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会议隆重召开111
沂南县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会议隆重召开
5月18日,沂南县标准化学校和幼儿园建设会议在县府招待所隆重召开,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云超,副县长张生花,县监察局局长李遵满,县住建局局长王士新,县教体局局长马士轩,县财政局副局长王绍春出席了会议,各乡镇乡镇长、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和县直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云超主持,会上,县教体局马局长传达了《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度沂南县教育工作暨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规划建设工作考核奖惩意见〉的通知》和《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沂南县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政府与县直各有关收费部门签订了《沂南县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费减免责任书》,铜井镇、湖头镇、辛集镇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副县长张生花作了重要讲话。张生花在讲话中指出,一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牢固树立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推进做好今年的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意义重大。2011年,沂南县中小学完成投资4500万元,新建楼房、餐厅20座3.84万平方米,新建平房288间720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鲁庄中心小学搬迁新建工作,基本完成了新四中建设工程,幼儿园完成投资2399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处。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全县还有大量村联小、教学点与标准化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所有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全部达到标准化的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十分紧迫,需要县乡两级做好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二是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2012年标准化学校和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我县幼儿园建设规模、设施配备、师资配备和幼儿入园率等,与省市要求和其他县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资源短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普遍存在。今年要全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划投资4300万元,完成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48所,投资5000万元,完成新建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区幼儿园、学校建设,今年县财政投资2000万元,征地32亩,新建一处容纳1000名幼儿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并做好3处公办幼儿园改扩建任务,继续加快新四中、职业教育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建工程施工进度,确保暑假前全部竣工,积极推进第二实验小学搬迁扩建工程、第三实验小学沿街综合楼建设。三是强化领导,严格考核,确保圆满完成标准化学校和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任务。县政府成立了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乡镇建设资金投入和规费减免等四个管理组,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加强工程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提高了教育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对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给予楼房500元/平方米、平房350元/平方米的补助。
对年终标准化建设考核成绩前9名的乡镇,分三个档次分别给予乡镇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现金奖励,对考核成绩不过半的乡镇,年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教育单项工作不得分。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工程建设规费减免方面的政策;沂南县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四个工作组,要各负其责,严格加强工程管理。
最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云超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和张县长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拿出具体措施,抓紧开展工作。二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各乡镇要结合本乡镇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理清思路,确定目标,找出路子,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努力加快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建设步伐,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三要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乡镇配套资金等进行全面检查,每次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并折合一定分值计入乡镇考核成绩。
第二篇: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经 验 选 登
“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站房”模式下的
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 杨智明 陈卫玉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3年3月,隶属于大同市环境保护局,是独立法人的全民所有制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现属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资质认定了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土壤和底质、煤质等5大类203个项目的监测能力。全站职工103名,其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22名,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57名。监测人员技术专业涉及化工、化学分析、高分子化学、土壤化学、生物、环境监测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建站以来,一直秉承着“科学、严谨、求实、奉献”的工作作风,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时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社会提供公正、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两次获得全国“优质环境监测实验室”称号,被国家环保局授予“九五期间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多次获得“山西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称号;“山西省第二届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被大同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获得“科技事业单— 1 — 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证书。
一、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
为了满足国家对监测、执法标准化建设的要求,2008年大同市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开始筹建,于2010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部立项的基层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2013年业务用房正式投入使用,楼房地上十层,共1.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集监测、执法为一体。其中,负一层部分及二、三、四、五、六层为监测用房,总计6000多平方米(实验区4000平方米,工作区2000平方米)。
新建成的实验楼站房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理念先进,为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功能特点体现在:
(一)设计绿色环保。监测执法中心由全国优秀的设计团队清华大学进行设计,按照绿色、节能、环保等设计理念,空间布局体现功能化和多样化,实验室与办公室分层设计,办公照明白天主要依靠自然光,办公空间自由组合,符合集中办公理念。
(二)样品处理与分析隔离。实验楼站房对样品的前处理与分析实现了隔离处理,专门设臵了酸处理间、有机处理间、土壤处理间、煤质分析处理间等,既保证了前处理过程中对分
— 2 — 析测试结果的影响,又减少了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仪器设备的损害,以及对分析测试人员的危害。
(三)大型仪器统一管理。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均设立了专用实验室,大部分集中在四楼,如原子吸收分析室、原子荧光分析室等。实验区专门设立了中央空调系统,以保证实验室所需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中心内设有气瓶间,统一管理实验室气瓶,有效保障了实验室安全用气。
