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2010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1月7日,2010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作题为《总结经验,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新中国气象事业60年发展成就,总结2009年气象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主持会议。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宇如聪、沈晓农、矫梅燕出席会议。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气象事业60年来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一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人民安康福祉。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三是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四个能力”。要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建设和全球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提高气候资源调查、评估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五是努力建设“四个一流”,不断完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建设现代气象
业务体系,加快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六是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不断优化气象事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重视和发挥改革创新的推动作用,全面提高开放合作的水平,切实加强部门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
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的气象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他指出,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重大活动多、气象灾害多、突发事件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广大气象工作者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经受住了各种困难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气象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作用凸显,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扎实有效,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得到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和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法制工作、社会管理和科学管理得到加强,基层工作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郑国光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党中央、国务院新的更高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气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保证气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郑国光强调,今年是实现国务院3号文件确定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气象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国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工作,扎实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台站建设和气象法制体制机制建设,认真谋划“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他要求,一要毫不松懈地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做好气象为各行各业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二要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工作。三要全面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业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基础。四要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五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气象合作与交流。六要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八要做好“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落实和推进重点项目。
会上,吴云华宣读了《关于表彰全国气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
进工作者的决定》,王守荣宣读了《关于表彰2009年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矫梅燕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家防总与国家减灾委联席会议精神。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单位代表,气象部门两院院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参气象水文局、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森林工业管理总局、中国盐业总公司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共190余人出席会议。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安监总局、旅游局、法制办、国防科工局、民航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第二篇:2006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小结
2006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小结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2006年1月13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就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这次会议的基本精神
这次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基本精神可用“发展、改革、创新、奋进”八个关键字来概括。
——谋划发展的会议。秦大河局长的《工作报告》从发展的角度来回顾“十五”的成绩,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的高度来总结经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谋划未来。
——部署改革的会议。这次会议的第二项任务是部署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武汉区域气象中心、江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三个试点单位介绍了试点情况。他们试点的情况证明,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主要任务是可行的,证明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精心 组织设计的改革总体方案是可行的。
——研究创新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胜利闭幕的第二天紧接着开幕的。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气象工作者。中央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必将引领我们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
——催人奋进的会议。去年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十五”期间的气象工作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评价,从各省局主要领导的述职报告中看到,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就在这次会议开始之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气象工作者。
以上是大家讨论中的共识。因此,传达这次会议的精神要抓住这次四点,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也要抓住这四点。
二、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
新年伊始,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此大家深受鼓舞。《若干意见》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十一五”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即将出台的《若干意见》内容分六个方面,共二十五条,浓缩和升华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成果,总结凝练了改革开放以来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若干意见》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又一份重要文件,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把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作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抓好《若干意见》的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的基本精神 国务院的文件正式下发后,要在气象行业掀起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高潮。中国气象局党组将专门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学习会,组织传达学习《若干意见》。机关党委要牵头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将《若干意见》作为各省局长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春节前下基层慰问,要向基层宣讲《若干意见》,使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和学习《若干意见》。
