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5: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第一篇: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 【书籍部分】

1.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台北:台湾商务。2.张心澄《伪书通考》上下册,上海:商务,1954。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台北:桂冠,1994。

4.齐文心等《国史史料学》上下册,台北:崧高书社,1985。5.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台北:联经。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台北:里仁翻印。7.赵冈《中国经济制度史论》台北:联经。

8.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台北:木铎翻印,1983(翻印湖北人民出版社)。9.皮锡瑞《经学历史》台北:艺文印书馆,或北京:中华。10.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北:联经。

11.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1969。

12.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许倬云《西周史》台北:联经,1984。14.童书业《春秋史》香港:太平,1964。15.姚秀彦《先秦史》台北:三民,1984。

16.杨宽《战国史》北京:人民,或台北:谷风翻印。17.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

18.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台北:木铎翻印,1983。19.Denis Twitchett(崔瑞德)等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20.钱穆《秦汉史》台北:东大图书。

21.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7。22.杜正胜《编户齐民》台北:联经,1990。

23.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台北:华世翻印。24.陈启云《荀悦与中古儒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25.陈启云《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台北:新文丰,1997。

26.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思想)北京:人民,1957。27.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或台北:台湾商务。2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29.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中华。

30.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上海人民。31.孙同勋《拓跋氏的汉化》台北:台大文史丛刊。32.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研院史语所专刊。3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上海:上海古籍。34.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台北:联经。

35.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中华,或燕京学报专号。36.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中研院史语所专刊。

37.Denis Twitchett编、张荣芳主译《剑桥中国史》第三册(隋唐篇589-906)上下册,台北:南天书局,民国76.9.。

38.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或台北:弘文馆。39.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台北:新文丰。40.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41.梁庚尧《南宋农村经济》台北:联经。42.钱穆《朱子学提纲》台北:三民。

43.陈荣捷《朱学论集》台北:学生,1982。44.陶晋生《女真史论》台北:食货。

45.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台北:联经,1983。46.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燕京学报专号。47.萧启庆《元史新探》台北:新文丰。

48.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台北:台湾商务。

49.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北:联经。50.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台北:华世。51.吴晗《读史札记》。

52.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初探》台北:谷风翻印,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3.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台北:联经。54.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北:学生。

55.王曾才《中英外交史论集》台北:联经,1979。56.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台北:商务,1995。57.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台北:联经,1989。

58.孔飞力(Philip A.Kuhn)著、谢亮生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0。

59.矢内原忠雄,周宪文译《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台北:帕米尔,1985。60.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稿》台北:联经,1998。61.张胜彦等编著《台湾开发史》台北:联经,1998。6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香港:中文大学,1979。

63.费正清(Fairbank J.K.)主编《剑桥中国史晚清篇》(上、下)台北:敦煌,1987。64.费正清(Fairbank J.K.)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论文部分】 1.张光直,〈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考古学专题六讲》台北:稻乡,1988。2.张光直,〈从世界古代史常用模式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同上。3.张光直,〈三代社会的几点特征〉同上。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台北:联经,1983。5.张光直,〈从夏商周三代论三代关系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同上。6.张光直,〈殷商文明起源研究上的一个关键问题〉同上。7.李济,〈史前文化的鸟瞰〉《中国上古论文选集》上册,台北:华世,1979。8.杨宽,〈古史传说探源论〉同上。9.杨宽,〈试论西周春秋间的乡遂制度与社会结构〉《古史新探》北京:中华,1965。10.徐炳昶,〈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台北:地平线,1978。11.徐炳昶,〈所谓皇帝以前的古史系统〉同上。12.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1985,或台北沧浪翻印,1986 13.陈梦家,〈殷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台北:华世,1979。14.徐复观,〈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台北:华世,1979。15.徐复观,〈西周政治社会的结构性格问题〉《周秦汉政治社会结构之研究》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或《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台北:学生,1974。16.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五本。17.丁山,〈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同上。18.杜正胜,《编户齐民》第1,3,4,8章,台北:联经,1990。19.西鸠定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特质──皇帝统治之出现〉《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台北:华世,1979。20.宫崎市定,〈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论〉同上。21.增渊龙夫,〈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与国家〉同上。22.钱穆,〈论春秋时代人之道德精神〉《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一)》台北:东大,1976。23.李玄伯,〈家邦通论〉《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台北:华世,1979。24.陈启云,〈中国古代神话对「元始」、「终极」的转轴理念和心态〉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1999.9)。收入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学丛: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报》第四卷,1996,页113-142。收入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陈启云,〈《论语》「正名」与孔子的「真理观」和语言哲学〉《汉学研究》十卷二期,(1992),页27-51。收入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7.陈启云,〈从庄子书中有关儒家的材料看儒学的发展〉《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8),页95-124。收入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8.沈刚伯,〈齐国建立的时期及其特殊的文化〉《中国上古史论文选集》下册,台北:华世,1979。

