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论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管启飞
(安徽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安徽蚌埠
233100)
【摘要】在法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专业人士的共识。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课堂讲授方式、模拟法庭方式、庭审观摩方式三种,应因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关键词】法学 ;案例教学;优势;方式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教师在给学生宣讲某一法律规范或者某一法学理论时,通过结合某一具体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该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的教育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产生于美国,至今已风靡全世界。这一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在法学教育中被采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被广泛接受,例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我国高等院校法学院系中虽然已经开始了案例教学的实践,但是各地做法不一,需要进行统一认识,以利于这一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教师一般先是讲解某一个法学理论,包括其概念、特征、性质、内容、作用、意义等,然后介绍具体的法律规定。
学生则是记笔记、抄笔记、背笔记。这种枯燥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通过介绍社会上刚刚发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来讲解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定,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来讲,由于老师所介绍的案例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时效性,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兴趣,印象也会特别深刻、记忆的也会特别牢固。
2、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由于其填鸭式的特点,脱离实际生活,学生仅仅能记住其内容,但却不一定能理解,也不会去主动的进行思考。而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因为案例不同于简单的举例,首先它是社会上实际发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其次,案例都是比较复杂的,其中蕴含着多种法律关系,紧紧依靠某一个单一知识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再次,案例不是理论和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复制和还原,他在很多时候是理论和法律规定都不能解决的,需要对理论和法律规定进行完善和发展才行。因此,将抽象的理论和法律规定与活生生的案例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法律规定。
3、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提高,更重
要的是使学生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首先案例都是活生生的现实,都是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在解决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按照传统的大陆法系进行设计的,制定法比较多,且规定的也比较原则和笼统;在法律思维方面,大都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学习抽象的、空洞地法律理论,后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法律规定和法律思维有其致命的缺陷,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合格法学家,但是却不能成为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法学院的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甚至于有时让一个法学研究生写一个起诉状都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实行案例教学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二、我国实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1、实行案例教学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现在,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纷纷呼吁并采取切实措施采用案例教学法。大多数的教师也都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优点,纷纷身体力行的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案例教学将成为法学教育中一项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
2、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案例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国传统的教学设施就是一张黑
板、几只粉笔。这样的教学设施是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的,因为案例都是比较复杂的,内容很多,如果靠老师全部写在黑板上既浪费时间,老师也没有动力;如果老师光说不写,学生很难记住,也就失去了让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多,教育教学设施也不断更新,现在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这极大了满足了案例教学的需要。老师可以将案例的主要内容以文字、图片、图表、视频、音频等文件的形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直观的、全面的、生动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合格的主体和客体
(1)我国的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合格的主体。首先,现在在大学任教的教师,学历上和学位上必须是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的水平。
其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成为高校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通过掌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做出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和水平。
再次,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者教师们的素质,以使他们更好的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
最后,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沟通异常便利,大大增加了教师参与社会的程度,为教师获得更多,更
好的现实案例提供了物质基础。
(2)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合格的客体 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符合法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实际案例。可以想象,在非民主社会,即使存在法学教育,也没有合格的案例供老师讲授,因为所有的案例都是非法治的,专制的,违背法律精神的。只有在法治社会,才能有大量的合格案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是我国的国体和发展方向。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不断完善,法治进程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治实践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合格的案源,使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普及成为可能。
三、我国实行案例教学的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给学生讲授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具体方式和形式。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方式是一种比较灵活、方便、自由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讲授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时灵活穿插案例进行讲解。
采用课堂讲授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做好课件,选取能够解释某一理论和法律规定的案例;其次在讲授某一理论或法律规定之后,将相应的案例介绍给学生,让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再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让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以检验思考的
效果;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指出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2、模拟法庭方式
模拟法庭方式是集中、全面、综合的进行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模拟审判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选取某一典型的案例,该案例能够体现某一个甚至某些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甚至需要学生完善相关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来解决问题,但教师并不事先将相关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发现。教师将案件材料介绍给学生后,以后的工作将全部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将按照实际法庭审判的形式和流程,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角色,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相关的法律程序,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定纷止争,判案定刑。
通过模拟审判,学生一方面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程序,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3、庭审观摩方式
庭审观摩就是让学生亲自的人民法院的审判法庭直接的观看实际的法庭审判,了解现实的法庭审判是个什么样子。庭审观摩方式比模拟审判方式更加直观、更加真实,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并训练学生临场应变和思考的能力。
受学时、环境的限制,模拟审判不宜过多,一般一学期一到两次为宜。教师首先要和人民法院进行沟通,确定时间、地点和合适的案
例;其次,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带着问题进行观摩;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庭审小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他的系统性和可期望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与完善。【参考文献】
[1]邓佑文,彭敏.法学专业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2]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9,01.
[3]杨莉,王晓阳.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2.
[4]潘新喆.判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律教育中的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6.
