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

时间:2019-05-15 06: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

第一篇: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

推动我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山东森林旅行社

吴昊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森林公园作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森林旅游产业的建设也成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一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产业建设, 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 也是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丰富优势, 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山东林业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强化配套优势,全力打造以“休闲、摄影、探险、科普”为主题的森林文化,加速森林旅游事业成长,借势强大市场,奠定坚实品牌,共同全面发展。

一、山东省森林旅游发展情况及特点

自1992年7月, 原林业部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起,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建立森林公园15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6处,省级森林公园49处。在此期间,我省还成立了多家民营森林生态餐饮企业。初步形成了我省林区独具特色的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地理、人文景观及餐饮娱乐等资源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多样化森林风景资源体系。

随着人们对森林环境功能认识的提高, 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行业中最具朝气和发展前景的项目。据统计2006年山东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720万人次,直接收入8.3亿元。2009年,山东省森林旅游直接收入和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森林旅游直接收入10.0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已辐射带动222个乡(镇)2032个村庄,森林公园直接吸纳就业人口6万人,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因此,山东森林旅游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林业,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山东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建设资金投入匮乏

旅游发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 大体要经过“高投入低产出”“中投入中产出”“低投入高产出”三个阶段。山东森林旅游发展还处于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等方面。当前制约山东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如何吸引资金,保证投资渠道畅通,合理使用资金关系到山东森林旅游发展的全局。因而导致山东省森林公园普遍存在游客运载工具不足, 接待设施简陋, 交通道路建设差,水、电、通讯不配套,接待能力低下

问题。

2.旅游产品开发单一

近年来山东森林旅游在发展迅速, 产品供给规模不断扩张, 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森林旅游产品单一, 仅停留在传统观光度假层面, 缺乏创新, 从而制约了森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 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是森林旅游经营与管理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另一方面,我省森林公园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科学规划, 操作不规范, 发展目标不明确。由于缺乏上级宏观指导、监督, 因此在森林公园建设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导致建设人力物力的损失浪费和城市化倾向。

3.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由于未将森林旅游看成是整个山东林业的支柱产业, 仅仅认为是基层林场的延伸产业, 所以将森林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仅仅看成是基层林业企业的事,使之在此项工作组织层面不高,经营企业本身宣传促销意识不强,力度不足,影响了宣传促销效果。宣传促销、开拓市场是森林旅游产业谋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系到森林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山东森林旅游缺少整体的营销规划、营销人员, 无法面对激烈的外围市场竞争,尚未争取到应有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旅游形象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的灵魂, 是区别地区间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特色的核心标志。塑造特色鲜明的良好的旅游地形象,不但有利于旅游地吸引力的增强和辐射的扩大,拓宽客源市场,还能增强旅游产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山东森林旅游发展起步较晚, 知名度较低, 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推动山东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发展的保障

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产业的建设投资需求量大, 资金回收期较长, 特别是建设初期资金依赖性大, 需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将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去。

为了促进森林旅游重点建设, 建议向山东省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寻求制定包括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综合补偿制度、投资倾斜政策、减免税费优惠政策、优先对森林旅游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舆论及消费导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

2、加强宣传促销, 拓展森林旅游市场

根据游客需求, 结合森林公园的资源、特色和条件开发旅游产品、编排路线、安排旅游项目、提供优质服务, 而不是仅仅依据森林公园的资源特色开发产品。

首先,宣传促销工作必须按统一规划进行, 突出重点, 周密策划, 精心包装, 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同时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和社会阶层,依据游客不同的需要, 依照专门的主题, 如摄影、探险、科普等,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 进行集中宣传促销。在此期间,应对森林旅游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提出口号,设计标识树立产业品牌。

其次,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单一的广告宣传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状况。应灵活的的组合产品,相互配合,告别单一的广告宣传。如浙江省每年开展的全国性森林旅游节及森林旅游推介会,森林公园、旅行社等企业及相关单位统一调度,共同参与。建议推出并实施山东省森林旅游年票,建设林产品展销中心及森林旅游集散中心,加速森林旅游市场覆盖率。

3、积极开发森林旅游特色产品

首先,保证传统运作模式,加大力度,突出主题。如山东省森林旅行社于2002年开展的“森林旅游直通车”项目,定期向森林公园组织并输送游客,有效地将森林公园、旅行社、及旅游运输企业进行结合,在其运作的济南旅游市场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及游客数量的增加,人们已不再局限于观光旅游而产生更多的需求,因此应统筹规划,整合森林旅游资源,结合现有资源,设计开发具有探险、休闲、养生、科普等众多主题的森林,设计多种主题产品以迎合游客的不同口味并扩展森林旅游市场。