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气象报》和CMA网站的作用,在气象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学习贯彻《若干意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中央级媒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策划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系列宣传报道,争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有关媒体上刊发评论员文章,在全行业、全社会营造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良好氛围。
第二,把握时机,抓好《若干意见》在“十一五”规划中的 落实
目前,国家和省级的“两会”即将召开,年初确定的战略研究成果能否最终实现“进规划、立项目”已处于最关键阶段。《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各级气象部门获得国家的支持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政策依据。计划财务司要继续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的沟通,争取进一步提升现有“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一节在国家《纲要》中的地位。同时要牵头组织相关职能机构,继续完善《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充分体现全行业以及事业各方发展的需求,《纲要》这次会议后将进一步修改并在适当时机下发。人大会议之前,要重点做好国家级规划和省级规划的衔接工作,争取3月底完成各级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抓好《若干意见》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若干意见》是国务院指导本世纪头二十年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做好近期和“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谋划更长期的发展,要切实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紧密衔接。科技司要牵头组织专门力量,围绕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若干意见》的要求,围 绕“十一五”期间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制定加强自主创新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到2020年气象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第四,抓好落实《若干意见》的有关配套工作
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抓紧研究制定落实《若干意见》的配套方案。我们还将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制定配套的文件,切实把国务院确定的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省(区、市)气象局也要抓紧向当地党委、政府作好专题汇报,并积极做好本地区下发贯彻《若干意见》配套文件的工作。
三、突出重点,全面展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立足全局,历时近一年,经过部门上下反反复复讨论和改革试点探索,在原则性、指导性和政策性上已基本到位,本次会议后将正式下发付诸实施。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党组和领导班子要坚决贯彻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抓紧抓好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深入实际,周密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和需求,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抓住广大干部职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有利形势,广泛深入地动员,进一步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部署上来。通过改革,要做到“三个落实”,初见“四个成效”。各 有关直属单位、各区域气象中心和各省级气象局在主汛期前完成机构调整,年底前各级气象部门任务、机构、主要人员要落实;要按进度落实“三站四网”方案,细化业务布局和岗位设置,初步形成新的业务体系,力争在出系列业务服务产品、出规模服务效益、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这四个方面,初步见到成效,为下一阶段改革纵深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调整方案,要报经中国气象局逐个审批。
2、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精心组织。要以综合观测体系、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为重点,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抓紧制订并细化本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和各项配套措施,形成资源高度共享、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业务功能体系。要统筹兼顾,在抓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气象科技服务等各项改革,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坚持稳步推进,立足于有限资源实现有限目标,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
3、要把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改革的着力点 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经验进一步证明,发展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靠创新推动,要创新就必须有人才。抓住了科 技和人才这两个着力点,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抓紧抓好抓实。要在政策、投入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夯实人才成长的基础。在自主创新的部署上,要用新思路、新办法,紧紧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注重通过实践造就人才,大胆选用一批新人充实到重要工作岗位。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线高级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四、切实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实现良好开局
秦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6年的八项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这八项任务,中国气象局认真研究制定了2006年全国气象部门的八项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各单位都要根据《工作报告》的部署和八项目标的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次会议之前,中国气象局对实施目标管理八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改进。2006年工作目标的制定强调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党组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目标紧密围绕党组的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来设计,充分体现了党组的工作意图;二是突出的重点工作。各项目标与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将局长会提出的任务具体化,同时减少了许多一般性工作,使目标的总条目和细条目大大减少,突出了重点;三是突出可操作性。目标任务更加具体,任务尽可能量化,便于督促检查和抓落实,也便于年终考核。这次会议将《省(区、市)气象局2006年工作目标及其考核标准》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因时间关系未安排专题讨论时间,会后各单位可通过多种方式(包括网络)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局办公室,以便修改后尽快下发正式文件。
2006年的八项工作目标,分为重点工作目标和重要基础性工作目标两大类。其中重点工作目标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二是全面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四是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完成这四项重点目标,要力求在创新上有更大突破,如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建立多轨道业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改革,下一步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在改革的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人才工作,要求我们在推进自主创新上有新举措,在加强人才建设方面要另辟蹊径,要在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新的重要突破。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并做好重点工作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工作,提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要落实领导责任、落实岗位责任、落实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如期按要求完成。
