兵:10岁以前的小孩子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的,没有什么太多感情的创伤,也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伤害和刺激,所以,他身上不存在什么气血凝滞、瘀血、痰浊这些问题,他顶多就是平时着凉了、不消化了。他血气是通的。

血气通,又处在阳气旺盛的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其气在下,故好走。”在10岁左右或者说10到20岁这个阶段,不管男女,小孩子整天都是活蹦乱跳的,不知疲倦。

梁冬:比如商场里的电梯正在往下走,他却往上跑。我看见好多孩子就喜欢这样玩,因为气足啊——“气足在下,好走”。

徐文兵:我们现在说的“走”和古人说的“走”完全是两个概念。古代人说的“走”就是跑,说“走步”叫行,或者叫步,步行。现在好多人不知道这个区别,老把这个“走”当成走路。

梁冬:请您聊聊青春期发育的问题。

徐文兵:12岁时,我考上了山西大同二中,学校离我们家很远。为什么我去那里上学?因为那儿有位好老师叫冯更生,他是我的班主任,教语文的,年轻时是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他带了我六年。

我从初一进了学校后,整天早操就是跑。开始我不愿意,因为很累。但现在想起,在那个阶段让你跑是对的,是把孩童的天性发挥出来了。因为你气在下。如果到了七八十岁还让你跑,成了老头还这样锻炼,那叫违背自然!那时候,我每天早上步行半个小时来到学校后,在冯老师的带领下,就开始在操场上跑,跑七八圈,天天1500米。

梁冬:幸好我的班主任是做厨师的。

徐文兵:小孩子的特点是什么?白天欢蹦乱跳,到晚上八九点,一打蔫,入睡了。这是符合自然天性的——白天阳气旺盛,晚上休息。但现在不少人都爱晚上出去跑步。

梁冬:很多老子就是为了跟儿子跑,生生被儿子累倒的。

4.“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正是练肌肉竞走的好时机

徐文兵:到了20岁或者从20岁开始到30岁这个阶段,人的血和气都达到了将近快盛满了,我们叫盛,盛满了。这个时候肌肉开始发达,开始长,他就从那种疾跑的阶段发展到了一种持久有力量的阶段,肌肉也开始变得丰满。

“趋”什么意思?《说文解字》上有注解,它说快速地走步叫“趋”,而快速地奔跑叫“走”。“趋”就是在行和走之间的一个状态,就是快步走。

梁冬:亦步亦趋。这古人活得真是优雅啊,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就连跑步快一点、慢一点都有不同的文字来做这种界定。

徐文兵:我小时候,邻居家有只鹅,那鹅看家护院的本领特别强。人一进院以后,它就夹起翅膀、伸长脖子来啄你,这动作古人就称之为“趋”。包括蛇,它蓄积力量来咬你的时候,那个动作也叫“趋”。它是稍微有点爆发力的、有点向前扑那种状态。

另外,从“走”比“趋”要快的角度来讲,20岁以后,气已经是稍微下来一点了,已经不是“其气在下”了。他那些气长肌肉去了,往里面充盈去了。他不会向外面洒得更多,因而“故好趋”。

5.“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好好散步

徐文兵:女子到了28岁,男子到了32岁,都达到了生理高峰。这在《上古天真论》里讲了——“肌肉满壮”,横着了。这里的30岁,它没从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角度来看,而是站在正常生理、男女不分的角度,说这是人发展的一个高峰——五脏大定。

梁冬:这个大定是大概定了呢,还是什么?

徐文兵:完全定了。

梁冬:一般来说,谈婚论嫁,应该男的比女的大两三岁吧?

徐文兵:影响谈婚论嫁的因素很多,不可一概而定。女子21岁以后出嫁,男人24岁以后娶亲,这样好一点。五脏已经定了,你藏了多少精,这时已经不可改变了。这个时候,“肌肉坚固”,有力量,气血也最旺盛——“血脉盛满”,时不时熬夜、加班加点没事。但过了这个年龄段,有事了。

梁冬: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打麻将熬不住了。这时,就要看看自己这把岁数了。

徐文兵:说到“故好步”,什么叫“步”?“步”就是比“趋”再慢一点点,踱步嘛,胜似闲庭信步。

安步当“车(jū)”,安步当“车(chē)”。这个走步也有讲究。大步,我们叫阔步,还有小碎步……走得不一样,步幅不一样,节奏就不一样。步幅是个“率”,走得有多快,是心率决定的,是它在指挥,它调的也是个节奏。我看到在公园里真正练功的人,他的呼吸吐纳是配合走步“吸吸呼”的,一边迈步一边“吸吸呼”,而且心思特别集中,特别放松。

从“走”也就是“跑”,到“趋”,然后到“步”的过程,好像是速度下来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心智”发达了,气往上走了。

说到这个“步”呢,大家尤其要注意一个事情。曾经有人提倡一个锻炼方法——“大步走”,告诉中老年人:“你们想要自己的心脏强健吗?那就大步走。”结果,好多人来找我看病,练出了什么问题?心慌、心跳、睡不着觉。30岁可以快步、大步幅地走。30岁以后,你就该踱步了。散步时慢慢走,不要加大步幅,也不要加大走路的频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运动。

现在很多人锻炼都是盲目的,我们说30多岁的人你不要去跑了,可好多70后说:“哎呀,老坐办公室,我要去锻炼。”干吗去?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冬天外面那么冷也得去。

好多人就是坚持——“我要运动”。我说,你们都在动不在运,胡闹!

梁冬:还有一些人呢,冬天早上的时候开始在长街上跑啊跑,吸点汽车尾气,说重点儿叫“人肉吸尘器”,那真是很危险的事情!