第二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兴县富民

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饱型、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正是看到了旅游产业这种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具有良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地区纷纷把旅游

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批又一批新兴的旅游景点景区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起来。

**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濒临黄河,向东与山西省隔河相望,307国道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和东大门。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8.3万,国土面积418平方公里,是陕西人口较少、面积最小,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元。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始终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与开发煤炭资源并重的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把旅游兴县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同。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

首先,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其中第一大宝贵资源当属**石城。石城的特点,或者说宝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非常悠久。**石城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当时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县时为县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构造特别独特,全城皆由青石包砌而成。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石城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但城垣及城内布局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蕴藏的珍贵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延时之久(五代至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也正基于此,**石城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过去的县治所在地,石城虽然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加之又始终兼有边防要塞的功能,因而在石城人们不仅可以考察古代边防要塞的军事文化以及封建官衙文化,还可以领略陕北的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四是自然面貌雄伟而奇险。石城东临黄河,西北以石壑为堑,南有一条石径与现在的县城曲屈相连,地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铜**”之称。登上城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沟壑纵横、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人至此,无不为之感到一种强烈地震撼。黄河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大宝贵资源。虽然黄河沿岸的县和市非常多,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能够发展旅游产业的却并不多。我县丁家湾乡拐上村沿黄河有一处地方叫做大同碛,对面即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山西碛口古镇。黄河在此处上下200多米范围内变为仅100多米宽,而且这200多米还有落差,因而造成了河水在此处汹涌澎湃、涛声震天,其气势不亚于壶口瀑布,同时又具有壶口瀑布所不具有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此漂流,这对于那些喜欢刺激、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横沟温泉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三大宝贵资源。横沟温泉目前日流量3000多立方米,水温39℃,是目前西至我市定边县、东至山西太原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温泉,而这一范围内潜在着大量具备高端消费能力的游客。除了这三大宝贵资源外,**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后离开的地方,还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以及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和陕北民歌大师张天恩的故乡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可资依托的宝贵资源。总之,**的旅游资源禀赋是很优越的,在不大的面积上集中了文物、人文、自然、红色革命等多种旅游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在时空上立于黄土高原和黄河这个大背景之下,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两黄文化”将为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因为我们迎来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机遇。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在个性休闲化度假旅游日益取代传统的团队旅游而成为旅游主导形态的今天,是否靠近高速公路对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国家规划建设的青银高速(青岛至银川)已全线贯通,太中银铁路(太原至银川和中卫)也将于2009年建成通车,交通问题不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而且还将成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一大优势。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是,青银高速贯通以后,将使得我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以**为中心,向东一天可到美丽的海

第三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赋予旅游生命力。文化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一)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共涉及6个大类、20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共计281个资源单体。其中,包括以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博纪念馆和现代的文化设施、特色功能街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以节庆活动、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充分发现和挖掘武汉都市文化资源,整合城市综合文化资源优势,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紧密结合武汉现代都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凸显在武汉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

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国内著名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先导。

三是确定了以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滨江滨湖文化休闲游、都市文化体验游、商贸会展休闲游、江城动感娱乐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

(二)以项目为抓手,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动力。

去年,我局积极推进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世茂嘉年华等总投资额达1834.44亿元的2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其中,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一期)、楚河汉街(一期)、万达威斯汀酒店、铁桥建国大酒店等项目相继竣工并对外营业,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招商力度,签约引进了华中影视文化城、木兰花园、武汉鲁湖国际垂钓中心3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旅游项目。策划储备了东方马都、汉南区五湖湿地生态文化园等13个总投资达384.2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增强了旅游发展后劲。

(三)以产品为载体,提升旅游资源整合。

我局积极协调各方利益,联合市公交集团开通推出8个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揽括“大江大湖大武汉”特色观光游、红色旅游、异域风情之旅等主题,涉及市内一日游、省外游以及出境旅游时尚精品线路;推出名人足迹游、租界建筑游、都市风情游等12条推荐市内游观光线路。观光车将市内景区和旅游要素串联在一起,基本涵盖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著名景点,车内除了配有GPS导航系统外,还配有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自动语音导游系统,对外地的商旅客人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武汉市内一日游更具系统性、便捷性。

