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家张旦华
张旦华,1933年生,浙江桐庐人,军队退休干部。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法家。系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艺术鉴定委员会艺术家学会理事委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高级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
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大赛获大奖、金奖100余次,银、铜、优秀奖30余次。作品在韩、美、法、澳等21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及内地18省市展出。千余幅作品被国内外40余家社团和五大洲300多位外籍朋友及港台地区、内地朋友收藏。作品、入编《聚焦中国书画大家》、《走向世界十大中国书画大家》、《世界名人录》等百余部辞书。自创草书一幅,刊石立碑于潍坊国际艺术碑林标志性建筑“中华当代书画泰斗碑廊”。新落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碑”,其签名与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要、文艺界著名人士等同时镌刻其上以作永久纪念。多幅作品拍卖捐赠慈善事业。曾参加“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赴日本展出交流。应美国西雅图s小学邀请,多次走进校园为师生讲授中国书法艺术课,影响深远。曾被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中国杰出文化名人”。“中华当代书法泰斗”、“世界多元文化大使”等百余项称号。并荣获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颁发的百位中外专家“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上海教育电视台曾以专题报道其艺术成就。经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中华词赋学会、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文学、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十几家单位权威专家审定,授予全国三十人之一“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
学研书法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书法艺术是国家瑰宝,民族国粹,几千年常兴不衰,后继有人。在父辈熏陶下,我五岁开始习字临帖,数十年临池不辍。1988年从军队退休,时逢改革开放,特别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我执著追求,潜心学研书法艺术,成为生活重要精神支柱。学研书法艺术感悟甚多,尤其最近几年感受特深,概括起来有“三个要”。
一、书法艺术要与时俱进
过去我写书法作品,都是写古诗词名句。“三个代表”提出后,我想书法艺术如何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呢?我着重在书法内容上进行调整。除少量书写积极向上的古诗词名句外,大部分作品自己创作,力争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品,绝不搞应酬之作。比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召开、申奥成功、神舟飞天、嫦娥绕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抗战胜利6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和谐中华迎奥运、改革开发30周年以及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日的作品,我全身心投入。每完成一幅作品,从内容构思到书写完成总要花上几天甚至一周时间。当时我满脑子只有书法,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做梦也在想这些事。可喜的是,每次经过努力后,作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都获得大奖。我的体会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就在坚持高标准努力之中,而努力的最后便是成功之喜悦。
二、书法艺术要服务民众
我敬佩已故著名书法家任政,群众称他是“平民书法家”,一不管谁向他求墨宝他都给。据说有位农民写信给他求墨宝,他高兴的书写好后给邮寄到家。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退休后,内地和港台地区有许多亲朋好友、战友、学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向我索求作品,我都一一满足要求。我想,人家请你写是敬重你,不可怠慢。我这样做,也许能为一些家庭居室和办公、娱乐场所带来一丝亮点和美感。服务民众,更深层次是服务于残疾人、老年人、灾区和贫困地区。我曾为上海、天津、黑龙江、河南、云南、四川等地残疾人联合会、老年基金会和贫困地区捐赠书法作品,拍卖资金用于护残、帮困、赈灾事业。有的寄来“特别贡献奖”荣誉证书,有的颁发刻有“华夏慈善艺术家”奖章,还有的赠送“城市金钥匙”以作纪念。这不是我个人有什么,而是书法艺术本身有独特魅力,民众喜爱书法艺术。
三、书法艺术要走向世界