6.“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40岁后人要注意什么

徐文兵:40岁以后,人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身体达到了一个极点,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表现是“腠理始疏”。腠理我讲过,就是皮肤的纹理和细胞间那个肉眼看不到的间隙。当人在身体好、气足的时候,腠理特别紧密,好像是一个充满了气的皮球,上面不会有任何皱纹。

但40岁以后呢,腠理就开始疏松了。女性表现在,“我的眼角出现鱼尾纹了,我皮肤的毛孔变得粗大了”,还有人容易感冒。肉松了嘛,外部肉体的防线和气的防线退化了。以前穿得单薄点儿出去没事,现在稍微不注意就感冒,腠理疏松了。

梁冬:不同的人的纹路、皱纹是不一样的,通常眼角出现了鱼尾纹意味着什么?男的额头上有皱纹呢?

徐文兵:眼角有鱼尾纹是人的胆气衰了;抬头纹重是胃不好;额头竖皱纹多,前列腺、膀胱有问题;嘴角皱纹多,严重胃病。脸上的皱纹啊,拉皮可以遮盖。女人唯一遮盖不住的,是脖子上的皱纹,就是气血上不去。好多老美女都戴着围巾,遮掩一下脖子上的皱纹。“腠理始疏”了。

梁冬:“腠理始疏”后“荣华颓落”,“荣”和“华”分别指什么呢?

徐文兵:什么叫“荣”?我们想想白居易的“一岁一枯荣”,想想枯,就知道什么叫“荣”了,“荣”是被滋润的那个状态,返青返绿了,这是指树木。

对人来说,气血滋润的样子叫“荣”,“你看他荣光焕发的”。“华”是什么?是花开的那个模样,闻着香,有颜色,有光泽。中医经常说,“心,其华在面。”意思是如果心的功能不错,那表现出来的脸色就很好看,气色也好。另外,“肾,其华在发”,是说一个人肾好的话,那她肯定一头乌发。

人到中年,“荣华颓落”,什么表现?脸色变得不润泽、枯槁,白发开始多起来了,甚至有些人出现脱发。

7.“发鬓斑白”——防治白发的最根本之法

梁冬:有些人很早就有白头发,这意味着什么?

徐文兵:白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肾水不足,再一个是火太大。年轻时候长白发都是因为体内火太大,有创造力。

梁冬:我发现一个特点:不少年轻、有花白头发的人通常脾气暴躁,很容易发火。

徐文兵:心气很高!

梁冬:我曾经见过一些人,年纪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眉毛会长出很长的几根,有人说这是长寿的标志。中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文兵:气血足的话,人的眉毛就浓,就长。如果一个人阳气旺,我们就说他立眉霸眼,很有决断力。

我给人调治身体,就调他的五脏六腑,这人原来一脸的焦黑晦暗,调完以后会出现一个现象:开始变白。哪儿先变白呢?眉毛底下的部位开始变白,然后扩散到全脸。好多人治到最后,病好了,我说,“你不用来了”,他说:“不不不,我还要脸白,我还要白一白。”

人的脸色,其实是内脏功能的一个表现。你老在脸上涂涂抹抹、敲敲打打做文章,有人戏称为装修。我说那属于治标不治本。

如果你把五脏六腑调好了,荣华自然就显露在脸上。我们说,这人气色不错,哪儿不错?五脏六腑不错。而人到40岁以后,就会出现“腠理始疏,荣华颓落”的状态。

《上古天真论》里也说过:女子过了五七三十五岁以后,“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再过7年,“面皆焦,发始白”,脸色整个就变得焦黑干燥,没有荣光,这些表现都是与人的年龄对应的。

梁冬:怎么样才能够延缓一点点呢?

徐文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黄帝内经》说了,“阳明脉衰”。阳明脉,第一指足阳明胃,要想阳明脉不衰,你就要把你的胃保护好;第二指手阳明大肠,要想保持大肠化腐朽为神奇和化完腐朽、正常排出的能力,你就要好好侍候好自己的大肠。总之,把阳明脉照顾好了,你的脸色就不再难看,而且也不会便秘了。

女人开始衰老,为什么第一道皱纹出现在眼角——胆经的瞳子髎穴位置?男人为什么会两鬓斑白?像苏东坡说的“早生华发”。问题都出在胆上。因为胆经的循行部位就在我们身体的两侧,沿着阴面和阳面的交界,我们管它叫少阳。

还有,肾是水,胆是木,水生木。肾水稍微弱一点,第一表现就是木开始枯槁,人的两鬓开始发白,然后蔓延到全头。所以,养肾精是防治白发的最根本之法,平常挠一挠头也有一些作用。但如果底下(肾)不给供水,你把头挠破了,它还是白的。

如果脸颊出现暗疮、黑斑、黑点,就可能是胃病。还有很多人,嘴巴周围长了一圈暗疮,那是冲脉有问题。一看女孩子嘴巴下面长了这种暗疮,那她可能有妇科病,得研究白带。

发鬓斑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混到了“争权夺势,争名逐利,费尽心机”的阶段,这时人的心火、心思用得特别旺,这种心火又折过去煎熬、消耗肾水,这也会导致发鬓斑白。古时候,伍子胥就是这样,过昭关时,一夜之间就白了头。

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一位母亲听到自己儿子突然出车祸去世后,一夜白头。为什么一夜白头?就是那煎熬自己的心火把肾水一下熬干了。

还有,我治过一些上网成瘾的年轻人,他们简直就失神了,爹妈怎么管教也没用。孩子在家里偷钱,在外面借钱,小偷小摸,随后就上网吧,把父母亲煎熬得全是一头白发。所以,发鬓斑白的原因,从生理上说是肝胆气不足了,气血不足了,但心理上的煎熬其实影响更大。

梁冬:很多时候,情志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我发现,不少人对情绪的影响力认识不足。

徐文兵:认识不足的原因,不是说大家没意识到,而是对此没抓没挠的。物质上有形有质有象的东西,像吃什么吃坏了,我可以去研究它,把原因弄明白。但情绪呢?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说:“我气坏了,你气死我了,你伤我心了……”或者“我悲了,我哀了……”这情绪具体是什么?抓不着。但是,中医却抓得着!