(四)建筑材料和处理无害化。站房所采用的材料全部为环保材料;分析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通过废气、废水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化验室装有自动防火设备,发生环境风险时,防火设备能自动开启,把危险区域自动隔离起来。危险化学品储存间、设立了防火、防盗、防泄漏的环境风险自动报警装臵。化验区设有人员防护自动冲洗设备,保证化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站房控制智能化。实行中心温控、湿控智能化,能根据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自动调节,供电使用稳压数控系统保证,保证实验用电的安全稳定。中心自动监测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可远程监控自动站的情况,并及时向国家总站及省站上报监测数据。
二、环境监测管理经验及做法
— 3 — 环境监测是一项业务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了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新型监测队伍,大同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合理设臵岗位、合理配臵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现有人员的潜质。
(一)抓培训、重考核、加强人员内外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了外出和本站的业务知识培训。多次邀请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山西省站以及兄弟单位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同时为外出学习的人员搭建内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及心得与站内人员相互交流,以此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通过举办环境监测知识竞赛、内部人员操作技能比武、定期盲样考核等考核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抓特长、挖潜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拥有一批既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的骨干精英,曾代表山西省站参加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的监测分析人员,还曾两次全省监测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个人优异成绩。这些优质人才资源,优先向化验室倾斜,实行一人多职,定期换岗,促进人员一专多能,培养监测多面手。发挥以
— 4 — 老带新、以点带面、以专业与非专业结对帮学等方式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三)抓管理、定制度、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大同市环境监测站坚持注重实效、创新工作,严把质量体系建设、程序文件审核、质量监督等环节,以认真负责态度确保监测数据完整准确。一是严把进货质量关,确认供货商具有能满足检测需求的相应资质,到货后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并做进货质量记录,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实行退货。二是制定了严格的监测数据整体控制方案,对于土壤监测、重金属监测、农村环境监测等专项监测,制定专项质控方案;对于污染源监测,做到“一源一档”,“一厂一策”。三是对内实行“业务流程卡”制度,做到任务下达、样品采集、化验室分析、数据报出、监测收费 “五个分离”。此卡对监测中的每一环节的完成时间、质量和责任人都有明确规定,并问责签字。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监测任务。对外实行 “廉政监督卡”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近年来,监测站未收到过一起客户投诉,客户服务满意率100%。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同市环境监测站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监测能力、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以技术促能力,以管理促效率,达到了标准化建设验收条件。今后我们会以此次标准化建设验收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努力适应— 5 — 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将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打造成为全国先进水平的环境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在此也希望能和兄弟地市的同志们多多交流,为提升监测能力,促进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不断推进和完善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 康新立 史军致
山西省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于1976年,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运城市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属国家监测网络二级站。从2003年开始,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文件精神,我站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2010年起全面系统地完善我站标准化建设工作,2012年根据省厅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了我站的标准化建设。
2003年,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18号文件精神,我站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当时我站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非常大,站房面积、人员配臵、使用经费、监测能力及管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运城市环保局根据当时的状况,决定首先解决站房问题。
1、站房建设
2003年我站位于河东东街274号,站房面积不足2000平米。根据运城市街道扩宽的新规划要求,监测站原有站房需要— 7 — 拆迁,当时新楼地址还未确定,迫使我站需要在外长期租房办公。2004年我站与引黄工程管理局达成协议,搬迁至引黄局原招待所办公,此处共有三层楼,我站占两层,办公及化验各占一层,总面积1600平米左右,站房条件愈加恶劣。2004年运城市环保局旧楼拆迁以后,我站立即给市委市政府打报告、要批文,积极筹措资金,在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关怀下,市规划部门为我站在周西路划拨了一块建设用地。地址确定后,我站根据监测站标准化要求,到各省市、站考察,综合考虑化验室项目分配、通风、水、电等因素,汲取各站站房建设经验,确定新站房的设计布局,新站房于2006年开始建设,2009年竣工,经过5年努力,2009年我站终于迁入现在的环保大楼。新环保大楼14层,我站占用9到13层,9-10层做办公用房,11-13层化验用房,同时地下室还有200平米试剂库和设备库房,总面积5000余平米,在站房面积方面完全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
虽然去年标准化验收时,我站用房已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但去年以来我站购臵了500万重金属监测设备,目前招标完毕,设备正在购进中,其中有部分大型设备还需要站房安装,如icp-ms等,目前的站房面积又不能满足需求,康站长多次与局里协商,目前市局同意将8层划归我站
— 8 — 使用,现在已有2间房子交付站里使用,预计今年6月份,8层将全部腾出来交付我站,我站的站房面积将增加到6000余平米,我站经过内部调整后,8-9层为办公室,10-13层为化验分析室。站房基本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监测工作的需要。
2、人员配置
我站人员配臵一直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2003年我站46人,2006年4月以后我站再没有在编人员进入,由于当前体制问题,增编可能性很小,同时随着局里增设职能部门的增加,我站部分编制还要调控出去,越发不能满足标准化建设及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我站积极考察,汲取全国同行业及其他行业部门技术人员管理经验,如南京市监测站、北京市疾控中心、运城市中心医院等,2006年我站积极同市人社部门和市局沟通,在全省监测系统首开先河,开始分批次招聘环保及相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编外人员,虽然目前人员数量与标准化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但编外人员的加入,极大的缓解我站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压力。招聘人员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2010年,我站有5名以上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被外单位挖走或另谋职业,培养一个业务相对熟练的技术人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不采取措施,我站将成为技术人员培训站,严重影响我站监测工作,因此我站进一步同各方沟通协调,不断提— 9 — 高工资待遇以减少熟练技术人员的流失,目前编外招聘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在编人员相同,外聘人员流失率大大降低。2013年,标准化验收时,我站人员达到86人,由于新人较多,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达不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4年2月份我单位根据省、市有关文件,需要清退编外人员和临时人员,我站积极争取,保留了编外合同制人员,清理了17名临时人员,目前员工总数69人,与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环境监测任务不断增多,我站现有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我站在继续分批次在社会上招考本科以上、环保及与环保专业相近大学毕业生的同时,康站长还在积极努力,与市政府、编办协商,对我站进行扩编,以满足我站人员配备的需求。
针对技术人员比例,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比例问题,我站一直与市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沟通,目前争取到增加了3名高级工程师和4名工程师职数,阶段性解决了我站高、中级技术人员聘任问题,同时保证了我站中、高级人员比例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的比例。
3、设备配置
2003年时,我站监测设备相对陈旧,虽然每年都有设备购进,但因为站房面积和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大型设备购臵很
— 10 — 少,2006年起,我站虽然站房面积不能满足要求,但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在设备淘汰和购臵方面加快步伐,特别是2010年以后,我站每年都有500万左右的设备购进,极大的改善了我站监测设备落后的面貌。到2012年底,我站有监测设备470余台套,价值2549.5万元。