书法艺术是国家瑰宝,也属世界瑰宝。在改革开发年代,书法艺术应走向世界,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友谊之桥。对此,我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书法大赛,让书法艺术走出国门。十多年来,我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大赛获大奖、金奖百余次,银、铜、优秀奖30余次。获奖作品除在内地和港台地区展出外,还在韩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展出交流,在世人面前展示我国书法艺术独特魅力。其二,本人出国展出作品。2002年我参加“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赴日本名古屋展出交流,受到日中文化协会、当地媒体和群众的热情欢迎。展出期间,中日书法家两次现场笔会进行交流。展出成了以书会友,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纽带。其三,作品书赠外籍朋友。近十年来我每年出国,结识不少外国朋友。至今,已有五大洲的300多位外籍朋友收藏了我的书法作品。他们如获至宝,有的不惜花600美元装裱好挂在室内醒目处,有的盛情邀请我到他家作客,有的赠送纪念品,更多的是写信感谢。这正是中国书法艺术魅力所在。其四,直接给外国人讲授中国书法艺术课。2005年以来,我在美国探亲,应西雅图“布朗斯彭安特小学”(简称s小学)邀请,先后三次走进校园为百余位师生讲授中国书法艺术课,并为学校题写了中文校牌,挂在门内醒目处。通过教书法,师生们对了解中国和学习中国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影响深远。通过以上四种不同方式书艺交流活动,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出国门,在世人面前展示独特魅力,从而拉近了我国和世界不同文化的距离,为增进友谊,振兴中华添砖加瓦。
艺术感悟:笔墨友情连五洲。
第二篇:著名书法家张晓明先生
张晓明一九四四年出生于上海,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副主席六届顾问。曾经任中国书协教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教学委员会主任。现为上海黄浦区大汉教育进修学校校长。
张晓明从事书法教学长达五十多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便任教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青年宫。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又任教于上海市师范大学、虹口区业余大学的书法专业班,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一七八二年就于上海市电视台作书法讲座。一九八六年因聘立信会计大学执教书法。
张晓明先生幼承家学,在国学和书法上分得名师指导。五十余年,潜心书艺,取法经典广涉博猎,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书学理论上正本清源,吸取古人优秀传统精华,并张扬个性,形成了传统功力十分深厚,又独具风垠的书法风格·享誉海内。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青年时代的张晓明便入沈尹默举办的青年宫书法班学习,得沈尹默、胡问遂、任政等名师指点,书法进步神速,六十年代初便已入选由沈尹默先生主持的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主办的上海市书法展览,初露头角。
十年**,由于诸艺皆废,但在民间他已是颇享声誉才气横溢的青年书家。
一九七三年中国书法首次官方走出国门,《人民中国》杂志专集介绍当代中国书法,先生一幅楷书李白诗《行路难》获选刊登。
首届上海大阪友好城市书法交流展,先生壹件行书作品获选并取得良好效果,而后年余内日本书画商订购先生书法作品达四百余件之多。此后,北京军事博物馆、香港集古斋、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全国各地等参展作品不计其数,已是无法例举了。每以得先生作品参展为荣。
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在沈阳举办,并出版五集,先生作品非但入选,并以上海首页刊登图以后名声大振。
张晓明先生的楷书入手唐规,上溯魏晋,严于法度而不为法所拘,用笔方圆兼备,厚重而精致,体势端正平和而飘逸洒脱,在静穆中有岩逸飞动之势,意蕴高古典雅。一九八六年在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获选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纪念碑》碑文,当时各大报纸皆予报导。
张晓明先生的行、草书作品在其严峻的楷法基础上脱变而出,尽管章法中规,结字入短,但用笔大起大落,用笔酬畅淋漓,吞吐大荒,气度轩昂,每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
张晓明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目前有很多学生活跃于书法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书法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为了提倡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市教委再下文要求各学校加强写字教学。但由于教师、教材等问题,写字教育的健康发展始终得不到有效落实。为了端正规范书法写字教学、实施书法教学课堂化而摸索有效的方法,由张晓明先生发起并在卢湾区注册了大汉教育进修学校,是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张晓明先生亲力亲为,耐心指导老师,二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张校长指导和带领我们全体师生成功地在市百一店(东楼)八楼举办了“新蕾书法作品交流展”。本次展览会参与人数达到八九百人,参展作品总计一百五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学生书法学习成果,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走进我校的办公室一眼便能望见“德艺双馨,奉献事业”的锦旗,这便是卢湾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给予张晓明先生最高的荣誉。原来为了加强合作单位的写字教学工作,张晓明先生不计辛苦、不计报酬为丽园路第一小学义务培训教师。经张晓明先生的培训后该校教师的写字作品展览获得了多方好评。27位教师的钢笔作品,经中华书法协会考核,1人为六段,2人五段,13人为四段,11人为三段。《书法之友》二零零三年第二期第四版刊登了学校九位教师的钢笔书法。教师硬笔书法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张晓明先生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总结、提高书法教育的社会整体水平,张晓明先生长期专注于书法基础理论,著有《楷书技法指南》、《行书技法指南》、《行草书基础教程》、《名帖导临》等书,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无数,著作达上百万字。由于他富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出版了大量字帖、以为学者参考临摹,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出版了《张晓明书东坡后赤壁赋》楷书极具影响,后立信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临《九成宫》、《玄秘塔》、《房玄龄》、《张猛龙》字帖。高校音像出版社又发行了由他主讲的《中国书法》共十讲,全国发行,由于反响良好,该出版社次年还出版了张晓明先生所临的《虞恭公碑》、《孟法师碑》、《张黑女碑》、《神策军碑》并配以音像盘片,颇获社会好评。高校影像出版社有意再为张晓明先生出版四本临帖作品,正在酝酿中。