中医有一套理论,专门研究你什么病容易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比如肝火旺的人,愤和怒的情绪就容易大,心气不足的人就容易悲和哀。这种无形的情绪,它是有一个肉身和能量基础的,还有一种表现方式。所以中医是能抓住、落实的,就是说,中医能把情绪这种无形无象的东西落到实处,而且有一系列调整它的好办法。

8.“平盛不摇,故好坐”——40岁后该练静坐

梁冬:接下来是“平盛不摇,故好坐”。请问什么叫“平盛不摇”?

徐文兵:“平盛”是相对“五脏六腑皆大盛以平定”的。“平盛”以后,人的精血不会再增加了,而是在慢慢地减少,人不那么喜欢跑,不再喜欢跳,也不怎么喜欢大步走路了。因为流往脚上的气血不足,所以就喜欢坐了。

梁冬:我发现有些人坐着的时候,很喜欢颤脚,颤颤颤,这说明什么?

徐文兵:说明一个人手足无措。颤脚的原因是什么?是一口气,推动这口气的就是一种躁动不安的心情。这都是心火和肝火。什么叫“好坐”?这么坐舒服。我们说人什么年龄练静坐?40岁以后。

梁冬:我现在30多岁就练打坐,是不是早了点儿?

徐文兵:有点儿早,这个年龄最好去练站桩。另外,我建议家长和老师不要逼一个小孩子在好走的年龄去练站桩和静坐,这是不合适的,绝对是摧残人家孩子。

所以人到40岁以后,去学学静坐吧,既符合你的生理,又符合你的心理。静坐以后,就可以降降自己的虚火、浮火。

梁冬:有一个观点,说静坐的时候,你把双腿一盘,有助于拉开骨骼。因为经脉是从脚下下去的。

徐文兵:关于静坐的理论太多了,各门流派,怎么单盘、双盘。我有次回老家,碰到一个高人,人家说:“你们都知道两掌合十,怎么不知道脚掌也应该合十?”人家那个门派的做法就是:两个脚心也要对着。反正,坐法就是各种各样。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肌肉没那么柔软,肌腱不是那么有弹性的话,不要非强迫自己去盘成个什么样,舒服就行了。道家就很简单,道法自然,舒服为原则,没必要搞得自己那么扭曲变形,弄得自己不痛快。我建议,中年人一定要找个好老师去学学静坐。

梁冬:痔疮和坐的时间长有关系吗?

徐文兵:没关系,痔疮跟肝有关。好吃辣椒的人容易得痔疮,喝酒的人也容易得,就是说湿气、瘀血重的人容易得痔疮。其实痔疮就是一个瘀血块,或者瘀血凸起的一条静脉的一个腔道、管道。

梁冬:中医是怎么调治痔疮的呢?

徐文兵:身体上有个地方叫魄门——肛门!古代人受刑以后,医生去救死扶伤,第一件事就是塞住魄门,怕那股气走了。而我们要想增强自己的魄力,就要老做一个提肛运动。也就是撮谷道,有意识地把肛门的括约肌收紧了放松,收紧了放松。这是预防痔疮最好的方法。

9.“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人衰老首先从肝上表现出来

梁冬:到了50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很多问题就开始来了。徐文兵:人到50岁叫半百。在《上古天真论》里,黄帝说,我发现,现在年过半百的人,“动作皆衰者。”

大致看一下,50岁是肝功能衰弱,60岁呢?

梁冬:木生火,60岁是心开始衰弱。

徐文兵:70岁呢?

梁冬:火生土,脾胃开始衰弱了。

徐文兵:80岁呢?

梁冬:土生金,肺开始衰弱了。

徐文兵:90岁呢?

梁冬:金生水,肾有问题了。

徐文兵:人的肝、心、脾、肺、肾是有讲究的,哪个脏先衰呢?木!就是“肝气先衰”。

其实,这是一个轮回。前面我们讲了,人衰退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精气不足。首先从水生的那个木——肝先表现出来。木是春天,最早开始出现问题——“肝气始衰,肝叶始薄。”

梁冬:什么叫“肝叶”?

徐文兵:人的肝有三片叶,精血足的时候,肝叶特别厚;如果精血不足?肝叶就变薄了。肝又是分泌胆汁的器官,肝叶薄了以后,就好像母亲没奶了,胆汁也不充盈了。胆汁不充盈,化肉的功能就差了,跟着一系列问题就来了。

梁冬:胆不是用来分泌胆汁的,而是用来装胆汁的。

徐文兵:装进肝分泌的胆汁以后,如果身体需要,胆就再把胆汁放出去。

梁冬: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徐文兵:没做手术前,他的身体有代偿性。没吃肉时,他有一管胆汁存在那。吃肉以后,胆汁“啪”放出去化解。切完胆后就没这个缓冲了,人就不能一顿吃很多肉,只能胆分泌多少,他用多少。

《上古天真论》讲过,女子到了49岁的时候,月经没了,肝不藏血了。没那么多血可藏,也没那么多血可放了。好像水库蓄水,都没蓄上水,放什么水?到这会儿,女人的月经没了,闭经了。而男人到50岁,性功能就差了。

梁冬:我听说有一些人月经停了之后,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回来了,这有可能吗?

