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西部旅游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
将西部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先导产业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为西部旅游大开发带来的机遇,认为西部旅游业已具有成为先导性产业的基础,鉴于“一带一路”旅游先通的认识,提出将西部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随着中国进入“全民旅游”新时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不仅正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由于旅游业促进文化交流、“人往来”、“民相亲”,其在开放合作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将西部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不仅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的“五通”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还是培育西部经济新动能、深化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重要抓手。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旅游大开发带来诸多利好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该战略让西部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有利于西部打破过去的旧体系束缚,推动建立全面开放型的经济体系,有利于西部发挥自有优势,实现自身的 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西部大开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一带一路”的建设,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开放带来诸多利好。
1、有利于提升旅游便利化程度
一是促进旅游交通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将推进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元、立体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便捷、高效的东、中、西部交通通道,以及连接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国际骨干通道网络。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不仅将促进东部、中部游客进入西部旅游市场,显著提升沿线国家及地区游客的入境游市场规模,同时也将促进经由西部地区出境的出境游市场发展,形成西部地区出入境游共同繁荣的格局。二是促进旅游服务便利化。国际通信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旅游服务信息化,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有利于促进出入境手续的便利化以及旅游服务结算便利化。
2、有利于拓展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愿景与行动》提出要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一是旅游产品开发视野扩展。西部旅游产品开发将打破西部地区局限,将产品开发视野拓展到整个丝路,不仅包含丝路国际、国内不同市场、不同资源以及历史、现代不同时空,还包含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二是旅游产品开发方式转变。未来西部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将转变为以跨区域开发 为主。即以丝路为主线的西部各地区之间、西部与东中部之间、西部与沿线国家之间以及陆路与水路之间的合作开发。三是旅游产品创新。在传统地区游览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未来串联不同区域的世界遗产、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等跨境游产品以及自驾游、邮轮游、铁路游等新方式将成为新的热点产品。
3、有利于提升西部旅游对外开放度
“一带一路”是国家谋求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内面积最大及最前沿的版块。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放。《愿景与行动》提出的“五通”合作重点,将全面促进西部旅游开放。一是深化旅游要素市场的开放。随着市场壁垒的打破、市场规则的共建,将促进旅游国际资本、企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进入西部酒店建设、景区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引进和聚集国际旅游集团、酒店、旅行社等品牌旅游企业,还有利于国内企业与国外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参股、合营以及设立直销点等方式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国际旅游参与度。二是深化旅游对外合作。在丝路旅游整体开发背景下,跨境、跨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建设将成为旅游组织建设热点,同时,旅游合作将向跨区跨境域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市场监管以及旅游景区联动共建等方面深化。
4、有利于提升西部旅游整体形象
一是强有力的丝路旅游推广活动有利于塑造西部旅游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并编制了“一带 一路”旅游推广三年活动方案。以丝路旅游为主题的国家层面系列旅游推广活动,极大提升了西部旅游国际影响力。二是众多节会平台为西部旅游的品牌推广创造良好条件。《愿景与行动》提出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平台作用,并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联合举办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这些节会活动一方面本身就是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旅游宣传推广的平台。
二、将西部旅游业打造为“一带一路”建设先导产业的可行性
1、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备大发展条件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西部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拥有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数量多、垄断性强、开发价值大的特点。二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地区重视、国家支持。从1990年开始,西部各省区就纷纷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约有20个西部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地或世界旅游城市等。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将西部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列入国家优先规划和建设重点。2009年国务院文件更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出台了系列促进、支持旅游业发展及旅游消费的文件。三是西部旅游已具有较好产业发展基础。经过17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明显改善,与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日益加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和客流保障。同时,旅游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培育了一批旅游品牌。2010-2015年,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旅游总人数平均增速分别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8、6.4个百分点。目前,西部地区5A级景区达到75家、占全国3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9个、占全国35%,世界遗产20处,占全国40%。
2、西部旅游产业已具备先导产业特性