2014年我站初拟新的购臵计划,①在应急设备方面,购臵便携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和气体多组分测定仪两台设备,共计60余万元,资金已到位,设备正在招标中。②筹资100余万元,资金已到位,购臵地表水、大气、废气及应急监测等设备,目前设备正在购臵中。③因加油站达标验收工作的开展,我站还计划筹资100万元,购臵油气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内容及评分细则》考核分数的多少,是一个环境监测站综合能力阶段性的体现,是对一个监测站从硬件到软件考核的全面性认可。同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随着国家或者区域环境污染趋势的变化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丰富和日趋完善。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在省厅监测处的领导下和在各兄弟站的指导下,在运城市委、市政府、局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站领导积极努力和全体同事全力配合,在人员、设 — 11 — 备、管理和监测能力等方面努力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新标准、新要求靠齐,不断增强我站环境监测的综合实力。
— 12—
高标准要求 高起点投入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标准化建设水平
高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 王艳丽
高平市地处晋东南泽州盆地北端,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文明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之乡”。1993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61个行政村、48万人口。共有各类工农业生产企业245家。作为承担全市环境监测任务的高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拥有各种监测仪器装备187台(套),拥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环境监测技术队伍,平均每年报出各类监测数据100余万个,为高平的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被晋城市、高平市授予“先进监测站”、“高平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13年省厅组织的监测站标准化验收工作中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顺利通过了三级监测站的标准化验收。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地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对管理而言,已不仅仅是“耳目”和“哨兵”的作用,更是环境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衡量环境管理效果的一把“尺子”。近年来,高平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监测工作,确立了监测工作在整个环保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了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了环境监测新目标、新任务,客观上要求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以更新的观念、更大的创新、更敏锐快捷的监测手段,建立新的监测机制,实现质的突破。所以,近年来我站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分析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作风建设水平”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从局领导到站上的每一个同志,都形成了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提升环境管理能力迫切需求的一致共识。
二、增加投入,高标准建设环境监测的硬件设施 2009年至2011年,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筹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在全省县级监测站中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标准环境监测中心大楼。在吸取南方专业人员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对所有的实验室进行了水、电、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等设施方面的安装。气柜室专门安装了
— 14 — 防爆报警装臵。并投资15万元建设了专业的无菌实验室,达到了实验环境条件最高的标准。目前我站实验室用房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对三级监测站的要求,在国家、省、市三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对仪器设备进行了标准化配臵,先后购臵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红外测油仪、噪声统计分析仪等监测仪器设备140余台(套)。
三、充实队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新水平
我站始建于1994年,现有人员18名,其中专业人员14名,高级工程师3名,中级工程师4名。先进的仪器设备要靠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市环保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局的人才引进始终坚持向环境监测站倾斜,2012年招聘1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充实到环境监测队伍中来。人员配臵实行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主要职位竞争上岗,通过考试、竞岗,并结合德、能、绩、勤、廉等情况综合考评聘任。一般岗位双向选择,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人意愿,择优定岗,合理配臵人才资源,从而激发了大家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主动性和最大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岗位分类考核机制,实行人事分类管理,将 — 15 — 监测工作人员划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并根据不同岗位,分别制定目标任务和考核评比标准,尽力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有效调动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拓展领域,努力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监测能力是监测站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市环境管理实际情况和环境污染物特征及一系列新颁监测标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研究,对现有仪器进一步开发应用,使我站监测能力明显提高。目前我站取得了三大类25个产品66个参数的资质,基本具备了完成本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能力,可为我市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五、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规范化运行的新机制
1、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文件编制的好坏,关系到监测站运行的优劣,为有效规范并提升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对本站的能力、资源、潜力、目标、领导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类实施。一是组织专人编写了高平市环境监测站《管理手册》及与之配套的《工作程序》等基础性文件。以体系文件规范监测工作,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怎么写的就怎么做,使其真正成为监测工作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 16 — 二是对体系文件强化宣传、考核,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让大家对体系文件入心入脑,融会贯通。三是对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职能、职责、文件、记录等内容,通过实践运行,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保持了体系的持续改进。
2、强化内部监督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为防止空岗、缺位的现象,我们实施了“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监测用人机制,全站上下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工作局面。首先,为强化质量控制,我们确定了各室负责人为各室的监督员,负责各室监测活动的日常监督,从样品的采集、流转、实验分析、数据的上报到监测报告的出具,从现场到实验室,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堵住了质量体系运行中的漏洞,做到了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其次强化质量体系的自励机制内审,通过内审对出现的不符合项抓好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落实及效果检查,保证了体系的有效运行。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高平市监测站所取得的每份成绩,都凝聚着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凝聚着每一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每位同志的工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各自的岗位上个个是骨干,人人是能手;通过明确分 — 17 — 工,使每项工作任务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做到事事有人做,件件不落空;通过科学管理,使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大家的统一认可,因而工作积极主动,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不讲条件,没有怨言,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