徐文兵:有!那是接着漏。该闭经的时候你不闭经,还见红,这就是问题。到14岁(虚岁)了,该来例假你没来,也是问题。中医的道理是什么?到了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你就干,干错了就不对。

好多人说有月经好,没月经就不好。那得看什么时候。七八十岁又见红了,一检查,有癌症。到那会儿你见了红,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梁冬:“胆汁始减”,就是说人50岁的时候,胆汁就基本上不分泌了?

徐文兵:应该是减少了。像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到50多岁这个阶段,消化油腻的功能也差了。

梁冬:所以,老年人别吃太好,实际上他也吃不了太好。现在,有很多子女孝敬父母,燕窝、熊掌堆着,其实真的是害了父母!

徐文兵:“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虽然他们发自内心,本心是孝,但结果是害老人。所以,人到了五十来岁,吃五谷杂粮就可以了,大油大腻的东西不大合适了,因为胆汁不够用了。

“肝开窍于目”,到50多岁,人还会出现什么问题?“目始不明。”眼睛开始看不清楚东西,眼花了。

梁冬:眼睛看得见,是后面的气血充足,而且得冲到肝上。

徐文兵:冲到肝开的“窍”——“眼睛”上。

梁冬:人老珠黄的这个“珠黄”,就是指眼睛黄喽?

徐文兵:到这会儿就黄了。还可能的情况就是他白眼球上出现了很多黄斑或者是黑斑。

梁冬:这是什么原因呢?

徐文兵:瘀血。除了虚以外,还有外邪了。

梁冬:那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够保肝呢?

徐文兵:肝的妈妈是肾。第一,要养肾;第二,子时丑时是肝胆的工作时间,你那会儿沉睡就在养肝。你看人沉睡的时候,眼珠子在动,就好像我们把一个元宵晃匀了一样。干吗在动?眼球动就是看身体哪缺血,看哪缺气,看哪缺精,人自己在调呢。你干脆就不沉睡,眼珠就死鱼眼一样僵硬着在那儿看,你眼不花才怪。梁冬:眼睛转的时候是沉睡啊!

徐文兵:对呀,人在深度睡眠、有梦的时候,眼珠就在转。

梁冬:哦,没看过。

徐文兵: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健康!一看这人两眼发直,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眼睛开始不明了——“目始不明”了。

梁冬:有些人眼袋很重,这是什么原因?

徐文兵:祛除眼袋重在治胃。目下属胃,目侧属胆,目的内眦属膀胱,我们说眼睛底下有卧蚕一样一个大眼袋——胃病;眼角外侧纹路特别深或者黑斑特别多——胆病;中间——膀胱病。

梁冬:早上起来眼屎很多说明什么呢?

徐文兵:这是肝胆有火,有湿热。还有人眼屎多得让眼睛睁不开,得拿水冲。

梁冬:眼屎太多,原因是湿热。看来,对眼屎这么平常的事情,它里面都深含道理。

徐文兵:50岁后,有人就问:“我眼睛不明(目始不明),怎么办?”我说:“很好调治,有一个穴位,专门就是让眼睛亮的。”中医很有意思,给你讲了病理,接着就有对应的治疗方法。什么穴位可以让眼睛亮起来呢?睛明穴!

其实,围着眼睛的穴都可以!但是请记住,这些穴都是在末梢上,要想眼睛明亮,你得从根儿上调。它根儿上怎么说的呢?肝气虚了,然后“胆汁始减,肝叶始薄”。所以,眼睛花了,要从肝胆上入手调治。特别是这个胆,对眼睛影响非常大。

你如果想眼睛亮,就去找胆气聚集的一个地方,它是胆的一个募穴,你给它做点按摩。它在我们的第七和第八肋骨中间。沿着乳头往下数,一般乳头在第四、第五肋间,你往下数俩肋骨,募穴就在肋骨缝儿这儿。你觉得老花眼了,看近东西不清楚了,就揉揉它。这个穴叫期门,是肝的募穴。

如果你说:“哎呀!这个定位太复杂了,我搞不清楚。”那很简单,你把两只手搓热了,就在这个肋叉子这儿揉,搓开了以后,就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很多人消化不好,一揉完这儿,肚子咕噜咕噜响,舒服了。

(本文取材于《黄帝内经.天年》一书

第三篇:徐文兵医师的获奖感言

各位好,感谢《时尚健康》评我这样一个很高的荣誉,我一直认为,当健康成为时尚,时尚才更有生命力。

中国实际上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刚才主持人也讲到了,我们正由“富”向“贵”在变化,“富”和“贵”是有区别的。

举个例子,大家到饭馆点菜,如果你说,把你这儿标价最高的菜上一堆,那你是个富人;如果你说,我是什么体质,今天又是什么季节,那我点几个可口的菜,这个叫“贵”。

所以中国正在从“富”走向“贵”,而我希望《时尚健康》杂志能够引领这个时尚,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尊贵。我个人认为,“贵”应该包括两个涵义:

第一、“贵生”。

如果你被教育要牺牲生命和健康去获取一些东西的时候,那这个教育就斜掉了,它就错了。

我们回忆一下,几千年来,有很多人教育我们要“舍生取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渴死不饮盗泉之水”,其实这些论调刻印在很多半夜加班人的脑子里,所以他们就想着:我的命不重要,我争取的东西很重要。

所以,大家要牢牢树立起来“贵生”的观念。

第二个建议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每个中国人应该了解到,我们的体质,我们的饮食,我们的性格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你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生活习惯。

