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

时间:2019-05-15 05: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

第一篇: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

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

自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下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并在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关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基本形成。但另一方面,由于两岸存在结构性矛盾,某些消极因素多少影响两岸关系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为深化两岸关系,大陆官方曾多次提出展开两岸政治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终止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等建议。尽管两岸关系的本质是政治问题,两岸政治协商最终不可回避,但是就目前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和两岸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讲,在短期内,两岸难以消除双方的政治分歧与矛盾,就上述相关议题进行协商的可能性不高。笔者以为,为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除两岸经贸关系外,两岸还可从扩大和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着手,以便早日突破目前两岸关系所面临的瓶颈,为两岸关系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对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再认识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范畴是广义的,它包括语言、文学、教育、民俗、宗教、影视、媒体、文化创意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丰富的文化交流合作载体,两岸关系才会被注入更多的活力,两岸关系所面临的政治瓶颈亦有可能被突破。

(一)从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入手突破两岸关系瓶颈

近年来,大陆方面对于展开两岸政治谈判、确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等提出建议,但得不到台湾方面的正面回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台湾内部政治分歧较大,民进党及其绿营人士至今仍采取“逢中必反”的不理性立场,牵制了马英九当局大陆政策向更进一步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美国的因素对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也有一定的制约。美国虽“乐见两岸关系改善”,但不希望两岸关系走得太快、太近,以免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在此背景下,马英九当局在短期内不会就两岸政治、军事等高敏感度的问题与大陆展开谈判。

自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通过两岸两会领导人的五次会谈,两岸已达成14项协议和2项共识。这些协定和共识大多属于经贸范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的签订,对于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朝更深广的方向发展,除两岸经贸关系外,两岸需要寻找下一个交流合作的重点。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政治敏感度相对较低,易于被台湾方面接受,是马英九当局较放心而为之的领域。

经贸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将对两岸经贸文化、民众思想情感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两岸经贸关系已取得较多进展的形势下,两岸有必要大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可以肯定地说,在经贸、文化这两条腿行走之下,两岸有可能突破政治与意识型态的某些障碍,让两岸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从多视角认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意义

首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台湾文化的源头。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丰富深厚的文化资产内涵,即使是以往“台独”分子竭力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切割开来,也难以做到。台湾文化是深深地浸润在中华文化之中的,从本质上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如果将两者切割开来,无疑是将台湾文化的根刨掉,最终台湾文化也将失去生命力。这其实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能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原因所在。

其次,经由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必将有助于加深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创新内涵。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两岸民众的情感将会进一步拉近,互信基础会得到加强。

再次,全面、有序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将使中华文化和两岸关系发展出一个新的内涵。两岸通过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必将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对于台湾民众在心理上融入中华民族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两岸面临的某些政治难题有可能逐步得到化解,从而使中华文化和两岸关系展现出新的面貌。

两岸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契机

从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现况来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丰富的中华文化作薪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做东风,两岸通过文化交流合作,将暂时避开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而发展出一条新的共同道路。它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新的两岸文化价值观,进而拉近两岸民众的情感、缩小两岸民众的认同差异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为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较好的时机

近两年来,两岸在“九二共识”下,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两岸双方对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合作有极高意愿。

大陆方面,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第三点即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胡锦涛总书记表示,“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2010年3月中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会见“2010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成员时表示,相对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文教交流还显得滞后,需要向前推进。

台湾方面,马英九竞选时曾表示,他一旦当选,“一定会以中华文化本位没有折扣可打”。2010年初,台湾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后,马英九表示要成立“文化部”,显示马英九当局对文化问题的重视。而台湾“文化总会”在2010年初推举前“行政院长”刘兆玄担任会长,这是该会于1967年成立以来,首度由非台湾地区领导人担任会长。台湾舆论认为,此举是让“文化总会”往纯民间组织靠,未来也将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加速推动两岸文化与文创交流合作。“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于5月间访问大陆时表示,今后“文化总会”愿作两岸文化交流平台,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协助,也盼国台办提供相关协助。

总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下,通过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以及两岸文化产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做强、做大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已逐渐成为两岸双方的共识。