[5]左卫民.诊所法律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5,03. 【作者简介】
管启飞(1982-)男,汉,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安徽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及具体应用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于该教学方法的见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学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美国法学院首先采纳,它要求学生阅读真实案例和法官对案例的评语,分析法官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然后学生在班级里讨论法官的评语,最后让学生将这种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运用到类似的案例中去。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投入大批教师的力量来编写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或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案例的引入时机、引入目的、引入方法却有不同之处,要考虑到教与学的整个环境。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从几方面具体谈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一、案例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法学教学中,案例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
首先,案例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所在,改变“填鸭式”的呆板。
其次,案例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
再次,案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防止二者之间出现“代沟”。我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等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就更是必须的,不仅在实习中,在课堂上就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不要使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
最后,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一个学科,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即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选择案例上要有自身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案例要存在争议性。即案例本身能引起争议和冲突,引发不同的观点,这是调动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措施。
第二,案例要具备综合性。即案例不能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要有多个知识点的渗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形成较开阔的思维;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的意识。
第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或多少年难遇的案例。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于理论与实践,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第四,案例要体现专业性。即案例内容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的难易度、复杂程度要求上是有差别的,在案例教学中依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环节的三大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就这三大要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二者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教学中心、教学效果的不同。
(一)教师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模式化,教师以讲课为基础,形成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教师居于支配地位。案例式教学打破了这种常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具有灵活多变性,课堂以讨论为基础,形成知识与观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流动,教师居于次要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分析、思考、辩论、表达能力,在案例的讨论方式上,教师是一个主持者、调动者和最后的总结评价者。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对案例本身有透彻的理解,有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对于法学案例教学而言,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有自己的观点,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比如对一个案例存在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的争议,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到底是哪一个罪,教师不能最后评价“两个罪名都成立”。唯一结论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2、要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因此,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恰到好处,充分起到调动、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有充分、全面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在熟悉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分析、讨论、总结这一过程,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特殊的应用条件与程序。
1、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案例教学法并不能贯穿法学的所有教学环节,也不能贯穿某一课程的全过程,而是有其具体的应用条件。
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用技能。因此,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是普遍的,一般应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开展。
从教学内容看,笔者认为更适合于知识点的归纳、相类似问题的比较、章节小结或单独的案例分析课。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头脑中已带有些许疑问,此时应用案例分析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从教学允许的时间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先布置案例,可以采用事先布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以讨论和分析为主。但这并不是必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临时布置不是特别复杂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反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状况看,要体现差异性。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先选择知识点较少、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案例,并逐渐加深难度。其次,针对课程的不同进度选择不同的案例,开课初期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课程的体系初步形成,这时的案例一般不很复杂;但课程接近尾声,案例一定要体现综合性,甚至可以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融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分别布置不同程度的案例,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实施案例教学法,这更适合于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
2、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笔者认为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有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第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比如刑事案件,首先要考虑时效问题,是否超过时效直接关系到是否予以追究问题;其次要从犯罪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再次看量刑情节。比如民事纠纷,首先对事实进行分析,确定属于何种法律关系;然后,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入手,确认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要根据具体案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予以指导。在该环节中,对学生的调动也不能忽视,有些同学对于案例分析不感兴趣或者有惰性,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这部分同学的调动和激励。第二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
学生事先进行思考分析以后,通过课堂讨论使事实脉络清晰,找出案例争议的焦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使学生勇于发言、陈述观点;另一方面,要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团绕主题,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准备,适当指引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第三个重要环节——总结。
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评价过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总结案例的知识点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纲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课堂讨论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三篇: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在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案例教学法是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它具有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辨别方位,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在全国的位置,地理知识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如地震、泥石流是怎样发生的等等,学好地理对于学生了解自然界,增长见识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就要求教学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前结合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选择实际中的一些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首先,案例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法是以老师在课堂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为主,这样就会导致课堂学习比较单调,很多学生读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案例教学法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既活?S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方式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通过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有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结合课堂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结合本节课要学的知识,选择符合实际生活,适合学生阅读思考的案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选择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能想到,那是因为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然后教师进一步让大家进行思考,这种分布方式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让学生对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气候、土质等都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2.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学生会想到南方降水量较多,江河湖泊也较多,而北方常年干旱,教师进行引导,这些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这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海洋、河流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地球上水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最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呢。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指导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思考,想办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案例总结复习
课后总结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部分,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在课堂上只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要想真正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就需要在课后做好总结复习工作。例如,在学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后,教师可以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们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在这些地方经常会发生抢水的现象的案例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我国水资源现状,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发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归纳,让学生总结出自己课堂上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不足,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复习资料。通过课后总结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进一步思考和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达到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新课程学完之后要督促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总结复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搜集相关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妙玲.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14).[2] 江修军.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7).[3] 许华.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J].华少年,2016(25).(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中