我一直在关注《时尚健康》做的“粉红丝带”活动,关心女性乳房健康。但是大家可能——因为我是做医生的,不用做调查,其实在座90%的女士们你们的文胸底下是有钢托的。这个是非常不健康的。

为什么?我告诉大家,因为西方人的乳房结构是圆锥形的,而东方人的乳房结构,它底盘比较大,是慢坡形的,所以你用那种带钢托的东西整天束缚自己的话,这是我们目前乳腺病高发的一个原因。

第四篇:从文化创意到文创经济

从文化创意到文创经济

将文创交由学术机构来发展,很容易发生与市场现实存在落差的情形。这些问题多数人都有所意识,但僵局很难被打破。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研究和现实经营在基本功能上原属互异,而艺术与商业学问间亦是不同领域,艺术和商业间存在鸿沟的状况由来已久,重点在如何发展一套可行策略将它们有效融合。

一、文化困境与商品化质变

“文化”是人类对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表征;而人们则指称那些依循着时间的脉络延续与传承下来的东西为“传统”。虽然学术界已有诸多对“文化”定义的说法,但仍有必要在此阐述笔者对于文化定义的看法:文化是一群人经由行动所产生并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与互动合作模式,并以此经验为依据所开展出来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有形与无形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文化观念”就代表了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念”。

文化的存在必须与时代的演变与需求起到互动作用,所以传统必然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此现象可称之为“演变中的传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要求的变化脚步太快,而具有传统生态的文化社群消化这些新东西的速度太慢,甚至根本来不及消化,所以文化出现了断层。全面的现代性与现代化所揭示的是一种持续变迁的精神,并与过去决裂及对于传统的疏离,传统文化因此失去了现实价值的有用性,缺乏需求性,因此无法与当前的世界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相抗衡。尤其是那些曾经属于民俗的、非主流的文化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产业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娱乐传媒产业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文化产业包含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和音像制品。将文化或文化遗产作为产品的两个根本矛盾的观点是:一方面,在商业上,文化产品被视为和其他产品相类似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被视为一种传递价值观、想法和涵义的财富,是一种社会传播的工具,它有利于维持、推广特定社群的文化身份。以上的看法,显然窄化了文化内涵。

姑且不论新文化被如何界定,不容讳言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物质发展与各种思想、行为等多方面“价值观”趋向“全球化”的同时,新的地域文化也不断相应产生。区域性文化的生成、延续与发展不仅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更与人文环境紧密配合。

二、群集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现象

基于重新获得重视、创造文化新价值的需求,在全球各地兴起一股文化产业群集化的园区或发展基地形态经营的趋势,试图透过群集的整合力量发扬文化、创造市场,以获取新的文化经济力量。此构想固然美好,却仍存在疑问:群集是否就必然能创造足够力量?文化真能透过群集扩大影响力吗?文化产业如何界定?群集的操作和效益有没有一套准确的事前评估方法?事实上,群集具有创作和商业两种类型功能,就创作而言,群集可发挥彼此砥砺、刺激创作的效果,其作用是相对缓慢的;商业功能则是现今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期待,希望透过丰富文化创意内涵来创造经济机会,这个目标讲求的是速效。过往对群集式创作的讨论已经很多,而商业功能文创群集的落实仍众说纷耘、尚在摸索,我们对文化商品化质变和其群集趋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应当先予深入探讨。

从商业价值做评估的主要理由在于,商业和文化创意在行为上有极大的不同。如前所述,文化的产生相对缓慢,商业却是快速的;文化创意本身可能是适合独享、不受周遭影响的,商业的成功却需要倚靠市场的聚集才能提升经济机会。因此,以商业目标为主要考虑之一的文创群集基地,必须经过一套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不同的商业性评估后,才能导出文化商业价值的评估。到此时,文创群集基地内涵的选择,不再纯粹以文化意义本身的重要性来决定,还须加入其对市场是否具有吸引力,或必须创造产生吸引力的方法,甚至不得不有所取舍。换言之,在流行的文创群集基地设立风潮下,文化将产生快速且数量庞大的新创与舍弃。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应以创造新的科技文创特色为主要策略,打造一个崭新但包含既有传统的全新文化。其孕育素材,正是基地所在处的传统精神、文化、产业和观光或科技实力。

以我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台湾馆为例,它目前已经落户台湾新竹,将以“产创园区”形式重新运营。世博台湾馆本身就是一个结合多样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型主题文化展馆。在整个产创园区中,同时规划了突显新竹及台湾的文化创意,并与台湾馆既有意象相呼应的精品文创展示商场、特色文创主题餐饮、互动科技展示和体验式文创孵化基地。这个新文创群集基地的设计面临很多挑战,既结合多个专业领域,又包含传统文化创意的转型变革,以达到促成文化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目的,是经过有系统的市场分析、效益主题发掘、商场规划和文化主题确定,及营销筹资方法研究而成的,与传统文化缓步发生截然不同,更非一般文化和经济专属科目所能独力做到。

从以上文化产业困境、需求和案例反映出几个未来发展机会:

1.地方特色及文创产业势必需要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观光资源结合,尤其是在一些具备打造国际观光景点条件的地方,可以吸引消费采购力高的国际观光客来扩大所在地文创产业的经营绩效,并协助相关业者走向国际市场。

2.透过文创与科技产业彼此间的交流,有机会在科技文创方面做进一步整合与应用,开发兼具文化与科技特质的新型文创商品,甚至跳脱传统工艺品范畴,成为流行时尚产业。将文化创意经济价值有效发挥,成为传统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蜕变的契机。