先导产业一般具有的特点为:产业关联系数大、带功能力强;行业增长速度超过 GDP,并且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影响较大;市场潜力大,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成长期。目前,西部旅游业已具备先导产业雏形。一是旅游产业自身是关联大、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从旅游产业的传统六要素看,该产业是一个产业群,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由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旅行社和住宿服务业、餐饮购物服务业、交通业、娱乐业和其他多种产业组成。据相关测算,旅游业的关联行业超过110个,是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二是西部旅游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 GDP增速。2010-2015年,西部旅游业总收入平均增速为26.1%,是同期GDP平均增速的2.1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0.2%提高到18.2%。三是西部旅游发展对地区发展有诸多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促进了地区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的转变,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低碳化,促进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就业与脱贫致富,促进了对外开放。旅游业对西部经济发展、地区建设、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对外开放等均有 带动作用,引导地区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迈进。四是西部旅游市场潜力大。不仅有国内的东中部广大市场腹地,还面临丝绸之路涉及的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市场。
3、符合新常态下西部大开发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西部地区是脱贫攻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成为西部大开发新要求。当前,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作用更加凸显,国家领导人对此有充分肯定。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克强总理指出:旅游业不仅是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还是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高架桥;汪洋副总理指出: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所以,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符合当前西部大开发新要求。
三、西部旅游打造为“一带一路”先导产业的思考
目前,西部旅游业还存在旅游通道的可达性及便捷性不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旅游服务品质不高、跨区域旅游合作不足、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旅游先通”的共识下,西部旅游应以丝绸之路旅游开放合作为纽带,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 善为基础,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为支撑,推进跨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建设旅游要素集聚功能区,突出西部旅游特色,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发展,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1、构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
一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城市。城市是旅游要素聚集高地,承担了旅游集散等重要旅游服务功能。将旅游业相对发达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形成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支点,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目前,西安、重庆、成都、拉萨、昆明、贵阳、桂林、敦煌等城市均已提出建设国际或世界旅游城市、名城,要着力提升这些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其旅游辐射力和影响力。二是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即以优质旅游资源、完整地域文化为单元,跨区打造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区域旅游发展增长极。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提出培育20个功能区,涉及西部地区的有13个,其中有条件建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有:塔里木河沙漠文化旅游区、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中原文化旅游区、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区、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三是建设地区特色旅游目的地。即以地区某一特色旅游资源为单元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如,青海青海湖、云南泸沽湖胡泊旅游目的地,重庆黔江、云南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那拉提草原旅游目的地以及沙漠、森林、海岛等旅游目的地。
2、建设互联互通的旅游基础设施及信息体系
一是建立互联互通的三级旅游通道。即国际旅游通道、国内旅游通道、内部旅游通道。其中:国际旅游通道重点建设对外交通枢纽,包括西部大开放最前沿的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沿边交通枢纽以及成都、重庆、西安等内陆对外交通枢纽,进一步推进铁路建设及航空、航运等设施、线路建设,推进渝新欧、蓉新欧等中欧班列开行中欧旅游专列、广西等开辟国际邮轮航线、开辟及加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航空航线,形成多方向、多方式的立体国际旅游通道。国内旅游通道重点畅通西部各省市区之间以及西部与中部、东部的交通通道,形成便捷的国内旅游通道网络。内部旅游通道重点畅通各省市区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景点及其各景区景点的交通通道,提高地区旅游畅通程度和通达深度。二是建设互联互通旅游集散体系。依托不同层级、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建设多层次、高效、便捷的游客集散中心体系。三是旅游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由各省市区加盟的西部旅游信息平台,搭建西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形成西部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同时,推动西部旅游信息平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国内外联通。
3、全面提升西部旅游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西部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实施旅游标准化是规范旅游经营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应以旅游标准化为突破口。重点是根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旅游业态新趋势等,加快建立西部地区旅游标准体系框架;按照对标国际标准的 要求推进已有旅游服务标准的修订,按照“旅游标准+”的要求推动旅游标准领域的拓展;强化旅游标准的运行,提高服务的规范化。二是探索以良好的制度设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台湾为促进餐饮、宾馆、旅行车公司提高服务品质,设计了若干制度,如:最低日接待费标准管理、游客配额管理、每位游客实名问卷调查、旅游接待单位奖惩措施等。通过这些制度预防了恶性低价竞争,保障了游客吃住质量,解决了旅游强制购物、消费自费项目等问题。西部一些地区旅游因低价团、强制消费购物等引发的旅游不良事件屡见不鲜,可以借鉴台湾做法,以相关制度遏制那些严重影响地区旅游形象、损害游客利益的事件产生。三是提升旅游服务语言交流国际化水平。以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窗口为重点,通过服务人员多语种交流能力提升、旅游标识系统多语种建设、旅游咨询及信息服务系统多语种改造等大力推进西部旅游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增强西部地区旅游服务的国际交往能力。
