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来源:工业洗衣机 http://
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是我国4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道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提高,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他们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兴林的着力点,充分利用寒温带气候及文化、资源优势,从区域发展的大
局中统筹规划旅游产业格局、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使森林旅游产业成长为国有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林业产业旅游;资源优势
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开发建设已有60年,天保工程实施前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木材生产。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天保2期工程实施后,林区木材产量由1期的每年229万m3一步减产到110m3,直接减少经济收入达12亿元左右。同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以来,林区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产业作为支撑,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替代产业,实现科学发展。
据统计,2010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3.9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8.8%,直接收入295亿元,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2376亿元。预计到2015年,森林旅游人数将达到5亿人次,直接收入达到600亿元,社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到2020年,年森林旅游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达到8000亿元。同时,国家对森林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2011年11月,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的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森林旅游发展步伐的要求,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国有林区发展森林旅游市场空间巨大,政策环境优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km2,文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十一五”期间,林区将森林旅游作为重点接续产业发展,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2.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3亿元。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景区(景点)130多个,星级涉外宾馆4家、度假村7处,旅游公司6家,直接从事森林旅游人员500多人,社会旅游从业人员近1.1万人。统筹规划,互利多赢
依托林区浓厚的历史、民族、林俗文化、森工文化,探索森林旅游与文化互动体验模式,以林区现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借助北部漠河、西部海拉尔、南部乌兰浩特、东部齐齐哈尔、东北部加格达奇5个进出林区的通道,“以区为面、以面带点、以点穿线”。进一步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化旅游公司,对林区旅游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促销、统一经营,打造品牌,促进旅游产业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同时,积极参与融入内蒙古自治区、全国旅游大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改善交通环境,提高林区旅游的通达性
利用林区闲置的铁路运力,开通国内一流的旅游项目——森林豪华旅游列车,使游客在列车上领略林区美丽风光的同时,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另外,可以探索利用林区防火机场开展低空支线旅游,提高游客的可进入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完善景区住宿、餐饮、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强资源保护、科普教育、标识、栈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各种安全、环卫设施的建设,打造展现森林文化演艺中心,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档次。打造高端旅游产品
在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森林生态、冰雪体验、温泉度假、生态养生游、健身康复游、科考探幽、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塑造大兴安岭森林旅游品牌,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森林旅游精品景区。依托阿尔山现有的温泉、冰雪等旅游项目,按照建设“东方达沃斯”的理念,针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客源,高标准开发建设国际化高端滑雪场、狩猎场等项目,延长林区旅游期,解决旅游淡旺季失衡、资源浪费、整体效益低下的问题;依托全国最大、总面积110万hm2的乌玛、永安山、奇乾北部原始林区,按照黄石公园的模式和标准,构筑大兴安岭北部旅游圈,开展森林探险、探密、野外生存训练、动植物观赏、休闲度假项目,使之成为国内唯一的、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依托敖鲁古雅鄂温克游牧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狩猎文化游,开展森林畜牧业、建设敖鲁古雅国际狩猎度假区;利用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文化资源,演艺鄂伦春民族歌舞,展示民族文化;依托额尔古纳界河,完善中俄界河游项目,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在打造精品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森林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新内容,塑造旅游文化灵魂。同时,走市场化道路,全方位满足游客差异性需求,利用市场化运作提高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区知名度
引入科技手段,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林区旅游政务及商务信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制作林区旅游推介专题片,积极参加国际及全国性旅游交易、博览会,提高林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兴国县方太乡方太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方太乡地处兴国县北部山区,距兴国县城30公里,距319国道16公里,石吉高速公路、省道上三线穿乡而过。方太村是该乡的圩镇村,全村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3.38亩,山地面积11270亩,辖18个村小组715户3052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方太村水、路、电、校等基础设施一直比较滞后,是赣南山区典型的“村民无副业、集体无产业、全村无企业”空壳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当困难,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近几年,该村被上级单位列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扶贫村和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定点包扶贫困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发展方式,依托村级资源,盘活村级土地,狠抓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一、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用整村推进的方式助民先富。方太村2002年被确定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后,为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围绕县扶贫办扶贫开发的要求,结合该村实际,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确定了要实施的扶贫项目及预期目标和完成的时间、标准,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实施,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定出了《方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张榜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方太村还制定了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组、县扶贫办、乡党政、村民代表和村干部联 1