(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已累积相当经验,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助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深广的层次发展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交流交往在断绝数十年之后又开始了接续工作。30多年来,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累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出了一些实际成果。仅以福建为例,近几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将海西区建设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和福建省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已取得一些成果,如设立闽台缘博物馆,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并在共同深化对“根、祖、脉”的认同中,不断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总体而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也同经贸层面一样,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展开。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尤其是“两岸经贸论坛”自扩大为“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2009年第5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深化两岸文教交流达成了29项共同建议;2010年第6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22项共同建议,其中有多项是关于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包括制定扩大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推进两岸文教交流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鼓励两岸就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议进行规划研究等,这些都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绿色、低碳的理念下,为两岸扩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契机。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先进的理念,将台湾民众的文化艺术创新能力做了一次新的诠释。另一方面,台湾以上海世博会为舞台,积极融入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台湾民众不仅看到了大陆文化创意市场的巨大,而且也更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对竭力将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作切割的“台独”分子不啻是当头一棒。可以预见,通过参与上海世博会,台湾民众文化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大陆民众的肯定,其参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情会更高,由此他们对中华文化也将有新的认识,并将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各具优势的两岸文化产业在深化交流合作中将大有作为

新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其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之大,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难以忽视的新兴行业。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台湾“行政院”曾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归为13项,即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数位休闲娱乐产业等。2004年,大陆有关部门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7。因此,从大陆和联合国的定义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围较广,它应是文化与经济结合创意的产业,而不仅仅是台湾方面所列的13个产业。

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两岸文化政策的焦点。近年来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都相当重视,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事关战略地位与竞争实力的高度。2009年国务院公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2010年1月,台湾也通过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将多元的文化资产作为台湾的竞争力之一。由于两岸官方均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并且各具特色。比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既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又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比大陆早,有一批素质较好的文化创意人才等。大陆文化创意产业虽比台湾起步晚,但大陆有巨大的市场作后盾,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近几年来,大陆各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方兴未艾,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都在搞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园区也在各地纷纷建立,这对于扩大和提升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其发展后劲很足。

由于两岸文化同源,大陆的市场又较大,吸引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士积极参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2010年5月,两岸6所大学合组“两岸创意产业研究联盟”,并举行一场题为“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高峰论坛”,这对于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目的是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相互提携、力争做强。因此,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展现能力的舞台除了大陆市场外,还应放眼世界市场,有中华文化丰厚的底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界携手进军国际市场必定是大有作为。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内涵

总体而言,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基本处在松散的、不规范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态化的状态。要使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并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亦即两岸通过制定或采用某些活动的程式、规则或组织制度来调节和规范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关系。

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机制应建立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双方共用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基础上,是为了实现两岸互利双赢的目标。为此,两岸可设立特定的仲介组织或机构,共同确立并遵守一系列双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原则、准则、规范和决策体系,等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自国民党重新上台以来,通过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已大致确立,两岸已签订了“经济合作框架协定”,这一协定将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借鉴,并将有助于两岸关系从以经济领域为主发展到经济文化并重的格局,其意义非同一般。比较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强调官方主导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建立配套的推动计划、相应的政策法规与法律保障体系,甚至是设置经费和奖励金制度,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是设立专门的交流合作平台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路径。在两会会谈机制下,除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有必要设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台湾“文化总会”有意成为台湾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角色,大陆也需要有相应组织机构来承担这一角色。

三是实现两岸民间组织机构和文化领域各行各业对口交流合作的常态化是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必要前提。两岸交流交往30余年,至今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仍有较多禁区,要扫除文化交流合作障碍,实现文化领域各行业对口交流的常态化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时机成熟时商议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可使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阶段。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一样,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亦有必要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以实现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与长期化。

具有政党交流背景的民间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举办多次,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由该论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某些制度性成果。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长远利益考虑,两岸有必要就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定进行协商。

促进两岸文化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台湾同胞的文化创新精神。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要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大陆对他们的尊重。大陆在经济上搞“让利”,虽对台湾同胞有利,但在心理上,一部分台湾同胞未必领情,认为大陆这种做法有居高临下的“恩赐”意味。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则不同,以共用中华传统文化、共推中华文化的光大发扬、共创两岸新文化为内容,台湾同胞的文化创新精神会得到极大发挥。一些台湾同胞期待成为“大中华文化推手”,这一愿望会在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得到实现。

(二)重构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两岸相互隔绝数十年,加之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去中国化”政策下,台湾同胞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趋于淡化。为此,两岸应共同确立文化交流合作专案,如共写戏曲、共编教科书、共建两岸文化博物馆、共同保护文化遗产与共同申遗、共推民俗文化繁荣、共设宗教联合会、共办孔子学院,等等,使两岸人民在文化交流合作中有共同参与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历,如此,两岸人民必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中建构共同的文化记忆。

(三)以人文精神为基础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新台阶。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这是中华文化独特而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近几年来,大陆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上提倡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上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两岸关系上提出和平发展,这些无不包含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涵。因此,在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提倡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将会对两岸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科研室 刘国奋)