4、大力提升西部旅游开放合作水平
一是建设好旅游对外开放门户与高地。依托连接边境口岸、通往周边国家的南宁、昆明、乌鲁木齐等沿边省区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西部旅游对外开放门户,依托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一批要素高端、聚集力强、功能综合的西部旅游开放高地。将开放门户与高地建成西部旅游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二是建设一批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重点包括跨境、跨省市的旅游营销、产品开发、节事活动策划组织等合作组织,以及跨境、跨省市共建旅游区等合作区域组织。三是强化西部旅游整体对外宣传推广。以“丝绸之路”为 主题塑造西部旅游对外推广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根据各区域旅游特色塑造若干特色子品牌,如西北民族文化、西南生态自然风光等。创建西部旅游主题年活动,每年依托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推出一批宣传营销活动,引导国内外市场深化对西部旅游的认知。四是推进旅游市场深度合作。发挥西部旅游强省、强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推进跨区域、跨境旅游市场的互联互通,相互支持在对方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线路、互送游客,共谋旅游发展规划、共建旅游服务标准,共促企业合作及旅游人交流培训。推进西部省市区之间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旅游保险合作机制、旅游市场纠纷调处机制等的建立健全,促进旅游市场监管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共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五是对西部旅游开放给予政策支持。重点包括游客往来政策,即出入境政策,特别是适应跨境自驾游、邮轮游、火车游等新的旅游方式的出入境政策;跨境旅游合作相关政策,如鼓励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跨境旅游投资、旅游援助等政策;旅游交通政策,如鼓励“一带一路”重点旅游城市间增开国际航线,支持开行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政策;旅游购物政策,如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和旅客离境免税购物政策等。
5、全面优化西部旅游环境
一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针对西部部分地区旅游市场秩序不良的问题,应痛下决心着力整治。重点是属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依法治旅。在建立完善旅游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上,推进旅游信用信 息公示,建立惩戒机制,及时清理不良记录从业人员和机构。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治理专项行动,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及违法违规服务主体。二是重视旅游安全。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其安全问题有其特殊性,在做好旅游应急救援、旅游安全监管等常规旅游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增强反恐意识,深化旅游与相关部门的安全合作机制。三是打造旅游绿色环境。生态建设保护一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在西部旅游发展中要始终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重视旅游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还要注重旅游产业的绿色化。四是塑造旅游文明环境。不仅要提升游客、导游等旅游直接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还要加强旅游目的地居民素质教育,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亲和力。
参考文献:
1.冯兴科:“一带一路”是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新浪新闻,2015年06月25日国际在线。
2.陈绍永,常娟:西部旅游发展战略思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
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
4.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7〕89号)。
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
第二篇:冼夫人文化:打造“一带一路”文化纽带
冼夫人文化:打造“一带一路”文化纽带
自古以来,冼夫人在两广、海南一带便备受民众景仰。19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冼夫人信俗跟随渡海南下的华人来到了东南亚,并逐渐在海外传播开来。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传媒业的发达、相关文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冼夫人在海外也拥有了更为普遍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的宏大工程已经浩然启动,如何加强这些地区与一带一路的联系?或许,冼夫人信仰作为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延续,会成为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情感纽带。
她是巾帼英雄第一人,海内外圈粉无数
“冼夫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在华人社区家喻户晓。”马来西亚高州总会会长、拿督胡朝栋局绅如此描述马来西亚华人信仰冼夫人风气之盛。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印尼等一些国家,华人庙宇众多,其中供奉的神明中有妈祖、水尾圣娘、关帝等,也有冼夫人。粤西及海南籍华人尤其喜欢供奉冼夫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冼夫人是巾帼英雄,更是最值得信赖和敬仰的神灵。而冼夫人信俗也成为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们寄托乡念乡情的载体。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增江冼太庙,外形大气、装修精致,是当地高州籍华侨膜拜冼太的场所。这座庙宇建成近六十年,如今依旧香火鼎盛。庙宇大门的雕梁画栋虽然与宗教文化不甚相符,却颇具明清宫廷建筑的风范,展现出一种富于东方色彩的美感。由此也可见,海外华人信仰冼夫人以及情牵故国的心念是何等强烈。
旅居东南亚各国粤西及海南人数量众多,供奉冼夫人的庙宇香堂,原本多为海南会馆和高州会馆。比如,马来西亚的根登高州会馆、吉胆岛海南会馆、新山海南会馆、江沙海南会馆、丰盛港海南会馆,都有供奉冼太的神龛和场所。
除了兴建庙宇,华人更以纪念活动来坚守和传承着这份信仰。每年冼太诞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泰国等地与广东、海南冼太庙都会举办盛大庆典,来自高凉古郡的乡亲欢聚一堂,共同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名声显赫的军坡节是海南人纪念冼夫人的日子,但据说泰国素食节有不少风俗都与军坡节类似。原来,很早以前有大量海南人到泰国务工,他们纪念冼夫人的活动,经过在泰国民众的模仿和传播,逐渐演变成泰国本地的民间风俗。
团结互助,冼夫人精神让华人群体更有凝聚力 东南亚华人喜欢把冼夫人称作冼太。在他们看来,“冼太”不仅念起来比较顺口,还有一种亲切感,更透着老人的慈祥和母性的温柔。但与此同时,华人对冼夫人的敬仰不会因为这样的称呼而有丝毫消减。冼夫人在他们眼中依然是那 位能文能武、统领一方的巾帼英雄。亲切包容和英勇刚毅,构成了冼夫人独特的文化形象。
这样的神明形象对于闯荡海外的华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远离家乡,漂洋过海,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肤色不同的族群,孤独、迷惘和不安时刻萦绕心头,因而极其需要通过一种特定的形式来获取心灵慰藉,祈盼神灵护佑。冼夫人与妈祖一样,都是华人内心普遍认同、十分信赖依靠的保护神。而且,由于此种信俗来自家乡,给心灵提供慰藉的效用便更为明显。
与其他神灵不同的是,冼夫人曾经是岭南地区的民族领袖,是真实的记入史册的英雄人物。冼夫人信仰给予海外华人的不仅有内心的慰藉,其英勇善战的传奇故事,更成为一剂强心剂,鼓舞着华人华侨在他乡奋力拼搏、开拓发展。她“唯一用好心”的个人政治理念,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情感粘合剂,也凸显了冼夫人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价值上的普适性。