29.沈刚伯,〈从古代礼刑的运用探讨法家的来历〉同上。30.冯友兰,〈原儒墨〉同上。31.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台北:联经,1980。32.陈良佐,〈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考古组》,中册,台北:中央研究院,1981.10。33.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劳干学术论文集甲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6。34.劳干,〈汉代政治组织的特质及其功能〉同上。35.劳干,〈秦的统一及其覆亡〉《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48本第2分。36.徐复观,〈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台北:学生1974。37.徐复观,〈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同上。38.徐复观,〈原史──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学的成立〉同上。39.徐复观,〈盐铁论中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同上。40.沈刚伯,〈秦汉的儒〉《大陆杂志》。41.傅乐成,〈汉儒与汉法〉《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1977。42.傅乐成,〈汉代的山东与山西〉同上。43.许倬云,〈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35本;或《求古编》台北:联经,1982.6,pp.453-482。44.余英时,〈东汉政权之建立与世族大姓之关系〉《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台北:联经,1980。45.金发根,〈东汉党锢人物的分析〉《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34本。46.史念海,《中国历史人口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第1章第1、2节,台北:学生,1991。47.史念海,〈战国至唐初太行山以东经济地区的发展〉《中国史地论稿》台北:弘文馆,1986。48.邢义田,〈中国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汉史论稿》台北:东大,1987.6。49.邢义田,〈秦汉的律令学--兼论曹魏律博士的出现〉同上。50.李解民,〈「开阡陌」辨正〉《中国社会经济史参考文献》台北:华世翻印,(大陆)1984。51.张金光,〈试论秦代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同上。52.王毓铨,〈「民数」与汉代封建政权〉同上。53.高敏,〈两汉时期「客」与「宾客」的阶级属性〉同上。54.陈启云,〈两汉枢机职事之演变及三台制度之发展〉《新亚学报》四卷二期(1960)页127-157。收入《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中华中古前期史研究》(1997)。55.陈启云,〈关于东汉史的几个问题--清议、党锢与黄巾〉《燕园论学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页123-141。收入《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中华中古前期史研究》(1997)。56.陈启云,〈中国中古「士族政治」考论之一(渊源论)〉《新亚学报》第十二卷(1977),页143-182。收入《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中华中古前期史研究》(1997)。57.陈启云,〈两晋三省制度之渊源、特色及其演变〉《新亚学报》三卷二期(1958),页99-299。收入《汉晋六朝文化、社会、制度--中华中古前期史研究》(1997)。58.陈启云,〈中国历史「中古时代」分期的观念问题〉《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编,1996,收入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9.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金明馆丛稿》上海:上海古籍;或《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7,pp.150-189。60.陈寅恪,〈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同上。61.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同上;《选集》pp.190-223。62.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同上。63.唐长孺,〈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