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讨论项目实施规划,监督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项目验收制度,严格验收标准,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杜绝了有质量问题的项目工程发生,赢得群众的广泛信任,为大项目的实施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09年,方太村被赣州市扶贫办表彰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先进村。
二是强调城乡对接,坚持用转农为商的方式推进发展。方太乡老圩镇街道狭窄、建设标准低。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圩镇越来越难以适应方太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圩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圩镇村小组居民仅靠种植水稻维持生计,急需摈弃土地束缚,转而从事其它行业。因此,规划建设方太新圩镇迫在眉睫。村“两委”主动调整思路,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工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以方太河为主轴,规划建设“一河两岸三桥四街”新圩镇,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建设方太脐橙交易市场和移民市场等商业市场,修建村“两委”办公楼,部分对外租赁经营,仅此一项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
三是深化民本理念,坚持用以民为本的行动夯实基础。近年来,通过向上争资立项、村集体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争取150余万元资金对圩镇河堤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长年困扰的水患隐忧。争取烟水配套工程资金120万元,修建6.5千米标准化灌溉水渠,使该村1700亩基本农田实现旱涝保收。投资162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3.5公里,使该村成为全县首个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山区村。出台多项优惠措施,吸引社会资源开发本村山地,争取“一村一品”扶助资金,种植有机脐橙、油茶等近6000亩。联系乡贤捐资120万元建设村小学教学大楼和学生食堂等。实践证明,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取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也切实改善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局面,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二、坚持因地制宜,始终不渝用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
近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情况,以“产业兴村,资源富民”为理念,带领全村群众盘活山地、水面资源,流转优化现有的耕地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对山地荒山荒坡进行发包租赁。该村现有山地面积11270亩,其中有近7000亩可供开发。鼓励有能力的本村村民开发山地资源种植有机脐橙,或以村“两委”以公开招标和协商的方式引进外商,由村“两委”统一规划管理,农户以经营权入股的形式长期转包开发。通过组建脐橙专业合作社,改造有机脐橙基地500亩,初试印制精美脐橙包装礼盒,将方太脐橙打入北京、上海、宾馆酒店接待等高端市场。截至2010年底,方太村共种植脐橙、油茶近6000亩,成为兴国县万亩脐橙观光园的重点村。其中,村集体种植脐橙20余亩,村集体年获利2万多元。二是对现有水面进行开发利用。根据“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鱼”的发展思路,对现有山塘、水库进行包装利用,租赁经营,鼓励发展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开展兴国灰鹅、生猪、泥鸭养殖,成立村级生猪贩运联合体,为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路。三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包装升级。方太手工腐竹是该村的传统产业,生产的手工腐竹韧性好、口味佳,但一直因生产能力小而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村“两委”牵头成立方太腐竹专业合作社,主动外出招商,引进外商投资开展规模化生产,印制了精美包装盒,进一步打开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如今,方太灯芯糕、薄荷糖也通过包装升级打开了周边市场。四是流转优质耕地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每年流转优质耕地200余亩,集
中提供给大户种植优质烟叶、大棚蔬菜等,解决了部分农户有项目无耕地和有耕地无项目的矛盾。2010年,仅烟叶返税一项,村集体年净收入3万元。五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组建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村级网站发布招商信息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今,山鸡、竹鼠、肉兔养殖已初具规模,成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得群众得利,集体获益。
三、坚持改革创新,千方百计用本村存量资源的优势激活村集体经济壮大
一是巧借外力,帮助方太村实现经济提速。2005年,方太村争取省委办公厅到村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帮助方太村实现经济提质提速。6年来,省委办公厅共派出4位科级干部驻村蹲点扶贫,办公厅扶贫工作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在帮助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年来,办公厅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帮助方太村争取乡村公路硬化、农田水利、危桥改造、村办公楼建设、烤烟房等大小项目几十个、各类资金三百多万元。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户走上致富道路,积极争取一村一品等产业发展资助项目资金,发展支柱产业。如今,脐橙产业优势明显,烟叶产业效益提升,甜叶菊种植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和美”村庄主题活动,重点培育“双爱”新农民,在全村营造创业致富、真情关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帮助方太村建设全县首家村级网站,构建一个吸引社会资源及招商引资的网络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实现提速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善抓关键,引导方太村实现转型发展。做活土地文章,是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方太村立足圩镇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土地
“增减挂”工作,向省国土厅争取国有土地用地指标,建设圩镇脐橙和移民市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公开出让,实现土地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财力。将村办公楼店面出租,每年可收取租金1万元。对村陶土场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多样经营,每年可获得稳定的管理费收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本村硅石、稀土进行有序合理开发,实现由“资源大村”向“经济强村”转变。在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合作、臵换、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向能人、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脐橙、烟叶、油茶、大棚蔬菜、灰鹅养殖等产业,很好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以地生财”。村集体通过向上争资、自主投资方式建设的8座现代化烤烟房,产权归属村集体,不仅降低了群众发展烟叶种植的投资,有力的促进了烟叶产业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其产权归属性提高了村集体在发展经济中的话语权,掌握村集体经济命脉。