张晓明先生出版的部分书籍:
第三篇:书法家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品评
对于喜爱书法的人来说,书法作品自完成之日起,便作为一种自然存在之物,展示出来,对书法作品的评论也就从书者的作品本身展开,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书法并非对自然之象的具体描摹,也非社会文化及道德,修养、学识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评论者,但在对书法作品的评论过程中,又确实能感觉到上述因素的存在,把上述信息用文字的形式更加直观传达给欣赏者。书法家张国瑞先生的作品我以为就是书者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灵性意识和气质的完美结合。观张国瑞老师的书法作品,过硬的传统笔墨造型能力,丰富的艺术含量,浓郁的时代精神,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他的书法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
展读张国瑞先生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草、篆隶以及魏碑;那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总会让人得到一种清泉洗心般的舒畅与快慰。他的书法方折峻秀、笔法劲健、线条灵活、节奏感强,在沉稳刚健、奔放洒脱的阳刚之气中,洋溢着轻歌曼舞、仪态万千的柔情。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享受。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张国瑞,号豫龙斋主,河南洛阳偃师人,现居地西安。高级美术教师,自幼喜爱琴棋书画。初学汉隶、魏碑,后临唐楷等诸家法帖,得其精魄。在长期精深研习先贤元典,在吸纳融会之后,他深挖传统,回归经典,写出一己之意,写出时代特征,入古出新的局面。使他具备了走向书法大化之境的必要条件,逐渐形成自家面目。这种与生俱来的书法情结,记录了他做为一名书法家的心路历程。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篆、隶、楷、草、行五体兼擅,诸体之中,他随心游弋而不逾矩,体现出与生俱来的才情。为他所及的诸体之中如草书的恣肆,隶书的浑厚,篆书的沉雄等虽各有特点,但又都统一于朴厚典雅、雄强醇酣的风格之中。从而形成了笔底的开阔、刚健且奇绝的力道美。他的字是力量与线条运动格局的象征,准确苍浑的笔意与气势,一种刚劲森严的风骨。
张国瑞先生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常以笔墨为伍、碑帖作伴,孜孜以求,不辍临池之志。张国瑞先生在书法上逐年取得不俗的成绩,既得益于他对书法真谛的正确把握和理解,也得益于一些名家大师的指点。1985年在西安书院,得到著名书法大家刘自犊、宫葆诚、钟明善等名家的点拨,使他获益匪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正确道路。于是,他从传统人手,广泛涉猎,在遍临诸多碑帖的交换中夯实自己的笔墨根基,在恪守传统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前人藩篱,有选择,有取舍,大胆塑造自我。他在学习前人、继承传统、锻造自己浓厚艺术功力的同时,注重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现代书法家作品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时代与自我性情的契合点,并大胆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狂怪浮躁之气,看不见随波逐流的功利之风,昭然可见的是他那强烈的个性,每一笔都直气冲盈,每一画都精力弥漫。
赏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如《松风梅骨》你觉得是用一把利斧一下一下精准地劈出来的,每一笔毫不犹豫,不凝滞,给人以力劈华山般的力道和霹雳闪电般豁然一亮的美感。他的字在运行的过程中,显得峭劲遒苍,稳重而又自然,每一笔的功夫和气息都清晰可辨,完全是一种雄壮阳刚风清气正的精神和体现。他的字似乎不喜欢欹侧取姿,看不到妍媚与华丽之气,这就使他的字显得极其硬气。如果把他的字比作一一头勤恳躬耕的黄牛,你能看到这头黄牛的骨头明晰可鉴。骨头是一个艺术家的底色,是他的气质和魂魄,魂不能散。所以张国瑞先生的字大体上是朴拙、峻拔和硬朗的。他的字,一个个看下来,就觉得骨骼清奇独异,苍雄硬气,有如松柏屹立于山崖或巨石之上。一笔一画,犹有一种破石开木的气势,在这气势里却又能找到自然雅静的淡定风范。
张国瑞先生的书法作品《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细看上去都坚劲雄健,十分凝重,无论伸缩、动静、疏密,均风骨高韬,笔画巨细都融入了天然古朴的感情。每一个字就像临风参天的古木,字和字排列成一整篇,就像是一片原始古朴的森林,而每棵大树的枝干,都坚硬、蓬勃,不可摇撼,精神与光彩四射,骨节直展,吐气舒胸。
张国瑞先生的行草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整幅作品点画遒劲厚重,结体拙朴敦厚,横身取势、纵向取韵、气息高古、用笔率意天真、线条遒美韧健、体势峭劲华丽,不经意中而匠心独具。给人一种跌宕之势和雄豪激越之情。一是行气,布白虚实分明,自然顺畅,抒情达意,正如刘熙载所云“行草意多于法”,一幅作品从点画到布白是通过笔姿和势态来体现的,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点画、行气互动、互掺中照应,作品神气贯通且时出新趣。二是线条要有动感,动静结合,以动取胜,正所谓“忽作风马及电挚,更点飞花兼散雪”,观张国瑞先生书法,字忽正忽侧、奔腾直泻,整幅作品飞凤舞龙,令人回味、联想。三是多变,行草书的笔画,结体和章法都讲求变化,以显作品的表现力度,观张国瑞先生书法,线条的多变是他取胜的关键,线条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妙用,字的轻重、正欹、聚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四是节奏、行草书写起来比其他书体快捷、结字、章法,墨色要一挥而就,这不是易事,它是艺术成熟的结果,观张国瑞先生的书法,疾迟交替,提按相间,如行云流水,让观者赏心悦目。