64.唐长孺,〈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同上。65.唐长孺,〈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同上。66.唐长孺,〈读抱阜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同上。67.唐长孺,〈魏晋玄学的形成及其发展〉同上。68.唐长孺,〈南朝寒人的兴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9。69.唐长孺,〈魏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同上。7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的客与曲〉《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北京:中华,1983。71.唐长孺,〈士族的形成与升降〉同上。72.唐长孺,〈均田制度的产生及其破坏〉《中国社会经济史参考文献》台北:华世翻印,(大陆)1984。73.周一良,〈北朝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中华。74.周一良,〈南朝境内各种人与政府之对待政策〉同上。75.周一良,〈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同上。76.牟润孙,〈崔浩及政敌〉《新亚学报》。77.毛汉光,〈晋随之际河东地区与河东大族〉《中国中古政治史论》台北:联经,1990.1,pp.99-130。78.毛汉光,〈五朝军权转移及其对政权之影响〉同上,pp.281-321。79.毛汉光,〈中古统治阶层之社会基础〉《中国中古社会史论》台北:联经,1988。80.毛汉光,〈中古士族性质之演变〉同上。81.傅乐成,〈荆州与六朝政局〉《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1983 82.缪钺,〈清谈与魏晋政治〉《中国文化研究汇刊》vol.8,1948。83.郑钦仁,〈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选举制度〉《中国文化新论--立国的宏规》台北:联经,1982。84.康乐,〈民爵与民望〉《汉学研究》vol.4,1986。85.冢本善隆著,周干荣译〈北魏僧祇户与佛图户〉《食货月刊》第5卷第12期。86.全汉升,〈中古自然经济〉《中研院史语所集刊》10本,1941,pp.75-176;或《中国经济史研究》上册,台北:稻乡。87.逯耀东,〈拓跋氏与中原世族的婚姻关系〉《从平城到洛阳》台北:联经,1985。88.何启民,〈中古南方门第--吴郡朱张顾陆四姓之比较研究〉《中古门第论集》台北:学生,1978.1,pp.79-119。89.余英时,〈汉晋之际士之自觉与新思潮〉《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台北:联经,1990。90.余英时,〈名教危机与魏晋士风的转变〉同上。91.杨联升,〈晋代经济史释论〉《国史探微》台北:联经,1983。92.钱穆,〈略论魏晋门第与学术思想的关系〉《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台北:东大,1978。93.余逊,〈读魏书李冲传论宗主制〉《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20本。94.陈寅恪,〈论随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陈寅恪先生论文集》台北:里仁翻印,或《金明馆丛稿》上海:上海古籍;或《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7,pp.305-324。95.陈寅恪,〈论唐代之番将与府兵〉同上;《选集》pp.371-383。96.陈寅恪,〈论韩愈〉同上。97.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同上。98.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或《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台北:联经,1990.5,pp.271-316。99.罗香林,〈唐代天可汗制度考〉《唐代文化史》台北:台湾商务,1963。100.罗香林,〈唐代三教讲论考〉同上。101.台静农,〈论唐代士风与文学〉《文史哲学报》台湾大学文学院,1965。102.傅乐成,〈玄武门事变之酝酿〉《汉唐史论集》台北:联经,1977。103.傅乐成,〈唐代宦官与藩镇的关系〉同上。104.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同上。105.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同上。106.李树桐,〈唐代的政教关系〉《唐史新论》台北:台湾中华,1972。107.全汉升,〈唐代物价的变动〉《中国经济史研究》香港:新亚研究所,1976;或台北:稻乡。

