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

时间:2019-05-13 09:4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

第一篇: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

将文化“软实力”打造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在当今文化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的形势下,经济发展既离不开文化支撑,文化发展也离不开经济保障,二者互惠共赢。必须树立文化就是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理念,实现强化文化经济功能与提升经济文化内涵良性互动发展。XX作为欠发达县份,要实现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更需要培树良好的文化精神动力。我们要紧紧围绕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有效整合,全方位多层次打造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打品牌,擦亮文化名片。整合资源、挖掘内涵、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把河北省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靓丽的文化形象、雄厚的文化实力,以此提升河北文化的魅力、扩大河北文化的张力、增强河北的影响力。XX县紧紧抓住XXXX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契机,不断探索挖掘资源与创新发展的结合点,遵循规律、面对现实,高标准创意、大区域合作,在弘扬、创新中培育叫响以XXXX为代表的晋冀蒙陕区域文化品牌,在交流、交融中宣传展示XX,不断增强XX文化对资源要素的吸纳力、影响力、凝聚力。重融合,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当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

1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跨越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加强其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XX县用大文化观念推进文化与产业、与旅游、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相互渗透,在挖掘注入文化内涵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借助利用经济发展中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在以康巴诺尔湿地公园、卧龙图庄园、阿不盖庙景点为重点的旅游产业中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旅游品位;在城建的设计、规划、景观中注入文化符号,提升城建内涵;在风电、煤炭、特色农产品等六大产业发展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产业层次;在项目推介、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中拓展文化功能,提升经济效益,用文化软实力撬动经济硬战略。

抓培育,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乡常态化、长效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XX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创作精品剧目,推出一批XX领军人物,实现好戏有人唱;创新文化载体,办好XXXX艺术节、XXXX春节演唱音乐会等品牌活动,实现小戏能大唱;创造发展环境,跑办实施规划投资2200万元的XX博物馆、大剧场、传承培训基地等一批文化基础建设项目,积极推进XX影视旅游基地开发以及XX县金长城历史名胜保护开发等项目,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让群众有更多机会、在更高层次享受文化成果,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

强产业,发展县域新型经济。文化经济是人本经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文化经济是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了实处。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科学布局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扶持和引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XX县将发展XX特色文化产业列入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突出发展以XX演出为主的文化产业。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整合演艺资源,积极推动县XX剧团和100余家民间XX艺术团体进行资源整合,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产品推销。同时,挖掘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与演出业相关的音像、宣传、道具、服务以及文化产品制作等文化业态,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

聂震宁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构成的硬实力所具有的制约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有了越来越明显的表现。我国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来。

怎样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要让软实力变硬,硬实力不能太软。软实力需要通过必要的经济运作、必要的产业发展、必要的市场经济、必要的国际竞争,来形成自己的效应,这就是吸引力和影响力。”

所谓文化硬实力,即指一个国家生产经营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产业能力。在全球市场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是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传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赖于文化硬实力加强。以出版产业为例。多出好书确实是出版业的终极目标。但是,如果把出版社的任务只归结为“多出好书”,则失之于简单。出版社必须把多出好书的追求落实到两个效益的实现上。人们习惯于把出版产业“内容产业”的性质重点放在“内容”上,这也是失之于偏颇的。“产业”与“文化”都是出版产业的主要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出版产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健康的市场环境里,经济效益越突出,越有利于实现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我们说,出版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就是一种文化硬实力。詹姆斯·彼得拉斯在《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开篇就说:“美国的文化产业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显然,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外现为意识形态的隐性扩张,其基础则是文化产业的雄厚经济实力与高超管理水平,后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硬实力。文化硬实力通过占领文化市场,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扩大文化影响力,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国家文化硬实力主要由市场主体、创新主体、资源主体、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素构建而成。市场主体应当是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应当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性技术的统一。资源主体是指用于文化生产的民族、地域、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题材和素材。产业体系是指构成国家文化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及其在国内外的合理布局。市场体系则指建立了合理的交易标准并得到严格管理的市场环境。政策体系应当是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科学、规范、有效的政策架构。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现代型政府的依法管理。所谓现代型政府,就是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主要任务,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该管的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到位,不该管的,一定不要管,退也要退到位”。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到不断增强。

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既需要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也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近一个时期来,业内已经比较深入地讨论了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