很多华人华侨带着年轻的儿女子孙回乡探访、祭拜祖先时,都会和儿女子孙们说起冼夫人的故事。这一行为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华人华侨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他们希望以冼夫人精神来教育和激励下一代,让中华传统伦理在海外华人中得以传承。
当然,冼夫人信俗对于华人而言,还具备一层重要的意 义,那就是寄托乡情、联系乡谊。从前,海外乡亲的会馆通常都供奉着冼夫人、妈祖的神像。这些会馆既是祭拜祖先和神灵的宗教场所,也是乡亲的联谊场所。海外乡亲在此聚会,既因血缘、地缘、也因神缘。拥有同一种信仰,为华人华侨团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
马来西亚根登新村高州会馆会长黄关兴,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说: “自从2013年我们请来了冼太像,根登新村的高州乡亲更加团结,新村发展也更加顺利。”海外华人乡亲团结互助,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共融,冼夫人精神拉近华人与祖国的距离 东南亚各国大多属于移民国家,多民族、多肤色以及多元文化要和谐共融,会遇到很多障碍,华人在海外也是一个容易受到歧视的群体。因此华人与其他民族之间一度矛盾重重,冲突频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冼夫人信俗在东南亚香火重燃,而冼夫人精神中的包容、和谐,不仅促进了当地华人群体的团结,而且使华人放下对抗心态,和而不同,从而带动了马来西亚民族融洽,使马来族、华族还有其他民族之间出现了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冼夫人信俗还拉近了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家乡的距离。由于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大陆比较接近,东南亚华 人回乡的人数较多、频率较高。很多华人回来探访的主要目的,便是祭祖省亲。而对于原籍在粤西、海南一带的华侨来说,冼夫人是他们共同的祖先,每次参拜都会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累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放改革以后,马来西亚茂名籍的华人、华侨,每年都组团回高州冼太庙观光、参拜。香港冼氏宗亲会、冯氏宗亲会也曾数次组团回高州寻根问祖,他们都认高州冼太庙乃他们的宗根所在,并捐助了八万港元修建冼太庙的前殿。海南也有大批侨胞热情参与纪念冼夫人的活动,并一起捐资参与海南冯宝冼夫人纪念馆的建设。
回国祭祖省亲的过程中,亲眼目睹家乡变化,侨胞们都会被家乡人民乘着改革东风奋力拼搏的精气神所感动,被祖国大陆出现的发展机遇所吸引。不少侨胞回乡投资,兴办产业,或捐助公益事业。同时,华人华侨在海外更加积极地宣传家乡的发展建设,大力推介家乡的投资环境。对他们来说,现在的祖国家乡,值得他们为之骄傲和唱响,而为家乡出力,同样是对冼夫人表达着自己虔诚的信仰。
加强冼夫人文化传播,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正致力于一带一路的构建。东南亚地区处在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海外华人又有近一半聚集在东南亚地区。他们在中国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要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这些优势,首先要促进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东南亚华侨在海外非常愿意保留中国的文化传统。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民间机构可谓遍地开花,这些机构热衷于组织华人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也起到了团结华人力量的作用。东南亚各地众多的中国古风庙宇、销售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和食品的商店,都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人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执着与坚持。这也是他们在内心建立民族归属感的重要基础。因此,促进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信俗文化有关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推广,是一个很有效的突破口。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对冼夫人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冼夫人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元素。而且,冼夫人的形象刚柔并济,冼夫人精神的爱国、“好心”、包容、友善都与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思想非常契合。所以,进一步传播冼夫人文化,增强冼夫人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自信。而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海外华人华侨也将人心思齐,心向祖国。
第三篇:牟平将打造“一心一带三廊“
牟平,曾经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驰名国内;如今,“蓝色牟平”正在酝酿新的腾飞。
昨日上午,经过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中科院地理所旅游研究
中心、省市旅游局等机构、单位的10名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正式发布。
记者在评审会上欣喜获悉,牟平将以山海岛泉河为核心资源依托,集中打造“一心一带三廊四区”,全线盘活中心城区、养马岛、金山湾等优势旅游资源,形成“一心驱动·一带引爆·三廊齐飞·四区互动”的空间动态发展战略。
拥有无可比拟的山海岛泉河资源优势的牟平,是全国2862个县市区中仅有的11个既有海岛资源、又有山岳类国家级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沿海县市区之一,也是11个县市区中唯一既有陆地温泉、又有深海温泉的沿海县市区。可以想象,将来的牟平,将成为来烟游客不能错过的重要一站,让更多国内外游客体验“来了就不想走”的“玩不够的牟平”。
“一心”
牟平城区将成综合游憩重心
购物就餐休闲娱乐全都有
“一心”就是牟平城市综合游憩中心,以牟平城区为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的旅游综合集散中心。”据规划汇报人、鲁东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李世泰介绍,牟平城市综合游憩中心将为牟平今后旅游的跨越式大发展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保障,成为驱动牟平整体旅游发展的“驱动器”。对于市民和游客来说,牟平城市综合游憩中心的两大功能定位“旅游综合集散中心”和“城市休闲游憩中心”意味着来这儿旅游可以更方便、更自在。
说到休闲自在,牟平城区将着力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以中高档宾馆、餐馆为主的住宿、餐饮中心,滨河地区的水体观光、公园休闲等娱乐中心和风云林园教育休闲旅游区。其中,将特别加强风云林园建设,使其成为集生态服务、青少年教育、运动健身游憩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和休闲公园。
而说到便捷,贯通城区的雷神庙战斗遗址、张颜山故居、恤养院遗址等景点将形成城市旅游专线。城区内,通过水体景观和滨水公园的设计,全面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此外,还将加强道路系统和标牌系统建设,使其成为贯通南山北海、联通南北两大轴线的枢纽。“一带”
重点建设滨海带度假酒店群
牟平打造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
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点,涵盖65公里黄金岸线及周围海域的“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将成为牟平构建“国际低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载体,成为牟平旅游发展的动力引擎和优先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先期将优先发展“一带”,进而带动牟平其他腹地旅游的发展。“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以养马岛和金山港为龙头,从西向东将把鱼鸟河入海口、泥滩、里蹦岛、高尔夫球场、黄金海滩及滨海防护林等囊括其中。其功能定位为滨海度假、温泉养生、运动休闲、水上娱乐、海洋旅游。”