(四)着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一是以辛亥百年为契机,依托高铁交通优势,围绕“樱花热”和“辛亥首义”两大主题,在珠三角地区发放武汉旅游护照樱花版和辛亥首义版2万本,激发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热情。樱花节期间,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最高接待量达20万/天〃人次。据携程网对广东地区出游情况的监测,春季到汉赏樱花已成为广东市民出游的首选之一。二是有计划性地组团赴广州、中山、南京、长沙、深圳、无锡、苏州等16个地区开展了30多场次旅游促销,参加境外旅游会展6次,策划推出了48条省内旅游线路,31条市内旅游线路;邀请韩国、日本、俄罗斯、中铁联盟等海内外旅行商近7批次来汉踩线,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保证了我市境内外游客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三是坚持“办节为民,为民办节”的宗旨,继续围绕“知音江城”的主题,举办了第十届武汉国际旅游节,推出的 “中华婚典”、“帐篷音乐节”

等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进一步彰显了武汉“文化江城、休闲江城”的魅力。

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理念,提升操作力,以抓规划引动、项目推动、市场联动为工作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完成全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确定文化旅游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尽快编制《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政策调研,尽快促成出台《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投资开发文化旅游的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黄陂区木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包装,统一规划,联合营销,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四是继续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统一调度,积极跟进一些引资性的建设项目,尽快促成投资方尽早决策,争取项目早日催化落地,生根开花。五是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着力做好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工作,优化销售网络,不断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关注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规划为引导,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要实现文化资源旅游化,必须从发掘整理开始,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明确发展方向。要注重谋划的专业性,充分发挥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梳理、分类、甄别、演绎等。要注重谋划的针对性,坚持理论研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立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要注重谋划的广泛性,鼓励广大群众广泛搜集旅游素材,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形成人人关心文化旅游、人人参与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产品为抓手,大力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门类多,要把内容相关、区位相近、功能相仿的资源融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在共生共荣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要围绕主题进行整合,以旅游主题为红线,通盘考虑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遍布全省各地的旅游景点,使这些零散的珍珠形成一条条精品旅游项链。围绕区域进行整合,根据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区)。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文化旅游业是高品位产业,高水平营销必不可少,必须创新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增强武汉文化旅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整体营销,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企业界限,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抓好重点营销,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不同的客源地特点,组合包装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不同的营销模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深入性的营销活动。推动合作营销,加强与周边省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的联动营销机制。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文化旅游企业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做“多”主体。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增强文化旅游发展的多元力量。另一方面,要做“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旅游企业,鼓励重点旅游景区和大型旅游企业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培育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闽政[2009]18号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精心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一)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认真实施《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态多元化,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支柱产业。到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各市、县(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旅游发展,交通、土地、城建、海洋、文化、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规划要与旅游规划相衔接。

(二)推动旅游区域整合发展。加大组织协调、统筹整合的力度,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纽带,推动跨地域、跨景区的旅游协作。构筑闽东北(福州、莆田、宁德)、闽西南(厦门、泉州、龙岩、漳州)、闽西北(南平、三明)三大旅游协作区,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务实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规划、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执法等一体化,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山海联动、竞相发展的格局。发挥海峡西岸跨省区域旅游协作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化我省与浙南、粤东、赣东南的旅游交流合作,相互开放市场、加强线路对接、开展联合营销、扩大投资领域,建立共同市场,实现无障碍旅游。

(三)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以福州、厦门、泉州为龙头,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温泉康体等都市旅游,完善旅游中心城市功能,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打造海峡西岸都市旅游目的地。

以世界遗产地为载体,加快大武夷、福建土楼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支持泰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鼓浪屿等申报世界遗产,推动妈祖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以闽东南黄金海岸为主线,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海、海岛旅游度假区,打造我国重要的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

以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为载体,整合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增强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功能,打造一批景区主导型的旅游目的地。

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健全旅游产品体系。

提升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我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的生态优势,重点推进武夷山、泰宁、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连城冠豸山、德化石牛山等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科考探险、养生旅游等产品。在城市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

壮大滨海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我省海岸线长、沙滩岛屿众多、气候适宜等优势,重点推进厦门湾、泉州湾、三都澳、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等旅游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海岛度假、海上运动、邮轮游艇等旅游产品。

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世界文化遗产、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祖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茶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建设,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旅游演艺市场,大力开发石雕木雕园、油画陶艺街、科技博物馆等文化旅游产品。

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以革命老区为重点,以古田会址等红色经典景区和革命遗址为载体,加强红土地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旅游的结合,完善红色旅游功能。

培育新兴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会展旅游、温泉旅游、奖励旅游、高尔夫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加快发展购物美食、康体养生、自驾车等休闲旅游产品,大力培育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新兴旅游产品。