三是苦练内功,激发方太村实现进位赶超。方太村是方太乡的中心村,一方面,该村是“十一五”重点扶贫村和省委办公厅定点包扶村,村“两委”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原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针对这个矛盾,村两委决定以“以老带青”的方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方太村“两委”班子。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书记年富力强、威望高。其他两委成员年轻、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该村还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机遇,引进一名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村官”,极大改善了班子结构。通过聘任2名实习村干部,充实了方太村后备干部队伍。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本科毕业的1人,大专毕业2人,高中毕业的3人。村班子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制度,重点加强了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经
营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班子成员不仅会“种田”,而且还会“经商”。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使方太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该村还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创业工程,鼓励引导能人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第三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县位于省会**市西郊北部,辖10镇7乡,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万亩。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谷、藠头、花生、花卉苗木、生猪、家禽、珍珠等。近年来,**县把培育资源优势产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工作思路,科学安排,部门、乡镇通力协作,着力调整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开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效经济作物产值达13.8亿元,占种植业比重达61,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净增417元,比上年增长13.1。
一、高效经济作物上规模上档次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形成12万亩藠头基地、60万亩油料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果业基地、8万亩无公害蔬菜四大基地。一是花卉苗木果业上档次。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实行大户带小户和建立干部示范基地,以及采取组织花木种植大户和市园林局强强联合等多方驱动举措,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目前,我县有大型花卉企业30家,花卉苗种植面积4万亩,其中绿化苗木占70,草坪占15,根雕盆景占
10、花卉占5。品种有五针松、雪松、龙柏等160个年销售额达2.4亿元,从中获利4800万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农户1万多户,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提高品种档次,重点发展珍贵苗木,观赏花卉的生产,种植珍贵花卉苗木如铁树、广玉兰、吊钟兰、紫荆1.6万亩,高档珍贵品种达80多个,种植比例由20提高到40。二是藠头产业。在发展藠头产业中,相对稳定种植面积,注重藠头精深加工,搞活市场营销。2004年,**镇荣获“中国藠头之乡”称号。目前,全县藠头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主要分布在**、**、**、**、**等乡镇,藠头种植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据统计,2005年我县藠头产量21万吨,按每公斤0.8元计算,藠头产业产值可达1.68亿元,由于藠头种植经济效益可观,农民种植藠头积极性特别高涨,由此涌现了一大批藠头加工厂,全县共发展粗加工厂375家、精深加工厂2家,从藠头加工业获利2100万元。三是蔬菜基地。我们发挥地域区位优势,发展8万亩蔬菜,主要分布在**、**、**等乡镇。四是油菜基地。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着力发展10万亩油菜,主要分布在**、**、**、**等乡镇。
二、挖潜力创新思路
我们一手积极稳妥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一手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裂变扩张,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2005年全县发展大小企业56家。另一方面侧重扶助“强龙”,大力扶助刘氏药业、维佳奶业、菅野藠头精深加工、万寿米业、大铭食品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销售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其裂变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品牌经营。到目前为止,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248家,年产值可达26亿元。二是在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上,挖潜力创新路,2005年新发展种黑芝麻、黑豆子2万亩,目前两种高效作物市场销售路子好、价格高,今后发展前景看好。三是着力发展油料经济作物,2005年新发展油茶面积1万亩,改造油茶林1万亩,纯茶油价格好、销售量大,茶籽油市场历来供不应求。
三、几点启示
经过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政府决策要有连续性。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按规划实施,今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经济作物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其二增加财政投入,无论什么事情,空喊没有用。2005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发展藠头产业十分重视,由于去年藠头产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现象,县政府决定从财政拿出100万元,作为贷款贴息,用于补贴藠头腌制农户,这样减轻了藠头腌制企业市场风险。其三,加强科技培训。要发展新型产业,没有懂行的技术骨干是办不到的。因此,我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对成员开展专业培训、管理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活动,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其四,大力宣传鼓励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气氛,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组织巡回宣传车,营造一个全社会齐参加,用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不甘因循守旧,敢于拼搏求发展的大环境。
第四篇:国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XX大学
课 程 论 文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20xxxxxx 学
院: XX学院 专业年级: XX专业 20xx级 题
目: 国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xxx 老师
20XX年6月
选修课论文
第 1 页
共 5页
国外森林旅游现状
XX
(XX大学XX学院 XX省XX 市4100XX)
中文摘要
“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先驱主要有美国学者赫克特,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勃罗斯等。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对环境的负面冲击,从环境保护思路出发,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和产品大规模推出的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同时,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旅游计划,如马来西亚提出将本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关键词:森林旅游 生态旅游 选修课论文