四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标:一是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包括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二是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四是推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 设。完成好这些目标应着力在巩固、完善和提高上下功夫。提高基础业务质量,是气象业务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要常抓不懈,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的稳步提高;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要在强调建设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效益的发挥,努力实现建设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在思想和措施上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松懈,要继续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特别是继续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及预警能力,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一季度内,国家气候中心和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要做好今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的有关工作。在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更为重要。近来,审计部门对我们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项问题,这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也暴露出我们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对基建、科技服务等领域经费运行的情况要重点检查,防患于未然。
下面,我对2005全国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结果作一个通报。总体来看,2005年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的情况比较好。经过自评和中国气象局的审核、复核及综合评定,各省(区、市)气象局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得分均在1500分以上,全部达标;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得分均在93分以上,也全部达标。经中国气象局审定,7个单位为特别优秀达标单位,分别是:宁夏、河北、安徽、内蒙古、陕西省(区)气象局以及宁波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8个单位为优秀达标单位,分别是:北京、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重庆、新疆,大连、青岛等省(区、市)气象局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华风集团、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其它均为达标单位。对获得达标以上单位的领导班子,将按照《中国气象局目标管理办法》兑现奖励。
五、关于春节前应抓紧做好的几项工作
现在距春节还有十多天时间,各单位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毫不放松地做好今冬明春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认真组织做好春运和春节期间特别是“黄金周”的气象预报服务,还要做好春耕气象服务,做好强冷空气、强降雪、沙尘暴、干旱、森林火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去年,全国气象部门共发生12起安全生产事故、4起刑事案件,共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发生的数量比2004年(共9起,其中安全事故7起,案件2起;死亡共13人,伤10人)略有上升,其中12起安 全事故中交通事故占了7起,死8人,伤8人。这说明我们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抓落实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不够深入,措施不够到位。对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工作。春节前这段时间往往是各类事故多发期,各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节前要开展一次全面的以防火、防爆、防盗、防交通事故、防失密泄密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找隐患,及时堵塞漏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防止重大责任性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值班工作,重点岗位要安排专人值守,领导要加强带班,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遇有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要继续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去年到中国气象局上访的人次比2004年有较大增加,主要是退休人员要求提高待遇等问题。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化解矛盾的工作做深做细,防止矛盾激化或群体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稳定的大局,保证全体干部职工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春节。
三要更加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做好慰问基层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在慰问过程中,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基层干部职工深切感受到上级组织送来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要关心干部群众的健康,妥善安排好职工休假。今年正月十五之前,中国气象局党组不安排全局性的重要活动,使同志们好好地休整一下,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同志们,在过去一年里,全国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克尽职守,辛勤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给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2006年是我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开局之年。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改革、抓创新,不断夺取更大的成绩,为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国气象事业再上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李源潮接见会议代表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李源潮接见会议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接见会议代表并讲话,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热情真诚地为老干部服务,多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李源潮指出,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行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关心照顾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要真心、真情、真诚为老干部服务,多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尤其要为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解决燃眉之急,努力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要尊重老干部的政治愿望,更好地把老干部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李源潮强调,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老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退休干部越来越多,他们是老年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骨干。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研究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老干部政策,推动老干部工作迈上新台阶。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积极主动地为老干部着想,热情真诚地为老干部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第四篇:2005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总结
2005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总结
刘英金 2005年9月17日