(五)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充实完善旅游项目库,抓好旅游项目的生成、落地、在建和储备。加强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推进旅游项目投资多元化,鼓励旅游景区与关联企业合作,支持有实力的境内外企业参与我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要根据旅游发展规划,每年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A级旅游景区、历史传统街区、特色景观名镇(村)等旅游目的地的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款贴息支持非财政投资的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对创建国家4A级以上景区和优秀旅游县予以奖励。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旅游业投入。各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符合服务产业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经银行评估认可,旅游景区特许权、营运权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

支持旅游项目用地用海。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利用增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手续。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按有关规定审批后,通过公开竞价方式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40年的使用期。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以合作方式与开发商开发旅游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建设接待、办公用房,合作经营单位可凭合作协议等依法办理接待、办公用房相关手续。温泉旅游项目用地连同温泉地热矿产资源捆绑出让,在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予以明确,对温泉旅游开发项目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地方分成部分减半征收。在全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中,对适宜发展旅游的滨海地区及海岛应预留为滨海旅游功能区域,统筹安排旅游项目的用海用地,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按照规划开发海岛旅游项目。对利用海域(荒滩)开发旅游项目的,经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25年的海域使用期限,期限届满后可以续期,并依法予以免缴或减缴海域使用金。

二、着力旅游营销推广,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六)强化整体形象宣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强化海西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宣传,联手台湾,持续宣传“海峡旅游”品牌,提高福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设区市和宣传、文化、外事、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把旅游宣传推广纳入对外交往和宣传工作计划,加大在境内外主要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推动旅游宣传进宾馆、进机场、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各新闻媒体要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海峡电视台、东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要开辟旅游专栏,推介福建旅游精品。

(七)健全旅游营销体系。围绕十大旅游品牌,加强线路整合、形象整合,精心策划体现我省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程多点”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推介海峡之旅、闽都之旅、红色之旅、寻根之旅、朝觐之旅、大武夷之旅、福建土楼之旅、海上丝路之旅、滨海休闲之旅、闽东北亲水之旅等“海峡旅游”线路品牌。坚持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建立政府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机制,深度开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加强闽港澳旅游合作,推动旅游线路对接延伸,积极拓展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境外旅游市场。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知名旅游企业、旅游门户网站和国际友城、华人华侨社团的交流合作,推行区域旅游营销委托代理制,建立跨国界、跨地区的旅游营销网络。开展海西旅游主题年活动,举办面向广大游客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宣传推广效应。各设区市每年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办成品牌,办出成效。

(八)实行入闽旅游奖励。对组织省外游客在福建停留2天以上特别是4天以上的旅行社,给予促销经费补贴;对组织省外(含境外)游客包机和旅游专列的旅行社给予奖励。

(九)实行景区门票弹性价格。自本意见下发之日到2010年6月30日止,全省旅游景区对游客实行不低于20%的门票折扣优惠,旅游景区内部的索道、观光车、游乐项目等实行相应的价格优惠;逐步取消公益性旅游景区门票。

(十)推行国民休闲计划。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职工个人意愿,将带薪休假分段灵活安排,与法定节假日相连接,形成弹性假期。

三、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十一)做大做强旅游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通过资本重组、兼并联合、连锁经营、相互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集团。采取高位嫁接,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福建旅游的开发建设。鼓励省内旅游企业实行跨地区连锁经营和网络化发展,符合条件的连锁经营旅游企业,可持总部出具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连锁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册登记、经营审批手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项目融资、融资融券、产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持旅游客运企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审批投放旅游客运车辆和类型。

(十二)引导旅行社健康发展。支持大型旅行社集团化经营,鼓励中型旅行社专业化经营,引导小型旅行社规范化经营,加快形成既有专业分工又有密切合作的市场主体体系。吸引国内知名旅行社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境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闽兴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推行旅行社服务质量信誉等级标准,开展评选“福建省金牌旅行社”活动,引导旅行社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和竞争能力。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旅行社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提供合法票据可作为报销凭证。

(十三)鼓励发展旅游星级饭店。引导社会资金在旅游目的地投资建设星级饭店,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鼓励旅游饭店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对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且符合国家优惠目录的,按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政策。广电部门要支持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申请办理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有线电视收视费按实际安装终端数的50%收取。

四、着力对台先行先试,打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

(十四)做大“海峡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我省独特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旅游合作前沿平台。完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增强中转衔接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湾旅游,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积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加强入台旅游推介,扩大台胞来闽旅游。联合台湾旅游业者,策划推出一批连接闽台两地的“海峡之旅”精品线路,争取纳入国家旅游局对外旅游宣传推介线路。携手台湾主要旅行商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等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共同开拓海峡旅游客源市场。组织开展“百万游客海峡行”等系列活动,办好海峡旅游论坛、海峡旅游博览会和其它涉台旅游节庆活动。