第 2 页
共 5页
外文摘要
Foreign forest tourism status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its products” formulation is in the early 1980 s showed up.When promote the new things the pioneers of main have American scholars Hector, the world natural alliance ecological tourism special counsel Bob Ross mexicans plug.They realized that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mass tourism to the environment negative impac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de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concept.But, in the world scope the real ecologic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activities and products launched large-scale or in the 80 s and early 90 s.Ecological tourism in a short span of more than ten years' time, expanded, the scale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experience type also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According to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statistics, 1998 developing countries tourism revenue of $55 billion,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tourism for 12 billion dollars.The whole world for $200 billion annual ecological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s the most fashionable tourism products now attract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and the global ecological tourism is in the ascendant, among them, especially i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Brazil, Japan, Spain, Switzerland and other tourist developed countries.At the same time, in southeast Asia, many countr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plan, such as Malaysia put forward the ecological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 country built base camp.Keywords: forest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选修课论文
第 3 页
共 5页
目 录
中文摘要························································································································ 1 外文摘要························································································································ 2 1 引言···························································································································· 1 2 国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2 参考文献························································································································ 4 选修课论文
第 1 页
共 5页 引言
据有关资料显示“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先驱主要有美国学者赫克特,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勃罗斯等。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对环境的负面冲击,从环境保护思路出发,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和产品大规模推出的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同时,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旅游计划,如马来西亚提出将本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国外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2.1 国外森林旅游概况
1、发展状况
1)拉美,占整个旅游收入的90%以上;
2)德国,森林医院,年森林游憩者近10亿人次; 3)日本,每年进行“森林浴”达几亿人次;
4)美国,每年参加森林游憩的人数高达20亿人次,森林旅游消费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花在森林旅游上。选修课论文
点评:
第 2 页
共 5页
人类具有“亲水”与“亲近森林(绿色)”的天性,而国外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则保证了这种“天性”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形成了持续繁荣的森林旅游市场。国外森林旅游的今天,就是中国森林旅游的明天。
2、开发模式
1)生态观光模式,e.g.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美国红杉国家公园; 2)休闲度假模式,e.g.日本箱根森林温泉、南非Earth Lodge森林度假营地;
3)运动康体模式,e.g.南美罗赖马山、塔斯马尼亚的圣克莱尔河国家公园;
4)游乐狂欢模式,e.g.西班牙萨鲁的冒险家乐园、德国鲁斯特的欧洲主题公园、英国国家森林迷宫。
2.2 森林旅游的特点
森林养生旅游就是养生者选取最适合养生的森林区,作为养生休闲和旅游的适宜环境。“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到森林中旅游、休闲,在林中修炼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森林养生的内核。如果这个核被大众真正接受,这个市场就会由一个暂时的老年人的市场,转变为一个永久的、持续的、维系个体一身生命的、大众性的消费形式。
森林养生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游客也最关注空气、水、山林、气候、养生民俗资源、养生文化遗迹资源。该类产品适于林区养生、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产品针对银发市场、中年市场、疗养康复专项市场;游客主要诉求点是:修身养性、养生体验、强身健体、养生文化体验、延年益寿、修复保健;旅游时间要求和特点:适合远程的黄金周、寒/暑假;近郊周末、节假日、长假期、有一个持续性养生旅游计划的游客。产品的营销特点为:客户细分化营销;区域化、本地化营销;个别化、个性化、一对一营销;定制营销。出游方式:只限与好朋友、家人一块参与养生类旅游;游客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1000~5000元。旅游住宿特点:安静、幽雅;旅游餐饮特色为专用养生膳食体验;高学历者和5~10万/年收入者倾向更明显。投资开发模式:森林旅游、养生旅游紧密结合的开 选修课论文
发模式。
2.3 国外森林旅游
第 3 页
共 5页