3.对于较难以创新商品化的文化传统产业,如地方美食、食材等,可以透过文化氛围环境营造、科技应用导入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创美食风格,吸引国内外游客消费,成为文化群集基地另一个创新文化形态。

4.经由导入专业化的管理及精品化行销,加上国际观光客集中采购所创造的消费氛围,文化群集基地有机会协助地方传统文创与科技经济发展。

5.由于多数文化创意业者并不具备经营专长,或缺乏商业化资源,透过前述具有商业化市场分析、运营单位的辅导和管理,将能够协助这些文化创意业者弥补其不足,并且经由文化感受、传播与消费享受的综合价值,达成互相带动效果。

6.对一些希望导入文化或创意作为其产品或销售元素的非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文创群集基地中有足够的商品与文化创意可供选择,部分商业也可以此类型具消费功能的基地为验证场,测试大量商业化可行性。

三、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维持

从现实角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不质变的文化。所差者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质变程度替代了多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或者说有多少新文化进入了主文化圈并融合于其中。文化既已往商品化、商业化和群集经营形态发生质变,如何维持其中文化内涵将是长期运营必须注重的核心问题;虽然世界价值体系笼罩在消费文化的宰制下,然而,在当前全球化之下所产生的各种各样新的地域文化,仍是由传统的“人文”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传统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媒介文化被现代化进程一点一滴地淘汰,但我们仍可以将“传统”与“文化”通过现代世界能够接受的文法展现出来。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以“重塑形象”“创造价值” 与“文化精神扩展”作为策略。文化的起源基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与适应方式,因此评估生活环境并改变与调整生活方式,就成为文化取向的第一选择,所以我们不应该存有哪一种文化比哪一种文化更优秀的观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发展不应该只以维持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为主导,所谓的文化多元必须建立在尊重“选择”的自主权上;没有人有权力决定某一类人应该怎么样过生活,而应该以世界为前提,寻找对世界有帮助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予以发扬。这样的思维模式与从前的如何复兴与保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发现世界的缺陷并以传统文化来填补,这样文化的价值才有发挥的空间,并且跳脱由自身维持自身文化的局限。

对于文化的变革议题,必须认识到所谓“变革”,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迫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首先意味着“传统”的接受或容忍。因为“变革”是基于某种定义上的“外来文化符号”,并以符合其生存需要为前提,最终达到“适应”目的,因此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符合当前我们所身处的商业化、市场化和技术化的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文创基地发展时,相当排斥这类“变革”或“外来文化的侵略”。事实上,倘若外来文化不符合生存需求,那么也不会出现“变革”,也就不会有“文化侵略”的说法,更不会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若是以“文化观念”是“价值观念”这样的命题来看待“变革”,文化的改变就是因为需要、由于交流成长而发生,它或许和传统不同,但却是新元素带来的新生命,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在商业化过程中亦是如此。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内涵存在的形式就像一张蜘蛛网,彼此间相互制衡也相互影响,在创意与商业化过程中,必然同样面临矛盾、冲突和反复地消长。例如中国文字经过几次改为拼音文字的争论,甚至当计算机普及时,对于汉字不利于数据输入的论调使汉字面临“落后的文字”的说法,然而积极创造、研究、开发与运用汉字的优势,探索汉字在结构上、思维逻辑上与新科技的内在关联,并以此得到汉字在数据处理、思考学习、大脑开发及有助于智力均衡方面有优于拼音文字之处,自然增强汉字持续存在的条件与优势。这是一个合乎理性且印证文化内容优秀的成功案例,我们不能将某个文化的丧失归结为商业化所致,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自身文化的存在价值与合理性并提升自身文化的优越性,使它不因为商业化等目的性扩展而丧失其价值。

四、新文化创意时代学术单位的角色

为了延续文化精神,文化创意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深入了解文化精神及其创意演化过程,否则就只是一般的商业创意。然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此类研究能量,学术单位以其充足且全面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的研发人力,在无获利压力、时间弹性较佳之下,可累积更多文创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投入文化创意的人才与技术后盾;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术单位的确缺乏实务化及商业化能力与经验,使得部分研究与开发和社会发展方向脱节而被弃置,成果未必能付诸实施。

求取学术研究价值最大化,在相当比例层面上可导入企业合作关系。以台湾的做法为例,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成立产学合作中心,或在设计中心具备产学合作功能;而合作内容依其性质原则上分为“产学计划”“服务性检测与调查”“人员训练与讲习”“专业咨询或诊断”“技术移转”等五种方式。

这五种合作方式中,“产学计划”是指接受民营事业机构与政府机构委托研究开发之项目研究计划,也是深入进行共同或委托具体文创开发的合作,这是教育单位吸收企业经验、企业利用学术力量量身订做所需项目的最佳方式。“产学计划”和“人员训练与讲习”在产学合作方面是扎根型的项目,其进行时间通常也较长,许多时候企业已然具有部分成果或成见,或希望速成,此时学术单位所拥有并累积的庞大文化创意资源,就成为企业可依赖并调整其既有成果的必要支持。

透过这些共同产出和资源支持,学术与企业均得以在文化创意发展上,进一步掌握以文化艺术语言、艺术社会学等观点诠释不同文化与商业新趋势的融合能力,扎实并快速反映文化和时代变迁与价值延伸上的新表征。

结语

关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以从认识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把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这两种概念综合起来进行:

1.认识文化自身的价值,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以持续传承的理由、意义与价值。

2.把文化视为一种资源,积极开发与创造符合现代的有用性并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与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笔者认为,当前世界各国政策均强调关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正受到大力的培植。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看,文化创意与人才的建设,不是依靠引进新的技术或是简单的跟风就能成功,而是依靠培养、推广具备人文关怀与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应用、重塑的整合性人才。在文化延续跟发展这一部分与商业化情境下,文化符号的挪用与其原生价值及本质上有着极大的矛盾冲突,我们应该怎么把这些现象合理化或采取适当心态看待这种现象,是亟待厘清的课题;学术研究单位与企业间则应研发恰当的密切合作模式,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具商业价值的产品、服务,或开发兼具文化宣教能力并符合市场接受取向的运营方法。如此,才能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下认清文化价值并理清自身文明发展的脉络,在文化与商业经济需要中寻求一个适当的定位。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台湾新竹市世博台湾馆暨风城文创馆营运管理顾问、案―文化创意发展顾问

(责任编辑:曹宁)

第五篇:从“儿童画”到“儿童文”

从“儿童画”看“儿童文”

【内容提要】笔者把儿童画和儿童文从内容、形式、情感体验、评价上进行了对比,力图显示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从儿童画的教学中得到启示,以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效果。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之中吸取儿童画创作中的优点,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儿童文的写作之中,让学生作文焕发神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个尝试。

一、给学生时间,还学生多彩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积累素材。

三、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

四、给学生赞赏、用孩子的眼光看作文。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文、时间、观察、空间、赞赏。【正文】

前不久,有幸参观了一次小学生画展,我深深地被孩子们绘画中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表现力所吸引、折服。那一张张画洋溢着的无不是灿烂的童真,是如此地可爱、如此地真实。那稚嫩的线条、夸张的形象、夺目的色彩,一览无遗地显露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可见孩子们是在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真诚反映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象以及他们的情感。

查了查些许相应的资料,才知道这就是儿童画,洋溢着天真的儿童所画的天真的画。儿童们笔下的形象是凭直接感受加上记忆、想象创造出来的视觉想象,不受具体形状、色彩的限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反映儿童心中的世界,显得粗犷、稚拙。正因为限制的因素少了,所以他们有更多的自由,不需要考虑这样那样的规范,不需要看着大人的脸色行事。只要大胆地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我手画我见,我手画我想,我手画我情。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在为孩子们的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赞叹不已的同时,却又引起了深深的反思,是同样的儿童,同样的生活,为什么在儿童画中他们是如此丰富多采,而到了作文中却会变得苍白无力、老气横秋和生趣盎然的儿童画相比,小学生作文毫无生活味,失去了真实性。假话、大话、套话、空话充斥在作文之中。难怪有作家慨叹:现在的学生作文是越来越像文章了,竟然没有了一丝儿童的天真。是我们的学生不天真了吗?显然不是的,生活中的他们依然真实而可爱。特级教师王栋生指出:“作为教师,我不怕学生的幼稚,只怕他们不像个老老实实的人,只怕他们戴着面具(当然,我也反对教师戴着面具、做假),看到同行们为学生的作文而叹息的同时,我就想到过,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这 一切都颠覆,还作文本来面目,让我们每天都接触到学生的真情实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这可是众多的语文老师共同的心声呀!

看过这鲜活的儿童画,再看这呆板的儿童文,我不由地思索它们为什么会有这天壤之别?我不由地把二者进行比较。

一、从内容上比较。

儿童画反映的素材来自各个方面,或描景、或写实、或想象、或记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兴之所至,提笔即画,学生是绘画的主人,反映的自然是鲜活的生活。而我们的学生作文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作文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例如: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父母伤亡的故事;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纷纷亮相。这样的内容学生自然是言不由衷,更不要说有真情实感了。

二、从形式上比较。

因为儿童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不理解许多美术的规则和限制,自然也就不用遵守空间和透视的规律,不用注意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也不用突出主次有联系地表现事物,所以在他们的图画里,常常突出的表现他们所喜爱的,引起注意的东西,舍去不是主要的,不被注意的东西,他们把人画得头大身子小,头发一根根竖立起来,他们画的东西前不挡后,近小远大,或者把平放的东西画成竖立起来,反映了幼稚可爱,天真烂漫的形象特点。

但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条条框框的限制常常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加之传统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学生很少有自我选择的余地,况且如今时代变化非常快,许多命题本身就已脱离实际,又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再者,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生怕学生不会写,从材料到内容、结构,甚至对每句话的表达都一一明确要求,悉心指导,结果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自我发挥之处,难怪学生一写到好人好事就会写捡钱包,扶老人„„

三、从情感体验上比较。

儿童画是儿童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视觉问题,描绘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是一种“发明”,是幼小生命对陌生世界的探究,是任何其它体验所不能代替的。哪怕是大人最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含着孩子宣泄的快乐和创造的自豪,孩子的涂抹都是大胆尽兴的。这些作品也许幼稚,却充满自信;也许笨拙,却自由率性;也许力不从心,却已全力以赴,这种作画的体验是儿童情感的释放,充满的是愉悦、快乐。所以儿童画是深得儿童们喜欢的。

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呢?说到作文,有几个学生能坦然面对,又有几个教师能轻松应答。作文教学已成了众所周知的老大难,学生说作文难写,教师说作文难教。在厌恶、排斥,甚而愤恨的情绪之中,又怎么写出充满着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呢!在条条禁锢之中,在种种套路之中,在编造抄袭之中,学生怎能喜欢作文?对于作文,学生都只能慨叹:“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四、从评价上看。