问题,今天我希望讨论一下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这是强化文化硬实力的重要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些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做法。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不失时机地全力向外进行文化产品大倾销。十几年的光景,随着国际间文化产业壁垒的逐步瓦解,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稳稳登上全球霸主地位。在很多国家坚持片面强调电影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主体文化价值的时候,美国影业已经以其好莱坞经营模式和叙事模式占据了市场的85%份额,给美国每年带去近180亿美元的收益。所谓好莱坞叙事模式,简单说来是观众接受至上的叙事态度,是娱乐为主、寓教于乐的主题追求,也就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艺术风格。至于好莱坞经营模式,却值得很好地研究。好莱坞是著名的美国品牌,但其品种其实并不纯粹,它是许多独立制片公司的集合体,是众多制片人的趣味比较一致的追求,其中最具实力的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索尼公司,大名鼎鼎的福克斯被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控股。好莱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仅包容了各种机构各种艺术家的创作,也容下了这些外国资本。然而好莱坞依然是美国的好莱坞,为什么呢?似乎大家都说不清楚,我也觉得奇特。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思维和价值观的顽强表现在发挥核心作用,我以为,也许更多的是文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发挥根本作用。有一种对好莱坞经营模式的通俗解释是:不管你是谁,你到了我这儿,一切都会变成我的;不管你是谁,我到了你那儿,一切依然还是我的。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尚需研究。我国近十年来,通过影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影视生产,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大片其资本结构十分多元,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票房效益,而这些走的正是市场运作之道。

美国没有类似文化部这样的国家机构,有人因此以为美国政府对待文化产业是“放任自流”、“无为而治”。其实,从美国政府部门动辄为本国文化产品输出权利打国际官司,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全力以赴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美国政府一是给政策(如税收、奖励等);二是给钱。美国成立了“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和“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委员会”等,直接由联邦政府划拨补助性经费。同时,联邦政府运用一切可行手段,鞭策地方政府出资扶持文化产业;还鼓励民间各类基金会向文化产业投资。目前,文化产业资金注入的大致构成是:联邦政府15%、地方政府35%,其余50%左右是民间资本。有多大的投入,才可能有多大的产出,美国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与其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有着最重要的关系。

再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

1995年,日本政府确定了“文化立国”战略,后来又颁布实施《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和《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推出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文化产业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满足国民文化生活,并肩负着让其他国家了解日本文化之重任,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国民均有义务积极参与、给予扶持。日本政府直接组建和参与、支持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基金组织,疏通并且拓宽资金流入文化产业渠道。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日本是做了一番精心规划的。美国迪斯尼上世纪80年代在东京安营,90年代在香港扎寨,日本文化产业趁势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然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日本大举进攻美国市场,仅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达到44亿美元,是日本出口美国钢铁收入的4倍。与此同时,日本动漫开始席卷世界。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其汽车和钢铁工业,其经济效益占据了GDP的18%,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撑产业之一。

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下,为了摆脱困境、重振经济,韩国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其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围绕这一基本战略,韩国政府按照“明确重点、集中培育、系统实施”的原则,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扶持政策。首先是加强管理组织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就在文化观光部内首次设立了“文化产业局”,2000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委员会由文化观光部长官担任委员长,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基金运营计划,并负责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文化观光、信息通信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各自下属各种中心,分别负责政策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以及产业技术开发。在卡通画形象文化方面也分别成立了负责创作和市场开发的专业领导协会。2000年至2001年,又先后组建了“工艺文化振兴院”、“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2002年7月,文化观光部将下属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等5个部门进行整合,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实行信息共享,加强协作。

同时,韩国政府加强了文化产业的法规建设。1999年2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对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做出具体规定。依据该法,韩国政府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促进的对策。