五是神采,神采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形质是产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础,观张国瑞先生书法,作品形神兼备,这是他用眼感受美,用临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表现美,从而达到书法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笔者认为:书法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来?书法是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只有先激励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从而引起共鸣。
总体上说,张国瑞先生的字有“颜筋柳骨”之风和洗净了妍丽之气的自然美。一如古柏和苍松,它们似在悬崖上迎风而立,雄豪、老到、遒迈、清刚、圆厚。尤其是他退休后的作品,满篇看来神采照人,省灵开目,有着独特的匠心和意深工拙而玩味不尽的艺术价值,同时有着丰厚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崇高向上的思想感情
张国瑞先生一脚深深地踏入传统、一脚牢牢地立足现代,双脚灵活地挪动交替成他坚实的艺术步履,这是张国瑞先生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他热爱传统而不沉溺于传统,时时萌动着一种创新意识。
孙过庭《书谱序》中关于此事有一段论述:“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及台,必能傍道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溶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好的书法应是法无法之法,这便是“感会无方”之意,一首八音交融的音乐,听者听到的只是生动感人的乐曲,你哪里分辨出某一音为琵琶某一音为笛箫呢?张国瑞先生的一些佳作已达到了“八音迭起,感会无方”的境界,因此其作品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张国瑞先生虽年逾花甲,但视其作品可窥知其有厚积薄发之后劲,其精力正十分充沛,其创造力正不可限量,他的如椽大笔应能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横扫千军,挥斥方道!
释一尘
癸巳年春作於长安惜韵轩
(释一尘简介:原名刘忠涛,号悟道青云,男,汉族,1985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组织部部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约文化艺术评论家。)
第四篇:书法家:张峻先生“为人平和 处世淡泊”
书法家:张峻先生“为人平和 处世淡泊”
虽无深交,但先生之为人为艺,在陇原书界有口皆碑。
先生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家财,也没有文人、艺术家的孤傲,只是躲在城市的一个角落,默默地读书,安静地写字。就像黄土高原上郁郁葱葱的杨柳,不张扬、不抢眼、不争宠,守贫乐道,安然恬静而又怡然自得。
虽说在庆阳书法界,先生当属前辈。但他为人谦和,并没有在当地书协谋个一官半职。在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向书协领导职位靠拢,似乎不坐到这个职位上就不是著名书法家,就不是“巨匠”、“大师”、“名家”的喧嚣里,他“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只是认认真真地读书,老老实实地写字,兢兢业业地做事。其结果是,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帮朋友,赢得一片声誉。没有荣华富贵,没有丝竹乱耳,没有俗事缠身,唯有一支笔伴着他走过了几十载的世事沧桑,几十载的风雨人生,几十载的坎坷红尘,写出了他半生的蕴藉与格致,半生的喜怒与哀乐,半生的淡定与超然。
先生的作品格调高远,面目清新,风格潇洒,处处流露出自信和灵动,处处透露出先生对书法得天独厚的领悟和把握。他先后十多次在全国、全省书展中获奖、入展,作品先后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并被永久收藏,“2004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国等地巡回展出,还被多处碑林勒石纪念。
书法作品获《人民日报》艺术名家“金杯奖”大赛金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联展一等奖;“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二等奖;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赛优秀奖;“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甘肃省首届老年展优秀奖;《书法导报》举办的“二程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导报》举办的全国书法家书写杜甫《秋兴八首》长卷报上展优秀奖;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佳作(擂台赛)铜奖;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暨梦阳文艺奖。入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农行杯”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两次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两次入展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首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作品展,《人民政协报》创刊30年光辉岁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展,“古河洲”全国书法大赛;“天庆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首届蔡文姬奖全国书画大赛,首届蔡邕奖全国书法大赛,“红荔飘香、文化旅游”中韩名人书画作品交流展,首届甘肃中青年书法百家作品展等。