为期三天的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就要结束了。刚才,各组召集人就分组讨论情况作了汇报,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修改。下面,我受党组委托,对会议作一个小结。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其意义将与1985年长春气象局长会议、1991年的哈尔滨气象局长会议一样载入改革发展史册。会议听取秦大河同志的报告,学习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视察中国气象局的重要讲话,深入讨论了改革总体方案和三个试点省的改革实施方案。
大家一致认为,秦大河同志的报告站在国家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入手,深刻阐述了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鲜明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改、怎么改这两个基本问题。报告不仅仅就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来谈改革,而是从发展的大局来谈改革,突出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中 1 国气象局党组谋划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决心、毅力、智慧和胸怀,对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总体方案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框架合理,文字精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个试点实施方案较好地体现了《总体方案》精神和要求,并能结合实际,基本体现各地特色。
综合会议研讨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进一步提高了对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发展是中国气象事业永恒的主题,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党组对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新思路,特别是战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改革也采取了许多新举措,但对业务技术体制的系统性改革相对滞后。因此,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其意义十分深远。大家认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需要。今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落实,着力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1、争取国务院下发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3、进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设计;
4、大规模地培训司局级领导干部。这四项工作旨在推动战略研究成果从理念层面向运筹层面、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的跃升,目前进展顺利。抓紧抓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落实战略研究 成果的重大举措。
二是继续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但是,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必须体现中国特色,通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增加业务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气象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着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现在困扰我们的仍然是预报服务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如何提高预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经验和教训很多。站网布局、服务覆盖面等都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
四是深化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以来,气象部门改革围绕着事业结构调整进行,从三大块到三部分、再到建立“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是事业结构调整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对气象事业改革和发展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
五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当前国家正在深化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适应国家各项改革的举措。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沿着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改革方向向前推进,逐步融入到国家公共事业和国家政府机关序列中。
(二)进一步明确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秦大河同志报告中提出的“实事求是、深入研究、突出发展、抓大放小”的指导方针,抓住了实施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集中大家的讨论,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明确改革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当前,气象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不及时消除体制性障碍,就难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必须切实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按照战略研究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深入研究,做好八个轨道、四个功能块的顶层设计,明确未来15-20年的技术路线、技术政策和业务布局。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深入研究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找准业务技术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有限资源,实现有限目标。既要克服保守思想,具备条件的,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又要克服盲目冒进情绪,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要制定相应的过渡措施,分步推进。
4、必须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这次改革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应当按“抓大放小”的原则,把重点放在调整业务布局,完善技术体制,改进运行机制上。要量力而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整个部门所能承受的程度等有机统一起来。
(三)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这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的业务技术体制。多轨道强调事业发展的外延,业务和服务的拓展。从长远看,八条轨道甚至更多轨道业务都要开展,每发展一条轨道,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就会得到进一步发挥。研究型重在事业发展的内涵。研究型业务要贯穿于观测、信息网络、预报预测和服务各个环节,研究型业务不局限科研,也不局限于“一院八所”,重点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形无神”和气象业务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集约化解决的是事业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的重点体现在综合观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放式解决的是体制与机制问题,以增加事业发展的活力。开放式的体系包括局校合作、人才流动、信息共享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找准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创建全方位开放的气象事业新格局。
围绕改革目标,《总体改革方案》提出了八项改革任务。大家认为,改革任务紧扣新形势下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实施过程中,抓好“四个重点、两个关键”。
“四个重点”包括综合观测体系、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与技术支持体系。
1、综合观测体系的改革重点是抓好站网布局调整,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
2、预报预测体系的改革重点是围绕数值预报等关键问题,明确 各级分工,强化上级对下的指导功能,集中优势兵力,提高预报精细化程度。
3、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改革重点是规范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着力解决预警、预报、预测、预防等问题,使服务更加及时周到。
4、信息与技术支持体系的改革重点是要使气象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及时共享。不同气象专业设备实行不同保障体制,特别要发挥市场在保障中的作用,体现装备保障快速反应和集约化发展思路。
“两个关键”包括科研体制改革和教育培训体系改革。科研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竞争、流动、开放、搞活动的体制和机制,使科研与业务紧密结合,切实解决科研和业务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难点问题。
教育培训体系改革的重点是抓好国家和区域两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国家级要面向高层次人员的培训,区域级面向全国发展专业特色培训,省级通过网络实现全员远程培训。
同志们,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事业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紧紧抓住科技和人才两个重点,也就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