第二篇: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欢迎辞

尊敬的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领队—阿广先生、全全先生(女士),尊敬的各位老师,热心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立志于发展传承两岸血脉亲情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丹桂长飘香,炎阳多余情。今天,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远方客人。在此,我谨代表薛百中学71名教职员工,820名在校学生,向来访的23位台湾客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愿大家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夏日炎炎,真情似火。各位朋友专程从海峡彼岸来到我校开展支教活动,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成长的教育平台,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暑期生活,并用实际行动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三伏天炽(chì)热的温度,更多的是感动,还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蓬勃亲情。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不是时间和空间可以消磨的。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绿洲民勤,宝岛台湾,相隔千里,一衣带水。同一种情缘,同样的志趣,让我们相聚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夏日,相聚在这一样温热多情的乡土。我们相信,我们的交流必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薛百中学创建于1965年,是一所乡办独立初中。学校地处沙漠腹地,绿洲边缘,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厚。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820人,教职工71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校风,“敬业、钻研、求真、创新”的教风,“尊师、守纪、拼搏、勤奋”的学风和“内抓质量,外树形象,育合格人才,促全员发展”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但是,由于经济、地域、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校条件还较为艰苦,教学质量提升不快;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学生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必将为我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给力。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我校将竭尽全力,以有序、高效、优质为目标,以及时、周到、真诚的服务,热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服务好本次活动。由于我校条件有限,对大家生活等诸方面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海峡两岸同根、同族、同文化,我们坚信两岸同胞一定能同心同力,共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的夏天,将是23名台湾同胞壮丽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个夏天。这个夏天,也将是薛百中学全体师生最值得典藏的一个夏天。

最后,祝愿各位尊贵的客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三篇:民族团结 两岸合作

民族团结 两岸合作

【热点回放】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新疆自治区成立 55 周年◆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九省市对口援疆计划启动 三部委发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第二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第十五届台交会在厦门举行

【知识导航】 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动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感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平等、固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臃决中国民抉问及的根本途径.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具集中力量办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7、维护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9.“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1.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蕴藏着我们的民族灵魂;学习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12,团结就是力量。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交流合作求双赢。13 青少年要积极宣传“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拥护我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中考预澜

1、新疆、西藏少数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大力支持等。

2.新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等。@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一点就是毫不动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健。改革开放是揖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3.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民族团结有利子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子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啵些方面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②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④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拣繁荣我国政府采取了邸些措施?(1)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 决中国民问及的根本途径,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如:·实施西部大开岌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等。)(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如:在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

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繁荣发展:).数民族文化事业。(如:各民族均可使用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 “西藏班”、“新疆班, 等)6.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目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根本原则。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民森分裂活动;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③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尊重、保护、发展:i.数民族文化。

7.对口支援新番有娜些现实的意义?①有利于加快新疆对 o支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②有利干加强民族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维护祖国统一;④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等.@这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8.西部大开发 10 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原些?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中央给予西部地区极大的政策支持,全国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密配合;③西部地区人民发扬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④西部地区贯彻落实了对外开放、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民族地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9.如何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发的实施?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西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等.10.为维护民栋团结青少年应怎样做 ?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轵极拥护、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努力学习,报效国家t 11.ECFA的签量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香港和泱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中国_I=7产党继续坚持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我国综合国力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2.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3;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①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互利共赢,实现教育资的相互开放、相互共事;③有利于为两岸其他方面的合作创造条件,拓宽道路;③有利于拓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3.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两岸双方就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问趋交流沟通,蹭进了,疑聚共识;⑧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两岸繁荣稳定,推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14.两岸关系取得更进一步,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彩头的主要原固有那些?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 2,国际地位日益技高;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中国政府对台的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理解和支持;@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等.

第四篇:关于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提案

关于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36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国务院港澳办,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陈思思

