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微专题21+“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doc
微专题二十一 “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
【背景材料】
2016年8月26日,“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系列文化活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同时拉开帷幕。当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家图书馆内的“中国馆”正式开馆。图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在“中国馆”开馆仪式中致辞。阿拉木图8月26日电(记者 文龙杰)“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系列文化活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同时拉开帷幕。当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家图书馆内的“中国馆”正式开馆。“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哈两国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出席相关活动。8月26日,“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系列文化活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同时拉开帷幕。崔玉英在致辞中说,阿拉木图“中国馆”整体布置具有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并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智能化管理,馆内不仅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使当地民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知中国。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第一副部长阿赫梅季亚罗夫在开幕致辞中说,哈萨克斯坦将永远以积极的心态,推动中哈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团结协作。中哈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访问哈萨克斯坦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广阔。作为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感知中国”活动更是将中哈两国人民的感情拉得更近,必将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上联系要求在文化上互相了解、相互借鉴。“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
2.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为经济服务。“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哈萨克斯坦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经济,进而推动两国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合作,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两国之间的密切交往,促进我国与中
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4.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里,展览以“智能造福人民,智联通达世界,智慧改变生活”为主题,力图展示中国智造造福人民生活的主旨,充分展示了中国所奉行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共同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体现了双方共同的文化利益,有利于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而实现广泛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在合作上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利益汇合点,打造命运共同体。这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双方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推动中哈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团结协作。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通过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使两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文化成果,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使中哈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合作成果丰硕,促进了两国的 “民心相通”。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国馆内介绍的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有利于加深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认识。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采用文艺演出、图片展示、影视展映、图书捐赠等多种形式,为各国人民献上一场场人文盛宴,将带动当地旅游甚至是整个经济的发展。
4.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绿色、智能、现代”三大元素贯穿始终,呈现了一个现代的智能集成化的,呈现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中国式书房,古典的琴棋书画实物与现代的智能化场景交融,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的感受。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在“中国馆”内不仅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当地民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知中国。
6.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尽管两国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彼此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通过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可以使两国共同感受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中的不可缺少。
7.文化具有多样性。在尊重多样性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70平方米的“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人们可以在馆内的中国文化体验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琴棋书画、算盘、七巧板等。这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8.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感知中国”活动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品牌活动,自1999年以来已访问法国、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缅甸等五大洲近40个国家。
9.文化的区域性。“中国馆”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重庆市、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捐赠3012种7267册图书及119种995册影像出版物,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示地域文化。
10.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包括开幕仪式、《丝路情长》综艺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国智造展、旅游推介会、“中国馆”等内容,将为哈萨克斯坦人民奉上一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盛宴。
1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感知中国”活动展出了别具特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出了中国27个非遗项目,邀请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其中竹编、面塑、木版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
12.文化创新。“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人们在馆内中国文化体验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琴棋书画、算盘、七巧板等。中国馆融合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不仅吸引许多读者和研究人员前往,还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体验和认知中国的机会。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生态迥异、利益诉求多元。因此,要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新合作机制,并发挥其作用。“感知中国”系列文化活动就是在新合作机制中发挥作用的。
2..意识的能动作用。阿拉木图“中国馆”内不仅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当地民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知中国,推动中哈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团结协作。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内容包括《丝路情长》综艺演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这有利于共
同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古老璀璨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作为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感知中国”活动更是将中哈两国人民的感情拉得更近,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5.联系具有多样性。“感知中国”活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文艺演出、现场展览、经贸洽谈、媒体互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中国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以及中哈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新成就。这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国际孤立以及经济危机使俄罗斯今天无法继续在哈萨克斯坦大展拳脚。相比之下,中国继续实施一些大的经济项目。在中亚,中国手中的牌比俄罗斯更多。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筑牢深化合作的民意基础。结合此活动增加向沿线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资助有关人员来华培训,开展合作办学。这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跟踪试题】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上联系要求在文化上互相了解、相互借鉴。“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这表明
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一定的文化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服务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哈萨克斯坦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经济,进而推动两国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合作。该发现证明了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两国之间的交往,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依据是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③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市场经济使一国无法控制本国经
济发展的趋势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里,展览“智能造福人民,智联通达世界,智慧改变生活”为主题,力图展示中国智造造福人民生活的主旨,充分展示了中国所奉行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以下做法与上述理念相一致的是
①坚定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核心立场
②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消除三大产业差异,促进三大产业趋同发展