我们深知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我们坚信在省厅、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一定能够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绿色山西大美高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抢抓机遇 跨越发展 努力建设一流县级环境监测站
孝义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韩光远
孝义市环境监测站始建于1988年3月,现有各类大型、常规、应急监测仪器180余台套,总固定资产约800万元,现有监测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职工28人,内设办公室、综合室、质控室、现场监测室、分析室、日报室、应急监测室7个室,我站于2012年8月通过省环保厅监测资格认证,2013年1月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通过认证的项目有: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和振动、气象参数四大类101项,孝义市站是山西省认证认可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一、标准化建设现状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孝义站应建成中部地区三级站标准,目前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是:
(一)人员编制及结构
孝义市站定编30人,实有人数2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 — 19 — 例86 %,工程师职称11人,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比例为46%,有硕士研究生5人。
(二)监测经费
孝义市站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已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基本情况为:年业务费约140万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经费20万元,仪器设备维修维护费20万元,近年来年平均仪器购臵费在50万元以上。
(三)监测用房
孝义市站现用房为租用房,位于吕梁煤炭运销公司院内原两层附属楼,总面积10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用房面积各500平方米,实验室已按照标准化实验室建设要求完成了改造,实验台柜、采光、采暖、上下水管道、电气线路、通风橱、防腐蚀、恒温等实验室设施条件、环境条件均满足分析化验要求。
(四)基本仪器配置
现有监测仪器设备180余台套,配备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等大型监测分析设备,以及烟尘、烟气监测仪器、恒温恒流大气采样器等常规监测仪器。
(五)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
配备有应急监测专用车,采用全顺19座底盘车,由北京天
— 20 — 坛海乔客车公司实施改装;应急监测器材配备有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可燃性气体检测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全封闭、半封闭化学防护服,自给式、正压式氧气呼吸器等。
(六)监测任务及质量管理执行情况
孝义市站承担着孝义市域范围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省控企业、污染减排企业、自动监测系统有效性审核监测;创模、城考、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涉及的指令性监测;工业企业环评监测、竣工验收监测、换发许可证例行监测等委托监测;污染事故、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任务。孝义市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监测全过程有实施严格的质控措施和质控措施,采取的外部质控措施包括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现场密码样等,内控措施包括空白、平行双样、加标回收样、空白滤膜(筒)、标气校准、标准流量计校准等,历年均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监测中心站共同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
二、标准化建设回顾
孝义市环境监测站在成立后的近20年里,无论是人员、装备、实验室条件,进步都是缓慢的,曾经有过一段颇为尴尬的 — 21 — 经历,在2005年计量资质证到期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换证,整整4年时间,“无证非法监测”成为监测人员心中的痛。就在6年前,孝义市站的基础是:监测人员20名,实验室面积25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100万元左右,仅能开展30多个项目,条件虽然差,但我们一直保持着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一直常年踏踏实实做着具体工作。
孝义市站在停滞多年后,能够重新发力,破解了限制发展的几个问题,得益于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得益于全市综合实力的跨越发展,2007年孝义市实现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中国百强的“三步走”历史性跨越,2008年启动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2009年确定“三年打基础,五年新腾飞”目标,2011年实施转型综改先行试点,在全国县域百强位次升为第65位,并在年底成为山西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2013年提出在“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发展中占据区域优势,在全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与此同时,全市环保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012年创建成功省级生态城市,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二是得益于局领导的重视,市局要求监测站能说得清环境污染状况,能做好环境管理的眼睛和耳目,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有作
— 22 — 为才能有地位,正是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环境监测站在环保局的位臵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三是得益于多方资金投入,我们尽可能地利用了国家、省专项资金,千方百计从财政争取补助资金,想方设法自己拓宽监测收入,解决了监测站资金投入问题。
--多方利用资金。2009年利用中央环保专项资金118万元进行了设备投入,2010年利用省蓝天碧水专项资金32万元购臵了部分仪器,2011年利用中央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48万元完成了标准化实验室改造,2012年市财政投入43.8万元资金进行仪器设备增补,2013年市财政投入22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环境应急监测车及应急监测器材购臵。
--优化人员结构。我们监测站有13个在岗职工工作年限都在10年以上,是中坚骨干,随着工作任务的逐年增大,我们先后招聘了5名硕士研究生,并利用我市人才分配政策全部解决了他们的编制;招聘了4名临时工充实到现场监测岗位,将长期不上班的人员全部调离,监测队伍中没有一个吃闲饭的,没有在编不在岗、出工不出力人员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将培训作为对职工的一种福利,除正常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外,合理安排中层骨干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对全站进行再培 — 23 — 训;鼓励人才自我发展提高,凡是取得技术职称的人员,全部聘任,按规定给予调资,取得高级职称的,对个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
--解决站房矛盾。我站原监测办公房与局监察大队同处一个楼房,办公场所与实验区域不能有效分隔,而且监察大队也要进行标准化建设,经局领导同意监测站就在外面租了一处合适场所,签定5年租期,并适时利用了上级专项资金完成了实验室改造。
--抓好队伍管理。县级站一般来说工作繁重,人员不足,好多人员既是现场监测员,又是实验室分析员,甚至还是质量监督员、报告编写人,这就要求监测队伍中要有一大批能吃苦、肯奉献、能够身兼数职的多面手。我们给骨干人员提高政治待遇,孝义市站有3个副站长,分别负责质量、技术、现场监测,还有4个站长助理,都由局里正式下发文件,给职务就是给担子,给压力,工作得好,他们都有机会进入局里更重要的中层岗位。我们走出去学习,省中心站、太原市站、吕梁市站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工作有张有弛,为缓解压力,组织全体人员到汾阳贾家庄拓展训练营进行过拓展活动,组织人员外出学习
— 24 — 考察,活跃了气氛。我们建立了一个工作考评机制,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质控考核、甚至出勤、卫生考核都用分值进行量化,按季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发放监测补助重要依据。
孝义环境监测站取得良性发展,有几点深刻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必要条件,内部管理是重要手段。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初步解决了一些存在问题,但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实验室面积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环境监测事业正在转型发展,国家环保部对环境监测系统提出更高要求;省内其它环境监测站都在加紧建设,进步很快,使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我市作为扩权强县试点,加快了转型发展、生态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进程,对环境监测站提供技术支撑寄予了厚望。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立足高点,定位一流,闯出新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地在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在调动人员积极性上多想办法,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加大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全站综合实力,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监测 — 25 — 能力达到市级站水平,创成二级标准化监测站,切实履行好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责。
— 26—
关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有关情况的总结汇报