欣赏儿童画时,大人必须以儿童的观点来理解和体味,才能获得与儿童心灵的对话,欣赏他们的画,更能熨平现代人心头的烦躁不安,唤醒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残存的童心。没有人会用评价其他绘画作品的要求来评价儿童画,没有人会批评他们的结构错误,色彩混乱,主次不分;相反对于太正规的、极符合各种规范的儿童画人们还会批评,批评他失去了童趣,批评他不符合儿童画的规范,因为儿童画就该是纯真自然,毫无雕饰的。

但对待学生作文就变了味,从选材、创意、构思到思想感情,一条条,一款款都要上纲上线,评价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要求甚至不低于对作家作品的要求。这种任意拔高学生作文评价标准的行为,自然直接影响了对学生作文的评定,所以学生作文多数是失败的作文,学生在作文之后,不是像画儿童画那样能得到大人的赞赏,迎接他们的只有大人挑剔的眼光,这又怎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来呢?况且,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只重结果,不考虑过程,不考虑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这大大地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之中吸取儿童画创作中的优点,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儿童文的写作之中,让学生作文真正焕发神采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个尝试。

一、给学生时间,还学生多彩的童年生活。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他们享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又很不幸,因为各种约束,使他们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便没有了童年的欢乐。真的,我们的确应该看到在丰富物质生活中成长的学生精神生活的贫乏。沉重的学习任务、繁多的作业,加上各种各样的家教、课外兴趣小组,时间就在这里不知不觉流走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单调而枯燥,即便是有了时间以后,形只影单的孩子也往往只是呆在家中,与游戏机、电脑为伍。当成人们津津有味地回忆儿时快乐的童年生活时,我们可否想到如今的儿童已不再拥有昔日的快乐,尽管他们很幸福。难怪孩子们要唱:“起的最早的是我,睡的最晚的是我,最最辛苦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没有了丰富而快乐的生活,自然无法写出好作文来,但作文总归还得写,于是只能依着各种优秀作文画个瓢,或是信手编来,所以便有学生在作文中大写特写老猫捕鼠,但仔细想想又有多少大人亲眼见过猫捕老鼠 呢?

好在教育行政部门已重视了这一点,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少留作业,多留时间,多开展各种活动。而且要做好家校联系,让家长也能体谅学生,使学生真正能体味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积累素材。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他们喜欢尝试新鲜有趣的事物,却不太关注身边的事情,留心自己的生活,所以即便是有了丰富的生活,还应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素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其中,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观察了。新课程标准对于观察也有明确的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有创意。”教学生观察生活,首先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求做到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虽然观察人、事、物的方法各有异同,但抓住这三点,基本也就学会了最根本的方法。当然,观察方法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学得会的,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菜场、农田、公园、学校都是引导观察的好地方;比赛、演出、突发事件都是引导观察的好时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教学生观察,还要培养他们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有一个笑话说:一队小学生出去春游,纪律十分好,回校之后,老师问学生都看见了什么,有学生回答:只看见了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诚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多少也折射出我们教学中的缺陷。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第一,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体会丰富的生活。第二,要鼓励学生动笔把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的,有趣的东西,用一句或两句话记录下来。我想日记对于作文最大的帮助也许就在这里吧。

三、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人各有不同,为什么非要学生想的一样,写的一样呢?既然是创造性的表述,又怎能千篇一律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写作的空间,首先要给他们选材的自由,我写我所见,我写我所想。只有写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也只有把自己的真实所见、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能叫创造性的表述,才能叫作文。给学生选材的自由,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寻材料,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 表达的欲望,才能让作文回归于生活,反映真实的生活。

给学生写作的空间,还要给他们表达方式的自由。当然,一定的表达方法、语法规则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并遵守的。同样一篇文章可以写成小说,也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同样一篇文章可以顺序,也可以倒叙。“言由心声”既然“心声”不同,又何必要“言”相同呢?在作文中,学生是主人,是写他的生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教,重点在于辅导和帮助他,根据他的意愿自由流畅地表达下去。我想美国小学常鼓励学生写研究报告、小论文,看重的恐怕也就是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之后学习自由地表达,虽然所写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的价值,甚至不太合乎规范。

四、给学生赞赏、用孩子的眼光看作文。

既然学生只是在学写作,不是在像作家那样搞创作,教师又何必太苛求呢?必须把学生的习作与作家作品区分开来,学会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作文,来评价学生的努力,给学生更多的宽容,这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高他们写作兴趣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小学生表现欲强,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好作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讲评要肯定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愿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用孩子的眼光看作文,意味着教师要蹲下身来,通过孩子的眼光感悟孩子的生活,去引导他们用稚嫩的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一篇篇真实的“儿童文”,尽管这“儿童文”会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平淡。用孩子的眼光看作文,更要求教师走进儿童生活,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辅导学生根据他的意愿写作、修改。教师不应以评判者自居,更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辅导者,一个作文的欣赏者。

下载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文兵:从十岁到百岁的活法(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讲文字版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8-12-06 23:00—24:00 经文:昔在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等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张铸文

    北京工商大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笔记 材料和机械工程学院 张铸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那段时光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 从太......

    王文忠——从商海老板到为民村官

    王文忠——从商海老板到为民村官 个人简介: 劳累过度,王文忠晕倒了 王文忠,男,1962年出生,1980年入伍,1984入党,1985年底退伍。退伍前系第二炮兵某部战士,现任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00—24: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十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十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23 23:00—24:00 经文:道者聖人行從,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

    七年级下册《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大版 【认定目标】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

    从略读课文《母鸡》到群文阅读《老舍笔下的小动物》

    从略读课文《母鸡》到群文阅读《老舍笔下的小动物》 大足区共青希望小学黎晓芸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略读课文《母鸡》:课文主要描写了老舍......

    徐文兵、梁冬解读《四气调神大论篇》版第7讲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对面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您好。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