④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着共同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体现了双方共同的文化利益,有利于双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国际关系中实现广泛的共同利益。以下对国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际关系就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③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④国际关系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有利于在合作上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利益汇合点,打造命运共同体。哈萨克斯坦应该永远以积极的心态,推动中哈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团结协作。打造命运共同体政治学依据是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利益 C.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7.通过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使两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文化成果。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C.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使中哈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合作成果丰硕。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9.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采用文艺演出、图片展示、影视展映、图书捐赠等多种形式,为各国人民献上一场场人文盛宴,将带动当地旅游甚至是整个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A.文化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C.我国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0.“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绿色、智能、现代”三大元素贯穿始终,呈现了一个现代的智能集成化的,呈现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中国式书房,古典的琴棋书画实物与现代的智能化场景交融,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的感受。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1.在“中国馆”内不仅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使当地民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知中国。这说明
A.文化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多种形式的文的文化活动
12.尽管两国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彼此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通过开展“感知中国”活动走进哈萨克斯坦,可以使两国共同感受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中的不可缺少的。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70平方米的“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人们可以在馆内的中国文化体验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琴棋书画、算盘、七巧板等,这有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下关于文化交流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交流促进各国文化逐渐趋同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④文化教育能彻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文化的区域性。“中国馆”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重庆市、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捐赠3012种7267册图书及119种995册影像出版物,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示地域文化。关于地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比例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发生改变
15.“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包括开幕仪式、《丝路情长》综艺晚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国智造展、旅游推介会、“中国馆”等内容,为哈萨克斯坦人民奉上一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盛宴。材料说明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 ③优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中国馆内介绍的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有利于加深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认识。这体现了
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阿拉木图“中国馆”内不仅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各领域的优秀图书和精彩影视片,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使当地民众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认知中国,推动中哈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团结协作。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人的认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对改造世界起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④客观决定着主观,主观又反作用于客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结合“感知中国”活动,我国将资助有关人员来华培训,开展合作办学。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19.国际孤立以及经济危机使俄罗斯今天无法继续在哈萨克斯坦大展拳脚。相比之下,中国继续实施一些大的经济项目。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这表明
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C.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20.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内容包括《丝路情长》综艺演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这有利于共同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古老璀璨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感知中国”活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文艺演出、现场展览、经贸洽谈、媒体互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中国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以及中哈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新成就。作为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感知中国”活动更是将中哈两国人民的感情拉得更近,必将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二 “感知中国”活动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品牌活动,自1999年以来已访问法国、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缅甸等五大洲近40个国家。“感知中国”活动展出了别具特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出了中国27个非遗项目,邀请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其中竹编、面塑、木版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人们在馆内中国文化体验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琴棋书画、算盘、七巧板等。中国馆融合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不仅吸引许多读者和研究人员前往,还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体验和认知中国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感知中国”活动的内容和意义。(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感知中国”活动的发展与创新。【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B 6.A 7.D 8.B 9.D 10.D 11.D 12.A 13.B 14.C 15.D 16.B 17.D 18.B 19.C
20.(1)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内容包括《丝路情长》综艺演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这有利于共同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古老璀璨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不同类型、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感知中国”活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文艺演出、现场展览、经贸洽谈、媒体互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中国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以及中哈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新成就。这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作为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感知中国”活动更是将中哈两国人民的感情拉得更近,必将对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感知中国”活动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品牌活动,自1999年以来已访问法国、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缅甸等五大洲近40个国家。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感知中国”活动展出了别具特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出了中国27个非遗项目,邀请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其中竹编、面塑、木版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人们在馆内中国文化体验区近距离了解和体验琴棋书画、算盘、七巧板等。中国馆融合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不仅吸引许多读者和研究人员前往,还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体验和认知中国的机会。
第二篇: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专(共筑中国梦)
思想品德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共筑中国梦
一、热点聚焦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二、知识链接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2、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出外旅游也日渐增多;消费理念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等。
6、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变化: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社会安定团结,民族凝聚力也极大增强等。
7、正确认识改革开放:①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改革开放使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人民的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③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8、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①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⑤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⑦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等。
10、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11、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12、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13、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14、十个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5、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时间过半,任务超额过半,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17、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18、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9、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把握航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伟大实践和持续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推动中国梦想的实现。
三、专题训练
1、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中国梦”是什么? 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④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①经济方面——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权益、社会公平;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③文化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德治国方略;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④社会方面——建立完善低保、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
⑤生态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法保护环境。
4、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你打算怎样响应党的召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创新精神、民族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勇担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5、作为一名学生,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益处?