第四篇: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
摘要: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由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旁听案例法、实习案例法五种案例教学法组成;这一教学方法反映法学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系列;案例;教学法一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或称法学教育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旁听案例、实习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是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法学教育教学实践,在原有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系列案例教学法是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它由五种具体方法共同组成。这一系列的几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也可以全部使用。每一种方法的目的和具体操作各有其特点:
(一)列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列举案例法的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比如,为了使学生明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犯罪客体对定罪的影响,教师可以列举两个相似的案例甲盗窃工厂仓库中的电缆,构成盗窃罪;乙盗窃铺在地下的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再比如,为了说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举出王宝森贪污的案例等。列举案例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以只讲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十分严肃的案例,也可以有轻松自由的气氛。这要根据讲课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自主灵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讲评案例法。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民事诉讼法中普通程序的各个阶段时,教师可以讲“王XX诉李XX损害赔偿一案”,从王XX如何起诉,李XX如何应诉,到法庭如何审理等。这就可以使学生明确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各个阶段。当然,也可以进行电化教学,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讨论案例法。这是对某一法学课程的某一主要章节进行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这类案例必须具备主要情节和细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大班讨论;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一一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四)旁听案例法。教师为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对于各类诉讼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旁听案例法作为一种现场教学方法,还能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案例法。实习案例法就是搞模拟法庭。当学生在学习民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一程序法,又学习民法(或刑法、行政法),既具备实体法的知识、又熟悉程序法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搞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当法官审理案件或参加庭审,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律规定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实习案例法是一种具备综合内容的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掌握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实习案例需要具备多门法律知识和多种能力,一般在大二大三以后进行。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的要求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原则完成教学过程。所谓教学原则,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反映教学活动规律、体现一定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成效而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系列案例教学法主要遵守和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大学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并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教育的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困难,法律专业的学生不能像学电脑的学生一样上机操作,也不能像理工专业的学生到工厂实际动手。而法学专业的实习也都是放在临近毕业时专门进行。因此,如何在日常授课中贯彻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就成为一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答案是就系列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一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当然,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联系实际有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两种。间接的联系就是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直接的联系是实习案例,旁听案例也有直接的成分。法学教学的系列案例教学法只是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做到联系实际。
(二)知能并重原则。知能并重原则要求大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的发展必定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来加以实现、并影响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知识的运用效率。系列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法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以上几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系列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当然,要发展学生的以上能力,仅有系列案例教学法是不够的,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确定为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学、做事、做人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三)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极主动精神。学习是极为艰辛的脑力劳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法科大学生的学习对象是比较深奥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关理论知识。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尤其是讨论案例法,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案件时,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认真分析,指出其有误的地方,发现其可取之处。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三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从整体上看,还是传统的讲授法。然而,它与传统的“填鸭式”的讲授法又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系列案例教学法是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按照法学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增加了全新内容。系列案例教学的主导仍是教师,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完整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打破封闭的讲授方法的枷锁,代之以全面开放的讲授方法。三尺讲坛,可以包罗万象,教师不但要具有教学所需的法学知识、法学理论,还应当有一定的法学实践经验,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教学所需的案例,也要有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合教学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径,而且也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要动脑。一方面,从各种类型的案例中看到我国法制的实践状况和实际动作;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积极思考,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并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学基本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传统的讲授法无法企望的。系列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教师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且能取得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好、更全面的效果。为什么系列案例教学法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原因不外是以下几点:
(一)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都同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法学课程,不乏高深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接触实际案例,是无法学好法学理论,更不能学到其中的精髓。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法学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中的列举案例法、评讲案例法、旁听案例法着重于使学生分析问题;而讨论案例法、实习案例法侧重于解决问题。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要旨就是通过对各种实例的接触、分析、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日本教育审议会1996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报告中,把“创造性”当作今后急遽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认为“今后孩子们所必需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美国也把“创造性”(他们有时称为“弹性和适应能力”)看作是在现代急遽变化的信息社会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必须将以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继承与创造并重、做人与做事结合的教育观念。系列案例教育法正是贯彻了这样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四)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把学历和具有一定专业实际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主要条件。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迅速进入职业角色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高学历人才在竞争中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四法学系列案列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取得比较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其关键是要转变千百年来形成的继承性的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的创造能力从哪里来呢?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就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从本质上讲,学校教育当然地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任务。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却向来只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继承,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法学教育中,只重视对现有法学理论、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视在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方面的创新。这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大缺陷。在此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活力、缺乏创造力,也缺乏解决现实社会法律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当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利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自觉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二)实施系列案例教学法,要有大量的案例相配合。系列案例教学法由五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共同组成,而每个方法对案例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讲,列举案例法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它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它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用甲、乙、丙、丁来代替主人公的案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讲评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反映、揭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这类案例可以是在改革开放情况下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例,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讨论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有确实根据或证据,并能说明法学课中某一具体问题或法律规定,使学生经过讨论能得出结论性的成果旁听案例法,学生可以到法庭参加旁听,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将法庭请到学校开庭审理。学生有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并参观了法院如何审理案件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模拟法庭要有相对较大的课室,并按实际审判的要求进行多次排练,作好充分准备。在模拟法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
(三)在用系列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自己应当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方式、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本身对司法实践一知半解,案例的选择也是从书本上获取,其教学过程仍是从书本到书本,就无法达到系列案例教学法所能达到的效果。
(四)实施系列案例教学法,还可以与电化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魏斌
第五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