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 焦冬生 方建军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在省、市环保部门及县委、县政府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完善努力,我局监测站严格按照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能力建设,在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更新、人员素质、现代化办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进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下面就监测站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基本情况
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始建于1989年,2004年6月21日经灵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全额事业单位,隶属于灵石县环境保护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经济核算能力的独立机构,主要承担着灵石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汾河流域灵石南关断面水质监测、1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监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交通噪声监测、全县两百 — 27 — 多家工业企业的污染源例行监测、污染事故及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建设项目及“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现有在岗人员25人,其中技术人员21人,占84%;工程师(大学本科)9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人员12人,现有监测用房1956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117平方米,办公室面积849平方米,拥有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析仪、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可见光分光度计等监测仪器设备141台(套),可完成本县辖区内气、水、噪声、煤质四大类142个项目的污染源监测及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
二、标准化建设历程
自建站伊始,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就高度重视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全站自身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构建标准化建设框架,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实验室管理,逐步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化”为总体工作思路,对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通过积极筹措资金、完善仪器设备、改善室验室环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强化监测硬件装备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作为为灵石县环境治理及工业企业排污达标提供监测数据的技术部门,尤其是为了达到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站的目标,监测能力急需增强,而增强监测能力意味着包含人员经费、监测经费、仪器设备购臵费、设备维护费等在内的监测经费必须得到保障,在我局召开的局内会议上,多次提出加强监测站能力建设的议题,并得到了局长在内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我局先后多次向灵石县委、县政府提出申请,并得到了批准,突出的表现在监测经费方面、强化监测仪器方面、监测用房方面、人员方面。
监测经费方面。灵石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了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监测任务加重,监测经费就不可避免的增加,灵石县财政局按照监测站监测收费总额的90%返还用于保障监测站人员经费(包括人员经费、监测经费、业务费、仪器设备购臵费、设备维护费)及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水质自动监测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下拨资金60万元),我局监测站通过自身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全力的保障了重要监测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比如削减“三公”经费的支出,增加仪器购臵、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 29 — 强化监测仪器方面。2005年建设了城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09年建设了灵石汾河南关水质自动监测站;2012年投入资金264万元用于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站标准化的建设,购臵了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离子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目前监测站拥有监测仪器141台(套);2013年投入资金330万元用于灵石县天石新城、马和空气质量日报站点PM2.5等监测仪器的更新及更换,保证了灵石县城区空气质量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用房方面。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站要求站房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20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不少于人均15平方米,我局监测站原有监测用房面积仅为600平方米,远远低于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站关于站房面积的要求,我局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监测站根据监测任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在规划出各分析室、职能科室的基础上,提出所需要的实验室面积、办公用房面积,并向主管单位环保局提出申请。
2、我局在监测站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在全局展开讨论,研究确定监测站站房规划,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3、专人负责,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我局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监测用房满足国家中部地区三级站要求的顺利进行。
— 30 — 在经过我局的努力下,我局监测站于2009年获准搬迁至原灵石县煤气化公司院内,实验室用房556平方米,办公用房561平方米,2011年7月又批准我局监测站在原有基础上加盖二层,建成后,监测用房达到1956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117平方米,办公室面积849平方米,设有业务室、综合室、采样室、综合室、分析中心、质控室、财务室、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应急室九个科室,初步达到了国家《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部地区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仪器配臵和实验室建设标准。
人员方面。自1989年建站以来,人员一直是困扰我站的最大的问题,由于人员编制一直得不到解决,人员流动性、人才流失性问题严重,我局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是充分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是政府行为”特征,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过程中,环境监测是提供技术监督的作用,增强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待遇,根据岗位的不同、分析项目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待遇,避免“大锅饭”问题。
三是对考取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费用予以报销。四是对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一定价值论文、著作的,给予奖励。
五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解决灵石县环境保护监 — 31 — 测站人员编制的申请,2004年6月21日灵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全额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8人。
(二)围绕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监测管理体系
2005年9月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首次通过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取得计量认证资质证书,具备了向社会提供公正性数据的能力和资格,2013年8月通过了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三次复评审;2006年1月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首次获得《山西省环境质量监测资格证》《山西省污染源监测资格证》,2014年2月通过了监测资格证复评审;技术人员于2011年5月取得环境监测上岗证,2014年2月换发了环境监测上岗证,以上工作极大的促进了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为建立先进规范的管理体系,我站严格按照质量体系建设标准,将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贯穿于监测全过程。对外,自觉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监督评审,按时保质对计量认证构建的质量体系建设讲行评审认证。对内,监测站制定落实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所有监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手册和文件的规定做好现场监测、污染物化验、出具数据等相关工作,确保监测操作行为科学、规范、准确。监测报告严格落实三级审核制度,确保监测方法正确,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通过做好内部评审和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真正达到了采样点位