(四)深入研讨了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
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部门的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1、关于机构编制调整问题。现行机构编制是2001年经中编办审查核定的,随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实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但调整应当有增有减,严格控制总量。
2、关于人员调整问题。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才结构。要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于退下来的老同志要按政策给予妥善安臵。
3、关于投入的政策问题。重点是争取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总投入,建立支持多轨道研究型业务的稳定投入机制,并按照新型台站类型确定各类台站定额。
其他一些意见,要通过试点逐步研究,逐步回答。
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表示,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改革观,把思想统一到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上来。在行动上,要积极支持改革,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取得实效。
二、试点阶段的工作部署
中国气象局党组决定在武汉区域气象中心、江西省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进行改革试点。会后,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下面,我代表党组就试点阶段的改革工作作如下部署:
1、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要深入实际,加强指导。
根据党组安排,刘英金和王守荣同志继续协助秦大河同志全面抓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郑国光同志重点抓农业气象与生态、人 7 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等轨道以及观测、信息与技术支持体系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许小峰同志重点抓气候、气候变化、雷电等轨道以及预报预测、气象服务体系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王守荣同志主抓改革试点工作;宇如聪同志主抓天气、大气成分等轨道以及研究型业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落实工作;孙先健同志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沈晓农同志抓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与此同时,各位局领导要加强各自联系的局直属单位、区域气象中心和省(区、市)气象局改革工作的指导。
2、体改办要统一协调,狠抓落实。
在试点阶段中,体改办要发挥统一协调作用,抓好改革的各项落实工作。一是全力抓好改革试点工作,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协同局内设机构,对试点工作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二是要根据这次会上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抓紧修改总体改革方案,形成《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送审稿),报冬季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和中国气象局党组审定。三是要完成《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的顶层设计工作。
3、改革试点单位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各试点单位在局各内设机构和体改办的指导下,根据会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实事求是,深入研究,突出发展,抓大放小”的方针,抓紧修改完善改革实施方案,于9月26日前将修改后的实施方案报中国气象局,局党组原则同意 8 后立即组织实施。在试点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为改革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在11月底完成试点任务,12初上报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做好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改革工作要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达到以下目标:第一,突出特色,完成业务布局和站网调整工作。第二,结合实际,探索创新研究型业务的体制和机制。第三,调整机构,做好定岗、定员、定编工作,为制定全国机构编制调整提供依据。第四,人员要按调整后新机构尽量到位。第五,做好试点经验总结,在明年局长会上介绍经验。
4、中国气象局机关各内设机构要分工负责,抓好相关配套方案和支持政策的制定。
各职能司要立即行动起来,根据总体改革方案,分工负责,拿出相应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监测网络司组织制定综合观测、信息与技术支持体系的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预测减灾司组织制定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科技发展司牵头组织制定建立研究型业务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人事教育司牵头组织制定全国机构编制调整和岗位设臵方案、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计划财务司组织制定综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法规司牵头组织制定配套的法规、技术标准方面保障措施。这些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要在2005年11月底前完成。有关职能司要与体改办密切配合,认真审议各轨道的改革方案,及时向局党组汇报。
5、各直属业务单位和区域气象中心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直属业务单位和区域气象中心要加快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今年11月底前上报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气象局党组要逐一听取汇报,逐个审批。2006年汛期前各直属单位和区域气象中心的改革工作要做到机构落实、主要人员落实、任务基本到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要在9月底前将改革实施方案上报局党组,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6、非试点的省(区、市)气象局要密切关注试点工作,做好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非试点单位的省(区、市)气象局要高度关注改革试点工作以及各直属单位和区域中心的改革,积极做好改革的准备工作。2006年全国局长会后,1个月内上报改革实施方案,2006年汛期前各省(区、市)气象局的改革工作要做到机构落实、主要人员落实、任务基本到位。计划单列市气象局纳入省局的改革范围,统筹安排。
这次会议之后,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战略培训要加强,处以下干部由各省局组织轮训。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恪尽职守,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纪律不松,工作不断。
三、今年还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气象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重点任务,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贯彻落实工作不断深入,“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气象服务工作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教育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局战略向纵深发展,气象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全国气象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现在距年底还有3个多月时间。各单位要在认真做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全年各项工作的同时,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毫不松懈地做好秋、冬季气象服务工作,全面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总结。今年主汛期已经结束,但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上仍然不能松懈,气象服务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继续做好秋季和冬季气象服务,特别是做好“十一”黄金周的预报和服务,做好强降温、寒潮、首场降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继续主动及时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要认真组织好汛期服务工作的总结,既要总结成绩,更要认真分析重要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和预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第二,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的工作。要按照统一部署,对本单位先进性教育认真进行检查回顾,对已经解决好的问题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抓紧解决。要注重在建立保持党员 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并切实取得实效。