108.全汉升,〈唐宋时代扬州经济景况的繁荣与衰弱〉《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109.杨联升,〈中唐以后税制与朝税制之关系〉《清华学报》12卷3期,1937。110.毛汉光,〈从士族籍贯迁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中研院史语所集刊》52本3分,1981。111.毛汉光,〈唐末五代政治社会之研究---魏博二百年史论〉《中研院史语所集刊》50本;《中国中古政治史论》台北:联经,1990。112.王寿南,〈唐玄宗时代的政风〉《唐代政治史论集》台北:台湾商务。113.王寿南,《隋唐史》第13、15、16、17、18,台北:三民,1986。114.林天蔚,《隋唐史新论》第1章,台北:东华,1978。115.崔瑞德,(Denis Twitchett),Cambridge〈绪论〉《剑桥中国史》第3册《隋唐篇589-906》上册,台北:南天,1987.9,pp1-52;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上海:上海人民。116.芮沃寿(Arthur F.Wright),Yale〈隋朝581-617年〉同上,pp.53-158。117.彼得森(C.A.Peterson),Cornell〈中晚唐的朝廷与地方〉同上,pp.499-608。118.徐萍芳,〈唐代两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国社会经济史参考文献》台北:华世翻印,(大陆)1984。119.刘子建,〈背海立国与半壁山河的长期稳定〉《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1987。120.刘子建,〈包容政治的特点〉同上。121.刘子建,〈试论宋代行政难题〉同上。122.刘子建,〈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同上。123.刘子建,〈宋代考场弊端〉同上。124.张荫麟,〈南宋亡国史补〉《张荫麟先生文集》台北:九思,1977;或《宋史研究集》。125.赵铁寒,〈宋代的学校教育〉《宋史研究集》第4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26.赵铁寒,〈由宋史之取材论私家传记的史料价值〉《大陆杂志》。127.赵铁寒,〈宋金海上之盟研究〉《大陆杂志》。128.全汉升,〈略论宋代经济的进步〉《大陆杂志》第28卷第2期。129.全汉升,〈北宋物价的变动〉《中院史语所集刊》第11本。130.全汉升,〈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20本。131.聂崇岐,〈论宋太祖之收兵权〉《燕京学报》第34期,或《宋史丛考》北京:中华,或台北:华世翻印。132.聂崇岐,〈宋役法述〉《燕京学报》第33期,或《宋史丛考》北京:中华;或台北:华世翻印。133.钱穆,〈论宋代相权〉《宋史研究集》第1辑。134.钱穆,〈初期宋学〉《中国学术思想论丛》(伍)台北:东大。135.贺麟,〈宋儒的思想方法〉《宋史研究集》第2辑。136.陈荣捷,〈朱子及新儒学之大成〉《朱学论集》台北:学生,1982.4,pp.1-35。137.朱鸿林,〈理想型的经世之学--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货月刊》15卷3、4期。138.宋晞,〈宋代的商税网〉《宋史研究论丛》第1辑,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研究所,1979。139.蒋复璁,〈宋太宗晋邸幕府考〉《宋史新探》台北:正中,1964。140.洪业,〈半部论语治天下辨〉《清华学报》,或《宋史研究集》。141.牟润孙,〈两宋春秋学的主流〉《宋史研究集》第3辑。142.牟润孙,〈折可求墓志铭考证兼论宋江之结局〉《文史哲学报》台大文学院。143.陈乐素,〈宋徽宗谋复燕云之失败〉《辅仁学志》第4卷第1期,1933;或:《求是集》第1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5,pp.46-100。144.王德毅,〈略论宋代国计上的重大难题〉《宋史研究论集》第2辑,台北:鼎文,1972。145.梁耕尧,〈南宋农村的户口概况〉《南宋的农村经济》台北:联经,1984。146.梁耕尧,〈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同上。147.梁耕尧,〈市易法述〉《台湾大学历史学报》第10期。148.李弘祺,〈宋代教育与科举的几个问题〉《宋代教育散论》台北:东升,1980。149.黄宽重,〈南宋时代邑州的横山寨〉《汉学研究》3卷2期,1985,或《南宋军政与文献探索》台北:新文丰,1990.7。