答、免除学杂费;实行两免一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各个大学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一些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变一考定终身等。
6、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答、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改革开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
7、实现中国梦,我们充满信心与希望,我们的信心来源有哪些?
答、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
8、简要阐述实现个人梦和国家梦之间的关系。
答、①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而每个人的努力奋斗,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③个人梦想的实现要以国家梦想的实现为前提,如果整个民族不能振兴、得不到发展,那么个人的梦想是很难成真的;④中国梦需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梦想成真,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20、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去响应主席号召?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③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磨砺坚强的意志;④增强爱国情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⑤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社会、关心他人等。
21、新形势下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一些体制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要通过全面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当代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22、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党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⑤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①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发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
②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③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等。
2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现实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重大步伐,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水平和民族文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面临着发达国家科技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压力与之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理论原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种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第三篇:2013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专题05 2012感动中国
【背景材料】
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获得《感动中国》2012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知识支撑】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能受天磨为铁汉,长期的恶劣环境对人体伤害很大,但这并没有让李文波退缩,很多战友转业调岗,他却一直坚守南沙22年:“只要我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的动力来源。”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生活与哲学
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每一个入选《感动中国》人物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全部生命践行着爱,传递着爱。他(她)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人生的楷模与典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012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8.因为封闭,军犬上礁三个月都会发疯,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李文波的毅力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动物的意识有待于锻炼提高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从给一个孩子当妈,到给100多个孩子当妈,从给健康孩子当妈,到给残疾孩子当妈。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农家妇女高淑珍用实际行动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0.感动中国献给最美教师张丽莉的颁奖辞是,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人生最美的一课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7.【答案】B(感动是因为的奉献中创造了价值,肯定了自我,②④表述不准确)
8.【答案】A(考查意识的物质载体及意识的作用,动物没有意识,③观点错误,④与材料不符)9.【答案】C(ABD观点错误)
10.【答案】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不是强制的,②③不准确)
11.【答案】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五爱为基本要求,ACD表述不准确)
(2)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罗阳坚守一线,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罗阳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罗阳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人生价值。
第四篇:2013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专题02 中国首膄航母交付海军
【背景材料】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知识支撑】
经济生活――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
政治生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生活――民族精神
生活与哲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辨证否定观
【备考演练】
1.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顺利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将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建造航母有利于
①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增强国防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我国在军备竞赛中撑握主动权,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拥有航母是国力强大的标志,航空母舰造价和维护费用巨大,要发展航母,就要 A.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B.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航母style”走红,祖国强大振奋人心。漫画表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网友对国家大事的另类关注
④艺术创作来自于灵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自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航母平台先后共十次出海试航。多次海试是基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这表明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联系是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航母编队作战不仅需要海军长时间、大量的投入,也需要全军各军兵种的大力协作,而这背后更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
⑴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发展航母受哪些因素影响。
⑵结合材料,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
第五篇: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美丽中国 乡村振兴新时代
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
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以一片人工林,将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塞罕坝精神。2017年12月17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社会责任
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1)在塞罕坝绿水青山的背后,是三代塞罕坝人的责任担当。从55年前奋然上林场的369名开拓者,到如今近2000人的中业者,正是一代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勇担正任、努力坚守,才创造出这一世界性的绿色奇迹。
(2)谁破坏了生态环境,谁就要承担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有助于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该认识到: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从漫天黄沙、穷山秃岭到满目青山、绿水潺潺,塞罕坝林场见证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來》的出台,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艰苦奋斗
观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低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看到了无私不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水不褪色的光辉。塞罕坝林场的开发、建设,凝聚着艰苦奋斗的美德。是几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攻坚克难、持久拼搏、水不言弃的奋斗史,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青少年的责任
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化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灭清的优美环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米;要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小事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要发扬艰苦奋斗、无私不献精神,勇担历史使命。
时政热点
2008年6月,我国启动了“限塑令”,但实施了近10年的“限塑令”效果难言满意: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出售塑料袋,“ 限塑令 "并没有让塑料袋真正减少多少。
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袋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限塑令”遭遇尴尬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有禁不止;机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某些商家只顾自身利益,无视环保责任;还没有开发出绿色环保、价廉物美的塑料袋替化品,等等。
2.我国加大对塑料垃圾污染的防治力度。是基于怎样的环境现状? 我国而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当前,我国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达到空前的地步。塑料垃圾被随意丢弃会引起“白色污染”,不规范处理塑料垃圾存在着环境风险。