牟平区旅游局局长赵军介绍,构筑“一带”,近期将以胶东半岛市场为主,主要任务是以养马岛开发为龙头,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滨海带度假酒店群,通过滨海带度假酒店群的建设带动整个牟平休闲度假业的提升和突破;中远期则将以高端市场为主,以金山湾旅游度假区开发为重点,通过养马岛和金山湾的共同带动,使其成为中国北方最佳的国际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廊”
三条景观游憩廊道现身牟平
沿河资源全部变“美景”
“以鱼鸟河、沁水河和汉河三条河流为牟平腹地旅游发展的动脉,通过‘三廊并进’,有机串联牟平腹地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牟平腹地旅游发展空间脉络,辐射和带动牟平腹地旅游的发展。”可以预想,这三条景观游憩廊道的惊喜现身将让牟平旅游呈现更多可看、可玩、可游的去处。
□好看:鱼鸟河沿岸建都市休闲水岸区对于熟悉牟平的人来说,鱼鸟河的名字耳熟能详,作为构成牟平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这条河是城区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
“根据规划,鱼鸟河景观游憩廊道将沿鱼鸟河两岸打造,核心区域为鱼鸟河入海口至昆嵛山的河段,核心区域全长约10公里。”赵军介绍,依托烟台高科技产业园和牟平工业园,其功能定位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休闲需要为主,集观光游览、城市休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复合型都市休闲滨河开放空间。
在景观改造和设计的基础上,将在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要求,将休闲商业、生态居住等融入到鱼鸟河滨水游憩空间内,使其兼具休闲、商业、生态、科普、娱乐等复合功能,重点建设滨海滩涂保护区、都市休闲水岸区和山溪生态密林区。□好玩:沁水河景观道造牟平“城中河”如果说鱼鸟河景观游憩廊道更具观赏性,沁水河景观游憩廊道则更有都市味儿。
“沁水河景观游憩廊道将沿沁水河两岸,核心区域为沁水河入海口至南环路以南1500米的河段,核心区域全长约13公里。”赵军介绍,这一廊道将以生态、活力、时尚、文化为主题,充分考虑沁水河的防洪功能,打造集城市文化品味、城市休闲娱乐、生态保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廊道。
为让这一景观廊道更有“味道”,旅游部门将致力创造山、海、岛、河相互融合,充满自然生态气息的园林环境。作为一大看点,将充分利用现状河岸资源,以水为主题,塑造层次丰富的景观体系,并考虑河流与城市景观的有机渗透,打造牟平的“城中河”。在景观改造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沁水河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征,重点打造湿地生态保护区、城市文化品味区、城市休闲娱乐区和滨海旅游观光区。
□好游:山海大道现身汉河岸作为“三廊”中的第三廊,汉河景观游憩廊道规划范围为沿汉河两岸,核心区域为汉河入海口至昆嵛山的河段,核心区域全长约21公里。其功能定位为集旅游观光、乡村休闲、生态保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汉河是南连龙泉水库与北注金山港湾的河流,根据规划,拟从金山港到昆嵛山的21公里旅游线路沿汉河修建定名为‘山海大道’,山海大道与汉河的绿化美化整体进行,建成一条最具魅力的旅游景观大道,力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特色浓郁、雅俗共赏’的景观效果。” 养马岛商务休闲度假旅游区
打造“中国北方商务第一岛”
“在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及周围海域,以‘马文化’为品牌,打造集高端度假区、休闲娱乐区、商务会议区、马文化和渔家风情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国际性海岛旅游度假区,通过几大引擎工程,将其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岛、母岛、贵族岛、吉祥岛、浪漫岛。”
牟平区旅游局局长赵军介绍,养马岛的旅游开发将以保护与开发并重、休闲度假与商务并重、旅游与娱乐并重为原则,将其打造成胶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商务休闲度假旅游区,成为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中国北方商务休闲度假第一岛”和胶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是养马岛旅游规划的“重头戏”,作为北部滨海旅游带的“龙头”,养马岛将以赛马场、休闲体育乡村俱乐部、深海温泉、葡萄酒庄、海岛酒店、民俗文化的提档升级为重点,引进建设游艇码头,五星级酒店、马彩试点、省级礁石滩地质公园为骨干项目,以宗教、民俗历史等补充支撑,按照国际标准高端引领,中端起步,大众补充,打造“中国北方商务第一岛”。
让养马岛“变身”,规划中的四大“引擎工程”非常抢眼。
特色夜间旅游开发工程将打造夜间灯光、景观工程,建设夜间活动场所,开展夜间演出娱乐活动并提供夜间旅游配套服务,将养马岛变身“不夜岛”;烟台海岛旅游集散服务工程将推进游轮游艇码头建设、度假酒店建设、旅游集散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和岛屿线路开发,将养马岛变身“母岛”;马文化游乐园大型综合娱乐工程将打造养马岛定点式、全年侯的“马文化”马文化游乐园,将养马岛变身“吉祥岛”;度假环境营造工程包括建设系列滨海度假酒店、系列度假产品开发、配套服务的完善,将养马岛变身“贵族岛”和“浪漫岛”。
根据规划布局,养马岛将重构环岛路,以项目带动土地增值,前海以高潮线以内300米左右,后海以海拔30米左右标高重构环岛路。
金山湾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
崛起北方休闲度假第一湾
“以运动休闲度假为特色,以浪漫港湾、休闲之城为目标,以山、海、林、城、河为资源依托,重点建设运动休闲、滨海度假、海洋旅游为三大核心功能,将金山湾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典范,成为中国北方休闲度假第一湾。”
金山湾地处烟台、威海两个沿海开放城市连接处,发源于昆嵛山的汉河和广河在此入海。金山湾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将以金山港为中心,向西包括烟台高尔夫俱乐部,向东有40余华里的宽广沙滩。赵军介绍,金山湾是“北方国家海岸”的战略支点和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将以金山港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宏伟高尔夫和黄金海岸,打造‘一体两翼’的空间架构。其中,“一体”是以金山港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
标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集运动休闲、生态观光、海洋科普教育、度假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港湾休闲度假区。“两翼”则是以西部高尔夫和东部黄金海岸为两翼。开发海景娱乐、游钓和其他服务行业,重点建设海滨现代化游乐设施,形成海滨风光、沿海古迹与现代化娱乐相结合、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旅游经济带。
在金山湾规划中,十大重点项目策划值得期待,分别是浪漫港湾、高尔夫产业规划、高尔夫主题文化园、景观地产与高端度假酒店群、渔人码头、人工鱼礁·海底森林、黄金海岸·游钓中心、海岸风电观光、凤山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沙滩女人节。
“到那时,游客来牟平游玩,‘激情金山、浪漫港湾’一定能成为深入人心的新感受,牟平旅游会更加浪漫多姿。”赵军说。
昆嵛山生态宗教旅游区 森林公园打造“大昆嵛”
地处牟平的昆嵛山,不知道曾吸引了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感受到徜徉自然的乐趣。此次,列入“四区”范围内昆嵛山生态宗教旅游区将把昆嵛山打造成神仙道教旅游胜地,再游昆嵛山,就不仅仅是徜徉自然的美好了。
以昆嵛山为核心,昆嵛山生态宗教旅游区将打造集道教文化体验、山地休闲度假、山地运动休闲、道家养生、温泉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山岳生态宗教旅游区。
“将其融入山东半岛‘一阁两山’神仙道教旅游产品格局之中,带动南部生态观光与道家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
赵军介绍,近期,首先以龙泉镇的温泉开发为切入点,将山、湖、泉整体开发。中期,将温泉度假与温泉房地产结合,打造以道教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远期,将积极推进牟平、文登昆嵛山联合开发,树立“大昆嵛”整体形象,将昆嵛山打造成与蓬莱阁、崂山齐名的山东半岛“一阁两山”神仙道教旅游胜地。
将昆嵛山景区扩展成“大昆嵛”,将致力打造“双核两组团”的空间格局,“双核”即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龙泉休闲康疗温泉小镇,“两组团”即玉林店观光游憩组团和莒格庄生态观光组团。