资金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韩国政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贯彻“选择与集中”的原则,对选定的重点扶持对象,从创业到研发、创作、制作和营销、流通的每个阶段,都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在国家财政全面吃紧的情况下,文化事业预算反而逐年增加:1998年占国家财政预算0.62%,2000年首次突破1%,2001年大幅提高为9.1%。文化事业预算金额2003年猛增为1.17万亿韩元,比1999年增长140%多。同期,文化产业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重由3.5%增长为17.9%,文化产业预算额由168亿韩元增至1878亿韩元,为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撑。同时,还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设立文化产业、文艺、电影、出版、广播及信息通信化等系列专项基金,集中扶持相关产业。1999年基金设立当年总额仅为549亿韩元,到2002年增至2329亿韩元。此外,韩国还动员民间资本,建立官民共同投融资体制,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的需求。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年里,先后组建17个“投资组合”,融资总额达2073亿韩元,其中政府350亿韩元,民资1723亿韩元。在此基础上,资金运作日臻成熟,成功率大幅提高,年融资达1000亿韩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落到了实处。

文化产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最大。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重中之重。自2000年至2005年韩国政府投资2000多亿韩元,集中培养急需的文化产业“复合型”高级人才。在院校培养方面,在强化已有院校相关科系人才培养的同时,新建了首尔游戏学院、全州和清州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及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院等一批新的院校。大学开设的文化产

业相关专业达80余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除院校正规培养外,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还接受委托,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方式,培养特殊专业的高级人才。在机构、政策、法规、资金、人才等“硬”条件基本具备之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文化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动漫业为例。韩国动漫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02年动画片出口额达8387万美元,是当年电影出口的56倍。2003年,动画产业产值增至4050亿韩元,同期动画片销售额由上一年的2149亿韩元增至2699亿韩元。韩国现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动画片制作和出口国,世界动画片80%的背景画出自韩国。在中国,动漫业、影视界“韩”流汹涌,韩国文化给人们许多真切的感受,这就是通过强化文化硬实力,达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典型案例。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而要强化文化硬实力,就必须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国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型市场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实力的主要理由。同时,需要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国家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有必要的全面规划和调控,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发展文化的意志。只有国家意志、人民需求与文化价值、市场规律协调统一起来,国家的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以强化。在上述几个国家的经验里,我们都能指认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设立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颁布政策、制定法规、擘画战略、筹措资金、管理市场等,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掌管、操作。我国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都在表明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必要性。例如在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2004年以来,我国出版业参展机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版权贸易的逆差明显缩小,一系列出彩的表现令国际出版界广大同行感到吃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产业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是两条根本性原因。这两条根本性原因,也就是构成文化硬实力的重要内容。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才明确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显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国文化产业只是一个后发产业,身处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没有国家相对特殊的政策和手段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目的性。倘若把文化产业和经济领域的一般产业同样对待,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没有支持,法规上没有保护,人才上没有爱护,评价上没有引导,任其自生自灭,那么,也就真的可能自生自灭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完全交给市场利益调控,企业就完全可能什么赚钱就去经营什么,而文化产业的经营很可能会唱“空城计”。这是需要特别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需要,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则是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而也是国家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自身的需要。政府和产业在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上各有责任,应当各自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就是我们讨论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的主要原因。

第三篇: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赤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全市强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会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点,以建立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以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不断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文化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和人们思想意识多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的新形势以及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的新情况,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才能构建起建设文化强县的精神基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正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秀民族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在以人文精神为内核,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新的

1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老区精神,教育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团结奋进、自强不息;旨在以巩固思想道德基础为目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社会诚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进一步筑牢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的保障力

构建覆盖率高、服务力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名县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一是强基础。积极推进数字电视 “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切实加快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建设,认真抓好县乡图书馆、文化馆(站)建设和达标改造,积极筹建体育馆、科技馆、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等公益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优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开展文艺演出、全民健身运动、“彩色周末”、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推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节庆文化互促共融、和谐发展。

三是重惠民。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鼓励扶持文学、小戏、书画、音乐、舞蹈、摄影以及民间民俗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创作,创作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针对赤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制定出台 《赤城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办法》,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一是培育地方文化品牌。依托金阁山崇真观、温泉碧霞元君祠、后城朝阳观等历史遗迹,打造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品牌;依托黑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打造以旅游观光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品牌;依托平北军分区旧址、龙延怀联合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打造以老区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二是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加强麦秸画、根雕、核雕等民俗文化产品保护,研发符合市场需求、艺术精湛、群众喜爱,既体现文化内涵,又经济实用的文化产品,创建文化产业公司,实现专业化生产。三是积极创新文化业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及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培育文化市场,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四、深化文化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文化的创新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建设文化名县的突破口。一是突出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文化单位整体效能。全面推进县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服务功能,激发发展活力。二是创新用人机制。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和分配激励机制,抓好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开放开发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研究设立扶持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兴办一批市场化的创作团队和演艺团体。四是落实引领责任。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社会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新格局;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部署、同组织实施、同督促检查,努力推动赤城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篇:提升软实力 打造硬品牌