入选第二届北兰亭书法电视大赛;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两次获《书法报》书法海选•佳作入围奖,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教育》等专业报刊。事迹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庆阳名人春秋》等十多部典籍。出版《张峻书法作品集》,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理事、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荣誉副主席、中国诗书画出版社社长,中国职业书法家协会顾问,甘肃省书画家协会评委、庆阳市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岐黄书画院副院长。陇东学院、庆阳老年大学客座教授。被新加坡文艺工作者协会、香港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出版社等授予“少林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华老年优秀书画艺术家”等称号。书法,为他赢得了声誉,充实了人生。
当然,每一位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的勤奋与刻苦,先生也不例外。他九岁习书张峻书法作品,少有书名。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想读书而没有书读、没法读书的时代,难得的是他能将少年时代对书法的兴趣坚定不移地保持了下来。即使是他后来从政,做了部门一把手,不管多么繁忙、劳累,也能坚持不辍,笔耕不止。据先生讲,他习书,初从唐楷入手,后攻二王行草,兼涉张旭、怀素、米芾、王铎诸家,近年来又于甲骨文、金文大篆用功尤勤,下了很大功夫,应该说在基本功方面具有很牢固的基础,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功底的书家。先生认为,学书重在临帖积累,这是书法的“根基”,反复临写,百摹不厌,潜心研习,以达到“形神兼似”的境界。神形兼似之后,要有所创新发展,即“临得进去再走得出来”。他还说:“光练字是技法上的,写到一定程度书法就成了一种文化,必须要有‘字外功’,要把书法的渊源和思想等都写进去。追根究底书法要靠文化素养支撑,这样才能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否则就会苍白无力。”为此,他认真阅读古典文学,研习诗词韵律等古典文化知识,在他书房里放着大量的国学书籍。他还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等组织的培训班,以求在理论上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数十年临池不辍,再加上长期地思考、学习,反复磨练,以及对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理解,使得张峻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过反复锤炼,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现在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篆书和行草书上,技法娴熟,落笔有神,平和简静,一任自然。作品雍容大气、古朴隽永、气势磅礴、意蕴悠长,在书坛得到普遍好评。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刘洪洋先生曾评价道:“张峻先生甲骨文书法,用笔变化丰富,虽以朱墨书写,亦不失静穆之美,既有刀意又有笔意,合理的把握了甲骨文线条外形的‘度’,使通篇用线瘦硬、坚挺、干净、爽利,清丽中寓含蓄。章法上参差错落,体现了率意和字形的不同变化。行草二王一脉,颇具‘雅’气、文人气。”
先生的成功除了执著、刻苦的不懈努力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够认识和把握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将自己的实践和追求与当代书坛的审美潮流紧紧结合起来。看他的篆书、行草作品,首先可以明确感受到先生对传统经典的熟悉和把握。具体来说,就是在用笔上讲求运用和控制笔锋的技巧,写出的点画不管浓枯轻重,都尽量保持中锋行笔,从而保证了点画的饱满厚实,即使在写到枯笔飞白的时候,也能够做到点画起止有序,交待清晰。在结体上,他笔下的字大多数来自古人作品,尽管在流畅的挥洒中时时也有个人习惯的流露,但整体的姿态、取势却始终与传统经典保持着明晰的继承关系。尽管如此,先生的作品看上去却并不保守、并不陈旧,也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是“集古字”,相反,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让人很难联想到他是一位老书家。尤其是点画的跌宕起伏,字形的正欹相生,墨色的浓淡变化,章法的错落有致,这一系列的书法技巧,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是先生对书法艺术的个性化理解以及通过长期反复磨练出的能力。事实上,处在庆阳这样一个书法积淀深厚的地方,为先生的书法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有一大批在省内、甚至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通过学习交流,使先生准确体会和把握到书法的取向和趋势,从而将自己多年的传统学习、临摹古人所获得的技巧能力进行转化发挥,使之成为追求个性和时代气息的坚实基础。
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无偏废,然而近年来各类书展,动辄就是狂草、怪体字,面对着这些伸胳膊扭腿的大作,许多人只能望字兴叹。艺术创新本无可厚非,然而时下许多书家整天热衷于各种展览或交流活动,能像先生这样平心静气做功课者又有几人?艺术的创新是要先继承传统,只有传统的功力深厚了,创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书法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先生在长期的学书过程中,除了大量、反复地动手临习外,还善于思考和领悟。他的注意力不仅仅在纸、笔、墨的物质层面,他在临摹、掌握古人技巧的同时,更是把书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去研究。应该说这种思考对于每一个学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缺乏的,而这种素质,正是张峻先生的书法能够入古出新、并且取得出色成绩为大多数人喜爱的有力支撑。