作为核心景区之一的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定位为“仙道之源·养生山水”,将以全真道教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神仙文化、麻姑文化、月老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文化景观资源,形成自然与人文并举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规划将昆嵛山分为管理及接待服务区、道教养生旅游区、山地休闲旅游区、禅宗灵修旅游区等四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的定位和主打产品。”赵军介绍,同为“双核”之一的龙泉休闲康疗温泉小镇将以龙泉镇的温泉开发为切入点,将山、湖、泉整体开发,并将胶东神仙文化与道教文化融入到温泉建设改造中,与昆嵛山道教文化捆绑销售,形成统一旅游线路,打造“神仙温泉、道教养生”的独特形象。“作为外围的两大组团,玉林店观光游憩组团和莒格庄生态观光组团将打造不同特色的旅游组团。”赵军介绍,玉林店观光游憩组团确定以旅游业开发为重点,全方位发展度假休闲、娱乐餐饮项目的主攻方向,重点抓好东风水库开发项目。莒格庄生态观光组团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杜鹃谷景区、老虎窝、竹林夼连接在一起,突出“生态观光游、休闲玩乐游、绿色农业游”的特点,形成“一带一圈”的空间开发布局。
南部生态绿谷旅游区
开发建设体验旅游基地
“南部山区生态绿谷旅游区将依托牟平南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资源,重点发展山地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生态乡村度假、红色文化体验和民俗文化旅游,成为烟台市及周边地区城郊旅游首选地。”
赵军介绍,南部山区生态绿谷旅游区规划范围包括观水镇、高陵镇和王格庄镇,其将重点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化休闲度假设施建设,进行农业观光和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现有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区(点)进行深度开发,选择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每一处生态旅游区配套建设相应的自驾车营地。
与此同时,这一区域将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联动,谋求构建以某些重要景区为核心的大旅游板块,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地域综合体,丰富牟平的旅游内容。
据了解,南部山区生态绿谷旅游区近期将重点发展农家乐、瓜果采摘点、垂钓中心等乡村民俗和观光农业,开发建设1-2处民俗与生态融合的体验旅游基地。中远期将与高陵湖生态休闲区共同打造满足威海、烟台等周边城市人群度假需求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牟平十二大旅游产品规划“出炉”
根据牟平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旅游产品体系由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体育旅游、婚庆旅游、商务会展、科普旅游、乡村民俗、红色旅游、节庆旅游和工业旅游共十二大类产品构成。
其中,高端休闲度假是牟平重点打造的核心品牌,也是未来牟平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为重点产品;体育旅游、婚庆旅游、商务会展、科普旅游、乡村民俗、红色旅游、节庆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专项旅游产品。
【延伸阅读】
牟平打造“三城六基地”
以山海岛泉河为核心资源依托,牟平区将以滨海休闲度假、山地生态旅游、温泉休闲养生为龙头品牌,立足山东半岛面向东北亚将牟平打造成为集滨海度假、商务休闲、温泉养生、乡村旅游、生态观光、道家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以“三城六基地”为支撑的国际低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根据牟平城市发展提出的“环保特区”和“生态绿谷”战略思路,牟平将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建设低碳旅游产品,开展低碳旅游经营,实行低碳旅游管理,培育低碳旅游消费,开展低碳旅游活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碳旅游目的地,构建牟平低碳绿城。———依托牟平优质的历史文化、道家文化、御马文化、始皇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滨海城市风情资源,大力挖掘牟平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塑造牟平独特的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牟平城市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打造中国独特的人文古城。
———牟平将以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标准,大力发展以养马岛为核心的滨海度假旅游,带动昆嵛山休闲养生和温泉度假的发展,成为中国最佳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度假名城。
六基地包括低碳旅游示范基地、滨海温泉度假基地、道家养生体验基地、人文休闲体验基地、商务会议度假基地、乡村田园旅游基地。
第四篇:西安打造“一带一路”之构想
西安打造“一带一路”之构想
丁 晨
(西安外事学院 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西安发展“一带一路”的机遇,提出如何构建西安大旅游格局等,打造西安“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安 构想
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古丝绸之路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再一次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
(一)发展机遇
“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中国疆域地理的区域中心,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附近的泾阳;从历史文化上来讲,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围绕着以西安为中心,古代的商贸活动延续千年。在过去,西安由于没有港口,又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陆路、空中优势不明显,而在国务院“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之后,西安港务区、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都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优势,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二)构建“一带一路”之思路
以“一大战略、两大定位、三大目标、四大抓手、五大平台、六大中心”的蓝图,西安将以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的战略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未来,西安将通过西安自由贸易区、中新合作项目、国际内陆港、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等四大抓手,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欧亚合作前沿城市、开放型体制机制创新城市。此外,西安将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国际合作、科教创新、经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交流等五大平台,逐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①打造“一高地六中心” 西安以深化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调整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确定五个方面的工作思路: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依托“西安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也是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路径。努力把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发挥西安在能源装备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的能源合作。加之各类金融项目的建设推进,西安将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
②建多方位合作平台