提升软实力 打造硬品牌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南昌大学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科学管理进一步发挥效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1月,《人民教育》2011年第2期在‚视点‛专栏中以《学在南昌——江西省南昌市提升学校软实力记实》为题,报道了我市近几年来的办学经验,文章在第五部分‚执行力,教育跨越的‘天平’‛中特别介绍了我校的教育特色; 2月,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批准为实验基地;3月,我校凭借自身的实力单独组队参加南昌市中小学第六届‚园丁杯‛教学竞赛,夺得单项比赛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荣获团体总分二等奖和团队德育活动方案设计三等奖,取得了所有选手获奖和总体成绩历史最佳的突出赛果;4月,我校创编的赣剧《回十八》在南昌市‚童心向党‛庆六一文艺晚会上展演,好评如潮;5月,我校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6月,我校荣获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七一前夕,我校组织三个校区共90名优秀学生代表上井冈山开展‚做党的好孩子‛革命传统教育夏令营活动;暑假,我校航模队再夺全省航海建筑模型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我校与新加坡德乐小学成功开展交流活动;第27个教师节前夕,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视察我校,看望慰问教职员工;10月,我校被授予‚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11月,我校被南昌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授予‚2010—2011南昌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优秀学校‛;陈康老师代表南昌市参加全省第二届‚赣教杯‛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能手‛比赛,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省第二届‚赣教杯‛美术学科‚教学能手‛称号。——主要做法

一.狠抓学校安全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演练。

1、利用晨会上的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2、开展‚消防安全在我心中‛系列主题教育。在四月份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听消防知识讲座、参加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和灭火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消防意识以及消防能力。

3、政教处以近些年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故为素材制作校园安全教育课件,组织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并邀请南昌大学3S救护会志愿者为各班讲解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1、为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修订了《校园保卫人员工作细则》,明确了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段维持交通秩序、上课期间外来人员登记、夜班保卫人员校园巡视等要求。这一年来严格执行管理程序,成效显著。

2、修订了《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教职工集体学习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与措施。

3、严格按要求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值周安全监督岗的职责,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级级有人负责,层层有人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细化安全措施,及时查找并排除安全隐患。

1、由总务处、班主任定期对学校校舍进行排查,对学校的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等,进行拉网式的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2、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校门口、教学楼走廊、操场安装监控设备,以提高校园安全的技防水平。

3、为保证楼舍的安全使用及操场设施的使用,总务部门利用暑期时间对屋檐裂开处进行加固修补,对操场残缺处进行了修复。

4、总务部门考虑到教师办公室的老师使用高耗能空调时插拔线头确有不便,为此换装开关式插座,确保用电安全。

5、在师生的健康安全工作中,针对常发的传染病,我校建立了严格的监控机制,在传染病高发时段坚持每天晨检和零报告制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时查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分析研究其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举措予以纠正。依据我校《教学差错与事故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奖、评优、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有效备课。凝聚集体智慧,提倡个人备课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由备课组长牵头,实行‚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形成精品课‛的做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规范课程实施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加强了随堂听课力度。每周由校级领导带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课后认真组织评议。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在多方努力下,教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加大毕业班管理力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毕业班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我处定期组织毕业班教师学习、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今年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我校有80名学生报考师大附中,25名学生被录取(其中7名进入前50名)。

(三)大力加强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乃教师发展之本。学校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学习;走出去,向名师学习;请进来,让专家引领……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与竞赛课的学习、研讨,并请专家来校指导,专家的精彩点评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另外,学校还积极协办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我校协办市级以上教学竞赛4场,80余人次参与了组织活动,50多个班级次的学生参加了活动。我们的教师没有错过观摩优质竞赛课的机会,积极参与其中,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成长。

(四)积极开展教学竞赛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课堂教学和教师基本功竞赛。两位教师参加市‚长文短教‛教学竞赛,取得佳绩;派出教师代表江西地区参与了全国名师课堂的展示,受到专家好评。有4名教师参加了南昌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孟维丹、刘芸芸荣获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侯佳、陈莉分获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三等奖。陈康老师荣获江西省第二届‚赣教杯‛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能手‛称号。