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人的野趣及其独到的保健功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森林旅游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是森林旅游起步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森林旅游在美国就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当时大批的美国公民到森林里去漫步、烧烤、野营、野餐、登山、骑马等,这些活动,影响了森林法的执行,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心和重视。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命令,组成森林游憩评价委员会,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认真系统的调查。该委员会经过调查之后,向政府递交了专项调查报告,说明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居民的需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1960年在美国国会进行了充分的辩论,最后国会通过了由86位议员提议的“森林多功能利用及永续生产条例”,从而结束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美国林业。这在美国林业史上是一次变革,从此美国的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森林资源多种利用的原则支配着美国的森林经营。美国林务局把森林经营划分为五大目标,即森林游憩、放牧、木材生产、保护集水区、保护野生动物。美国森林游憩活动的开展,给美国林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提高了林业的地位。
美国有森林面积294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其中28%的森林为国有林。这片土地上,美国联邦政府有五大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游憩活动。这五大部门对游客的占有量为:林务局占41%,美国国防部陆军工兵团占20%,内务部国家公园局占17%,垦务局占14%,土地管理局占7%,其他占1%。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健身疗养、度假休息、露营、观鸟、登山、避暑、骑马、滑雪、游泳、漂流、观光、科学考察和研究大自然等。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规划条例”,又叫RPA条例。该条例把自然资源划分为七类,即户外游憩资源、荒野资源、野生动物和渔业资源、放牧资源、木材资源、水体资源和人类与社会发展资源。其中,户外游憩资源排在首位。1965年,美国政府批准了“水土保护基金条例”,又叫LWCF条例。规定为发展森林游憩提供基金。最初为每年0.6亿美元,1976年以后为每年9亿美元,1989年以后为每年60亿美元。近20年来,美国保护大自 选修课论文
第 4 页
共 5页
然、回归大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居民的要求,更好地引导户外游憩资源的开发利用,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下令成立了“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可以直接向国会和总统汇报工作。为了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顺应社会潮流,美国政府还于1987年制定并实施了“美国伟大的户外游憩战略”,并进行试点。森林游憩活动,正在成为户外游憩活动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户外游憩活动的主体。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美国每年森林旅游的人数高达20多亿人次,几乎是美国人口的10倍,每年消费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约占美国家庭收入的1∕8。
新西兰也是世界上开展森林游憩较早的国家之一。从1919年第一任林务局长倡导森林游憩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在这91年中,可分为4个阶段,即:1919年~1939年为创始阶段;1939年~1942年为停滞阶段;1942年~1975年为创建和发展阶段;1975年至今为发展成熟阶段。现在,新西兰有65%的森林用于森林游憩活动,它的森林经营也一直遵循美国的多用途管理模式。1983年,新西兰出版的《林务局的游憩政策》一书,列出了森林游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为:①允许公众进入和享受国有森林,②为公众提供广泛的游憩机会,③提高新西兰公众对新西兰林业和森林的意识和理解,④维持和美化森林景观,⑤发展森林游乐区。这些政策,使新西兰的森林游憩稳步健康发展。
日本有森林面积25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7.9%。为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日本政府制定了限制性采伐措施,加强了对森林游憩林的管理。1970年,日本公众进入国有林的游憩人数达1.17亿人次,进入民有林的公众游憩人数达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67.3%。目前,日本每年约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
2.4 森林旅游的魅力
森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探险游也因此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表现在:(1)原始性强:森林因其自身的特点充满了神秘性,大多保持了原始的状态,因此吸引游客去追究、去探索。
(2)体验性强:森林探险项目都是依靠自身的实践,自己去感受,有很强的体验性。
(3)自然景观独特:在森林探险旅游的地区,一般景色优美独特,物种丰富特 选修课论文
第 5 页
共 5页
别,溪流、山洞幽深,原始状态保存得好,这就能够使游客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4)地势险要:森林探险旅游的目的地一般地势险要,需要借助专业户外运动工具和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能进行。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国外森林旅游的发展历程,吴楚材中国知网,国外的森林旅游,黄尚绎
第五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市紧紧抓住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
一、立足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抢抓历史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大众化旅游消费时代的迅速到来,旅游市场规模加速扩大,市场消费不断丰富,中国旅游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六盘山区列入‚全国重点实施扶贫开发攻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大力度扶持,为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将奠定更好的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固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固原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大了对‚六盘山红色生态‛旅游板块的支持力度。‚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山城’,加快建设集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一体的宁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使固原旅游业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区市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抓手。固原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许多自然禀赋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六盘山集雄、奇、峻、秀于一体,既具北国风光之雄,又兼江南水乡之秀,是消夏避暑、森林探险、生态观光、科学考察和生态教育的良好场所;中国工农红军四次经过六盘山地区,使六盘山成为胜利之山。固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枢纽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窟艺术六大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固原又是宁夏回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独特而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回族宗教文化、婚丧嫁娶、节庆习俗、饮食服饰、民间艺术等民俗旅游资源特色十分突出,是吸引异国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固原又处在宁东‚能源金三角‛和‚西兰银‛‚关中—天水‛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自治区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聚集固原的‚人气‛,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旅游消费需求的提高,旅游的经济含量将进一步增大。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对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般性消费相比,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可重复性、可持续性消费的特点,是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恢复能力较强的消费,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我市近年来‚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的不断发展,不仅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经营旅游服