3.对塑料制品“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说明我国坚持怎样的国策、战略和发展
观? 说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4.防治塑料垃圾污染。我国还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加大对废旧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对废旧犯料资源的利用水平;开发经济、环保的塑料袋替代品。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松查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抵制“白色垃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5.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 建议权。
6.请你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示例: 完善立法,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价廉物美的可降解包装材料;加强对外实等商家的监督、管理,限制过度包装,推动使用绿色餐具;
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 建立并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加强对塑料包装的回收再利用。
(二)创新设问
1.防治塑料垃圾污染,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不用或少用塑料包装,积极选用环保购物袋;不随意丢弃非积极回收废弃的型料包装,集中处理;向亲朋好友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发现违规使用塑料包装的行为,积极举报;积极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等等。
2.请你为防治塑料垃圾污染设计几条宜传标语
示例: 为了我们的地球,少用塑料袋; 提倡绿色购物方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重提菜蓝子,抵制“白色污染”。、中国经济跑出加速度
时政热点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国民经济成绩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9%,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加速,改变了多年来经济增速单向放缓的状况;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仍是举足轻重的稳定器与压舱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同比实际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浓度都下降了,全国单位因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
2018年1月22日,全国个体劳动者第五次化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总书记在信中指出,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处设社会主义现化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从业人员3.41亿人。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身处当代国际社会,你对我国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力有何感受?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我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2.我国经济交出漂亮成绩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我们在为我国经济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哪些清醒的认识?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等等。
4.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哪些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5.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6.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税收,推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创新,全面走入小康社会。
7.请你为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几点建议。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依法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监督和管理。
企业:遵守法律规定,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坚守诚信原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6.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企业家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本色,创新发展、专注质量、追求卓越的品质,银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情怀。
关系: 企业家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设问
1.我国国民经济成绩单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请你列举两例。
出行更加便捷、低碳,环境不断改善,人们追求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智慧课堂”进校园等。
2.当前,我们中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关注国家经济建设; 学会理财,适当了解一些理财知识;学会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努力学习,职极进取,将来为参与经济建设做贡献,等等。、走进新时代 砥砺勇前行
时政热点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让我们通过下列关键词了解这次会议精神。
发展成就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特征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怎样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科技创新
会议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强化科技创新。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科技创新能力己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近,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国企改革
会议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国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4.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集聚着我国最先进的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协调发展会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5.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开放
会议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
6.我国为什么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团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性的新形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民生实惠
会议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 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7.会议为什么要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绿水青山
会议认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为恢复绿水青山,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等等。
十三、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
时政热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4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进行了全面布局。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以“三农”为主题说明了什么?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2.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言裕的必然要求。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哪些优势? 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非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实施乡村报兴战略要以什么思想为指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什么?(变式设问: 请你描绘未来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7.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这一做法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依法规范基层小微权力的运行;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等等。
8.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表明我国对非公布制经济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布制经济活力。
9.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共同富裕。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0.2018年中一央号文件指出,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持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发展理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1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高全面实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实现这一目标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
政治上: 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委党组织建设;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等等。
经济上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农产品出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大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等等。
文化上: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
(二)创新设问
1.请列举两例你观察到的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非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说出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好主意。
问题示例:①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②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③大操大办、厚瘠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和迷信活动依然存在。
以问题3为例: 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等等。
2.我们青少年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哪些贡献? 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投身乡村振兴打下基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