今年,我校组织开展了首届‚火炬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教学竞赛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6个学科,共计27名青年教师参与,课堂形式多样、亮点频现,青年教师们在做课与展示中得到锻炼,在反思与交流中得到提升。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班主任培训常规化。本学年,我校送派了5位老师参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小学班主任培训。继续组织全校班主任开展经验交流专题活动,优秀班主任就带班经验在会上作了广泛交流,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例会,总结上个月的工作,讨论下个月的工作重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2.设立班主任评价机制。对班主任的工作实行‚过程管理‛,并起到导向、调节、激励和鉴定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班主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班主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班主任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使班主任明确自己应尽的职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使班主任工作不仅到位,而且务实,并且能发挥其创造性,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更加落实。建立和健全班主任考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

三.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努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一)抓好常规德育工作。

1、规范学生常规管理。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抓好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纪律;抓好学生路队纪律;抓好值周、实践工作,充分发挥每位值周老师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实践生的积极性,使每天上学、放学交通顺畅,安全有序;继续开展好小主人管校的活动,每天都有学生在课间管理走廊、楼梯、操场的纪律和卫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了学生自律自强的好品质;加强大队部建设,定期对大队部干部进行培训,参与学校管理,对全校纪律、卫生、两操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表彰;精心策划家长会;严格学籍管理制度,控制学生流失。学生进出严格履行教育局对学生学籍的管理规定,已建立全校电子学籍;根据每月教育主题和班级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和主题队会课;做好新生入队工作。

2、狠抓养成教育。二月、九月份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以规范内容为准则,狠抓日常行为习惯并通过评选‚文明之星‛,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行榜样教育。力求做到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和常规管理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活动中去。三月份开展‚争当新时代的小雷锋‛活动;五月份开展‚尊重身边的劳动者‛ 活动;九月份开展‚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活动;

十一、二月份开展‚美德伴我成长‛ 活动。举办‚红色六一‛合唱比赛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身心健康,让学生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这一个个有意义、趣味性强的活动带给学生文明教育的洗礼。

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感恩教育。以‚妇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母亲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我与妈妈换角色——今天我当家‛活动,尽己所能完成妈妈日常的家庭事务,真实体验妈妈的辛苦,懂得体谅妈妈、感恩妈妈;举办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活动。通过毕业典礼,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感受完成学业的骄傲,懂得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发扬革命传统。

1、开展‚做党的好孩子‛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行红歌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井冈山红色夏令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2、开展‚弘扬爱国主义 创建和谐附小‛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学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形式,引导全校师生重温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开展‚优秀电影进校园‛亲子活动。了解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4.通过了解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竞选班队干部,评比劳动之星、文明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等活动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乐于进取的坚强意识;开放‚快乐小屋‛,倾听学生心声,消除学生心头的疑虑,排解学生心中的烦恼。

(四)活跃学生社团,搞好兴趣第二课堂。在抓好社团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艺术节和多种竞赛、体艺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展览、科技小制作、画科幻画、拼航空航海模型等科技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活跃第二课堂。今年3月份开始的第二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不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较首届都有较大创新,历时更长,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参与平台。上半年主要是以群众性普及活动为主,下半年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性艺术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围绕‚阳光 成长 快乐‛这一主题,以思想教育、科技制作、文艺体育活动为载体,相继开展了‚伞艺现场绘画比赛‛、‚电脑绘画、摄影比赛‛、‚科技园参观活动‛、‚书法比赛‛、‚合唱比赛‛和‚课本剧比赛”共6个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两年一次的趣味运动会在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趣味运动会在项目设计上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弱化了竞争性、强化了趣味性,形成了重参与轻成绩,重集体轻个体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阳光体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精诚合作、同心协力,共享运动的激情与快乐,展示了我们附小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团结、运动、快乐、和睦‛的主题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各项活动的积极开展,使我校在科技、文化、体艺方面的素质教育工作得到充分检阅和有力促进。

——工作体会

一、要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责任。分管领导、南昌大学党委徐求真副书记经常深入附小指导工作,特别强调附小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徐书记的指示精神,从宣传教育入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广泛发动师生参与安全管理,共建共享平安校园;从细节着眼,健全工作机制,实行长效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安全伞。