张峻先生为人处世很低调,在他看来成绩不足一提,重要的是书法的传承,他深感于书法已日渐淡出人们视野,于是接受陇东学院和庆阳老年大学的邀请,作为客座教授授课书法,将自己几十年的书法体会和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除了创作和授课,他还担任岐黄书画院副院长,积极参与岐黄书画院、庆阳市老年书画协会的日常事务,近来又被中国诗书画出版社聘为社长,负责审稿等工作。只要和书法有关,他都积极参与。先生还十分强调,作为书法家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后,他积极参与书法义捐活动,支援灾区重建。他还参加中国自愿服务基金会、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开展的“爱我中华资助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自愿服务行动,”积极捐赠作品,表达了一个书法家的爱心和博大胸怀。
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姚奠中先生说过“名为实宾,是身外之物,对个人不足轻重,由于书法又是文化载体,因而对社会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既要字写得正、写得好,为书坛树立一种正气,又要通过内容,对社会起到推动和谐、进步的导向作用。”这与先生的坚持不谋而合,在当今喧嚣的书坛,先生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于家庭、于工作、于书法,均态度严谨,不以善小而不为,真正达到了君子慎独的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先生的执著、勤奋、敏悟和好学,他的书法之路将会走得更远。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著名剧作家李应魁曾写词称赞张峻先生的书法,现兹録于后。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年终汇报材料(张丹旦)
大学生村官年终汇报材料
溆浦县九溪江乡搭溪村村支部副书记 张丹旦
(2011年1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张丹旦,是2010届的大学生村官,现任九溪江乡搭溪村党支部副书记。首先感谢县委组织部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让我能和这么多的村官朋友们在一起座谈交流。下面,我就自己半年以来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搭溪村位于九溪江乡集镇西北边,距乡集镇2.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0亩,林地5200亩。辖9个村民小组,共152户555人。现有村支两委干部3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人。有中共党员19名,其中女性党员2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药材、林业、水稻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
一、转变思想,适应环境
9月来报到的时候,当我得知自己被分到了一个距县城有47公里的偏远山村,我的心顿时凉了一半。看着大学同学在外面的五光十色的城市里风光无限,我心里很是羡慕,思想也曾动摇过,想出去闯一闯。2天后,我正式来到九溪江乡报到,看到的是许多年轻又朝气蓬勃的同事们的笑脸,还有一个在所有乡镇并不多见的灯光篮球场,良好的基础设 1
施建设让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我明白,分配到这里,是组织的安排,我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我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我的工作就在这里。工作不久后,上级出台了新的政策,取消了村官公考的加分优惠项目,这一政策在一时间让许多村官朋友们不知所措,也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觉得前途渺茫了,反正不是政府干部,又没有编制,像个边缘人,干脆偷点懒,随随便便做点什么算了。而九溪江乡的梁晋芳乡长对我说:“把你分配过来不是来享受的,而是要凭借你的知识和优势,结合全村百姓的智慧,共谋全村发展的。你做得好,人民群众会记得你,感激你。”我渐渐明白,大学生村官一职并不只是为了解决就业,也不是为了领那么点工资,我们是下去干实事的,是去发挥我们的光和热的,是去为农村输送新鲜血液的。我国正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广阔的农村能让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乡里领导也对我特别关心,说今后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乡里都会予以帮助,及时解决,这让我心里一片温暖,也坚定了我稳定思想、认真工作的决心。我开始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积极适应从一个大学生转变为一个村里人的过程。要当村官,先做村民。了解农村,是我工作的开始!于是我常常下村走家串户,与老百姓交流,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并渐渐喜欢上了他们的朴实、真诚,也渐渐融入到了村官这一角色中去。
二、勤学多问,强化自我虽然我也是出身农村,但真正接触基层一线的工作还是头一回。我们刚刚从大学的象牙塔里走出来,可以说相对于社会这所大学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的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按照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向理论学习。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还从网上下载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十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并仔细阅读。由于农村知识涉及领域宽广,不光只学习理论知识,我还学习农村种植养殖、思想教育等实用技术。每天还登陆湖南红星网,学习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登陆各相关网站,了解时事,查询相关知识。