主 题 词:文化宣传,台港澳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中华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继的坚实纽带,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包括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间,我先后在台湾国父纪念馆、澳门综艺馆、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美丽之路”系列演唱会,用歌声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厚重之美,探索了内地与港澳台文化交流新路子,增进了两岸四地中华儿女的血脉深情。特别是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台北演唱会,是第一个大陆军旅歌唱家在台湾开办的演唱会,开创了历史先河。系列演唱会期间,我实地考察了港澳台地区文化发展状况,体验了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取得的进展,对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有了直观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一、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同祖同根同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血脉相连的共同成员。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维系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感情,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进港澳台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两岸四地文化沟通与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活力,共同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有利于深化祖国内地与港澳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争取港澳台民心民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当前,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港澳台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不断增强。随着香港、澳门回归和两岸全方位交往,祖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联系更加紧密,港澳台民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如香港特区政府改变了港英政府时期对中华文化的“消极不扶持”政策,加大对粤剧等中华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建设或筹建尖沙咀星光大道、香港会展中心、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二是港澳台对内地经济依存度显著提高,为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实施,港澳台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贸合作更加深化,为两岸四地文化产业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比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据统计,2005年《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签署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年均超过600项、9000多人次。在文化格局日益多元化的港澳台地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四是港澳台民众对弘扬中华文化愿望更加强烈。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以及其他原因,西方文化在港澳台地区颇有根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态,港澳台大批民众期盼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当前两岸四地文化交流面临的突出问题

1、规模不足。一是总量少,文化交流活动场次、参与人数、社会影响力有限,作用发挥不足。二是范围窄,全国层级的交流活动数量不多,区域交流方面,广东、福建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相对较为积极,一些内陆省份开展交流活动较少。三是覆盖浅,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存在“小众化”、“精英化”倾向,重点面向社会名流、精英群体或文化团体,对广大基层民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

2、平台缺位。从已经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看,总体上比较零散随意,没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文化交流机制,缺少更多机制化、常态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3、品牌缺失。多是自发组织、各自为战,缺少统筹策划、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号召力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比如在青少年文化交流方面,只有“两岸青年联欢节”、“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少数活动,其他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都很有限,不利于累积社会影响。

4、方式单一。一些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手段落后,有的限于景点观光、文艺汇演,缺乏思想深度,难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还有些论坛、座谈会等活动过于刻板、流于形式,对港澳台地区民众的吸引力不足。

5、机制陈旧。目前的文化交流,政府组织的多,民间推动的少;政策扶持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公益资助的多,赢利赚钱的少,缺少市场化、企业化、商业化的良性运行机制,无法打入港澳台文化市场,难以影响港澳台民众。

6、资金匮乏。有关部门目前还缺乏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专项资金,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仅靠政府部门的个别预算和零散的社会支持,直接限制了交流活动的规模和层次,无法适应日益高涨的两岸四地文化交流需求。

7、进出失衡。目前的文化交流仍以单向引进为主,特别是港澳台艺人来内地演出多,而我们的文化知名人士到港澳台地区演出和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还比较少,文化交流引进与输出比例严重失衡。

三、几点建议

1、设立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基金。建议由国家财政拨付启动资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立专项基金,扶持、资助两岸四地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

2、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建设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基地,依托内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推出族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展览活动,为港澳台同胞寻根问祖、开展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在港澳台设立中华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发展论坛、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意文化产业展等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进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3、培育文化交流品牌,提升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适应港澳台地区民众的欣赏习惯和文化需求,培育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港澳台民众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知名品牌,如“中华文化之旅”、“中华文化艺术周”等,整体谋划、精心设计、持续开展,让港澳台民众更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4、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增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官方推动是必需的,但根本要走企业化、市场化、商业化道路。积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主要形式,以商业合作为主要手段,积极开拓港澳台文化市场。充分利用深入实施CEPA、ECFA的有利时机,推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加快内地与港澳台文化产业对接,扩大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设立中华文化传播贡献奖,加大对面向港澳台文化交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建立面向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原创影视动漫剧目、地方特色文化项目赴港澳台交流展演,鼓励内地优秀文艺团组参加港澳台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等,在港澳台开展文化讲座、论坛、联谊会、艺术培训等活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6、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增强港澳台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最终寄希望于两岸四地青少年。适应当代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积极开展两岸四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如抓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引导青少年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多采用动漫、艺术、时尚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中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多开展夏令营、联欢会、辩论会等活动,使青少年在手拉手联谊、面对面交流中情相融、心相通。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教育交流,扩大内地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规模,加大对港澳台文艺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交流提供人才支撑。

7、加强相关课题研究,为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提供学理支撑。开展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是一项涉及多领域、涵盖多层次、影响多方面的重大任务。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研究论证,形成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深化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提供参考,不断提高两岸四地文化交流科学化水平。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当前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取得哪些新进展

一 当前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取得哪些新进展?大学生在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两岸各项文化交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继续加强。目前,大陆近百所高校与台湾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两岸高校教师互访、讲学、任教不断增多,一些台湾知名学者还受聘到大陆高校长期任教。两岸基础、职业教育交流不断取得新进展。