— 32 — 合理,样品交接到位,分析方法科学,化验操作规范,分析结论正确,监测报告详实。
(三)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监测队伍业务水平
为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新型监测队伍,我们采取尽可能吸收对口人才、着力培养非专业人员的方式,全面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在人员充实上,积极招收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监测队伍,增强监测专业力量。
二是对非监测专业毕业人员,通过集中学习、以老带新、专业与非专业结对帮学等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监测技能,适应监测工作。在增加人员数量的基础上,严把人员“质量关”。每个监测人员都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独立承担项目。
三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结合人员情况,定人定岗专攻一项,以求精益求精。同时定期换岗,促进人员一专多能,培养监测多面手。
四是切实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目前,我站已按《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了便携式大气采样仪、便携式流速流量仪、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和应急监测等专项仪器设备,制定了《灵石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33 — 明确了监测站应急处理组织机构、职责及任务。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为了有序地实施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对应急监测人员联络方式、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报告的编写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并将应急监测任务分配到组,落实到人,并加强日常培训演练。
经过多年的努力,灵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能力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可以满足我县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及各种污染源的监测,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标准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拓展标准化建设,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全方位提高,为灵石县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管理 加大投入
加快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步伐
河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 李效科
河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从1989年9月建站起,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目标,从提升监测能力和强化管理入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1999年先后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评审和省环境保护厅的监测资格认证。2013年11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国家环境监测站中部三级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目前,我们河津站共设办公室、综合业务室、现场监测一、二室、分析化验室和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室等6个科室,实验室用房面积1000余平方米,全站在岗人员2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96%,专业技术人员占85%,中级技术人员达55%。可进行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气象参数四大类88项的分析监测。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 35 — 制度的建立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制度的落实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我站质量体系严格依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运行,以体系文件为纲,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作贯穿于环境工作的全过程。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设有专职质控人员,负责全站质量控制工作,按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要求,从监测任务的下达、样品采集、运输、交接、贮存、数据处理审核、报告编制审核到报告发放,严格执行环境监测全过程质控,并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有效地保证了采样点位合理、样品交接到位、分析方法科学、化验操作规范、分析结论正确、记录信息详实、监测结果准确,确保我站质量方针的贯彻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对质量体系文件中的表格、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内容,通过实践运行,不断做出修改和完善。按照《质量手册》要求结合本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统一对各类监测报告、作业指导书及原始记录等样式、表格做了进一步规范,对原始记录的正确书写严格把关;设立了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实施档案管理专人负责制,设有专用档案柜进行保管储存,所有档案分类归档,并有唯一性标识便于查阅,保证所有监测工作“做有痕、追有踪、查有据”。严格执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
— 36 — 审程序,以便及时的自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管理体系更具有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二、以人为本,提升监测业务水平
环境监测业务性强、技术含量高,只有不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
我站历年来一直重视对全站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严格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管理办法。每年均有计划的开展内培和外培,不仅邀请环境监测系统同行来站内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同时邀请被监测单位的技术人员来站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指导。积极参加由省环保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监测中心站、运城市站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能力验证,以及由仪器生产厂家组织的仪器使用维护培训。先后通过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检测能力验证。同时,组织化验室6名同志赴郑州大学测试培训中心进行化验分析相关知识和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培训。在人员管理上,定人定岗,确保每个监测项目均有两名以上的监测技术人员同时持有上岗证。并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工作业绩突出、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员,安排到关键岗位任职;精神奖励的同时,对辛勤付出业绩突出者、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者以 — 37 — 经济奖励,激发了人员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
在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上,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到位”:
(一)保障站房建设到位。一直以来,我站十分重视站房建设,早在2001年,我们便建设了环境监测大楼。2012年,为适应监测工作的进一步需要,投资200余万元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实现了分析化验人员办公与实验环境的分离,人均监测业务用房面积达17.38平方米。
(二)保障设备配置到位。我站现有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177台(套),其中分析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51台(套),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应急监测设备)126 台(套)。此外,还有TH-2000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2套、电子计算机12台、环境监测车2辆等。去年,根据省厅要求,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更新改造工作,新增两套PM2.5、CO、O3自动监测系统。
(三)保障监测经费到位。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与市政府与局机关协调,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和监测经费,确保各项建设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监测任务顺
— 38 — 利完成。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财政投入是我站建设资金和监测经费保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额事业财政拨款单位,我站日常监测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如2012年投资200余万元的实验室改造项目、2013年投资110万元的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更新改造项目,市财政列为专项建设内容均给予了充分的资金支持。自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以来,市财政每年专项拨款20万元运行费用,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每年,我们都积极与省市监测部门协调沟通,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协作监测任务,每年能够争取到上级部门安排的专项监测资金约70万元。三是严格执行监测收费标准。2012年新的监测收费标准正式执行后,我们认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对比学习,并及时与物价部门协调沟通,向社会及服务单位予以公示。在实际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足额收费,2013共完成各类监测任务63家(次),收费总额达120余万元。