二、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动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优秀学科团队的培养,出名师、育名科;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上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育人观,努力营造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民主平等的校园生活。要求教师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建立多元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要发展,根本靠改革、靠创新。我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以四大工程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我们以科研创新为依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我们以管理创新为保障,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与约束,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存在不足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

一、师资梯队还未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待改进,缺乏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名师。

二、素质教育四大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基地后实验体系亟待完善。

三、对外交流层次不高,视野不广,深度不够。

四、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整改举措

一、扎实实施青蓝工程,搭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加大培养和引进名师的力度。

二、发挥研究型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快四大工程的理论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围绕四大工程开展子课题研究。

三、在强化与新加坡德乐小学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知名小学开展合作交流的渠道。

四、加快校园文化特色的总结、提炼与氛围营造工作。

五、与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对班主任开展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的提升,认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总结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新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我们坚信有南昌大学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有省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励精图治,一定能创造附小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2年学校工作要点

一、继续做好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二、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支持工会工作,推进民主治校。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术骨干梯队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培养新秀。

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抓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养成教育;以市级德育示范校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努力创建省级德育示范校。

五、以课题带动 ‚四大工程‛的深入研究,立足课堂实施四大工程,促进素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六、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七、加大力度打造花园式学校,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八、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运用水平。

九、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2011年12月

第五篇:打造文化软实力

打造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结硕果

...集团是一家具有6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建设、宣传企业文化,使集团的愿景、使命、规划和各种管理理念成为职工的积极追求和自觉行动,成为集团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核心,促进集团实现了规模式扩张和跨越式发展。集团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企业家协会、省企业文化研究会选树为“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集团公司及两家子公司被评为“省文明单位”。

一、深入谋划,战略引领,吹响集团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集团党委、董事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纳入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部署。一是坚持以战略引领文化,形成凝聚职工的奋斗目标。自2003年以来,先后提出了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海外业务和项目投资“四轮驱动”战略,做实做强、做强做大、做大做优“三步走”战略,打造百亿集团、提前实现集团“十一五”规划的跨越发展战略,母公司经营多元化、子公司管理扁平化、分公司体制法人化、项目部机制股份化,母公司转变为投资决策和战略管控中心的“四化一转”战略,做强两大主业、打造五大板块等战略,1均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全集团万名职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集团发展规划统一计划、同时落实、同步检查,使集团文化建设与集团愿景规划、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精品战略、创新战略等相匹配、相融合、相支撑。三是党委制定集团文化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软实力工程,把任务和职责分配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明确时限和质量要求,确保集团文化及时提升、各种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建设成效持续改进。近年来,集团文化建设系统成绩突出,为集团获得“省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工会”、“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理念武装,愿景激励,树立集团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集团万名职工发扬“优质、高效、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一丝不苟打造精品,实现了企业兴、职工富,打造了领军河北、多元发展的建工集团新形象。集团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优质工程奖...余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项,彰显了集团的综合实力。集团继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位次提升了76位;连续第8次入选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位次提升了9位;市场覆盖面已经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强化。

回顾集团做大做强的历程,每当在集团爬坡进位的关键阶段,集团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宣传和树立的先进理念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全员入市的大讨论,催生了全员入市经营开发机制。2002年,党委大力宣传全员闯市场、人人扛指标的理念,重点强调思想入市、行动入市,奖励入市中标承揽工程的部门和主要贡献者。这场讨论促成了集团职工的思想和角色由行政管理主体向市场竞争主体的重大转变,开辟了集团新的发展道路。集团母公司产值规模连年跨越增长,从2002年到2012年扩大了50余倍。二是国有企业体制、民营企业机制观念的大讨论,加快了与市场接轨的步伐。“三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形成了上岗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改革成果,成为集团向百亿集团迈进的强大动力,全集团职工年均工资每年增长,住房和办公条件迅速改善;三是产值规模的大讨论,激发了母子公司职工“快鱼吃慢鱼”的危机感和做大做强、争当排头兵的紧迫感,实现了产值连续翻番,8年增长了10倍。四是产品、市场、经营、产业结构单一的大讨论,孕育了“四化一转”战略的实施,当前,集团正在形成以建筑施工、房地产为两大主业,建材物流、设计咨询、科技引领、海外业务、项目投资五大板块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成为集团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加速器”。