(十五)完善对台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两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进一步完善旅游口岸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厦门、福州客运包机航点和沿海八个直航港口的运营,推进与台湾本岛的海上客运直航,推动开通闽台海上邮轮航线,加快开展闽台海空联运“一票通”业务。

(十六)鼓励闽台双向旅游。对境内外旅行社组织台湾地区旅游者以团组形式取道闽台海空航线入闽旅游,在省内停留2天以上的,给予促销经费补贴;旅行社组织台胞包机入闽旅游的给予奖励。对省内外旅行社以联合或独立组团方式,组织省外居民在闽过夜后经福建口岸赴台旅游的给予促销经费补贴。

五、着力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十七)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大力推进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形成福建至内地的旅游客源通道。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至重要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完善高速公路、国道的旅游标识系统。抓紧开通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枢纽至重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提升福州、厦门空港运输保障能力,理顺武夷山机场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区域性航空网络,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支持航空公司增辟我省至重点旅游客源地的国内外航线、航班,鼓励各航空公司在我省设立分子公司或运营基地。通信、电力等部门要配套完善旅游交通线路沿线的服务设施,对旅游景区的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要优先予以解决。

(十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在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等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强旅游信息提示,在旅游城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全面推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国家标准,入境游客集中的城市和旅游区要设置多国语言旅游标识。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呼叫中心、旅游厕所、公共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海峡旅游网站集群和“12301”旅游资讯工程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目的地营销、公共信息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等旅游信息平台。

(十九)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认真抓好世界遗产的保护,贯彻《风景名胜区条例》,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严禁出让风景名胜区整体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对已出让的,景区所在地政府要按照条例及时整改。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物价、旅游和景区所在地政府完善景区门票管理办法,规范景区门票管理。

(二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营销策划、商务会展、电子商务等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省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旅游行业人才培训。

(二十一)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虚假广告、恶性削价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加快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旅游建设,及时受理各类旅游投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以安全预防、安全检查、应急处理和保险赔偿为主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

(二十二)加强旅游工作领导。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和整合,及时研究协调旅游产业区域布局、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省旅游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省旅游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旅游观念,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切实抓好本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各地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旅游产业支撑。

第五篇: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了产业化初期阶段,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但是近年来,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急剧增加,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由于中国庞大市场需求,世界工业机器人知名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与此同时,进口工业机器人价格在逐年下降,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面对国内薄弱的力量和国外巨头的打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必须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强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特别要发挥用户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应用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逐步拓展领域。

(一)注重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尽管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相关基础零部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可靠性、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产品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我国目前自主生产的机器人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大量依靠进口,因此导致了我国自主生产的机器人的性价比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是造成我国目前机器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工业机器人本体产业的发展取决于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因此须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二)注重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几十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多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科研基地,但是高水平的检测验证手段欠缺等问题阻碍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因此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强化条件能力建设,并建设第三方检测机构,满足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需要。

(三)鼓励系统集成商和机器人本体企业的协调发展。虽然国内在机器人单体技术上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但在实际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影响系统精度及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不仅由机器人单体所决定,还包括控制系统、附属的夹具、传输设备精度、机器人视觉或传感等设备的因素,因此在单体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可以利用系统集成领域的技术优势来弥补国产机器人单体技术的不足,缩小差距,从而能够使得国内系统在市场中具备与国际巨头产品竞争的能力。因此,加强系统集成商的发展能够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弥补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中的缺陷。

(四)对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支持。建议制定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适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建议对于产业化初期用于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的国产机器人给予财政性奖励,对於一些有危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制定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等指导政策。

下载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XX县推动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更加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保障蔬菜市场有效供应、价格基本稳定,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

    多方合力 推动产业发展

    多方合力 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代名词,目前陕西省汉中市登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已达13个,为全省之首。然而,随着国家“金字招牌”的增多,汉中部分地标农产品却并......

    兰花产业发展建议

    关于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思考 农村产业增收组: 兰花是一种名贵花草,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被视为珍品;同时,兰花又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文化,既具有“天下第一香......

    电子商务推动旅游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推动贵州旅游发展分析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应是贵州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就应该看清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劣势,迎接挑战,确保我省旅游业持......

    南京市政协建议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政协建议 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1-03-29 11:09:14本报讯 “1个律师事务所,仅6名律师,去年就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法律服务收入,人均年收入500多万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