目前,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应急监测这一块。2010年我们制定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从加强组织入手,联合相关企业组成环境应急事件监测网络,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做好监测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场应急设备配臵情况不如人意,应急人员业务培训开展缓慢,— 39 — 现场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环境监测现场应急工作的需要。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加强应急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我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能力。
第三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调查问卷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填写此问卷。
我们是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课题《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11JBGP018,主持人:宋乃庆)课题组成员。本问卷旨在了解全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根据真实想法回答问题。问卷共4页,计38题,若没有特别注明,均是单选题。
请将填好的问卷交与发卷人或发送电子版答案至邮箱:bemlee@163.com
您的合作对本研究的完成帮助匪浅,衷心感谢您的帮助!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2014年4月20日
第一篇基本信息篇
1.您的学校所在的地区属于()①城市②城郊、乡镇③农村
2.您的学校所在区域是()①东部地区②中部地区③西部地区④东北地区⑤其它
3.您的学校是①高中②初中③小学
4.您的学校是()①省(市)重点②区(县)重点④教学点⑤其它
5.您的学校是5-1(②民办③其它(请填写)
5-2()①走读学校③其它(请填写)6.您是()①校长及学校管理者③理化生教师④政史地教师
⑤音体美教师⑥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及科学教师⑦其它(请填写)
第二篇学校建设篇
7.您了解“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吗()
①了解②较为了解③一般④较为不了解⑤不了解
8.您认为“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应当包括(可多选)()
①校舍及基础设施②教学设施③师资队伍④学校管理
⑤课程建设⑥教学活动⑦校园文化⑧其它(请填写)
9.您觉得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得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发生的变化是(可多选)()
①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更宽敞、漂亮②教学设施的数量充足、类型更齐全
③办学条件的更新速度加快 ④学校办学规模扩大 ⑤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合理、素质更好⑥校园环境更加安全、优美和谐⑦其它(请填写)
10.您觉得学校标准化建设给学校在办学质量方面带来的变化是(可多选)()
①学校凝练了更加有吸引力的发展方向和愿景②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动力更足
③校园文化更加积极向上 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更大 ⑤学校的课程更加多样化 ⑥教师的教学效率更高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⑧其它(请填写)
11.您觉得学校标准化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有(可多选)()
①学生对学校生活更满意②教师对学校生活更满意③家长对学校教育更满意
④社会对学校教育更满意⑤更多学校将自己打造成为优质学校
⑥政府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⑦其它(请填写)
12.您对学校标准化建设感到()
①满意②较为满意③一般④较为不满意⑤不满意
13.您所在学校的校园规划布局在整体上的合理程度()
①合理②较为合理③一般④较为不合理⑤不合理
14.您所教班级有多少学生()
①30人以下②30-39人③40-49人④50-59人⑤60-69人⑥70人以上
15.您校教室里的桌椅、黑板、灯光等教学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吗()
①符合②较为符合③一般④较为不符合⑤不符合16.您校实验室等的配备()
①超标配备 ②按照标准配备 ③数量不足,但类型齐全 ④数量不足,类型不全⑤严重缺乏
17.您校实验室等的使用率()①高②较高③一般⑤低
18.您校实验室等的使用效果()①好②较好④较差⑤差
19.您校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教室的配备()
①超标配备 ②按照标准配备 ③数量不足,但类型齐全 ④数量不足,类型不全⑤严重缺乏
20.您校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教室的使用率()
①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低⑤低
21.您校音、体、美、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教室的使用效果()
①好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⑤差
22.您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班班通等教学设施的配备()
①超标配备 ②按照标准配备 ③数量不足,但类型齐全 ④数量不足,类型不全⑤严重缺乏
23.您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班班通等教学实施的使用率()
①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低⑤低
24.您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班班通等教学实施的使用效果()
①好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⑤差
25.您对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配备的教学仪器的使用频次()
①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低⑤低
26.您认为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配备的教学仪器适合教学需求吗()
①适合②较为适合③一般④较为不适合⑤不适合27.您使用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配备的教学仪器的熟练程度()
①熟练②较为熟练③一般④勉强会用⑤不会
28.您所在的学校有可以使用、但闲置不用的教学仪器吗()①很多③没有
29.您校师生对学校图书馆(藏书室)的图书资料的借阅率是()
①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低⑤低
30.您所在学校图书馆(藏书室)的图书资料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①时事政策类图书②经典图书③教参教辅④工具书⑤报刊杂志⑥其它
31.您所在学校的教师队伍()
①数量足,结构合理②数量足,结构不合理
③数量不足,结构较合理④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⑤严重缺编
32.您认为当前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①标准体系不完善②学校规划布局不科学③政府统筹力度不够
④建设经费投入不足⑤教育资源整合不够⑥评估和监督不力 ⑦地方和学校的主动性发挥不够⑧过度关注硬件建设⑨其它(请填写)
33.您认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在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作用()
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作用
34.您认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创建优质学校方面的作用()
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作用
35.您认为全省(市)统一关于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的必要性()
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必要,目标分类,城乡、区县自选
36.您认为全省(市)统一关于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准的必要性()
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很小⑤没有必要,目标分类,城乡、区县自选
37.您认为需要对学校的哪些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可多选)()
①校舍及基础设施②教学设施③师资队伍④学校管理
⑤课程建设⑥教学活动⑦校园文化⑧其它(请填写)
38.您认为有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最需要哪些主体发挥关键作用()
①政府②教育行政部门③学校④教师⑤社会⑥其它(请填写)
第四篇:全区三级干部会议隆重召开
全区三级干部会议隆重召开
2月11日,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暨2011工作总结表彰、“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大会在区委党校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余世平同志主持。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耿洪山宣读了《中共武汉市新洲区委、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喻思源就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作动员讲话。王世益、余世平、余向红、余尚达、耿洪山、易金莲、魏久明、刘勤学、黄荁、向勤学、余凤生、喻思源、陈卫东、罗长安、王建生等区领导为受表彰的2011绩效管理、发展街镇经济、人口计生、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城管革命”工作先进单位、财税特别贡献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四个十佳”、优秀创业者、杰出爱心人士和一批先进个人颁奖。会上,区地税局、区经信局、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和阳逻街4家单位负责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阳逻开发区等8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益作重要讲话。他说,2011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市下达的28项绩效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18项量化指标有13项超过了挑战值,其增幅高于全市、好于预期。全年获国家、省、市奖励22项。