第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10月份中央将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落实战略研究成果和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实践,进一步编制好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四,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务员法》将于明年1月实施,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学习,做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抓紧做好清理公务员工资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要加强督办,严格执行清理工作纪律,完成各项任务。中央正在组织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对此,我们要高度关注,并加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
第五,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抓紧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9月14日视察中国气象局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提出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措施,抓紧建立指挥有力、功能齐备、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及维护稳定工作。各单位要继续落实局党组制定的贯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毫不放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还要重视和抓好安全和维护稳定的工作。截止9 月上旬,全国气象部门因各种事故死亡7人、伤8人,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杜绝责任性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1-8月中国气象局收到的群众来信和接待上访的数量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深入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不能矛盾上交,更不能使矛盾和问题激化,以确保稳定的大局。10月中旬,将在京召开首次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要抓紧做好筹备工作,把运动会开成一个推进气象文化建设、振奋气象人精神、增强行业凝聚力、促进行业团结的盛会。
同志们,这次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是专题研究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高层次的重要会议。会后,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改革热情化为积极投身改革的实际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为推进中国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1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5年11月26-27日,中国远程教育领域的盛会——201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不断深化,全社会的学习需求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随着“互联网+”战略实施进程的推进,新需求必然催生新的教育生态圈和价值链的形成,一场新的学习的革命势在必行。远程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格局的调整,各行各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都成为相关领域和行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在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口、抢占制高点,是我们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面临的共同命题。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国家开放大学的指导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于2015年11月26-27日在北京举办“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本届大会以“学习的革命:突破口与制高点”为主题,聚焦“互联网+”带来的学习革命,把脉“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对行业的影响,重点研讨寻找突破口的路径和抢占制高点的方式。
11月26日上午,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赵伟主持大会开幕式。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澳大利亚远程开放学习协会主席、《远程教育》期刊主编索姆·奈杜致辞。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推动远程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以《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以《“互联网+”与远程教育》为题,联合世界学院国际委员会主席、原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主席约翰·丹尼尔以《中国在线学习的未来在哪?》为题,《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主编张晓峰以《“互联网+”的红利和教育改革》为题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报告。
刘建同在报告中指出,将十四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串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世纪以来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轮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制定我国第十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谈到教育事业时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落实好这三句话的要求,就是我国远程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
刘建同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要把协调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把绿色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内容。四是要把开放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五是要把共享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刘建同表示,结合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十三五”时期远程教育应着力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意识。二是要服务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三是要积极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四是要继续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五是要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MOOC中国”联盟理事长郑庆华,亚马逊中国公共事业部总经理王珊,网龙副总裁、华渔教育科技(中国)董事长俞飚,弘成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波也分别以《MOOC中国 打造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AWS云计算助力教育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寻求的突破之路》、《在线教育的危与机》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叶之红副秘书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教授,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常务副秘书长李德芳教授,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常务副秘书长侯建军教授,教育部大学与企业教育联盟秘书长刁庆军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国家开放大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长杨志坚 致辞 澳大利亚远程开放学习协会主席、《远程教育》期刊主编索姆·奈杜致辞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作主题报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推动远程教育创新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作主题报告《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作主题报告《 “互联网+”与远程教育》联合世界学院国际委员会主席、原国际远程教育 理事会(ICDE)主席约翰·丹尼尔 远程作主题报告《中国在线学习的未来在哪?》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MOOC中国”联盟理事长郑庆华 作主题为《 MOOC中国 打造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的发言亚马逊中国公共事业部总经理王珊 作主题为《AWS云计算助力教育创新》的发言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主编张晓峰作主题报告《“互联网+”的红利和教育改革》网龙副总裁、华渔教育科技(中国)董事长俞飚作主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寻求的突破之路》的发言弘成教育集团董事长黄波作主题为《 在线教育的危与机》的发言开幕式由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赵伟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