150.内藤虎次郎著,苏振申译〈宋代史学的发展〉《宋史研究集》第6辑。151.吉川幸次郎著,郑清茂译《宋诗概说 序章》台北:联经,1977。

152.宫崎市定著,杜正胜译〈从部曲到佃户〉上下《食货月刊》复第3卷。153.陶晋生,〈北宋庆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宋辽关系史研究》台北:联经,1983。154.林瑞翰,〈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宋史研究集》第三辑。155.姚从吾,〈契丹汉化之分析〉《大陆杂志》或《姚从吾先生全集》台北:正中,1971。156.姚从吾,〈女真汉化之分析〉同上。157.陶晋生,〈金代中期的女真本土化运动〉《边疆史研究集》台北:商务,1971。158.陶晋生,〈金代的政治结构〉《中研院史语所集刊》。159.陈垣,〈耶律楚材父子信仰之异趣〉《援庵史学论著选》台北:木铎翻印,(大陆)1982。160.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同上。161.萧启庆,〈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丰,1983。162.萧启庆,〈元代的宿卫制度〉同上。163.萧启庆,〈元代的镇戌制度〉同上。164.劳延宣,〈元初南方的知识分子〉《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香港:中文大学。165.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清华学报》第13卷第1期,或《读史札记》北京。166.吴晗,〈胡惟庸党案考〉《燕京学报》第15期。167.吴晗,〈明初的学校〉《读史札记》北京。168.吴晗,〈明代的军兵〉同上。169.余英时,〈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历史与思想》台北:联经,1987。170.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同上。171.陈荣捷,〈早期明代之程朱学派〉《朱学论集》台北:学生,1982.4,pp.331-351。172.陈荣捷,〈性理精义与十七世纪之程朱学派〉同上,pp.385-420。173.何佑森,〈清初的学风〉《国史释论》台北:食货,1987.11。174.石锦,〈释论明清时代的官商与绅商〉收入《国史释论》上册,台北:食货,1987.11。175.黄进兴,〈道统与治统之间〉《中研院史语所集刊》1990。176.梁方仲,〈一条鞭法〉《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季刊》4:1,(大陆)196?。177.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概述〉《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台北:谷风翻印;或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78.全汉升、王业键,〈清中期以前浙江米价的变动趋势〉《中研院史语所集刊外篇》第4种,1960。179.黄仁宇,〈从《三言》看晚明商人〉《放宽历史的视界》台北:允晨,1988。180.梁其姿,〈明末清初民间慈善活动的兴起--以江浙地区为例〉《食货》复第15卷第7、8期,1986,pp52-79。181.张彬村,〈晚明福建的海外贸易与地方经济发展〉收入《国史释论》上册,台北:食货,1987.11。182.刘广京,〈论商人〉收入《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第5章(亦收入《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代序〈进世制度与商人〉)及第6章。183.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全套)台北:联经,1980。184.文复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全套)台北:商务,1985--。185.张炎宪编,《台湾史论文精选》(上、下)台北:玉山,1998。

第二篇: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文章标题: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在又一个阳光明媚,天高气爽的秋日,我荣幸地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

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清华大学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

密尔顿曾说:“上帝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是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每一钟。”在这,清华大学给予每个学生的关注与机遇也是等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

艳彩的季节预示着一种美丽的开始,当叶子枯黄随风漫步,当花心破碎绽放颜色,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在我的眼前展开,刺激着我的感官。这是我的热情开始奔放的季节,是我的目光开始随着青春的色彩静静想象,是我的能力迫切要摆到每个人面前去大声歌唱。我带着我的纯真、热情、梦想来到清华大学,我看不清他人眼中的世界,但我认真憧憬,认真演出,我把我最多彩的青春认真挥洒。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正用他们的青春来编织。在这菁菁校园中。也许我曾迷惘,但我已沉思,正在沸腾。我要给我的热情一个出口,就在这清华大学,我知道它会是个很好地展示我自己的舞台。

在未来的四年中,我要坚定自己的坚定,努力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切星星都只预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烛光都只燃烧自己,而不照亮他人;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我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尝试,去奋斗。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杰出,更优秀的自我,一定会实现我渴求的、持着的梦想。