2013年,西安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搭建多方位合作平台,先后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乌兹别克斯坦马尔罕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并与中亚国家多个城市共建“中亚·长安产业园”、“国家级欧亚经济综合园区”等开放型经济园区,成功举办了有7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2014年1月10日,西北大学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在西安同时揭牌,深化了西安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
在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丝绸之路文化基地、汉长安城遗址文化景区工程等文化旅游类项目和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人才交流类项目,打造西安与丝路沿线城市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平台。
③加快建设丝路自贸区
以西安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为中心,全面构建功能一体化的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和西安领事馆区。西安正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西安)核心区,目前,其支撑项目西安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行,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铁路车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成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第三个获批对外开放的铁路口岸。
西安将借助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区、西安综合保税区等对西安开发开放具有引擎作用的项目,承载国际化高端生产要素聚集,提升区域经贸合作水平,优化对外开放格局。④构建西安大旅游格局
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围绕新增的5处世界文化遗产,西安着力打造“汉风古韵”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6月18日开通的“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成为西安向西开放的重要旅游通道。
借助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项目、“长安号”国际班列运力提升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不断提高西安的交通承载力,把西安打造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此外,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百利威(西安)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国美西北电子商务中心等电子商务及物流类项目,将不断完善西安的商贸服务网络,促进贸易便利化,把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和集散地口岸。
⑤国际交往打出“西安牌”
西安致力于加强政府和民间交往,突出西安元素,彰显西安能力。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这一被国家列入“中欧快线”的整车货运班列开通,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西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有营销渠道和优势产品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
在强化产业优势方面,西安将通过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生产项目、高端环保设备及先进机械制造项目等机械制造类项目提升先进制造综合竞争力。此外,国际创新产业科技研发服务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项目等科技研发类项目,将不断发挥西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增强科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引领作用。结论:
“一带一路”规划中对西安的战略规划,是国家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新调整,也是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步骤。西安在高新科技、装备制造、科研教育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拓宽西部城市与中亚、欧洲的渠道,从而较快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2]任佳.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14,3 [3]申现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
第五篇:一带一路桥头堡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大都市
一带一路桥头堡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大都市
二OO九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云南时曾对昆明的区位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做出过高度评价,胡锦涛称:“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全覆盖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发的前沿通道。”
当“未来经济看亚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发展方向,“国际化”概念成为很多城市发展战略中抹不开的噱头说辞,昆明得天独厚的不提概念就已经自带“国际化”标识。虽然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定义,但是国际上有代表性世界城市都应具备以下特征:①主要金融中心、银行所在地;②国家贸易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各类人才聚集中心;④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⑤集中相当比例富裕阶层人口中心、第三产业高度发达;⑥具有国际意义的制造业中心、娱乐业随之为世界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⑦港口与国际航空港为世界交通重要枢纽。
打开世界地图,云南无疑是亚洲的绝对地理中心,昆明作为云南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一目了然。将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必然是一路一带经济发展思路下起到桥头堡的作用。
一、科学规划引领昆明发展,实现智库成果转化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科技人才,全方位谋划50至100年以上的战略目标。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导向,规划破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规合一”统领昆明城市发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昆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同时守住城市建设发展的底线和边界,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在规划编制中进一步明确城市内涵和发展定位,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凸显自身的鲜明特色。
1.明确老城区和新城区发展功能定位,以及昆明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关系。老城区发展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滇池水域生态承载能力为依据,防控漫无目的破坏自然资源,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着重保护文物、传承文脉、打造精品。不符合老城区城市功能定位且尚在老城区的产业,在充分调研周密谋划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疏解人口、产业、服务等城市功能,向新城区和周边城市转移。新城区规划突求承接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品质,后续发展建设严控规划行事,强化统领规划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规划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土地供给等方面需要超强约束力和控制力,防范部门利益驱动或者行政决策者个人意志驱使,各级领导干部以及行政部门尊重和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以法治思维保证规划顺利进行。