务项目的积极性,对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品,倾力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壮大
文化和旅游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内容融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能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的层次。要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按照‚逐步挖掘,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提升形象,促进繁荣‛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科学规划管理,优化发展布局。科学规划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证。要按照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目标的要求,邀请权威部门、高端专家学者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修编《固原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2011年至2015年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提出和储备一批今后五至十年旅游开发建设的大项目。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规划和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有机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多形式、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按照这些规划,将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文化企业为支撑,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撑产业,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变、文化旅游景区向文化产业聚集区转变。
突出品牌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红绿六盘〃文化固原‛整体形象,着力打响‚高原绿岛‛‚长征圣地‛‚丝路重镇‛‚回乡风情‛四大旅游品牌。精心打造四大
旅游区: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单家集、乔渠革命遗址和任山河战役纪念园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野荷谷、老龙潭、胭脂峡、白云寺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区,以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震湖为重点的地质观光旅游区,以固原博物馆、须弥山石窟、须弥山博物馆、萧关遗址文化园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大力培育精品线路:做大做强‚丝绸之路‛‚红军长征‛和‚万里长城‛三条国家旅游线路,不断完善‚清凉六盘消夏之旅‛‚长征圣地体验之旅‛‚丝路重镇文化之旅‛‚回乡风情探秘之旅‛四条精品线路。构建以固原为中心,辐射陕甘宁蒙的‚中国西部地区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产业链。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加强旅游通道和城市服务功能建设,构建和谐优美的旅游大环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按照4A级景区标准,加强景区主入口、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安全警示和引导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代表城市形象的四五星级酒店和度假村,鼓励发展二、三星级酒店和经济型宾馆,积极支持‚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调动民间力量开发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刺绣、剪纸、书法、绘画、草编、泥塑和野菜、野果、中药材等旅游商品,培植一批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的名吃、名店、名街区。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开展精准营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精准营销成为实现旅游业集约化、低成本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营销策略。坚持在巩固传统旅游市场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细分化市场策略,精心策划一批高质量的营销活动,积极培育新市场。精心做好‚红绿六盘〃文化固原‛整体形象的包装,实施文化旅游宣传‚五个一‛工程(制作一套旅游景区系列宣传品,出版一套景点导游讲解丛书,摄制一套旅游系列宣传片,打造一台高水准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拍摄一部以六盘山为题材的影视剧),精心谋划举办全国性、地区性大型节会,提升和扩大六盘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壮大,政策是导向,机制是保障。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组建六盘山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用足用好‚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项目管理、统一宣传促销、统一行业管理、统一优惠政策的‚五统一‛管理机制,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的界限,明晰责权利,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调整加强固原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完善县区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定期研究解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要加大产业投入。解决好政策措施和投入问题,营造全方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论证储备今后五至十年的文化旅游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完善文化旅游政策措施。认真研究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文化旅游业政策,配套完善固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税费减免、贷款担保、注册登记和奖励等具体办法,给予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者最大的优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力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立文化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文化旅游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四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社会教育资源合作,调动相关院校培育旅游人才的积极性,重点培养综合型旅游人才和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社会服务等专业人才。自治区安排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在职、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选派管理骨干到旅游大省、旅游专业院校进行学习深造,提高管理、经营能力。定期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培养一支熟悉固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旅游服务队伍。建立旅游行业资格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完善旅行社导游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旅游行业队伍的稳定性。