在这清华大学,我为自己的人生要翻开崭新的一页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清华大学入学心得》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第三篇:辅仁大学体育学系硕士班甄试入学推荐函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甄試入學推薦函

申請人姓名:

就讀學校系級:

以下由推薦人填寫,填妥後請密封,並請於封口處簽名後交予申請人或逕寄本系辦公室 您與申請人認識多久: 年 月 您與申請人之關係:

您與申請人接觸之機會:□非常頻繁 □偶而接觸 □認識而不常接觸 您對申請人之評價(與同儕相比):

極優(90-100)優(80-89)良(70-79)可(60-69)差(60以下)無法評估 課業表現

求學態度

待人處事

發展潛力

您對申請人的綜合判斷是:□極力推薦 □推薦 □勉予推薦 □不予推薦

請您利用以下空間或另紙書寫您對於申請人的認知與瞭解,並說明給予上述任何評價之理由。

推 薦 人 簽 名: 任職單位及職稱: 日期: 電話:

第四篇: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第五篇: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

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

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张岂之,徐葆耕主编。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

本书参考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论语 墨子/墨子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 易传·系辞

史记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编或来新夏选编 论衡/(东汉)王充 不真空论/僧肇

物不迁论/(东晋)僧肇 神灭论/范稹 坛经/惠能 张载集/张载 四书集注/朱熹 传习录/王守仁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读通鉴论/王夫之 严复集/严复 仁学/谭嗣同 孙中山选集/孙中山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青春之歌/杨沫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艾青诗选/艾青 理想国/柏拉图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忏悔录/圣·奥古斯丁 思想录/帕斯卡 新工具/培根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伦理学/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史/罗素 科学史/(英国)丹皮尔

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德国)黑格尔 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 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德国)李凯尔特 人论/(德国)卡西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中国科学思想史/(英国)李约瑟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 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奥德修记/(古希腊)荷马 神曲/(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哈姆莱特/(英国)莎士比亚 浮士德/(德国)歌德

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悲惨世界/(法国)雨果 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托尔斯泰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红楼梦/曹雪芹 鲁迅选集/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骆驼祥子/老舍 围城/钱钟书 曹禺选集/曹禺

母亲/(俄苏)高尔基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泰戈尔诗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雪国/(日本)川端康成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巽译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北大学生应读书目

本书目是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这个书目是由北京大学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荐。

理想国/

周易 诗经 老子/老子 论语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史记 坛经/惠能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 唐诗三百首/孙诛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鲁迅选集/鲁迅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古希腊)柏拉图著;吴献书译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亚著;曹未风译

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著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著;张仲实译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 共产党宣言/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

社会主义人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世说新语/ 刘义庆 文选/ 萧统

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 唐诗三百首/ 孙洙 唐宋名家词选/ 龙榆生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帝国主义论/ 列宁 国家与革命/ 列宁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邓小平文选/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普列治诺夫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普列治诺夫 建国方略/ 孙中山 理想国/ 柏拉图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拉斯韦尔

社会契约论/ 卢梭

纯粹理性批判/(德国)康德小逻辑/ 黑格尔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 人性论/(英国)体谟 利维坦/(英国)霍布斯

美学/(德)黑格尔著;先朱光潜译 物种起源/ 达尔文 古代社会/ 摩尔根 现代政治分析/ 达尔 政治学说史/ 萨拜因 新工具/ 培根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正义论/ 罗尔斯 历史研究/ 汤因比 社会学大纲/ 李达 外国史学名著选/ 吴子廑 诗经/ 楚辞/ 周易/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道德经/ 老子/ 庄子/ 庄子 荀子/ 荀子 韩非子/ 韩非 孙子兵法/ 孙武 史记/ 司马迁

窦娥冤/ 关治卿 西厢记/ 王实甫 牡丹亭/ 汤显祖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长生殿/(清)洪升 桃花扇/(清)孙尚任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红楼梦/ 曹雪芹