王世益提出,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树立“独立成市”的发展思念,强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城管革命”、农业科技创新,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今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王世益说,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强化“独立成市”理念,做好功能分区建设新规划;围绕打造“第四增长级”,做活港口工业经济新篇章;积极推进“三化”进程,做强区域经济发展新实力;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做亮地方特色新品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做实民生福祉新保障;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奏响和谐社会新乐章六个方面的工作。
王世益指出,奋力推进跨越发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必须加强党建,务实创新,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此同时,要围绕落实,形成激情跨越的精神气场,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埋头苦干的过硬作风,提振精神,营造气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余世平要求,全区各级各地要迅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围绕目标抓落实,进一步强化责任,认真抓好财税、农业生产、“三万”、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等工作,以崭新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区“四大家”全体领导出席会议。
第五篇: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
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一、选址与规模
(一)幼儿园应独立设置,地址选择在地质稳定、交通便利、环境安全、周边无污染的地段。
(二)幼儿园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体现幼儿特点。
(三)幼儿园规模以6-12个班为宜,一般不超过15个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 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二、园舍用地
(一)幼儿园占地面积:幼儿人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5㎡。
(二)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4㎡。活动场地应设置游戏场地、活动器械场地、30m直跑道、沙池、戏水池、种植园地及饲养区等。
(三)绿化用地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2㎡。包括集中绿地、种植园地和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零星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
三、园舍建设
(一)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10㎡。
(二)幼儿活动及辅助用房:主要包括每班单独使用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具储藏室;公用的音体活动室、兴趣活动室等专用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配建多功能活动室。
(三)办公及辅助用房: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图书资料档案室、教研室、保健及观察室、玩教具及器材室、仓库、传达(警卫)室等。
(四)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厨房(主副食加工间、烹饪间、备餐间、主副食仓库)、幼儿餐厅(可与活动室共用)、辅助用房(开水间兼消毒间、炊事员更衣室、配电间等)。
(五)幼儿园园舍建设必须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标准,楼房建筑不宜超过3层。
四、设施设备配备标准
(一)按《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标准基本配齐教玩具。室外配备大型器材玩具两件以上,每班有一台风琴或电子琴,有条件的配备钢琴。
(二)活动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认知水平选设角色游戏区、表演区、美工区、图书区、音乐区、科学区、自然观察区等,配备足够的操作玩具、材料和儿童图书。
(三)寝室应分班使用,配备供儿童午休的单层固定床,每生一床。生活区应配备饮水、消毒设备。每班配备保温桶、水杯柜、消毒柜等。
(四)卫生间包括盥洗室和厕所,并应分间或分隔,通风良好,地面应防滑、易清洗,提倡男女分厕。
(五)多功能活动室应具备开展体育活动、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全园集会,观摩教学等综合性功能,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台、计算机等)、音响设备、音乐舞蹈活动设施(钢琴、壁镜、把杆等)及会议所需的设施设备。
(六)图书阅览室应配备图书、杂志、音像读物等,并配备数量足够的开放式书架及桌椅。有适合幼儿阅读的不少于10个种类图书,幼儿人均3册以上,教师专业用书不少于40种,报刊杂志不少于5种。
(七)食堂应配备蒸饭车、和面机、冰箱、烤箱等必要的设备及防蝇、防鼠、防尘、防腐、消毒设施,并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五、教职工配备
(一)幼儿园应按国家颁发的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每班配幼儿教师2人。工作人员应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忠于职守。
(二)幼儿园园长应符合任职资格和岗位要求,具有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历,一般具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6个班及以下的幼儿园配正副园长各1人,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可增设副园长1-2人。
(三)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历,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四)幼儿园保育员、保健人员、食堂工作人员、财会人员、保安人员等应当具有相关岗位资质。
六、保育与教育管理
(一)幼儿园应全面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二)幼儿园应按照学期、月、周和日科学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各种活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卫生保健、后勤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幼儿园幼儿用书符合省、市规定。
(四)幼儿园应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建立教师与家长间的教育伙伴关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认真分析、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七、卫生保健
(一)幼儿园应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贯彻保教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会同卫生保健部门做好幼儿定期体检、预防接种证查验、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食堂须有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规定的食品清洗、储存和加工的设施设备,有安全卫生的食物盛装器具和消毒的设施,并取得县(市)区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卫生许可证》。
(三)幼儿园食堂严禁承包经营。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搭配合理、营养足量。教职工伙食与幼儿伙食严格分开。
八、经费管理
(一)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筹措。举办者应当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维修、扩建、设备设施添置等提供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二)幼儿园应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实行公示制度。
(三)幼儿园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收支分开,账目清楚,收取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幼儿园幼儿伙食费应建立专账,独立核算,按成本收取,收支平衡,严禁克扣幼儿伙食,账目定期向家长公布。
九、安全管理
一)幼儿园应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要求,制定重大及突发事故预防应急预案,组织教职工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安全事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安全。配备必要的安保设施设备。
(二)幼儿园必须按消防部门要求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并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
(三)幼儿园不得私自使用车辆接送幼儿,如确需配备园车接送幼儿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教育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十、有关说明
民办幼儿园参照本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