二是向领导、同事们学习。我来九溪江乡报到的第一天,乡政府的同事们友好亲切地接待了我,何国发书记为我在乡政府安排了住宿。因此,在乡政府住宿的日子里,我经常跟何书记、梁乡长以及乡政府一办五中心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们请教问题,他们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怎么去做。下村的时候,我也常常向搭溪村的支部书记马书记,村长询问开展基层工作经验、方法和技巧,自身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向本村有威望、有经验、有知识、有能力的村民、党员干部学习。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对本村的历史、现状、地域、人缘是最熟悉的,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在工作之余常常下村与老百姓拉家常,扯闲谈,交流工作方法,学习风俗人情,他们朴实的话语里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同时也让我对搭溪村的村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工作,立足基层
入村半年以来,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日常的事务记录,整理资料。村里的重大事项都是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的,因此村部召开的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类会议,我都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以便备查和进行工作总结。二是积极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去年9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当我下到村的时候,马书记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好啊,你来了,什么表格啊,资料啊,我就好搞了。你可要当好我的得力助手啊。”看着老书记朴实而又真诚的眼神,我心里暗暗地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副书记,一定要对得起村官这个“官”字。搭溪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口结构单一,外出打工人数不多。结合地理区位特点,在和书记、村长、妇女主任协商之后,我们决定分成三个小组,由我辅助马书记。我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到上级要求的一个不漏,一户不拉。人口普查繁琐又需求精确,我们连续在村里驻扎了好几天后,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重大任务。三是协助村委搞好道路硬化工作。搭溪村马家组与邻村的公路正在硬化,我协助书记与邻村共同协商,使得工程顺利开工,如对拦路排的设置、摩托车禁止通行的说服工作,使我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又提升了不少。四是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收缴工作。农合是国家为农村老百姓医疗保障而设置的。针对我村参合率不高,群众积极性不足的情况,我协助书记,对一些不懂不愿参保的群众登门说服,通过宣传和解释,村民不仅认识到了合作医疗的重要性,还了解了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扶持政策和一系列的利农惠农措施。今年,我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较好的完成了乡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四、积极思考,谋划发展
作为村官,为百姓谋划致富出路才是关键。只有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挺直腰杆。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我注意到本村村民因山高路远,传统养殖无法带来有效利益。受龙庄湾的影响,许多村民们种植传统药材如金银花等,但种植得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百姓亏损率较大。我认为,应该在本村建立专业合作社或者专业协会,对村民种植的药材进行统一回收,彻底解决农民的销路难题,形成“协会+农户+市场”的模式,并加大对种植的科技投入,建立起药材种植基地,改革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经济结构,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希望这一想法在明年能够付诸实施。
五、总结经验,不断提升
工作半年以来,我的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慢慢理解了“村官”这一职业的内涵,也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但我觉得自身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由于比较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技巧,不能很好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在人口普查中,作为普查专干,未能细心预想突发事件,使得工作有返工现象,有时候存在撂挑子、推卸责任、自我安慰的现象,并会犯粗心的毛病。三是写作水平需要进
一步提高。在村里,我的文字工作做得比较少,因此公文写作能力还是很弱,办公室工作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不断的吸取经验、接受教训、掌握方法,领悟诀窍、改正不足,继续保持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决心和热情,少走弯路,加快成熟,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展现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风采。也希望组织部的领导们能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