两岸文化交流高潮迭起,两岸文化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了一批两岸文化交流精品。通过举办各式活动,两岸文化界的交流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两岸科技交流继续向专业领域发展。上半年,两岸电子、通讯、纳米、生物等专业领域的科技专家交流及学术研讨活动持续不断,两岸高校、科研机构及人员的合作研究继续升温。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两岸产业发展,增进了两岸学者感情。

两岸卫生交流及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大陆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在推动扩大两岸医学教育、医学技术、医药团体交流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台湾同胞卫生健康问题的照顾。为方便台胞就医,卫生部门还在各省市全面展开建立台胞定点医院行动。两岸大学生自由进行交流沟通,把共同的民族情感传承给两岸的青少年,从而奠定彼此良性和互信的基础,增进认同和理解。进而促进两岸青少年间心灵认同感和亲近感。与此同时,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创造属于两岸民众发展的新趋势,为两岸未来的和平交流谱写新的篇章。

首先,当好两岸文教交流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与主人翁,做好两岸同胞友谊的传播者。以陆生、台生就学为例,无论是陆生赴台还是台生来大陆,都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对来自台湾的学生,大陆学生理应帮助他们了解大陆社会,解决实际困难,以深互了解,减少彼此误会,建立深厚友谊。

其次,当好大陆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台湾先进经验的学习者。两岸社会文化差异较大,但各有所长,青年学生应在两岸交流中主动宣传大陆建设成就,更应学习借鉴台湾各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与相互融合。

再次,当好两岸共同价值的塑造者,“台独文化”的抵制者。陆生赴台出搞好学习外,还应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台独”论调,营造两岸一家氛围。

最后,当好大陆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岛内少数人西化分化中国伎俩的反击者。针对岛内少数人以自由民主人权迷惑大陆生,配合西方文化西化中国的现象,青年大学生应珍惜当前大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大好局面,善加分辩,为国家的稳定、民族复兴

一份心力

二、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沙群岛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许多国家觊觎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导致越菲马等国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1东盟集体因素2大国的干预3)

四、维护我国南海权益的主要对策

中国政府在处理南沙争端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原则。在新的世界局势背景下,从战略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南海行政建制

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主权问题不容争辩。行政管理的触角需要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周总理有句名言:任何边界的划定,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主。

(二)、海上执法力量

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被赋予全权的负责单位代表国家并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一个拳头打出去。怎样让这个拳头有力呢,中国发展准海军有现实需要。

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的做法。目前,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军警结合的体制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拥有海岸警卫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进行海上维权,战时海岸警卫队辅助海军作战,相当于我们的武警。

(三)、依靠法律力量

解决海权争端,立法要跟上来。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中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

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立法之后一定要行之有效。强大的军事力量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如果没有这股力量,就会在许多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

(四)、增强国防力量 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涉足浅水者得鱼虾,涉足深水者得蛟龙。

(五)、增强全民意识

多专家学者认为,重陆轻海,是造成我国南海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公民参与是政府海洋管理的基石,它是海洋问题日趋复杂的必然要求,也是海洋管理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政府海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人海和谐的必经之路。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有责任去了解南海、认识南海、开发南海。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这还不够,中国还需要蛟龙在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下载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之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2010高考二轮复习试题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专题考案】一、选择题(共60分) 1.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19......

    201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2010高考二轮复习试题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专题考案......

    深化合作邀请函

    XXX有限公司进出口部:首先,感谢贵司多年来对我司的关心与支持。由于和贵司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始终得到贵司的巨大支持,我司的钢铁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业绩。......

    两岸自首制度之比较

    两岸自首制度之比较 【原文出处】法学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199505 【原刊页号】18-20 【分 类 号】D41 【分 类 名】法学 【复印期号】199507 【作 者】廖增昀 【作......

    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初稿)

    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加快培养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报告)课题来源: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规 划课题委托项目 课题编号:2009C—WT02 委托单位:农工党泉州市委 完成单位:泉州......

    两岸合作宪政民主示范县建设

    两岸合作宪政民主示范县建设 两岸合作,国共合作,民共合作,如果没有实质上的合作示范县设立,就是无休止的争论和争吵。没有宪政民主约束的争论就是诽谤谩骂,诽谤谩骂在中国已经几......

    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台电子商务交流合作发展情况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 2013年3月25日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

    两岸农业交流走向深度合作

    两岸农业交流走向深度合作 本刊讯 (记者 高妙红报道)近日,漳州海峡两岸农博会1花博会开馆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周丽珍所在的福建周宁县紫馨兰园花卉有限公司公司在今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