毛泽东诗词集/ 中共中央研究室编 鲁迅选集/ 鲁迅 女神/ 郭沫若 胡适文存/ 胡适 朱清诗文选集/ 朱自清 闻一多诗文选集/ 闻一多 艾青诗选/ 艾青 子夜/ 茅盾 围城/ 钱钟书 雷雨/ 曹禺 骆驼祥子/ 老舍 家/ 巴金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暴见骤雨/ 周立波 红旗谱/ 梁斌 青春之歌/ 杨沫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神曲/(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红与黑/(法国)斯丹达尔(又译司汤达)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莎士比亚 简爱/(英国)夏洛特·勃朗特 牛虻/(爱尔兰)艾·丽·伏尼契 浮士德/(德国)歌德

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俄国)普希金 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托尔斯泰 母亲/(俄苏)高尔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克思传/(德)弗·梅林 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四库全书总目/ 纪昀等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神话传说/ 袁珂

荒野的呼唤/ 杰克·伦敦

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夫卡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 荒原/(美)托·史·艾略特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中国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

为配合中文系各专业主干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向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部阅读书目。语言问题/赵元任著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 汉语音韵/王力著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尓著 语言论/高名凯著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

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

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儒林外史/吴敬梓著 红楼梦/曹雪芹著 长生殿/洪升著 桃花扇/孔尚任著 老残游记/刘鹗著

鲁迅小説集:野草/鲁迅著 女神/郭沫若著 郁达夫小説集 新月诗选/陈梦家编 子夜/茅盾著 家/巴金著 沈从文小説选集 骆驼祥子/老舍著 曹禺选集/曹禺著 艾青诗选/艾青著 围城/钱钟书著 赵树理选集

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 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 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 王蒙代表作黄河/张学正编 白鹿原/陈忠实著 余光中精品文集 台湾小説选/

台湾小説选编辑委员会选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 希腊的神话和传説

文学理论(美)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 史记选/王伯祥选 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 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 唐宋八家文选 唐人小説/汪辟疆校録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 辛弃疾詞选/朱德才选注 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水浒传/施耐庵著 西游记/吴承恩著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 牡丹亭/汤显祖著 聊斋志異选/张友鹤选注

(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 伪君子

(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 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

高老头/(法)巴尓扎克著;傅雷译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张谷若译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尓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 母亲/(俄)高尓基著;瞿秋白等译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马尓克斯著;黄锦炎等译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 等待戈多/

(法)萨缪埃尓贝克特著 沙恭达罗/

(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 郑克鲁编

下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入学参考书目[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类书目

    历史类书目: 【注】个人口味,喜欢中国史,尤偏好海外汉学家。不过黄仁宇先生的作品是史学经典,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可作为入门书来读。学术著作类: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

    历史专业书目

    经典历史学著作 1、虞云国、周育民《中国文化史年表》 2、严耕望《治史三书》 3、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 4、许倬云《西周史》 5、刘宗绪等《世界近代史》 6、段炳麟等《世......

    历史哲学书目

    历史哲学读本1、 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 (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翻译:《历史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新中国书局......

    清华大学入学教育学习报告

    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习报告 化工系 2015211364 李瑾 在开学的前两天,我们听了三场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报告,现场感受到施一公教授、陈希院士、阎学通教授的大师风范,聆听......

    台湾台北历史地图

    臺灣臺北歷史地圖 臺北歷史地圖收錄從1895年至1961年間發行的古地圖與老照片,對比今日Google地圖與街景影像,搭配地理定位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地圖及照片「穿越」古今,看見臺北時......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发表时间:2008-08-12 02:47:00 阅读次数: 580 所属分类: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 恩格斯:《家庭、私有......

    历史专业推荐书目

    1、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05 2、品位与职位阎步克 中华书局 2002-02-01 3、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阎步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3 4、《万历......

    2016入学-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2017年清华大学事业编制教职工二代子女 升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相关手续办理说明 各位家长: 根据2017年海淀区教委有关规定,兹定于5月22日(周一)上午7:30-9:30在南楼清华大学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