三、海纳百川,鼓励特色,培育集团文化建设的“百花

园”

集团不断整合企业文化,提出了集团经营理念、管理方针、市场理念、人才理念和集团职工行为准则,制订了集团VI系统使用范围和标准,颁行了《集团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范了工地各部位宣传内容和样式,对集团标志、名称等做出了统一规定。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各部室文化,由集团党委统一设计制作并公开张贴。

对于具有五、六十年光荣传统的子公司文化建设,集团尊重历史,鼓励各子公司在集团文化的大原则下进行探索完善,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团文化、子公司文化、部门文化构成集团文化的立体结构,主次分明、相互映衬,极具企业特色和时代特色。

四、强化阵地,丰富载体,铸就集团文化建设的“桥头堡”

集团母子公司不但建立了报纸、板报、条幅、标语、橱窗、学习园地、图书室、娱乐室等传统阵地,而且利用电子和网络技术,建立了内外网站、电子屏幕等快捷阵地。利用这些阵地,集团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和发展成果,高扬主旋律,使这些阵地成为职工培养情操、钻研业务、丰富生活、健康休闲的重要去处,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快餐。

集团母子公司党委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领导党群组织创设了书画摄影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卡

拉OK比赛及健步走、游泳等文化体育活动载体,定期开展活动。集团职工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正在组织第6届,成为集团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受到企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每年暑期集团分批分期组织职工及其亲属休闲旅游,增进了职工之间、职工家属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企业报均多次被评为省会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集团一个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优秀职工书屋,多个工地图书室被评为省直建设职工“十佳书屋”。

五、多出人才,多创精品,扮靓集团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人才培养和使用等理念是集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员工,集团确立了“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撑起一摊”的理念,完善了青年培养、使用、考核、认定、奖励、淘汰的配套做法。对全体员工,集团形成了赛马场上选骏马、不拘一格聘中层的理念,和三年一竞聘、一年一考核的成熟做法。为加速职工成才,集团坚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逐年提高职工教育经费,为职工学习专业知识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每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各种专业的培训千余人次,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壹级建造师考前辅导,奖励考取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并向其发放津贴。集团与高校联办的硕士班成为青年才俊知识更新的好平台。目前集团共有中级以上技术人员近两千人,其中教授级高工近百人,享受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人,国家认定的壹级项目经理和壹级建造师近四百人。集团拥有。。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撰写的。。部专著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十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省级以上工法近百项,取得国家专利数十项。广大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这些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既解决了诸多施工难题,也提升了工程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筑造的精品工程既是职工实践集团文化的成果,更成为深化文化创建、扮靓集团名片的新动力。

文化因发展而生,发展因文化而兴。发展的持续跨越源自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集团将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建设更加适应市场、更加善于更新、更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武装和激励职工创造科学发展的新辉煌!

下载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1(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强大文化软实力

    打造强大文化软实力乌 画 王国平《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9日07 版)打造强大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

    浅谈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融合(推荐5篇)

    浅谈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融合孙亚利(北京农学院思政部 102206)——怀柔渤海镇北沟村为例概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斐然,其中缘由便是文化软......

    提升学校软实力 打造学校硬品牌

    提升学校软实力 打造学校硬品牌 11月14日,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到部分学校查看学校管理提升情况和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工作时指出,要以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工作为契机,深入持续抓好管理......

    巩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打造巧实力

    巩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打造巧实力--全向打造中国电信宽带服务品牌硬实力是指企业能够生存下去的实力和基础,从目前来看,中国电信具有宽带,移动互联网天翼品牌两大优势。但对......

    文化“软实力”铸就企业发展“硬动力”(范文大全)

    文化“软实力”铸就企业发展“硬动力”本报讯星光榜,党群之窗,廉洁文化长廊,创先争优主题画廊,企业文化墙……鳞次栉比的职工文化阵地,生动的诠释着XXX的企业精神与文化内涵。“......

    谈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打造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如何打造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一、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流行的关键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

    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着力打造妙峰山镇文化软实力——2011京西发展博士论坛有感在门头沟区十二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功能转型,建设门头沟新城区,实现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