2.实施步骤:(1)整合资源,成立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智库;(2)广泛调研,设立规划项目课题组;(3)将课题组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及研讨应对策略;(4)课题组人员跟踪落实。保证规划与项目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1.利用昆明五华区已建成的楼宇作为金融、证劵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区,加快建设昆明立足西南、面向东盟各国、聚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整合国内、东南亚、南亚投资环境,打造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以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国际投资融资中心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为两翼,包括以替代种植为依托的离岸金融业务,以优势资源为主的矿权交易体系,以REDD为核心的碳金融交易体系,金融后台服务和中介服务为依托的国际区域金融中心。
2.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建设性、发展性合作方式,吸引多方资金进入昆明发展建设中来,做好项目规划、风险研判,实现合作共赢。(1)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成,我国与东盟诸国的贸易量不断增加,为昆明面向东盟南亚的商贸和物流提供了巨大机遇。云南是稀有贵金属等原料基地,利用昆明独特的区位条件,将产业链终端产品企业引入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制造业中心。
(2)以昆明发达而庞大的交通体系为基础,进口东南亚各类初级产品,汇总、分级包装后再行出口,形成以东盟各国商品为主,以转口贸易和航空、高铁、公路运输为主体的区域性分销中心和集散中心。
(3)商贸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进一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以昆明现有物流园区为重点,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滇中城市群、内陆省份,贯通
东南亚的国际公路、铁路、航空为依托的5小时的国际性区域物流体系,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现代快捷的物流服务,将昆明建设成为一路一带西南方向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和商贸城市。
三、打造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
昆明拥有国际化城市优势,作为一路一带面向西南的门户,昆明是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科技创新中心、高新科技产业化载体、对外贸易和承接服务外包的主要基地,有条件吸纳和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吸引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优秀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将昆明建设成为GMS,甚至是东南亚地区跨国公司总部,国内企业高度集中的面向西南(南亚、东南亚、西亚)的重要总部经济区。不仅能成为聚集企业、人才、信息、资金、科研等的基地,还能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当地的产业、就业、税收、消费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建立一路一带面向西南经济总部基地对提升城市形象、合作层次、各国各地区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先争取建立东盟国家在中国的联络中心(使馆区),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速度必然同步增加,鼓励吸纳在东盟和孟印缅的外国留学生来昆明留学、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2)提前做好人才移民公安户籍管理,留学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在昆明构建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公共事务平台以及和商贸企业办事机构平台,使昆明建成国际组织的常驻地,以政府职能效应来推动东盟国家经济总部经济的建设。
四、打造国际综合保税区
结合东盟国家向我国产业转移的进程,依托昆明新机场,整合现有昆明出口加工区,建立昆明国际综合保税区。其功能是配合产业转移,直接服务于周边科技、加工制造业,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功能平台,满足加工贸易的各种需求。在保税区内实行优惠于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的政策。(1)“境内关外”货物入保税区;(2)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3)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建设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和投资经营自由,高度开放的特殊区域,使昆明成为辐射云南和内陆、东南亚、南亚的现代物流、科技、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中国西南方向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
五、打造创业生态人居环境
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享誉国内外。整合规划布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际交通网线、推进金融、商业、贸易以及旅游城市功能的提升,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区域协调的城市设施体系;同时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管理体制,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公正有序商务环境。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不只是吸引”,但一定要有吸引。
(1)创建创业与人居之城,建设呈贡科技生态新城,取消落户呈贡积分制,购房即落户,将安宁太平生态新城纳入昆明主城区,保障高精尖人才居所环境,给予呈贡、安宁太平新城地产商享受政策红利,让地产商感受昆明的“春天”,更愿意为昆明的建设服务。
(2)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选择住宅由开发商免费建设,商务中心等周边公共有偿收费设施政府租给开放商经营,要求开发商按照规划标准完善生态品质小区建设,既不降低标准,又造福人民。
(3)吸引东南亚和南亚的游客到昆明旅游、休闲、度假、旅居、投资,让海内外到昆明旅游的人们不仅来观光、旅游,而且还要在这里安居乐业。使昆明达到国际商贸城市与生态旅游居住城市的有机结合,人居互补、和谐发展,成为生态健康的国际性旅居城市。
六、打造城市素质文明
城市的文明和素质,是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1)创建昆明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文化品牌—昆明国际音乐节;(2)投资建设滇池王国主题公园,每天举办滇池之夜大型实景剧,彰显古滇国、茶马古道、古代贸易、古时昆明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友邦绵绵留长;(3)各民主党派人才济济,众采高见,将旅游、生态环境、娱乐业、影视、广告、餐饮、住宿连带配合,规模发展文化娱乐产业;(4)普及普通话,鼓励现代城市人谦虚好学,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氛围,加强对周边国家小语种的培训。
昆明是一座天赐之城,美丽古老,圣誉天下,人与城市相依相托,中央十三五规划了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蓝图,当代建设者们怎样依托国家政策,励精图治,以大思大悟的胸怀,心系百姓,为民谋福祉的思维下,建设好魅力昆明的这盘棋,打造一座百年不留遗憾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国家一路一带的大发展做一个值得骄傲的桥头堡。
民盟盟员:丁刚 2015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1、《以科学规划引领昆明建设发展》——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案例集》——中共昆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